小学数学计算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计算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计算能力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构成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学计算能力的价值,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计算兴趣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望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所借鉴。

第一篇:小学数学计算论文

试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数学是教学重点,作为基础学科,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在此过程中,本文以有效教学阐述,积极分析了相关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尽有效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教学;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奠定他们的数学基础与逻辑思维,提升他们的反映速度与计算速度。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障计算教学有效性。

1明确如何采用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课堂上不易集中注意力,在进行训一算教学时,若老师直接运用传统的讲解练习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创设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除法”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梨子或者是苹果来进行演示,将6个苹果平均分成三分,让学生上台演示分法,得到6÷3=2的结果,在实践中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积极采用适当的引导

虽然学生是计算学习之中的主体,在计算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师所具有的引导作用也同样重要。在计算教学中,如果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突出,为学生设计大量的计算练习,有时候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计算练习内容如果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进而就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只是让学生们按照公式进行低水平的学习,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徒劳。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九九乘法表时,学生这时候已经对乘法计算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教师此时就可以不要进行一些2×3等于几的低效练习,教师应该将其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更加有效的计算方式。

再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圆形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说先画出圆形模板,之后进行实际的动手折合量,让学生门对圆进行讨论,将圆的特点总结出来,进而能够得到关于圆的相应的计算公式。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计算学习对学生才变得有意义。

3重视教材的整理与结合

计算教学要从教材出发,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应该仅仅依托课本,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挖掘教材中的计算教学素材,奠定计算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其知识体系以及网络结构有总体的把握。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合理确定目标,截取教学内容,知道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后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材的未来编写趋势进行预测,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做出准备。例如,小学数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注意领导学生多做一些常见的题型,并结合应用题来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深入挖掘口算练习有效性

首先,利用課前3~4分钟加强口算训练。教师应该将课前的3~4分钟重点利用起来,用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这个3~4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法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这样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笔答的方式来进行口算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3~4分钟给学生们法一张口算纸,之后要求学生在这几分钟之内答完,题目的数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设定,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教师还可以自己口述计算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答案。

其次,有针对性地展开练习。口算训练虽然简单,但是也是需要一些专业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才能够收获到更大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28x39的计算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些简单的题目,4x8+9,3x5+13,学生在知道如何是正确的进位时,在进行高阶的计算,最终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5适度的采用游戏化教学活动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更是一种个性教学。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将学生的个性显现出来,使得学生既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运算方法,进而能够提高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课堂练习的高效性,在课前选好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练习。其次,教师应该使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因为计算练习不只是为了计算,而是想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式,教师应该使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来开展计算训练,可以将训练层次进行分层,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速的实现教学目标。

6重视学生估算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落地,计算教学的内容也重新定义,并且其价值也有了全新的定位。计算不只是简单的计算,还包括口算、估算,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心算能力和估算能力。估算也是数学计算中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部分,也是一种计算手段。

比如:一个橡皮长约5( ),课桌宽约50( )。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估算练习来让学生对长度、宽度的概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認识,在日后的估算练习中学生就可以参照这个例子做计算。教师应该将数学课本中的估算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挥,使得学生的量化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在对回答估算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所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估算教学,使得学生的估算能力能够被提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对估算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使得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能够被提高。

7结束语

综上,结合本文分析,希望能够提高认识,以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水平提高做出有效贡献,不断推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能力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文贵.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几点探讨[J].考试周刊,2017,(40):98.

[2]赵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论述[J].新课程(中),2017,(04):106.

[3]谢启桂.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5,(02):79.

作者:贺正素

第二篇: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探析

【摘要】数学科目是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帮助。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计算教学的作用,积极挖掘更加广泛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多元化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小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全面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分析,探究了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题 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开展数学学习时,计算能力是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开展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在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指导下,通过计算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水平,发散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和数学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具体来说,小学生发现自己计算能力增强之后,就会充满对解题的兴趣,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起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综合水平。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

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普遍存在着多种问题,首先是一些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具体来说,其对有关运算法则的掌握不够牢固,尤其是对于加减乘除这类简单的运算,只有掌握了科学正确的运算法则,小学生才能掌握后续复杂复合运算的钥匙。一般来说,步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会开始逐步接触到九九乘法表、四则运算等数学计算内容,然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些运算内容的重要性,不明白这些运算内容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水平提高的积极意义所在,仅仅是让小学生课下对其进行记忆和背诵,忽略了培养小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没有打牢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础,使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当中出现速度较慢、错误较多等情况。除此之外,在小学生没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就开展了后续的复合运算过程,使得小学生容易对数学科目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丧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当中,许多数学教师往往只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方法,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缺乏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对于小学数学计算题目来说,不同的计算题目往往拥有不同的算法,如何让小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发掘这些算法以及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教学课题。只追求正确的解题答案是一种片面的教学理念,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思维,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教师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计算课程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一些应用类的题目,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题的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引导小学生做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外,同时还需要培养小学生将计算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和习惯,让小学生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小学数学课本当中,许多题目与例题有着十分相似的解答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让学生只是反复练习相似的题目,掌握相同的计算套路,而是要让学生自主性地进行思考,将数学题目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首要的就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无法挖掘更加广泛的计算教学资源,来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对于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计算能力和数学能力难以提高。此外,对于计算过程,小学生必须全神贯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很难让雪生能够拥有上述能力。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及时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运用好当前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最大程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有效地感知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所在,也能够尽自己所能地投入到计算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切实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课堂多元化教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创新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高效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整位十位数的加减法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如小明一次性买了20个苹果,被小明的弟弟吃掉10个,然后小明的妈妈又买了20个苹果,那么现在小明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数学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提高小学计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最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形式,运用新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形式出现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冲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室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新媒體为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将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例如,在对称图形以及相关概念的计算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记忆模糊而难以理解对称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对称图片,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减少计算错误。如对于矩形学习中的栅栏问题,学生可能不理解问题或因其他原因在解决问题时出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发布相关视频,一个长方形变成了环绕墙壁的栅栏,矩形将失去一条边、长边或宽边。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避免解题失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加减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通过情节和色彩更加丰富的动画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创新小组教学,重视合作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表达思想,相互讨论,在讨论中借助思维模式的碰撞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这一课时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效果,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周长计算的概念。然后,给每组一片花瓣,问学生“如何计算花瓣的周長”。然后让学生独立讨论。讨论结束后,问“有没有同学通过讨论得到了计算的方法?”然后挑选一部分同学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满足小组合作的需求,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核心素养。其次,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再现场景,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如在“元角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分组做超市销售员,然后去超市购物,了解元角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准备相应的道具,用纸当纸币,在上面标注货币价值,用一些物品当商品,把卖价贴在上面让学生模拟学习。游戏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加减法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和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为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全面提高对于计算能力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及时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之外,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创新,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以此来确保数学计算能够为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江.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读天下(综合),2019(31):1-1.

[2]胡积春.探究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问题和策略[J].好日子,2019(15):1.

[3]高德文.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34):220.

[4]王英红.试论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8):26.

[5]吴登萍.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及有效防范[J].文渊(高中版),2019(3):278.

作者:王刚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

摘要:计算能力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构成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学计算能力的价值,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别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计算兴趣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望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计算能力;培养过程

引言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价值愈发突出。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数学教师有必要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式与思维,全面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数学计算能力的价值分析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技能,是实现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关键载体。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更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分析习惯,提高数学综合素养。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普遍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创新数学计算教学流程,优化数学计算情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效果突出,无论是在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运算方面,还是在两位数乘除法、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方面,均取得理想教学成就。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协同进步,并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具有较高要求。小学生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思维活跃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容易混淆计算概念,把握不准计算算理,这无疑增大了数学计算教学的实际难度[1]。可见,深入探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路径与方法,对于巩固学生数学基础,升华数学知识认知等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2提高小学中段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探讨

2.1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即将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作为依托,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辨析数学算理背后的奥秘,把握数量关系,运用计算知识[2]。比如,在《口算乘法》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根据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超市购物”这一特定情景,让学生成为“购物”中的“小会计”,负责计算最终账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比如,3张、5张、8张五元面值的人民币一共分别是多少钱?对乘法口诀进行重温。然后,让学生在完成“购物”后进行结账,“王华的爸爸买了一盒铅笔单价8元,买了两个转笔刀单价4元,请问爸爸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在该情境中,学生可更加直观形象地列出算式,运用计算方法,得出最终计算结果,有助于激发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2.2加强口算训练,强化计算技能

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的关键形式之一,也是其他计算形式的基础所在。通过强化学生口算能力,其可在面对相对简单的数学题目时,仅通过口算方式便可得到答案,提高计算速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口算训练往往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一项教学内容。对此,教师应为学生提升口算水平提供充足空间,在日常教习中有效渗透口算技巧与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在系统漫长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体验到口算带来的优势。比如,教师可将乘法口诀表作为基础,借助25×()=()、125×8=1000等典型例题等工具强化学生理解与记忆,并采取笔算等交叉性的計算方式,对口算结果进行检验,最大限度上降低口算计算错误。

2.3传授计算技巧,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具体计算方法多种多样,蕴藏于其中的计算技巧更是具有多元化特征,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计算技巧,通过精简运算等方法提高计算效率,高效处理数字较大的数学计算题目[3]。以“凑整法”为例,为计算9999+999+99的数值,可将9998看作是(10000-1),将999看作是(1000-1),将99看作是(100-1),那么原式便可转换为:(10000-1)+(1000-1)+(100-1)=(10000+1000+100)-(1+1+1)=11097。此外,还有拆分法、去括号法、分配律法等多种计算方法,均可大大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时间观念,针对数学计算问题的难度大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难度较大题目上无畏地消耗过多时间,并有效确定计算练习的题目量。

2.4有效巩固课后练习,优化评价机制

课后练习对于巩固课堂所学具有重要作用,可使学生更加独立自主地完成特定计算练习任务,查找自身缺陷与不足,进而通过有效方法与途径予以解决。小学生自制力相对不足,自学意识淡薄,课后自主练习的主动性缺乏,这需要教师强化引导,将课堂所学到的计算技巧等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计算技能。最后,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价值,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效果为主要导向,构建形成具有层次性的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评价品尝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喜悦,也能通过评价结果找准自身地位,优化后期计算学习的努力方向。教学评价还具有巩固和检验作用,对小学生在计算问题中的错误行为方式进行矫正补缺[4]。

3结语

总之,受学生思维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实践中依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部分教学难题依旧有待破解。因此,数学教师应紧跟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创新计算能力培养路径,有效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以及课后复习指导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开锦.夯实基础,掌握技巧,培养习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青年文献·理论研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335-337.

[2]朱松青.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125-127.

[3]陈丹,袁龙霞.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5):132-133.

[4]刘小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J].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2021(11):206-207.

作者:翁小菊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低段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从算理掌握、计算习惯、口算和笔算训练、错题分析、分层教学等方面探讨和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口算;笔算;算理

计算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对学生学习数学及其它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习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和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大部分是计算

从教材角度看,小学数学教材的绝大部分试题都和计算相关,计算占比高达70%以上。这直接反映出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计算能力,才能拥有进入数学大门的钥匙,学好数学课程。

(二)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成绩测评的角度看,数学试卷中每一道题都涉及计算,倘若学生总是算错,势必不会有好成绩[1]。如果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任务,甚至保证结果正确,就不会浪费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试卷检查,利于提高数学考试成绩。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学生数学成绩的基本途径。

(三)计算能力是影响学生學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从学生角度看,部分低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总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和缺乏计算能力有很大关系。低段教材内容以计算为主,而学生又没有足够强的计算能力,自然要花费很长时间学习计算,学习效率偏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算理认识

掌握算理,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算理教学是低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渗透算理,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算理,并有效使用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算法,让学生熟记、熟练使用加、减、乘、除法等计算法则,为学生掌握算理奠定基础。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各种计算法则,并以习题为载体训练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此运算法则,在练习中懂得算法的应用[2]。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感悟算理。除了常规练习题,教师设计一些含有计算规律的习题,让学生计算并总结计算规律。当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计算后,就会积累基本的计算规律。除了这些,教师还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如凑十法、破十法、口诀求商等,形成正确的计算思维,保证计算正确,提升计算能力。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多做笔记,整理归纳常见的计算方法和数字规律,不定期翻阅查看,做到温故而知新,把算理逐渐转变为自己的计算思维。

(二)培养计算习惯

低段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不使用草稿纸、不检查等,导致计算失误。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注重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助推学生提升计算能力。

首先,教师明确告诉学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拥有好的计算习惯可以避免计算错误,提高数学成绩。

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计算习惯。第一,规范书写,保持字迹工整、书面整洁;第二,使用草稿纸,用草稿纸计算和验算;第三,认真审题,清楚理解题目内容,看清问题,切忌马虎大意;第四,认真检查,全面校对。检查书写的数字、符号、标号等,避免识别错误;第五,注重计算反思,静坐常反己错,避免重复犯错。教师严格要求,使学生在日常计算中保持正确的计算习惯,从而保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使学生正视自身问题,并加以调整,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教师经常查阅学生的习题、作业、试卷等,分析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及时指出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如,字迹不清、笔误等,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三)加强口算和笔算训练

口算、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计算方法,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口算、笔算能力,才会提升计算能力[3]。因此,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口算、笔算教学,通过有效方法训练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1.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敏捷性思维的良好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归纳一些常见的口算方法,熟记常用的数字计算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如,在每节新课开始前抽出几分钟时间以视算、听算、抢答、游戏的形式训练,勤训练,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例如,通过“列车接力”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教授“1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先出示一道口算题“2+3=?”,由第一排右侧第一名学生率先回答,该名学生回答后,下一位学生接下一道题,以此类推,循环下去,直至全部学生回答结束。这样的训练方式既有趣又有效,可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字敏感度。

2.笔算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算所占的比重大,许多概念的引入,算理算法的理解,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求解,解简易方程都离不开笔算。可以说,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甚至影响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坚持不懈地训练口算外,应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练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为笔算的准确性打好基础。然后,培养学生的检查意识,强调学生每做一步“回头看看”,做到不抄错题,数字、符号不错不漏,提高准确率。再次,坚持有错必改,强化纠错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形成错题本,归纳经常出错的原因,常常警惕,避免再犯。最后,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书写,以防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笔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收到成效。

(四)强化错题分析

教师利用学生的错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在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明白错误原因,从而规避这些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4]。或者,教师故意设置错题,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并用正确方式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计算思维,既能助力学生提升计算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分析与计算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增加计算兴趣。比如,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经常出现的错题,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寻找错误之处,分析错误原因。经分析和讨论,学生发现笔误、计算方式不正确是最突出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加深错题印象,谨记错题原因,在以后计算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增強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

低段学生虽然同时接触数学,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依然有着很大差别[5]。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题,布置不同的学习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这样,学生有了适合自己情况的习题,就容易完成计算任务,获得成就感,乐于接受计算训练,提升计算能力。例如,教师把全班学生分层,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计算习题。其中,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计算难度最高,再依次降低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与之能力相适应的计算习题,自然不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下”的情况,都能在练习过程中提升计算能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低段数学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及算理,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翔.小学数学合情推理要素分析及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5):64-66.

[2]张平奎.算理理解:计算教学的重中之重[J].教学与管理,2019(05):30-32.

[3]王岚.小学生计算差错的类型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8(32):47-48.

[4]刘丽琴.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典型错误及教学溯源[J].教学与管理,2017(20):51-52.

[5]黄红成.数学练习应注重训练与习得[J].教学与管理,2017(02):31-32.

编辑:徐春霞

作者:董春梅

第五篇: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计算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始终。文章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率性角度研究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效果,为其他数学教学课程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计算题教学;策略

一、引言

计算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计算题正是这一能力的实际运用。计算题教学包括了简单计算、四则运算、分类运算等内容,我们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计算的敏感度,使其具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策略需要以培养、提高、固化学生计算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制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兴趣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一直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同样如此。计算题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深奥呆板,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就成为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计算题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往往在于新计算方法的获得,这是一种由好奇心和成就感塑造的兴趣,口算、速算、心算这些计算方法的穿插教学,会使学生在不断掌握新算法的过程中产生更多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以下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计算题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设计新颖的题目,计算题型的设计可以多样化,以故事、寓言、生活小常识等方式,依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设计新颖的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计算题产生浓厚兴趣。二是树立竞争意识,适度的竞争压力会激发学习动力,在计算题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计时答题、积分奖励、举手抢答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对计算题学习的兴趣。三是鼓励思维发散,在教学实践中,计算题通常会存在数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更多的解题可能性,让学生产生参与感,而并不是照本宣科,把学生当做听众。学生通过大胆的猜想、认真的思考,对计算题的兴趣也会得到强化,对教学内容更加印象深刻,优化了教学效果。四是良性激励机制,适当的表扬、小奖品都会使学生对计算题的学习更有兴趣。另外,在课堂中以数学家的小故事或者数学小典故来活跃课堂气氛也是一种激励,不论是物质奖励还是口头奖励,抑或气氛的调节,其目的都在于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等环节中,在兴趣高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计算题原理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固化教学效果。

三、专项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性

专项训练,是计算题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部分,通过各类专项训练,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简单计算、分类计算、四则运算等计算题的计算原理。一方面,计算题学习是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其难度是由低到高的。比如,由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到复杂的四则混合计算,只有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专项训练,才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性。另一方面,计算题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等,这些能力的形成是教学培养的目的之一,与计算题教学是相互促进关系,通过专项训练可以提高这些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促进学习。一般来说,专项训练可以分为简单计算题教学和复杂计算题教学。

简单计算题教学,是计算题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础计算能力的掌握,熟练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复杂计算题教学,是计算题教学的提高,大体上以简单计算题叠加形成复杂计算题,此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清计算步骤,掌握分类运算、四则运算法则。比如,29-5×5+15算式中,根据先乘除后加减,首先计算5×5=25,得29-25+15,顺序计算步骤先算减法后算加法,却也可以先计算-25+15=-10,再计算29-10=19。这样的简便步骤,复杂计算题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复杂条件下,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需要通过分类归纳、逻辑分析等思考步骤,将复杂计算逐步分解为简单计算,并寻找便捷计算方法,快速准确得出结果。

四、正确指导,提高学习自主性

评价指导是计算题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价指导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对计算题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而对蕴含其中的计算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评价指导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课堂评价指导与课后自我指导,二者获得的感悟相结合,双管齐下能够更有效地掌握计算题运算原理和技巧。

第一,课堂评价指导。一堂课如果没有总结,那就是不完整的,评价指导既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学生自身对教学内容吸收多少的评价。通过教师期望效果与学生自我评价的比对,使教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有思考方向,使学生对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有努力方向。

关于课堂评价指导,它不是教师独角戏似的笼统总结,正确的指导方式要求我们这样进行评价指导,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懂得提出疑问,比如“这题要从哪里开始解”“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如何算更快捷”等,从审题、分析、解答、验证的每个步骤去评价自己在计算题学习中是否存在缺失;另一方面,营造学生之间的交流氛围,闭门造车所学到的知识始终有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道计算题,就会有不同的思路。比如,在52-6×3+38算式中,有的学生会按部就班地算完乘法6×3=18,继续算52-18=34,再算34+38得出72;有的学生则会想到先分别计算52+38=90,6×3=18,之后再得出结果90-18=72;还有的学生会算出乘法结果52-18+38,先算38-18=20,再算52+20=7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定标准答案,作为正确的评价指导方式,要努力营造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弥补思维上的短板。

第二,课后自我指导。正确的指导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毕竟在校时间有限,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主觀努力因素,因此,计算题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教导学生计算方法,还在于教导学生计算思维。如果培养只会做计算题,在买菜时却不知如何找零钱的学生,那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将计算题教学所教授的方式方法内化为其自身能力,是正确指导所必要的行为。

关于课后自我指导,实际上是课堂评价指导的延伸,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总结归纳,课堂学习中总结出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在课后要求学生还要做梳理。俗语说“温故而知新”,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还能够注意到课堂上忽略的细节,学习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关于错题的充分利用,错误的积累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尤其是计算题教学中一环紧扣一环,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掌握正确计算方法,后续学习中就会不断犯错,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错题本或者养成其他形式的错题订正习惯,在错题订正中不是单纯地订正错误答案,而是要认真思考“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要这样改”,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对计算题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避免犯类似计算错误。

五、结语

小学计算题教学,既是在教授学生计算的相关知识,又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合适在培养计算能力上,这只能教导出只会书面解题,不会生活中解题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效率性、自主性,是小学计算题教学策略制定的主要考量因素,在课程设计、作业布置中不能离开这一核心,要逐步从兴趣培养、专项训练、评价指导三个环节入手,在计算题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培养,既取得理想的计算题教学效果,又为其他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

作者:许莉玲

上一篇:小学科学创新论文下一篇:消费者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