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学生阅读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

第一篇:学生阅读论文

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一、搞好阅读动员,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率先垂范,催生学生阅读欲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教师要搞好读书动员,通过举例说明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动员,让学生不仅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能很快地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根据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的课外读物。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创设阅读环境,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故事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不及彼的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

五、经常问“难”解“惑”,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老师要给学生的阅读搭好“脚手架”,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排忧解难。

六、联系写作指导,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

七、交流读书感受,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八、适时评价鼓动,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老师应善于抓住契机,利用课堂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课外阅读这种良好行为,必定会激起孩子自己及其他孩子今后更大更高的课外阅读热情。

九、倡导亲子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家校携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同样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开展亲子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十、开展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进行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作者:方 瑛

第二篇: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的重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素养意识能力是这个时期的关键①。所以,语文教师要制出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阅读教学生活,进而改善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一些有关小学语文中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教学实践与思考的见解,希望可以来提高学生阅读意识的语文综合素养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语文教学及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倾诉主要途径,更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根本。阅读教学课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现在必须要正确面对和解决的事,就是怎样才能加强课堂上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语文授课方法多样化,课堂学习氛围低沉

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他们更喜欢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改革已成为一种新型潮流,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沉浸在黑板、粉笔、多媒体、书本之间,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发挥。老师一味的讲述自己的教学任务,展示自己新教法,也不管学生听的怎样,领悟的怎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多了,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阅读时间较少,课后阅读氛围及其不理想。

(二)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总是将课件,多媒体处于核心位置,凡事都以多媒体为中心,用多媒体强调学生要怎样刻苦勤奋的学习,站在讲桌前噼里啪啦打开画面,不管你爱听不爱听,爱学不爱学,将自己讲课的任务完成似乎都万事大吉了。有的学校还会将语文课连续安排着上两三节,不说教师讲课的状态怎样是否辛苦,就学生听着也会觉得多媒体新鲜,这就会导致课堂听讲效果很号,不去阅读,自然也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怎样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一文,这篇文章是让学生读古典明珠,品百味人生,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认真预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读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与大家分享可谓阅读的成果,使学生感受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体会世间的人情冷暖,进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意识能力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课外书的探索,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意识的热爱,进而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助人的人生观。

(二)促进师生阅读互动,提高阅读意识

教师在讲解《快乐读书吧》这篇文章时,可以多与学生互动阅读,大家以聊天的方式来谈谈故事中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的《拳打镇关西》,讲述事情主要人物及事件,感受故事的发展。教师通过一个可以引起大家兴趣的问题,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畅所欲言,进而使学生们都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阅读中来,调动大家对阅读的热爱和积极性。通过相互沟通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阅读氛围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好动,让他们可以更深有体会的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提高了阅读意识。

(三)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阅读兴趣

新时代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例如,在讲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时,教师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自己先通过书籍、杂志查询或是询问家长的方式搜集有关汉字有关资料信息,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有关“汉字”文化优秀事例,在班上交流,再由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补充。在学生自己完成资料搜集和交流这件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阅读的热情,也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快乐的阅读,阅读意识能力也得到培养。

结束语:

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愉悦的阅读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对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阅读的教学,也可以增加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意识和使学生的语言思维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篇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贾连城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篇名:《阅读教学贵在“读” 》 作者:王建东 来源:《安徽教育》

[3]篇名:《浅谈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

作者:乔艳艳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张甲锋

第三篇: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阅读教学三个任务:“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逐字逐句地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的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学习,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进行转移,将阅读训练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落实到各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仔仔细细地读,联系实际地读。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并且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读中积累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那种脱离实际的课件演示代替不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模式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有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脱离书本,直接看课件,教材中精心设计的插图不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和自主学习得不到关注,教学的目的,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而不能被教师无端地剥夺。人机交流不能简单取代人际间的互动。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

三、教师要研究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教材上的课本展开,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或一组训练目标。课堂上,读课文,想课文,说课文,基本上万变不离课本。可见,课文对语文教学作用很大,对于语文教师简直如同臂膀。因为,在他们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教课文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阅读呢?必须钻研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走出“传统式”阅读的误区,放手让孩子做“野鸭子”,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孩子的阅读和积累充满自主和个性,洋溢愉悦和享受。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阅读教学中的困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提高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追求朴实的教风,扎实的教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作者:叶小霞

第四篇:重视阅读模式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研究

摘 要:农村学校的学生阅读匮乏,阅读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率。文章探讨如何重视阅读模式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指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阅读模式,能转变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模式;农村学生;针对性;有效性;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1)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先从学校环境来说,自从南宁市邕宁区城关第一小学成为“亲近母语快乐阅读”课题实验学校,就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第一,把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都有晨诵课和静心阅读课,使阅读常态化,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第二,积极营造班级读书文化墙。开设“悦读吧”“图书角”,同时,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和学生的阅读卡,每一面墙壁都散发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图书跳蚤”活动,各班级“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每月推出“好书共读”篇目,评选“课外知识小博士”“悦读之星”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加强家校配合,营造读书氛围。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阅读方式。它脱离了教师的直接引导,是学生课外“随心所欲”的阅读过程。看什么书,怎么看,全凭个人喜好。可见,课外阅读的进行与家长的监督密不可分。家长的监督成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授课的不同年段中,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班中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简直是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题材很狭窄,大都是优秀作文集;本校生源主要来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或城镇居民的子女,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有的家长根本就不关心孩子的课外阅读,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孩子读与不读是老师的事。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长们的配合。教师要让家长们明白: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另外,学生年纪小,自律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都比较差,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到“开卷有益”。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担负起引路人的角色,做好监督引导工作。这样,家长才能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实践保驾护航。

二、精选辅助阅读材料,增加学生主题阅读量

为了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有效地融合,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要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围绕单元主题的精读篇目,有针对性地收集辅助阅读材料,再进行共同研讨、甄选,最后由教研组统一印发给学生。拓展材料除文本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视频、歌曲和绘本,最大限度地去丰富学生的阅读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根据精读课文的表达方式选择辅助阅读材料。比如,教师在讲授《刷子李》这篇课文的时候,主要抓住刷子李“高超技艺”体现在哪里进行提问,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选取《泥人张》作为辅助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增长了阅读量,而且掌握了写人的方法。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有这么一本书:里面写的全是像“刷子李”“泥人张”这样的奇人,这本书叫《俗世奇人》。这样,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俗世奇人》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了。

(2)根据精读课文的内容选择辅助阅读材料。《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都是写抗战小英雄机智勇敢跟敌人作斗争的事,主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感受英雄人物的机智勇敢。所以,教师可以两篇课文一起教学,在学生对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产生钦佩之情时趁热打铁,节选《鸡毛信》《小兵张嘎》等作品,让学生对照,分析人物性格,从而使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更加深刻。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而且受益匪浅。

三、做好学生课后读物推荐,扩大阅读范围

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固然可喜,引导学生读好书也是关键。依照读物的教育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原则,教师可积极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籍。一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二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三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以一篇带动多篇,这种阅读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拓宽了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鄒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8).

[2]戴玉婷.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支持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汪希从.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阅读习惯养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林华.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5(15).

作者:黄少莲

第五篇:讲究阅读教学方法,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以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讲究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放飞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变阅读为“悦”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方法 阅读个性

一、注重自由阅读,开放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个性

课堂是开放、自由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在自己的安排下进行任务性阅读,而应注重自由阅读,开放课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阅读,或读,或说,或想,或写,或画,或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阅读个性。

二、引领文本美读,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美读,是声音的穿透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文本美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语言,张扬阅读个性,感受文本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及意蕴美,从而滋润学生心田,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格和情操。文本美读具体包括:第一,掌握朗读技巧,读出音韵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美读中张扬个性,获得美的享受。第二,反复涵咏回读,读出语言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巧抓重点的字、词、句,领会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文本思想的深层内涵,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全诗节奏分明,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在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时,语调要高昂;朗读“不怕”时,要读得坚定有力;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时,要读出长征的漫长与艰辛,以及对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的歌颂之情;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语气舒缓,“腾、走”两字要重读,要读得刚劲有力,读出红军战胜困难的精神;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要注意高低、重轻,形成鲜明对比,读出必胜的决心;朗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要语调欢快、速度加快;朗读“尽开颜”时,要一字一停顿,读出胜利后无比欢欣之情。

三、鼓励想象阅读,放飞学生阅读个性

阅读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因为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更是奏响阅读教学的天籁之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爱幻想的天性,积极鼓励学生想象阅读,从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放飞学生的阅读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如在教学《山行》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听配乐朗读,然后出示问题,讓学生边听边驰骋想象:“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大胆联想,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夕阳西下,山间红艳艳的枫叶和天空中绚丽夺目的晚霞互相映衬,烧红了整个枫林,美丽极了。”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白云缭绕的山间,忽隐忽现几户人家。”

又如在教学《荷花》时,在讲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时,笔者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如果你是池塘中的一朵荷花,还会有谁来告诉你什么呢?”学生们开始积极想象。有的学生说:“蜜蜂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充实。”有的学生说:“青蛙跳过来,告诉我捉害虫的收获。”有的学生说:“蝴蝶飞过来,告诉我跳舞的快乐。”有的学生说:“小虾欢快地游过来,告诉我海底的趣事。”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充满个性,让人为之赞叹不已。这样的教学,不仅展现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还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倡导个性化阅读,讲究有效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的原野中绽放个性的花朵,让课堂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慧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

[2]曾华碧.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7,(5).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谢坊镇水南小学)

作者:杨菊华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学习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