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率

2022-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材料成本差异率

电大成本会计的工作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29题

任务六

(元)

制造费用计划数=10×5=50(元) (1)

第一次替代:11×5=55 (2)

第二次替代:11×4.5=49.5 (3)

(2)-(1)每件所耗工时数的提高使制造费用增加: 55-50=5(元)

(3)-(2)每小时制造费用的降低使制造费用节约: 49.5-55=-5.5(元)

因每件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制造费用两个因素变化对单位产品制造费用的影响为: 5+(-5.5)=-0.5(元) 2. 本月甲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划1500元,实际1512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划30公斤,实际36公斤。原材料单价:计划50元,实际42元。

要求:

分别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分析原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

参考答案: 采用差异计算分析法 (1)分析对象:1512—1500=12 (2)量差影响: (36—30)×50=300(超支) (3)价差影响: (42—50)×36=—288(节约) 连环替代分析法

(1) 计划数30×50=1500 (2)第1次替代36×50=1800 (2)—(1) 量差影响+300 (3)第2次替代36×42=1512

(3)—(2)

价差影响—288 3. (2)分析影响原材料费用变动的因素和各因素对变动的影响程度。 参考答案: (1)甲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升高2420- 2260=160元,或7.08%比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升高150元,或6.61%。

(2)原材料费用变动情况分析;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950×1.96=1862元

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900×3.1=1890元

本期实际单位成本890×2.3=2047元

原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升高157 分析:1)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890-900)×2.1=-21元 2) 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3-2.1) ×890=178元

合计 198-21=157元(等于总差异) 6. 某工业企业12月份产品生产成本(按产品种类反映)表中,可比产品本年累计总成本资料如下: 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50000元;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累计总成本:243000元;

本年实际累计总成本:245000元; 本年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为4800元,计划降低率为1.8%。

要求:

(1)计算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的计划完成率; (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 (3)计算企业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参考答案:

可比产品全年累计总成本计划完成率=(245000/243000)×100%=100.82%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250000—245000=5000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5000/250000)×100%=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结果:

降低额计划执行结果:5000—4800=200(元) 降低率计划执行结果:2%—1.8%=0.2%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都超额完成降低计划。篇二:2013年电大成本会计考题

成本会计试题

1成本会计的对象(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2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b制造费用) 3企业为筹集资金发生的手续费等,应借记(b 财务费用)账户 4采集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时在(a 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的 5制造费用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时制造费用账户月末(d可能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

6在企业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 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 a“基本生产成本” ) 7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将辅助生产费用(d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8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时,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最终应记入( a“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借方 )

9某种产品的各项定额准确、稳定,其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

工作,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直接进行分配应采用( 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标法 )

10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应该做到( a 可比、不可比产品要分别填列)

二、多项选择 11要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必须( abc ) a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b配置成本会计人员 c按照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工作 d编制成本计划

12分配制造费用时,可能借记的账户有( de ) a“生产费用” b“营业费用” c“管理费用” d“基本生产成本” e“辅助生产成本”

13“废品损失”账户借方应反映( bcd )项目 a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b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c可修复废品的工资费用 d可修复废品的动力费用 e回收废料的价值 14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预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ab ) a按定额比例法计算 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 c 按定额比例法计算 d 按定额工时计算 e 按原材料消耗定额 15下列方法中, 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分批法d定 额法 16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适情况(bcd )a半成品对外销售b 半成品不对外销售 c管理上不 要求提供个步骤半成品资料 d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渐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e管理上要 求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品资料 17 在定额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 abcd)的代数和 a按现行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 定额成本 b 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c材料成本差异 d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e 按上期定额成本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三 简答题 18定额法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 定额法是以产品的定额成本为基础, 加减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计算产品实际 成本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 进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与成 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定额法的特点: 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 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 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 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 以加强成本差异的日常 核算、 分析和控制;月末, 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并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19什么是比例分析法?主要有几种?各自的含义?

答案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比率分析法一 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 相关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的分 析的一种方法

(2) 构成比例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既部分与总体的 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

(3) 趋势比率分析法: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 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四业务处理题 20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已两种产品后 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度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月末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 的借方发生额为4430元 (2) 月末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为3954元(在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账户的发生额 分配结转之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 负担3104元

(3) 月末,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 小时已产品1658小时。 要求根据以上条件

(1) 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2)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编制会计分录

(3) 计算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会计分录 答(1)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4430 贷:制造费用---------辅助车间 4430 (2)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 3954+4430=8384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5280 管理费用 3104 贷: 辅助生产成本 8384 (3) 分配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8032+5280=13312 分配率=13312/(1670+1658)=4 甲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70*4=6680 已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58*4=663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680 ---------已产品 6632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3312 答: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588 ---------------供电 45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4100 管理费用 1272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9660 ----------- 修理 6750 结转差异:

借:管理费用 322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312 ----------------供电 10 22某企业某年8月甲产品明细账部分数据见下表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按 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

(2)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3)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8月份 答:(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41+5459)/(1700+1300)=3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700*3=5100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300*3=3900元

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率=(2987+4213)/(3500+2500)=1.2元/小时 完工产品工资及福利费=3500*1.2=4200元 月末在产品工资及福利费=2500*1.2=30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3376+5024)/(3500+2500)=1.4元/小时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3500*1.4=49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2500*1.4=3500元

(2)完工产品成本=5100+4200+4900=142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3900+3000+3500=10400元 1要求计算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计划就、降低率 2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 题:(1)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1200*(800-780)=24000元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24000/(1200*800) )*100%=2.5% (2)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1500*(800-760)=60000元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60000/(1500*800) )*100%-5%篇三:2016年电大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6年电大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b.季节性生产企业 2. 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必须具备( )条件a.在产品已接近完工

3. 按照系数比例分配同类产品中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c. 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 4. a产品的某些零件从本月初起修订原材料费用定额。a产品每件产品旧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20元,新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16元。a产品上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为5000元。据此计算的本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为( )元。c. 1000 b 1. 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加工费用500元;收回残料价值200元,应由过失人赔款300元,则废品净损失应为a.1000元 2. 不可修复废品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加工费用500元;收回残料价值200元,应由过失人赔款300元,则废品报废损失应为c. 1200元 3.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结转,应按废品( )结转。c所耗定额费用 4. 不能采用分类法及与其相类似的方法进行成本计算的产品是b. 等级产品 5.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 )的产品。b.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 6. 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应该做到a. 可比、不可比产品要分别填列 c 1.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2. 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3. 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工作,由企业各车间的人员分别进行,这种工作方式是b.分散工作方式 4. 成本计算的分类法的特点是d.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 5. 成本还原对象是d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步骤半成品费用 6. 成本还原的目的是按( )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d原始成本项目 7. 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b.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8. 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 )逐步分解,还原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c. 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的结构

9.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在适应范围上b.与生产类型无关 10.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实用于( )的生产a单件小批类型 1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适用的生产组织是d. 小批单件生产 12.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d品种、规格繁多并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 13.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划分依据是d. 对于计算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

14.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a.生产费用之和 15. 产品入库后发现的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变质、损坏的损失,应作( )处理c.管理费用

16. 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再加上交互分配转人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17.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c能全面反映第一个生产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 18.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各批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a.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19.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明细账登记的内容是a. 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

20.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c.既是各批产品之间又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 21. 采用简化分批法,产品完工以前产品成本明细账c登记直接计入费用,不登记间接计入费用

22. 采用简化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账c. 只登记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23. 采用分类法的目的,在于b简化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工作 24. 采用分类法计算的各种产品成本d. 其计算结果有着一定的假定性 25. 采用分次摊销法时,如果所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期限超过1年,应记入a“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26.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应该是b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 27. 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是在( )之间进行的a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

28.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时,自制半成品入库借记的会计科目是b“自制半成品” 29. 采用连环替代法,可以揭示c. 产生差异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30. 材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是c连续记录法 31. 除了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以外,制造费用账户月末a. 没有余额 32. 车间照明耗用的动力费用属于( )成本项目c. 制造费用 d 1. 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c.分散工作方式 2.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a. 品种法

3. 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不产生影响的因素是b.产品产量 4. 对于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 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5. 待摊费用账户月末可能b.有借方余额 6. 待摊费用实际发生或支付时,应计入a“待摊费用”的借方 7. 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应该是a一年以内篇四:电大成本会计计算题。 20.(9分)某企业在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时,发生制造费用56000元.根据资料统 计提供的生产工时:甲产品生产工时20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400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30000小时。

要求:(1)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2)编制结转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列示明细科目). 23.(18分)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 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生产耗用原材料1359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生产4500元.用于乙产品生产3200 元,用作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1210元;直接用于辅助生产2700元,用作辅助生产车间机物料930元;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50元. (2)发生工资费用78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400元,管理人员工资 13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100元,管理人员工资5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

(3)技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日费643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740元,辅助生产车间1530元,行政管理部门2160元。 (5)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59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2600元,辅助生产车间1400元,行政管理部门1900元。

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40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 用。

会计分录: (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500 ——乙产品 32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210 辅助生产成本 3630 管理费用 1050 贷;原材料 13590 (2)借:基本生产成本 34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300 辅助生产成本 1600 管理费用 1500 贷:应付工资 78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 476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82 辅助生产成本 224 管理费用 810 贷;应付福利费 1092 (4)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740 辅助生产成本 1530 管理费用 2160 贷:累计折旧 6430 (5)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2600 辅助生产成本 1400 管理费用 1900 贷:银行存款 5900 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

3630+1600+224+1530+1400=8384 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5280 管理费用 3104 贷;辅助生产成本 8384 分配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1810+1300+182--2740+8600+5280=13312 分配率=13312/(1670+1658/=4 甲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70×4=6680 乙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58×4=6632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680 ——乙产品 6632 贷: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13312 21.(12分)某工业企业设有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修理车间本月发生费用 4510元,提供修理劳务260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修理40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修理 200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修理200小时,修理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运输部门本月发生费用7920元,运输材料物资等7500吨公里,其中为修理车间提供运输劳务300吨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运输劳务5200吨公里,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劳务2000吨公里.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修理、运输费用(列示计算过程),并编制有关的会计

. 22.(12分)某批产品6月投产,批量为10台.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本月(8月)完工6台.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可以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实际 数量比例分配;其他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60%.产品成本明细帐及有关费用的资料如下;

要求;(1)将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计算完工6台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将计算结果填在表内.

计算题 1.(6分)某企业生产a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是属一次大量投入原材料加工制造的特点。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其完工程度约50%.假设产品成本计算单列示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的费用总额是50000元,其中:

直接材料24000元,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合计26000元。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晶的成本。 1.(6分) 月末在产品约当量=100><50%=5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4000/(200+100)=80(元)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200×80=16000(元) 月末在产品材料费用=100x80=8000(元)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配率=26000/(200+50)=104(元)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00x104=208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50x104=5200(元) 产成品成本=16000+20800=368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8000+5200=13200(元) 2.(12分)企业本月生产产品用固定资产情况如下:

月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机器设备类2000万元,运输及传送设备类200万元,房屋建筑类1000万元。 本月固定资产增加;(1)购进机器设备一台,安装完毕交付生产使用,购人原价10万元,发生安装费用0.2万元。

(2)购进运输及传送设备一台,原始价值12万元,该设备尚未交付生产使用.

本月固定资产减少:(1)生产用机器设备一台报废,其原始价值6万元,已提足折旧。 (2)出售一不适用的运输及传送设备账面原始价值为6万元,已提折旧2万元,售价5万元。

本月固定资产修理:对某项机器设备进行经常修理。修理领用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为10%,支付修理人员工资费用15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修理费用1000元。本月对另一项设备进行大修理,月末完成全部修理工作,共发生修理费用21000元,其中修理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2500元,修理人员工资费用3100元,用现金支付其他修理费用总计5400元,该项修理费用从本月起在6个月内摊销完毕。(以上修理均在辅助车间进行) 该企业机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12%,运辖及传送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9%,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为6%。

要求:计算本月固定资产折旧额,并编制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及发生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会计分录。2.(12分) 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2000x12%/12+200x9%/12+1000x 6%/12=265000(元)篇五:2015年电大成本会计习题b 电大2010-2011年上成本会计习题(b)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产品成本从耗费角度看是指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根据这个定义,下列不属于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 a、生产用设备的折旧 b、生产工人的工资 c、劳动对象的耗费 d、 向银行借款购买劳动对象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2、关于废品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品损失包括实行“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损失 b.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由于其损失要从生产成本中转出,所以完工产品成本中不含废品损失 c.可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用就是修复后产品的成本 d.如果废品是在完工后发现的,则单位废品负担的各项生产费用应与单位合格产品完全相同

3、采用分类法的目的是( ) a、分类计算产品成本 b、简化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工作 c、简化种类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d、准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

4、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报表,一般只需要按该责任中心的( )列示。 a、产品成本 b、变动成本 c、可控成本 d、不可控成本

5、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应通过( )科目核算。 a、开发成本 b、开发间接费用 c、管理费用 d、开发费用

6、直接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数量分配原材料费用的方法适用于(c) a、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 b、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 c、在投产时一次投入

d、根据生产过程实际需要投入

7、区分各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a) a、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计算日期 c、成本项目 d、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8、划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准是(d) a.成本计算工作的简繁 b.对成本管理作用的大小 c.应用是否广泛 d.对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

9、在企业未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应借记的账户是( )。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生产费用” d.“制造费用”

10、产量变动之所以影响产品单位成本,是( ) a、由于在产品全部成本中包括了一部分变动费用 b、由于在产品全部成本中包括了一部分相对固定的费用 c、是指在产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d、是指在产品产量增长超过产品总成本增长的情况下

11、根据有关的历史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做出的科学估计是( )

a 成本分析

b 成本预测

c 成本计划 d 成本决策

12、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作用很多,下列不属于该项分类作用的是( ) a 根据分类项目提供的资料可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结构和水平 b 可以为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 c 可以为企业核定储备资金定额和考核储备资金周转速度提供资料 d 可以按经济用途考核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13、使用同种原料,经过相同加工过程生产出来的品种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产品是( )。 a、联产品 b、副产品 c、等级产品 d、主产品

14、 生产产品领用的一次性摊销的专用工具应计入( ) a.直接材料

b.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营业费用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购动力在成本核算中无法设置独立的成本项目 b.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燃料在实践中无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c.计件工资制支付给生产工人的计件工资、津贴和奖金等都应计入直接工资项目 d.在工资核算中,工资费用分配是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的工资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16、某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本月第一步骤完工入库的半成品为10000元,本月第二步骤领用的半成品成本为8000元,本月发生的其他生产费用为12000元,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分别为2000和1600元。据此计算的该产品产成品成本为( )元。

a.22400 b.21800 c.20400 d.19600

17、成本计算的分类法的特点是( )。 a.按产品类别计算产品成本 b.按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c.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间接计入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

1 d. 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费用采用一定方法分配确定

18、在完工产品成本中,如果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正数,说明( )。 a.定额提高 b.定额降低 c.本月定额和成本管理取得成绩 d. 本月定额和成本管理出现问题

19、按医务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记的账户是( )。 a.应付福利费 b.生产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20、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是( )。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c.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 d.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旧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定额法下,产品实际成本等于( )之和 a、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 b、材料成本差异 c、脱离现行定额的差异 d、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2、成本报表的设置要求是( ) a、专题性 b、实用性 c、针对性 d、对外性

3、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的成本计算方法有(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4、广义的在产品是指( ) a、尚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 b、转入各半成品库的半成品 c、全部加工中的在产品和半成品

d、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

5、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下列支出中最终能作为费用的支出是( )

a 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b 企业筹建期间的支出 c 购买国债的支出

d 支付办公费的支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法。( )

2、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时,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素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

3、“外购材料”是费用按经济性质分类的要素之一,它包含的内容主要是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等,不包含外购的修理用备件。( )

4、产品成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次数与其计算成本的生产步骤数相等。( )

5、假定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

6、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的成本核算期,一般以开发产品的开发周期为准( )

7、在产品发生毁损时,对该在产品成本连同应负担的增值税额一并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

8、一致性原则是要求成本核算方法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经营期内必须一致。( )

9、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在成本计算中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

10、多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与按“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由于分配依据不一样,其分配结果也是不同的。( )

四、简答题(共10分) 1、成本会计对象的内容包括哪些? 2、什么是平行结转分步法?其特点有哪些?

五、计算题(共50分)

1、本月a产品投产5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实际费用为:直接材料62500元;直接人工13888元,制造费用15376元。a产品合格品为490件,不可修复废品10件,其加工程度为60%,废品残料作价300元入库。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与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2)编制残料入库,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10分) d、定额比例法

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材料成本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均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脱离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要求: (15分)

(1)计算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 (2)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

(3)计算本月原材料费用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 (4)计算本月完工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列出算式);

(5)计算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列出算式)。 3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和材料单价三项因素对产品直接材料费用超支51400元的影响程度。(10分)

4、某工业企业下设供水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2005年4月份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及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数量见“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本月基本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分别为3000小时、2000小时。(注:分配率保留4位小数) 要求:(15分) (l)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列示计算过程); (2)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一、

单选题(填入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1、d;

2、d;

3、c;

4、c;

5、a;

6、c;

7、a ;

8、d ;

9、d ;

10、b ;

11、b;

12、a;

13、c;

14、a;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二、多选题(填入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

3、ac;

4、abcd;

5、abd;

三、判断题(对√;错×。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见教材p2/倒11行至倒10行

2、见教材p134/9行至11行、教材p134/特点1-3点各点的第一个句号。

五、计算题(按题目顺序作答。

第二篇:标准成本分析的主要指标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分析的主要指标

1、 直接材料差异分析:

A、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材料用量-标准材料用量)*标准单价 B、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材料价格-标准材料价格)*实际材料用量

2、 直接人工差异分析:

A、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B、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3、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A、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B、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4、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A、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B、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 C、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产品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第三篇:明冠新材购销数据异常,成本和产销差异明显

《红周刊》作者

胡振明

明冠新材的经营情况似乎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报告期内不仅存在营收虚增的嫌疑,且产销数据也不支持库存数据变化。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冠新材”)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企业,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其终于决定在A股市场上市发行新股。

从明冠新材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公司的经营情况似乎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8年1~6月),公司不仅存在营收虚增的嫌疑,且产销数据也不支持库存数据变化。诸多疑点的存在,让明冠新材上市之路变得更加坎坷。

采购数据异常

招股书披露,因公司产品特点,明冠新材生产太阳能电池背板每年都需要进行大量原材料采购,涉及金额数亿元,报告期内对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在46.49%至69.76%不等。

就明冠新材采购数据来看,该公司的采购数据似乎有些失真,近几年每年都出现有数亿元采购来历不明的情况。

以2017年为例,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了23248.80万元,占采购总额的46.49%(如表1所示),由此推算出这年的采购总额有50008.17万元,考虑其原材料的进口和购买过程中需要计算17%增值税进项税额,则其含税采购总额达到了58509.56万元。如此多的采购是需要一定的现金支出或形成相应的采购债务的。

从明冠新材现金流量表来看,其2017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4562.99万元,与含税采购总额勾稽,意味着公司还有33946.57万元含税采购额因未能付现,需要形成新增债务体现资产负债表中,即表现为相同规模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的增加,或预付账款的减少。

在资产负债表中,明冠新材2017年年末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达到了20162.64万元,相比上一年年末6564.51万元应付款项余额新增了13598.13万元。与此同时,考虑到这年应付款项之中还有450.53万元为应付设备款,这需要在分析原材料采购的时候将这部分金额剔除,因此,最终推算出的这年为采购实际新增债务为13147.6万元。很显然,实际负债金额是远远少于3946.57万元理论债务的,两者之间相差了20798.97万元。那么,这20798.97万元差额又是否是公司使用预付款项进行结算呢? 实际上,明冠新材2017年年末的预付款项并不多,只有317.28万元,与上一年末相同项目余额642.07万元相比,只减少了324.79万元,远未达到上述差额。如此结果意味着,公司在2017年有超过2亿元采购不知用什么支付的情况。

2016年的采购数据面临同样的情况。由公司前五名供应商情况及17%增值税税率,可推算出当年含税采购总额为31311.37万元,与同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0747.98万元勾稽,理论上将有10563.39万元未支付现的采购需要形成新增债务,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可实际上,明冠新材2016年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剔除应付设备款)的新增金额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减少了3315.46万元,与此同时,考虑到同年预付款项新增的419.75万元影响,则整体推算出的结果是,企业在2016年存在14298.61万元含税采购不知用什么支付的情况。

同样的分析方法,也可推算出2018年1~6月大概有17100万元的含税采购不知用什么

2018年11月19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支付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连续出现数亿元采购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此情况,实在让人迷惑。

营业收入有虚增嫌疑

既然明冠新材采购数据已经出现了异常大额增加,那么其营收数据又是否正常呢? 招股书披露,明冠新材2017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9461.88万元,其中有71.76%是来自境内的收入(如表2),需要按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而境外部分则不需要考虑此税率影响,因此整体测算后得到,2017年的含税营业收入应为66715.76万元。根据一般财务勾稽关系,将该金额与当年43414.84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勾稽,有23300.92万元含税营收是未能收到现金的,在剔除预收款的影响后(预收款项新增了23.46万元),理论上,将会形成23324.38万元新增债权,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2017年年末,明冠新材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为38207.40万元、坏账准备为1852.33万元,两者合计金额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的金额相比,仅增加了4021.33万元。显然,实际新增债权与理论新增债权之间相差了19303.05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在2017年存在19303.05万元含税营收虚增的嫌疑。

同样的逻辑去分析2018年1~6月和2016年数据,可以发现这两年依然每年都有上亿元营收虚增的情况。其中在2018年1~6月,明冠新材取得44823.27万元的营业收入,考虑到其中75.12%是境内收入,需要按16%(4月以前是17%)计算销项税额,则其含税营业收入大概为50210.67万元。同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3802.40万元,结合预收款项减少的31万元,可知与上半年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量流入了23833.40万元。上半年,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51353.25万元和坏账准备2376.02万元合计比期初金额新增13669.54万元。综合含税营收、现金流量和债权情况,可发现仍有12707.73万元含税收入是存在虚增的嫌疑。而在2016年,同样的推算方法下,公司则有15764.04万元含税营收存在虚增的情况。

那么,这几年营收的数据异常又是否是明冠新材使用了票据背书转让进行货款支付所致的呢?《红周刊》记者将前文中采购、营收分析的结果做对比,发现中间仍有数千万元差异。显然,在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后,公司的采购和营收数据至少是有一方是存在问题的。

成本偏差明显

上文分析表现,明冠新材采购和营收两方面数据至少有一方是有问题的,那么,从成本角度出发,我们再分析一下公司的财务数据又是否合理呢?

前文已经推算出明冠新材2017年的采购总额为50008.17万元,以之与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42430.82万元对比,有7577.35万元(如表3所示)未完成产销的材料需要计入存货中,导致存货相关项目的增加。

招股书披露,明冠新材2017年年末存货之中有4759.03万元的原材料,和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金额相比增加了3257.50万元,理论上,采购剩余部分将4319.85万元直接以原材料的形式存放于仓库之中,而余下部分则体现为在产品、产成品的材料成本增加额。

那么,存货中新增的在产品、产成品又包含了多少价值的新增原材料成本呢?根据招股书,2017年主营业务成本之中有91.47%是直接材料成本,一般情况下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也与其相似。在2017年年末存货之中,在产品有2408.75万元、库存商品有2002.38万元、发出商品有1081.81万元,三项合计金额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新增了2508.71万元。由主营业务成本中有91.47%是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可合理测算出,这年新增的在产

2018年11月19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品、产成品中,大约包含了2294.72万元的原材料成本。显然,这一金额与理论值相差了2025.13万元。就算我们考虑到研发活动领用原材料和产品的情况,即在剔除研发费用之中物料消耗1292.80万元的影响,仍然还有732.33万元的采购额在存货之中得不到相应体现的。

与2017年差额数据相比,2016年的差异就更加明显。这年的采购总额26761.86万元与直接材料25528.48万元相比,出现1233.38万元的剩余,而存货中原材料只增加了25.78万元,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却减少了2050.82万元,按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89.55%估算,这三类产品存货体现出的原材料金额减少了1836.51万元。整体核算结果显示,存货与采购剩余之间还出现3044.10万元的差异,即使是我们考虑到2016年研发费用之中有1329.06万元的物料耗费的影响,但仍有1715.04万元的采购剩余不知去向何处。

与上述两年存货与采购剩余之间出现的明显差异,2018年1~6月的数据却堪称完美,几乎没有差异。

产销数据不匹配

其实分析公司存货是否有问题,除了上述成本核算角度,从明冠新材产销情况也可看出其中的问题。

招股书披露,明冠新材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其主要产品太阳能电池背板,其余的收入很少,因此,公司的产销和库存情况基本上也就是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产销与库存情况。

2017年,明冠新材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产量为4218.47万平方米,比销量4055.49万平方米多了162.98万平方米(如表4),也就是说,这部分剩余的产品将继续保存在存货之中,使得库存商品出现相同规模的增加。

那么,这部分剩余的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呢?招股书并没有具体披露,但考虑到主营业务成本与库存商品的成本基本一致,而且明冠新材几乎只有太阳能电池背板一类产品,因此根据2017年主营业务成本46387.68万元及销量,可测算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大约是每平方米11.44元。而由单位成本又可推算出剩余的162.98万平方米的产品库存大概价值为1864.20万元,这意味着,存货之中的库存商品价值将会出现相同规模的增加。

可实际上,招股书显示,明冠新材2017年年末的库存商品仅为2002.38万元,和上一年年末的金额1892.65万元相比,仅仅增加109.73万元。也就是说,从产销角度测算出来的库存增加额要比招股书披露的金额多出1754.47万元。

同样逻辑测算2018年1~6月和2016年情况,这两年库存商品增加额与通过产销情况测算得出的结果之间的差额分别达到了862.46万元和983.32万元。

显然,在报告期内,产销情况与招股书披露的库存商品情况连续出现大额差异,正好呼应了上文采购、销售及成本的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

2018年11月19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8年11月19日证券市场红周刊

第四篇:GB_T 9995-1997_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

GB/T 9995-1997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and moisture regain of textile―Oven-drying method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版

【发布日期】1988/12/10 【实施日期】1998/5/1 【修订日期】1997/10/9 【中国标准分类号】W04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6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9995-1988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暂无

第五篇:煤矿企业材料成本管理之班组材料成本管理

摘要:煤矿企业区队材料员应是家庭红管家,不但要懂材料管理,还要会算帐,算好帐,更要给本单位直接管理者当好参谋。只有全员抓成本管理、全面抓成本优化,落实责任,才能让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二、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帐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帐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六篇: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坚持特色化发展办学之路济宁二中典型材料

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坚持特色化发展办学之路

————济宁二中2016上半年典型材料

一、上半年的工作总结

济宁二中秉承“做最好的自己”主题文化精神,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差异教育,错位发展的办学模式,让拥有不同潜资和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之路,以期实现学校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目标。

学校获得“全国校本建设实验学校”、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济宁市第四批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济宁市第四批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济宁市体育品牌学校”、“济宁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

(一)突出教学中心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注重过程,落实细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出台了《济宁市第二中学教学常规检查办法》、《济宁市第二中学业务活动开展办法》,对教学常规每月定期检查一次,把检查结果纳入奖励绩效绩严抓严抓月检月查月评工作,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定点、定要求、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即集体备课采用领导分包制,及时进行评价和指导,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按照“把教学常规做好,把教学细节抓严,把教学过程抓实”、“用制度创造公平,让评价带动落实”的工作思路,让

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明确“我应该干什么、干的怎么样、还需要怎么干”。通过努力基本形成 “计划—落实—检查—反馈―评价” 的闭合系统,以落实保质量,以落实促转变,将级部安排布置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系统性,注意把握难度、深度和效度,要把知识点内容的讲解与足量的巩固练习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要进一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方案,重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打造“气氛活、容量大、重落实、效率高”的高效课堂。

(二)落实质量保障创新管理思路

学校确定“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扁平化管理思路,实施以级部负责人为核心的级部自主管理模式,在教师选聘、绩效考核、评优树先等方面赋予绝对权力,强化年级部管理功效,创造性地发挥了年级部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使学校管理走向目标化、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管理的创新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实现动力运行,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反馈和决策系统,各处室、年级部相互配合支持的执行系统,由学校职能处室、学生管委会落实的开放式监督系统,学校办公会、级部例会有机结合的反馈系统。通过这四个动力系统,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高速、高效运行。高度树立高三备考的质量意识,突出“专业教学与文化课教学”双主体中心地位,务本求实,全力提高教学效率;坚持“艺术教学质量至上”原则,在精细化管理和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严管树规范,向严抓要质量;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为提高升学率奠定了初步基础;充分开发和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2016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实现文化课本科一批录取22人,普文普理录取24人的历史性突破;特色教育硕果累累:乒乓球选手张涵被西安交通大学免试录取,吴昊、魏晓萱被贵州大学免试录取,张海朴被深圳大学免试录取,李雅凡、张成翔被哈尔滨体育学院免试录取。其中女足选手17名被北京体育大学等高等院校录取,6名篮球选手被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艺术文理共录取113人,普体录取6人。

(三)发展特色教育谋取多元发展

构建艺教结合、体教结合育人模式,拓展错位发展,多元成才路径。整合教育资源,与高校“联姻”,实施联合育人计划。学校与首都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立了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和特长生培养基地,由高校选派高水平教师来学校授课,对美术、体育舞蹈、摄影、书法、空乘等特长生进行全程跟踪式辅导。

二、存在问题

1、生源问题仍是制约我校进一步发展与突破的“瓶颈”,也是阻碍学校发展的壁垒。虽然今年有所改观,但还需一个持续、稳定的政策作为支撑,更需要社会力量给予的信任支持。

2、艺考培养道路与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我市很多名校现已挤进艺考大军队伍,而且优势明显,势头强劲,对我们的影响日益严重。如何使文化课学习与艺术专业学习相得益彰、和谐有序、步调一致的进行一直是我校艺术备考工作难点和工作重点。二者是“矛盾统一 3

体”,处理好文化课学习与艺术专业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仍是我们今后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

3、级部管理平稳有余,活力不足;保安全、保稳定,特色提升、活动档次略显单薄。

三、2016年下半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完善教育运行机制

遵循“教育为了人的发展”的育人理念,全面贯彻“引领、服务、协调”的工作理念,着力突显“抓两率、提质量、创特色”的总体教学目标,以“教学常规改革”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优化日常教学管理,建立相对合理又适合学校实际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以使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学生学习习惯改善,克服生源制约因素,使高考的升学率、上本率提高。

2、突出艺体办学特色

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一整套为特色建设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在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价、资金投入等方面重新调整,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凸显学校的特色。

3、丰富学生特色活动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足、开全、开齐课程,并将艺体特色渗透到课程之中。学校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编订了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完成了开题报告、过程性材料和结题报告。学校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

节”等活动,开展普通话大赛、英语知识竞赛、演讲大赛、才艺大赛等。继续做好音乐、美术及健美操项目,使之跻身于知名体艺特色项目。

4、建设优秀教师团队

树立“教师是发展学校的动力”的理念,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也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我校挖掘校内外教师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我校骨干教师培养,积极参加省市区教师培训,建立激励机制。

(二)工作措施

1、成立艺体特长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主要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拟定管理条例;负责艺体教师工作安排、培训管理;负责教学指导、保障和监督;负责班级管理及质量评价等工作。

2、在级部内部实施教学质量目标包保制度。学校下达高考目标,学校的高考任务指标分解到班,以班主任为中心形成个个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的氛围。实施目标与奖惩挂钩,以目标激励斗志,以目标强化信心,以目标凝聚人心,以目标打造团队 。级部与专业教师、级部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层层签订质量目标包保协议书,并将最终结果与高考质量挂起钩来。

3、坚持专业、文化并举管理机制。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科学安排时间进行文化充电,科学进行时间统筹。

4、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文化竞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作品或技能展演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大型艺体比赛活动,为艺体特长生展示才华提供平台,以比促学,以赛促教。

5、分层教学,补弱促强。建立艺体特长生个人档案,将每个学生专业发展情况定期记入学生个人档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

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出彩的机会,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已渐成现实。我们将继续用爱心、责任和亲情统领教育和管理,凝神聚力,厉行担当,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上一篇:标准化工地汇报材料下一篇:标准化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