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情绪教案

2022-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养积极情绪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培养积极情绪教案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摘要〕积极情绪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且能够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内在系统,充分发挥内在力量,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主要探讨了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必要性,并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几点做法:主题班会正认知,情绪日记促表达,班级活动重体验,个体引导现差异,榜样力量为标杆,联合家长共催化。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极情绪;班主任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班集体中班主任和学生是关键的两个角色,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导者,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个人风格、教育理念对班级的建设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学生则是班级的主体,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度、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质量、学生的整体情绪情感状态,对班级的氛围则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

班级管理是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有组织核心、有正确舆论、有蓬勃朝气的集体[1]。同时,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管理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成员,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态度和做法,对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每一个班主任或多或少都会对当下的班级管理产生“今时不同往日”的感慨。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二、积极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个体内心世界和外在现实连接的桥梁。心理学指出,情绪是个体对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个体依从内在的需要对外界进行主观性评价时所产生的个人感受。如果外界条件符合个体的需要并满足了个体的内在需求,那么个体会产生愉悦、满足等情绪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懊恼、痛苦等情绪。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类型均会对人的适应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意义。有研究根据情绪的不同作用,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2]。积极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而消极情绪在一定范围内是个体的生命自我保护机制。但是消极情绪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反应强度过大则有可能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并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由于受体外刺激,或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包括热情、有活力、精力充沛、兴趣、快乐和决心等[3]。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发展个体的身体、智力和社会型资源,促使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创造性思想和行为,同时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4]。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疾风骤雨”时期。一方面,身体的发育逐步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不断完善促使学生有了更加强烈的独立意识,而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负责能力和经济支撑能力,很多方面均要依赖父母依赖师长。这种追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得学生更易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滞后,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体验丰富而多变,但是学生自身思想还不成熟,行为难以自控,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在情绪的管理上更加显得被动和盲目。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积极情绪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且能够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内在系统,充分发挥内在力量,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教育,采取灵活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能够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耐挫能力;帮助并指导学生学会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学会合理宣泄和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三、班級管理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对教材组织和编写的基本要求之一[5]。2017年8月17日,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并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学校德育基本目标之一,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要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提高耐挫能力,学会合理调控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

(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有关研究指出,积极情绪会产生一般的行动激活,即接近或趋近倾向,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6]。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否饱满向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愿意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行为,在遇到学习的困难时更倾向于迎难而上,主动寻求帮助,积极克服困难,学习效果会更好。反之,学生情绪沮丧,会使注意力分散、态度消极,影响学习效果[7]。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积极的课程学习情绪,有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提升教师与学生双边的幸福感[8]。

(三)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积极情绪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正向意义。心理学家Fredrickson的研究指出“积极情绪体验能控制或者延缓由消极情绪导致的各种心血管的异常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它能迅速使心血管的异常变化回归到正常的基准线[9]”。积极情绪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个体由于消极情绪引发的不良体验。一个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更能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是个人资源(心理弹性、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的显著预期因素[10]。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体验可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心理韧性,增强个体的耐挫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信任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产生。所以说,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不仅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

四、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一)主题班会正认知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聚光灯。”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主题班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及效应,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消沉,以一种乐观、健康的方式去生活、去学习[11]。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情绪管理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他们却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指导,在面对情绪困扰时无法采取合适的调节方式,以致消极情绪不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班主任有必要运用班会课,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树立科学的情绪认知,并掌握合理有效的调节方式。比如,当发现学生对于自我及自我情绪存在认识误区,我通过与学校心理教师交流,在班级里开展了系列情绪教育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包括情绪的认识、情绪的表达、情绪的调控、积极情绪的培养、自信心训练、自我认识等,在班会课堂上结合不同的主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分享。经过不断努力,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认同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也表示自己在班会课中学到了很多在学科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情绪日记促表达

根据情绪心理学的研究,情绪有时候会在个体内部静静酝酿,我们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人的活动。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觉察,一旦积累到一定强度有可能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让人措手不及。主观的情绪感受只有被翻到意识层面,我们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调控,而情绪日记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觉察和情绪表达的方式。学生通过书写心情日记,抒发自我情绪感受,有助于学生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变化,也有助于学生负面情绪的发泄。有关研究指出,“以日记方式记录愉快生活事件是一种简单易行值得推广的培养积极情绪的策略[12]”。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通常会鼓励学生书写情绪日记,记录自己某一阶段的经历和心情。比如在班级园地预留专门的“班级晴雨表”,鼓励学生每天将自己的情绪简单地写在便签上并贴在“班级晴雨表”一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书写周记,或者将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感受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班主任则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对有情绪困扰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班级活动重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指出,当个体在从事有价值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专注活动的过程会使个体内心产生快乐和满足,这时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走到学生当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势和喜好,并根據学生的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活动当中。例如,鼓励具有文娱兴趣的同学参与学校各类文艺晚会、才思敏捷的学生参加征文比赛、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参与诗文朗诵和演讲比赛、乐于体育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等。无论结果如何,班主任均给予尊重、肯定和支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能够在活动中发挥所长,展现自我,从而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个体引导现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征和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个体引导就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辅导和教育。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反映某宿舍里经常丢东西。最初大家都怀疑是别班的同学在捣鬼,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次某女生刚刚把一周生活费压在枕头下,结果洗了衣服回来就发现钱丢了。种种迹象均指向宿舍内部人员。考虑到女孩子自尊心强,我并没有兴师动众地展开调查,但通过观察和私下的谈话,心里也有了初步判断。在班会上我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做了暗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非经他人允许拿走他人财物就属于偷窃,这不仅触犯学校规定还涉嫌犯罪,所以请自己考虑清楚,及时归还。老师相信你内心自有善良诚实的一面,知错能改,我绝不追究。得知后来钱物被归还,作为班主任的我倍感欣慰。有时候学生的转化和引导需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并考虑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期待,学生自然会有所领悟。对于班级其他同学,我也时常关注他们的思想、情绪动态,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在谈话过程中我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充分接纳,但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该严则严、该柔则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和期待,从而内心产生出感恩和希望。

(五)榜样力量为标杆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体通过模仿“重要他人”的行为举止逐渐变成自己的特质,或者是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力争向这些榜样学习[13]。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也十分关注学生之间、同龄人之间的榜样作用,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鼓励班级同学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强化榜样学习的意识。记得2014届有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在一次车祸中遭受重伤。母亲收入微薄,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学生主动要求每天为父亲送饭,并利用课余时间赶去医院照顾。班里同学都非常担心这位同学支撑不了这么大的身心压力,我也特意安排了几个女生特别关注这位同学。可惜学生的父亲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离世。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学生又返回学校投入到高考的复习中。这是一个让人看着都会心疼的孩子,我也多次与之谈话,但是发现学生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后来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事先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让其与班级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得这一次班会,同学们都很认真,整个班级都沉浸在了感动当中,而感动中又满是同学间的温情。这一次班会也深深触动了我,同龄人的示范和分享,班级同学的榜样和学习,更能在学生的心中植下意义深远的种子。同龄人或者身边同学带给他们的影响,有时候是别的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取代的。

(六)联合家长共催化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的言行、父母的教养、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通常发现,学生的情绪除了受学校环境、个体特征的影响外,家庭和父母对学生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班主任必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如果班主任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家长则会更加愿意加入学生家校共育的行列中,并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做出努力。身为班主任,我时常与学生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我还会连同其他科任老师对其进行家访,以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做面对面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并非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班主任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遇到学生反复的情况下能够合理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不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干预,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引导,强化其积极情绪,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成就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袁琦.教师必须掌握的心理学[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2]魏传学.班级管理要重视学生健全情绪的培养[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38-39.

[3]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徐立娟.唤醒心理的正能量——浅谈大学生积极情绪品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199-200.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张晓伟.课堂教学中积极情绪的作用及其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307+309.

[7]程秀兰. 关于学生课堂情绪的探讨[J]. 数学教学通讯,1994(1):10-12.

[8]沈银华,孙宝奎.培养积极学习情绪 打造高效地理课堂[J].地理教学,2013(8):26-28.

[9]Fredrickson,B.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

[10]王振宏,吕薇,杜娟,王克静.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7):521-527.

[11]林薏琼.浅论培养积极情绪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5):73-74.

[12]赵晶.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122-125.

[13]朱龍凤,张献英.榜样与自我效能感在个体观察学习中的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6,31(1):9-11.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江门,5294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作者:张煌坤?马丽铭

第2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摘要:积极心理教育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趋势,其研究的三个主题为: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使他们能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

一、培养积极情绪的理论支持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众学者也对这一概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Russell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当事人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随后,Fredrickson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模型,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积极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理论这一研究主题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壮大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教育价值理念。[1]

二、中国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解析

90后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极其特殊的一代,同80后一起成为社会舆论经常讨论的群体。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也是90后大学生从出生到成人的完整生活阶段,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来临的阶段。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环境的渗透及家庭观念的影响,造就了90后一代特殊的心理特点。[2]

从李启铭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到药家鑫的肇事后杀人事件,再到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打人事件,均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影响巨大,大学生和90后群体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研究表明,有54.9%的“90后”大一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仅有3.3%的学生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全国青年常模,“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作为极其特殊的一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心理的假早熟及矛盾性。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触面广泛,信息量大,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这使得他们的思想与心理相比于同年龄时期的80后、70后更为早熟。他们有主见,不喜欢盲从,追求个性,希望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更加注重实际,更加追求现实利益以彰显自己成熟、稳重的一面。但是,这看似成熟的做事风格并不能代表90后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于成熟,他们的一些行为和决定常常显得简单、不成熟,往往把事情想象得过于简单和美好,对未来的估计有偏差,成功想象居多,缺乏落实环节,同时,由于90后多为独生子女,虽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因此,他们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换位思考。在每年新生开学报到日,不乏见到一个90后大学生入学随行家长五人以上,各位家长为其忙前忙后而“主角”大学新生则怡然自得、无所事事的现象。

三、培养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方法探讨

积极情绪往往伴随着某种愉悦和幸福的主观体验,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90后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和成熟。

1.多方合作,共同营造积极环境

在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过程中,仅凭辅导员和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教师,班集体,社团组织,社会舆论,公共媒体等应该全面配合,共同营造积极的生活学习环境。

90后大学生带着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尽管他们还有不足和缺点,但毫无疑问,随着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不论是全民赈灾的汶川大地震,还是举国同庆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民族大事中,80后、90后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个社会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力量和希望,也让社会大众见证了90后的成长与担当。社会媒体不应一味地指责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却对其优点只字不提。相反,应该大力褒扬他们身上存在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为“90后”称号感到自豪,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发扬优点,增强自我认同感,这一积极情绪可以持久地促进他们主观幸福感的产生和保持。

2.运用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和升华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模型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均能拓宽个人瞬间知行能力,提高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强调,必须以研究人内心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因为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大学生在适应其社会角色的同时,更要注重自立、自信、自尊自强意识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体验,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促进其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

(1)开展各类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由于大学生刚刚从中学压抑的环境脱离出来,因此,在大学开始之初,可以开展各类以认识自我、熟悉他人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团体游戏的形式排解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对彼此的信任感,从而为以后的交流奠定基础。同时,90后大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能够建立自信,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获得愉悦的主观体验与情感的触动,打开心防,悦纳自我和他人。[3]

(2)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由于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自我意识较强,与他人交往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加上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多局限于网络(QQ、飞信、校内网等通讯媒介),导致同班学生之间,甚至是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之间形同陌路。震惊社会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正是由于员工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造成员工心理极度压抑又无适当途径宣泄,出现员工跳楼自杀后,其舍友竟不知其姓名的惨剧。因此,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校方应该鼓励同学之间多接触,多交流,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同时,鼓励他们有选择性地加入各类社团,使之在进行人际交往的同时,兼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一旦得到满足,促进了主观幸福感的产生,就能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3)成立心理互助小组,给予组织支撑。心理互助小组可以帮助组员解决其心理障碍和问题,获得组织支撑,通过组员间相互倾诉、角色扮演等形式,达到心理自助的效果。例如,网络脱瘾互助小组,焦虑障碍互助小组,缓解压力互助小组,强迫症互助小组,人际交往障碍互助小组,等等。组员们通过定期参加这些活动,找到同伴,在进行宣泄的同时,排除心理问题给自己带来的消极情绪,从而获得积极情绪和体验,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又可以“弥漫”于他们其它的活动中,保持愉悦和乐观。

3.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养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时,应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助人自助,让他们在以后的个体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自得自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辅导员及教师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性格魅力,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从自己的角度体验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带来的自我感官上的快乐和心情的愉悦。

4.注重大学中特殊群体积极情绪的培养,以点带面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差异,大学生自然分化成特点鲜明的群体。其中,贫困大学生、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群体等尤为突出,这些90后大学生由于更为特殊的身份,使得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004年“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扼腕叹息的同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校不仅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给予其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自尊。笔者在管理实践中,曾组织过班集体为贫困新生过大学里第一个生日的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到了集体的关爱和重视,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感受到了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和愉悦,并对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恩。类似活动可以以贫困大学生为“点”,带动激发其他学生积极情绪和体验的产生。[4]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以北京市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例,2009年第三季度的离婚率达到20.6%。有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离婚家庭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当给予重视。在日常活动中,给予他们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引导其积极情绪的产生,弥补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给其带来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除亲情外的友情、集体情及师生情的关怀。

四、小结

90后作为极其特殊的一代,其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管理中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的理论,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90后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以使他们获得持久的主观幸福感,从而缓解现阶段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悲剧这一现象的产生,这一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温婉如.“90”后大学生特征分析及教育研究[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1,(1).

[3]赵晶.辅导员对“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2010,9(5).

[4]刘毅,宗岚.积极心理学观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

作者:李笑 林波萍

第3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策略

摘 要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积极情感、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内心丰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利用移情、溶情、共情和升华等心理策略,通过教师情态激发、阅读情境触发、文本解读引发和评价反馈生发等四种途径,形成富有积极情绪的阅读教学应然状态。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积极情绪 心理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课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一、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提出,阅读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三个世界”,即“内心世界”(inner world)、“知识世界”(Knowledge world)和“未来世界”(future world)[1]。然而,有许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无视学生的情绪体验,更缺乏培养学生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的有效策略,使得英语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显现表面化、呈现形式化,甚至出现泛在化,不能很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无法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信乐观的情绪体验,更无法形成求真向善的积极情感。

1.重表面而忽视内心体验

许多教师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切实关照他们的感受,洞察他们的内心细微变化,而是根据自己认定的情感目标设计阅读任务,致使学生的好恶、哀惧、悲喜等真实情绪得不到必要关切,导致情感目标表面化。

2.重形式而轻视内在感悟

有的教师不能体悟学生的内在感受,为了体现情感目标往往在读后环节设计这样的教学任务,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passage?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由于缺乏读前的情感铺垫和阅读中的感情体验,这样的读后情感共鸣显得形式化,缺乏真情实感。

3.重文本而漠视内部心理

有些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过分依赖文本,漠视学生内心需要,不能很好地设计激发学生阅读思维和调动学生阅读情绪的问题链,阅读过程完全禁锢在英语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范围,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无法形成真实的自然而然的心理沟通,导致情感目标空洞泛化。

二、积极情绪的价值与意义

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2]。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积极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1.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外显

中学生的情绪是他们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积极情绪表达的关注和观察,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和优化。

2.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心理学实验表明,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人的注意范围,使认知更具整合性;让人更加果断地抑制干扰,使认知更具自主性;让思维转换大大提速,使认知更具灵活性。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发、关注和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阅读活动更加主动、阅读理解更加缜密、阅读体会更加深刻,最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3.有利于学生内心世界的丰盈

美国心理学家凱斯认为,人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临界值超过3∶1就能迈向内心丰盈。因此,英语阅读教学要特别关注和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在阅读的滋养中体验到无比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充分绽放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英语学习效能感,最终确立对人生的意义和对未来的信念。

三、英语阅读教学促发积极情绪的心理策略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生发学生积极情绪的基础,阅读情景是触发学生积极情绪的土壤,教师情态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着火点,适时引导升华情感是生成学生积极情绪的关键。弗雷里德克斯总结最频繁的十种积极情绪表现为:喜悦(happiness)、逗趣(amusement)、宁静(serenity)、振奋(elevation)、敬佩(admiration)、兴趣(interest)、自豪(proud)、感恩(gratitude)、希望(hope)和爱意(love)[2]。实践表明,利用“移情”“溶情”“共情”“升华”等心理生成机制可有效促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1.移情——通过教师情态激发积极情绪

移情(transference)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正是由于移情这一心理机制的存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情绪、情感的直接表达会给学生具体、真实的感染,师生之间同样存在强烈的情绪、情感、人格、态度的影响。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教师诙谐语言激发学习情趣。在牛津译林版《英语》8B Unit2阅读板块A trip to Hong Kong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以free talk开始课堂教学,一边呈现青岛旅游的用餐图片,一边问学生Have you been to Qingdao?Have you had Qingdao Prawns?How much were they?教师假装听不清,What?38 yuan each plate?38 yuan each?风趣自然地让学生联想了“天价大虾”的青岛旅游事件,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高涨情绪感染学习状态。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第四单元阅读板块Who’s Got Talent教学中,教师模拟一位才艺表演栏目主持人。读前环节中,教师以主持人身份、魔术师口吻和煽情的形态把学生带入阅读情境,Hello,I am very glad to be with you today!First please watch me playing a little magic.这不仅学习了词汇talent show,做好了阅读的铺垫,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读中环节,每一个阅读任务都被设计成了一种才艺展示,分组比赛,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活动设计充满激情,令人感到振奋;读后环节,让学生推荐同学参加才艺展示。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在快乐中产生阅读的兴趣,在兴趣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态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最终形成了富有积极情感的课堂质态。

2.融情——通过教学情境触发积极情绪

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兴趣的产生,往往跟情境有关。生动感人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教师要善于应用情绪具有的暗示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情绪体验与阅读情境达到融合共生,即融情(merging feeling with scenery),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一是情境中导入。情境导入能激活学生已有的与话题有关的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也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启动学生的阅读心向。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ing第一课时,教师在读前活动中播放了一段篮球比赛最精彩的部分——灌篮瞬间。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话题的兴趣,构建学生对于篮球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在播放篮球比赛视频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地呈现本节课中比较难理解的生词,如:Atlanta Hawks,Slam Dunk,stand,national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学生在观看这个真实的比赛视频时,潜移默化地被篮球比赛氛围所感染,主动学习的心智被调动,主动阅读的情绪被激发,在阅读Spud Webb成长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积极情感。

二是情境中表达。在叙事文本阅读教学的读后环节中设计根据故事情境生动复述内容,既能检验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主人公的情感。笔者执教牛津译林版7B Unit6 ReadingⅠ Down the rabbit hole阅读教学中,在读后设计了讲故事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生动讲述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片断。一方面,故事情节的画面为学生讲故事提供了叙事线索,为语言输出提供了支架;另一方面,有了故事情节的画面,学生讲得更加绘声绘色,把爱丽丝在小河边遇到穿衣服兔子的惊奇、穿过田野的欢快、跳到洞中的恐惧、在洞中寻找出口的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语音语调、手势状态与文本情境相互交融,学生完全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仙境之中,体验和享受着快乐、好奇和童趣。

三是情境中感知。恰到好处的阅读情境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敏感度,增强学生对阅读过程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的体验,继而影响阅读过程、改变教学效果。牛津译林版9A Unit4 Growing up阅读教学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了一张Spud Webb与别的运动员站在一起的照片,鲜明直观地凸显出Spud Webb is a short player.并通过Is it easy for the short man to score points?why? 进而又问Will the coach take notice of him easily?Why?在这样真实情境中学生更能体会到Spud Webb由于身高所面临的梦想与困境,并产生了继续阅读、探看究竟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对“Spud Webb never gave up”的感知,对此产生钦佩之情。

3.共情——通过文本解读生发积极情绪

共情(empathy)通常是指在人际互动中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感觉能力,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4]。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中产生彼此悦纳的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产生自己的积极情绪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多元地解读文本,挖掘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文本内容,通过追溯情动的根源、情动的主体和情动的载体,启发学生发现文字背后渗透的人物情感,理解文本内涵、悦纳作者意图、体验文章情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态度,产生积极情绪体验。

一是把握文脉,整体感知文本情感,挖掘文本的“情感源”。在执教牛津译林版9A Unit4 Growing up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通过Scanning阅读策略,让学生在构建文本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涵,也整体感知了主人公Spud面对人生的挫折是如何做出选择,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形成了“情感源”。教师通过How did Spud Webb prove that size and body do not matter?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Spud Webb的态度和评价。接着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are in difficulty in the future?”。学生讨论热烈后情感的表达自然而然, “I will never give up in difficulty.”…… 學生深刻地体验了文本背后的情感,并唤醒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产生了钦佩之情,并形成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积极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自信。

二是聚焦文眼,唤醒学生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情感流”。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执教牛津译林版《英语》8A Unit2 Reading第一课时中,通过further thinking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聚焦文眼,即文本中的“特别的语言”,进一步关注和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情绪流露水到渠成。如:“Why does Nancy like French best?”引导学生关注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fun. “Does Nancy like Reading Week?Please give your reasons.”引导学生关注 Time seems to go faster when I am reading.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体验 “How does Nancy feel about her school life?”最后,老师又问“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school life?Why?”通过这样不断的追问与体验,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细阅读中体会和接纳了主人公对学科、对阅读、对校园生活的喜爱之心、快乐之情,同时也唤醒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对校园生活产生爱意的积极情绪。

4.升华——通过评价反馈引发积极情绪

升华(sublimation)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人在受到挫折后能把挫折转为奋发的动力、在面对悲痛时能把悲痛化为前进的力量。由于初中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人文特征,其内容丰富多样容易触发学生的各种情绪,有可能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理性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顺势疏导,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指导作用,正是在处理教育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5]

一是拓展性活动将负面情绪升华为积极情绪。在牛津译林版《英语》8A Unit8 阅读板块The Taiwan earthquake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地震有现场感受,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地震的音频和视频。这些逼真声音和直观画面一方面让学生深刻体验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充分理解了文本的内涵,提高了感知和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这也让学生的心中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体验,如无助感和悲伤。因此,教师在读后环节活动中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What will the writer do after the earthquake?What can we do to help him?”通過这种拓展性讨论,引导学生理性认知灾害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并学会如何助人和自助。学生在讨论中,偏颇认知会得到不断调整、负面情绪会得到不断调节,从而升华为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希望之意和振奋之情。

二是非预设生成将负面情绪升华为积极情绪。 在牛津译林教材9A Unit6阅读教学中,教师呈现Audrey Hepburn墓地的图片,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Audrey Hepburn’s death was a great loss to the world.另一方面引入passed by的学习,意思是指die。这时,教师应关注这幅图片可能让学生产生悲痛和人生无常的负面情绪体验。教师适时抓住机会及时进行课堂生成,Can we use“die” instead of“pass by”?Why?What would you say for her death if you were one of the children receiving from her help?学生在思考与回答这些问题时,其情绪体验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产生爱意、敬佩以及感恩,学生的负面情绪也随之升华为积极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 龚亚夫.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7(5).

[3] 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王俊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学习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责任编辑 郭振玲】

作者:邹响太

第4篇:教案7 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会调节情绪;

2、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目标;

3、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 (丁香花)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教师: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听见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二)、调节情绪的重要性(不良情绪的影响)

气球为什么会破呀?气球里面的压力太大,气球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因而便爆炸了。那么大家想想,如果心理的压力太大了呢,又会是怎么样呢?

“如果人的压力太大,就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如果长久不进行调节,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教师: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教师: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王的记忆力在情绪不同时会表现的不一样,这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记忆力。

b.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规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

c.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次检查中,果真发现了癌症的倾向。而那位本应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情绪变得高涨,心情变得愉说,病情渐渐好转。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消极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徐力杀母事件

(三)、既然消极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那么你了解自己情绪变化吗?下面咱们就做一个小测试。

1、请在符合自己的选项上面画“√”

①我感到很愉快

A经常

B有时

C较少

D根本没有

②我对一切都是乐观向前看 A几乎是 B较少是

C很少是

D几乎没有

③我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现在仍感兴趣 A肯定 B不像从前 C有一点 D几乎没有

④我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A经常 B现在不这样了C现在很少 D根本没有

⑤我对自己穿着打扮完全失去兴趣

A不是

B不太是这样C几乎是这样D是这样

⑥我感到情绪在渐渐变好

A几乎是 B有时是

C很少是

D是这样

⑦我能很投入地看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

A总是

B经常

C很少

D几乎没有

教师:题做完了,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呢? 选A得O分 选B得1分 选C得2分 D选得3分 良好情绪 < 9分 < 不良情绪

(四)、心灵问诊——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③那么同学们说,人的情绪可不可以调节呀?“可以”,对了,说不可以是不可以的啊?!那叫作撒谎!如果情绪是不可以调节的,那么你早就像刚才的气球一样了。

④那么同学们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挫折或者是情感上的困惑,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呢??同学们回忆一下。

同学回答——[让同学们引起过去生活和学习的不良情绪体验,而引起共鸣]。

(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自已调节情绪的方法:

听了刚才的发言,大家是不是觉得原来这么多同学都和自己一样,曾经遇到许多同样的问题呀。所以问题出来了,那最关键是什么?“解决问题”。好了,我相信这么多同学曾遇到过这么多的情绪情感问题,我想大家都已经经验在家了。那就拿出来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吧,好不好? 教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讨论结果。

1、 转移注意力。

2、合理发泄情绪。

不知同学们在看电视和电影时注意到这样的镜头没有:某人因有不良情绪,便跑到旷野、海边、山上无拘无束的喊叫,或者拼命地击打树木,或者狂奔。这就是合理发泄情绪。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

①哭--适当的哭一场。

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

②喊--痛快地喊一回。 ③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④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教师: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积极的方法是及时消除和克服,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宣泄两种途径,但有人发怒时进行严重自我惩罚,或把别人作为出气筒,损坏别人的东西,甚至打人、骂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故宣泄要做到有理、有度,既不损害他人,也不损害自己,做到了这点,乐观、开朗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3、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控制情绪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

"喜怒有常"就是要符合常情,合乎常理。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情绪能在适当的时间、场合表现出来,这才是人之常情。但是,情绪表达时,也不能任其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小说中有不少典故,像楚国大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三国演义》中周瑜怒不可遏,吐血而亡;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所以情绪的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做到"喜怒有度"。否则,自己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教师: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我们只给大家介绍四种。首先,我们做一个小实验:你静下心来,在心中默念"喜笑颜开"、"开怀大笑",并且想象这些情景,你会产生什么感觉呢?

(让同学们尝试几分钟。)这个实验,说明了语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暗示作用。当你发怒时,可以反复地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别做蠢事,发怒是无能的表现,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可以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无济于事,还是振作起来吧"。这种缓解情绪的方法称为自我暗示法。

①自我暗示法。

②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通过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

③学会自我升华

(六)、心灵门诊部:

情境设置一:被老师、同学误会怎么办,很生气调节情绪。(情境尽量具体)

情境设置二:考试失败了,情绪很低落,很伤心,怎么调节。

情境设置三: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已,很痛苦、烦恼怎么办。

作业: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这些课所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利用这些方法热情地帮助我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第5篇: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极其关注的中心之一。对于积极情绪,B. L. Fredrick(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 broaden2and2build)理论 ,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t hought2action) 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同时,其他实验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拓延了知———行的个人资源,而消极情绪则减少了这一资源,而且,积极情绪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 。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well2being) 、快乐( happiness) 、爱,等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热点。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自己对于本身的快乐和生活质量等“幸福感”指标的感觉。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的追踪研究表明,只有3 个月内的生活事件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对于生活事件男女两性有相似的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性别角色的效应:女性持续地体验到琐细的小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倾向于受近期的整体条件的影响。关于人格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主观幸福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格特性为信任、情感稳定性、控制欲、耐性等等。跨文化研究表明,人格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情绪成分的影响是泛文化的,而对于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的影响则是受文化影响的。 积极的人格特征

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性(positivepersonality) 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Hill son 和Marie (1999 )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 正性的利己特征( PI :positive individualism) ;(2) 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PR : positive relationswith ot hers) 。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积极社会环境

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 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Kasser 等人对18 岁青少年的研究表明,“母亲是冷酷、挑剔、爱控制人、不民主”的青少年更可能关注外部、实利的价值;而“母亲是温和、易接受人、民主”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发展内在的价值。Williams 等人的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付自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我们说,人身上一定存在着某种优胜于其他生命形式的源泉,这一源泉就是人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正因为有这种能力,不仅使得人类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保持着一种人的自尊,并在与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的社会系统中充当着主宰,而且也使人类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以一种万物共存的方式而不断向前发展。

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体验上看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 ,对个人成长 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 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1.快乐人生的证明

有人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具有抑郁情绪的不快乐的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那么中奖后会快乐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们又陷入了不快乐之中,重新变得抑郁。也就是说金钱只能使一个原本不快乐的人获得暂时快乐与幸福。但从一生的角度看,金钱导致的快乐是很短的。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的实验是这样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快乐的人更喜欢与别人交朋友,而不是独处。他们愿意主动接触生人,愿意为他人捐钱,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关心周围的人,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富有与幸福低相关,研究表明,富有人只比普通人稍有一点幸福。而亲人离去,配偶的死亡,对人幸福影响长达7至8年。

4.积极正是一种爱

积极一词很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是相对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积极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体验。

积极与个人处境有关,是指个人选择一个最能适应的环境和发挥了最高潜能的行为,是一个人把所有力量都运用到了极限而问心无悔的人生态度。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和一个处于创作状态的作家,虽然所面临的人生状态如此不同,但在积极状态上会是一样的,他们都可能是积极的。只不过前者是与疾病作斗争而感受到生命的勇气,后者是陷入创作高峰体验而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两者之比,没有量的规定,但在质的规定上是一样的。

积极只能与消极相比,或者与心理不健康相比,而不能与另一个积极评价相比。积极是指主观上的感受,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积极只能与自己的过去感受相比。我们不能比较两个人的积极,科学家和下岗工人都有自己的积极,前者是实验室中对科学的献身,而后者可能体现在对小时工的敬业中。积极是一个带有价值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某一文化进程中对于何谓积极品质会具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优秀的人在什么方面表现出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过去,我们认为节约、贞洁、谦卑、沉默是积极的品质,而现代社会则更注重创新、自主、主动和外向。

大多数人对积极理解有偏差。人们倾向于认为,积极是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谈到积极首先想到社会精英,如名演员、企业家、首富、体育明星等。其实,这种积极不是指人的内在的积极,而是外在积极,我们所说的积极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

积极状态虽然不排除外在的指标,一个处于积极状态的人可以拥有外在的高成绩和高分数,一个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积极状态主要不是指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只是一个人奋斗和机遇的结果,是一些与人性无关的数字。积极状态是指一个所具有的出色的综合心理素质,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心理素质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这个世界,拥有快乐和幸福。

积极也不总是指一个人征服外部世界,积极有为地把每一个事情都去办好。神经症的人有时就过于征服世界和追求完美了,他们的欲望超越了自身能力范围,在需要和改造世界面前过于有为,用主观意愿取代现实的客观。比如,当一个强迫症的病人因为屡屡为是否关家中的煤气而焦虑不安时,他觉得事事都是有为的,只要我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可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有为,恰恰可以理解为过分的欲望,是不合理的,它不是真正的积极,而只能导致矛盾和冲突的消极。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即是评价自身生存所作出的认知和情感的结论。Diener[2]在一篇综述中,先对气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以及与高主观幸福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相关作了回顾。接着对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作了回顾,并提出宏观条件与幸福感存在着联系。他指出,幸福感的关键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何在外部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进行协调。他的研究使心理学家更易于理解Democritus和Epictetus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他们认为不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件决定了他们是否感到幸福,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

在对个体如何看待现状对其更为有益的看法上,普遍的观点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才是健康的。然而,Taylor和她的同事[4]却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对未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于疾病。这个观点是在其对患有AIDS之类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患者进行多次研究后得出的。在研究中,她们发现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更晚,活得也更久。她们分析,乐观主义积极的效果主要是在认知的水平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实行增进健康行为和获得社会支持。这个方向的研究对于通过预防和治疗来增进健康将有巨大的意义。

个人层面上积极人格特质代表研究状况

积极人格特质的存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这方面研究的共同点是将人类看作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其具体研究包括了自决、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性等积极人格特质。

Ryand和Deei[6]对自决这一特质进行了研究。自决是自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决理论探讨了三种相关的人类需要: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Ryand和Deei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由于需要的满足于否和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Ryand和Deei还考虑了有利于满足这种需要的社会环境及其相反的社会环境。

第6篇:积极情绪--认知 ---美感体验

一个背景:北京市金钟监狱,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押改造和治疗传染病罪犯的监狱,中心成立于2007年,先后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得到了专业社会力量的支持。DIY油画绘制和陶艺制作,是今年4月增加的新内容。现在,中心有音乐治疗、陶艺治疗、团子咨询、拓展训练、心理剧、心理影片赏析等11种有助于服刑人员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方式互为补充。全年金钟监狱85%以上的罪犯都参与到以上各种活动中来。活动的过程中,监狱心理咨询干警均在现场带领,引导犯人体会每项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校正使用技巧,挖掘不同的活动对缓解不同心理问题所发挥的功能。与此同时,金钟监狱还通过组织讨论、座谈、评比和开办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共享活动的积极效果。良好的氛围在转变罪犯错误认识和引导罪犯

积极情绪( positive affect) 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郭小艳,王振宏,2007 ) ,包括快乐、兴趣、满足、骄傲、爱等。积极情绪是一个包含着愉悦体验、面部/ 身体表情、评价、特别是行为计划和激活状态等多种成分的有意识的过程,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非常广泛。

积极情绪这个名词来自于古老的情绪维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由几个基本的维度所构成, 不同情绪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根据彼此在维度空间中的距离来显示的。较为公认的维度模式是二维模式, 认为情绪由两个维度组成: 一个维度是效价( valence) 或愉悦度, 分为正负两极; 另一个维度是唤起度( arousal) , 其由弱到强。在效价维度上, 由正到负, 愉悦度依次降低。位于正效价那端, 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 正情绪) ; 位于负效价那端, 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 负情绪) 。

以前很多研究发现体验着积极情绪的人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灵活的、创造性的、综合的、对信息持开放态度的、有效的思考模式( Fredrickson,2001 ) 。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不仅体现在加工的速度和准确度方面,而且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能,以及在信息加工中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即从质、量两方面影响着认知过程( 郭小艳,2008) 。以前支持积极情绪促进认知的实验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拓宽认知范围、提高灵活性等两方面。

( 一) 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

1. 积极情绪拓宽注意和分类。Fredrickson 利用电影诱发四种情绪状态: 快乐、满意、愤怒、焦虑,并用一种中性情绪作为控制条件,然后用整体-局部性知觉加工任务来评估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注意范围,研究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

Gasper 和Clore( 2002) 让被试写下积极或消极情绪事件,接着用系列再生范式让被试凭记忆画出所看到的图,结果表明,比起悲伤情绪的人,快乐情绪的人更依赖图片题目和形式的整体信息,因而画出的图更像原始图一些

2、积极情绪促进问题解决。例如,在组织环境下,积极情绪能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冲突的解决、团体行为、对工作任务的感知等( Isen 等,1987 ) 。这些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增加了一个人以多种方式组织想法的能力。 ( 二) 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是指顺应情境的改变而转换至另一种思想或行为,以符合新情境需要的能力。它可使我们的反应适合当前任务的需要,使个体在某个特定的任务情境下产生最优的反应( 王艳梅,2006b)。Dunker 的蜡烛任务是指示创造性和认知灵活性的一种典型任务。Isen 等设计的实验中,通过给大学生被试糖果棒和看喜剧电影来诱发积极情绪,同时设置中性情绪对照组( 看中性电影) 和消极情绪组( 看几分钟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纪录片) 。结果发现积极情绪组的被试比中性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的被试更容易找出解决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Isen 等,1987) 。 ( 二) 积极情绪会撤消消极情绪体验和自主性生理反应

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产生在安全的环境中, 一般不会象消极情绪那样产生具体的行动倾向( 如恐惧引发逃跑, 愤怒引发攻击) , 所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取消对具体行动的准备, 有效地撤消消极情绪的体验和生理唤醒, 因而将此称为撤消假设( undoing hypothesis) [ 20] 。在弗瑞克森的一项研究中, 采用压力任务, 使被试产生焦虑体验, 同时有心率、心血管活动和血压升高这样的生理反应。之后, 用电影诱发被试三种情绪: 欢乐、满足、悲伤。结果发现, 在两种积 极情绪条件下( 欢乐和满足) 的被试, 心血管活动恢复到基线的速度要明显快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 而在悲伤条件下, 被试的心血管恢复速度最慢。

( 三) 积极情绪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

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的人被称为弹性个体。弹性个体会从压力和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有效地恢复, 并灵活地改变以适应环境, 就象弹性金属那样伸缩、弯曲, 但却不会损坏[ 22] 。采用高压力性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 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前和任务中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

———动机维度模型

Gable 和Harmon-Jones 最近( 2010b) 提出了动机维度模型(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认为情绪对注意力和认知的缩窄/ 拓宽的原因是动机强度而非情绪效价。只有趋近动机强度低的积极情绪能拓宽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而趋近动机强度高的积极情绪则缩窄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过去诱发积极情绪的方法有给被试非预期的小礼物( 如糖果等) ,看引起积极情绪的图片或喜剧电影,想象愉快的事件,通过积极情绪词和音乐诱发,报告在任务中的成功等等,通常引起的是高兴( joy) 、满足( contentment) 、乐趣( amusement) 等,这些情绪都是“目标之后的”或者与“目标无关的”低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Gable 和Harmon-Jones在实验1 中用猫的滑稽电影诱发低趋近的积极情绪,美味点心的电影诱发高趋近的积极情绪,研究对被试在Palmer 的整体- 局部视觉加工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趋近的积极电影比起高趋近的积极电影,引发的注意焦点更趋于整体。说明高趋近积极情绪减少了注意拓宽。在实验2 加入中性对照组后,用Navon( 1977) 字母刺激测量注意广度,仍能得出高趋近积极情绪缩小注意范围的结论。

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神经机制

( 一) 多巴胺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

艾施( Ashy, 1999) 提出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 14] 。这个理论认为, 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 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系列发现积极情绪促进了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任务成绩的研究。而比较重要的中脑边缘系统由投射到边缘和皮质区的腹侧被盖区( VTA) 的多巴胺产生细胞组成,与奖励和动机有关。多巴胺的很多重要投射( 见图1) 可能是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机制。例如研究表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改善是因为积极情绪条件与额叶皮质区多巴胺水平的增加有关。该理论有两个关于VTA 投射的假设: 第一,积极情绪可能改变任何接收VTA 直接投射的结构的加工过程。第二,积极情绪导致的行为变化不太可能由不接收VTA直接投射的结构所介导( Ashby 等,1999) 。实验表明多巴胺水平的下降与快感缺乏( 情感淡漠或快感缺失) 有关,而不是与消极情绪相关。会使人们产生消极情绪状态的压力的或令人焦虑的事件,实际上似乎增加了特定脑区的多巴胺水平。那么多巴胺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动机维度模型呢? Ashby 推测多巴胺水平与任务表现之间的相关可能是倒U 型的,所以多巴胺从最适水平的增加或减少都会损害表现( Ashby 等,1999) 。另外研究表明非常高的多巴胺水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个特点相关———情绪失调、冲动行为和认知- 知觉缺损( Cyders &Smith,2 008) ,即多巴胺水平过高对认知有损害作用。从以上证据可以看出多巴胺在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时可能有一个最适水平,而根据动机维度模型,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在动机趋近强度上可

U

分布

图 1 ( 二) 积极情绪对认知作用的脑机制

1. 额叶

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一些作用可能受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水平调节,因为克服优势反应的能力提高了,促进了认知灵活性。Herrington 等的情绪Stroop 实验把积极情绪、执行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大脑活性结合起来,发现对愉快词的反应时比不愉快词的反应时低,并且愉快刺激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有更多激活,且左侧有更多激活,显示出脑半球的不对称性 2. 前扣带回皮质

有证据表明多巴胺到前扣带回皮质的投射有利于执行性注意和认知观点的选择或切换( Ashby 等,1999) 。同样,前扣带回皮质在积极情绪对转换任务的影响中也有作用。王艳梅采用情绪性图片诱发积极情绪,研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觉积极情绪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使任务转换的脑功能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是因为积极情绪能够显著增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前扣带回皮质在转换发生时主要的功能就是监控注意定向的分配,建立新的注意定向( 王艳梅,2 006b) 3. 其他有关脑区

眶额皮层位于额叶的基底部,被认为是表征刺激奖赏价值的脑区( 李新旺等,2008) 。眶额皮层表征初级强化物的奖励或情感价值,以此表征行动的目标,因而对情绪有关键作用。其损伤会影响到与情绪相关的学习、情绪性行为等( Rolls,& Grabenhorst,2008) 。

积极情绪的测量

( 一) 从情绪的主观体验角度测量即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来测量积极情绪, 通过积极情绪的问卷和量表进行, 比较常用的是奥森(Wason, 1988) 编制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量表( The Positive and Negat ive Affect Schedule) [ 24] 。这个量表是根据维度理论编制的, 因为其具备心理测量学的特点, 从而被广泛地应用, 但此量表比较适合测量一段时间内的心境变化, 而不太适合 瞬间产生的情绪状态。

( 二) 从情绪的生理唤醒角度测量 1. 生理多导仪 采用生理多导仪主要测量在积极情绪产生时, 外周系统伴随发生的变化, 如心跳、呼吸、血压、皮肤电等。有研究发现, 积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要短于消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 25] 。但总的来说, 情绪产生时的外周成分的变化更多地被认为反映了唤起水平, 而不是体现具体的情绪效价, 即当情绪的唤醒强度比较高时, 这些指标将达到较高的值。

2. 脑电( EEG 或ERP) 情绪既与外周神经活动相关, 也与中枢活动相关。所以, 近年来, 人们开始采用脑电来测量积极情绪。脑电包括EEG 和ERP, 前者由脑的自发电位所形成, 而后者是由刺激事件( 包括物理刺激和心理因素) 所引起的脑电的实时波形。研究者采用EEG 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

现,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的额区具有单侧化效应, 积极情绪在左半球有更大的激活[ 26] 。ERP 的研究发现, P300 这个成分主要与情绪有关,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可引起P300 的变化,但幅度不同。有人发现消极情绪刺激能比积极情绪刺激诱发更大的P300 波幅[ 27] 。

3. 脑功能神经成像技术

脑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探测到大脑进行心理活动时的空间活动, 常用的功能成像技术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 PET) 和核磁共振技术( fMRI) 。脑成像技术最初被用来研究认知和智力过程的大脑活动, 最近也被用来考察情绪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时大脑内部的活动。目前通过功能成像研究对积极情绪进行的精确的空间定位, 发现眶额皮层( orbitofrontal cortex) 、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 、基底神经节( basal ganglia) 、腹侧黑质( ventral pallidum) 这几个部位与积极情绪的产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8] ( 三) 从情绪的外部表现角度测量

情绪的外部表现, 即表情。对于积极情绪来说, 其特有的表情是Duchenne 式微笑。通过记录肌肉电位( EMG) 发现, Duchenne 微笑伴有颊骨和眼睛附近的轮匝肌的运动, 而在消极情绪产生时,则有更多的皱眉肌的活动。

目前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还未统一,总体上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存在愉悦特性取向和趋近行为取向.愉悦特性取向认为积极情绪是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趋近行为取向认为积极情绪不一定就具有正向价值,它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概括地说,积极情绪是对内外刺激所表现出来的接近行为倾向,并最终获得短暂或长期欣慰感(愉悦感)的情绪. 美学中认为“美感”是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人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心理学把美感的特征界定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是一种带有好感倾向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人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和对丑恶事物的反 感.从积极情绪的2个定义取向来看,“美感”都应是积极情绪的一种:美感强调愉悦的体验与积极情绪的愉悦特性是一致的;从积极情绪的行为倾向来看,“美感”也应当成为积极情绪的一种,比如,美学中除了优美、崇高、喜剧等审美范畴会令人有趋近审美对象的倾向外,其所定义的“悲剧快感”、“怜悯感”也可纳入积极情绪范围.

管Seligaman明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3个领域之时,就曾经提出了美感是影响人类积极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美的感受是人类的24大美德之一L7_8],也有研究者提出“美感,则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和概 括力的积极情感”[9],目前许多借助国际情绪图片库(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的研究则把位于效价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位于负端的,有不愉悦感受的称为消极情绪[2].“悲剧感”作为美感体验类型之一,通常因为其效价等级评定落在“1~3”之间而被纳入到消极情绪范畴,这与“美感是积极情感”的设定是相矛盾的,并且目前还未有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构建的实证依据.另外,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影响情绪体验者的归因方式、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人际关系,甚至可能改变神经中枢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关系能否形成健康人格m].健全人格者拥有积极的内部自我对话,会对事件采取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m],因此明确积极情绪系统,构建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的关系有助于积极人格研究.

实验1共分2个任务,任务1将80张图片用E—prime编好,随机呈现,图片呈现5 s,之后出现“请在词表中最多选出1个词来形容你对图片的感受”,被试从中选出1个词来描述他们的感受.为了防止相互干 扰,被试独立在电脑上操作.任务2中,2组(每组10张)图片随机呈现,每张图片呈现5 s,一组呈现完毕后,让被试开放式地填写 他们的感受,或者用句子陈述,或者用形容词来描述.为了排除记忆的序列效应,每组图片内的每张图片随机呈现.

实验2前,让被试熟悉词表,以便评定时能快速选择.正式开始时随机呈现图片,每张图片呈现2.5 s,选出7张混入实验以评定稳定性;被确定为诱发美感的图片呈现完毕后首先让被试评定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然后从实验1所确定的新美感词表中选词并进行强度等级评定,采用9级评定来反应感受程度.对4种审美体验类型与其对应的情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喜剧感与其愉悦度、唤醒度、优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2,o.34,相关水平极其显著;优美感相关系数分别为o.48,o.42,o.31,相关水平均达到显著;壮美感相关系数分别是0.j5,0.66,0.39(声

不同奖励对罪犯劳动改造积极作用的比较分析

对罪犯的奖励 可分 为三种 类型,即物质 奖励 、精神奖励、刑事奖励 。物质 奖励 改善 了罪犯的 生存条件 ,有利于稳定罪犯 的改 造情绪。还 能使 罪犯认识 劳动的价值和 意义 ,有利于其价值观 、人生观的转变。精 神奖励 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罪犯的尊重需要等合理 的精 神需要,尤其对 于成就感 较高 的罪犯 ,还能使其正确 的自我实现需要得 到满足 ,这有利 于罪犯养成积极 向上的生活态度。刑事奖励能使 罪 犯看到 以积极改造获得 自由的希望,极大地激发 了改造 的热情。

物质奖励作用重要 ,但受监狱特殊性的制约 .监狱是 国家 的刑罚执行机关,以惩罚和改造罪犯基本职 能,其性质完全不 同于社会企业团体 ,受到了罪犯特 殊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对罪犯物质奖励的量和质上都受到了制约。罪犯的劳动报酬是罪犯服刑改造的附属物不是罪犯所追求的主要目的/监 狱采用物质奖励只能表现于对 罪犯象征性 的鼓励,这是为了激励罪犯劳动和改造思想的积极性,而不是让罪犯到监狱企业来挣大钱的 ,即使是经济效益好的监狱也如此 。

精神奖励更能激发罪犯劳动改的积极性 /大多数罪犯对名誉、社会地位等精神需要看得比物质奖励更重 ,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渴望与向往。 。实践证明,一个恰如其分的精

神肯定 ,一份积极奋进的精神鼓励带来的效果往往无法用物质价值来估算 。精神奖励基本 上是通过满足罪犯的精神需要而强化了罪犯的内在激励 ,长期效应更突出 刑事奖励作用独特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论改造表现多好 。刑事奖励不能对同一罪犯多次反复使用 。这种奖励不是日常改造工作中随时就能兑现的奖励手段 ,它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法律程序限制 ,不能保证奖励的及时性 。根据奖惩的原则 ,奖励或惩罚如果不能及时实施 ,将影响奖惩的效果 。刑事 奖励要求之 高不是每个罪犯都能做到或都 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

监狱机关要处理好物质奖励 、精神奖 励 、刑 事奖励的关 系 ,根据 不 同地 区经济 发展状 况 、监狱 经济的现实情况 以及罪犯 的不 同特点 ,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对罪犯实施不同的奖励

第7篇:《保持积极的情绪》教学设计

三福庄小学 薄双杰

活动理念: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条件优越,身体健康,但是缺乏上进心和积极的情绪,每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仅耽误了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因此,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我设了心理活动课——《保持积极的情绪》。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意识到并学会在同一件事情上以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心态来面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初步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积极的情绪是成功的起点。永远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实现生活目标都是很有益处的。 活动重点:

1、使学生明白永远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实现自己的目标,都是很有益处的。

2、学会保持积极情绪的基本方法,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活动难点:

让学生学会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以及生活中不断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形式: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心形卡片、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 一 、游戏热身、活跃气氛。

热身活动:雨点变奏曲: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表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动作。

“小雨”——手指互相敲击 “中指”——两手轮拍大腿

“大雨”——大力鼓掌 “暴雨”——跺脚

2、老师说,学生做动作。

现在开始下小雨了,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雨。暴雨减弱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学生脸上露出笑容。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一份愉悦的心情。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故事明理激情引入。

1、话题过渡:

刚才同学们笑的多开心呀!老师也非常高兴,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两位秀才赶考》的故事。

2 、师讲述故事: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口黑糊糊的棺材,其中一个成绩好的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成绩一般的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一下,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3、课件出示问题:成绩好的秀才为什么没考中而成绩一般的秀才却考中了呢?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全班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

6、小结: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情绪。认识变了情绪也会发生新的变化,积极的情绪能使人获得成功。(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充满趣味的故事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启示——在同一个事情面前,不同的情绪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三、幸福回忆,体验快乐。

1、话题过渡:积极的情绪能使人成功,现在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回想一下,在你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

生1:我情绪好的时候,不挑食,吃啥啥香。

生2:我情绪好的时候,妈妈叫我干什么,我都乐意干,哪怕是我不愿意干的也愿意干了。

生3:我情绪好的时候,晚上做作业做到很晚也不觉得累。

2、小组讨论:良好的情绪给我们的学习、身体带来了哪些好处?

3、比一比,赛一赛。(各组领取不同颜色的苹果卡片) 出示比赛要求:

(1)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苹果卡片上。 (2)粘贴在课件的空白处。(完成板书) (3)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写得多。

4、各组完成比赛内容。

5、评出取胜组。(贴词语最多的一组)

6、指名朗读苹果卡片上的内容:(健康、自信、勇敢、希望、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生活中保持积极情绪的真实事例,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积极的情绪不仅使我们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获得自信、成功等,从而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永远保持积极的情绪。

四、情景参与,心理导航。

1、话题过渡:我们知道了保持积极情绪有很多好处,谁都愿意拥有积极的情绪,但是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摆脱不掉的烦恼。

2、课件出示:

情境一:你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好朋友却疏远了你。 情境二:爸爸出差带回来一面小鼓,你正高兴地敲着,妈妈却大声训斥:“讨厌,安静一点!”

情境三:你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结果没有取得好成绩。

3、启发思考:当你遇到这些烦恼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

4、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学习语文挺难的,可是我能保持好的心情,我会告诉自己,别灰心。

生2:昨天我们班没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 ,我们可伤心了,现在想,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生3:星期五,听写生字比赛我没能得满分,心里非常生气,转念一想,只要天天练,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相似之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产生倾诉的愿望。让学生把烦恼、痛苦和不快从心底里倾诉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担、解决。同时也学到别人保持良好心态一些方法。

五、寻找妙法,消除烦恼。

1、话题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使我们的情绪低落,我们要及时调整情绪。

2、课件出示:怎样使坏心情好起来?(小组讨论)

3、各小组选派代表宣读讨论结果。 生1:(1)找朋友倾诉自己不高兴的事情。 (2)到操场上走走,听音乐或看电视。

生2:(1)把坏的心情写在纸上撕碎扔掉。 (2)到野外没人的地方大喊。

生3:(1)干什么事一烦我就干别的。 (2)自己告诉自己没事的一会就过去。

(3)把坏心情写在纸上,贴在风筝上,飞上高空,远离烦恼。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些调整情绪、摆正心态的好方法,使他们的一些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六、 赠送礼物,情感升华。

1、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五张心形卡片。(卡片上面写着人生情绪格言)

2、各组组长到讲台抽拿礼物。

3、各组欣赏礼物。

4、各组选派代表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卡片上的人生情绪格言。 生1: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生2:能看到每件事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还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生3;要学会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不失望,也不生气。 生4:关心并帮助他人,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和积极。 生5:微笑是天底下第一张通行证。

【设计意图】通过赠送卡片,朗读情绪格言,进一步升华了本课主题。更深刻的理解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七、回顾本课,教师寄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保持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其实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也对你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我们带着积极的情绪去看世界,你发现世界是美好的。带着积极的情绪去看人, 人是可爱的。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有阳光一样的心情,鲜花一样的笑脸。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感觉特别成功,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这是一节与学生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课,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特别是贴苹果卡片这一环节,学生热情极高,更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阳光

成功

理解

尊重

快乐

很多环节的安排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之间的共鸣。在

希望

寻找妙法、消除烦恼这一环节更体现了这一点。在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中,我主

勇敢

努力 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讨、去交流、去解决问题,结果他们圆满地解自信

决了自己的问题,真让我赞叹不已。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大声朗读礼物

努力

信心 中的情绪格言,使本课达到了最高潮,再一次内化,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总之,在教学中我体验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健康

保持积极的 情绪

6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感觉特别成功,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这是一节与学生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课,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特别是贴苹果卡片这一环节,学生热情极高,更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很多环节的安排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之间的共鸣。在寻找妙法、消除烦恼这一环节更体现了这一点。在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中,我主动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讨、去交流、去解决问题,结果他们圆满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真让我赞叹不已。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大声朗读礼物中的情绪格言,使本课达到了最高潮,再一次内化,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总之,在教学中我体验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第8篇:家长如何积极倾听孩子的负面情绪?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第二中学 杨绍芬

情景一: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为什么呢,孩子? 莎莎:就是想生病嘛?

妈妈: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有病呀! 莎莎:你才有病。 说着莎莎就哭着跑开了。

于此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就会像莎莎的妈妈很着急的问“为什么”,究竟这样的问话方式能否帮助孩子打开心门,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呢?看了上面的对话,我想大家都知道了莎莎的问题没得到解决。

这段时间,我通过学习刘老师的父母效能课程的情绪沟通,感觉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有了一些套路,也许对大家有所启示。

情景二: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哦,你因自己没像莎莎那样得感冒而感到失望。 莎莎:是啊!她生病了可以躺在家里不用去上学,但是我从来没有这样过。

妈妈:哦,你不想去上学? 莎莎:对呀,我不愿意天天上学,日复一日的上学,我对上学已经感到厌烦了。

妈妈:哦,比不喜欢学校还要严重?

莎莎: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抽背数学公式,我回答不上来,数学老师让我重抄了50遍。

妈妈:数学老师挺严厉的。

莎莎:有一次上语文课,坐我后面的同学一会儿用脚蹬我的板凳,一会儿让我传纸条,我气急了,冲他大吼,之后,老师就让我去办公室写检讨。

妈妈:嗯,老师让写检讨心里觉得挺委屈的。

莎莎:还有一次上体育课,我拉肚子,跑在了最后,老师就罚我又跑了一圈。

妈妈:原来是这样,被老师罚跑心里很难受. 莎莎:妈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应该把真相告诉给老师,不管他们信不信。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上课时我不应该对同学大吼。

每个人都需要爱,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认可,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有了情绪,家庭中的核心成员要做出反应,特别是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要做出积极的倾听,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家长再加以引导,最后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归纳起来,我个人认为家长要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家长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当孩子有了问题,对家长们说时,我们的家长总是因为时间忙,或手里的活脱不开身,心不在焉的听,随意的打发孩子。这时孩子会感到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因此,第一步,不管我们家长有多忙,学会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家长与孩子同理、共情。

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难过伤心时,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之分),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他的感受,并用肢体语言,如与孩子拥抱、抚摸孩子的头部、轻拍孩子的肩膀。让孩子直接感受亲人的关爱,这种疗伤的办法是最见效果的。然后在语言上与孩子共情。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哦......嗯......原来是这样......”来回应他们。

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真的是体谅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就会把父母作为朋友看待。

第三:家长要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

其实,孩子最担心的是家长的反应,如果家长做出的是积极的反应,孩子就会感觉家长是理解自己的,尊重自己的,为下一步的沟通打开通道。如果家长做出的是消极反应,孩子就会对家长关闭沟通的闸门,甚至撒谎。

莎莎:妈妈,我好想像爱丽一样生病感冒呀! 妈妈:为什么呢,孩子?(消极反应)

妈妈:哦,你因自己没像莎莎那样得感冒而感到失望。(积极反应)

妈妈: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有病呀!(消极反应) 妈妈:哦,你不想去上学?(积极反应) 可见,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两种结果。

第四:家长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家长有了与孩子的共情和积极反应,就为后面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就能够对家长畅所欲言了,当孩子把发生的事情说出来,表达完他的负面情绪,又得到家长的理解,孩子能够自己说出解决的办法,要比家长替孩子说出要好得多,这说明孩子在为自己的事情动脑筋想办法,是主动的行为。

第五:家长与孩子探讨办法的可行性,适当补充

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但他在积极面对就很可贵。家长根据孩子提出的方法,做出一个表态,表明方法的可行性,这时候,家长可以说出自己过去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编故事,这种借父母的口来解决问题,比直接指点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要好得多。孩子感觉父母与他是在一个平台上说话,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和负面情绪,你还会束手无策吗?

2013.8.6

第9篇: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同其生理发展密切相关。自我控制力是儿童意志发展的基础,坚强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备条件。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消极情感,影响其以后的发展。首先要对人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要让幼儿识别到什么会引起各种情感。其次,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

上一篇:人事薪酬管理岗位职责下一篇: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