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详细记录自身的成长,可促使我们认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断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1

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内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总结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南府办09号)《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从7月1日起,对辖区四个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内的国有企业、集体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用工单位开展基本信息采集工作。截至10月30日止,采集到事业单位24家,采集涉及劳动者人数2100人;国有企业29家,涉及人数2181人;集体企业35家,涉及人数366人;私营企业53家,涉及人数551人;个体工商户2489家,涉及人数4232人;其他类型单位79家,涉及人数1375人。基本完成了整个区用人单位基本信息采集工作。

主要做法:

1、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区以城区所在地蒲庙镇为试点,以社区实际管辖区域及用人单位数量为依据划分为四个网格,即:红星网格、新兴网格、蒲津网格、那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协查员,其工作岗位在社区。为了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实行“定点、定人负责制”,以一个社区为一个网格,每一个网格为一个监管点,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和情况进行采集和监控管理。

2、建立“企业户籍簿”。在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中,该大队做到详细不漏,能采到信息的尽量采集,绝不漏过每项信息。采集回来的资料,按照“哪个网格采集,哪个网格录入”原则,采取一户一档的方法,为每个用人单位建立“企业户籍簿”,编好代码,写好目录,分网格、分街道装订成册。

目前,区每个社区网格都建立了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台帐,该大队将用人单位户籍卡的内容和台帐的内容及时录入他们自己建立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以保证劳动用工信息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并为用人单位保密,以网格为单位,以数据为基础,初步建立起区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网格管理人和负责人对网格化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随时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更新,保证和达到实行动态监控的目的。

3、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该大队每周一下午按时召开工作例会,对前一周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对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在采集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并介绍各个社区采取分片包干采集和摸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基本信息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与此同时,该大队还狠抓现场指导工作,监察员和协查员一起入户采集,就如何进行询问、调查、取证、记录等业务对劳动监察协查员给予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社区协管员反映的工作难点、疑点问题,组织各社区协查员进行工作交流,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及时小结,为全面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2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体系基础建设,提升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100号)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管理体系。在全县建立县镇两级监察体系,县、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逐步形成基础扎实,监管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全县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依托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快速处理体系,对全县劳动关系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分类管理,有效防范突发性、群体性和恶性重大案件等的发生。

二、工作职责

(一)县局及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职责

1、负责全县劳动保障“两网化”管理工作,并对各镇“两网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2、实施日常巡查、年度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投诉受理、查处等监察工作,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3、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

(二)镇(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管理工作职责

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负责对网格内各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

2、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等工作;

3、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发生的劳资纠纷进行妥善处置,对劳动保障的重大群体事件,及时介入,掌握动态,按应急预案要求及时报告和处置;

4、受理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积极配合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并做好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

5、及时上报各类报表、信息和总结,规范档案管理,开展对网格内各用人单位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工作;

6、负责辖区内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管理、考核和指导工作。

(三)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职责

1、采集并即时上传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息,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台账,动态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情况;

2、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

4、协调处理网格内用人单位劳资纠纷;

5、协助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等工作。

三、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一)实施步骤。2009年9月底前,做好劳动保障协理员和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人员到位上岗,并将两网化管理应用系统延伸到各镇村。2009年11月正式建立运行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息资源库。

(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方式、提升劳动保障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各镇(开发区)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结合实际,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各镇(开发区)劳动保障所要落实2名以上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县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在明确两级网格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完善措施,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统一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全县“两网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

上一篇:现代小学德育教育方法论文下一篇:环境监测中的仪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