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汇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定时间周期或者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出来,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0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8年12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研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制订提出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强化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

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决不能因某些品种和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认识上的反复,决不能因年度的丰歉而出现工作上的摇摆。要进一步落实各地区的粮食安全责任,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加强粮食战略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大宗作物区域化布局,启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北地区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适宜地区木本油料生产,扶持优势产区发展糖料、马铃薯、天然橡胶等生产。推动园艺产品集约化生产,推动畜牧水产规模化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推动标准化生产,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在政府监管环节健全全程监管体系。

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建设投资的机遇,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明年要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机工业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和养殖水平。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不失时机出台调控措施,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改善进出口调控,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明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都要继续增加,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扩大农业产业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困难加剧、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问题,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

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

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民生

要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要重点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解决6 00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公路投资力度,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范围,加快农村安居建设。

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和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予以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引导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深化农村改革,增添发展活力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落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各项措施,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严格执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抓紧制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具体办法,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推广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对涉农贷款定向给予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地区性中小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第2篇:开创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新天地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精神,引导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重视和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面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向纵深发展。4月20至21日国家档案局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农村农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为这次会议的召开作出重要批示,他希望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为“三农”做好服务工作。王刚同志的批示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就加强“三农″工作的意义、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地位、作用作了精辟概括,对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不仅对我们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会议是国家档案局1997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性的以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为主题的专业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北京市档案局等9个单位和个人在会议上介绍了经验,河北省唐山市档案局等10个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生动鲜活的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各级档案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地工作实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努力探索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的新路子。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也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我国是有八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领域。几年来,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连续几次召开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各级档案部门依据《档案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克服重重困难,联合和协助政府有关涉农部门,有效地开展了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各地档案部门在不断推进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基础建设的同时,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中的村民自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土地承包及流转、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户科学种植养殖、养老保险、大病统筹、税费改革、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小城镇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档案业务指导、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开始形成实效明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了起步晚、基础差、零星分散的状态,已经成为行动快、进步大、成规模、有体系的档案工作新亮点。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为农村管理和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经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因此研究、探索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不仅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要责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农业和农村档案是一笔巨大的信息财富,要把这笔财富盘活用好,需要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构建以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市场动态等内容为主要信息资源,以档案部门多种服务为基础条件,以广大农民自由利用为运行准则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各级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把为“三农”服务放在档案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作为评估有关档案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围绕广大农民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紧扣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以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积极进取、求真务实,不断创造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尽心竭力为广大农民办实事、谋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作者:本刊评论员

第3篇: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于2019年组织实施,经各设区市教育局遴选推荐和省教育厅复核,共有42个工作室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2021年又新增148个工作室为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缩短了地域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目前已涌现了不少网络教研和资源的优秀成果。

常州市举行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大会

4月19日下午,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启动大会在常州市教科院举行,旨在进一步明确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目标定位和具体任务。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常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鹏,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信息处处长水虎远、人教处处长潘莉出席大会。大会由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主持,11位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核心成员代表参加大会。

首先,潘小福发表致辞。他提出,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信息化骨干教师的高地,应会聚一批有志于数字化学习研究的有识之士;工作室应创新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前沿信息技术等丰富教研形式;工作室活动应是区域教研的重要补充,要加强与学科教研的联系。

曹鹏从特征、标准、组织管理、职责、任务、考核等角度详细解读了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相关要求,给出关于建设优秀工作室的五点建议,同时展示了第一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丰富多样的活动,希望工作室能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汇聚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启动适逢常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好时机。如何抓住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如何为实验区建设贡献工作室的智慧与力量?对此,徐展给与会的工作室领衔人、核心成员代表做了“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常州)建设”情况汇报和第二批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项目申报动员。

常州二中教师朱丽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代表发言。朱老师回顾了自己对信息化教学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深刻感受到信息化对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朱老师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确立了自己工作室的努力方向,希望通过和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为常州的教育信息化贡献一份力量。

胡鹏指出,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们要对信息化大形势有深度把握,敢于在大变局中有所作为,希望大家能聚力于全市信息化的建设,聚力于常州实验区的建设,聚力于共同体的建设,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最后,厉浩介绍了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从启动到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的发展历程,对常州市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示了肯定。希望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能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积极开展示范研究,发挥好引领作用。

相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的领衔人和成员们定会把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建设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迈开大步,为教育信息化贡献“常州经验”。

连云港市举办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授牌暨交流展示活动

4月29日,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连云港片区)授牌暨交流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建宁小学举行。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杨菲菲、主任葛海燕,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宏伟等出席活动,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核心教师和学员教师共计300余人参与活动。

在授牌仪式上,杨菲菲代表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对连云港市第二批获批的11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表示祝贺,对工作室以后的管理、发展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工作室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做大做优各个工作室。厉浩随后做了讲话。连云港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崔恺代表连云港市教育局做了表态发言。工作室领衔人、学员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活动中,学员教师万菁和龚将进行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展示。人工智能“小飞机器人”、平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加入,让万菁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参会教师赞不绝口。授牌儀式结束后,各网络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交流。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连云港市持续、深度做好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发展和辐射筑牢基础,为连云港市打造教师组团式发展新样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荩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递课堂”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切实研究、实践“专递课堂”在平衡共同体学校教学资源、提升区域教学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日,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走进淮安市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共同体学校——盱眙县天泉湖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智学专递 共生共长”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淮安市电教馆馆长杨佚、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信息部主任傅维春、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校长黄爱勤以及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发展共同体部分骨干教师和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采取两校连线“专递课堂”、三校联动“网络教研”、同步互动“网络直播”的形式,设置三个实体会场,同时借助“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网络直播,吸引了众多教师参与网络观摩与互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智学专递”课堂教学观摩。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李兆刚和天泉湖镇古城小学教师景海洋共同执教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课。本课从两边学生互相打招呼而产生想相互认识的需求开始引入课堂,主会场的李兆刚通过设置两边学生不同观察视角产生不同描述的差异分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两位教师通过巧妙“引学”和多次互动突破知识的难点。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龚晓青和天泉湖镇古城小学教师张秀梅共同执教六年级语文《学弈》一课,两位教师通过空间交互、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带领学生领略古文独有的魅力。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专家讲座。杨佚高度评价此次活动的开展,并鼓励所有教师走在时代前列,通过研究和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曹鹏做了题为《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看得见”的智慧课堂》的讲座。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评(议)课和智学课堂研讨微讲座。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教师戚善迪和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邰玉涛分别就上午两节示范课进行精彩点评。

本次活动的另一重要议题是探索“智学课堂”在共同体学校的生根发芽,探索“专递课堂”在解决资源共享、多维互动、城乡交流等方面的落脚点和突破点。来自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和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发展共同体的6位教师分别就“智学课堂”的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方面的思考做

海安市开展第一期教育技术逐月行

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

3月30日,海安市第一期教育技术逐月行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在城东镇西场初中举办。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电教科科长陈小银、服务科科长张志强,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金贵、副主任丁庆富以及电教部全体人员,海安市各区镇电教教研员、各中小学分管电教工作的负责人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在康永宏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名师讲座栏目中进行了直播,工作室核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线下活动,部分外市成员通过网络直播和点播的形式线上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互联网+项目化教学”公开课观摩、说课、评课和“展示与讲座”两个环节组成。

上午,参会人员分组观摩了“当‘机’立断”“致敬戍边英雄主题网站制作”“倡导低碳生活”“课本剧”“京剧表演形式探究”“自制测力计”等十节“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公开课,涵盖语文、英语、政治、信息、音乐等多个学科。公开课观摩后,分成三大组进行说课、评课。

下午的“展示与讲座”由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电教部主任康永宏主持,并作《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曹鹏、陈小银、丁庆富和西场初中校长戴世芳、副校长王生龙分别做了《以项目化教学为引领,做学生“看得见”的信息化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5G通信应用与研究》《基于“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思考》《激活教育智慧·浸润智慧人生》《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

一天的研讨收获满满,教育技术逐月行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海安全市电教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探索研究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又是对全市教育工作的推动和促进。海安市将以此为契机,创新举措,开拓进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研究,引领教师探索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高效方法和途径,全力推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全面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举办启动仪式

暨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为充分发挥名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落实教师成长工程,4月14日,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在无锡市五爱小学蓉湖校区举行。

工作室的首次成员见面会别具一格。前期,工作室的各个成员就以“行走在春天里”为话题,录制了一份别样的自我介绍小视频,并简要地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对工作室的期许与展望。优美的场景,暖心的话语,如春风拂面,刻画出每一个工作室成员的教育理想,互通成员之间的教育情怀,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工作室领衔人华燕首先向成员们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作为江苏省第二批、目前无锡市仅有的小学语文学科网络名师工作室,探究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怎样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工作室的重要目标。华燕对工作室建设思路与设想作简要介绍,努力将工作室建成具有向心力的梯度发展的专业共同体。

工作室还特聘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五爱小学校长、国家级骨干教师、无锡市名校长许敏峰,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小学语文专家魏星为工作室学科导师,聘请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支持部主任、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张吉为工作室信息技术顾问,聘请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闵慧为工作室日常学科导师,特聘POCO摄影网南通站站长、资深风光摄影师袁裕雷为工作室特约摄影。他们是工作室最坚实的后盾,华燕在活动现场为导师们颁发了聘用证书。许敏峰对工作室的成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也和成员们分享回顾了华老师在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长故事,并期待工作室成员们能不断拔节生长。

课堂展示环节将研讨活动推向高潮。由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教师赵林萌执教了三年级语文《蜜蜂》一课,整节课贯彻了梁溪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育理念,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先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再来概括文本,继而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前后勾连起来。生动有趣的课堂获得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评课教师也纷纷为课堂创设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教学设计点赞。

最后,魏星以“统编教材呼吁大任务教学”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他表示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吁求大任务教学,应在课堂上不断超越传递,走向探索探究之路,而大任务教学设计则要聚焦核心知识、设置实践情境,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情境。

华燕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将携手相助、同心相伴,在名师的引领下,相互学习、交流、碰撞,通过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使更多教师共同进步。

无锡市召开江苏省网络名师

工作室建设培训会

焦卉网络名师工作室举办

启动仪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

4月15日,焦卉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儀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活动采取线上培训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泰州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局长马扬光和江苏省特级教师、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焦卉以及全体研修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由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倩霞主持,马扬光和焦卉为工作室揭牌。

当天上午,工作室核心成员孙倩霞、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十桥校区校长殷明星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还邀请了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济川校区校长伏红波作点评。

下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就上午的两节课,与工作室领衔人焦卉一起进行了研讨交流。焦卉以“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为主题,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为例,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小虫子”三步走——一次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为教师们今后的研修指明了方向。此外,焦卉还向全体成员说明工作室管理机制、培育方案,对核心成员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在焦卉的带领下,以课堂为主阵地,扎扎实实推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

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

“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

校本课程实践”研修活动

为深入推进江苏省STEM教育试验区工作,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近日,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组织部分学校骨干教师走进无锡市机关幼儿园、无锡市育红小学等学校,开展“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校本课程实践”研修活动。

参研教师首先观摩了无锡市机关幼儿园“阳光花房”。园长杨嘉敏详细介绍了幼儿园种植项目的建设、组织实施情况,袁婧娴和周德君老师重点演示智能化种植的方式方法。随后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一行来到育红小学公益校区观摩学习了“行知小先生农场实践基地”和“果儿课程”校本课程,展示。育紅小学校长姚洁从农场的设计,到农场建设,再到农场课程,全面介绍了STEM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观摩结束后,无锡市育红小学罗玉军老师作题为《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校本课程实践》的讲座。

本次网络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是基于线下的校际联谊研修活动,得到了顾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大力帮助。网络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多人参与的学习研修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了专题微讲座。

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立足微课应用和“智学课堂”实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前提下思考的是让更多学校得以共享研究成果,让更多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此次活动开创了共同体学校教研的新样态,让更多教师得以感受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非凡影响。相信在上级部门持续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工作室和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立足“智学”、放眼未来的教师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

联合举办“编程计算”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为深入研究教科版新教材,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4月2日,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联合举办了“编程计算”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来自全省40多所学校的近80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蔡国主持,并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

本次研讨活动共有开幕仪式、课堂观摩、评课研讨、专家讲座四个环节。

开幕仪式简朴而正式,主要由主持人蔡国简明扼要地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在课堂观摩环节,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教师高萍、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教师陶育平、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于伟和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李卉针对“周而复始的循环”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徐星和印清对“可以复用的代码”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这六位教师都是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课堂观摩结束后,在工作室领衔人汤蓉老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和教师直奔主题,针对六堂观摩课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活动还邀请河海大学副教授童晶和北郊高级中学教师蔡国分别做了《零基础趣味学Python》《关于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

一天的研讨活动环节紧凑,干货满满,广大与会教师和观看网络直播的教师大有收获,纷纷期待下一次的研讨活动。

第4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 ,农业总产值1.9 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05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03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三年来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20个,招商引资8200 万元,启动民间资金763.6万元,金汇果蔬基地、万吨棉籽油、万吨豆制品、万头肉牛养殖场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我市,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等产业。市兴业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200人。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采取市上有关部门培训和用工单位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狠抓产业化基地培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1000多人,使农民的就业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31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现金收入1674万元,农民人均获得纯收入837元。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财政先后投资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二是村组道路工程。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通柏油路的目标。三是水电建设工程。先后投资7100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截引工程、安远沟水库等工程,完成农电线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四是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9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2%,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风治沙1.6万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五是农村通信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建设工程,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4.9%,电话普及率74.9%,农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六是社会事业建设工程。市镇两级财政先后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改革,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制度,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和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镇、村两级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些致富带头人和年富力强的同志进入了村级班子,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强劲力量。“双培双带”共办实事3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248.6万元。二是通过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00年市委抽调18名机关干部驻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农口干部“双下乡”工作机制,今年实行了科技事业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作为考核管理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抽调88名干部深入基层抓科技、抓党建、抓经济、抓服务,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和科教兴农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农村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截至目前,农口共有党员1362人,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农民教育取得了新进展,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四进五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13个村先后建成了规范化的村两委会办公楼和活动室。六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得到深入落实。在2002年税费改革农民人均减负21.3元的基础上, 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彻底减负,人均减负83元,退耕还林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兑现到户,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业发展资金缺乏,农业科技和技能培训经费短缺,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狠抓 "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挖掘旅游观光农业潜力,切实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小康样板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六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5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推荐]

当前,正值我们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市“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我市农村有3镇,17个村,112个村民小组,2.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耕地面积4.77万亩,农村有灌溉机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种农用机械3990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xx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6;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9.9;完成农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4407元,同比净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6.2亿元,增长8.9,农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7,农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13.5。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农业。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良畜禽等精品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双千元田”达到3.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7。培育万元院1990户,万元田、万元园、万元室377亩。二是发展壮大洋葱支柱产业。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比去年增加2100亩。三是积极推进精细蔬菜产业。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的面积和质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的效益稳步提升。四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成了种畜繁育基地、蓝孔雀养殖场、友谊特禽养殖场等一批特色养殖企业,大力实施牛羊品种改良工程,目前,规模养殖户达到1338户,建成养殖小区8个,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亮点。五是依托酒钢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和葡萄园,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农业发展的水平。六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上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各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多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七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三年来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横沟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实现利税1.1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第6篇:农业和农村工作汇报材料

xx乡农业和农村工作及农口干部 下基层开展帮抓活动汇报材料

当前,正值我乡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际,马书记一行在百忙之中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上领导对我乡“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面,就我乡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乡有10个村,53个村民小组,5024人,耕地面积1.4万亩,各种农用机械×台。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前十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大力发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10年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计划完成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以上。

二、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地膜玉米、苹果苗木繁育、绿化苗木繁育、肉牛养殖产业。一是大力推广地膜双垄沟播玉米。2010年完成种植面积2000亩,由于其产量高、生长期短的特点,受到群众一致认可。2011年我乡地膜玉米2000亩现已全部分配到户,地膜已分配至农户。二是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繁育。近年来,xx、石咀和花庙等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育苗产业作为发展本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育砧木苗120亩140万株,育成苹果合格苗17.8万株,总收入17.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2009年该村依托大青山合作社的成立,进一步扩大育苗面积和育苗种类,今年春季新增实生苗140亩165万株,嫁接苹果苗木123亩140万株;新增绿化苗木有白皮松20亩、黄金柳苗木30亩、油松20亩、刺槐10亩、大樱桃7亩,新增花卉(唐菖蒲)11亩,林地种党参100多亩,经济收入将达50多万元。2010年新增各种绿化苗木120亩,预计经济收入达到360万元。三是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近年来,我乡主要抓了以养牛为主的大牲畜繁育,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在石咀村,新建占地面积17.5亩标准化养牛小区一处,其中牛舍6栋1620m,办公室、兽医室等配套设施230 m,种植紫花苜蓿30亩。本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常年存栏肉牛300头,年出栏2次,出栏三元杂交肉牛600头的规模。同时辐射带动毗邻的xx村、花庙村的暖棚牛舍加固改造和提升农户分散养殖的积极性。2月24日,我乡结合全区25个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要求,组织联系区畜牧局技术人员、乡主要领导、驻队干部已对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

22并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广肉牛养殖小区发展模式。四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我乡大力扶持育苗业能手成立大青山专业种植合作社,社员47户,通过乡政府积极引导,现已因市场需求,育苗结构由苹果育苗转变为三松(油松、白皮松、华山松)及绿化苗木种植,农民收入增长明显,现在更多农户已自发种植繁育,合作社入社社员逐年增加。五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近年来,我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38名,培训农民9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抽调4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2月28日,我乡按照区委农口部门干部下基层开展帮抓活动的要求,积极联系区畜牧局技术人员3人对石咀村肉牛养殖小区布局进行了检查指导,并对养殖小区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弥补了养殖小区缺乏实用技术的缺陷,受到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着力突破。一是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大力倡导群众修建“农家乐”,种植山野菜,形成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利军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对xx供销社进行开发,拟建“天辰商城”一处,设计标准为四层框架结构双面楼,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形成旅游、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从而全面弥补我乡旅游无住宿、旅游无休闲、旅游简单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的缺陷,同时将增加就业岗位40人。同时探索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子,启动“石门生态园”建设工程,该项目地处龙包沟,南临高速公路出口,规划面积600多亩,拟建成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高档次生态旅游小区。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着力推进劳动力转移。随着高速公路的完工,我乡将会产生较多的剩余劳动力,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经济工作来抓,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来抓。加大对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加强对劳动力的就业引导,达到合理、有效、成功的转移剩余劳动力,做好劳务经济文章,做大剩余劳动力特色产业,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径。今年,我乡预计劳务输转剩余劳动力1840人次。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一是xx村新农村建设。引资450万元,在石贾战备公路与xx主街道之间整理开发闲臵土地12亩,新建新农村一处,共建两层120平方米砖混结构住房25套,同时配套建设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建设。二是进行商铺开发。引进资金150万元,对高速公路出口2.4亩闲臵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两层砖混结构商铺一处,建成商铺36间,建筑面积907平方米,现已完成一层主体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改善我乡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到远赴甘泉镇、马跑泉镇采购的现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三是着力推进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我乡于2010年年底,投资150万元对原有文化站危房进行改造,新建框架结构三层楼1幢,一层13间,共39间,建筑面积1234.11平方米,位臵选择在群众方便的乡政府办公楼对面,分设办公室、阅览室、档案室、棋牌娱乐室、电脑室等。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xx乡综合文化站办公条件,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将会使全乡5017余人口直接受益,对进一步促进全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新xx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三农”服务以及信息需求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乡经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四是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硬化xx村3米宽主巷道95米,硬化4米宽主街道200米,排水渠300米,修建8m花园7处,安装路灯10盏,该工程建成后进一步改善了我乡群众居住环境,同时也成为xx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更好的带动我乡旅游业发展,改变群众出行安全状况。计划在xx村龙王沟沟口架设长36.3米宽6米的大桥一座,修建河堤700米,现大桥施工设计已完成,河堤建设正在积极联系协调区水利局进行设计。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改善群众出行现状,同时也为“石门生态园”开发奠定了基础。五是建立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截至目前为止,为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834210元,临时物价补贴53000元;为农村五保户发放五保资金141174元,临时物价补贴6900元,

2五保过冬补助27600元,实现了全乡五保、低保户应保尽保。发放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44504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全乡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04%,全乡有497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目前,xx卫生院门诊接诊5826人次,门诊总费用162975元。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42630元;发放粮食直补农资补贴504433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25007.5元;发放农村部分特困家庭补助资金112900元。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部落到了实处。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按照区委创先争优活动会议精神,我乡研究讨论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按照区委实施方案,制定了有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计划,集中开展了党性教育、评先选优等活动。组织集中学习24次,每人书写心得体会2篇,党性分析材料1篇,在2010年“七一”前夕,全乡共推选出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2名优秀共产党员,5名先进党务工作者,同时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42名,发放慰问金5080元。二是积极开展“四议三双”活动。我乡严格遵循“四议三双”活动流程,做到了一个步骤不能减,一个环节不能丢,一个次序不能乱,确保发挥最大效应。今年各村党组织共向党员及群众承诺办实事50多件,全乡90%的党员每人向村党组织和村民承诺办2—3件实事,目前大部分承诺已启动实施。三是做好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在党员队伍建设中,我们根据从严治党的原则,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2010年上半年我们发展党员17名,下半年发展党员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5名。四是做好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维护和管理工作。目前,我乡共建立党员先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0个,其中新建5个,依托站点5个。乡党委组织专门人员对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进行了维护、课件资料的下载,制订了培训计划。全年共组织各村党员群众收看24期,收看人数达440人次;落实远程教育依托和新建站点管理人员补助资金和维护费用17000元,确保现代远程教育正常运转。五是抓好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我乡把党建示范点创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在继续巩固老典型的同时,依托种植、养殖、旅游产业抓示范,年内完成党建示范点建设2个。

三、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乡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协调,农民可持续增收渠道不多。二是部分村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道路建设滞后,村级集体经济相当薄弱。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四是个别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意识。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服务观念不强。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2011年乡党委、乡政府将继续总结经验,知难而进,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断取得新的工作业绩。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并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挖掘旅游观光农业潜力,切实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积极培育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乡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农村小康村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强化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六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7篇:**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严格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监管,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一免征、两取消、三补贴”政策。2005年以来,一是积极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1186万元,取消了农业特产税300余万元(烤烟特产税除外),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全县农民基本实现了农业税收方面的零负担;二是搞好种粮农户、粮食面积的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切实做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确保两补资金 100%发放到位,共发放农业两补资金1021万元。三是严格实施农机补助政策,采取“农户申报、定期公示、主管部门认定、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为农户提供农机补贴资金33.5万余元,购置收割机24台、拖拉机31台;2006年计划提供农机补贴资金50万元,已补5.06万元,购置收割机5台,耕田机39台。

(二)严格实施减负工作制度。一是有效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按照“格式统

一、内容统

一、标准统一”的要求,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各村进一步完善了涉农收费公示制,及时调整更改公示牌(栏)内容和标准,促使全县涉农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面实施农民负担与补贴监督卡和学生收费明白卡制度。按照“收费公开、填写规范、一户一卡”的原则免费向农户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2万余份,把农民负担的项目和金额,农业“两补资金”发放标准及农民关心的“一事一议”、教育、计生、国土用水用电等涉农收费标准公开到户。向学生免费发放收费明白卡9万余份。三是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按照手续不全的不批、用途不明的不批、超范围超标准不批的原则,去年以来,对8个乡镇32个村的“一事一议”资金共48.17万元进行了审批。全县“一事一议”规范有序,“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做到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四是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各村订阅报刊杂志按照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控制在500元/年的限额内。五是严格执行减负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减轻农民负担目标管理责任状》,构筑减负工作由单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减负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督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评。

(三)切实加大涉农收费监管力度。一是组织纪检监察、财政、物价、减负等有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涉农收费单位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情况、减负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今年3月,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由县减负办牵头,组织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纠风办等单位,对全县25个乡镇16个主要涉农收费单位的近年来的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实施当中,7月底结束。二是认真办理涉负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涉农收费的来信来访,推行首问责任制,热忱接待,及时处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三是教育、民政、供电、公安、国土等涉农收费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减负政策,做到公开收费、亮证收费、按标准收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如民政局严格按标准收取结婚证工本费9元、离婚证工本费10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18例、离婚登记139例,2006年1-5月办理结婚登记1414例、离婚登记126例,无一例违规违纪收费现象。

(四)认真开展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活动。2005年10月20至25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对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等14个涉农单位的减负工作组织宣传情况、减负政策落实情况、涉农收费公开公示情况、执行涉农收费价格情况、服务“三农”情况进行了测评,下发了《永兴县2005农民测评涉农单位情况通报》,向全县通报了测评结果。对总评分在85分以上的5个涉农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并授予这5个涉农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涉农服务优秀单位”和“涉农服务先进个人”的称号。同时,对测评收集到的85条建议进行分类整理,责成各涉农单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对照整改,不断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二、粮食生产计划落实情况

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促进我县粮食生产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早稻实插面积为18.4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0万亩;玉米春播面积3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红薯3.5万亩,比去年减少0.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万亩,与去年持平。2006年全县优质稻开发计划面积36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6万亩,中档优质稻30万亩。目前,粮食收购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5万亩,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正在落实中。为确保粮食生产计划的落实,今年来,我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是以送科技下乡发动。3月15日开始,我们分别在鲤鱼塘镇、油市镇、湘阴渡镇、柏林镇、太和乡、马田镇等乡镇陆续开展“情系三农”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粮油生产技术资料、永兴冰糖橙种植技术资料、农业法律法规等到各种宣传资料4万余份,并现场接待农民咨询近千次。

二是以召开现场技术会促动。3月24日和4月12日分别在太和乡和金龟镇举办了优质稻、冰糖橙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旱育无盘抛秧技术现场会。

三是以办点示范带动。在粮油生产指导工作中,我们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全县”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别在太和乡、金龟镇、洞口乡创办了三个高档优质稻种植示范样板;在油市镇儒林村创办了一个超级稻种植示范样板;在黄泥乡木梓塘进行了“旱育保姆”无盘抛秧技术示范;在太和乡乌萝村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县 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恢复性增长。

三、农民收入增长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民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粮食生产现状及问题。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2万亩,粮食总产26万吨左右。历年双季稻种植面积26万亩;单季稻种植面积7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18万亩左右,单季稻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粮食生产计划难以落实到位,措施不得力,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一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转移,外出打工、经商、举家外迁,剩下年老病弱的在家耕种,双季变单季,甚至荒芜不耕种,造成部分土地闲置。二是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特别是杂交稻种子价格近年来大幅度提高,由原来每公斤10元左右提高到20-30元。三是城乡差别大,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种多种少一个样,产量高与低一个样,有自己吃的就可以。四是科技人户率低,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难以传递到千家万户和田间地头,农技服务体系处于经费不足,人心涣散,有其名无其实境地。五是农村土地分户经营,难以集中流转,零星种植难以实行集中连片种植,难以规模化生产,生产布局杂乱,难以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生产模式。为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发放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出台对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部分农民领到补贴而不种粮的现象时有发生,粮补资金的发放应与农民购买粮食种子数量(种子销售部门存有购种凭证)统一起来,这样才可确保粮补资金的到位。二是各级领导要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农业工作放在首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政策,加大农业政等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三是提倡实行土地集中流转,由分户经营向大户经营集中。四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培训制度,进行定期培训。五是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门式多门生产技能,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六是对粮食生产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基地生产格局,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七是加大对优质稻生产扶持力度,确保粮农增产增收。

(三)农民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8篇: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概况

******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全市总人口366万,其中农村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48%。境内地表水有黄河、沁河、蟒河、丹河等20多条河流,有中小型水库26座。******是全国着名的粮食高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其中小麦种子繁育面积达60万亩,“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23.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69.6万亩。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夏粮亩产达到511.1公斤,居全省第一;玉米高产创造两项全国新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10113元,增长13.6%,比全省平均7525元高出2588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力实施“七大工程”,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力实施高标准良田工程。针对人多地少、资源趋紧的特点,我市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抓手,完善五大体系,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粮田,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以县(市)区为单元,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到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179.4万亩。二是完善投入体系。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涉农资金。2012年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今年将再建设高标准粮田40万亩。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居全省第一;玉米机收率达到91.5%,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是全国首家地市级农机化示范区,目前已发展农机服务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530家。四是完善科技体系。抽调600余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市、县、乡三级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科技增粮活动;建立了农业科技流动大学,把科技培训班开到田间地头。建设了3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农作物、经济林、“四大怀药”等工程技术中心,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数量居全省第3位,******平安种业、怀川种业建立了民营种业院士工作站。五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高标准粮田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标准粮田建设。

(二)强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依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以集群成规模,以集群促转型,以集群做示范。一是建好基地。围绕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食用菌、林果、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食品安全。二是做强龙头。强力推进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乳品产业化集群、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饮品产业化集群、******百疗科技公司怀药产业化集群、天香面业公司面品产业化集群、立达公司调味品产业化集群5个集群试点工作,扶持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支撑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家、省重点龙头企业30家、市重点龙头企业113家。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和******着名商标74个。2012年,全市9大类农业产业化集群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6.3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46.2亿元,增长17.3%;实现税收16.9亿元,增长16.1%。到2015年,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4个、50亿元以上集群3个、100亿元以上集群1个。

(三)强力实施现代园区工程。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我市高标准规划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创园自2011年6月8日由国家农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发文批准成立以来,组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总体规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先后4次赴台招商,邀请台商400余人次到台创园实地考察,成功引进了台湾方圆围棋、台湾神农科技协会等一批台资和台商项目。在今年4月12日举行的2013豫台农业项目合作恳谈会上,又成功签约了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中心、台湾养生食品园、台湾精致农业示范园区、云台山万亩高效农林等4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同时,温县农业示范园区已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农林科学院、博爱农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沁阳、孟州、博爱、武陟4个园区正积极推进。

(四)强力实施水利工程。本着“大兴水利、兴大水利”的原则,着力打造水利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4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抓民生水利,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11年开始,3年内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内解决山区丘陵区吃水问题。2011-2012年解决了山丘区3.24万人吃水问题、平原地区27.3万人自来水村村通,今年将再解决1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水,吃上安全水。抓农田水利,依托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重点实施了修武县、博爱县、孟州市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和沁阳市、孟州市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抓引黄入焦。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22.8亿元,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积极推进引黄灌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抓水源建设,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西霞院灌区、引黄沁北灌区、武嘉扩灌等引黄补源工程建设,扩大供水量,做好群英二库、九渡、白龙潭水库等备用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五)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一区”突出抓好南太行山区绿化工程,“两带”着力加快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建设,“三网”重点实施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等绿化工程,“多点”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县城、村镇、景区等区域的生态建设,建设一批经济型、景观型、园林型绿化村镇,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2012年完成造林14.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7%,10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市建设目标。从今年起,在南太行浅山区建设东西长18公里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全力打造“景观、生态、休闲、产业”四位一体的林业生态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六)强力推进组织化提升工程。以建设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扩张数量。下大力气促进合作社数量扩张,通过能人牵头办、企业带动办、部门主导办、政策引导办等方式,发展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规范运作。坚持依法办社、依章办事,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三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价格保护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三是提升档次。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力,创造规模效益。重点培育50家明星合作社、100家龙头合作社和200家示范合作社。四是联合发展。把同行业、同区域和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社联合起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拉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9家联合社,以******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为******省注册的第一家联合社。201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总数达3208家,覆盖率达45.6%,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目前已注册成立15个家庭农场。新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62万亩。

(七)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依托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向城市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有条件的中心镇(村)集中的原则,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布局。二是制订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拟定了《关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试点社区详规编制工作的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人地挂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三是加大投入。2012年共争取省级财政资金4300万元,落实市级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6亿元,市场运作筹资22.3亿元,引导群众自筹资金16.2亿元,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分类推进。根据我市县小地少、县与县距离近、城镇密集紧凑的特点,探索出政府主导型、市场运作型、自主建设型、村企联建型、产城带动型等多种建设模式。2012年,全市已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18个,计划总投资604亿元。目前,已开工社区68个,投入资金41.9亿元,建成住宅楼530栋、住房20453套,入住人口4.33万人,腾出土地4748亩。2013年,将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落户农民4万人,每个县(市)区建成3-5个大型的示范社区,打造一批亮点新型农村社区。

虽然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压力大,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一线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省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加快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第9篇: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汇报

一、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起步于6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较快的发展。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和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内容比较单一发展到门类比较齐全,从主要为科教兴农服务,发展到为农村各方面工作服务。目前一个以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为主体,以各涉农部门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依托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档案工作的恢复整顿,我市60年代初就开始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试点,至1984年11月底,市、县(市)、区、乡(镇)以及专业户形成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系。同年12月,“X市四级农业科技档案的建立管理和利用”获得了江苏省农林厅授予的农业技术成果、技术改进二等奖,该成果对于加强X市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8年,全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在X召开,我们以此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至1990年,全市建档单位800多个,建档率达到100%,专业户建档460户。1990年11月,我市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农业科技档案馆,至此,一个以农业科技档案馆为龙头,县(市)农业部门、多管部门为重点、乡镇农技站、多指站、兽医站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在X全面建成。随着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我市科技档案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拓展和延伸。1997年,在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启东市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的做法作为典型经验作了专题发言;1998年,在全省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会议上,X市档案局、X市农林局作了题为“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推进科教兴农战略实施”的经验介绍。至1997年底,我市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共有建档单位815个,建档率达100%,专兼职档案员840名,共有档案资料近20万卷,提供利用5万余人次,较好地推进了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奔小康、农民致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市先后涌现出专业户朱云龙、通州植保站等一批档案工作的旗帜。如通州植保站,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好档案工作,通过档案利用,在农作物病虫的防治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每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均达数千万元以上,在全省、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有28个省市区、16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

2、乡镇机关、行政村档案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乡镇档案工作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核心,各乡镇从文书处理到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开发利用都已形成制度。如东县从1988年开始坚持把档案工作列入对乡镇机关的考核内容;海门市采取设立乡镇专职档案员等措施,较好地促进了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的开展;海安县22个乡镇农经站、农服站等都建立了农经档案和农技档案,XX年,各乡镇农经站又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档案资料台帐。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139个乡镇全部建设了综合档案室,建档率达100%。XX年,X在全省率先推行文书立卷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市各乡镇机关档案室已全面施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并逐步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管理档案。

随着农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档案工作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档案工作新的领域。经过从80年代末的建档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开,我市行政村档案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如皋、如东等县(市)分别制定了《村级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村级档案工作的职责、分类、整理等作了明确规定。1994年,如东县石甸乡就实现了村村建档的目标。日前,全市2077个行政村建档率达99%。

3、水利、土管、二轮土地承包、财政等涉农档案工作初见成效。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涉农部门比较多。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水利建设档案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市各级档案部门加强了对水利建设档案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各级水利部门也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制度保证,有具体的工作人员。在抓好水利建设档案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的力度。各县(市)、区土管局及乡镇土管所建立以后,X市档案局、国土规划局根据上级规定,及时开展了土地管理档案规范化的监督指导工作,现在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市)、乡三级档案管理网络。通州市早在1997年,乡镇土管所的土管档案就全部达标,近几年来,土管部门将土管档案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经常加以督促,使之开展正常化。XX年通州市49个乡镇,除了3个规划X市外,有45个乡镇的二轮土地承包档案896卷接收进通州市档案馆。启东市土管档案更是全面开花,启东市国土规划管理局及其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几年来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迈上新的台阶。1995年获得X市二级先进,1996年晋升为X市一级先进和江苏省二级先进,XX年晋升为省一级先进。1997年启东市37个乡镇土管所的档案管理均达到X市级标准。

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乡镇财政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8年4月,通州市财政局、档案局联合制定了《乡镇财政所档案分类方案和档案管理达标评比标准》,并开展了达标建档的试点工作。启东市为了统一规范乡镇财政所档案,启东市档案局、财政局联合召开乡镇财政所档案工作会议,印发《启东市乡镇财政所档案分类大纲》、《启东市乡镇财政所会计档案检查验收评分细则》,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乡镇财政所的建档工作。

4、农村金融、社会养老保险、三峡移民档案工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农村金融档案工作方面,我们着重加强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的管理工作。1998年4月,X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X市档案局与中国人民银行X分行联合制定的《X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的体制、职责、范围、内容和保管利用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海安县古贲信用社法人代表马荣华同志1997年出席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受到十二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瓦洛先生的高度赞赏。如今,海安县42个乡镇信用社积极探索信贷支农的有效途径,对农户家庭及经济状况进行调研,现已为199762户建立了农户经济信用档案,为信贷人员做好信贷支农服务提供了第一手综合资料,同时为信贷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方兴未艾。为此,1995年8月,X市档案局、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试点工作,选择了通州市的10个乡镇农保机构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着重培训了人员,统一了业务标准和规范,建立了规章制度。目前,由于机构改革,农保系统主管部门的更换,通州市乡镇农保所的农保档案工作已集中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实行集中统一计算机管理。1996年2月,X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由X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制定的《X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得到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三峡工程是全国人民的工程,三峡移民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的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大局。X市档案局在积累三峡移民来通声像档案的同时,指导如东县为每户三峡移民建档,并与有关单位联合发文,切实加强三峡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生产正由单一的温饱农业向致富农业发展,由单纯的原料型农业向商品农业发展,由粗放农业向集约化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发展,由内销农业向创汇农业发展。这一系列变化必然给农业生产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问题。

1、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内容更加丰富。现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发展迅速,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中服务向提供信息、农业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的产前服务和产品的贮藏、加工、运销、内外贸易的产后服务延伸,由此产生的农业档案内容更加丰富,从单一的农业技术材料发展为包罗万象的全方位档案材料。第二,档案领域不断扩大。由于农技服务产业化工程的实施,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家庭农场、村办、站办农场不断增加,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到处可见,农业示范区、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形成了农业经济的规模经营体系。第三,档案的载体多样化。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不仅档案数量增加,档案载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纸质载体发展到实物标本、照片、录像带、光盘等各种载体。

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受到冲击。在我市的基层农业站、场、所,大多由科技人员兼职管理档案,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济效益成了人们评判科技人员功绩、价值的标准,不易看出经济效益的档案管理自然受到冷落。在某些单位制定科技人员考核标准时,取消了将有关科技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并移交档案室的内容,于是,科技人员因调动带走科技文件材料,造成归档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费紧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农业系统的大批事业单位身不由己地被推向市场,需要自己找饭吃。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出现的“断奶”或部分“断奶”现象,使原本已经很拮据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经费更加紧缺。

4、农业科技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经费紧缺,各种经济实体应运而生。据了解,一些县(市)区的站、场、所等办经济实体搞创收的工作人员占了将近一半,多的达三分之二,余下的也只够应付面上的业务工作,那些兼做档案工作的科技人员根本无暇顾及档案管理了,而那些有一定能力的档案人员往往被领导看中抽调到经济实体开拓市场去了,现有的农科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很显然,产生上述种种现象与问题的原因,是市场在起作用。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认真的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正视遇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出路,X市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才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非改革难求发展,惟创新才有将来。首先,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新。就X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而言,我们的工作要同X市委、市政府“两个率先,争当江北排头兵”的奋斗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努力使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与全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相一致。其次,以高度的务实精神,率先突破几个重点,抓紧实现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创新的新突破。通过加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等涉及农村改革过程中的档案工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流转、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供档案服务。第三,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树立典型。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指导各类农户建档更加困难,我们要进一步贴近农村基层,积极配备涉农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市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进一步增强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在全市农业系统形成一个依法建档、用档、护档的良好氛围。目前,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仍是影响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虽然各单位在这方面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档案行政执法的力度,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进一步理顺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大农业档案管理网络。现在,农业和农村档案形成范围扩大,工作领域拓宽,现行管理体制很不适应。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理顺农科档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大农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可以以X市农业科技档案馆为龙头,将全市的农机、水利、农业资源开发、农业气象、水产等部门的科技档案、资料进行集中整理、保管、利用,把市农业档案馆真正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多功能的大农业档案馆,使它真正成为全市农业科技的资源库、提供农业科技信息的咨询站、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3、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保持农业和农村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是大势所趋。但是,档案人员过于频繁的流通、交换,对于稳定农科档案队伍,提高农科档案工作水平也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档案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宣传教育,使那些从事档案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从事档案事业大有干头、大有奔头,自觉为X的农业科技档案事业作出贡献。

4、进一步增加投入,创造条件设立农业科技档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性事业,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自身效益很少,理应增加投入,这也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建议各级政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投入,设立农科档案事业发展专项经费,并尽可能做到逐年有所增加,以不断改善农科档案存放、保管、利用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档案事业深入发展。

上一篇:上海话日常下一篇:农药中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