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2023-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夏季健康教育讲座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夏季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夏季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总结

为贯彻省、市和县召开的春夏期间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 5月8日下午,我校在科学实验室召开夏季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我校全体师生参加了教育大会,学校主管安全的安伟老师和学生灶管理员李宗伟老师对夏季安全事项做重要讲话。

会上,安伟老师以近段时间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意识淡薄现象为切入点,从课间活动安全、劳动卫生活动安全、交通安全、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防雷电知识、防溺水安全等七个方面和同学交流并做了具体要求,最后强调,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同学们要珍惜生命,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会上,李宗伟老师结合靖边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食品饮食安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了详细的报告。最后他说,同学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和谐不仅是校园的主题,同时也是祖国的主题。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牢记“生命只有一次,应自觉远离危险”,让我们珍爱生命,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此次教育大会活动的召开,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我校还将继续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板报等一系列方式长期进行安全教育。

第2篇:夏季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知

为贯彻省、市和县召开的夏季期间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 我校决定于6月13日下午,在科学实验室召开夏季安全教育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教育大会,教师做好听课记录。学校主管安全的安伟老师和学生灶管理员李宗伟老师对夏季安全事项做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时间:2012.6.13星期三少队课

地点:科学实验室

教 导 处

2012.6.11

第3篇:春夏季传染病健康知识讲座

春夏季传染病防治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时间:2016年3月7日 主讲人:

参与人:全体师生 全体家长

主题:春夏季传染病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讲话稿如下:

全体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夏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还有一种春季好发的消化道传染病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接触传播引起的手足口综合症。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我们通常都认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然而事实上呼吸道传染病不但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间接地接触传染。当我们接触到病毒后,再通过手碰到自己的眼睛、口腔、鼻子就会让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而得病。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咽痛(咽喉疼痛)、眼结膜充血(红眼)、流涕等症状。

三、重点传染病

- 1

(四)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以腮部的肿大为特点又称为“痄腮”,“大头瘟”。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症状。通常在发病当天或次日先由一侧腮腺漫肿,然后波及对侧,也有的始终局限于单侧发病。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蔓延,肿胀疼痛,边缘不清,皮肤微热,有压痛。口腔同的腮腺开口常常红肿,整个病程大约1-2周。可合并睾丸炎,心肌炎,脑炎。值得注意的是该病潜伏期7-21天,发病前一周至腮肿消退时都有传染性。患病期间禁食刺激性事物,尤其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刺激腺体分泌加重腮肿及疼痛,还会由于腺液增加阻塞淋巴肿胀的腮腺开口造成合并症。

(五)猩红热是由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发热伴发全身猩红色皮疹为特点。临床典型的病例已很罕见,在开始时常见发烧及化脓性扁桃体发炎,1-2天后全身皮肤潮红且见猩红色密集疹点,口周因无皮疹形成苍白圈,3-4天后舌苔呈剥落,舌面光红有刺称为杨梅舌,品镇消退后出现皮肤脱屑。患儿血象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患病后应注意查尿常规,观察肾脏情况。患病期间最好卧床休息。

(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和全向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委靡,

- 3

第4篇:举办夏季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2

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5月15日下午,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今年消防安全防控知识讲座。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听课。

天气越来越热,电器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消防安全不可忽视,无论是空调、仪器,还是电脑等等都容易引发火灾。为防患于未然,中心特邀省消防安全宣传中心的同志就如何防控消防安全隐患。重点培训了引发火灾的因素、发生火灾的危害性、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发生火灾后如何扑救以及如何逃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此次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活动,使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对消防安全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绷紧了消防安全这根弦。并结合“平安医院”建设具体要求,加大医疗安全、生产安全和消防安全建设力度,确保中心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2014年5月15日

第5篇:社区开展夏季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xx社区夏季消防安全讲座

5月10日上午,xx街道xx社区邀请了xx居家安全消防培训部的李教官开展了一次夏季居家消防安全讲座活动。 夏季天气炎热,是火灾事故的易发期,为切实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增强居民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自救能力,有效预防辖区内火灾事故的发生。李教官从我们自身居住的环境展开,内容涉及火灾发生的原因、怎样预防火灾、火场逃生基本知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以及如何正确报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围绕着常见的火灾案例,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为大家讲解了容易发生的火险隐患。并针对不同火种向大家传授了正确的防范措施,并重点介绍了日常用火与日常用电方面的安全知识,以及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技能。

第6篇:2013年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大全

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1、夏季为什么容易得肠道传染病?

(1)病原体繁殖快: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夏季湿热,是病原体繁殖最恰当的时候,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

(2)胃酸酸度低:人体正常浓度的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季,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此外,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3)苍蝇多:夏季节苍蝇大量繁殖,有人观察,1只苍蝇的体表能携带1700多万个细菌,肠道内可达3000多万个。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收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2.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3、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原体随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后,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接触、苍蝇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4、夏季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个别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只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5、预防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 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6、预防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者,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食品在食用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

(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

(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6)夏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提倡分餐进食。

7、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1)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3)要做好排泄物、呕吐物以及生活环境的消毒工作。

(4)治愈前避免接触他人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

8、夏季饮食日常应注意些什么?

夏季饮食原则:清洁、清单、适量。

预防肠道传染病九字方针: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上一篇:项目建议书怎么写下一篇:大班健康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