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完善人格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定位师生角色及相互关系,怎样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选取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必要填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1: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现状及思考

摘要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育教育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应将美育窄化为音乐美术艺术教育,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美育教育的氛围;开发学科、校本美育素材,加强学科教学的美育渗透。

美育;校园文化;学科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教育承载着赐予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感受教育、成长的快乐的任务。美育在提倡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的今天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美育教育也终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中学的教育任务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在衡量教育质量以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升学率为标准的指挥下,高考实际上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抓好抓实高考学科是学校教学的命门。特别在农村,广大学生要更好地走出去,成功高考仍为一个重要的渠道。因而,农村中学美育教育存在可有可无的,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

一、美育不等同音乐美术艺术教育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即通过活动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都把美育看作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教育。传统中认为中学设置的音乐、美术课程就是美育。即便这样,中学课程中音乐美术的设置仍是少而又少。其实,音乐、美术学科作为艺术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物质载体,教学设备缺乏、教具陈旧落后,学校专业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配置不足,绝大多数的学校只有一个音乐教师、一个美术教师;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不足或挪为他用。

中学的艺术教育更多在于鉴赏,欣赏艺术的美,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本属性。“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从这意义上讲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渗透美育,学科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美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发挥不同学科培养学生不同美感的作用;当然,同一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美感的侧重也是不同的。如:语文学科的诗歌,综合实践课中的乡土教材等。“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审美因素和美感效应,创造和谐课堂,实现幸福教育。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美育教育的氛围

农村中学一般是寄宿制学校,三年的中学校园生活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人生重要的阶段。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特色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理论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一种是硬件系统建设。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感染着学生的行为美,整洁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会形成一种形式上和空间上的审美氛围,作为校园主体的学生置身于其间,可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这种美感进而会产生一种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整齐划一或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带给学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美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宿舍、餐厅、运动场是寄宿制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要让教室充满知识的味道,营造学习的美好环境;让宿舍充满温馨,营造家一样的感觉;让餐厅充满食欲,体味舌尖上的校园;让运动场充满活力,迸发青春韵动的美。让校园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向学生诉说美的故事,传递美的讯息,让学生徜徉在美的海洋。

另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或创造美,获得审美经验,发展审美能力。如:韵律操、广播操、田径运动会比赛让学生感受运动美和力量美,新春文艺汇演中让学生欣赏韵律美和造型美,校园歌手赛使学生领略旋律美和节奏美,演讲比赛使学生认识形象美和语言美,书法绘画比赛使学生体会流线美和结构美,成人礼、科技节等等从不同方位让学生体味美的味道。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再现,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以唤醒美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不同阶段的校园承载着不同时期人生的梦想,让中学阶段开启美好人生的一扇大门。

三、美育教育需要开发学科、校本美育素材

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政治学科为例,传统观念中政治课教学一直强化和渗透德育教育的功能,政治学科虽属于德育范畴,但“美”与“德”是相互渗透的。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政治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性、思想性、时代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判断和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中学《文化生活》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内容。文化万花筒,展示人们生活中多彩斑斓的文化形式,体味文化感受人们生活中的真善美。大量图文并茂的内容展现了生活中人们对美的阐释、美的判断、美的选择,这些符合了美育的特征和要求。《文化生活》的教材讴歌自然、贴近生活,体现了美育的自然美。真正的文化创作就是人们追求真善美。人们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化产品,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产生了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等文化,这些都是人们在立足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整个过程传递了人们颂扬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的信息,体现了以美为中心的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文艺、思想等方面的表现形式,是很好的美育素材,能够使人们感受美、欣赏美。中华民族精神和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和自觉,更是美育的升华,从而把德育和美育融为一体。

四、加强学科教学的美育渗透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而低劣的艺术作品让人如同嚼蜡。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美”的创造与赏析的过程。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美育教育。如: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能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的能力。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哪里有成功的教学,哪里就会有情感的火花在闪烁。教师本身美的仪表、品德、情感、语言、书写等常常能启迪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导入和自然的过渡,对课堂生成性的问题,教师要以充分的智慧和巧妙的方法处理和解决。注重学科教学的自然美、科学美、人性美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一次次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感悟、升华,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健康、阳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作者:杨真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音乐美育教育探究

[摘要]农村中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完善人格和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定位师生角色及相互关系,怎样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如何选取一些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的必要填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美育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非常喜欢音乐,爱好唱歌,有的同学甚至还养成了边写作业边听音乐的习惯。可是,真正地走入音乐的课堂上,他们又打不起精神来,毫无兴趣了。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们将如何着手解决这个矛盾呢?

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还应该肩负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表现力的使命。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佳手段。可是,如何上好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呢?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一下。

一、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展示教师的魅力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许,尤其是老师对学生的表扬。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誉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无数次的赞许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的主动表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热爱和崇敬教师的同时,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有一位年轻同事,教学热情很高,对学生要求很严,见不得学生有些许错误。有一次,她为学生排合唱,领唱的同学无论怎么努力也与乐队合不上节奏。当时她十分气愤,一连换了三个领唱,结果一个不如一个,还是达不到她的要求,排练只好停了下来,几天之后,陆续有同学提出了退出合唱团的申请。这件事告诉我们,只有学生爱授课教师才会爱她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他们怎么能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呢?老师又怎么能完成好教学任务呢?可见爱自己的学生,用心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是多么重要!你的一句表扬,将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自卑,更会让他树立起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此外,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授课艺术,尽可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轻松愉快的表情来准确地传达知识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去主动地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多方面的启迪。

二、引导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顾名思义,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的。可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效果往往更好。

有一次,上节奏课,讲解音乐节奏的重要性。音乐节奏有其自身特点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在音乐中引起混乱。生活中也有自己的节奏,也不能轻易的改变,否则将会引起笑话。当我让学生将这一观点举例说明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各科学习成绩都平平的男生站了起来,红着脸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相声段子:有个结巴,身上只有五毛钱,到商店去买汽水,问人家多少钱一瓶。答曰:一元。这个人急了,说:喝,喝,喝……,服务员应声启开递给他,这时,他才说出“喝不起”……段子讲完,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却也为他鼓了掌,总结道:这个例子举得很好,这个口吃的人讲话时打乱了正常的话语节奏,因而产生了误会,引出了笑话。接下来,学生们情绪空前高涨,讨论热烈,纷纷列举各种事例,来说明音乐节奏和生活节奏都要遵循其自身规律,不可轻易打破的道理。一堂本来不易理解的节奏课,就这样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我也感谢那位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从他身上我又一次发现了人人都有闪光点,只是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那以后,那个同学成了我的课代表,他的其他学科成绩,老师们反映也都有所进步。

三、注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编创能力的培养

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演欲望,由于中学生现阶段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应当有选择地寻找一些教材以外的音乐作品,由浅入深,渐进式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所营造的世界中去,感悟音乐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下净化自己的心灵,纯洁自己的思想。我首先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祝》,通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到乐境之中,伴随着小提琴协奏曲,大家思有所悟(故事),听有所思(小提琴曲),逐渐地进入到乐境之中了。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多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学生更能直观地感悟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无数次地给学生演唱歌曲、演奏钢琴,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多样化地欣赏音乐作品,而且会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借鉴和学习,学生才会更加崇拜自己的老师,在你的熏陶和感染下,更加热爱音乐,重视音乐课。音乐的学习是一个多元化学习的开始,在音乐学习中能够领悟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教师应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之中,形式不限,可个人亦可小组,可说唱亦可舞蹈,表现形式越多样越好。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得如今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我们应当跟上科技的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现今农村中学也用上了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音乐欣赏课在多媒体的助力下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了。从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选择作品有限,在现代化设备的支持下。我们轻松地实现了音乐作品欣赏内容。海量选取,使得教师可以得心应手地选择同一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和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这在之前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教学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在欣赏肖邦的钢琴舞曲时,我们可以找出波兰各地的民间舞曲,选出节奏型和音型与作曲家作品相似的段落来做对比欣赏,从而了解到肖邦的音乐材料都是来源于波兰的乡村音乐,是作曲家通过精心整理、提高、升华,才成为世界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只有来自生活中的作品才是永恒的。教师有选择地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后让学生欣赏,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广泛地认识和理解音乐。

五、小组教学,体现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他们个性强烈,多数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分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自己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锻炼他们的协作精神。首先,我们把学生按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分成若干小组,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较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积极性,集大家的聪明智慧,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学习小组中,不论唱歌还是音乐欣赏课,都可以在小组中自由讨论,最后拿出最佳方案。课下可由几名教师组成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学生间的相互建议,使小组之间形成相互学习借鉴,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现代化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每个人拥有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得到成功。而团结协作的美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努力改正各种不良习惯,才能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迎难而上,去迎接人生的所有挑战。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主要阶段,因而,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程都不单单是音乐教师的事情,更应是全体教师的责任。音乐课,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世界范围内,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归根结底,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良好开端,可以说,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赞可夫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时间也无数次的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厌学。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更不要说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了。所以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探索欲望,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科,更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被前进的社会淘汰,树立终生学习的高尚品德,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 考 文 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 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 2006(03)

[3][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冯长春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调查与思考[J]音乐天地, 1995(04)

[5]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9)

[6]唐军琳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 2006(07)

(责任编辑:章若艺)

作者:苏冲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3:

农村初级中学作文教学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生活的美,从而获得写作的源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去感知事物。教师只有把学生领到广阔的农村生活中去,正确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熟悉的农村生活、体验熟悉的农村生活,挖掘农村生活宝贵的写作资源,才能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现美的意义,学生作文才能表现出迷人的广度、深度和新鲜度。

一、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获得信息和写作素材的途径。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分类观察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

(一)自然风景画。一条条清澈的小溪,一排排泥屋,就像一条条沉睡的乌龙;村后的丛丛竹林,茂密地聚满了影子;汩汩清泉从农家小院潺潺流过。多美的画面呀,这些是农村特定环境中的景色,是学生朝夕目睹的景色。

(二)人物肖像画。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有着大地般的厚实,也和大地一样经历着风雨沧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周围的人,观察他们特有的气质。例如“卖菜的中年妇女挑着菜担子步履蹒跚地走着,嘴里不断地喘着粗气,那一口口白白的气体融进里空气了,她的脸被冻地紫红紫红,眉头紧锁,露出很苦涩的表情,睫毛上凝者大颗大颗地霜粒,头上包着一块很旧却很干净的碎花布。” 这是对一个冬晨女菜农的观察。

(三)捕捉动感画面。“推开陈旧的布满缝隙的木门走向清晨的田野时,鲜亮的阳光一下泼到我的肩上,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田野上很干净,收割后的粮食已经被农人用大车运回了家中,遗留下来的,是牛羊们满意的吃食。牛羊们正在静静地咀嚼,像一些不倦的农人在不倦地劳作。四下里回荡着的,是天堂般的宁静。”这里晨曦闪动,野草飘香,牛羊吃食,农人劳作,一幅悄然流动的画卷。这样的画卷在农家可以说是即手可得,只要推窗俯视,尽收眼底。

这些画面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观察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懂得观察、善于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习作。

二、指导学生体验清新自然的生活美感

教师要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入生活,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一次,作文训练“记一处景物”。我就带领学生亲自到野外走一走,到田间小路看一看,观察周围景物静态和动态,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们坐在河岸上,我指导学生:天空色彩是怎样的?河水有怎样的声音?河里的鱼儿怎样活动?河岸上的小草、树木长得怎样?……同学们经过我这一指导,观察、体验片刻后就畅所欲言。结果,这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做到内容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较为突出。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学生写的这一片段:“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小河西岸绿树成荫,岸上碧草翠色欲流,河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我闭上眼睛,一阵微风轻轻地扶过我脸庞,我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听到了河水的笑声,听到了鱼儿的嬉戏声。我陶醉在这优美的境界中,我仿佛成了鱼儿在河里尽情玩耍,又仿佛成了小鸟在空中自由飞翔……”能写出这样的好片段,离不开同学们的亲身观察、体验,离不开对农村清新自然的生活美的感受。

立足于质朴无华的基础语言积累

三、引导学生积累鲜活的语言词汇

农村初中学生语言积累较少,词汇量不丰富,不规范语言现象较严重,特别是农村家庭一般都是讲本地话,因此,在普通话里难免混杂着土语。但农村孩子的语言就像他们的人,都闪烁着质朴无华的亮点,这是可贵的,要家以提倡。对于语言的积累,要注意:

(一)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逐渐深厚学生的语言功底。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汉字与词语的音、形、义,尽可能掌握更为丰富的词汇,这就是要练习“基本功”。要做到这些,要求学生经常翻查字典、词典。做到字典、词典随身带,遇到不懂的马上就查找。

(二)要善于积累词汇、语句。除了教师课堂教学要重视词语教学外,平时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把美词佳句摘录出来,并要作简评,对词语的运用加深了解,巩固掌握。这样长期积累,词汇就不断丰富,语言表达就逐渐流畅。第三、及时纠正不规范语言。不规范语言主要体现这些方面:(1)用词上把农家习惯语用在书面上。如:“新郎”写成“新郎官”,“老大爷”写成“老伊伯”,“老大妈”写成“老伊婆”,“崭新”写成“崭崭新”,“恰好”写成“刚刚好”等等;(2)在短语和句子使用上土语与普通话混杂。较典型的有:(3)把宾语提前:“我吃过饭了。”说成“我饭吃过了。”;(4)程度上用土语来夸张:“这房间脏得很。”说成“这房间脏死掉了。”(5)副词使用不规范:如“一直往前走。”说成“往前直直走。”对于这些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并要让学生把正误记录下来,加以对照,加深记忆。

(三)推广普通话,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课前一分钟演讲、讲故事、辩论会等。要善于向高手学习,尤其是向作家学习语言。同学中、考生中有高手,他们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许多试卷中阅读文大都出自作家或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之手,这些文章也可以作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范本;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古今文学名著更是我们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四)纯真质朴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共性,要加以保护和发扬。如一个学生写母亲:“好久没去老家了。一个星期天,带了书包回乡下,下了汽车,又走了半小时的泥路,才渐渐靠近村子,远远望去就看见田中央有一个熟悉的、瘦小的身影,佝偻着背蹲在中央,神情专注地拨弄着地里那绿油油的庄稼。在秋风中,那瘦小的身影是多么的单薄,这就是我那操劳的母亲。”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款款深情,对母亲的怜爱之情表达了出来,对这样的语言要热情赞美,热情鼓励。立足淳朴纯真的个体心灵呵护。

四、引导学生挖掘人性中的美感

语文是人文,要关注人的心灵。漠视心灵的语文教学是苍白无力的。语文要珍视的,是对别人的关爱,挖掘出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要关注农村孩子内心世界的发展,叩问孩子纯朴的心灵。

(一)作文训练要贴近生活: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奉行的是“崇高”原则,学生们望着伟人、英雄们的崇高品质却可望而不可即。要是让学生写像《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台阶》中的“父亲”,这些生活中的凡人,拥有非凡的品质,更难能可贵,更令人感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而言,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可以说是对心灵的洗礼。

(二)作文考查要人文关怀:作文考查应充分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心灵世界,不仅仅停留于浅层的青春印象、校园生活、家庭日记上,要召唤他们从狭窄的生活空间走出来,从封闭的自我世界走出来。例如,一道作为考查命题就很好: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情感……这道作文命题便于学生展示一个个有关个体的心灵事件,让心灵去抒写生活本真的东西,让心灵与生活交响。

作者:杨华海

上一篇:安全生产大检查汇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