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筛检教案

2022-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十五章筛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第十五章筛检教案

第十五章筛检教案

第十五章

screening

流行病学的原始目的就是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群健康。筛检是在外表健康的,经当地医疗行政当局或单位领导宣传动员而来的大数量的人群中进行的。筛检时所使用的方法对他们应是无害的,而且简单易行,能迅速得到准确结果。近年筛检在疾病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不仅用于发现人群中多种慢性病早期病人,还用来识别可能发生这些疾病的高危个体。

【案例】

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曾于1980年在全国有代表性的14个省市30万人口中开展糖尿病调查。调查方法如下:

(一)调查对象

按当时人口构成比例自人群中抽取样本。 (二)筛检方法

⒈初筛 40岁以下者先查尿糖,如阳性,再查餐后2小时血浆糖;40岁以上者同时查尿糖和早(午)餐后2小时血浆糖。凡餐后2小时血浆糖在140mg/dl以上者认为是疑似糖尿病者,需作复查。

⒉复查 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xt,OGTT)。疑似糖尿病者,按试验操作细则口服葡萄糖100g,测服前及服后30’、60’、120’和180’时血糖水平。

此外规定了不同时间OGTT曲线的正常上限值。如疑似糖尿病者的OGTT曲线有三点超出正常上限,可确诊其患糖尿病,而有两点超出者则为糖耐量异常。

由上例可看出查尿糖和餐后2小时血浆糖属于筛检试验,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乃是诊断试验。此例说明了筛检的定义,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的区别以及两者的联系。

【问题的提出】

一、筛检与筛检试验的定义是什么?

筛检(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它是从健康人群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的一种措施,不是对疾病做出诊断。作为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筛检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之中。近年来筛检还和提高医疗质量结合起来,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取得最大的疾病控制效果。 筛检试验将受检人群分为两部分。视结果阴性者为健康,结果阳性者为可疑病人,并建议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因此筛检可以达到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二级预防)。筛检试验(screening test)就是用于识别健康人群中未被发现的某病患者或可疑患者,或者是高危个体的特殊方法。

二、筛检的分类有那些? 1.按照筛检对象分

整群筛检(mass screening):指在疾病患病率很高的情况下,对一定范围内人群的全体对象进行普遍筛查,也称普查。

选择性筛检(selective screening):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选择高危人群进行筛检。

2.按筛检项目分为:单项筛检(single screening):即用一种筛检试验检查某一疾病。多项筛检(multiple screening),即同时使用多项筛检试验方法筛查多个疾病。

三、筛检的目的是什么?

1.早期发现某病的可疑患者,并进一步进行确诊,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以此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早期发现病人可以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

2.发现高危因素的人群,并从病因学的角度采取措施,延缓疾病的发生,实现一级预防。

3.疾病检测

长期的定期的对某种疾病进行筛检,可以早期发现病例,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开展疾

病流行病学监测。

四、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是什么?

1. 评价方法:筛检试验评价就是将待评筛检试验与诊断目标疾病的标准方法(“金标准”)进行同步盲法比较,判定该方法对疾病“诊断”的真实性和价值。经“金标准”确诊的目标疾病患者和非患者,接受待评筛检试验检测后,可出现四种情况。即“金标准”确诊的患者,可能被筛检试验判为有病或无病,分别称为真阳性(A)和假阴性(C);而“金标准”确诊的非患者,也可能被筛检试验确认为有病或无病,分别称为假阳性(B)和真阴性(D)。将待评筛检试验的结果与金标准诊断的结果进行同步对比,整理成四格表如下。

表1 筛检试验评价

金标准

筛检试验

患者

非患者

合计

阳性 阴性 合计

2.筛检试验评价的指标

真阳性 A 假阴性 C C1

假阳性 B 真阴性 D C2

R1 R2 N

(1).真实性(validity),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accuracy)。用于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1)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sensitivity,SEN),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TPR),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用公式表达为:

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又称漏诊率或第Ⅱ类错误。指实际有病,但根据筛检试验被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用公式表达为: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用公式表达为:反之亦然。

2).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特异度(specificity,SPE),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TNR),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用公式表达为:

。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

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FPR),又称误诊率或第Ⅰ类错误。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用公式表达为:反之亦然。

3).正确指数

也称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指数范围介于0-1之间。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⒋)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是反映真实性的一种指标,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该指标全面反映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且非常稳定。似然比的计算只涉及到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因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似然比可相应地区分为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和阴性似然比

。即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越低,(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⒌)一致率(agreement/consistency rate) 又称符合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

(2).可靠性(reliability)

也称信度、精确度或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实际工作中,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⒈)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

由于个体生物周期等生物学变异,使得对于同一调查对象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临床测量值有所波动。

⒉)观察者

由于测量者之间、以及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以及认真程度不同、生物学感觉差异、预期偏倚等均可导致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

⒊)实验室原因

重复测量时,测量仪器和试验方法本身的不稳定,或不同厂家、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的纯度、有效成份的含量、试剂的稳定性等均有不同,由此可能引起临床测量误差。

(3).预测值

就是应用筛检的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 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 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用公式表示为:

总的来讲,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此外,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的高低密切相关。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患病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用以下公式表示:

五、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的方法?

开展一项筛检工作的目的就是将人群中表面健康无症状的可疑患者找出来,以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就是说对筛检试验测得的观察值的正常与异常要有个明确的界定,即划分该试验阳性与阴性的标准。或者是说需确定某项指标的正常值,用以区分某人可能“已患”或“未患”某病。

如何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截断值(cut off point)或临界点,与筛检试验测得病人与非病人的观察值的分布有关。如图2(a)所示,病人与非病人的测量值呈两个独立的分布曲线,无重叠处。如将临界点选在病人中的最小值,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可达100%。

图2 病人与非病人观察值分布类型

图2(c) 所示病人与非病人的测量值呈一连续分布曲线。同(a)情况一样,如将临界点选在病人中的最小值,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可达100%。

图2(b)病人与非病人的测量值呈两条相交的分布曲线,两条曲线下有一重叠的区域。这种情况下,无论临界点选在何处,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能同时达到100%。在H和K两点间,当诊断点向右移时,特异度升高,灵敏度降低;反之,当诊断点向左移时,灵敏度增大,特异度降低。因此,在筛检实践中很难达到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的目标。通常采取降低其中的一方,以获得较高的另一方的策略。至于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临界点选择在何处,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⒈如果疾病的预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且目前又有可靠的治疗方法,则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临界点可向左移,以提高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尽可能多的发现人群中的可疑病人,但这样会使假阳性增多。

⒉如果疾病的预后不严重,而现有诊疗方法不甚理想,临界点可右移,以降低灵敏度,提高特异度,尽可能将非患者鉴别出来,但增加了筛检试验的假阴性。

⒊如果假阳性者作进一步诊断的费用太贵,为了考虑节约经费,可将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临界点向右移。

⒋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将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外,在方法上人们常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简称ROC曲线)来决定最佳临界点。它是用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作图得出的曲线,可表示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ROC曲线的横轴表示假阳性率(1-特异度),纵轴表示真阳性率(灵敏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某项筛检试验的特定阳性标准值相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子。此外, ROC曲线除了直观方法比较外,还可以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来比较几种筛检试验的诊断效率。ROC曲线下的面积越大,越接近1.0,其诊断的真实度越高,越接近0.5,其诊断的真实度越低。

六、筛检效果的评价方法?

(1)、收益

指经筛检后能使多少原来未发现的病人得到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筛检收益,通常采取下列方法:

⒈选择在高危人群中展开筛检

有些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职业暴露等特征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在这些高危人群中开展筛检,即选择性筛检,所获得的收益比在一般人群中要高得多。

⒉选用高灵敏度的筛检试验

一项筛检计划必须能筛出相当数量的病例。如灵敏度低,只能筛出少量病人,不管其他因素怎样,收益依然是低的。

⒊采用联合试验

在实施筛检时,可采用多项筛检试验检查同一对象,以提升筛检的灵敏度或特异度,来增加筛检的收益,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试验。根据联合的形式,分为串联与并联。串联: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该法可以提高特异度,但使灵敏度降低。并联:全部筛检试验中,只要有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为阳性就可定为阳性。该法可以提高灵敏度,却降低特异度。

(2)、筛检的生物学效果评价

通过比较筛检与非筛检人群的病死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对筛检的生物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⒈病死率

可通过比较经筛检的患者死于该病的病死率是否低于未经筛检的患者,来评价筛检效果。 ⒉死亡率

可比较筛查人群与未筛查人群之间死于该病死亡率的差异,达到来评价目的。 ⒊生存率:是评价筛检效果比较好的一项指标。

(3)、筛检的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

可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

⒈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是指研究实施筛检计划投入的费用及其获得的生物学效果。通常可估计平均每个病例筛检成本(直接与间接),及在健康改善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临床指标的改善和生存期的延长等),并以此计算成本效果的比率(每延长一年生存期所消耗的成本)。

⒉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是指研究实施筛检计划投入的费用及其获得的经济效益比值。投入费用和经济效益均以货币单位衡量。可用直接和间接投人的成本与直接和间接获得的效益进行比较。

⒊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 是指研究实施筛检计划投入的成本与取得的生命质量改善之间的分析评价方法。生命质量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感等健康状况,及有关经济、家庭和工作等社会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以评分法进行定量测量。

七、筛检中的偏倚有那些? ⒈领先时间偏倚(lead time bias) 指筛检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为因筛检延长的生存时间。这种表面上延长的生存时间,实际上是筛检导致诊断时间提前所致的偏倚。

2.病程长短偏倚(length bias) 一些恶性程度低的癌症病人常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而恶性程度高的同类癌症病人的临床前期较短,因此前者被筛检到的机会较后者大,而前者的生存期又比后者长,从而产生一种筛检者要比未筛检者生存时间长的假象。

⒊病人自我选择偏倚(volunteer bias) 同所有使用志愿研究一样,筛检参加者与不参加者之间,某些与生活有关的特征可能存在不同。如参加筛检者可能因文化水平、卫生保健知识水平较高,平时比较注重健康问题,对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为注意,对身体出现的异常症状也较为警惕,有较好的医疗依从性,这些都会对今后的存活率产生影响,而引起偏倚。

第2篇:MAYA软件教案第十五章

MAYA(第十五章)——陈福全

一、 课题与课时

教 材:MAYA 课 题:MAYA材质系统2 课 时 安 排:20

二、 教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MAYA第十五次课。本章主要内容是MAYA材质模块的第二部分,材质SHADER和纹理的关系,MAYA自身的2D,3D纹理以及手绘贴图的,MAYA的工具节点。计划用时20课时,要学要MAYA的材质,这一部分相当重要,涉及到很多色彩的基本知识,UV 的认识,纹理的基本应用,以及MAYA特有的工具节点,渲染的设置,灯光的基本知识,后期的简单调整。学员应充分利用前面所讲到的知识进行理解学习。

学生分析:课程进展到了第十五章,学生对小组教学模式有很深的认识,各组中都会有优秀的成员和后进的成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各组小组长在组内以优秀来带动后进,集体成长。

三、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MAYA的材质与纹理的配合使用,UV的拆分,贴图的绘制, 2.过程方法:

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员能掌握到调节精美的材质贴图,充分掌握MAYA中纹理的制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感受MAYA在材质贴图上的魅力

培养学生掌握作为一个三维设计师应该具备各种知识。

四、 教学重点

1.掌握制作逼真纹理所需的各种贴图,掌握贴图和材质球的调节,

五、 教学难点

1.给模型课程中建立的模型绘制逼真的贴图。

六、 教学准备

1. 本次课为实操课,应多以现场演示,学员记笔记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大纲:

导入环节:教师设定情景,吸引学员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同时提出问题组织学员预习思考;培养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习惯。(用时27分钟)

新课环节:本课重点会涉及到两个知识点的学习:(用时90分钟)

真实质感图片的收集及分析——学员观察记录——教师展示图片素材——学员小组内部讨论并思考——教师继续创设情境——学员小组内部分析并解决)

UV的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安排: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员思考——教师演示——学员观察,小组内讨论并模拟练习)

纹理的基础知识及贴图的绘制(教学活动安排: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员思考——教师演示——学员观察,小组内讨论并模拟练习)

灯光渲染的基本设置(教学活动安排: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员思考——教师演示——学员观察,小组内讨论并模拟练习) 作业环节:布置作业题:(用时10分钟)

作业:各种贴图的绘制,材质的调整及渲染,合成

小结环节:教师小结:学员课堂的表现及上课的相关知识点

学员小结:本组在本次课堂中的表现及个人在本组中的表现(用时12分钟)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贴图的基本绘制,充分认识到了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质感的异同,,所以学员应该加强着方面的练习,勤能补拙。

第3篇:pohtotshop教案第十至十五章

第十节 图层模式及图层样式

一、 图层模式(混合模式):

作用:用来控制当前图层和它下面的图层像素之间的运算。 正常(Normal):图像不发生任何运算。

溶解:当不透明度小于100%时会出现一些不透明的颗粒。

例: 唇彩变暗模式组:

1、 变暗:去除图像中较亮的区域。

2、正片叠底(Multiply):去除图像中白的区域。 例:衣服印花效果 变亮模式组:

1、变亮:去除图像中较暗的区域。

2、屏幕或滤色(Screen):去除图像中的黑色区域,与正片叠底模式相反。

例:去除阴影

叠加(Overlay): 显示当前图像中亮的部分和下一图像中暗的部分。 例:叠加。

颜色加深(Color Burn):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底色变暗,白色是中性色。

颜色减淡(Color Dodge):通过降低“对比度”,使底色变亮,黑色是中性色。

线性加深(Linear Burn):通过降低“亮度”,使底色变暗,白色是中性色。

线性减淡(Linear Dodge):通过增加“亮度”,使底色变亮,黑色是中性色。

柔光(Soft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上层图像亮度大于50%灰,图像的亮度更亮;若图像亮度小于50%灰,图像的暗度更暗。 例:前面做的彩虹。

强光(Hard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大于50%灰,像“滤色”增加亮度;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小于50%灰,像“正片叠底”增加暗度。

亮光(Vivid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大于50%灰,降低对比度被照亮,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小于50%灰,降低对比度被变暗。

线性光(Linear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大于50%灰,增加亮度被照亮,若上层图像的亮度小于50%灰,降低亮度被变暗。

色相(hue):使用上层图像的色相,下层图像的饱和度和亮度。

饱和度(saturation):使用上层图像的饱和度,下层图像的色相和亮度。

亮度(Bright):使用上层图像的亮度,下层图像的色相和饱和度,与颜色相反。

颜色(Color):显示当前图像的颜色。

例:给无色图形上色。例1:云雾效果

打开图片-Ctrl+shift+N(新建图层)前背景色为黑白两种颜色—滤镜—渲染—云彩—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 实例2:木质相框 打开木纹素材→新建层→矩形选区→填充渐变→(灰→白→灰→白→灰)→复制并合并→将木纹图层放在最上层→选择一种图层模式(叠加)→删除多余木纹→再拖动一张图像放进相框。实例6:羽毛扇子

背景层填充黑色→新建层→绘制矩形选区→填充白色→取消选区→风(3次)→扭曲(向上调) →复制并水平翻转→合并层→做扇子把(椭圆)和扇子头(圆选区描边,擦除上面)合并图层→旋转→ctrl+Alt+Shift+t→合并层→新建层→填充色谱渐变→选择图层模式。

1、 换衣服

选择图像→将纹理的图案层拖入图像中并将图层隐藏→将衣服扣出来→选择图案层ctrl+shift+I反选将多余的图案进行删除→再将图案层复制一个→上方图层的混合模式为叠加→下方图层的混合模式为颜色。

二、图层的四种锁定

三、图层的不透明度

上:整个图层与添加的效果都变化 下:只改变图层

四、合并图层的方法

1、

2、 ctrl+shift+e:合并所有可见层

ctrl+e:可以合并所有链接层(按住ctrl可以选择不连续的图层;选择连续的图层,先选择第一个,按住shift选最后一个),如果没有链接层,从当前层向下合并

3、 拼合图层:扔掉隐藏层,将图层合并生成为背景层。

五、图层间选区的运算

1、

2、

3、

4、 按住ctrl单击某个层,该层变成选区 ctrl+shift:与原来选区相加 ctrl+alt:相减 ctrl+alt+shift:相交 实例:色相环NO

六、图层样式

如果自己为图像添加样式,直接单击图层面板下方的“fx”按钮;如果套用系统定义的样式,打开样式面板直接套用。

实例日食:(外发光)

实例

1、扇子

制作木纹:矩形选区填充红色将前背景分别为红和暗红渲染-纤维实例

2、制作棋盘

打开木纹素材→新建层→用直线工具绘制直线

→添加浮雕效果

棋子:新建层→圆→填充黑色→滤镜-艺术效果-塑料包装→绘制小圆→反选→删除。 实例

3、木质屏风

新建文件→新建层→填充白色→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滤镜-风格化-拼贴(用前景色拼贴,位移选1)→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调整平滑度与宽度)→反相(ctrl+i)→删除方框中的白色内容→绘制矩形→反选(制作外边框)→填充黑色→绘制扇面变成选区→将选区里面的内容删除→描边→添加图案(F按钮)与浮雕效果。

第十一节色彩模式

1、 RGB模式

该模式是由红、绿、蓝按照不同的亮度搭配而成,即光的三原色。 RGB红绿蓝:0-255(主要用于屏幕显示):可以组合成 256*256*256=1700多万像素

注:每种颜色由三组数字表示

黑:0,0,0;白:255,255,255;灰:128,128,128; 红:255,0,0;绿:0,255,0;蓝:0,0,255 RGB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洋红 蓝色+绿色 =青色

CMY 蓝色=青色+洋红 绿色=青色+黄色 红色=洋红+黄色

2、CMYK:青、洋红、黄、黑 (主要用于打印输出)

(0—100)% RGB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洋红 蓝色+绿色 =青色

CMY 蓝色=青色+洋红 绿色=青色+黄色 红色=洋红+黄色

三对相反色:红→青;绿→洋红;蓝→黄

2、 灰度模式:

色调最丰富的一种颜色模式。包含256级灰(当RGB值都相等时形成一种灰度)

变黑白照片: a:降低饱和度(CTRL+U) b:去色(Ctrl+shift+U) c:图像—模式—灰度

3、LAB模式:色彩最丰富的一种颜色模式。

附:在转换RGB模式成CMYK模式时会丢失很多颜色,最好先转换成LAB模式—CMYK,减少颜色的损失。

利用lab通道中的明度通道制作黑白照片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能有效的避开颜色中的杂色,得到较优质的黑白图象。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图片,单击图象→模式→ lab 第二步:切换到明度通道 第三步:图象→模式→灰度 ,扔掉其他通道 第四步:色阶、曲线等工具处理

4、索引模式

这种模式最多使用256种颜色。目的是在Web页面上显示,该模式把图像限制成不超过256种颜色。主要是为了保护文件具有较小尺寸。

将图片转变成索引模式之后,会自动生成一个颜色表,颜色表保存了该图片中的所有颜色,也可以用其他颜色替换图片中的颜色。 火焰字:

新建一个灰度模式图片→背景层填充为黑色→输入白色文字→合并层→旋转画布→风→ 旋转画布→波纹→转变成索引模式→颜色表→黑体。→再将索引模式转换为RGB模式。

第十二节 颜色调整

图像→调整

一、色调调节:

1、色阶

(1)色阶:就是亮度,共有256级。即从0到255. (2)输出色阶:表示所有像素都变暗或变亮(为图片添加了不同亮度的黑色与白色)

(3)输入色阶:调整黑白滑块时,表示加深暗部色彩或加亮高光色彩

黑、白、灰滑块:

黑色:使图像变暗,白色:使图像变亮,灰色调节图像的对比度。 实例、一般利用色阶调整灰蒙蒙的图片(分别调整输入色阶的黑白、灰滑块)

(4)通道:默认选择rgb通道,如果选择单一通道,表示只调整一种颜色的亮度。

实例、调整简单偏色图片(调整单一通道)

2、曲线 ctrl+m (1)调整亮度时:向上拖动变亮,向下变暗。 (2)调整对比度时: “s”型 (3)可以调整单一通道的亮度。

3、自动色阶ctrl+shift+L: 自动对比度:ctrl+shift+alt+L 自动颜色ctrl+shift+B 注:一般对图像进行调节时要先进行“自动色阶、自动对比度、自动颜色”调节,如果调节不出效果则需要进行色阶和曲线调节。

4、亮度/对比度:分别调节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5、 暗调(阴影)/高光 主要用于调节逆反光的效果

二、色彩调节:

5、色彩平衡 ctrl+b 可对图像的不同部分(高光、中间调、暗调)进行调整。勾选“保持亮度”防止图像的亮度值随颜色的更改而改变。该选项可以保持图像的色调平衡。

6、色相饱和度:ctrl+u 着色:给无色图形上色 旧照片上色

方法

一、借助历史记录画笔与快照 方法

二、借助图层模式上色

7、去色(Ctrl+Shift+U):将图像饱和度为0,转化为灰阶值。

8、反相(Ctr+I): 所有颜色都显示其反相色。生成底片效果。

9、 替换颜色: 替换与单击处相似的颜色

10、 可选颜色:

调整图像中的某种颜色,则其他颜色不发生任何变化(注:使用时图像应为CMYK颜色模式。)

11、 通道混合器: 单独调节某个通道 实例:调整曝光图片

12、 渐变映射:

13、 匹配颜色

将一个图像的颜色与另一个图像相匹配。使不同图像中的颜色看上去一致。

14、 照片滤镜

相当于传统摄影中滤光镜的功能。即模拟在相机镜头前加上彩色滤光镜,以便调整到达镜头的光线的色温和色彩平衡,从而使胶片产生特定的曝光效果。

15、阈值

Photoshop“阈值”命令将灰度或彩色图像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您可以指定某个色阶作为阈值。所有比阈值亮的像素转换为白色;而所有比阈值暗的像素转换为黑色。“

实例:下雪:复制背景层→将背景色设置为白色→点状化→阈值255→图层模式改为“滤色”→动感模糊(10)。

16、变化

分别载入不同的颜色。 做木纹

新建文件→添加杂色→动感模糊→变化

第十三节通道

一、通道作用:

用于存储颜色信息,还可以与先区进行转换(白色为选区) 注:图像的颜色模式决定于通道的个数 通道中的白色:图像本身即为白色(所有的单色通道此位置都为白色) 通道的原色(只有一个单色通道显示为白色)

二、通道面板

1、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或按住Ctrl键单击载入的通道:

白色为选区

黑色为非选区

灰色:半透明的

注:选区存储为通道,选择菜单/存储选区

2、新建通道

3、删除通道

例:通道与选区的应用 浮雕字 1. 进入通道,新建通道,将前景色设为白色 2. 输入文字回车→Ctrl+D(白色) 3. 执行高斯模糊2.5 4. 滤镜→风格化→浮雕效果→135 5 100 5. 复制Alphal为副本并将副本反相

6. 选中→Ctrl+L黑色吸管单击灰色部分→选中副本Ctrl +L黑色吸管单击灰色部分

7. 返回RGB CtrL+单击载入选区Alphal→Ctrl+U明度-100 CtrL+单击副本→Ctrl+U明度100→Ctrl+D

图像→计算 水晶字

1)ctrl+N 800*600 背景为黑

2)新建通道→输入文字(前:白)→取消选区→高斯模糊 3)复制通道→滤镜→其他→位移3 3 4)图像计算源1Alphal源2为Alphal副本混合选项为差值 5)选中Alphal2 Ctrl+A Ctrl+C返回图层中Ctrl+v 6)新建图层→渐变→将正常改为柔光 7)Ctrl+M

实例

2、抠头发

1、 进入通道面板,复制要抠取(头发)部分与其他位置对比比较强列的通道

2、 Ctrl+L调节对比度

3、 按住Ctrl 载入图形选区(将需要的头发部分载入选区)。

4、 返回RGB,再返回图层中ctrl+J

5、 使用蒙版将图像人物部分涂抹出来。

实例3利用抽出抠图

1、 将图像背景复制3次(ctrL+J 3次)→选中背景填充蓝色→分别将图层1副本和图层1副本2隐藏掉。

2、 选中图层1抽出透明纱。(勾选强制前景色为白色,使用边缘高器进行涂抹。

3、 选择图层1副本将头发进行抽出。(勾选强制前景色为黑色,使用边缘高器进行涂抹。)

4、 选中图层1副本2对图像添加黑蒙版。使用白色画笔将人物进行涂抹。

实例4制作印章

新建通道→输入文字→绘制矩形选区→描边→ctrl+d→按住ctrl单击通道→添加杂色→取消选区→风格化→扩散→将该通道变成选区→单击rgb 通道→返回图层→新建层→填充红色。

实例5纯黑色背景中提取图像

1、打开图片,进入通道

2、Ctrl单击红色通道载入选区——F7(回到图层)——新建图层1——填充红色——Ctrl+D——将图层1隐藏

3、用同样的方法,把蓝、绿通道选出来 (单击背景层填充黑色)

4、将图层

1、

2、3的混合模式设为滤色

5、合并以上三个层 实例

6、偏色图片的调整

选中某个没有坏的的通道,ctrl+a,ctrl+c,切换到坏的通道中,ctrl+v。 实例

7、美白图片

选中比较亮的通道→按住ctrl键单击通道→ctrl+c返回RGB中。切换到图层面板,新建图层,ctrl+v.模式选择“滤色”

三、利用lab通道制作黑白照片

利用lab通道中的明度通道制作黑白照片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能有效的避开颜色中的杂色,得到较优质的黑白图象。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图片,单击图象→模式→ lab 第二步:切换到明度通道

第三步:图象→模式→灰度 ,扔掉其他通道 第四步:色阶、曲线等工具处理

第十四节滤镜

一、 扭曲

实例

1、做倒影效果

打开图片→选中做倒影的区域→复制并垂直翻转→高斯模糊→波纹→绘制椭圆选区→羽化→水波。

实例

2、做爆炸效果

新建文件→添加杂色(最大)→动感模糊90度999→反相→选择白黑渐变(上面为白色,下面为黑色)(模式为滤色)合并图层→极坐标(1)→新建图层→云彩→模式为颜色减淡。

实例

3、做爆炸字 背景层填充为黑色→输入白色文字150→合并层→极坐标(2)→旋转画布(顺时针90度)→风(从右)→旋转画布(逆时针90度)→极坐标(1)→ctrl+u.

例:年轮:

1)新建 500*500 2)填充土黄色

3)滤镜—纹理—颗粒—类型(水平),颜色不好时调色阶 4)极坐标

实例

4、小嘴 (挤压)

实例

5、放大镜效果(球面化)

实例

6、西瓜

新建图层→绘制椭圆选区→填充绿色→建层→矩形选区→填充墨绿色→复制并合并→波纹→删除多余部分→合并层→球面化。

二、液化

用PS使眼睛变大的方法: 1.打开ps软件,打开一幅要处理的照片,(文件-->打开)。 2.点击ps软件上(滤镜-->液化),出液化操作框。

3.在液化操作框中,点击膨胀工具调整画笔头大小(比眼睛稍大,能框住眼睛即可)。

4.将鼠标移动要处理的眼睛上,点击眼睛,点一次大一点,点击次数越多眼睛越大,直到满意即可。

5.满意后点击确定,反回ps软件原处,效果就出来了。

三、模糊 实例:左右行驶的效果 使用动感模糊

前后行驶的效果 使用径向模糊

四、像素化

实例:做方格布效果(碎片)

为背景层填充黄色将前景色设为红色,风格化拼贴10,1(用前景色拼贴,位移选(1)滤镜→像素化碎片滤镜-其他-最小值才ctrl+U 。

例:冰雪字:(晶格化)

1)Ctrl+N 640*480 黑色 2)输入文字(白色),Ctlr+单击文字层(载入文字选区)—先合并图层—滤镜/像素化/晶格化:15—反选

3)滤镜/杂色/添加杂色(最大)——滤镜/模糊/高斯模糊3——Ctrl+D 4)图像/旋转画布/90度顺时针——滤镜/风格化/风

5)图像/旋转画布/90度逆时针——Ctrl+U调整色相饱和度

五、锐化 提高相邻像素的差异 ,将对比度提高

六、画笔描边 实例:做砖墙效果

新建图层矩形选区填充砖红色描灰边添加杂色,滤镜→画笔描边喷溅复制并合并滤镜-纹理-龟裂缝。

七、纹理

实例:木版画

打开木纹图片→滤镜-纹理→纹理化→纹理中单击右侧三角选择载入纹理→调节后选择好

第十五节

一、动作(Alt+F9)

1、作用:将多个命令合成一个,提高工作效率。

2、动作面板:执行/记录 创建动作 例:将多个对象由RGB模式改为CMYK模式

1)打开图片—动作面板—单击新建—输入名称,回车 2)图像/模式/CMYK—单击停止按钮—结束记录 3)切换到其他图像—单击播放即可。

二、“文件”菜单/自动/批处理

1、先在动作面板中创建动作。

2、文件—自动—批处理 a:动作(选择);b:单击“选取”按钮;c:目的 无、存储并关闭

三、Web照片画廊

方法:1)文件—自动—web照片画廊

2)选择风格—单击浏览—选择文件夹—单击“目的”设置保存位置—确定

四、文件—自动—联系表Ⅱ 作用:将文件夹中的所有图像缩小后放到一个新文件中显示。 方法1)文件—自动—联系表Ⅱ 2)浏览—选择文件夹 3)设置高度、宽度。 4)设置行数、列数

五、Image Ready(Ctrl+Shift+M) 原理:通过图层的显示与隐藏控制动画

1、启动:单击工具箱下方按钮 或文件—Image Ready

2、显示动画面板(窗口—动画) 播放/停止按钮 在“0秒”处单可设置时间间隔

3、保存时,单击文件→存储优化结果 即为Gif格式。 如:刀切西红柿、

上一篇:夜雨寄北翻译下一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