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煤烟中毒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预防煤烟中毒

预防有机溶剂中毒

目前全世界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有机溶剂有8万种之多,不断增加的有机溶剂的确改善了现代人的生活,无疑也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的危害。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有机溶剂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如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苯中毒事件”涉及4县1市、50多个乡镇共20万从业人员,手工作坊用严重超标的含苯胶水做箱包和皮包,发生严重苯中毒。对某厂一个车间70多名工人进行体检,发现12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有2人被确诊为白血病。“白沟事件”中,数百名劳动者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在事件披露当时就有6人因苯中毒导致白血病死亡,受损伤的劳动者中很多都是花季少女。广东发生的三氯乙烯、正己烷等重大中毒事件震惊全国。

何为有机溶剂?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另一种物质的液体,这种液体被用来悬浮或改变另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如果这种液体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就称为有机溶剂,而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有机溶剂的应用

有机溶剂应用广,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接触有机溶剂。目前常用有机溶剂的主要有以下工业:

1.油脂与医药工业

在油脂工业中利用有机溶剂从油脂原料中将油脂萃取、精制,以促使油脂成分的高度利用;油脂可以溶解在多种有机溶剂中,一般低级脂肪酸油脂或不饱和程度大的油脂溶解度大。医药工业大量使用有机溶剂通过萃取、浸析、洗涤等方法对药物进行精制。

2.涂料工业

涂料工业使用有机溶剂非常普遍,占涂料使用材料的50%,包括天然油性涂料、合成树脂涂料、纤维素类涂料、脱漆剂使用的涂料以及涂料本身所需的有种溶解能力的有机溶剂。

3.橡胶工业

天然橡胶(生胶)不溶于水、醇、丙酮和醚类等溶剂,但可在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慢慢溶解,形成胶体溶液;硫化橡胶、合成橡胶都需用有机溶剂进行溶解,有机溶剂在橡胶工业中用途最广。

4.石油工业

有机溶剂在石油工业中主要用于石油烃的精制,如润滑油的精制、柴油机燃料油、煤油及其他特殊油的精制,还可用于芳香烃的萃取精制。

5.纤维工业

有机溶剂与纤维工业关系密切,如丁醇、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用于棉织品的脱蜡和毛织品的脱脂;乙二醇一丁醚、二甘醇、甘油等用于纺织品的润滑剂;乙二醇、甲醇等用于织物涂覆的软化剂及重氮染料的胶糊等;异丙醇、双丙酮醇用于纺织品的精加工。

6.重结晶使用

乙烷、乙醇用于重结晶,选用醇类有机溶剂的制品纯度高。芳香烃溶剂、卤代烃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等都可进行重结晶。

7.金属材料处理

金属面的脱脂和去锈,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进行脱脂处理,这是金属表面加工前处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8.实验室分析使用的有机溶剂

在进行波谱等分析测定时,需要有效地使用有机溶剂,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测定时,使用有机溶剂。

9.其他应用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既作溶剂使用,也是重要的化学品中间体。如甲醇既是有机溶剂,且在工业上一半以上的甲醇是用于制备甲醛的原料。在烃类溶剂中,苯是油脂、蜡等的优良溶剂,同时又是生产苯酚、苯胺、苯乙苯、丁烯二酸酐、环乙烷等产品的原料。此外,有些有机溶剂还可以被利用作其他更有效的溶剂制造原料。如丙酮、丁酮可分别用异丙醇作原料通过氧化来制备。

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危害

随着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应用和接触有机溶剂,迄今除了发现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对工作安全造成危害外,更重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实验与毒理的研究,尤其是在临床医学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都有影响,成为职业病与环境卫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密切关系。如有机溶剂的熔点、沸点、蒸发密度的高低以及溶剂的蒸发速度都决定着有机溶剂侵入人体的难易和毒性的高低,有机溶剂对水和脂肪的溶解性能或分配系数则决定了有机溶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被吸收的难易程度。化学结构相近的有机溶剂一般都基本相似,如卤代烃类几乎都对肝脏有损害,带有醛基的有机溶剂一般都具有刺激作用。一般而言,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3大系统。

1.神经系统

高浓度接触有机溶剂都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的有机溶剂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昏迷、惊厥和麻痹等。甲醇可引起脑部壳核改变、视神经损害,出现意识障碍、视力模糊。有些溶剂还可引起化学源性猝死,即由于有机溶剂的毒性作用导致机体缺氧所引起的呼吸骤停或心脏骤停,如吸入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苯、氯仿、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可导致猝死。

长期低浓度地接触有机溶剂,则可引起神经行为的改变、精神神经症状、轻度或重度慢性中毒性脑病。有的有机溶剂可引起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损伤,如正己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2.皮肤与粘膜

急性毒作用呈皮肤粘膜刺激性,如接触三氯乙烯空气中浓度在1.08g/m3以上时,眼、呼吸道即有轻度刺激反应,当浓度到达5.4g/m3以上时,粘膜刺激症状明显甚至角膜表面损伤。有些在接触三氯乙烯后还可引起剥脱性皮炎。长期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引起皮肤干燥、皲裂等局部脱脂和过敏性皮炎。

3.人体脏器损害

①肝脏:如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乙烷、二甲酸胺等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毒性肝炎;②肾脏:如四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丙酮、氯乙烯和氯丙烯等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毒性肾病;③肺脏:如四氯化碳、甲苯、羧酸甲酯类、甲酸酯类等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毒性肺损害;④造血系统:如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溶剂可引起全血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⑤生殖系统:如苯、甲苯、苯乙烯、甲醛、二硫化碳等可以引起女性月经紊乱、流产和早产等生殖异常,乙二醇等可致胎儿畸形;⑥其他: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瘤,苯可引起白血病,甲醇等致使视网膜萎缩、视神经损伤。

实际上,许多有机溶剂对器官组织的损伤不是孤立的,可产生多器官组织的损伤,同时使用的有溶剂几乎都为混合物,人们有可能同时接触多种有机溶剂,联合作用往往可使毒作用增强、相加,如乙醇可增强三氯乙烯的肝毒性。不过,有的联合作用的结果也可产生拮抗,使毒性降低,如乙醇可以使甲醇的毒性降低,甲苯可减小苯代谢后的毒作用等。

属于职业病的有机溶剂中毒

我国2002年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中毒56项,其中有机溶剂中毒26项。在有机溶剂的职业中毒中,以苯及苯的化合物中毒的居多,其次为正己烷、酚中毒、甲醛中毒、氯丙烯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甲醇中毒、氯丙烯、三氯乙烯中毒、二氯乙烷中毒、氰及腈类化合氢物中毒等。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对策

只有高度重视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造成有机溶剂中毒的隐患。下面提出的预防对策,既适用于有机溶剂中毒,也适用于广义所说的化学中毒的预防和应急救援。

1.预防的基本原则

有机溶剂中毒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执行三级预防,同时要突出重点,狠抓“一级预防”,强化“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1)狠抓一级预防。《职业病防治法》明令做好前期预防工作。强调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国家的法律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一级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生产原料、产品,甚至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物质都必须尽量用无毒代替有毒,用低毒代替高毒,对生产流程中可能产生有毒中间物质的,就必须做好密闭,防止“跑、冒、滴、漏”。如前面所提到的胶粘剂引起苯中毒的案例,国家已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含苯粘胶,但由于含苯粘胶性能好、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故一些生产部门在注册登记时使用不含苯的粘胶进行登记,投产后违法使用含苯的粘胶,致劳动者中毒。在建材行业中国家也有相应标准对建筑材料和防腐材料的有机溶剂含量作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规定使用不含或少含有毒性的有机溶剂的水性涂料。在生产的源头上控制毒物接触。要真正认识到一级预防的关键就是工程控制、工艺管理,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装置的设计阶段,是根本上的预防。

(2)强化二级预防。二级预防重在职业卫生管理,开展健康监护,并将信息反馈于工程控制,促进治理。因此,二级预防必须强化,否则由于管理不善,也会导致不良后果。《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接触史、健康监护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个人健康资料。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结局的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可见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二级预防有明确的规定,二级预防的重点在于职业卫生管理、开展健康监护,并将信息反馈给劳动者,促使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治理。

(3)做好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原则是及时有效地处理中毒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精心治疗患者,保护劳动力。《职业病防治法》明令规定,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三级预防必须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及时处理中毒事故,有效处理、治疗中毒患者,保护劳动力,减少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

2.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工作

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清洗、去污、稀释和萃取等过程,而且还常作为中间体用于化学合成。在高科技领域和军事上也离不开有机溶剂,因此,有机溶剂的危害在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特别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其危害极大。通过安全设计,在新建、扩建、改建中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生产操作、工艺维护等方面做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降低风险。此外,还需要制定万一发生突发中毒事故时,必须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和方法。在事故发生后争分夺秒,控制事故的发展,千方百计排除事故,最大限度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将事故对人员伤亡、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突发性中毒事件应急救援,是对三级预防的补充,它贯穿于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全过程。据调查表明,有效的应急救援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救援系统的6%。

在美国,1986年就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1987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又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国际劳工大会于1993年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预案)作为重大事故预防的必要措施。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预案)是关键要素之一。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此可见,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一切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单位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

编辑边 安

作者:谭西顺

第2篇:预防密闭空间职业中毒

近年来,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群死群伤的关键。

发生事故原因

造成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用人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操作规程;二是用人单位相关教育培训不到位,工人防护知识缺乏,作业者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违章作业,盲目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三是缺少必要的检测、报警和个人防护设备;四是承、发包管理不规范,疏于管理;五是由于事故多发生在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又事发突然,事故单位对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救援准备往往不够充分,造成救援延误。

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

场所与作业

1.窒息性气体与密闭空间

易发生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据多年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统计资料表明,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中毒尤为突出。所谓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1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包括无需许可密闭空间(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许可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许可密闭空间)和需要许可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或具有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许可密闭空间)。

2.常见密闭空间

多数单位存在可导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场所,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各类储罐、容器、反应釜、铁路罐车、舰艇船舱、密闭运输通道、地下管道(如电缆沟)、烟道、隧道、粮食筒仓、坑槽、竖井、纸浆池、污水池、下水道、地窖、化粪池、污水井、污水渠等。这些作业场所往往是单位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场所,很多单位对这些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往往十分薄弱。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准备

窒息性气体中毒多发生在密闭空间,一般可按照密闭空间的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救援。

(1)凡有上述类似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设立或委托救援机构,事先制定密闭空间作业窒息性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确保每位应急救援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2)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救出的能力。

(3)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1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4)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5)进行密闭空间救援和应急服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告知每个救援人员所面临的危害;

为救援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个人防护设施,并通过培训使其能熟练使用;

无论许可作业者何时进入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外的救援均应使用吊救系统;

应将化学物质安全数据清单(MSDS)或所需要的类似书面信息放在工作地点,如果作业者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应当将这些信息告知处理暴露者的医疗机构。

2.救援设施

救援吊救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在不能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或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可能造成更大危害的情况下,可使用腕套,但须确认腕套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选择。

在密闭空间外使用吊救系统救援时,应将吊救系统的另一端系在机械设施或固定点上,保证救援者能及时进行救援。

3.救援方法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立即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抑制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心跳及呼吸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术,直至送达医院。

(3)凡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者,切忌对其口对口人工呼吸(二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除外),以防施救者中毒;宜采用胸廓按压式人工呼吸。

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

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1)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2)进入密闭空间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3)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4)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5)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6)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7)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8)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作业者造成威胁。

(9)制定和实施进入终止程序。

(10)当按照密闭空间计划所采取的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

2.密闭空间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

(1)制定允许进入的条件。

(2)对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3)隔离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充分清洗。

(4)设置必要的隔离区域或屏障;保证密闭空间在整个许可期内始终处于安全卫生状态。

3.密闭空间作业的许可管理

对密闭空间作业实施许可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信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2)应用具有报警装置并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对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包括:①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8%~22%,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②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轮船舶的拆修,以及油箱、油罐的检修,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③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硫化氢10mg/m3)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3)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的要求。

(4)当有害物质浓度大于立即危胁生命或健康(IDLH)浓度、或虽经通风但有毒气体浓度仍高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所规定的浓度所规定的要求(硫化氢10mg/m3),或缺氧时(低于18%),应当按照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选择和佩戴呼吸性防护用品。

(5)所有作业者、监护者、作业负责人、应急救援服务人员须经职业卫生培训考试合格。

编辑边 安

作者:刘喜房 张翠萍 任保印

第3篇:含硫原油过驳过程中硫化氢中毒的预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随之增大,国产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海外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但是,低硫原油的产量越来越少,加工含硫原油和高含硫原油已势在必行。在含硫原油的接卸过程中,如何防止硫化氢中毒,做好接卸含硫原油的过程管控尤为重要。

风险识别

含硫原油的种类和性质

原油中,硫含量低于0.5%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在0.5%~2%范围内为含硫原油,硫含量高于2%为高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在储运、炼油加工过程中都会释放出H2S(硫化氢)气体。在储运作业过程中因防护不当而接触到H2S气体,会使作业人员突然发生中毒。

含硫原油中硫化氢理化特性、中毒程度划分

H2S气体为无色、有臭鸡蛋样气味,比重为1.19,易积聚在低洼处。H2S有毒、易燃,空气中爆炸界限为4.3%~45.5%。因H2S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H2S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机体,皮肤吸收很少一部分。H2S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浓度70~150 mg/m3)主要症状表现为流泪、头痛、头晕等症状;中度中毒(浓度200~300 mg/m3)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模糊、昏迷或呼吸停止;重度中毒(700 mg/m3以上)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

风险管控

通过锚地船船过驳、码头船港过驳、库区原油输转等方面对全过程中的防止H2S中毒进行安全管控十分重要,作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消除、削减、控制风险。

母船在过驳前的安全管控

工作人员应通知母船到港3天前在公海海域对船舱进行气体排放和置换;将含硫原油采购品种、数量情况及时通报;及时了解船舱H2S浓度并通报;对装货船进行跟踪,预报到港船期。

子船靠离泊母船作业过程的安全管控

在母船靠泊前,作业人员一是应确保货物管线、货物舱和通风系统畅通,试验加温管是否有破漏,并防止H2S回窜;二是确定子母船气体监控系统应处在良好监测状态;三是制定周密的装卸货计划、尽量减少现场排气量并优化作业时间;四是解带缆人员携带好H2S报警仪并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吸入H2S气体;五是严禁子船在过泊作业时母船通过排气阀处排气;六是靠泊作业时,应特别注意船舶干舷高度不同导致气体疏散不畅,子船应保持高速通风,船舶应调整受风方位,以使油气被吹离生活区。

子船在过驳前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防H2S中毒的知识和防护技能培训,通过相关考核;熟练使用H2S报警仪和空气呼吸器。所有登船作业必须双人同时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好H2S报警仪和个人防护用品(防H2S的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H2S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 mg/m3,并要求过驳作业现场在无作业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如甲板巡检、系解缆绳等作业环节佩戴防H2S的防毒面具。在报警数值高于10×10-6或计量、取样、拆接管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所有登船人员必须做好登船记录,检查、确认母船和子船全部门窗关闭,防止任何气体进入;空调调整至内循环模式,并要求子母船的船舱压力调整为微负压。联检人员必须是双人,佩戴好自压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H2S报警仪后方可到甲板开舱计量和取样。

锚地过驳过程中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确认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接管前应提前将母船盲板打开通风;拆油管前一定要将油管内油品进行吹扫干净;拆开闷盖、管头时,可先拆开等待15 min后再进行拆、装油管作业,防止油管内大量H2S气体泄漏;要确保油管接好,无泄漏后方可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开泵卸油。子船在过驳作业中应尽可能地减少排气量和排气时间,母船在停泵后和洗舱期间子船应关闭排气阀,母船降低流量时子船间歇,并打开排气阀。子母船甲板应各自选派2名工作人员同时值班,携带好报警仪,佩戴好防护措施。子母船值班人员尽量处在呼吸阀上风向值班,每隔1 h通报现场H2S浓度含量,当报警仪发生报警时应向驾驶台和货控室汇报。子母船正常卸油后,拖轮和环保船离开作业区域到上风向2 m处抛锚待命。过驳现场拆接管时总指挥人员应到现场,对现场作业进行把关。子母船甲板上的巡检人员应每隔1 h互相通报各自甲板、油管处、呼吸阀处等H2S浓度含量,尤其是子船排气阀处H2S浓度含量。

子船靠港过驳过程的安全管控

工作人员打通流程后应通知船方开泵卸油,开泵后码头和船方值班人员应加强现场值班巡检,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泵。库区工作人员应做好管线顶线油的卡量工作,需降量或停泵时提前通知船方。收油作业时,工作人员在库区高处应插好方向旗,罐区周围应放置好警戒牌和隔离带,严禁收油罐下风向进行施工作业。收油罐最好专罐专用,尽量避免混油储存。上罐巡检人员必须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并携带报警仪,同时应派相关人员监护。空罐收油时,工作人员应保证收油速度不大于1 m/s,浮盘起浮后最大收付速度不大于4 m/s;收油过程中应检查浮盘起浮是否正常;空罐收油时浮盘二次密封和导向柱密封处、量油管、呼吸阀处H2S浓度极高,最好采取罐顶喷水覆盖法吸收以降低浮盘上H2S浓度;夏天空罐收油时,可用低凝原油垫底后再收含硫原油,防止浮盘和罐内温度太高H2S挥发速度太快;浮盘上升异常或有其他情况时应及时联系相关人员停收作业。

码头过驳含硫原油前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码头作业区域内放置好警戒牌,布置好警戒隔离带,插好风向旗;配备齐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H2S报警仪、防毒面具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拆接输油臂前应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完成输油臂对接、氮气密封测试,并提前通知库区做好收油准备工作。

含硫原油输转过程的安全管控

作业人员应在库区高处设置风向标,储存含硫原油储罐的罐组围墙走梯旁边、采样器、检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牌,注明H2S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收油期间,收油罐组100 m范围内严禁施工作业;通知库区保安,巡检时应与库区中控及时联系,并说出巡检路线,中控利用大屏幕及时跟踪保安巡检情况,如遇紧急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为减少静电及库区油气、H2S浓度,进油速度严格按工艺卡片要求控制进油;第一次进油安排在白天进行,如果油温高于37℃,应暂时停止进油或启动油罐雨淋系统进行降温。储油期间作业人员到罐顶巡检时,巡检人数必须保证3人以上且应保持3 m以上距离而行,应佩戴好防护用品,携带好便携式H2S检测仪,随时观察H2S数值,报警时应立即撤离。收油期间禁止人员上罐顶,进油前要上罐检查浮船上浮情况,停止进油后再上罐检查一次,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油罐进油后,在储有含硫罐组周围设立警戒线。如果在下风口100 m范围内有施工作业,要及时将情况通知施工人员,做好防范措施,遇到异常情况,施工人员紧急撤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罐区及进行上罐作业。含硫油接收、储存期间,安排专人对储罐附近进行H2S气体检测,重点监测低洼处等H2S气体易聚集区域,监测频率每班不少于一次。安全管理人员要将含硫原油特性详细告知岗位职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当罐区周边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部门领导及调度,如有必要,岗位职工及时撤离到安全区域。所有取样、检尺点应设置H2S警告标志;取样、检尺设备应彻底检查;采样、检尺人员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采样、检尺时,应保证3名以上工作人员,并保持3 m以上距离,携带便携式H2S检测仪随时观察H2S数值,报警时立即撤离。采样、检尺时,采样人员和监护者应站在上风区域,监护者应始终保持能看清采样人员。在取样、检尺之前,作业人员应停止在下风方向的工作。取样、检尺完成时,取样、检尺设备应标识H2S警示标签。

作业指导书

围绕锚地船船过驳、船港过驳、原油输转等全过程,将涉及到的过程安全管控编制成过驳全过程作业指导书,其后附发生H2S中毒应急处置预案,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完善等相关规定。作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应结合顺利过驳含硫原油的经验做法,分析作业过程中的管控不足,编制含硫原油过驳作业指导书,利用该指导书全面指导过驳全过程的安全管控工作,防治H2S中毒事故的发生。

遵循原则

在含硫原油的过驳过程中,预防H2S中毒应遵循以下原则:界面划分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的原则;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的原则;培训考核的原则,尤其是预防H2S中毒的技能培训考核的原则;预防H2S中毒个人防护用品、急救用品配置的原则;H2S舱内浓度预报和现场即时监测报警的原则;分析清楚作业过程和环节等安全管控细节的原则;信息通报及时沟通的原则;各单位部门相互协调衔接的原则;事故预案编制、演练、修订和完善的原则;预警、事故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原则。

在含硫原油的过驳过程中,及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过驳过程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作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应做好界面划分和职责履行,管控好各个环节和过程,细化安全措施的执行和落实,保障含硫原油过驳作业的安全完成,防止H2S中毒事故的发生。

实习编辑 段雅楠

作者:张东成 曾笃林 唐伟

第4篇:冬季预防煤烟中毒

冬季防火防煤烟煤气中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了解并掌握煤烟煤气中毒的抢救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本次教育活动,使同学们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4、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保护。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煤烟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与火场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

教学难点:

煤烟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烟煤气中毒的事件及如何抢救治疗的。

2、提问学生,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或遇到大火,你准备怎么做?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案例)

什么是煤气煤烟中毒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师板书课题。

1什么是煤气煤烟中毒呢?谁能说说?

教师:在我国城市和乡村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做燃料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也还有一部分人仍然使用蜂窝煤或煤球做饭取暖。这些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空气略轻,一旦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便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载养的能力,致人缺氧,从而发生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或煤烟中毒。

2 煤气煤烟中毒后有哪些症状?学生回答

师小结:轻者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较重者恶心、呕吐、烦闷,并且神经受到麻痹而不能动弹,再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当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70%~80%时,人就会迅速死亡。

二 活动过程

(一)如何预防煤烟、煤气中毒 ?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归纳:

农村:

1. 用煤炉取暖,一定要安装烟筒和风斗。

2. 定期清扫烟筒,保持烟筒通畅,如果发现烟筒堵塞或漏气,必须及时清理或修补。

3. 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城市:

1. 使用燃气时必须先点火,后给气。

2. 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

3. 烧汤煮粥时要有人在场。

4. 使用煤气时要注意防止漏气,开关不紧。

5. 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要注意通风,谨防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教师:煤烟、煤气中毒的重点在于预防。

(二)煤烟、煤气中毒后如何急救?

小组讨论、交流 ( 找学生模拟做人工呼吸)

三、学习防火知识

1、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2、火场逃生有哪些方法?? 一般地说,火场逃生的方法主要有:①利用登高消防车,挂钩梯两节梯连用逃生;②利用建筑物通道或建筑物内设施逃生;③自制器材逃生;④寻找避难处所逃生;⑤互救逃生;⑥利用身边消防器材或其他器材边灭火边逃生。?

四、结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吧!同时,也请同学们将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讲给自己的父母和你周围的人听,人人争做预防煤烟、煤气中毒的义务宣传员。

第5篇:预防煤烟中毒工作情况工作简介

XX区XX社区开展

预防煤烟入户宣传宣传教育活动

2017年12月7日,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田家河村发生一起致2人死亡1人受伤煤烟中毒事件后,社区高度重视,把预防煤烟中毒工作作为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区十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任务加以落实,以消除可能给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胁的安全隐患。

12月

15、

16、17日,我们集中利用三天时间,对4个平房区域和商业门店内采取逐一走访、发放温馨提示、进行防煤烟中毒安全教育的方式,教育居民群众要克服麻痹思想,房内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装排烟设备(如烟筒、烟道),并经常检查有无堵塞和漏洞。出现排烟不通畅要立即修理。烟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个弯头,防止呛风倒烟。室内门窗不要关得太严,既可防止煤气中毒,又能流通空气。发生煤烟中毒时,患者会出现胸闷、头痛、恶心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一旦发生煤烟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把患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扣,使其及早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送医院急救。在预防煤烟中毒工作中,我们共发温馨提示100多份,走访平房煤炉取暖用户80多户,宣传告知达到了全覆盖、无遗漏。

第6篇:胶莱小学开展预防煤烟中毒知识教育活动情况的报告

胶莱小学开展预防煤烟中毒知识教育活动情况的报告 冬季是煤烟中毒的高发季节,近期,全国多地发生因使用煤炉不当而导致煤烟中毒致人死亡事件。为避免学生在家庭中因取暖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十二月八日我校开展了预防煤烟中毒宣传教育活动。

各班利用班级黑板报、班级宣传栏、主题班会针对学生进行了“预防煤烟中毒”安全教育活动。班会课上,班主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宣传教育:一是何为煤烟(一氧化碳)中毒;二是怎样防止煤烟中毒;三是造成煤烟中毒的原因;四是煤烟中毒的症状;

五、煤烟中毒的急救方法 等内容,向学生传授预防煤烟中毒小常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由学生向家长宣传、传达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回家排查自己家庭和亲戚朋友家存在的隐患,并且做出整改办法。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以“预防煤烟中毒”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十二月九日全体班主任通过飞信向全体学生家长发送预防煤烟中毒宣传教育内容的短信,让家长进一步了解预防煤烟中毒常识。

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煤烟中毒的基本知识,掌握了防范的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防范意识以及自救、互救能力。提高了全校师生、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切实做到班班互晓,生生皆知。

后附照片两张

胶莱小学 2014.12.10

第7篇:长城小学煤烟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有关学校安全工作政策规定,切实搞好学校煤烟中毒应急工作,特制定学校煤烟中毒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在校师生156名,在校教师11名。

二、工作原则

树立学校工作“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原则 ,沉着应对,妥善处理。

三、工作重点

学校煤烟中毒应急预案的工作重点是靠煤取暖的校内学生和教师。

四、煤烟中毒应急工作的管理

遵照“防患未然”的原则,学校在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检查的基础上,以校长名义与校内有关责任人员签定责任书,明确后果及其责任。

五、处置方法

学校内一旦发生煤烟中毒事件,在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开门窗通风,将中毒者置于透风凉爽处,重者实施人工呼吸。集体发生煤烟中毒事件,要沉着应对,统一指挥,服从调度。

六、一旦学校出现突发煤烟中毒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突发煤烟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张志雄 副组长:黄梅玲, 组员:各班主任

1、组长职能: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在第一时间向中心校办公室报告情况。 (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4)密切配合公安、医疗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5)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6)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人员:各班主任。职能:(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2) 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3) 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后勤保障人员:穆宏斌 职能:(1) 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3) 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4、信息资料人员:马雪花。职能: (1) 采集突发事故全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料。(2) 撰写有关突发事故的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 (3) 作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4)在第一时间向中心校通报情况。 (5)做好学校内部的通信联络工作。

六、善后处理

出现伤亡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预以安抚。对于有令不行,屡禁不止的要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其纪律直至到刑事责任。在煤烟中毒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

煤烟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长城小学 2012.2.15

第8篇:冬季防火防煤烟中毒安全常识教育

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够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下快乐健康成长,安全常识是孩子成长中不得不学习的部分之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冬季防火防煤烟中毒安全常识教育,希望有所帮助!

预防煤气中毒

1、夜晚睡觉要将取暖煤炉的煤炭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

2、燃气热水器或煤气、燃煤、燃油设备等不应该放置于居住的房间或通风不良处,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通风状况。

3、自动点火的煤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放出的煤气发散后再点火。

4、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

5、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6、火锅店等就餐场所和加工场所都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如遇煤气中毒,除及早拨打急救电话外,现场应进行急救:

1、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2、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但要注意保暖;

3、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取出假牙等,如果有条件可就地取材,利用氧气袋、氧气瓶、氧立得等设备吸氧;

4、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呕吐时,一定要让其头部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在患者抽搐时被吸入器官内,造成患者窒息或合并吸入性肺炎;

5、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注射呼吸兴奋剂,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等穴位;

6、待病情平稳时,力争尽早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抢救。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也应尽早做高压氧舱治疗,这对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大大减轻后遗症的影响。

防火、灭火常识

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天那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9、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10、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11、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12、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13、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防电常识

1、选用的家用电器必须质量可靠,安全指标符合标准。

2、要用正确的方法安装电器,必须接地线的电器要使用三孔电源插座。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可以装上合格的漏电保护装置。

3、为了防止日常触电事故的发生,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要在湿的地方摆放电器。移动电器(如电扇、落地灯、冰箱等),要先切断电源。

4、不要在一个插座上插用许多电器,家长要经常检查家中的电器接线是否破损,是否需要修理更换,家电周围不能堆放易燃杂物。

5、人走断电,用毕断电。

使用家用电器发生触电事故时,救助者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才可以触摸受伤者。如果一时不能切断电源,救助者可以穿上胶鞋,戴上胶手套,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没有胶鞋和胶手套,挑线时一定十分小心,最好站在一块干木板上。切忌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手、脚或身体其他部分触碰伤者。触电者安全脱离电源后,如果已出现呼吸或心脏停止时,就应立即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法进行抢救,如果出现皮肤烧伤现象时,就应进行正确的烫伤医治。轻度烫伤,用冷水冲洗,涂抹烫伤膏均可。严重的热伤要马上送往医院医治。

第9篇:预防中毒工作

***乡开展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专题活动

夏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乡食品经营单位、民俗旅游接待户众多,为及早落实预防措施,乡食安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夏季食品安全工作。

为了提高群众的自我预防意识,乡食安办组织各村监管员学习市政府网食品安全专页的“食品十大注意事项”、“垃圾食品的危害”“如何辨认有毒蘑菇等”等内容,并要求各村以此为主要内容张贴标语,书写宣传栏,开通广播,散发宣传单。全乡目前累计共张贴标语30余条,印制发放宣传单100余份。为预防安全事故乡食安办同时召集辖区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民俗旅游接待户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夏季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培训。提高“自救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集体性食物中毒现象发生。

在事故处置方面,我单位坚持“早预防、早处置”方针,积极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各成员单位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环节的监管。特别要求辖区卫生院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食物中毒常见病救助的技术指导,提高食物中毒的诊断和救助水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各成员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短时间内开展救助工作,并按规定落实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上一篇:镇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下一篇:销售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