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维修探究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升高,科学技术愈发完善,推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依然面临许多不足,对工程机械的正常运作带来不利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工程机械维修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机械维修探究论文 篇1: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加强的建议与对策探究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 工程机械是工程中重要的部分,工程机械的发展也越来越机械化了,工程机械也会出现损坏等问题,所以工程机械维修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加强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使得工程机械更好的运转。

关键词: 工程机械;维修;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也属于上升的阶段,工程机械的管理变得更加重要,工程机械也广泛地应用各个领域,在建筑、水利工程、道路、礦山都有所应用。由于数量相对的较大,在工程机械的管理上也有很多的难度,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对策,更好的促进工程的发展。

一、工程机械的主要发展历程

(一)工程机械维修的事后管理

工程机械的管理经历了机械维修事后管理、机械维修预防管理、机械维修预测和主动地对机械进行维修等等。事后的管理就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在进行维修,在工程的机械的前期大多都是采用这样的维修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机械的使用寿命,这样机械损坏是通常零件都是不能继续在进行使用了,暂时随着经济的进步这种维修的方法严重的阻碍了,工程的进度,也会对操作人员带来人身安全等问题。

(二)对机械的预防修理

顾名思义预防就是在事前进行对机械进行修理,在使用前对机械进行检查,预防的维修措施,也是因为在事后的维修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现状,同时认得生命安全也受到影响。由于劳动力的价格上涨,在工作的进行当中劳动力不能充分的被利用,这样使得事前的预防维修发展迅速。这样不但能保证工程的效率还能更好的保证工人的安全。

(三)对机械的预测维修

计算机的发展迅速,在人们对工程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之后,对机械的预测维修就开始发展壮大,预测维修的就是对机械经常会损坏的零件进行定期的检查,通常一些比较容易發生故障的零件进行统计数据,在定期的安排对这个容易发生的零件进行修理,从而使机械正常运转。这样的维修既能保证机械运转也能避免进行对机械的整体拆卸,也能把握好时间和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二、怎样对机械维修的更好的管理

(一)明确岗位

对机械的维修进行明确的管理,机械对于整个工程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机械维修部门都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对工程施工单位影响最为主要的,所以要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在进行分工时要设置明确的管理人员,分好组长和组员,要有固定的制度,进行对机械修理时要实行人机确定的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效率,同时也使得维修人员更加的具有责任心,在机械的使用上机械的操作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对机械合理的使用,在没有熟练的技术是时要严格的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经过系统的培训还要有相应的考试制度,在考试合格的同时进行上岗,对一些大型的设备必须是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

(二)懂得机械的操作规定

通常对设备都是有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使用的情况的,在设备的使用之前,在明确使用技术之前,也要对其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解,通常设备的保养和使用方法都会影响到设备的寿命的。在进行对设备保养是一定要注重设备的各个部分,不要忽视每一个细节,对于设备来说,机械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有其作用的。在进行施工时要按照规定的情况进行,不要盲目的自行安排作业的时间。对一些重点有难度的工作要做事前的沟通,在进行工作是避免疲劳工作,要有换班制度,在进行工作的交接时明确机械的状态,把机械的主要的问题讲解清楚,严谨隐瞒事实等情况发生,同时要对机械进行提前的检修,把一些隐患处理掉。在对机械检查时候直接对机械进行保养,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三)对机械进行定期的维修

对机械进行检修时要注意其特殊的部分,设定维修的具体计划,设立专门的维修部门,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维修知识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的提高维修的质量。在培训时让维修人员了解机械的每个部分,在能专研自己的工作时也要对其他的机械进行了解学习,这样在员工确实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员进行对其他的设备进行修理,不免设备损坏所导致的机械停机情况发生。进行对工作的细分,这样就能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要对损坏的设备部位进行很好的记录,进行对设备的预测,使得高频率的顺坏零件能进行预测修理。

(四)设立奖罚制度

在进行机械管理时要有相应的奖罚制度,在进行管理时有些做的优秀的管理者,应直接给予奖励,当机械损坏时对一些维修快质量并且高的人员进行一些奖励,使得人员有较高的效率,也注重了机械维修的质量,对一些不按规章制度使用机械的人,要给予警告。在一定的次数上就要给予一定的处罚,更好的落实对机械管理制度。

结束语:

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问题,在进行管理时要注重工程机械的使用、维修等问题,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对设备的专业技术进行学习,并通过考试合格之后进行上岗。懂得实用的规章制度,维修人员也要有相应的技术,同时也要注重对机械的保养。管理人员要明确责任制度,做好对各个部门的沟通,对设备的交接要明确设备当时的状态情况,更好的对工程机械的管理,也使得工程正常的进行,促进工程的进步。

作者:莫小军

工程机械维修探究论文 篇2:

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改进探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升高,科学技术愈发完善,推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依然面临许多不足,对工程机械的正常运作带来不利影响。故此,文章将概述内燃机的基本原理,说明改进工程机械内燃机气门修理的技术误区,提出工程机械内燃机气门修理维修工艺改进方法,并分析工程机械内燃机过热故障的维修改进方法,以期为内燃机维修工作者提供工艺改进新思路。

关键词: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改进方法

0 引言

现阶段,因内燃机维修工艺存在滞后性,传统内燃机维修方式被多数维修工作者所接受,导致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当前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有所完善,但是内燃机应用期限并没有有效延长。根本原因是,工程机械应用周期比较短,维修管理不当导致的。这不仅对工程机械内燃机的完好率带来影响,还会引发工程机械事故问题。进一步探索工程机械内燃机的维修工艺,改变传统维修理念,提高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效果,是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难题。

1 内燃机的基本概述

内燃机作为燃料在机器设备内部燃烧与释放热量,可直接轉换成动力的动力机器。从广义角度分析,内燃机主要以往复活塞内燃机设备、旋转活塞引擎设备、自由活塞引擎设备、旋转叶式燃气轮机设备、喷漆发动机设备为主,最为多见的是活塞内燃机[1]。活塞内燃机可把燃料与空气相互混合,在气缸中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缸内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体膨胀促进活塞运作,随后通过曲柄连杆结构装置或其他机构装置输出工程机械工作,驱动联动机械运作。在工程机械中,比较多见的是柴油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利用内燃机,将内部能源转换成机械能力,以此改变内部能源。

2 改进工程机械内燃机气门修理的技术误区

工程机械内燃机传统工艺中,将气门与气门座配对互研,使其形成良好的密封环带,提高气门的密封性。所以,明确相应的修磨与检验气门规范标准。譬如,研磨好的气门,与环带向接触必须保持均匀的银白色,不能出现漏研点与面,环带中部需要研出一道“亮线”,在检验过程中,检验工作者可利用铅笔,在与接触面相垂直的“亮线”画出相应的线条,随后使气门落座旋转至某个角度,便于观察与取出[2]。要求所画的线条需在中部位置切断,不能出现漏线情况。同时,检验工作者也可运用煤油、汽油或者其他设备进行密封试验检测,亦或利用专业的检验工具,查看内燃机环带是否存在渗漏问题。如若存在漏气、渗油等情况,还需要工作者继续研磨内燃机环带。此种配对互研与检验质量效果的方式,不但使工程机械内燃机修理的难度升高,还会影响内燃机的使用周期。

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管理中,尽管对于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保养根据运作小时数、走行公里数等展开不同级别的保养与维修,但是在没有达到规定保修间隔期时,内燃机容易出现窜油窜气的问题,使内燃机动力性能进一步减弱,增加耗能量,内燃机使用周期进一步缩短[3]。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配对研磨气门,经数小时运作之后,接触面白色环带的“亮线”已经消失,甚至出现部分沟槽,环带宽度进一步增加。基于此,利用没有配对互研的气门装配,展开实验分析,在使用之后发现,对工程机械内燃机的性能没有较大影响,反而使气门的应用周期进一步升高。气门通过量研磨之后再运作会使磨损情况加重,而接触面容易出现斑点问题。

为此,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过程中,对气门配对互研工艺并没有实际作用。同时,在实验验证中,密封性作为工程机械内燃机气门维修质量的主要指标,并非是唯一指标,根本原因是气门通过光磨处理后,气门座通过铰削与光磨处理,尽管光膜精读与相应误差,会对气门出现微量漏气的情况,但是通过短时间的磨合运作之后,依托气门本身的拍击,会使密封性逐渐恢复[4]。对于新的气门而言,利用过量研磨方式,会使气门浅表硬化层受到影响,缩短气门的应用期限。

3 工程机械内燃机气门修理维修工艺改进方法

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为了保障气门和气门座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需要内燃机维修工作者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注意不能过度削弱气门头刚度,维修工作者需要保障气门头处于最小厚度状态,要求维修工作者在相同内燃机上保持统一,避免出现弹性变形、受损的情况。第二,控制气门落座的压强,当气门下陷或者弹簧压力降低时,会使接触面得不到变形压力的作用,无法形成耐磨层。基于此,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作中在维修处理时,应该利用加垫片的方式,把垫片加至弹簧座下面,以此达到调节气门下陷量情况,有效弥补弹簧力的不足,否则需要利用新的囊气门座或者更换弹簧[5]。第三,重视气门头弹性变形磨损情况,内燃机维修工作者为了降低气门头天性变形力矩,铰气门座口时,可利用45°铰刀铰削工作面,而运用15°铰刀铰上口部位,对接触面的宽度进行适当调整;而75°铰刀只能调整接触环带均匀的问题,无法对接触环带宽度进行有效调整。第四,保证接触环带宽度满足要求标准,接触环带宽度作为确保燃气机气门工作周期的前期条件,而环带过窄容易出现起槽问题,导致燃气机气门间隙发生改变,增加漏气、烧蚀的发生概率;环带过宽容易出现垫渣情况,形成斑点,落座压强会进一步减少。第五,注意气门摇臂段和气门杆端接触位置不能偏斜,一旦出现偏斜,会使燃气机气门额外增加弯曲力矩,促进气门杆和导管的磨损,对气门稳定落座带来不利影响。第六,密封面需保持光滑平整,不能出现歪斜,铰削气门座过程中,内燃机维修工作者需要保证垂直气缸盖,气门导管必须处于同心状态。基于此,维修工作者可利用气门砂稍加研磨的方式,也可采用红丹油检验方式,要求周围都有接触痕迹,气门杆在导管内上下运作过程中,不能存在阻滞情况。第七,重视气门的修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作者在装配之前,需要进行平衡燃烧室的调整,如若差距过大难以调整,可将气门座进行更换或者重铰。第八,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重视密封效果,为内燃机启动带来便利,而是气门头磨出0.5-1°的干扰角,可使气门接触面进一步扩大,达到气门接触锥面大口接触的效果,此时维修工作者不能将其磨成小口接触,避免出现漏气问题[6]。第九,如若锥面光洁度较高,内燃机维修工作者通常不需要和气门座配对互研。在利用铰刀铰削气门座过程中,气门座磨损量或者下线量过大时,便于铰削;磨损量比较小,会使铰削难度增加,形成铰刀打滑的问题,这也说明表面有一定硬化层,且硬化层硬度比较高。通过实践验证,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气门和气门座运作一阶段后,表面硬度会出现影响变化。其中,接触面较宽的位置硬度比较低,较窄的硬度比较高。硬化层是通过气门落座过程中拍击形成的,在压强作用下,会使表面金属晶格出现变形,形成变形压力。此硬化层会随着磨损日益产生,促使其耐磨性明显升高。但是也会随着气门下陷量升高,接触面宽度增加,使气门落座拍击压强降低,其变形应力也会减弱,气门与气门座耐磨性会受其影响。

在气门接触面过窄,不超过1.5毫米情况下,其落座拍击压强会进一步升高,导致气门头起槽,以至于下陷量升高,使内燃机气门间隙发生变化,出现关闭不严、漏气等问题,引发气门头变形、烧蚀等事故。同时,会因散热不良,使接触面的高温氧化变形效率加快,出现漏气烧蚀情况。

4 工程机械内燃机过热故障的维修改进方法

引起工程机械内燃机过热故障的因素有许多,排查故障问题,需要遵循从简到难的顺序原则。然而,冷却系统故障是工程机械内燃机过热故障的主要原因,改进内燃机过热故障问题,需要重视冷却液面的检验与处理环节。对于工程机械内燃机冷却系统运作不良的情况,维修工作者需要对其散热系统页面是否正常进行检验,如若冷却液面比较低,说明内燃机冷却水量较少,查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根据要求将冷却液进行补充,使内燃机恢复运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内燃机温度可恢复至常规温度以内,由此说明内燃机过热是由于冷却液正常消耗没有及时补充所致。

如若内燃机在短期时间内再次出现过热情况,且冷却液面不断下降,由此可见,内燃机冷却系统出现渗透问题。需要内燃机维修工作者对其表面展开观察,重视缸盖与计提的结合面,查看缸盖水道与气道是否存在窜通,水泵和机体连接位置以及油底壳等是否出现渗漏问题。观察检验后,如若无法将其故障有效改善,可对气缸盖密封情况进行检验,如若气缸衬垫背冲破或者气缸盖翘曲发生变形,原因是气缸内密封效果不良,气缸中高温高压气体压入水道之中,使冷却液沸腾,导致内燃机过程[7]。为此,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艺改良优化中,维修工作者需要对气缸点是否存在冲破情况进行判断,其判断方法如下:将散热器加水口盖打开,开启内燃机,同时按加速按钮,如若内燃机的散热器上水室出现气泡,说明气缸点受损或者气缸盖与机体结合不严,需要对汽缸垫进行更换,也可通过维修气缸盖的方式,将内燃机过热故障排除,改进内燃机维修工艺。

当内燃机冷却液面正常,然而内燃机依旧处于过热故障现象,维修工作者可对水泵节温器设备的运作情况进行检验,如若节温器设備失效,冷却水无法通过散热器,影响其散热效果,会使水温进一步升高,引起内燃机过热故障问题[8]。此时,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工作者可通过改进维修工艺的方式,利用触摸手段,当水管温差较大时,此故障问题为节温器设备所致,需要将节温器设备拆除即可。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机械内燃机维修中,需要意识到维修工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内燃机维修工艺进行改良优化,以此解决内燃机气门维修不足、内燃机过热的问题,提高内燃机的运作效率,延长内燃机的使用期限。

参考文献:

[1]王志明.浅谈工程机械的使用、保养与修理技术[J].内燃机与配件,2017(006):81-83.

[2]贾先锋.分析内燃机维修中的技术误区[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11):220.

[3]董青田.分析内燃机维修中的技术误区[J].内燃机与配件,2018(004):149-150.

[4]毛文波.浅谈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08(236):127-129.

[5]马爱静.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内燃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新丝路,2017(002):111.

[6]徐伟.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20(09):164-165.

[7]许凡.内燃机机械维修中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与发展,2019,001(006):74.

[8]史军刚.浅析内燃机机械维修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014):29-30.

作者:杨兆远

工程机械维修探究论文 篇3:

探究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摘要:对于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来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分析目前机械维修的体系,分析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以及后续的处理方式,总结常见的维修方式,其次分析工程机械设备目前在维护保养工作中需要优化的方面,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优化我国的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并且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也为了促进其行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在实际应用中已成为现代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工程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是工厂顺利运行的前提,因此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维护和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功能效率,提升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脚步。

一、机械维修体系

(一)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及处理

工程机械设备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对于设备的磨损非常快,因此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工作非常重要,主要的磨损类型分为两种方式,首先是有形磨损,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这是自然的设备使用造成的磨损,同时除了技术改造之外没有别的避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属于不可避免的磨损。另一个方式造成机械设备出现磨损情况的就是无形磨损,主要是因为很多设备在没有工作状态中,由于自然外界因素所导致的磨损,这种磨损可以通过人力的方式进行改善优化。主要由于很多大型机械设备由于其太大,无法在室内存储,只能放置在室外,这样就会加速风化等现象造成的设备各功能的退化和磨损。

处理设备磨损的方式也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常用方法,首先第一个是对于一些到了使用年限的设备零件及时更换,对于一些磨损情况过于严重的设备及时处理,淘汰升级。第二个方式就是做好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这是日常可以做到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定期的检修和保养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可以避免由于一些小零件问题造成大的问题和故障,这也是很多设备的基本维护方式。

(二)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方式

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而言,目前常见的维修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定期检修,这种一般是设备公司定期对于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及时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这也是成本最低的检修方式。第二个是状态维修,也就是在设备使用前,对于设备的基本功能进行简单的维修和检查,这种方式也是目前很多企业最常使用的检修方式。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设备的日常检修记录等提前分析判断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对或者出现故障率高的零件进行及时维护检修,并制定合理科學的检修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检修方式对于对于检修工人的经验的要求很高,但是检修效果也是最高的。最后一个就是事后维修,这种检修一般处理的都是突发性故障,因此也具备高效、及时、对症下药的特点。这三种维修方式相辅相成,共同配合,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维修与保养工程机械设备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中,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对于大型设备的专业操作技术人员的供不应求,同时对于很多先进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仍然非常传统的,因此对于高精尖设备的维修技术需要优化,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之后,需要的维修时间过长,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维修技术不达标,造成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成倍增加,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顺利推进。上述的所有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这可以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三、工程设备维修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设备维修和保养机制

对于很多的工程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来说,很多企业缺乏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概念,没有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同时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技术不精进,严重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缺乏科学系统的机械保养方式,无形之中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同时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在进行检修维护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任务的推进,同时还增加了维修成本。在维护的时候,对于设备的整体性能和日常使用没有及时的记录,影响了设备的检修进度,同时虽然可以暂时的将设备投入使用,但是可能造成设备更大的磨损和破坏,因此得不偿失。

(二)工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缺乏规范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操作许多技术设备的复杂性增加。许多操作员对他们目前使用的新设备不太熟悉,导致操作行为不当,造成机械设备不同程度的磨损。其次,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工作,会影响设备的维护周期,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工程项目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单位都超负荷使用设备,而对设备的维修,大多数维修人员的知识水平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对设备故障原因的判断出现偏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其他问题,增加维护时间和维修成本,降低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操作人员的管理存在问题

对于很多专业的机械设备而言,他们的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人而异,因此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高可以有效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降低由于操作水平对设备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操作水平不高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的职业水平只能保障他们在工作中不失误,因此对于设备的磨损等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每一个项目的操作人员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设备的使用和后续的维护保养中,不能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和统一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因此对于设备而言,也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四、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在任何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并配合机械设备的精心维护,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维护保养人员可以在使用期间保留机械设备的必要操作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以确保机械设备在安全条件下使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失误,减少额外开支,保障机械设备有效运行状态,提高生产力。

(二)科学操作机械设备

在日常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采用科学、规范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只会增加机械设备的损坏率,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注意机械设备严格按照说明操作,特别是调试期间机械设备的操作,以避免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

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培养等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人员的维护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设备的维护效率,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因此对于日常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

五、结语

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定期维护是影响机械设备维修效率的关键因素。采用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方法,促进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亮.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中国设备工程,2022(03):61-62.

[2] 宋光涛.探究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J].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2):329-330.

[3] 徐伟.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20(09):158-159.

[4] 王立军.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其保养[J].内燃机与配件,2020(07):173-174.

[5] 贺利华.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33-34.

作者:徐尚勇

上一篇:会计信息市场化下一篇:公司竞聘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