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微观经济学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丰富,分析工具多样,但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与消化。文章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论文

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

摘 要:微观经济学内容多而杂,多数内容要用到数理分析方法,且不同学生对其需求有所不同。由于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来进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本文就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微观经济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策略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对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微观经济学是高校中管理类和经济类学生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上课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紧迫

多数高校经济系和管理系学生都在大一第一学期学习微观经济学。大一新生要进行军训,与大学其他学期相比,大一第一学期的有效学习时间较短。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多而杂,对于教师来说,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样,对于学生来说,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成绩也不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

(二)大量内容采用了数理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大量内容涉及数理分析的方法,例如统计学相关方法、数理模型等。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学习这些较为复杂的数理分析方法难度较大,尤其是学生还未对极限等高数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给微观经济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

教师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教学时,首先要知道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知识需求是有所不同的。需要参加相关考试的学生要学习深层次微观经济学知识,如果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教授相同的内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考试或者考查成绩。

二、微观经济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设置相关层次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微观经济学,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是同一种教材。对于经济类学生来说,他们以后还要学习更深层次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因此,他们可以轻松达到较低层次微观经济学知识的考试要求。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只学习较为简单的微观经济学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要针对管理类学生的微观经济学考试内容,适当增加一些更为深入的微观经济学知识。而微观经济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从简单知识到较难知识的过渡,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考试。

(二)教学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基礎理论知识内容繁多,模块之间的联系较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学习成绩提高缓慢。针对这个问题,微观经济学教师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应该转变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科目的兴趣就会下降,不利于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案例来辅助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讲解知识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提高学生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大多数优秀教材都是外国的经济学家编写的,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是微观经济学原版教材。教师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原版英文教材概念的表述,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英文能力,以便阅读微观经济学的外国文献,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微观经济学知识。

三、小结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有:教学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间较为紧迫;微观经济学中大量内容采用了数理分析的方法;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等。微观经济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分别有:结合各专业特点,设置相关层次的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强化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与国际接轨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庆.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学理论,2016(03):204-205.

[2]钱耀军,李娴.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当代经济,2015(19):126-128.

[3]李静.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2):83-85.

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东学院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三产”融合态势下地方高校培养机制研究》(JG18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作者:唐丽君

第二篇:女性微观经济学

80%的生意

 

女人对于消费品牌的交流,早已不是原始的漏斗型或放射状,而是分享社交型。她们对于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满足于消费瞬间带来的美好体验,更会将美好的感受与闺蜜和家人分享。女人在买东西的同时,也在卖东西。如此一来,女人们不但掌握着自己家庭的消费大权,也影响了其他家庭的消费决策。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世界80%的生意是女人的生意,80%的女人消费是本地消费,80%的女人消费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每年全球消费总额18.4万亿中的12万亿是由女性主导消费;女性承担50%的商务旅行消费决策;银行新开户89%是女性;女性决定着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购买力;女性掌控87%的度假决策;女性负责79%的家庭开支;女性掌控72%的医疗保险决策;女性掌握60%的家电购买决策权……

 

女性决定消费

 

自2007年开始,女权消费主义在中国强势崛起。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已婚女性掌管着家庭日常支出的话语权;78%的已婚女性决定家庭日常开销和衣物购买;77%的已婚女性的个人好恶会影响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51%的已婚女性将夫妻双方的工资放在一起共同管理;23%的已婚女性表示,她们能独立作出房子、汽车或奢侈品等大额商品的购买决策。

中国社会购买力70%以上掌握在女性手中,而自2005年以来每一次消费总额的巨大增长,几乎都来源于女人在消费领域的卓越贡献。

由环球网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一份调查中得悉,61.6%受访者认为地位很高,27.3%的受访者认为地位一般,其余表示说不清。调查还显示,说中国女性作为消费主力军,90.8%受访者给予了充分肯定。

根据万事达国际组织预计,独居年长女性的消费力,很可能从2005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5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子女已经长大离家的“师奶级”女性,购买力预计也将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美元;独居或已婚未育的中国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从2005年的18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2600亿美元;这三类中国女性的消费能力,合计将从2005年的330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5250亿美元。这个数字表示,中国女性可支配的消费金额将达到全球消费总金额的1/60。

在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时,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经济学人》出炉了一篇在当时引发轰动的文章《Marketing to women:Hello,girls》。其核心观点是:在日趋恶化的全球消费环境下,抓好女性市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俗一点说——女人的生意没有不景气。

2000年2月,消费行为学家帕克·昂德希尔在他那本著名的《顾客为什么购买》里作了一个小心翼翼的预言:将来零售市场会跟着女性生活品味的变化而变化。

比这个时间稍早一点,1999年,高盛日本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athy Matsui发布了一份关于“Womenomics”的报告,这个复合词就是“女性经济”的意思。报告说,因为出生率低下,人口萎缩以及经济疲软等问题,越来越多日本女性重回职场,而她们的回归也改变了日本的消费趋势。

据NHK报道,在日本,购买新车时,男性一个人能够拿主意的情况只占了19.7%,日产公司由此成立一个全部由女员工组成的“创造女性魅力”小组,因为“女性才是购买新车时的主角”。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表示,女性不仅是 Facebook 的主要用户,还是信息、更新和评论的主要力量。她们提供了62%的内容(包括信息、更新和评论),参与了71%的粉丝活动。

而奢侈品代理公司捷成集团称,价格更高、更耐耗的商品,在女性的消费比重中份量越老越大。比如汽车,捷成代理的保时捷就拥有许多女车主,因而保时捷会举办专门面向女车主的派对活动。

 

女性消费逻辑

 

帕克的预言正在一点点被证实,但事实上,要赚女人的钱也并非那么容易。

帕克的《顾客为什么购买》贡献之一,就在于帕克率先分析了女性的消费逻辑。我们不妨在这里列上几条:

一、挑剔,无论是对哈密瓜、房子,还是丈夫。这主要因为女人常会陷入某种想象,比如使用这种产品的感觉,并以此总结是否购买的理由。

二、女人更在意环境。女人希望在商场从容地四处走动,如果一个地方压抑嘈杂、拥挤不堪,它就不会讨女性顾客喜欢。

三、她们是开放式销售的拥趸。女性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希望有一点私人空间,尤其是在买化妆品这件事上。

四、商品的关联性。女性希望获取建议,所以如果你开一家五金店,螺丝和石膏板可以和厨房橱柜及按摩浴缸放在一起。

……

对许多奢侈品牌而言,零售店中的导购,其实是让那些女性顾客们产生“受到瞩目和欣赏”、“被悉心对待”的体验,进而让她们将这些体验与品牌联系在一起。而在H&M、ZARA这类快时尚门店中,有宽敞的试衣间让她们感受自在,有柔和的灯光让肤色看上去均匀透亮,有大面积的落地镜使人像轮廓更鲜明……所有这些,无非都是在为其“自我欣赏”创造氛围。

购物网站Opensky因为成功建立起和女性消费者的对话,在六个月内三次融资4900万美元,已经拥有了60万注册用户,主要用户群是30岁左右的女性。这些用户平均每单消费50美元,是亚马逊平均每单消费额的两倍。

Opensky的CEO John Caplan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我们帮助她们发现新东西,也为她们提供最好的专家购物经验,给予她们额外的信息,帮助创造更多产品价值。”Opensky上经常分享许多名人购物的经验。按照John Caplan的说法,Opensky更像Twitter,而不是普通的电商网站。

“发现好产品”是女性购物最大的推动力,网站的UI交互、社交工具的应用、产品的质量和描述等,都是支持她们去发现新东西的动力。在所有Opensky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的女性会在网上分享消费经历,而其中的36%会帮助其他人变得“更精美”。

“今天,一件产品的诉求不应该再是仅仅针对男性或女性的,其诉求应该是,它是不是能够给购买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以及更多的乐趣。”John Caplan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消费行为的探究可以放在一边。解剖女性行为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更精准地定位营销目标,女性消费者也不仅仅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更多购买,而且在探究女性消费者习惯过程中,商家往往可以让整个产品或者服务流程得到进化,科技产品尤其如此。

 

视觉感和舒适感

 

女人都是“外貌控”。看看美容行业的发达就知道她们对视觉的要求比任何时代都要高,包括对她们自己。在这个全民瘦身的时代,高、瘦这种唯美形象,成了主宰一切审美的终极标准!

同样,女性消费者对商品外观、形状、终端陈列等一切与视觉相关的元素极度敏感。能够产生情感互动和共鸣——长得好看才会买,视觉因素已经成为促成购买的主要动机。

如何才能让女人购买?视觉营销——“图像就是权力”,产品的多种颜色、终端的整体氛围,形成一种完整的视觉的营销力量。像H&M、ZARA这些品牌的终端陈列,都显示出十足的人性化,产品摆放得整齐而充实,各种衣衫裤裙琳琅满目,供人随便拣选。丰富也是一种美,几十种水果放在一起卖,这种强烈的饱满感,让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挑选。陈列之美,也是一种取悦女性眼球的方式。

除了视觉感,还有什么?那就是内心的舒适感。

夏普在设计手机的时候很注重按键的舒适感。因为他们发现,女生的指甲有时候会留得比较长,又喜欢发短消息,怎样让她们不觉得累,这是考量键盘材质的重要因素。同样关注到女性用户指甲的还有索尼。在设计Cyber-Shot T系列相机的时候,考虑到很多女性指甲很长,所以触控的界面要做得大些,按键做成圆弧形,能使女性用户舒适地抓握相机。

索尼这样总结女性使用相机的思维方式:第一,女性会选择和自己风格相近的产品,选相机的颜色也会和穿衣配色联系起来;第二,女性希望相机镜头盖上之后,让人看不出是相机,而是和化妆盒、钱包一样的精致物件。

马蒂·巴雷塔写过三本和女性营销有关的畅销书,她告诉企业:吸引女性上门,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比如订个旅馆,男性顾客只要酒店房间的价格符合心理价位,就会下订单;而对女性而言,健身房、SPA水疗、床上用品的舒适程度也很重要。

有句话是:“满足男人的胃口,你只能做成一笔生意;满足女人的胃口,你可以得到一个客户。”

 

上帝是女人

 

但是,女性在很多情况下并非真的明白自己的需求。弗洛伊德也说过:“我研究女性心理30年,到现在也不知道,女人到底最想要的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女性消费者会时常表达出自己的各种需求,而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能够清晰地说明购买动机的人并不多见。她们敏感、复杂、感性、多虑、善变。有调查表明,很多女性在购物时常常冲动,而在迅速消费后,她们大都记不起当时为何会有强烈的欲望和需求。调查显示,高达93.5%的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冲动消费行为,而这种莫名其妙的花费,居然占到了女性消费总支出的30%之多。

而对于大宗商品和耐用消费品,虽然她们的购买动机是清晰的,且趋向于理性消费,但由于不懂产品,她们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是什么样的。比如电冰箱、洗衣机等,要买什么功率,哪些功能合适,品牌之间有什么差异,她们对此都一头雾水。

如今,在女性消费者的情感面前,认知的作用不再像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么明显。而这种认知,必定会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女性营销机构尚道公司认为,做女性营销,与女人建立某种情感关系,是销售产品的关键。

如果说消费者是上帝,那么,上帝就是女人。

 

 

作者:黄微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 要:“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丰富,分析工具多样,但内容也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与消化。文章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策略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变量的个量是怎样决定与变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由于其分析工具的多样性、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易理解和消化。如何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与质量,是该课程每位授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结合自己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谈些认识。

一、创新教学方法

(一)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先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总结和抽象形成理性认识,使客观事物在思维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从抽象到具体,则是从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出发,运用以综合为主的逻辑方法,认识对象各个方面质的规定性及其内在联系,从而在思维中再现出作为多样性统一的客观对象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举多个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均反映同一规律的例子,通过举例再引入反映这些现象的定理,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要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还要做到从抽象再回到具体。这个过程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如效用论中一个重要的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通过举很多例子加以说明,如吃面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人们总是感觉第一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比较大,而第二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却不如第一个面包。还有人们穿衣服,听音乐,甚至谈恋爱时候的一种心理感受,虽然这些属于不同的行为,但是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却有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学生掌握了这个概念之后,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强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在互相倾听、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学好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使教师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自己授课的效果。例如在讲“价格歧视”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一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这种现象应该说每个学生都遇到过,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举出这方面的例子。然后教师再把厂商实施“价格歧视”的目的这一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进而得出“价格歧视”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让利。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深学习印象,巩固所学内容。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把有一定相关性的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比较,以认清现象背后的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理论教学中,比较分析法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普遍的分析方法,是我们进行分析、综合和推理的基础。例如,在讲需求弹性、价格与收入的关系时,可以对比“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现象,同样是价格下降,为什么前一种情况,厂商降价,收入会增加,而后一种情况,农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呢?通过比对和思考就会发现,薄利多销的东西通常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而农产品则属于生活必需品,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厂商的收入增加;而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收入反而减少。通过这两个现象的比较,学生对需求弹性大小与收入的关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可以来源于一些参考书、网络、新闻、自身的经历等等。案例教学法往往可以将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讲影响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可以列举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说明了随着劳动的增加,由于工人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边际产量出现递增的情况,但是随着劳动的不断增加,就会出现人多手杂、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所以边际产量出现递减。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与板书”三结合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抽象、深奥、难懂,学生难于消化。因此,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内容。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共同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合理的教学手段,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有良好的交互性,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1]。“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图、表,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尤其是涉及画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工具会比传统的板书效果好很多,比如我们可以运用作图软件将图、表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颜色显示,运用软件上的专门工具将一些复杂图形非常轻松地画出来,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果能穿插一些有关的视频,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公式、证明,则不能直接将证明过程一次性地用课件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因为证明过程往往比较复杂,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必须以板书的形式,逐步地讲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消化。所以,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需要相机灵活地使用。

(二)“重点、难点、热点”三结合

教学重点是课程的核心知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学热点是与某时期引人注目的信息或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热点问题主要是受公众关注或者欢迎的信息,以及国家出台的重要政策等。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不一定是热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同时也是热点。每章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所以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重点讲解,次要的部分要讲得相对简单。在通常情况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教师要着重讲,仔细讲,而且要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否则一旦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就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热点的知识,教师应该结合时事讲授。例如讲到“市场结构”的时候,要让学生分清主次。市场结构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其中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代表了竞争与垄断的两个极端,对这两个要重点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垄断程度对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影响。而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选择地讲解。当前市场的热点之一就是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教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解释垄断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危害,从而阐述打破垄断的意义。

(三)“提问、讲解、作业”三结合

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就讲过的一些重点内容提问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每次讲过新知识之后,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一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可以发现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训练。对学生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认真讲解,起到强化的效果。同时我们可以在每章结束后,让学生多做一些习题。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的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三、注重教学技巧的应用

(一)肢体配合讲授

肢体语言是通过人体部位如头、眼、手等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们的思想。如今由于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注意力不集中已成了现在大学课堂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授课的效果。而教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讲话语气等活泼的肢体语言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魅力,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对所讲知识理解正确时,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起到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自信的作用[2]。因此,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以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走动讲课

教师讲课不应该局限在讲台上,应该经常走下讲台,接近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都是站在讲台上,保持一种姿势,课堂就会显得单调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密切了师生关系,加强了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不仅会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走动讲课并非只是在课堂里走来走去,而是要在走动的过程中捕获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反馈,关注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针对这些细节安排合理的教与学。对于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让他们注意力马上回到课堂上。

(三)强化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出来的,教师可以用问答互动来改善教学效果。例如,讲“显成本”与“隐成本”的概念时,可以问学生“上大学都有哪些成本”,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理解概念。通常学生都会想到学费,这是学生花费的实际支出,是看得见的,所以是“显成本”,当学生更深层次地分析的时候,很多人会意识到还有“时间成本”,“放弃了打工的收入”,这也是上大学的成本,但是没有发生的支出,是看不见的,所以是“隐成本”,这样的问答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艳恒.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5).

[2]卢霞.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3).

作者:夏林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文章分析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征,并从授课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角度探讨了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最为核心的必修课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抱怨这门课程“难学”,而不少教师也常常感叹这门课程比较“难教”。在这个背景下,剖析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

现代经济学之所以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科学当中引人瞩目的一门学科,研究领域也不断超越“经济”,几乎涉及到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看待人类自身行为及人类社会运行的方式方法。因此,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目标应当是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而教材中诸多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专业训练。否则,教师辛苦的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甚至会迷失在微观经济学大量的图表和公式里而不能自拔;当尝试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时,学生们要么不知如何下手,要么机械套用教材上的结论而不知考虑约束条件的变化。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征

微观经济学比较抽象、分析工具复杂、课程内容繁多,相对于一般专业课程,其教学难度较大。

1.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抽象。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解读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一门学问,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由于微观经济学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设,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之一,而学生在大学之前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较少,思考问题时常常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部分偏文科的学生这种倾向会更严重些。另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虽然微观经济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分析体系和逻辑框架,但并不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相关分析需要在一系列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的严格假设基础上展开。由于大一大二的学生社会阅历尚不丰富,不仅欠缺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能力,良好的经济学直觉也有待慢慢形成,因此,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到困惑。

2.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复杂。在目前流行的本科微观经济学教材当中,除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等个别章节涉及到规范分析外,其它所有章节均以实证分析为主,广泛运用文字、图形和数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述经济理论和模型。对于各种分析工具的运用,学生在初接触的新鲜感消失后,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这些分析工具过于复杂,难以掌握。

3.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繁多。现代经济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凝结了无数学者的智慧,容纳在一本教材里,难免会使得教材异常厚重。以不少高校采用的黄亚钧主编的《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为例,全书内容包含3大篇,共计16章,其中不少章节内容,需要10个以上的课时才能讲清楚讲透彻。但现实是,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最近几年不少高校的不同专业的课时总量均在压缩,而这种压缩常常是通过减少具体课程的课时来实现的。因此,即使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繁多,也不太可能获得“足够”的教学课时。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进

1.在深刻理解微观经济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初步形成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抽象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呢?这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同时深研课程教材、精选讲授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节奏,并辅以必要的指定参考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另外,对于关键知识点,务求讲清、讲透。虽然课堂时间宝贵,但微观经济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以及相关重点、难点内容,却不能吝啬时间,必须详细讲授,直到学生真正掌握、理解,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止。例如,讲授消费理论时,让学生深刻理解经济学如何解读和诠释消费者行为是关键,可以通过多角度的讲解达到层层递进的目的:在结合文字和图形进行详细讲授后,再利用数学模型的推导进行重新表述,进而抛出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对于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需要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例如,在讲授生产理论时,就可以与先前学习的消费理论联系起来并相互印证,因为这两部分虽然涉及到的内容不同,但无论是分析生产者行为还是消费者行为,其基本逻辑和分析工具还是完全一致的。

2.灵活运用鲜活的现实案例。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巧妙地运用来自鲜活现实的案例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缺陷,减缓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的一门学问,必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针对从现实中提炼出的典型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较为深入的专业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选择经济学的经典案例,还需要重视不断吸纳新的案例;不仅要重视概念和理论讲授之前的案例引入、讲授之中的案例穿插,更需要重视讲授之后对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直观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于某些背景资料、复杂图表的展示可以很好地节约课堂板书时间,使课堂信息含量增大。随着文化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关视频资源的搜索、下载变得容易,这类资源值得好好挖掘。例如,对于“看不见的手”的课堂讲授,如果能够配以短短几分钟的斯密生平及其理论产生背景的视频,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都不是目的,不能因此而受到局限和约束,例如,某些关键的模型推导过程该板书还是应当板书,如果采用PPT展示,也许学生的印象并不会深刻。

4.配合适度的课内外习题训练。在课堂内外,给学生安排适度的习题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最优化、微积分等数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几乎充斥了每一个章节,通过习题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把握,廓清大脑里某些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培养良好的经济学直觉和严谨的专业思维。在课堂内,对于重要知识点的传授,应当配合习题的讲解;在课堂外,每一章讲完之后,也应当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

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对于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不宜完全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最终结果,而应当结合平时的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外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期末试卷考题的设置不宜过于强调对书本知识点的记忆,而应当注重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的考察。

参考文献:

[1] 蓝文妍.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J].太原城市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1,(7).

[2] 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

合大学学报,2011,(1).

[3]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作者:胡兵 乔晶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有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它是对整个学科的一个纵览和对于最基础研究方法的介绍。如何學好本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未来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通过笔者四年来的教学体验,总结一些教学方法,为今后此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

作者:孟骞 刘漫

上一篇:微电子技术论文下一篇:物理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