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证券市场的两种主要交易机制是竞价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文章在综合分析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后,发现在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方面,采用竞价方式的股票其买卖价差较小,采用做市商机制的股票其买卖价差较大;在股票交易成本方面,采用竞价交易机制的股票交易成本较低,而做市商机制的股票交易成本较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1: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近二十年来,证券市场的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诞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证券市场是我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初具规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证券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证券市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资本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证券市场缺乏层次性

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23年,跟有上百年历史的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当前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层次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市场产品较为单一,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工具。种种差距表明证券市场缺乏层次性,仍处于发展初期。

(二)上市公司问题较多

目前,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一些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但所占比例不多,而新上市公司问题仍然严重,如存在包装上市问题,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融资后项目突然出现变更现象,这是目前证券市场中较为敏感与执法不严的具体表现。

(三)投资者队伍有所改善

目前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队伍来看,由于众多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加之QFII机构和券商队伍的扩大,与前些年中小投资者占多数的构成相比已有明显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正以不同的投资方式与理念影响着市场。但散户所占比率依旧过高,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四)市场风险较大

A股市场现在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单边市场内在机制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这是使得市场容易产生高估的主要原因。一个完整的市场是买卖自由的,我们的市场现在只是买股比较自由而且受到欢迎,沽空股票的机制还在长时间的研究之中,所以平衡就不容易形成,市场一致向上的力量就很容易把价格推到极高的高度,然后再转入下一个周期的循环。这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建立双向的市场机制才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股票融资的实际成本低

二、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在充分肯定证券市场建设成就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证券市场起步晚、规模小,尚处于不完善阶段。总的说来,这个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债券市场多头监管,宽严不一 从西方各国经验看,一个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是债券市场发展的首要条件。各国将各类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监管整合在证券监管机构之下形成了统一、高效、互联的债券监管体系。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证券法制法规框架初步形成,证券专业化监管队伍业已具备,证券执法力度空前加强。目前的监管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债券监管模式应该到了彻底反思和调整的时候了,否则这一债券市场重要分支的发展将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

债券品种单一,非公部门债券带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产品多样,国债以外的非公部门债券,包括金融机构债、资产证券化债、公司债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债券市场在企业融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非公部门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金融严重依赖银行。过去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风险没有暴露,非公部门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的需求被掩盖。在近年银行改革未实施之前,储蓄不断增加,银行贷款不断膨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队伍不足。大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必须有足够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出台之前,机构投资者发育不足,进入证券市场的机构资金也显不足。三是债券监管体制压抑发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将更加壮大,层次更加多级,中小企业板的开设为未来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奠定着扎实的基础,未来市场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体系。

(二)机构队伍仍将扩大,证券市场开放大势所趋

(三)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将趋强

(四)国有股减持仍将时刻左右市场神经

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及下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有股问题,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国有股减持是大势所趋,解决时间及方式同样左右着未来市场神经,但有一点一些投资者利益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五)证券品种将更加丰富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品种主要集中在股票(A、B股)、债券上,中小企业板品种在完善过程中,创业板的推出同样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增加了选择性。

(六)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长期以来,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为股票融资,但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其融资渠道将更为广泛,从未来市场发展来看,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将为更多民营企业、中小型公司上市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融资多元化趋势将会非常明显。

(七)部分基金机构将可能淘汰,主要原因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和投资价值高估时仓位过满;从市场技术指标特别是长线指标处于高风险区时大力满仓,加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未来将面临淘汰出局。

(八)证券市场部分品种风险加大,机会增加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其解决过程中必将出现利益碰撞,解决方式与时机将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对于部分优质类公司品种来讲或许风险较小,但对于许多扭曲价格,业绩平平的公司来讲同样是风险较大。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证券市场做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了非常好的投融资机会。国家鼓劲和支持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方针,为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把握投资机会,回避市场风险应成为每一位投资人应铭记在心的,愿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健康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莫力,防范与化解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法理浅探[J].湖南大众传媒職业学院报,2012

[2]贝政新,陈瑛.《证券投资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晓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则一体化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12,(1)

作者:杨春明?赵映雪?刘颖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2:

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证券市场的两种主要交易机制是竞价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文章在综合 分析国际上有代 表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后,发现在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方面,采用竞价方式 的股票其买卖价差较小,采用做市商机制的股票其买卖价差较大;在股票交易成本方面,采 用竞价交易机制的股票交易成本较低,而做市商机制的股票交易成本较高。从国际上证券交 易机制的发展趋势看,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为辅的“混合交易”机制是最有优势的机 制,是证券交易机制的未来发展模式。

关键词:交易机制;竞价方式;做市商制度;交易成本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2-0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研究项目(05AS99)资助

作者简介:吴建环(1970-),男,河南新县人,博士,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博士后 ,交通银行总行研究发展部研究员,2006年Un 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悉尼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金融市场、货币 政策等研究。

一、引言

现代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日益强调证券市场的组织方式(Institutional Arrangem ent)以及作为市场行为重要决定因素的交易机制的重要性。这些新理论表明,政策制定者 和市场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交易机制的选择来影响交易和定价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定价和降 低交易成本,使投资者和证券发行者都受益。

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竞价方式,竞价市场的交易系统 也被称为指令驱动系统;另一种称为做市商制度,也被称为报价驱动系统。

二、竞价方式与做市商制度的研究动态

(一)两种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

关于股票市场结构(尤其是交易机制)是否影响股票买卖价差的大小,美国学者对此作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探索两种不同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因为纳斯达克(NASD AQ)的交易 机制是做市商制度,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采用的是竞价方 式(或者说代理竞价agency auction),因而他们把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与纽约证 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进行了比较。他们研究的主要发现是:交易所 的股票买卖价差比纳斯达克的股票买卖价差小(如Huang and Stol (1994)[1])。 对于这个 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原因是,竞价方式使得投资者能够以比做市商市场上更低的交 易 成本进行交易。这个观点经得起实证检验吗?事实上,在国际上确实存在着支持这个观点的 证据。例如,Huang and Stoll(1996)的研究报告指出,伦敦证券交易所(LSE)和纳斯达克 市场(两者都是采用做市商方式)上的股票的买卖价差是可比的,但是它们都比纽约证券交 易所(采用的是竞价方式)的股票买卖价差大[2]313。而且,Schmidt and Iverse n(1992)[3]等众多学者分别比较了在外国股票市场(Seaq International,上市外 国股票的做市商 市 场)和各自国内股票市场(属于竞价方式的市场)上的股票的价差,结果都发现国内股票市 场的买卖价差小,即采用竞价方式的市场上的股票价差相对较小。

Booth, Iverson,Sarkar, Schmidt and Young(1999)将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和德 国的IBIS(Integriertes Bosenhandels-und Information System)市场进行对比,以研 究 市场结构与买卖价差的关系。Booth等人认为,就国际范围讲,IBIS和NASDAQ分别是竞价交 易方式、做市商制度的典型代表,于是他们筛选出了在IBIS市场和NASDAQ上交易量最大的前 30支股票进行研究,结论是:总体上说,两个市场上的股票买卖价差是相同的,但是对每个 市场上最活跃的前十支股票来说,IBIS的价差是相当低的。对于剩下的20只股票,IBIS的股 票价差一天内的变化是可预测的,而NASDAQ的股票价差变化则不然。对此,他们认为很关键 的一个因素是竞价市场的特性——对交易指令提供者没有进入限制[4]。

(二)在两种不同交易机制下股票交易成本的比较

美国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其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是采用竞价方式的代表,而NA SDAQ是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典型代表。所以相关学者在研究比较两种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 本时,大多数都将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纳斯达克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成本进行比较。

关于纳斯达克的交易机制,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件需要注意,也就是纳斯达克1997年进 行了一项重要的改革:从1997年1月起,尽管纳斯达克采用的仍是做市商制度,但开始实施 了新的指令处理规则(OHR)。因此,我们把相关研究文献以1997年为界,分为1997年改革 前后两个时期来分析两种不同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本。

1.1997年改革前。1994年,Christie and Schultz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布了他们关 于纳斯达克做市 商们通过合谋以维持高价差的研究报告[5]18。随后相当多的研究指出,纳斯达克 市场上的 交易成本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高。Huang and Stoll (1996)通过对大投资公司的研究后发现 ,1991年纳斯达克市场的交易成本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两倍多[2]335。 Bessembin der and Kaufman(1997)以小公司的199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发现在交易成本方面,对于小公司和小 额交易来说,纽约证券交易所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6]。Barclay(1997)[7]研究了从 纳斯达克转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公司,结果发现在交易清单上它们的交易成本大幅度减少。

关于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从前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成本高,存在三种可能的 解释:纳斯达克市场上的股票的经济特征,如较大的收益波动性,或较小的投资者底线提高 了做市商的成本,这个成本就不得不从投资者那里得到补偿。第二种解释是,纳斯达克报价 驱动(Quotation-Driven)的市场结构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指令驱动(Order—Driven)的市 场结构比较起来,在提供股票流动性方面,前者本身效率上就低一些。还有一种可能就是, 纳斯达克较高的交易成本可能反映了Christie and Schultz(1994)所宣布的纳斯达克市场 的特点,即做市商们之间易于达成共谋以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差[5]39。

1996年,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经过调查后对纳斯达克市场的公正性提出 了严重质疑。在这些调查结果的推动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96年8月通过了指令处理 规则(OHR)。这些新的规则是分批分阶段实施的,第一批股票(交易最活跃的100支股票) 于1997年1月20号开始采用新的规则。

2.1997年改革后。1997年的改革可能是纳斯达克迄今最重要的改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纳 斯达克实施新的指令处理规则。这些规则要求,如果顾客提供的价格比指定的做市商的价格 优惠,顾客的限价指令必须作为纳斯达克的报价对外公布。这个规则的变化使得限价指令交 易商可以与纳斯达克的做市商进行有效的竞争。新的SEC规则还要求,做市商们输入专用交 易系统(如Instinet)的指令也必须作为纳斯达克的报价向公众公布。

Barclay, Christie, Harris, Kandel and Schultz(1999)研究发现,在纳斯达克市场 上实施新规则的第一批股票的交易成本下降了[8]。由于管制和法律方面的压力, 纳斯达克的交易成本甚至在采用新规则以前就开始下降了。

除了新的指令处理规则之外, 1997年期间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都降低了最低报 价单位(tick size),从八分之一美元降到十六分之一美元(16ths)。Harris在1994年曾 预言更小的最低报价单位将缩小做市商的买卖价差,这个预言已被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 所的经济学家们证实是正确的(如Jones and Lipson(1998))[9]。Hendrik Besse mbinder (2003)研究发现,纳斯达克在实施新的指令处理规则和降低最低报价单位之后,其交易成本 仍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成本高,但是两者的差距比从前小;横截面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经济因素的变化不能解释两个市场上交易成本的差距;两个市场的股票交易报价都不对称 地聚集在舍入分数附近,在这方面纳斯达克比纽约证券交易所更明显,但是报价舍入也无法 解释纳斯达克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他认为这种结果可能说明,纳斯达克的多元做市商的 市场结构本质上就比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特许交易商竞价市场结构的效率低[10]。

Jeffrey W.Smith(1998)也研究了纳斯达克市场采用新的指令处理规则(OHR)和减少最 低报价(16ths)的影响。他认为,新的指令处理规则和减少最低报价单位对纳斯达克股票交 易的价差有重要影响,交易活跃的低价股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交易稀少的股票的价差则 影响不大;在减少大多数股票的价差方面,OHR的作用比16ths的作用大,前者大约贡献了85 %[11]。

简言之,上述研究动态分析表明,在两种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方面,采用竞 价方式的市场上的股票买卖价差相对较小,采用做市商机制的市场上的股票买卖价差较大。 在股票交易成本方面,竞价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本较低,而做市商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 本较高。

三、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发展趋势

(一)纳斯达克和伦敦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改革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证券市场,纳斯达克市场采用的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受到人们的 广泛关注,并曾被许多创业板证券市场所模仿。但是,在目前机构投资者高度注重交易成本 的背景下,单一的做市商制度已暴露出成本过高的缺陷。同时,近年来投资者也不断就它的 做市商制度提出批评。做市商们被怀疑结成同盟以维护高位差价获取不合理利润;共同基金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对做市商不及时报告成交情况而表示不满。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言 ,1994年,Christie和Schultz对纳斯达克做市商通过合谋以保持高价差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并引起了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进一步调查。1997年1月,SEC促使纳斯达克实行 新的指令处理规则从而使ECN(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电子通讯网络)得以 进人纳斯达克的交易和报价系统。由于ECN普遍采用的竞价交易方式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指令 直接配对,从而越过做市商这一中介环节而节省了交易成本,因此ECN的竞价交易机制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纳斯达克单一做市商制度的不足,两者的竞争已使纳斯达克市场的买卖价差 降低了22.5%。可见,从本质上看,ECN市场份额的快速上升并非源于其创新的交易技术,而 主要是因为纳斯达克做市商制度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所导致。因此,ECN的交易量已占有纳斯 达克交易量的30%,却仅占纽约交易所交易量的5%。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各国交易所从20世 纪90年代起已纷纷采用了电子化的竞价交易系统。

伦敦的股票市场是由国内股票市场(SEAQ)和外国股票市场(SEAQI)两个分市场构成的。 由于投资者对做市商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人为地扩大差价获取高水平利润的做法提出了大量 批评,所以交易所于1997年10月推出了新的交易制度,将SEAQ中的一部分改为竞价制,由SE TS(Securities Electronic Trading Systerm)代替。但伦敦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有许多 海外市场的上市股份在那里进行大宗交易,伦敦又有财力雄厚的做市商可以随时吸纳大额买 卖盘,所以SEAQ仍保留了原来的报价驱动系统。

(二)国际证券交易机制发展趋势

总体上说,竞价方式和做市商制度各有优缺点,但它们作为主要的两种证券市场交易方 式是互补而不是排他的,分别适用于具有不同特质的市场。相对来说,在风险较高、流动性 较差的证券市场上,做市商制度更能发挥它的相对优势。这是因为,竞价方式是按拍卖原则 设计的,通常假设市场参与者是风险规避者,为了保证交易者的利益,市场组织者规定了较 严格的进入标准,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可信度更高,所以能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 一般而言都是质量较高风险较低的证券;做市商制度的设计则考虑到不同投资者的要求。在 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市场上,做市商负责对上市的证券进行评价,并被要求作为交易主方(Pr incipal)进行交易,以自身资金来承担风险,而投资者自己决定是否承担风险。因此,在 风险要素的限制方面,采用做市商制度的市场比采用竞价方式的市场小很多,在这个市场上 ,做市商对风险的分担,无疑是对风险投资的有力支持。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很容易理 解为什么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成长主要得益于采用做市商制度的纳斯达克市场,而不是作为竞 价方式的纽约股票交易所。所以在选择交易制度时,必须确保交易制度与市场的目标 是相适应的,而不是仅仅只考虑交易成本。

在股票的交易成本方面,虽然做市商机制比竞价交易方式高,但做市商机制具有竞价交 易方式所没有的优点,例如,Y.Tse和 Devos(2004)考察了在纳斯达克市场改革后从美国股 票交易所转到纳斯达克市场的36家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转移到纳斯达克后,虽然交 易成本上升了,但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认可度(用购买该公司股票的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表 示)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知名度也上升了[12]。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股票市场在选择交易机制时,除了考虑交易成 本外,还要考虑流动性。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方面,做市商机制胜过竞价交易方式。由于创业 板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小、设立时间较短、业务发展前景不明朗、价格波动性大等特 点,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环境中经常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流动 性不足问题,尽管做市商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本较高,许多创业板证券市场还是采用了做市 商机制,引入了流动性提供者这一角色,以促进价格连续性和市场流动性。在采用混合交易 机制的创业板证券市场中,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一般由做市商、专家或保荐人担任,其职责 包括:通过提供连续报价来增强交易流动性、帮助上市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保持上市公司 和投资者的良好沟通。如德国新市场要求上市公司至少委任两名保荐人来增强流动性,同时 提供股票的交易信息,如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头寸、价格和交易量趋势及预期的市场反应;又 如哥本哈根交易所通常要求主承销商在公司上市第一年内提供该股票的双边报价。

同时也必须看到,做市商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场外柜台市场的发展不是没有任何先决 条件的。特别是场外柜台交易是一个分散的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有赖于 电子通讯与交易技术的高度发展。同时,做市商制度更加依赖于行业自律,因此不成熟的证 券市场推行做市商制度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交易模式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吸取对方的优点而 逐步走向融合。有关数据显示[13]:(1)在全球56个市场中,采用做市商报价 驱动机制的市 场有15个(其中北美14个,欧洲1个),占27%,使用竞价交易机制(投资者指令驱动机制) 的市场占54%,其他情形占20%;(2)在1988-1993年新建立的32个交易系统中,有19个 采取竞价交易机制,占59%;(3)在亚洲14个新兴市场中,有12个采取竞价交易机制,占86 %;(4)在19个欧洲市场中,有13个使用竞价交易机制,占68%;另外,香港地区在1987- 1996年间曾先后六次讨论引入做市商报价驱动机制的可能性,但每次均遭否决。可见从国际 范围来看,连续竞价成为创业板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主流。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部分创 业板证券市场的竞价交易机制都是从主板市场延续过来的。如亚洲地区的主板市场都是采用 竞价交易模式,因而香港地区、东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证券市场直接延 续了主板的交易机制;又如德国、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交易所的主板市场采用竞价和 做市商相结合的交易模式,而创业板证券市场也直接引入了混合交易机制。二板和主板交易 机制的延续性降低了创业板证券市场的设立成本,简化了运作程序,使经纪商和投资者能迅 速地适应创业板证券市场的交易环境,因而可以便利地同时参与主板和创业板证券市场的交 易。

(三)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正在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与品种创新相呼应,必 然要进行交易机制创新,但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用的交易机制基本上都 是竞价交易方式。大量的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品种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交易 机制创新支持。交易所是证券市场中枢,其最基本功能就是为市场提供各种交易服务,因此 交易机制的创新是交易所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和谐证券市场的根本职责。交易机制的类型繁 多,从基本交易方式到具体细微的交易环境的变更都可称为交易机制的创新,包括从是否允 许卖空机制到采取何种最小报价单位。交易机制的合理化和多样化对于市场效率的改善至关 重要,众多研究表明,合适的交易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可喜的是,我国2005年颁布的新证券法将原来规定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放宽为集中交易 方式,并新增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从而为大宗交易、协商交易 等交易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支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双边报价商制度、ETF和 权证等创新中,都已设定了一级交易商制度,这一制度与境外通行的流动性提供者制度较为 相似,可以视作市商交易制度和方式的雏形;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渐建立起适合中国国 情的交易商制度,这必将有效提高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

同国外成熟市场一样,未来可能引进的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提高证券产品的流动性,尤其 是在主板市场,或者在公司规模较小的创业板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做市商的作用更为明显。 从现有经验看,做市商有责任在股价暴涨暴跌时参与做市,从而遏制过度投机,起到市场“ 稳定器”的作用。做市商有义务提供准确及时报价,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解决,市场的投机性将大大减少。做市商报价会综合分析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信息以衡量 自身风险和收益基础,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则在报价基础上进行各自决策,并反过来影响做市 商的报价,从而促使证券价格逐步靠拢其真实价值,发挥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同时, 在合适的市场条件下,引入做市商制度将直接为券商带来新业务和新的盈利增长点,有助于 券商走出困境和乱局,更有利于培育真正有诚信、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

结合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国际发展趋势,并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自 的不同定位,建议上海证券交易所采用以竞价交易方式为主、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用做市商制 度为主,并分别辅以其他交易机制的“混合交易”机制。具体地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竞价 交易方式为主,辅以做市商制度和其他交易方式。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后要以优质蓝筹公司为 核心,技术性地构造各具特色、层次不同的市场板块,并采用有差异的交易机制。对于深圳 证券交易所而言,因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将主要是中小企业板块,流动性较低,因而 其交易机制应以做市商制度为主。当然,鉴于中国市场的成熟程度,交易机制的创新需要循 序渐进,需要适当的制度设计作为保障。推出的交易方式必须与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 际情况相配合。交易机制的创新不但要起到激活股市、促进避险机制的生成,更重要的是要 有利于维护市场长期稳定,引领证券市场步入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四、结论

通过分析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纳斯达克和伦敦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改革、以及国际证券 交易制度发展趋势,我们比较了竞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这两种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综合 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交易机制与股票买卖价差的关系方面,采用竞价方 式的市场上的股票买卖价差较小,采用做市商机制的市场上的股票买卖价差较大;在股票交 易成本方面,竞价交易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本较低,而做市商机制下的股票交易成本较高。 而且,连续电子竞价的交易方式有利于降低成本,适合于交易活跃的股票,做市商机制的交 易方式能保证成交的即时性并有助于减少价格的波动,适合于大宗交易和交易不活跃的股票 。所以以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为辅的“混合交易”机制才是最有优势的机制,是证券交 易制度的未来发展模式。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uang R D,Stoll H R. Major World Equity Market s: Eurrent Structure and Pro spects for Ehange[C]. Monograph:Monograph Serie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19 94:3.

[2]Huang R D,Stoll H R. Dealer Huang R D,Stoll H R.Versus Auction Markets : a Paired Comparison of Eexecutive Costs on NASDAQ and the NYSE[J]. Journal of Fi nancial Economics, 1996, 41(3):313-357.

[3]Schmidt H, Iversen P. Automating German Equity Trading: Bid Ask Spreads on C ompeting Syste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1992,6(4):373-39 7.

[4]Booth G G,Iversen P, Sarkarh K, Schmidt, YOUNG A. Market Structure and Bi da sk Spreads: IBIS vs Nasdaq [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999(5): 51- 71.

[5] Christie W, P Schultz. Why Do Nasdaq Market Makers Avoid Odd-Eighth Quot es? [J]. Journal of Finance, 1994,49( 18):40.

[6] Bessembinder H, H Kaufman . A Comparison of Trade Execution Cost for NYS E an d NASDAQ Listed Stock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7 (32): 287-310.

[7]Barclay M. Bid-Ask Spreads and the Avoidance of Odd-Eighth Quotes on Nasd aqAn Examination of Exchange Listing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1997( 45):35-58.

[8]Barclay Christie, Harris Kandel, Schultz. The Effects of Market Reform on the Trading Costs and Depths of NASDAQ Stock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9(54):1- 34.

[9]Jones C, M Lipson. Sixteenths Direct Evidence on Institutional TradingCo sts[D]. Working Paper, Univ of Georgia,1998:1-13.

[10]Bessembinder H. Issues in Aassessing Trade Execution Costs[J ].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3( 9):43-50.

[11]Jeffrey W Smith. The Effects of Order Handling Rules and 16ths on Nasdaq : Cross-sectional Analysis[D]. NASDAQ Working Paper, 1998( 2):1-16.

[12] Y Tse, E Devos. Trading Costs, Investor Recognition and Market Response : An Analysis of Companies That Move from the Amex (Nasdaq) to Nasdaq (Amex)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 2004( 28): 63-83.

[13]周民源. 创业板证券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156-158.

Research of World Trend of the Principal Trading Systems in Securities Markets WU Jian-huan1,2(1.Institute for Financial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ad Office of Bank of Communicatio ns, Shanghai 200120,China)

Key words: trading system; competing system; market making system; t ransaction costs

(责任编辑 毕开凤)

作者:吴建环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3:

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思考

摘要:对金融学理论进行全面掌握能够为证券投资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促进投资者能够从现实客观的角度考虑,来进行证券投资,最小化或消除投资过程伴随的数据偏差,从而最小化投资过程的经济风险。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促进投资者以现实、客观的态度考虑来进行投资非常必要,应当先行从金融学角度,将投资行为予以合理性评估,了解投资者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以結合相关信息,建立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法,力求达成较为理想的经济目标。

关键词:金融学;证券投资行为;投资风险

金融学是集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专业理论的学科。那么从金融学理论的角度,来对投资者思想动向及其投资过程予以研讨,掌握其在金融学方面的见解和投资项目,促进其能够对证券市场发展趋势有所感知,促进投资者进行现实、客观的预测,保证投资的正确。由此可知。在金融学思想的引领之下,投资者可能始终秉持现实、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投资,防止金融投资过程被外界事物所左右,以此力求达成符合预期的投资效益。

1.行为金融相关概述

行为金融学依据的理论基础包括价值理论、前景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知偏差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等多种理论与模型。其中,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奠基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行动决策以行动期望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和行动后果的偏移为依据,在评价心理感受之前,通过决策分析,初步确定有效的行动,并选择自认为适合的参考点,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2.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与投资风险

2.1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行为

从真正金融学的角度上来说,行为金融学意识到证券投资者的思想意识未能体现客观性和现实性,并且在从众思想和盲目思想的作用下,投资者也难以进行精准的预测而达成符合预期的投资目标。除此之外,投资者的不正确投资还可能会使得市场发展更加具有不确定性,继而则又可能使得企业资产的市价不能切合相关合理数据,也会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方法不具备现实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现实状况的分析和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得知,投资者的偏激行为往往都会如下表现:

第一是过度自信。大部分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都不能对既定方法和本身行为的正确性做出客观评价,更多时候都是凭借主观臆断态度对股票市场动向进行预测,并自认为预测技能显著,所以,长此以往,使其在具体投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胸有成竹的姿态,在如此盲目态度的作用下,必然会使得其不能以客观、现实的行为进行投资,导致投资者陷入经济险境中。通常来讲,投资者的盲目态度都会导致其不能精准识别智能终端中信息数据的现实性和精准性。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智能终端中APP就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些股市数据,但是这些信息数据也都不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再加上投资者对此也茫然不知,并会结合这些信息数据将以往投资方案进行变更,这样无助于投资过程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发展。而且投资者的盲目自信也很容易让他们完全丢掉与投资目标相关的信息数据,不愿出售已经亏损的股票,即使这样,他们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出于他们的盲目自信和无知,进而让投资者面临更高的经济风险。

第二是羊群行为。也就是从众的思想意识,从金融学角度上来说,投资者间的信息交流会使投资者改变投资方向。大部分投资者在相关活动环节,都未能对市场发展动向做出精准预测,也自然不能精准确定投资项目,并且为了达到投资效益,也往往都是对热门项目进行选定,如此明显的从众行为便属于羊群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具有客观性、现实性,继而可能导致股票市价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使得投资者本身陷入到更大的经济风险处境中,导致股票市场发展不稳定。

第三是动量效应与处置效应。动量效应是指就某一持有期的平均水平而言,若某只、某些股票前期涨幅较好,则后期也将会有较好的涨幅。此即大部分股票投资者者会持有的思想意识,也是投资者思想观念上的偏激行为。而处置效应是从金融学角度分析得知的,也就是说投资者思想行动都不具有理性化的现象,在未能达到预期投资效益甚至是亏损的条件下,或在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投资者所表现出的明确认知。如果投资失败导致经济流失,投资者不认输的思想和侥幸心里,会驱使其继续沿着错误的路线继续投资,在表现上彰显出资金回笼的意识。当投资效益已然达成的条件下,为了这种良好状态的持续,投资者便会在很短时间内将手中的股票投出,在表现上彰显出欲速则达的意识。

2.2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之上,以此来获取利润,达到赢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活动、投资行为。从银行储蓄的角度上来讲,投资者更多时候都会从中实现符合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此即证券市场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一般市场的直接因素。然而,市场发展往往都具有不确定性,证券市场也是如此,导致投票投资过程也往往都会伴随很高的经济风险,并且具体投资过程,通常都会对社会经济、证券市场动向、企业发展动向等进行充分了解,因为这些信息如果是发生改变,就可能进一步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过程伴随明显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证券投资的经济风险。为防止这些不良后果的存在,证券投资者更多时候都会借助组合投资的模式,也就是说,结合市场发展动向,把资金分批次地投入到既定项目上,从而力求最小化或消除证券投资过程的经济风险。在具体的风险防控中,结合金融专业常识所建立的投资方法,给证券投资者的正确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3.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3.1动量交易策略

通过对股票交易量和股票收益预先设定过规则,当股票交易量和收益同时满足所设定的过滤准则时,投资者便对股票进行买入或卖出。其更多时候都是面对动量效应所采取的证券投资方法,从金融学的角度上来说,投资者在对这种方法进行实践时,需要充分结合投资效益持续性。还要从金融学的角度上来说,在持有股票的条件下,如果股票涨势能够持续看好,也就意味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也会体现持续向好状态,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股票市价的涨幅程度或市场动向,便能够借助动量效应法,达成预期的投资效益。

3.2 反向投资策略

通常来说,行为金融学所涉及的反向投资都是作用于投资者行为方面,能够对投资者的盲目和从众思想进行转变。对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进行买进,而对表现好的股票则卖出,以這种反向、逆向的投资方式来达到套利目的的一种投资方法。在盲目和从众理念作用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更多时候都会表现出较为偏激的理想行为,如此状态,就可能导致盈利者对所投股票的价格予以过高预测,而失利者则对所投股票价格予以过低预测。那么从金融学的角度上而言,存在这两种状态的直接因素就是,投资者未能对冷门股票予以充分考虑,也自然不会预测出较高的价格,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是借助了反向投资法,就可能会促进投资者的投资过程进一步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以企业指定时期内的发展动向为参考,来将其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动向进行预测,调动投资者潜在的偏激思想。

3.3 时间分散化投资策略

所谓时间分散化,也就是说在证券投资活动逐步深化的条件下,投资者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会越来越小。基于这样的考虑,投资者就可以把大部分资产都用来买入股票,并且在时间的不断推移的条件下就需要不断提高债券方面的投资数额,如此现实的投资方法是金融方面科研工作逐步开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由此可知,时间分散化是以分期的方式进行投资,并将经济风险进行转移的一种方法。从金融理论的角度来说,是结合了经济风险会在投资时间逐步推移下越来越小的现实结论所建立,为投资者的投资项目及其操作过程给出了现实的依据。那么投资者在对这种方法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就不能在指定时期内进行多次交易,这样会导致盲目投资的现象,继而则又可能使得投资者面临较高的经济风险。

3.4 成本平均策略

所谓成本平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者为防止在一次交易中出现严重的经济风险,便结合相关方案和市场动向将指定数量投资额予以分期支出的方法,从金融学角度来说,投资者借助平均成本的方法进行操作,其每次投资的平均成本必然会小于股票价格。由于在平均成本思维模式的引领下,投资者每次投资都能够支出等量的成本,而股票数量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若股价下跌则购买数量就多,若股价上涨则买入的高价股数量就少,因而整体上投资者的低价股数量要多于高价股数量,这样一定时期内每股的平均成本便低于总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行为金融视角下,它主要是针对处置效应的一种投资策略。

4.结语

行为金融理论涵盖了思想意识、人文和行为等各类型专业常识,自然会包含丰富的信息,可以为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给出现实的参考,也会为投资者给出思想上的引领。在网上金融广泛盛行的新时代背景下,民众需要进一步注重对金融理论的探讨,而证券投资者则需结合本身客观条件和投资方向,将投资方法进行合理制定,如此一来,便会助力证券市场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茗.证券投资的行为金融学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249.

[2]刘玉新,高齐圣.基于稳健设计的证券投资决策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0(02):97-101.

[3]庞敬莎.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分析[J].纳税,2018,12

(22):184+186.

[4]陈财铭.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J].现代商业,2020

(13):103-104.

作者:王瀚阳

上一篇:图书馆学原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干部培训学习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