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分析

摘要: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科技的社会,大学生现在所学的技能是未来就业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在校期间应努力学好所有科目和做人准则。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这种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择业 规划 职业理想 职业计划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们即将从十几年一直生活的象牙塔走向未知的社会,去为了自己、父母和社会的期望而奋斗。就广义而言,社会上所有的大学生,古今中外,无一例外,都走着一条通往职业人的道路。无论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他们毕业以后当走上社会时,都要寻得一个岗位,从事某个职业,便都成了一个社会的职业人。而职业人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白领,也不属于蓝领,而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高尚的品格,高尚理想与追求的被戏称为的灰领。如何能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出彩成为了所有大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书上的兵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求职之路,更是现代大学生择业之路。

二、如何避免就业方面常见的问题

那么要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呢?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作为大学生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值非常高,而高期望值带来的就是对某些工作的忽视,会使许多大学生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状态:不好的工作不想去,好的工作却又去不了。由此可见,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找到一份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够完美胜任的工作。

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在过去的生活里学校的目标锁定在升学率,我们的目标被家长们锁定在成绩上。许多家庭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一种必须要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却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只要我上了好的大学我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的错误的认识。同时,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大学,许多家长费劲心思将子女送去重点中学。而大部分重点中学为了高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大学的就业指导课上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就会对我们的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就业技巧的培养上花一些功夫。

三、校方做好大学生就业辅导的意义

面临就业问题的并不只是毕业班的学生,通常我们都会认为就业教育就是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的一种教育,它与非毕业班的学生无关。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就业观念的树立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没有明确的就业观念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定位。所以说把就业教育提前开展,不仅有利于引导非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也有利于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

现在许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大概得规划,每当提起工作都是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认为工作离我还远,不需要着急。甚至很多同学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要学什么知识、毕业前应考取何种相应证书。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明确其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告知学生社会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及要求,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都是十分有利的。

现在的社会,许多毕业生都不能顺利的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一方面因为现在用人单位招新的名额有限,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无法顺应社会的发展,思想好像还停留在从前的日子。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不止如此,许多人都出现了就业后对工作不满意,希望重新考研读研究生或者想自己创业等想法。面对着在竞争中好不容易能够得到的工作这样的想法虽说有上进心,却也不能完全肯定就是正确的。内个工作岗位都需要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让这个社会去适应我们,那么我们就要努力的去适应这个社会。学校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不至于到毕业的时候手忙脚乱。

四、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了解职业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点。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然后,要培养职业技能。 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为自己今后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职位做准备。相应的技能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本,不同的职业会对人们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大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要让大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认识的方法,这都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要制定职业计划,大学生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在制定计划中大学生需要经历几个实践环节;一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补充、完善自己制定的职业培养计划;二是在做计划时要评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兼顾自己的能力,环境条件的限制,周围人对自己的期望;三是要预测在现实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和如何逾越障碍特别是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以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社会信息。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要通过大学期间的勤奋学习刻苦专研,使自己塑造成一位掌握专业,能说会写,品德高尚,善与社会沟通的应用性人才切实认识到从学校人,单位人,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将大学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完美的作用起来,让自己大学的生活没有白白度过,发挥自己的全部热量投入到以后我们要去奋斗的地方。很快的融入社会,报效国家!

作者:赵志强 耿跃铁

第二篇: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2018年大学毕业生达820万,2019年预计达834万。同时,受中美贸易战等多方面影响,又迎来了一次“经济寒冬”,很多公司通过优化组织、减少或停止招聘等方式来缩减企业的开支、降低人力成本,给不断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增添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做好系统性、有针对性就业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以此期望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在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合理定位

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没有合理的定位,总是高估自己能力或者怀疑自己能力。毕业时,不知道该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进行考虑,总是随大流,去选择人多抢手的公司和岗位。同时,近年来,考研热越来越明显,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考研,涌现一批学习成绩差考研或者报考院校目标太高的“炮灰”,盲目考研而错失就业机会。还有就是三心二意,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精力分散,导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二)就业期望过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吃过苦,在就业过程对就业地域、薪资福利、就业环境、个人发展等方面有了较高的要求,就业期望过高,眼高手低、不想吃苦还想薪资高的现象较为明显。同时,还有部分学生盲目攀比,认为自己一定不比同学差,在找工作过程中以同学的就业情况为最低标准,盲目追求高薪职位。

(三)传统就业观念仍为明显

由于受家庭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毕业生有传统的就业观念,非大城市、高工资不去,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才是正式工作,抱有“铁饭碗”的思想,寻求工作稳定、受人尊敬,没有积极进取和努力拼搏的精神,等推荐介绍、靠家庭人脉,不主动了解就业形势和市场。

(四)缺乏求职技巧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及时从“学生”向“职场”进行角色转变,往往缺乏基本礼仪知识、着装随意、言谈举止随意等,在面试过程中过分紧张、不够自信,在校期间没有意识进行面试能力的培养,导致面试能力不足。更有一些学生求职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

(五)实践能力较差

现在的大学多以理论学习为主,虽然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且非常重要的,但是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往往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目前,部分大学的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往往只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远不如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喜欢睡觉、玩游戏,生活的很安逸,在课余时间很少兼职或进行实习,缺乏工作或实践经历。

二、相关对策和措施

(一)明确目标,合理定位

明确的就业目标和合理的定位对求职非常重要,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才后悔当初的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认真学习,没有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因此,在大学期间,应当根据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结合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合理定位与规划,从而了解自身的能力优缺点、发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培养等就业准备。

(二)转变就业观念

新形势下,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加强对就业观念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择业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不断进行能力学习,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岗位,打破“大城市”“高工资”“铁饭碗”等思想,投身到国家、社会、行业需要的地方,投身到中小型、非国有企业等。只有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地发展和就业方式。

(三)加强实践,了解就业市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既能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形势,又能提升自我能力、对行业的认知,从而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学习较少,可多参加校内社团、学生组织活动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状,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对于高年级大学生来说,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应当多去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既能了解行业现状、有合理的认知,又能学以致用、学习行业技能、增加实践工作经历,从而增添就业竞争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高校要与企业多沟通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根据就业市场与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为学生增加就业竞争实力。同时,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企业导师培养模式,在传统的实践课程基础上长期化、专业化,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大四学生需要,从学生大一入学起,就应该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对自己有合理的认知;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需求、就业形势;使学生重视言谈举止、基本礼仪、诚信意识和掌握面试技巧等。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既要有熟悉就业指导方法与技巧、熟悉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在校专任教师,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形势分析,又要有兼职的行业内部成功人士或相关经理,给学生提供求职实际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

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但传统的教室、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不认真听的现象较为普遍。只有创新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模式,在授课中融入实践探索活动、模拟就业现场等,进行互动式或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总结理论知识,改变传统的教授模式,才能使就业指导课程有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存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就业有了新的要求,高校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新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同时,大学生就业也离不开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和保障。此外,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有利条件,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锻煉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苗智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探究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这一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大学生就业愈来愈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基数比较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二是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三是就业的机制不完善,从三个方面说:(1)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2)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3)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并且没有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

二、高校就业指导对策

1.就业心理的调整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众多的职业岗位面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高校就业指导将帮助他们客观分析主客观条件,理性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教会学生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2.正确就业定位

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求职择业时应该正视我们面对的现实,认清当下的严峻就业形势,要学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做出调整,尤其是在思想上,一定要去除陈旧的老观念,变换思路,求得一份满意的职务,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种状况就是个别学生过分关注工作职位的薪资待遇以及环境位置等等,挑三拣四的时有发生。另外要建议大学生们在求职时要学会借助各种求职渠道,收集岗位需求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尤其是现在的网络很发达,大学生们除了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查找合适的就业岗位,积极主动大方地推销自己,让面试者或企业管理者看到我们的两点,珍惜每次获得的机会,百分百的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就是要先就业后择业。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家都很清楚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应该放弃之前的老的就业观念,在求职路中不必过分追求一步到位。先找份可以的工作,慢慢累积理想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提升自我实现的价值,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就业信息服务为基本载体,多方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面对即将毕业的就业者,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首先要在学生们毕业前对其进行完善的就业指导,并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就业信息和学校现场招聘会,就业办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收集合适本学校专业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信息,及时公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毕业就顺利就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应时代而不断变化,学校应该根据这些改变进行适时的学校教学改革,比如开展模拟求职训练,就业政策宣传展,求职指导活动等等,既要保证学生就业率,又要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质量,让学生的求职方向和单位岗位相匹配。学校要对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进行完善和改进,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查询就业信息,了解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信息。学校要积极拓展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求更多的外部合作企业,让学校就业可以有更多的求职空间。这样既要学校就业办深入社会,和企业加强就业方面的关联,获取单位需求信息,又要在学校内提供企业现场招聘会,给企业了解学校及学生的一个现场见面会,让有意向的学生面对面同用人单位洽谈,并适时开展毕业生推荐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4.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实践体系

毕业生就业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建好就业实践指导体系,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了解真实社会的途径,可选择定期观摩现场招聘会、模拟面试活动和职业策划大赛。为了让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领导和机构建设,确保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的要求实现位。二是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系统建设, 特别要把信息服务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 加强校园毕业学生就业市场建设, 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尽快建立和完善便捷、有效、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尽快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同时, 要加强职业学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困难毕业学生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系统建设。三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高等学校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 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 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绍芬,论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5期.

作者:舒瑞琼

第四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举措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大学生自身生存的问题,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举措

引言

对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端正择业态度、应聘能力培养等工作提出了具体举措,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贯彻于整个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中,各级政府和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大学生也要主动提高自身就业和求职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专业水平等各方向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1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1.1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就是接受信息和表达信息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容易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人单位也愿意聘用这样的人。为了走上工作岗位能够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协作完成任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兼职、实习等课外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高沟通意识,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所,通过各种信息传递媒介,将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有效、明确地向他人表达,同时也要对他人反馈的信息给予快速、正确地解读,从而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1.2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最直接表现,反映其直觉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良好的应变能力,首先,表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面临重要抉择时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其次,要有思维反应的敏捷性和问题的决断力,在复杂的信息中分清问题的本质;最后,就是解决问题的周密性,选择适宜的解决方法,处理问题环环相扣,不出差错。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通过直接观察法、网络查询法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通过分类整理法、相互交流法等方法处理信息。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分组辩论,提出个人观点,由其他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丰富的经历和经驗也能体现在一个人应变能力上,学生要积极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与不同的人交往,听到不同观点打开思路,多看书学习,丰富的知识会提高问题的应对能力。

1.3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包括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系统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就是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重整体效益和整体结果;创造性思维以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脑力劳动;实践能力就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举措

2.1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负责对大学生的就业咨询、指导、培训。高校应该把学生就业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召开定期和不定期的招聘会。学院也应当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学院的党政领导为核心,并配有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各专业专职的指导教师,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队伍,做到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制订教学计划,建立高校与企业合作实训基地,制定学生职业规划,聘请校内外专家讲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与用人单位进行接洽联系。

2.2多种方式开展大学生择业理念教育

就业观是对就业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具体反映。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形式,开展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首先,端正择业心态,大学生应该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基层是大学生锻炼的重要平台,在艰苦环境下工作,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都充满竞争,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当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应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适应市场化的需要,要树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充实提高自我,面对社会的竞争。

2.3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制定未来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职业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计划,确定未来的职业定位,也就是职业选择、目标确立和道路设计等三个方面。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水平和心理因素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开始阶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一直在学校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对自己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定位不准,对就业没有预期,或者期望值过高,因此,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2.4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就业

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宣传部门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提高自身知名度,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吸引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聘。学院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人员,了解本院各专业的行业需求、用人单位状况和职位要求等情况,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通过信息交流、业务培训、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推销自己的学生。并开展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相应法规、经济形势等内容的培训,开展信息咨询指导工作。学生本人也应该主动通过招聘网、企业网、校园网等了解就业信息,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问题。高校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除了专业理论教学,还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各级政府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开拓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大学生本人也应该积极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玉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与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21-24.

[2]刘丽,朱效兵.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效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4):220-221.

[3]王如平.创造性思维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思路[J].大学教育,2013( 2) : 30-32.

[4]聂振明.创新创业教育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3):173-174..大学教育,2013(2):30-32.

武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作者:田强 徐晓 曹文 王刘娟 夏孟昕

第五篇:大学生分类就业指导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忽视的问题,提出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文章根据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低、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拥有情况、是否有创业欲望、就业竞争优势等因素把大学毕业生分为四类,然后根据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并提出根据类别合理提供有效就业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 分类指导

随着大学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难题。而始于去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使得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无疑令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各级政府和高校为应对就业难问题出台了多种政策,如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学生开就业指导课、义务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出台就业奖励办法等等。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毕业生就业。不过,就业机会不等于实际就业,很多优秀毕业生获得的就业机会较多。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放弃或错过了到手的就业机会;而毕业生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却很难获得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笔者认为,必须对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帮助政府部门和高校完善相应政策,真正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本文主要从毕业生自身特点人手,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拥有情况、是否有创业欲望、就业竞争优势等因素对学生放弃就业机会的原因逐一分析,并提出了分类就业指导建议。下面就结合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分析。

一、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就业分析

纵观各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良好,组织能力优秀,团队能力、合作能力均表现良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获得的就业机会明显要多一些。那是不是说,这些学生的就业就没有问题了呢?其实,这一类学生虽然就业机会较多,但也会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拿了一家公司的人职通知后不是急于工作,而是期望找到更好的机会,可在等待的过程中往往错失良机。或是漫天要价,令招聘单位难以承受,转而求其次,把到手的机会拱手让人。等错过了企业招聘高峰期后,他们又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在找工作时出现病急乱投医的倾向。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对其择业心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为其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引导他们选择适宜的岗位和发展机会,而不要幻想一步到位或盲目攀比,遇到合适的机会不要犹豫错过良机。另外,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在向企业推荐人才时也不应一味把机会给予这类毕业生,而应照顾其他同学,避免浪费就业机会。

二、拥有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学生就业分析

有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家庭条件优越。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父母并不愿意让孩子吃苦,宁愿他们在家啃老,等待合适的就业机会,或者愿意出资让他们继续深造。所以,这些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就业压力,对于那些起薪低,需要吃苦或异地就业的工作岗位不肯屈就。虽然高校年年扩招。但每年的专生本报考人数一年比一年火热,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近几年都在百万以上,竞争激烈显而已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深造机会。所以,每年不能就业的同学中往往出现这类啃老族。

其实,对于这些同学。如果能够加以正确引导,还是可以帮他们成功实现就业的。比如根据其家庭情况可以安排继续深造的机会,如拓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模式,比如引进国外高校资源,降低学历教育的进入门槛。也可以提供一些非学历的职业技能培训,如短期出国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通过继续深造,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同时提高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铺平实现良好就业的道路,从而满足其家庭及本人的就业期望。当然,我们也要对这类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认清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让他们适当降低就业期望。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毕业生的社会资本在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和实现成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们对于毕业生利用社会关系实现就业的是非不予评论。可是,我们认识到社会资本对毕业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说服他们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先就业,后择业,并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三、有创业欲望的学生就业分析

据我们了解,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激情和能力,并且能够从经商的亲戚朋友那里获得创业指导,也能筹集到创业资金。还有些同学在校期间能够进行科技发明,并获得国家专利或专项成果奖励,如果能够通过创业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可以解决他们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带来财富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不甘心为别人打工,不热衷于找寻就业机会,而对创业抱有很大热情。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很低。根本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经济创新发展作用不容低估。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良好平台,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思路。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应该为其打造创业基础,如在校内开设创业指导或实践课。举办创业大赛,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或提供免税、免场地租赁费等相关政策鼓励等,政府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税收优惠,制定相关政策,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对于已经开始创业的毕业生,政府及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进行一到三年的跟踪服务,及时帮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他们顺利渡过创业艰辛期,令事业走向正规。同时,通过跟踪服务,相关部门可以帮今后想创业的学生总结经验,也可以搜集创业成功的典型,带动在校生的创业激情,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以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四、缺乏竞争优势的学生就

正所谓有强必有弱,既然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自然也难免有综合素质较弱的学生。他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些学生很多来自偏远农村,来自贫困家庭,生活和就业压力都很大,一旦无法顺利就业,往往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这类学生其实是最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高度重视的。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从他们入校开始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其减免学杂费、设立助学金、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其解决生活压力。另外,要多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各类社团组织,或直接任命他们担任班干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我们还要做到及时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类挑战。通过上述种种努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优势,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另外,各级部门应制定针对这一类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政策。为他们的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如学校就业部门多为他们提供企业用工信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专门为其设立实习或临时就业岗位,为其提供就业专项补助金(用于购置面试服装、制作简历、面试交通费等);或者利用这些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点,在农村或一些偏远地区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支教、担任村委成员、提高社区服务等等。为提高这些职位的吸引力。政府可以参照当地的公务员待遇为其制定报酬,或为其提供晋升或深造机会。相信通过各级部门努力,会实现这类学生顺利就业。

通过对上述几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就业难其实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是学生眼界太高,或是高校扩招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而是与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高低、家庭或社会关系的影响、是否有创业冲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一定会大幅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率。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作者:连茜平

上一篇:当代护士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