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行为研究 ——以JZ学院为例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余年发展历史,随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也逐渐加入到就业难队伍中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在当今就业市场如此不景气环境之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俨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自身、高校、企业这三类主体,而对于学生毕业就业中政府行为的研究相对不多,本文尝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探索。要最终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根本性原因着手,本文拟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总结、归纳高等院校历年的市场就业状况,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原因,并借鉴发达国家在高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行为的成功经验,论述在我国基本国情和学生所处时代背景下,政府对于解决高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责任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意义,综合文献综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由此看出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对于高职教育,高职就业问题高度关注。第二部分,界定大学生就业、高职、政府职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行为等相关概念,同时介绍就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就业指导相关理论,这些理论对本文寻求政府角度解决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如萨伊定律就业理论,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就业指导理论等,这些西方的就业理论对我们寻求解决就业矛盾的途径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三部分,回顾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趋势与演变,同时结合深圳、合肥、嘉兴三个城市在三种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中政府的典型做法。第四部分,对比美国、德国、以色列三国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对后续提出政府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JZ学院),对高职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证明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性,并提出政府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中行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从政府角度出发,提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完善就业市场的立法体制;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鼓励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企业和高职学生政策。发挥各级政府积极作用,鼓励企业来承担社会责任,对接社会需求,推动产学研结合,多方面提出政府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行为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述评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一、就业的概念

二、高职的概念

三、政府职能

四、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行为

第二节 相关理论述评

一、就业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高校就业政府主导模式—以合肥市为例

第二节 高校就业市场主导模式—以深圳市为例

第三节 高校就业混合模式—以嘉兴市为例

第四章 发达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典型举措与借鉴

第一节 美国政府促进高职就业的措施

第二节 德国政府促进高职就业的措施

第三节 以色列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第四节 发达国家政府促进就业的举措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和政府做法—以JZ学院为例

第一节 JZ学院毕业生就业实证分析

一、JZ学院概括

二、JZ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实证分析

三、高职学生就业问题与政府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四、JZ学院2014 届、2015 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分析

第二节 高职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政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政府落实不到位

二、地方政府高职学生就业服务关注不够

三、“产学研”衔接不够,应用型高职教育改革进展缓慢

四、政府完善学生就业机制满意度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够

五、政府提供高职学生创业配套措施有待加强

第六章 政府促进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提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

一、各级就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

二、加大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对于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监察力度

第二节 完善就业立法体制

一、建立公正公平的就业竞争机制

二、建立完善反对就业歧视的机制

第三节 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大学生救济制度和失业登记

第四节 积极鼓励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加强创业教育培训,优化工商登记服务

二、提供多种渠道支持创业资金

三、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工作

四、增强网络创业扶持力度,健全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五、营造创业氛围

第五节 推进高职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推动高职产学研结合特色模式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指导

三、加大对中介组织的扶持和规范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鼓励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到农村、基层、西部就业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教学历史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