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于专业的特点,用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的时间较多,因而其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容易被人忽视。本文从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的角度探讨了改善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的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对回收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对英语专业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发现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薄弱,人文素养意识有所觉醒,学生反映时间不够,被语言技能训练挤占,认为提高人文素养的措施非常必要。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 人文素养 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英语作为用于交际的语言,是人们沟通的工具。因此,英语教育的职业性十分突出,在实际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很多高校都在技能训练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人文素养或者说人文通识教育在我国英语专业教育中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英语教育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及新时期以来英语教育的新理念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所面临的转型的现实情况,探讨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的中学教师的高校,其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前景,我对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关于人文教育的现状、问题、期望和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识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问卷出于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学习愿望的了解,特设计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均为选择题,问题涉及学生所感兴趣的人文领域,学生平时获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同时列出一系列中外文史名著,通过对听说过、看到过、阅读过、研究过、深入领会过、没听说过几个选项的选择来掌握学生对这些名著的知悉程度。最后,该问卷还了解调查了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与现状的看法。通过实施这一问卷调查,我对目前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本问卷调查了四个年级共计405名英语专业学生,发出调查问卷405份,收回有效问卷373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文史知识基础较弱,知识面较窄,在某种程度上很多学生还不如其它文史专业(中文、历史、哲学等)的学生。我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诸方面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1.人文素养基础比较薄弱

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生,在该阶段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哲学和地理的基础知识,但是在进入大学以后,则开始了按照英语教学大纲进行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并非没有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规划和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在学生的意识中却出现了重视语言技能这一“显性成就”而忽视人文素养这一“隐形成就”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学生群体中,谁的英语语音标准流利,谁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学生意见领袖地位,谁的英语语音有缺陷,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焦虑,在学生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而对于人文素养这一同样重要的领域,在学生群体中却没有类似的心理机制,因此,似乎很少有学生因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欠佳而感到焦虑。在这种倾向的导向下,很多学生都将主要的经历投入到了这些显性成绩的锤炼方面。英语语音等显性成绩当然是有其价值和作用的,也应当是今后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功之一,但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英语的普及,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困难,以至于社会上有的英语自学者和大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语调能力超过了英语专业平均水平,个别条件优越的学习者甚至使英语专业的多数学生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显性功夫已经越来越难以使英语专业学生卓然自立,英语专业面对这样的挑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竞争力资源。

2.学生人文素养意识有所觉醒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现在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意识有所觉醒。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很重要。不少学生认为,作为一个人文专业,英语专业与理工农医等技术新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专业素养不仅有硬性的量化指标,还包括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软实力,而后者正是人文素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那些包含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审美情趣、道德责任感的内容不是靠专业知识得到的,而是通过对哲学、文学、历史、美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和领会得到的。[1]新时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从无到有,从初步创办到全面繁荣,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英语教育目的从语言教学、政治外交、商贸洽谈到服务于其他学科的人文研究,为我国现代化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民英语素质日渐提高,今天中国青年人懂得英语的比例与二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机械的听说读写和纯粹的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英语学习者的需要,也不能适应我国英语专业在新的情况下的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人才库和蓄水池,一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高等师范专业队伍,直接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教育质量。从学生个体来说,越来越多的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认识到在英语教育这个行业,只懂得纯粹英语知识的教书匠人只能做机械的语言搬运工,对英语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背景、教育意义缺乏认识,因此缺乏工作热情和发展规划,教师的成长也就格外缓慢甚至停滞。而另外一种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水平英语教师,不仅仅懂得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而且对英语文化,对以英语为代表的现代性文化在古今中西之间的文化价值有深切的了解,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进步与局限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他就不仅仅是一个狭隘的英语知识传承者,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有意识的教育家,明白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从而不断追求进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对成功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分析,那些在基础英语教育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一线英语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充满工作热情,不断钻研业务,对英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只有经验丰富、技能最高超的教师才能教好初学者。基础英语教师应当全面掌握语音,有敏锐的听觉、标准的发音,熟悉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且有强烈的热忱和责任心。可以说,基础英语教学工作只有成熟而有经验的教师才能胜任”。[2]如果说一个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尚可在实践中锻炼,而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成熟的文化心理,则非要通过艰苦的学习和训练不可,而高等英语师范教育在这个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查中不少学生表现出对人文素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热切期待,希望能够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除进行语言技巧的训练之外,学校和教师也能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走进人文经典。

3.学生反映时间不够,被语言技能训练挤占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其实也认识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和长远价值,对自己人文素养的薄弱有所忧虑,但是苦于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思路和时间安排。《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学生的语言技能高度重视,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规定是刚性的和明确的,但是对文化能力的规定是柔性的和弹性的。2000年版的《大纲》的总则部分对高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化能力作了这样的表述:“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大纲》将英语专业中心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语言技能和交际目的上,而不是文化传承与素质发展。培养思路总体上重术轻道,这也是造成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低于一般文史专业的原因。这种培养思路在我国新时期英语教育的早期面对英语人才的巨大缺口,需要具有标准的语言技能和短平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紧迫需要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在21世纪,英语逐渐普及,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在社会对英语专业的期望值不断升高的背景下,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由于《大纲》对英语专业四年的教学总时数规定为2000到2200学时,但对专业技能课程的时间分配占到了67%,专业知识课程仅占15%,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8%。根据《大纲》对相关名词的解释,专业技能课程即是指以听说读写为代表的集中学习,而专业课程是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3]这样内涵丰富的课程内容,却仅仅占总课程数量的15%,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占18%。在这样的时间分配下,不难理解英语专业学生对欧洲文化的了解只能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感觉到对人文素养提高的强烈愿望,却苦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过于挤占时间和精力。在时间分配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比如:在现代传媒技术、语音储存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求全班集中授课的听力课,是否可以大幅减少,改为教师提供听力教材、训练条件和成果检查,而将过程改为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不必要求基础不同的学生全体坐在教室里而不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造成时间浪费。不少学校的英语专业听力课作为基础课而贯穿四个学期,而学生觉得收获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如何压缩听力课时间,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鼓励学生课外听力训练,成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

4.学生认为提高人文素养的措施很必要

在调查问卷中,课题组对改善英语专业人文素养的措施做了一些设想,如增加文学文化课的课时比例,邀请知名人文学者到校作讲座报告,公立图书馆对大学生更加开放,允许英语专业学生直接选修其它文史专业核心课程,等等,都得到了受调查学生的支持。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即不仅要求大学生“学知、学做”,而且要求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发展”。[4]鉴于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它既有语言学习与操练的一面,又有人文素养的积累与提高的一面。因此应当“集中突击”与“细水长流”相结合。“语言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对这种语言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都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5]高等师范教育应当把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醒目位置,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获得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习惯,明确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学习资源,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牢固树立起来。从调查来看,学生对人文素养学习愿望强烈,动机端正,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从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差距成因来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造成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其他文史专业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外语教育长期以来重语言轻人文,这不仅在1996年版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显可见,在2000年修订版的大纲中这一比例仍然没有大的变化,在新世纪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矛盾在社会需求和教育技术的进步面前开始凸显。学生受中学教育影响局限于课本,通过对调查学生的分析,不少学生虽然也感受到人文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却缺少主动学习、主动深入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和教师,如果教学方式和内容没有变化,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便难以获得解决。而且城乡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时代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学生总体上的人文素养高于农村学校学生,对文学文化名著的了解、熟悉程度要高于农村籍学生。这提示我们可以对农村中学生源学生采取主动加强的教育策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薄弱,人文素养意识有所觉醒,反映时间不够,被语言技能训练挤占,学生认为提高人文素养的措施很有必要。高等师范英语教育的下一步发展,应当考虑改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4]游洁,刘琼.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2).

[2][5]黄国营.英语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项目编号CJF07038)的成果之一。

作者:祝小丁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研究

摘 要: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于专业的特点,用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的时间较多,因而其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容易被人忽视。本文从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的角度探讨了改善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高师英语专业 人文素养 对策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生知识面和阅读面相对较窄,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但庆幸的是,学生的人文意识有所觉醒,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希望改变现状,认为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是一件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事情。因此,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和势在必行。当然,在明白了重要性后我们应该做的事就是找出对策,制定办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但是,在分析其具体的对策措施之前,我们应再审视一下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实施人文素质修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领域,英语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将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但是我国目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现状是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轻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学生仅仅把英语这个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当作纯粹的对象性的专业在学习。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和同属于人文学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在人文素养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将语言工具化的功利性取向必将影响高师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基础英语教育。所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保证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有一定的西学基础,防止学生成为一个“没有知识的外国人”和语言的转译机器,而使学生成为语言文化并重的高水平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这些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要选择中学当英语教师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位有着很深的人文修养的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势必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深远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这也对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水平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要求。所以,从对有利于毕业后找工作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意义的。

语言与文化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语言的学习者,不能抛下对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学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而把时间完全用在单纯的语言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上。因为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研究与这种语言相对应的文学作品,所以从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探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意义的。

最后,随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发展,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越来越高,极大地冲击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无法体现,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相对薄弱,不能体现出一个作为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亟待提高,当这个问题被重视后,必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体现新世纪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新思路。

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被称作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1]。实际上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来说就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文史哲相关知识是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树立独立的人格意志,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从而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大学生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中坚力量,应该意识到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所在。

那么,作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怎么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什么相应的对策呢?首先,学校、学生和老师都要转变观念,应该认识到语言本身和人文知识是并重的,二者并不矛盾。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应该多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因为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学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在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欣赏到真正的语言艺术,这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美国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人类创造了语言,文明由此得到了发展。”[2]因此,只有转变了看法才能对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要尽量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作为一所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3]也就是说,学校要多方努力,改善学生的人文学习环境,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并且在人文教育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普通高等师范学校的定位通常是教学型大学,缺乏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某些优势,但同时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如果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恰当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通识教育机会和文本,那么他们的语言方面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由于有外语方面的基本功,多数高年级学生都具有了借助工具书直接阅读外文原著的能力,这些优势是其他文科专业学生通常不具备的。在这些优势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现行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开发一些课外兴趣活动,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通识教育的积极性。比如,作为教育者的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多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一些以人文素养培养为目的的讲座,或者允许英语专业学生跨专业选修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性质不同的讨论会。在低年级阶段,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英美文学原著;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针对西方文化原著的选读,这些内容不必列入课堂教学并作硬性规定,但是却可以由学生自发学习和消化,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习人文知识的机会。总之,应该把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优势利用起来,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一个档次。在图书资料方面,学校或者英语专业教学单位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图书资料室,收藏中外文学文化的经典名著,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钻研学习,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由于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也应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要多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文史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求助于网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网站或者网页以供学生查询或搜索。

另外,高校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人文修养,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教师是处于第一线直接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和基本构成要素,在教育学者看来,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4]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文修养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知识面不够广,那么师生之间必定不会有很好的互动效果,又怎么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呢?

最后,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要让人文素养成为自己一生发展的持久动力,要立志做一名研究型的中学英语教师。新的世纪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广泛涉猎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将这些知识融会到自己的专业中,为将来的就业和人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轻人文素养(西方哲学、历史、宗教等)的培养趋向要求我们提出改善现状的相应对策,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J].上海:文汇报,2005.

[2]爱默生.爱默生文集——不朽的声音[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3]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项目编号CJF07038)的成果之一。

作者:祝小丁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3:

PBL模式下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

内容摘要: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重视英语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对英语国家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PBL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设置、情景设置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得到研究结果。PBL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PBL模式下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对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许启示。

关键词:PBL模式 英语专业 人文素养

英语专业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现阶段很多学校都开始意识到人文素养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本文首先对PBL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英语专业人文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PBL模式下如何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PBL模式

PBL模式的全称是Problem-BasedLearning,翻译成中文就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的学习方法。在这个模式中,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形成一个科学的研究思路,这个研究问题的过程类似于专家研究的过程,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研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模式具有以下幾点基本要素。第一,PBL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学习的出发点,学生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从问题研究开始的。第二,模式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专业中后期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不是结构化的问题。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没有固定性。第三,该模式实施过程偏向于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不推崇“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第四,该模式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应该承担起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要责任。第五,每当一个学习任务或者目标完成之后,需要学生针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PBL模式的教学步骤主要包含有老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提出结果,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教学步骤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问题

人文素养主要指的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我国也加强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现阶段,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大多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的英语能力,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却关注不够,导致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无法更加深入地进行交流和信息互换,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培养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大都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是在人际交流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英语交流不仅仅是日常用语的交流,还包含有各国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英语教学中只是注重对学生读、听、写、译等英语能力的培养,没有对学生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经济、社会等知识的传输,使得学生在跨国交际中缺乏创新性。

此外,现在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与人之间重利益、缺乏感情的交流,这也导致英语教学中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缺乏丰富的人文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上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英语人才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英语人才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以及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但是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校培养的英语人才都是应试型或者工作型的人,在英语教学方面忽略了对英语语言内涵的教学,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英语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很多英语专业的老师本身的英语人文知识就比较匮乏,无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导。学生对英语文学书籍、诗歌等一无所知,对其内涵也不了解,这就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缺少对语言文化的交流。

三.PBL模式下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可行性

(一)题材的选择和依据

在PBL模式下老师首先应该选择好教学内容的主题,最好是选择与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相关的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老师应该选择与英语人文知识相关的主题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从教材上寻找,也可以从网络上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最新的英语人文信息和资讯。选择好主题内容之后,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范围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任务。例如老师选择的题目是西方文化艺术的学习,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个主题给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如西方都有哪些文化艺术,西方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有什么不同和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能否举例说明。

(二)情景设置和活动设计

题材选定之后老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教学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活动,课下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有关西方文化艺术的资料,学生可以到课本教材、图书馆以及网络上去查找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视频资料,资料搜集结束之后,小组间需要进行协作,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对资料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成员会互相讨论,对所获得的英语人文知识进行熟悉和分析,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PPT,并根据课件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制作相关的道具,对表演节目进行彩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所查询到的英语人文知识,进而对这些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体系。

例如有的小组是研究西方建筑文化,那么这个小组可以把西方一些著名的建筑图文资料准备好,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将这些建筑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设计作者介绍等资料准备好,进行初步的学习。小组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情景,例如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去参观这些建筑,导游可以向游客介绍这些建筑的建造动机或者设计者是如何找到设计灵感的,通过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该国的历史信息和人文信息。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建筑文化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西方建筑文化的了解,了解建筑文化背后隐藏的历史、社会、人文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当学生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所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例如有的小组研究西方建筑文化、有的研究西方绘画艺术、有的则研究西方歌剧艺术等,每个小组所研究的科目都不同,老师可以让这些代表将制作的课件展示出来并对其进行解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可以提出问题,请该小组进行回答,一方面可以检验小组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学习。

当学生展示完之后,老师就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情景演示,观看学生的表演,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因为所选课题都与西方历史文化相关,包括建筑、绘画、歌剧等各个方面,学生将这些内容讲解出来,并利用情景模式将这些内容演示出来,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就可以充分地对西方的整个文化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从而也可以将西方历史文化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比较,看西方与中国在建筑、绘画等各方面的异同,从而提升学生在跨国交流中的人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课件展示和情景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使用全英的对话形式来进行,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四)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因为每个小组的研究内容和表演形式都是不同的,学生们得到的研究成果也不尽相同,所以老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让小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大家可以对资料收集过程、课件制作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交流、互通有无,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学生交流过之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和表演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老师点评的方式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英语人文素养中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不仅是饮食文化,还包含有艺术、环境、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老师都可以运用上述PBL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英语人才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技能,同时还需要英语人才掌握丰富的英语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可以灵活地进行英语交流。PBL教学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设置、情景设置以及小组讨论、研究结果评价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PBL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人文素养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英语人文知识进行研究,并通过讨论、情景演示等过程对知识进行内化,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人文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旭.英语专业PBL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1):66-70.

[2]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和可能[J].新华文摘,2011,(6).

[3]T.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阳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刘慧

上一篇:林场绿化工作总结下一篇:镇综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