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2022-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全国职业院校(2013)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介绍与思考

【摘要】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于10月份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高职数学组信息化教学设计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本组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来看,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学习之处,对平时的数学教学与教学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文章也对这次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2013年 全国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设计 高职数学 教学设计思考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于10月19、20两天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全国3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计划单列市的1168名教师参赛,收到667件参赛作,382件作品入围中职组(含多媒体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实训教学)与高职组(含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决赛。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介绍

参加此次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选手一共23人,比赛分三个半天进行,每场比赛说课时间为10分钟,答辩5分钟。关于此次比赛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参赛作品介绍

23件作品中,线性规划概念及其应用5件,函数的极限1件,微分(导数)2件(1件作品关于导数的概念,1件作品是曲率的性质及应用),矩阵的概念及计算1件,概率应用1件,微分方程模型及应用1件,微分几何(旋转曲面)1件,二重积分概念及计算1件,定积分概念及其应用10件。23件作品中只有2件作品,即函数的极限与导数的概念没有涉及到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的应用,其它的22件作品都和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应用相关,说明了在当前职业院校中,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在加速,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更侧重其工具性以及培养学生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问题的能力。另外一点需要关注,定积分概念及其应用几乎占到参赛作品的一半,不知是大赛高职数学竞赛组有意为之,还是其它的原因,但仔细斟酌,高职数学最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是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同时,相同内容的教学设计比较,也最能反应出参赛选手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的素养。

(二)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手段运用

23件作品都采用ppt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平台,其中有一件作品(函数的极限)采用纯ppt制作。其它的22件作品都在ppt制作的过程中,嵌入Matlab、Mathematica、Lingo、几何画板等软件用来突破教学的难点或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或帮助学生计算,这22件教学设计ppt中,其中有3件嵌入的是Lingo、1件嵌入的是几何画板、剩下的18件作品中嵌入的Matlab和Mathematica各有7件与11件。在所有的教学设计作品中,有一位选手引入了mini cloud(微云),探索建立数学教学的云网络,实现网络虚拟世界与教学现实世界的融合,使数学教学多样化,灵活化,便利化,移动化,mini cloud也便于学生依据教师的电脑进行云计算。

通过选手作品的展示,我们看到信息化手段确实给数学教学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革,有些数学概念抽象、晦涩,难以理解,通过动画等信息化手段使这部分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可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二重积分中某些函数的图像,依靠教师的粉笔是没办法在黑板上画出来的,而通过技术手段却轻而易举,省时省力,三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化手段也增加、延伸了生生、师生之间多途径数学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一个平台。

(三)教学设计的共同关注

共同关注一:教学情况分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计算能力较弱、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缺乏等事实,教学设计的教学情况分析普遍都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如何知出发对学情进行分析,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技能、macad、Matlab、Mathematica、Lingo等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严谨求学、探索意识等情感培育。所有的23位选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了分歧,教学目标大体分成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知识+技能+素质”;二是“知识+技能+情感”;三是“知识+技能+素养”;四是“知识+能力+素养”;五是“知识+能力+情感”。这五种教学目标的第一层次都是知识,说明大家对数学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认识是一致的。第二层次出现了“技能”和“能力”的差异,暂且不讨论这层目标是否恰当与合适,但反应了教学设计者的数学学科的科学价值出现了分歧。第三层次出现了“素质”、“素养”、“情感”的差异,这一差异则反应了教学设计者对数学的社会教育目标及数学对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认识不同。

共同关注二:信息化的教学平台。教学设计者普遍对数学课程教学的资源平台进行整合,把原来教学中呈孤立状态的课堂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平台等进行融合,并辅以相关资源,特别是数学课程网站,整合成数学课程资源平台。整合后的数学课程教学平台,具备网络化、空间化,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中的师生交互活动,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具体地:第一,便于学生的知识准备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数学课程教学平台中网络资源,填写知识回顾单,并搜集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及案例,按照小组形式在网上汇报给教师,而教师根据汇报单,查看学生已知、未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知。教师同时根据汇报单中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选择适宜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第二,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学生即使离开了课堂,也可以登录数学课程资源网站再次浏览教学课件,并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新课的理解与认知。第三,便于师生、生生间全时空的交流。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网络有助于课前、课后师生间的交流、答疑、解惑,也便于学生间的讨论、合作学习。第四,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通过学生在数学课程资源平台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准备、课前与课后的自主练习、新课案例的搜集整理、学生对新课学习的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教师可以即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评价,并对每个学生给出具体的学习指导意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

共同关注三:教学驱动形式。本次大赛的选手主要利用了三种教学驱动形式:任务驱动、问题引领、案例驱动,不管是哪种教学驱动形式,都呈现出案例或问题情境等引入的生活化、以及和专业紧密衔接,并且这些都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着力点。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以专业应用为着眼点,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解,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呈递进层次的具体的任务或是任务组合模块,通常这样的任务设计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学和做)的同时掌握学习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把任务作为教学线索,体现了教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过程学习,学以致用”教学设计理念。

问题引领教学设计,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情境中“问题”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培养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建构数学模型),反思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想、质疑精神),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问题引领教学驱动形式融认知、技能、情感为一体,体现了“问题是知识的种子”的科学哲学思想。

案例驱动教学设计,本次高职数学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也有几个参赛者选择案例驱动型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精选几个有相关性的案例,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案例中去,使学生(学生分小组)进入到特定的事件中;学生对事件进行分析、探究,查阅各种他认为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包括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解决事件的方案。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提出的方案,采用层层推进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方案涉及的数学知识以及方案的数学解决模型。案例驱动教学形式属于开放型的学习形式,有利于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创新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判断能力。

共同关注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的好处体现在给教师带来教学(包括管理与评价)的一体化、理性化、便利化;使学生的求知渠道更宽、求知兴趣更浓、求知愿望更强。具体地,①教学重难点处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动画或视频等,带来视觉冲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一举突破重难点。对于繁琐的数学计算,则省时省力;②利用班级QQ、课程资源平台等信息化工具,课上、课下遇到问题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互动,进行多维交流、空间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解决;③信息化平台有助于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学生操作信息平台提供的软件,输入参数或改变参数,验证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而结合专业课程或生活案例,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④信息化手段寓教于乐,学生可以观看或自行演示数学课程资源平台上的动画或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学习数学概念,实现愉快学习。

共同关注五:多元综合评价。信息化改变了以往评价主观性因素过多,做到了评价的互动化(和学生就评价进行沟通、交流)、动态化(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进展,调整教学策略,改进评价)、多元化。评价时,教师综合考量,赋予评价内容相应的权重,更透明,也就更加客观。信息化下的教学评价,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的全部的评价都可以保留在网络空间,评价包括学生网上的自评、同学间互评、网络自测的结果、教师对其的评价、知识点的小结、课后拓展、课上练习、数学实验等,甚至家长的评价;也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影印性——学生可以查阅、回顾过往评价中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性的再学习,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巩固。

共同关注六:数学的工具性、服务性。几乎所有选手的教学设计(包括选手的说课)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信号:数学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数学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服务的,即数学知识是作为工具解决专业或生活实际问题,是为培养高职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的。具体地,一是数学是计算工具,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二是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帮助学生进行建模,解决专业与实际问题。

(四)评委点评

本届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有五位评委,他们对23位选手作品的点评意见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教学设计的针对对象来源是普高学生、中职学生、签约学生还是其他形式过来的学生?这是提问选手最多的一条,这里可以看出评委对教学设计的针对对象是很看重的。第二,教学设计做到与教材及学生已学知识的衔接吗?教学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实际(教材和学生已知),应该基于现有的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知识水平。第三,教学设计中嵌入的动画、游戏、软件运用都是不可或缺吗?目的性是什么?对本次课的教学确实产生帮助吗?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必须要运用软件处理吗?教师或学生手动处理确实解决不了吗?这里可以看出评委对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手段应用的合理性、必要性、适宜性要求是比较严的,评委明确指出:软件的应用不能好看不实用,不能增加教学负担,特别是学生的负担。第五,学生真的会操作软件吗?计算都用软件进行吗?数学教学中选择的软件和教学内容、学生、及学生的专业紧密相关吗?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帮助吗?第六,为什么没有运用Excel、微软计算器等常见的软件进行绘图或计算?这些软件不仅常用,而且对于学生与教师来说,使用起来都非常方便。这说明,有些信息技术手段不要舍近求远,追求时髦,要运用对的。第七,信息化教学设计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有些问题学生怎么处理?

三、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

思考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过度替代”。本次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的选手在遇到重点与难点时,普遍使用软件等技术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繁杂为简单,这是好现象。但也出现了信息化的“过度替代”,一是“替代思考”,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处理完全技术化,二是“替代计算”,比较难的计算,就利用软件程序代替学生手动计算。从学习理论的认识论角度看,“过度替代”对学生学习有不利的影响:第一,培养学生错误的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可以用程序、动画等来完成,而事实上,数学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数学知识的汇集,数学是数学家共同体在“语言”、“方法”、“问题”、“命题”等多种成分所组成的复合体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数学家共同体在数学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数学方法,诸如 “数学模型法、数学猜想(包括归纳与类比)、公理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数学创造的心理学方法(包括直觉、灵感或顿悟、审美)、数学实验”[2],这些想用“信息”技术完全来“替代”实现是不可能的。即使对于计算技能的培养来说,用程序“替代”学生手动计算也是值得思考的,程序相当于一个黑箱子,这样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第二,不利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提高,学习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加工、转换出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过度替代”就会束缚、抑制学习的这一过程。第三,降低了学生的内部学习情感,“信息化”技术好用,也带来视觉等的刺激,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外部学习情感,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是作为知识形成的“旁观者”,而不是创造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内部学习情感(对知识、学习本身的兴趣)。

诚然,技术只是工具,专业的教学改革才是大赛追求的目标。程建钢教授就指出,我们要求评委在今年的提问中必须紧扣专业教学改革,对那些只看重技术的评委,坚决请出评委队伍。

思考二:教学设计中教育性的缺失问题。教育性的缺失从选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共同关注一的分析)、数学的“工具”性定位即可看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存在学科的“知识方面”与“教育方面”,“知识方面”是关于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的教学,侧重点在学科的科学性。而“教育方面”则主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等,侧重点在于人文素养。学科的“知识方面”与“教育方面”构成学科教育的基本矛盾,教师要处理好这一基本矛盾,过于偏重某一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衡,导致畸形教育的出现。数学的“知识方面”,可以短时间就给学生带来成功,但获得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获得的知识应是有血有肉的科学知识!蔡元培先生认为培养学生“知识方面”是“目前的急务”,但同时认为培养人格更重要——“国民人格完善与否,则事关国家的隆盛。” 雅斯贝尔斯就指出只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是教育中的“唯利是图”,违反了教育的本原,教育要体现人的主体性,回归人本主义教育。

数学的“工具”性,我想就好比“斧子”,一个出色的木匠,对他来说,使用什么样的“斧子”当然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如何使用这把“斧子”的。对于数学的“工具”性,应该从数学之于学生的价值角度考察,数学是学生认识实践活动的一种模式及思维工具,体现在:有数学(科学)的语言,思维能够“自由”想象与创造,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世界和分析、处理问题,形成“数学化”的思想与解决问题的艺术,数学成为自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工具”不能仅仅视为专业的计算等服务。

思考三: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本次高职数学组教学设计比赛23位选手中只有一位选手提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板书问题,传统板书是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有其合理及不可取代之处,例如,设计合理的板书能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与思维过程,可以把整节课知识发生、发展、结构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完整保留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梳理,而且板书相对来说比较经济。信息化教学设计不能对传统板书采用全盘否定的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吸取板书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思考四:突出教学设计的“活动”性

纵观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是有目标的活动,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的决策活动[3],活动是人求知、发展的唯一途径,因而教学设计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设计在遵循教学规律基础上,突出“活动”的属性。具体地,①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是微观的,制定教学目标要具体,例如,共同关注一的 “知识+能力+素养”教学目标过于笼统,“能力”不是一次课就能形成的,需要时间积累、知识的内化、认知结构的完善,若改为“方法或过程”,这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更能实现。②教学设计要从怎样教的活动转变为怎么学的活动,也即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助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手段等教学策略的目的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不能好看不实用。③教学设计要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活动各个要素组成一个教学系统,设计时要统筹考察,分析各活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④教学活动要突出交往实践的价值,社会学表明学生的社会性、主体性、合作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学生间的交往,而且,交往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⑤从认识获得过程角度,教学设计就是展开的认识活动,因而教学活动的安排、制定。一要避免“片面”,以防学生认识的片面;二要开启智慧,智慧关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关乎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智慧则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三要体现知行合一,“教育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很好地了解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又能出色地做一些事情。”[4]

参考文献:

[1]张婷.中国教育报[N],2013.10.21.

[2]郑毓信.《数学教育:动态与省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3.

[3]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36.

[4]怀特海. 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24.

作者简介:

丁兴荣(1963.5—),男,江苏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职业教育。

作者:丁兴荣

第2篇: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第一届(1994年)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B.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第二届(1995年)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B.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C.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D.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第三届(1997年)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直流稳定电源 B.简易数字频率计 C.水温控制系统 D.调幅广播收音机 第四届(1999年)

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测量放大器

B.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 C.频率特性测试仪 D.短波调频接收机

E.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第五届(2001年)

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波形发生器

B.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C.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 D.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 E.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F.调频收音机 第六届(2003年)

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电压控制LC振荡器 B.宽带放大器

C.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 D.简易逻辑分析仪 E.简易智能电动车

F.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第七届(2005年)

第七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正弦信号发生器 B.集成运放测试仪 C.简易频谱分析仪 D.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E.悬挂运动控制系统 F.数控恒流源

G.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第八届(2007年)

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音频信号分析仪 B.无线识别 C.数字示波器 D.程控滤波器 E.开关稳压电源 F.电动车跷跷板

G.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 H.信号发生器 I.可控放大器 J.电动车跷跷板 第九届(2009年)

第九届(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A.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B.声音导引系统 C.宽带直流放大器

D.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E.电能收集充电器

F.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 G.低频功率放大器 H.LED点阵书写显示屏 I.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第十届(2011年) A.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B.基于自由摆的平板控制系统 C.智能小车

D. LC 谐振放大器

E.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 F.帆板控制系统

G.简易自动电阻测试仪

H.波形采集、存储与回放系统 第十一届(2013年)

A.单相AC-DC变换电路 B.四旋翼自主飞行器

C.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 D.射频宽带放大器 E.简易频率特性测试仪 F.红外光通信装置 G.手写绘图板

J.电磁控制运动装置 K.简易照明线路探测仪

L.直流稳压电源及漏电保护装置

第3篇: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1994题目一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题目二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1995题目一 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题目二 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题目三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题目四 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1997 A题 直流稳定电源

B题 简易数字频率计 C题 水温控制系统 D题 调幅广播收音机

1999A题 测量放大器B题 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C题频率特性测试仪

D题短波调频接收机

2001

A题 波形发生器

B题 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C题 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D题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E题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F题 调频收音机

2003A 压控制LC振荡器

B 宽带放大器

C 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D 简易逻辑分析仪E 简易智能电动车

F 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2005A 正弦信号发生器B 集成运放测试仪

C 简易频谱分析仪

D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E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F 数控恒流源

G 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

整理者 RobinQQ:982052324

2011-7-17

2007 A 音频信号分析仪B 无线识别C 数字示波器D 程控滤波器E 开关稳压电源

F 电动车跷跷板

G 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H 信号发生器I可控放大器J电动车跷跷板

2009A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B 声音引导系统C 宽带直流放大器D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E 电能收集充电器F 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 G 低频功率放大器

HLED点阵书写显示屏I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第4篇:电子设计大赛题目

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

一.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升旗和降旗,升旗时,在旗杆的最高端自动停止;降旗时,在最低端自动停止。

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的机械模型如图所示。旗帜的升降由电动机驱动,该系统有两个控制按键,一个是上升键,一个是下降键。

二. 设计要求

(一)基本部分

1. 按下上升按键后,国旗匀速上升,同时流畅地演奏国歌;上升到最高端时自动停止上升,国歌停奏;按下下降按键后,国旗匀速下降,降旗的时间不放国歌,下降到最低端时自动停止。

2. 能在指定的位置上自动停止。

3. 为避免误动作,国旗在最高端时,按上升键不起作用;国旗在最低端时,按下降键不起作用。

4. 升降旗的时间均为43秒钟,与国歌的演奏时间相等,同时,旗从旗杆的最下端上升到顶端。降旗不演奏国歌,同时,旗从旗杆的最上端下降到底端。

5. 数字即时显示旗帜所在的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误差不大于2厘米。

(二)发挥部分

增设一个开关,由开关控制是否是半旗状态,该状态由一发光二极管显示。

1. 半旗状态(根据《国旗法》)。升旗时,按上升键,奏国歌,国旗从最低端上升到最高端之后,国歌停奏,然后自动下降到总高度的2/3高度处停止;降旗时,按下降键,国旗先从2/3高度处上升到最高端,再自动从最高端下降到底之后自动停止,国歌停奏。

2. 不论旗帜是在顶端还是在底端,关断电源之后重新合上电源,旗帜所在的高度数据显示不变。

3. 要求升降旗的速度可调整,旗杆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升降旗时间的调整范围是30—120秒钟,步进1秒。此时国歌停奏。

4. 具有无线遥控升、降旗及停止功能。

第5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新闻稿

电力学院首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宁夏赛区本科组一等奖

“瑞萨杯”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8月9日上午8点在宁夏大学举行,本次大赛共有66支参赛队伍,其中我校派出两个队,经过四天激烈角逐,我校学子顶住压力击败其他本科高校最终获得两个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获得此殊荣。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辛勤付出,对于从未参加过全国性比赛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本次大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为大赛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张东升、张志刚、王晓明、陆淑勤四位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全程陪伴指导,队员们近2个月的刻苦学习终结硕果。

本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我区本专科在校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目的在于促进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及课程的建设,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电子装置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激发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进一步落实我校实践育人的教学方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实践深化理论的培育目标。

这次大赛的成绩说明我校学子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效验证了我校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充分展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同时也希望我校学子们能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6篇:【总结】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总结_小车类

2011年暑期电子设计培训总结

为了便于接线,端口尽量放在板的外面,最好按顺序放在一排上,用排线替代一根一根接线,减少接线错误。

主电路板可留一个端口用来测试单片机电源电压稳定性,当小于5V时就警报,电路板上留几个电源的拓展口。

有信号线的地方应最好不要有线经过,如果有的话不要让它与信号线平行,以防信号干扰有信号线的地方应最好不要有线经过,如果有的话不要让它与信号线平行,以防信号干扰。

LM324等运放的电源两端最好并一个大电容(220uf以上)和一个小电容。 地线如果出现波形可在地线相距较远的两个点上并一个小电容即可消除。 三极管二极管不管你有没有串联电阻都会拉低电平,所以接到单片机的高低电平信号最好不要并联LED指示灯(可在运放的反馈回路或者上拉电阻部分串联led指示)。

一般三端稳压源输出的电压会含有(50Hz(半波整流)或100Hz)的纹波,这有可能会干扰到运放,所以调试运放电路最好用学校提供的直流稳压源来供电。

抗电机干扰的几种方法:

1、其它模块与电机驱动模块用光电耦合器隔离开,且光耦两端采用双电源供电,这样电机模块的干扰信号就不会反串到其它模块的回路上,有效消除了干扰。

2、可在电源输入端串进一个磁珠。

3、比较器尽量选择迟滞比较器。

4、电源输入端口采用电容滤波。

第7篇: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风采大赛题目

第八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通知

征文类(4项)

2000字左右,A4纸、4号字打印(不具备打印条件的可以手写),要根据项目要求自行命题。

1.“中华民族共命运、心连心” 征文比赛。

(1)目的:引导中职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中职生对“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的认识,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用实际行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使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的号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2)内容和要求: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内容应体现爱我中华,自觉维护、努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表达中职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追求,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作用。既可以结合重大事件,也可从身边的事例说起,表达自己对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感触,以及用实际行动为创造祖国大家庭更加美好明天而努力的决心。

2.“创业之星”征文比赛。

(1)目的:通过在校生采访创业有成毕业生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理解“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在训练自己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增强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宣传中职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感悟成才之路。

(2)内容和要求: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内容应突出中职毕业生的创业精神、业绩和采访者的感悟。参赛作品既可以写创办企业的狭义创业,也可写事业有成、岗位成才的广义创业。材料必须真实,要插入创业者本人在职业场景中的照片。本项比赛可由2~3名学生合作采访并参赛。 3.“感恩的心”征文比赛。

(1)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国家、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形成感恩意识,学会知恩、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劳动,决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所学专业和即将从事的职业出发,立志成才、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2)内容和要求: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从家庭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内容既可以涉及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和革命前辈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经历,也可以从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育之恩入手,从社会关爱之恩、军队保卫之恩、祖国呵护之恩谈起,体现从自己所学专业和即将从事的职业出发,爱别人和帮助别人、爱祖国和回报社会的真情实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4.“我身边的诚信”征文比赛。

(1)目的:通过社会实践、行业调研、实训实习深入职业生活的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捕捉身边有关诚信的生动事例,理解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作用。

(2)内容和要求: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内容应在写出身边翔实、生动的诚信事例或反面例证的基础上,有归纳、有提炼、有升华,写出加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个人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必要手段。

上一篇:最新高考作文热点话题下一篇:价值链与业务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