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学科,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对复合型英语商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第一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翻译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加深,商务英语在跨国贸易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务英语翻译也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本文就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语篇特点及其翻译标准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旨在为广大商务英语学习者和商务从业人员提供商务英语翻译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标准

一、引言

在国际商务中,英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商务实务的发展,商务英语从普通英语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于是便被业界称为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该变体融实用性,专业性,明确的目的性以及社会性于一体,服务于商务活动,并受到业界的广泛承认。其内容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识等核心内容。本文将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语篇特点及其翻译标准予以详细介绍。

二、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一)客观性

商务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多数是为交易目的服务的。因此,在措辞上更为讲究,避免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句,转而用客观性的语言表达主观感受。在此,客观陈述主要起着劝诱功能。比如,在起草英文报告时,通常会用The present report sets out to…这样的语句来作为引言,而不会出现My/I这样的主语。被动句是提出宾语的有力句式之一,为了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被动句成为最优的选择,例如:It has been found out that…或It was decided/agreed/felt/concluded that…。这两种被动句分别会在“发现”和“结论”中出现。

(二)准确性

商务英语与日常英语的不同之处在于,商务英语不厌其烦,表意具体明确。如:商务英语中不说We wish to confirm our telex dispatched yesterday,而要说We confirm our telex of July 2nd, 2000。因为yesterday对于时间的指代不明,而后句的July 2nd就具体化了。

(三)行业性

除了对源语言的处理之外,商务英语更注重商务专业的行业特点,承载了商务理论与商务实践等方面的信息。商务英语与其他类别英语相比,在词汇方面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新显义的产生。一些常用的单词,如advice, in favor of, against等应分别译为“通知”、“以……为收款人”、“用……交换”。而这些意义与其说是常用意义,不如说是引申义。第二,同义词的连用。随着世界商业往来的进一步加深,约定俗成的表达方法制约着商务英语的发展。既然是业界的统一标准,任何商人就不能擅自去除任何一个词语,如: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amendments and alternations (修改),made and signed (修订),each and every (每一个)等。这种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词的共义,为的是保证内容上的准确,维护法律文件的独解性尊严。第三,事件发生的背景。商务活动的进行不仅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非经济条件的影响。只有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才能深刻理解主题内容。例如,big bang 在金融方面专指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于1986年10月对管理收费、对外政策和交易方式所进行的一次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固定回扣,依靠计算机来控制市场等。

三、商务英语的语篇特点

(一)目的性

商务英语有自己专门的词汇和套语,有定型的纲要式结构,再加上其交际的目的性,便构成了特定的商务英语的语类。澳大利亚学派功能语言学家J. R. Martin 认为,语类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社会交往过程”。如商务信函的纲要式结构是写信人地址、收信人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名、附件等。其中正文的纲要式结构依据信函的交际目的而定。例如,收款信的目的在于得到对方应支付的款项或未能还款的说明。正如Ellis & Jonson 所言:使用语言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对语言的运用成功与否,取决于商务交易和商务活动是否具有成功的结果。

(二)程式化

对于商务人员来说时间便是金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种国际公认的行为方式,以便让来自不同文化、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遵守,从而彼此融洽相处,愉快地从事跨语言、跨文化的商务活动。因此,商务语篇中常常带有程式化色彩,其中运用了大量套语。

(三)文体特点独特

商务英语语篇具有独特的文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意词密度高。实意词被用来指称或描述事物、品质、状态或动作。商务英语对实意词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语篇所负载的信息量非常大,如:Information age organizations can manage the complexity of the larg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ithout losing the speed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tart-up. 构成本句词语的中的60%都为实意词。其次,名词化程度高。有些名词词组足以表达句子才能表达的意义,因此,使用名词可以使信息量集中,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另外,因为名词化基本上都是动词的名词化,不使用动词而使用名词就可以避免涉及时、体、语态、语气、情态等因素,使得整个语篇显得客观、正式、严谨。

四、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

根据商务语篇的特点,可以这样为商务语篇下定义:凡直接或间接与经济利益的丧失或获取密切相关的文本,就是商务语篇。对这类语篇所进行的翻译,就是商务翻译。基于我国“信、达、雅”三字标准,参照刘法公提出的“忠实、准确、统一”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应以“忠实”、“地道”、“一致”为翻译准则。“忠实”指译文同原文的信息吻合且动态对等;“地道”指译文的语言和行文方式都要符合商务语篇的语言规范和行文规范。“一致”指所采用的译名、概念、术语应保持一致,不允许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改变译名。

五、小结

本文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和行业性特点进行解释和举例分析,进而分析了商务英语语篇的特点,即:较强的目的性,较强的程式化色彩,和独特的文体特点,最后提出了此类语篇的翻译标准,即:忠实、地道、一致。为广大商务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傅伟良.英文合同写作摘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

[2]向嫣红.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之浅见[J].现代外语,2000.

[3]Ellis, M. &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作者:涂三堂

第二篇:商务英语教学是英语“引导”商务,还是商务“承载”英语?

摘 要: 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选择上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普遍现象之一就是依然采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没有真正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征和实际应用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就是要在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上改变认识和思维方式,把握好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和“英语”的主辅关系,以商务承载英语,让英语为商务服务。彻底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国际商务企业/行业的实际经营业务为教学导向,从应用的技能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达到商务英语课程“学以致用,教为成材”的最终目标,为社会和国际商务企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培养方向和目标 教学模式 改革

近年来,随着英语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和细化,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業,并在此专业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与商务英语有关的课程,如《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等。特别是面向职业市场,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人才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高专,更是普遍把《商务英语》作为学生三年学业中的必修课和核心课,重点进行促教和督学,大有学英语必学商务英语、教英语必教商务英语课程的趋势。

虽然高校流行商务英语热,开设的相关课程也不少,但什么是真正的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课程应该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和反映出其“商务”的内容含量?“商务”和“英语”的关系如何契合才能匹配?至今还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老师尚未完全把握或有待提升优化的问题。

一、以工作实际为导向,坚持基于企业业务,又略高于企业需要,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培养方向和目标。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和一门课程的开立都必须有它的应用人才市场,否则这个专业或者课程就是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商务英语》本身就是一个面向企业市场的应用型专业,选择这个专业的未来就业目标就是前往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的各类公司企业就业而不是政府组织或科研机构任职。此专业各课程的设计就是为了培训学生具有将来能在企业的核心岗位承担相应职责和合格业务工作能力,并且除现有阶段的一般普通业务能力之外,还具有提升和适应业务发展的潜在能力,以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在步出大学校园之后顺利地找到“饭碗”并提升自己的“饭碗”。

什么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般职业岗位呢?从目前国内企业分类情况来看,应用商务英语专业最广泛的企业和职业岗位总体集中于国际贸易和进出口业务,以及为国际贸易服务的上下游企业,从职业岗位上分,仍然是进出口行业中的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国际商务翻译,以及上下游配套服务企业的国际货代、外轮船代、涉外保险、银行国际结算等。这些企业和企业间广泛应用的商务英语就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工作实际导向。离开了这些企业岗位的业务,所谓的“综合商务英语”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任何实用意义的。例如,如果执教的英语教师压根不懂进出口业务程序,不知道报盘、还盘、确认、成交等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规则,不知道货物贸易销售/采购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包括付款方式、装运条件、包装条件、租船条款等,如何能教授与此业务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商务英语?再如,教学生商务口语谈判,而教师连一般贸易、补偿贸易、加工贸易等不同贸易形式都不明白,更别说与其相关的国家法规条列、国别政策及限制许可制度了,如何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引导对手达成协议呢?

商务英语所涵盖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总是离不开其所涉及的其他商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这与普通高校外语院系教授的公共基础英语、交际英语、文化英语、科技英语是不能等同比较的。

二、以国际商务为基础,摆正国际商务业务与英语的主辅关系,才能使商务英语学而有用,教有目标。

外语只是一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工具,而不是一门赖以谋生的专业技能,同样商务英语教学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如果没有国际商务业务,包括广义的国际商务知识与狭义的国际贸易业务,作为基础和承载物,商务英语就没有植根之壤。学生欲学商务英语,必先学相关可运用商务英语的商务专业知识,否则,要么所学的课程并非真正的“商务英语”,要么在学此课程时重修相关的商务专业课程。教师教授商务英语课程时,如果没有国际商务业务知识作为基础,要么所教与实际运用脱节,要么教出来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商务英语”。举例为证,教授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时,不可能不涉及讲授进出口业务的一些环节,而在不同的环节,商务英语都有自己的专有词汇和术语,非一般公共英语可替代。如:

This offer is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At seller’s option.

By Confirmed,irrevocable L/C payable by draft at sight to be established 30 days before the time of shipment.

因此,如果讲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不熟悉所教授课程涉及的商务专业知识,就很有可能出现“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残缺情况,无法全面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有些教师在翻译E.M.P术语时,将其翻译成“欧洲主要港口(European Main Ports)”,而实际上,国际海运界和国际贸易人士都习惯称其为“欧洲基本港”,因为从亚洲到这7个E.M.P港口的国际航线的集装箱班轮价格是大大低于其它非基本港的。

有了国际商务的各种业务作为承载物,枯燥无味的英语才会显得有生命和吸引力,因为语言已经融入了实际工作技能,成为一种活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特别喜欢听我讲案例的“故事”而不愿意死背单词和短语的原因。

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区别于普通英语教学,努力向实际业务工作靠拢并且跟上现代企业经营的发展。

在以往的普通英语教学模式上,近年来高校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革,有很大的进步,现已基本放弃了旧的语法分析模式,采用了一些诸如情景式、交流式、听说领先式、阅读领先式等较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授课方法从单纯的讲授法过渡到操练法、问答法、讲授加练习的方法,教学装备和技术也逐步从黑板加粉笔向多媒体投影加电子语音室延伸,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但这些改革和发展对于目前我们面对的现代企业所实际应用的商务英语来说,教学模式和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教学模式来说,我更推崇根据国际商务的不同业务程序所设计的“任务模式”,即彻底放弃语言教学的由浅入深、循序践进的原则而服从实际业务的任务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把商务英语中的函电、文字处理、口语翻译、商务谈判、交际接待等不同的课程串联成一个个不同的任务来实施教授和操练。如:

国际贸易出口任务:

函电/网上推销产品、介绍本公司,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接待客户来访,参观生产工厂,进行技术和商务谈判→签约成交(当面成交或函电成交)修改、补充合同条款→催开信用证或修改信用证→租船定舱、备货、商检→报关、装船、出货→制单、议付、结汇→处理索赔及合同执行善后问题

国际商务项目引进任务:

制订项目招标书/寻找海外投资人→接待客户,开展谈判前考察→进行技术谈判(翻译)→进行商务谈判→制定合同、签约→办理银行间国际金融业务→安排设备海运、商检与索赔和异议解决→接待外方工程技术专家并协调现场工作→产品返销等出口事宜

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单边独角色交流方式,让学生根据任务分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买方—卖方、出口人—船公司、投保人—承保人、翻译—外商等。以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施商务英语教学,肯定会达到学以致用、教为成材的效果。

办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除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开展有益于社会和企业的科研,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所谓来源于实际工作水平,又有要略高于实际工作水平,这是每个高校教师时刻要谨记在心和孜孜追求的。如教授付款条款时,除L/C、D/P、T/T等常用方式外,还要注意研究和了解目前欧洲市场已广泛使用和流行的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 )方式。训练商务谈判口语过程中,更多的注意力要放在“refuse”而不是“accept”上,因为商务谈判中双方斗智斗勇的难点就是如何掌握和运用拒绝的技巧。

除此之外,商务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改革,还要在考试形式、教具使用、网络技术应用,模拟商务活动的组织方式,以及深入企业参观观摩、见习等多方面有所变革和创新,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教为成材”的课程设置总目标。

总之,商务英语教学必须以商务承载英语,将英语语言功能溶解在各项商务专业技能中,以商为主,商英并举,使商务英语真正成为国际商务各种业务活动和国际商务从业人员的手中利器,把学生培养成离开校园就能找到相应就业岗位,并且能基本胜任职业要求的复合性国际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伶俐.商务英语的教学法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论文,2007.

[2]杨盛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VOL16,(03).

[3]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4]刘云江.我国加入WTO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

[5]丰玉芳,唐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6]侯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

作者:李振海

第三篇: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为国际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学科,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对复合型英语商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商务文化的渗透和培养,这种状况直接导致语言与文化出现脱节现象,这无疑是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形势的,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改善迫在眉睫,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及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接轨和合作日趋频繁,与此相对应的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当然在标准上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商务英语语言积累、较强的商务交际技能,还要对商务背景知识及文化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合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停留在对商务英语背景下英语语音、词汇、篇章理解及相关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训层面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文化层面知识的渗透,致使很多学生虽然语言技能扎实,学习成绩优秀,也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是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屡遭挫折,感觉交流起来颇为费劲,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必要的商务文化知识匮乏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或是盲目套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以致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例如某位即将毕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奉命陪同六十多岁的外宾来到预定的宾馆,临走时,该位大学生充满关切的对外宾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Sir. You woul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岂料外宾听到这句话后很生气的回答到,“No,I am not old, and I am not tired at all.”这就是典型的由于不了解外宾文化而导致交流失败的事例,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的传授和渗透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1、教师要明确教育思想,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

教师具备明确的教育思想、较高的商务文化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点,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商务教学思想和目标,商务教学承担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在不同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明确了这一点,教师才能真正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进而自觉重视和加强对商务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素质,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商务文化素质,才能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讲述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

2、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训练

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跨文化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商务文化能力的有效举措之一,建议教师具体可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请同学们做自由的讨论和分析,带同学们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对典型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释,以此加深学生对外国与本国文化差异性的了解;二是对信息进行介绍,教师一方面要多给学生播放有关英语演讲、材料阅读、电影录像等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异域商务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和了解,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要尽可能的多请外国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或交流,让学生在与专家的交流中熟悉对方的文化习俗与各种交际技巧;三是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

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是很关键、很重要的,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作出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就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商务文化能力和敏感度。(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詹才琴,詹才超.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02)

[2]高淑英. 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及其培养[J]. 商业文化. 2008(10)

[3]冯俊英.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作者:钟百燕

第四篇: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商务英语的教学应强调语言、专业语言、文化三方面的结合。本文从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文化 意识培养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在牛津大学出版的《商务英语教学发展》中,商务英语被解释为一门技能培训课程,它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在商务情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主要关于在商务贸易和社会活动中英语的实际使用方法。在这则解释中可看出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商务英语教学中需强调“语言、言语、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三者之间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和跨文化意识

GuyandMattock提出了地域、宗教和历史是影响文化的三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价值取向、风俗传统、礼仪习惯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文化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对于时间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也就形成了商务文化差异并对商务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商务谈判,美国人要事先预约并且十分守时,见面后相互间一般只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主题,期望30分钟左右就解决问题。对于工作时间,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比如亚洲,有过春节习俗的国家,春节前后一周左右公司普遍都不正常营业,欧美等信奉基督的国家圣诞节前后一周的时间(通常为12月24日-1月1日)也放假休息;从商务审美观的角度看,各国文化习惯的差异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消费品不同审美取向,如在货物的包装色彩上,德国人不喜欢红色、黑色和深蓝色,法国人不喜欢绿色和黄色,巴西人不喜欢紫色、绿色和黑色,而在伊斯兰世界中绿色却是一种吉利的颜色。这说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际交往,尤其是进行国际商贸往来,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因此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可以理解为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做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Hoecklin提出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中对文化差异的反映,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贸易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首要条件。国际化的企业运作中的各个环节,如商务交流、国际营销、决策管理等,都需要较高的商务文化意识。商务文化意识的强弱、商务文化素养的高低又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2.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

2.1建立科学的商务英语学习支持体系

笔者认为建立科学的商务英语学习支持体系是学习好商务英语的基础,是培养商务文化意识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认为,这个支持体系应包括课堂教学宗旨、课程设置、教材。课堂教学的宗旨是指语言、专业语言和文化,也就是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和文化知识三方面的紧密结合并构成稳固的知识链。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学习者主要为英语专业或经贸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几年基础英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英语语言功底,但对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如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政治制度等文化知识方面还缺乏系统的了解。为了使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更合理,还要考虑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因此,除了传统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部分课程外,在考虑课时量的情况下,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应增设国际商务文化、商务沟通方面的课程,以帮助学生培养商务文化意识。此外,教材的选用也是关键,很多高校都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商务英语》和《体验商务英语》、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剑桥商务英语》。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如《体验商务英语》和《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多选用真实的情景材料并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文化内容,这有利于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商务文化,帮助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2.2注重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讲解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语言文化因素,笔者认为对于语言文化因素的讲解可从语汇、语用和语法系统三方面出发。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汇中的表达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白猫洗衣粉 White Cat Washing Powder,在这个商标里, 英译没有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更没有体现商标所应具备的富有创意、内涵等特点。被译成“White Cat”的洗衣粉到了英国, 男士们会敬而远之, 女士们也不购买。因为英语中的“Cat”除了猫的基本意思之外, 还表示“心地恶毒的女人”。文化差异在商务语用中的表现最为突出,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称呼语与结束语的选用也是有讲究的,也就是较正式的称呼语要与比较正式的结束语相匹配。如:Dear Mr.Mrs. Smith要与Yours faithfully; Sincerely yours相匹配。商务英语语法系统中的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语体中的使用,商务英语倾向于复合句、长句的使用并在这些句子里有许多介词出现,如:The contract should confirm the specified merchandise is sold by the party detailed in item to the addressee quoted in term。由上可见,语汇、语用和语法系统的学习贯穿整个商务英语的学习,是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因素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了语言文化因素,才能更好地把商务文化因素应用到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

2.3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随着信息渠道的不断畅通,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传统的商务英语报刊阅读、有声磁带、光盘到现代的网络、视频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接触、了解、增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平台。因此,授课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商务文化渗透。通过视听一些商务教学短片或通过网上下载的视频、音频资料,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直观地学习贸易、金融等商务方面的语言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视听这一内容,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等,从而提高他们对商务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力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比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更加有效。其次授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一些跨文化交际的音像资料、阅读材料、参考书籍和网址,比如《大山商访加拿大》、《洪恩环境英语》、《剑桥商务英语》等音像资料和www.business.com(商务周刊)、 (商务在线)等各种网址,通过这些辅助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各类材料,更直观、更全面地沉浸在商务英语的语境中,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2.4采用灵活多变的的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估方式

商务英语专业注重以英语为工具而进行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需要体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师可采取一些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如情景法,问答法, 辩论法,案例分析法,体裁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他们的商务文化意识和处理实际商务环境中的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另外,传统的教学测试多采取的是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动态评估,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可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英语口试、短剧表演、课堂讨论、英语演讲、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等,通过以上这些多元化的活动,评估的时间可贯穿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或单元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不同时段。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多元性评价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开展全面的商务英语学习、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商务应用能力,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还能找出与相关标准的差距,激励学生持续性地促进学习商务英语技能和商务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3.结语

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教师自身不仅要拥有深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及商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应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充电,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以及科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将语言、商务知识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Ellis M, Johnson C.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胡壮麟,刘润清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贺川生等.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

[4] 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 .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念[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5- 159.

[6] 陈建平,商务英语教學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4).

作者:胡 锐 木鸿英

第五篇: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 要: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涵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 等。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所指与汉语表面上一致,而含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健康 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文化介入;商务文化;培养

商务英语是一种为周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之一。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日益频繁,对具有周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与外商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沟通。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在经济、义化、教育等领域内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21世纪对外语人才要求的规格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型”。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三个目标教学子系统: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商务背景知识的内容及其在课程中所占的份量取决于学习者工作性质及专业化程度。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涉及词汇、句型、篇章及语音、语调等方面的能力。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虽然目标教学子系统涉及商务英语的各方面.但现实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却依然停留在商务英语背景下使用的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及篇章理解上,使语言方面的教学得到强化,但非语言方面的如文化层面的知识却常常忽略。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也刻苦努力,通过了一些商务英语方面的考试,获得了相关证书。但不少这些成績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从工作岗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在工作中也深感交流的困难。虽然他们的语言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很大,语言基本功也不差,但到了实际商务交际中,因缺乏商务文化知识,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标准去生搬硬套,结果产生误解和冲突,最终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

既然商务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对象是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因此要让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象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商务工作.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商务文化意识变得极其重要。

二、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及文化冲突现象

文化深深植根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商务文化属行业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行式。商务文化现象是实际商务活动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即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商务活动中所发生、反映、传播的具有商业特色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中国人思维间接、称呼语复杂、注重礼节、喜欢近距离与人交谈。欧美人思维就直接,就事论事,时间观念教强,称呼语简单,不注重礼节,喜欢谈话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谈吐比较幽默,喜欢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对策

1.提高教育者自身对教学目标子系统的充分认识.不断丰富商务文化素养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目标教学子系统中商务交际技能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技能,既有语言方面的,又有非语言方面的。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外,非语言方面的技能,如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功能.应切实地把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商务文化意识的导人,就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商务实践活动中注意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避免交流的失败。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将课堂内容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结合,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在隐私、时间观念、客套语方面、餐饮习俗方面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让学生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教学方法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

3.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跨文化练习

在校园里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还有其相应的实训基地,因此可邀请外贸企业里具有一线经验的外贸人士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了解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学会应对各种新问题的能力,并能得知异国文化的特征,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4.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

在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中西方文化比较课,因此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习得也是零零散散。如果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课,这势必在量及质上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习得。因而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的商务活动中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错误。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以培养涉外商务人员的商务英语教学重点不应仅仅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语言基础知识,也应重视培养具备一定商务文化意识的复合型商务人。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熟悉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超.谈商务英语中商务文化的差异性[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05)

[2] 梁冬梅.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文化导入[J]. 考试周刊. 2008(38)

作者:马跃

上一篇:文科毕业论文下一篇:无线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