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训练卷

2022-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三语文训练卷七

初三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文写作训练

摘 要:在初三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实施写作训练,并借助文学作品中的良好写作技巧和卓越的文章结构对学生实施讲述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有效实现文学写作兴趣的建立、文学写作能力的提升、文学写作技巧的掌握和文学素养的逐步建立和健全。

关键词:初三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训练

初三写作教学的效率直接关乎学生在中考中的写作效果。因此,每一位初三语文老师都需要殚精竭虑地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其实,如果教师可以将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则能借助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架构和好词好句对学生实施写作引导,并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完成后有效实现写作兴趣的建立、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写作能力的逐步完善。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描写对学生加以分析,并借此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议论部分对学生实施展示和分析,并借此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师还可借助文学作品中的写作结构对学生实施讲述,并保证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合理架构、巧妙安排。

一、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如何描写人物是学生在初三写作应考时必须具备的写作能力,也是初三语文教师实施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三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典型的人物描写对学生实施教学展示,以期帮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了解作者的人物描写风格与写作特点,进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在学习中实现人物写作能力的建立。

在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中,笔者将梁启超先生对于唐朝百丈禅师的描写部分单独放在了多媒体设备的大屏幕上,并要求学生结合这部分的人物描写进行分析。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有的表示这部分内容是从禅师的“言”“行”“言行一致”三个层面加以描写的;有的学生表示这部分人物描写是为了佐证作者对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还有的学生表示通过作者的描写我就在头脑中看到了一位清瘦、严谨、和蔼但又执着的老和尚形象……笔者肯定了大家的见解和看法,并表示作文中的人物描写必须服务于作文的主旨,且文笔不可拖沓,对于人物形象、性格、行为、品质的描写都要建立在对观点表达有利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必须保证人物描写的一言一行都能够佐证自己的文章主旨和观点。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认识到了作文中人物写作的要点,并在后续的写作训练中高效完成人物描写,言简意赅地借助人物表达了自己的作文观点和思想。

二、评述议论的写作训练

议论文的学习也是初三写作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语文教师需要结合课文中的评述和议论部分对学生实施分析和讲述,并借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而保证学生在未來的写作训练中都可以有效完成议论、高效阐明观点。同时,当教师借助课文的议论分析对学生实施议论文写作方法讲述时,能够促使学生在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中实现议论文写作方法的掌握。

就如《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笔者针对这篇议论文对学生实施了重点讲述——在中考中,很多作文题目都是考量学生的观点和看法的,因而议论文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至关重要。在课文教授中,笔者引领学生详细阅读,并尝试从文章中的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议论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有效了解议论文中可以使用的议论方式。同时,当笔者借助课堂教学时文章的针对性分析对学生实施议论文论证方法的教授时,学生将会更直观地理解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切实有效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手段,进而巧妙将其应用在后续的作文写作训练当中。

三、写作结构的准确把握

每一个优秀的考场作文都具备严谨的写作结构。初三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需要借助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开展写作结构的教学,并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写作结构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在作文的写作伊始就设定严谨的写作结构。

在学习《敬业与乐业》时,笔者还针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对学生实施分析:首先,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引出论点,表明敬业与乐业的基础是“有业”;其次,第二部分论证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再次,第三部分再次勉励人们敬业、乐业。在作文写作中,笔者也要求学生将文章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并在每一个部分合理分段、保证作文的结构合理、详略得当。最终,学生在笔者的讲述后每一次都会在写作前合理设定结构和提纲,并在后续的作文写作中都按照文章的结构加以填充,最终保证作文变成有血有肉的丰满佳作。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需要从课文的阅读教学入手对学生实施教学引导,以期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欣赏、品味、学习和探究中有效从中汲取文学养分,进而逐步实现文学知识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技巧的强化。相信在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定可以使学生建立写作积极性,并将在阅读学习中收获的写作素材和知识应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进而写作出内容详实、结构合理、文笔优美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连伙强. 人本主义指导下的初三语文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陈元玉.用好身边的材料 有效指导初三作文[J].语文教学之友,2014(09).

作者:姜依娜

第2篇:初三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三)

一、阅读文章,按要求答题。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阿健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我当然没有要一条。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

给“拴住”的„„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1.简要概括三件“往事”的大意。

第一件:

第二件:第三件:

2.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了是:

3.为什么文章开头就交代“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请具体说明。

4.请从三件“往事”中任选一件,具体说明母亲爱儿子的“特别”形式。

5.文中所叙写的三件“往事”能不能调换顺序?请具体说明。

6.最后一段“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一句中的“这”指什么?

7.文章最后一段说,母亲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从全文看,这“幸福”指的是、、三个方面的幸福。

8.结合本文,联系实际,以“理解母亲”为话题,写一段感想。字数不少于100字。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文)

⑴有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⑵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⑶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说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⑷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⑸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刘燕敏《母亲给出的答案》,有删节)

(乙文)

⑴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⑵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⑶“我嘛——一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长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的未来种种设想之中。

⑷“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您想要„„” ⑸母亲渐渐意识到什么了,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别墅,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皮包坏了,还想要一只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你去写作业吧。”

⑹女儿一直用惊诧的目光看着母亲,她没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⑺屋子空旷旷的,安静得只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⑻“妈妈,我不是„„”

⑼“你敢顶嘴!告诉你,9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

⑽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包。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⑾母亲的心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肖鸿《心愿》,有删节)

1、甲文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提问,当时没有把“答案”说出口是因为

2、乙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不得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请补足乙文第⑧段中女儿在妈妈发火后,欲替自己辩解却没有说出的话:“妈妈,我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甲文第⑤段,谈谈母亲给出的答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毕甲乙两个文段,假如你是其中一个母亲的孩子,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心里话。(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日记忆

①狠狠地刮过几场扬着沙然而并不刺骨的风,落过几场雨,空气渐渐变得湿润,心里便开始有企盼了。等到河边的柳树上冒出第一粒淡黄的叶芽,春天就真的来了。

②柳树不是一下子就换上新装的。先是米粒大的小小的苞,嫩绿的颜色还裹在紫色的芽托里,远远望过去,整棵树似蒙着一层极淡极淡的鹅黄色轻纱。然而只要那么两三天的工夫,小小的叶芽就钻出来了,那鹅黄轻纱里的绿颜色就一天多似一天,终于蔚然成荫。新绿,是所有的绿颜色里我最喜欢的一种,看见新绿,就知道严冬已经过去了,以后,只有温暖的东风了。宋人词云:“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如烟,轻寒漠漠,正是江南初春最妩媚的写意画。

„„

③饭桌上的马兰出现的次数稀疏下来的时候,清明就来了。清明节让人又喜欢又讨厌:喜欢,是因为那天,可以名正言顺的半天不上课;讨厌,是回来以后,语文老师一定会布置写《扫烈士墓》的作文。年年如此。于是只得写出“今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高举着红旗„„”这样的陈词滥调来。不过,写作文这样的烦恼,还是微不足道的。读初一还是初二那年,老师要我在清明扫墓时致悼词,于是把要说的话写了满满一张纸,一路上都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庄严肃穆。结果在老师宣布“下面由某某同学致悼词”后,我抬脚往烈士墓前那一小块水泥高地上走的时候,一不小心踢在台阶上,踉跄了好几步,差点摔了个啃泥嘴。几千人的眼睛全盯着我,我又气又急,等站定后又突然觉得非常好笑,但只能竭力忍着,一本正经念完了词。后来有同学说,我的脸,就象一块大红布。说起来,这倒是我一个难以忘怀的清明节。

④清明过后,油菜花就次第开了。而所有乡村的孩子,对于春天最欢欣的记忆,大

约就是那一片片如火如荼盛开着的黄澄澄的油菜花了。那种热烈明亮的颜色,即使在阴天,也像是有艳丽的大太阳在照着。还有那甜丝丝的浓郁的香气,让人看着闻着,不知不觉就从心眼里高兴起来。明黄的油菜花,粉红的紫云英的花,加上无处不在的铺天盖地的绿,是江南春天雷打不动的基本色调。

⑤油菜花开了,就可以抓蜜蜂了。总能在村上找到不住人的土坯房,墙上满是一个个手指粗的小洞,有经验的同伴说,那就是蜜蜂的窝。长时间守着仔细看,真的有蜜蜂在里面进进出出。一般是找一只小的玻璃瓶,再从笤帚上折一段细竹须,然后把细竹须伸进洞里去,轻轻转动。这时拿瓶口对着小洞,十有八九就会有一只蜜蜂慌慌张张的飞出来,一头钻进瓶里。慌忙把盖子盖上,蜜蜂就抓到了。蜜蜂抓来不是玩的,是想养着的。当然也不能玩,又不能捉在手心里,要是被蛰上一口,不是好受的,总是很小心的揭开瓶盖,丢一两朵菜花进去,然后手忙脚乱地拧紧瓶盖,期待蜜蜂在里面能吃个饱,再酿出蜜来。可是第二天早上再看,蜜蜂多半死了。于是懵懂的顽童心头,也平添了许多怅然。

⑥油菜花谢了,麦子黄了,春天就要过去,夏天要来了。

⑦隔着这样悠长的岁月回头望,忽然莫名地感激自己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否则,这记忆的画板上,不免要少掉好多绚丽鲜活的色彩了。

1.作者从记忆中采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春天的最优美的“花絮”,向我们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之所以十分动人,是因为它在内容的表述中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脉络清晰,是因为它在行文的安排上以_______________为序。

3.文章第二段用一整段来描写柳树发芽,其目的一是描述了_____________的过程,二是把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___之情传达了出来。段尾归结为“正是江南初春最妩媚的写意画”,请你联系文中的表述,感悟“画”的内容,为这幅“写意画”题一句词,题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你认为第五段中提到的“蜜蜂多半死了”的原....

因是什么?(提示:用比较法探究,即瓶内瓶外蜜蜂的比较、瓶内之间蜜蜂的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的画线句是作者的体验,你对这种体验有何感受?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 答:

6.品读第七段,围绕你的童年生活,写一句感悟最真切的话。

7.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值得回味的往事?为什么最值得回味?

答:往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0岁的父亲与90岁的爷爷

我的父亲七十多岁了,我的爷爷,父亲的父亲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父亲的许多朋友和同事都很羡慕的对父亲说:“你可真有福气,70多岁了还有一个老爸爸,还能叫上一声„爸爸‟!”父亲都会很幸福,很快乐,笑呵呵地回答:“是啊,是啊,这是人生中一大快事哉!”

九十多岁的爷爷身体非常健康,平常即使我们一家人都感冒,他老人家却连一个喷嚏也不打。爷爷的耳朵特别大,慈眉善目,配上些雪白的头发和胡须,挺着硬朗的腰板坐在那儿,活脱脱一个老寿星。

七十多岁的父亲在九十多岁的爷爷眼里,依然是个孩子。吃饭时,大家把最好的菜放在爷爷面前,他却总是推到父亲那儿,用筷子夹着菜,不停地放到父亲的碗里,不住声地唠叨:“吃吧,快吃吧。”父亲把菜推回去,他又很不高兴的推过来,每每这时,父亲只好依着爷爷,大口大口吃着,很夸张地吧唧着嘴,很香甜地咀嚼着,看到父亲的这种吃相,坐在旁边的爷爷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九十多岁的老爷爷对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有着孩子般的依赖。爷爷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就会喊父亲的名字,如果父亲不在,他就会坐立不安。整天都要在你耳边嘀咕:“长兴上哪去了啦?他怎么还不回来呀?”爷爷的耳朵不太灵光了,每与他说话,都要拼尽丹田之气,像打雷一样,震天动地。我们就得轮番上阵向爷爷解释父亲的去向,老爷爷总是一脸的焦急,再加上点茫然,还是问我们:“怎么着?长兴上哪儿去了?”如果再不见到父亲,爷爷会发火,会撵着家里人到外面去找父亲。胡子也哆嗦,手也颤抖,像个粘人的孩子,跟在你的屁股上追着问:“你爹呢?你也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还不快去找找!”父亲有事不回来,爷爷会不吃饭,坐在那儿等着他。一直到父亲回家,爷爷虎着的脸上才会有喜色。他会埋怨父亲:“你上哪儿去了?怎么才回来?我等着你吃饭哩!”

人在孩童时代,最依恋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温暖的胸膛就是我们童年时最好的避风港。同样,父母老了,就象小孩子一样,需要依靠在儿女们的胸口,需要儿女们年轻挺拔的身姿能够为像秋天枯草一样衰老的他们支撑起一片天地。

遇上晴朗的好天气,父亲会带着爷爷到外边逛一逛,走一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领着他的耋耆的老父亲,两个老头互相依偎着,互相挽扶着,蹒跚着向前,走在大街上,..

总会惹来很高的回头率。

1、文章反复强调“九十多岁的爷爷”和“七十多岁的父亲”,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有时候“九十多岁的爷爷”把“七十多岁的父亲”当作孩子,但有时候则又“有着孩子般的依赖”?

3、倒数第二段的语言,我们似曾相识,想一想,学过的哪篇课文中有类似的话?将其大意写下来。

4、加点的“耄耋”是一个表示年龄段的词,指八九十岁的年纪,那么,你知道“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各指的是哪个年龄段?

5、文章末段中爷爷和父亲走在街上时“总会惹来很高的回头率”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与上文哪一段的内容相照应?

第3篇:武汉初三语文训练卷三

语文训练卷三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殉职 冗杂(rǒng) 慰藉(jiè) 手不释卷 ....B.端详 拮据(jié) 揣摩(mó) 郑重其事 ....C.禁锢 缅怀(miǎn) 荒僻(pì) 重峦叠嶂 ....D.繁锁 思忖(cùn) 魁梧(wǔ) 无精打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春节假期结束,人才市场又活跃起来了,不少公司纷纷引进高科技人才,越大的公司越注意 优秀高科技人才。

⑵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BHP Billiton 了一项高达9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巩固了澳大利亚作为中国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的地位。

⑶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这对生态环境的 将非常严重。 A. 搜罗 签署 损害 B. 收罗 签署 危害 C. 搜罗 签订 危害 D. 收罗 签订 损害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保障春运期间三大火车站和天河机场出租车运力充足,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要求星级车每日至少进站营运一次。

B. 2012年1月10日,2台新型电瓶警车现身亮相江汉路街头,成了街头流动警务室。 C. “风云二号”07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为我国及周边国家天气观测、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

D. 我省2012年“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活动重点突出一个“香”字,一个“化”字,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活动的浓厚氛围。

4.将“早在汉代乐府民歌中,民间诗人就总结出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格言”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季节。(B)我国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都以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语言来规劝青少年要刻苦学习,莫让年华付水流。( C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诗勉励后辈要抓紧时间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D )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也语重心长地指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人生旅途中随时都应该进行的必修之课,让生命闪烁睿智之光。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说 窗

‚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臵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5、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 说明窗的最本质功能是通风、换气、观景。

B. 说明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C. 说明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而现代建筑中窗的魅力正日益衰退。

D. 说明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远古先民的窗开在屋顶,它同时也是门。

B.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往往自成一景。 C.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文人都借“窗”来描绘画面,抒发不同的情感。 D. 古代的能工巧匠在窗的设计上有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7、对下列含有“窗”字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明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时,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在窗下秉烛夜谈的画面。”

错误! B. 小红读到“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时,说:“这就像一幅画,墙上的窗子是画框,屋外的山岭、白雪是这个画框里的画,真美啊!”

C. 小童读到“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诗句时,说:“窗子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在这里,诗人借窗前的萧瑟之景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凄凉之情。”

D. 小山读到“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还对纸窗明”的诗句时,说:“纸糊的窗子一点都不结实,又不透明,怎么能看到月光呢?不真实。”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

①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舍人:门客。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 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D.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A. 舍生而取义者也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临溪而渔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下面对此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颇认为自己功劳比蔺相如大,而官位却不及蔺相如,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 B. 蔺相如因为害怕廉颇羞辱自己,所以“引车避匿”。 C. 蔺相如的门客认为蔺相如害怕廉颇,所以向蔺相如请辞。 D. 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后,负荆请罪,说明他知错能改。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

(1)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3)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当我们回忆自己的老师时,总会想起:“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的名句。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表达不同思想情感的载体,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传达的是超脱旷达的情怀,而张九龄的“ ,天涯共此时”则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思念之情。(《望月怀远》)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回 家

沿着山路走,这是我回家的方式。

那条山路对我至关重要。它宁静如游动的母亲手中的那缕针线,与它同行的溪流,从不疲惫地跳跃着。我还没有见过比它更好的溪流。

走在山路上,会有许多过去的故事在心头重现。走在回家的路上,其实是想家了。想那个大山深处的村庄里的温馨和寂静。家,于是就浮上心头。

很多回,我走在山路上,远远地望见村边几棵高大的楠木树耸起绿云一样的树冠,疲惫的双腿便得了鼓舞一样加快了步伐。碰到的人都熟悉,看到的屋子和庄稼都是记忆里的模样。走到村头,有人告诉我说,你娘在对门坡上的畦里锄菜。仿佛我不曾离别过,他们一语就点明了我迫切要知道的心事。

隔一道小溪,对门坡上有自家的一块菜地。抬头仰望到了树影里母亲挥锄的身影,来不及回屋放下包,就涉过山溪,很快听见了锄头挖地的声响和节奏。我像上坡的兔子一样敏捷,脚步很有弹性地爬上坡去,走近菜畦里劳作的母亲。

母亲很高兴,三下五除二地料理完活,便带我回家。我把母亲的锄头扛在肩上,跟在母亲身后走,我真正有了回到家的感觉,尽管我的肩上还挂着旅行的背包。

从十四岁离家到山外读高中,回家的情节便不断地重复着。

学校离家有八十里之遥。到校第一天,我新奇兴奋了一阵,可是黄昏到来时,莫名的不安从心底升起,我像一头走失在山野的牛犊,暮色四合里找不到它的母亲,仓皇无助。暮色里是回家的时刻,想起母亲会在挂着蛛网的屋檐下张望,我的心情沉重而酸楚。临睡时,相邻的床头传出嘤嘤低泣,我再也抑制不住,眼泪便涌了出来。当时没想到,在想家的眼泪里自己从此注定了要做一个浪迹在母亲挂念中的游子。

很多回,我和村里惟一的伙伴步行八十里回家。我们上完上午课才出发,往往走到半夜才疲惫而又兴奋地在一片巨大的寂静里敲响自家的木门。

‚姆妈,我回来了!‛深深的夜色里我们大声呼叫。

门吱地开了,母亲披着衣服,端着油灯,又惊又喜地迎着,然后慌忙燃起柴火。 家里的火塘真是温暖。 家是和母亲连在一起的。母亲在家,家才成为家。

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年夏天,母亲生了病,贫血,浮肿,到山外一家医院治病去了。姐姐带着我和弟弟,在熟稔的木屋里却感到空荡而陌生,令人焦躁不安。黄昏,我们到村头的大路边等啊等,暮色沉沉地塞满了天地,路边的几棵高大的楠木树都模糊了,我们还在等母亲回来。

母亲在家的日子,我们在月光下的田野里捉迷藏,玩到很晚很晚,心里也踏实;母亲不在家,就是待在自己家里不出门,也如同臵身于陌生之地。

有母亲在家的人是有福气的人。

有母亲在家的人——如我,有一段时间没回家,想家便是想念母亲,也会像童年的我等候母亲回家一样在盼着。

有一回,我一如既往地走完了回家的路,走进了静静的村子,走近熟悉的家门。依然是那扇让柴烟熏黑的木板门,门楣上贴着褪色的春联,门前放着总也烧不完的柴捆,几只鸡在禾场觅食。可是门板上挂着一把锁。

邻居说,母亲的老毛病又发作了,父亲陪着她到山外治病去了。 我的眼里倏然饱含了泪水。

熟悉的老屋,没有母亲迎出来,竟是这样的静寂和空洞。我在不堪忍受的疲惫和伤感里,想起了几句不知何时读到的小诗——

我每天放学回家 第一件事是找妈妈 看到了妈妈 才算是真正的回家

岂独孩童如此,所有回家人的心情不都是这样吗?萨拉•奥思•朱厄特说得对:‚只要你的母亲健在,你就会感到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不管浪游的行程中染了多少风霜,我都愿意自己永远是这样一个孩子。

(文/邓湘子 摘自《那事——文化名人笔下的那时那事》,有删改) 13.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三次“回家”的经历和感受。(6分)

14.结合上下文品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其语言表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可是黄昏到来时,莫名的不安从心底升起,我像一头走失在山野的牛犊,暮色四合里找不到它的母亲,仓皇无助。

15. 作者为什么说“母亲在家,家才成为家”?请结合文章中的细节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 文末的小诗有什么作用?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期又到来了,‚春运‛成了近一段时间的社会热点。学校借此机会开展了主题为‚聚焦武汉春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你为题为“武汉春运现状”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2分)

问题: 对象:

1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就今年推出的春运新举措“网络订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请你围绕“网络订票难的原因和措施”整理出两条信息。(4分)

【材料一】虽然有关部门前期对春运网上售票进行了相关的预想、部署和准备,但在今年春运的售票高峰期,网站的现实服务能力与旅客的客观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1月5日

起,12306网站连续5天日均点击数超过10亿次,访问量环比上月激增10余倍。根据专业互联网分析网站Alexa1月1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7天内访问网站的用户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0.902%,既有互联网接入带宽明显不足。

【材料二】进入春运售票高峰期以来,通过对网上购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极个别用户在网上大量购票的行为(单日某一用户的购票总张数超过100张)。为保证购票公平,自1月5日起,我们对网上购票流程进行了调整,在用户购票成功后,系统将强制用户退出,再次购票时须重新登录。

【材料三】针对网络购票难的现状,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一方面扩充互联网接入带宽,另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协助分析存在的问题,优化订票流程, 1月10日后,网络购票难的情况已得到缓解。

(1) (2)

19.在拥挤的候车大厅里,一位“春运志愿者”正在劝说一个老大爷交出所携带的易燃易爆物。可是,这位老大爷却说:“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这不是多管闲事嘛!”你走上去这样对他说:“ ”。那位大爷满含歉意地对志愿者说“对不起”,并交出了易燃易爆物。

七、(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们需要不断跟自己赛跑,唤醒自己,超越自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贯穿人的一生,其中不知蕴含了多少奥秘。

请以“跟自己赛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语文训练卷三 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锁”应为“琐”;“忖”应读cǔn;“梧”应读wú;“彩”应为“采”。) 2.C (搜罗:到处寻找(人或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罗:把人或物聚集在一起。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签署:在重要文件上正式签字。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危害:使受破坏。) 3.B (“现身”与“亮相”重复。) 4.C(A句是全段的观点句,B句中的“我国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总领下文的例证。C句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事例,D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事例,而所给的例句是“汉代乐府民歌”的事例,根据朝代先后的顺序,所给例句应放在C句前。)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B、D选项都较片面。)

6.B(第4段中“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 7.D(对诗句的理解不符合诗句营造的意境。)

三、(9分,每小题3分) 8.C(羞:感到羞耻。)

9.B(例句,转折;A句,并列;C句,修饰;D句,顺承。) 10.B(蔺相如“不欲与廉颇争列”。)

四、(14分)

11.(1)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共3分。“所以”1分,“徒” 1分,句子通顺1分。)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共3分。“孰”1分,反问语气1分,句子通顺1分。)

12.(1)一鼓作气(2)不尽长江滚滚流(3)下自成蹊(4)海上生明月(共8分。每空2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18分)

13.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扣住经历和感受作答,三次经历一次1分,三次感受一次1分,共6分。

【示例】(1)见到在菜地里劳作的母亲时,“我”才感觉真正回到了家。

(2)和同学步行八十里半夜回家时,母亲惊喜的迎接让“我”感到温暖。 (3)适逢母亲出外看病时回家,“我”感受到的是疲惫和伤感。

14.此题围绕着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语言表达:比喻的修辞。 (2)情感:孤寂、无助、依恋。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开母亲的自己比为“走失的牛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初次离家,离开母亲时感到的孤寂、无助的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15.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原因:母亲在家,在“我”回家时给我带来身体上的温暖,还有心理的踏实、温馨。 (2)结合细节进行分析。

【示例】母亲在家时,家里才有温馨、温暖的氛围,母亲忙碌的身影,对孩子的牵挂,让作者的心里倍感温暖、踏实。虽然“我”回家时已经是深夜,但是母亲听到“我”的呼叫声马上披衣起床,为“我”点火做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身体和心里的温暖。 16. 此题围绕着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作用:内容上,揭示文章的主旨,对家的思念就是对母亲的思念;结构上,总结全文。 (2)情感: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依恋。

【示例】文章结尾的小诗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在作者心中,母亲就是“家”的象征,小诗母亲时刻牵挂着在外的孩子,每当作者回到家里,只要看到母亲,心里都会感受踏实和温暖。在这里,小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依恋之情。

六、(8分) 17.此题围绕“武汉春运现状”设计问题即可,要求问题和调查对象相合。此题共2分,问题1分,对象1分。

【示例】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购买到火车票的? 对象:在火车站候车的农民工 18. 此题围绕以下要点陈述,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原因:相关部门对网络购票需求估计不足;措施:扩充互联网接入宽带。

(2)原因:网上购票流程不合理;措施:邀请知名团队分析问题,优化订票流程。 19. 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每点1分。

(1)列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志愿者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2)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

【示例】大爷,国家明文规定列车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您这要带上车,万一爆炸,多危险啊!这位志愿者也是在为您老的安全着想啊!

七、(50分)

1.题目的解读。

题目中的关键词:“自己”和“赛跑”。

“自己”可以理解为本人——“我”。更应将“自己”的范围扩大——可以是古今中外名人;可以是成长中个体的阶段性矛盾的较量,比如说某一阶段某人的懈怠思想和进取思想的较量等等。

“赛跑”顾名思义是有目标地奋力前进。从材料的提示可以看出,“赛跑”是一个“唤醒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可以喻为超越既定的目标;灵魂深处复杂思想的较量;特殊环境中生命个体的升华完善等等。

材料也提示了写作的文体: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散文。 2.内容方面的评价要求。

记叙文:可以写一段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超越原来的自己的经历,要求要体现出对原来的“自己”的超越,写出在认识、唤醒、超越自己的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要求叙述过程完整、条理清晰、描写生动。

议论文:要谈出对“跟自己赛跑”的内涵的理解,可以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谈自己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论证清晰。

散文:要写出对题目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写多个“画面”或“事件”组成的记叙性散文,也可以写由对题目内涵的理解而生发出的思考和感悟的议论性散文,但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线索清晰,有感而发。

语文训练卷四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 ..A.磕绊(bàn) 雾霭 乞(qǐ)求 自艾自怜 B.水渍(zì) 天籁 踱(duó)步 阿谀奉承

C.秀颀(qí) 溃乏 荒谬(miào) 惊涛害浪 D.骸骨(gǔ) 猝然 衣钵(bō) 坦荡如砥 2.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凡是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的担子 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2)马头琴 悠扬,蒙古包星星点点,骏马低嘶,流水安详,牧者开始唱了。

(3)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 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A、压 凄惨 跑

B、放 凄惨 钻 C、压 凄婉 钻 D、 放 凄婉 跑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一定要发扬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B.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C.为了提高全班同学的中考语文成绩,侯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D.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4. 应该填入下面语段结尾处的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 ..知识与道德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视野必然宽广,心胸必然开阔,品德亦应高尚。专业知识一旦和道德知识脱节,离开了道德的指引,那么知识就会变成一种专为个人谋求利益的工具,甚至会变成危害社会的手段。工匠手中为民造福的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智的人手中也会变成凶器;科学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电脑专家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也可能造成工商界的混乱。一些人的不良行为,是由于缺乏道德修养,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与做人的道理,以致误用了知识和才能而产生的。人生好比一条船,知识才能是船上的设备,而道德修养则是船上的指南针,有了设备而无指南针,这条生命之船就会偏离方向。所以 A、善于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

B、学习的目的,一是为了开拓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知识丰富,头脑精明,二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

C、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高尚情趣的人。

D、我们要把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它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②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臵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日大团圆。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倘若在庭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萧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清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③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纷纷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④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日本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⑤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在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而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疾驰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萧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点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这遗憾常常是历史进步后寂寞的影子。

6、本文的标题为“阳台上的遗憾”,下面不属于作者的“遗憾”的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建筑缺少文化内涵,不能像旧式宅院一样表现三纲五常的秩序。 B、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让人们远离自然,使生活缺少真趣。

C、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相似,思想感情的雷同,使生活缺少变化的意趣。

D、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了丰富物质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失落。

7、关于宅院在潮流面前纷纷倾颓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有力的社会纽带 。

B、个人成为更重要的社会单元,都市生活一胎化,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 C、现代人要保护隐私。 D、人们的从众心理。

8、下列各项中,与本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应该力戒“千城一面”、“千楼一面”。中国的城市,不管大小,在未来发展中应该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使每一幢建筑都具有自己的风格。

B、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了。

C、紫禁城那金碧辉煌五凤楼阙和掩映在绿荫丛中的灰色四合院,以及散落全城的寺观坛庙和王府,传达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宏伟壮丽,同时,又等级分布、排列有序,使每个人都感受到生活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当中,必须有所归属。

D、世博园的建筑,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还表现在建筑材料的高科技和环保上。据介绍,德国馆外墙使用的是一种网状、透气性能好的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弹力,同时,网状透气性织布结构,又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积聚,减轻空调设备的负担。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勾践灭吴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欲伐吴 .

伐:攻打

B.吾赏厚而信 信:有信用,守信用 .C.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棉被 .D.比死敌之赏 比:比照,等同 .9.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广之将兵。

A. 君欲之,何不试焚宫室? B. 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C. 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 D. 此知必胜之势也。 10.下列分析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大夫文种和越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

B.本文侧重写越王焚宫室,让民救火之事,来显示越王的威严,以使人民慑服,求得战胜吴王的条件。

C.本文写了大夫文种向越王建议试焚宫室,实行赏罚以测试民心之事。

D.本文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四、(14分)

11.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 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2)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1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每空2分。)

(1)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2)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用“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 。”

(4)王勃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来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苏轼则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 ” 来宽慰友人。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上”、“大”、“人”

——最初最美的书写

⑴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⑵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边写毛笔字。

⑶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

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⑷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⑸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⑹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⑺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⑻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勋‛的笔划繁杂,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勋‛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动‛,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⑼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⑽名字的汉字书写,使学龄的儿童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那时候忽然想起名字叫‚丁一‛的人,不知道他在儿时书写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有困扰,因为少到只有一根线,那是多么困难的书写;少到只有一根线,没有可以遗忘的笔划。

⑾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⑿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⒀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⒁签名签得太多,签得太流熟,其实是会心虚的。每次签名流熟到了自己心虚的时候,回家就想静坐,从水注里舀一小杓水,看水在赭红砚石上滋润散开,离开溪水很久很久的石头彷佛忽然唤起了在河床里的记忆,被溪水滋润的记忆。我开始磨墨,松烟一层一层在水中散开,最细的树木燃烧后的微粒微尘,成为墨,成为一种透明的黑。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的慌张,磨掉杂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实。我用毛笔濡墨时,那死去的动物毫毛彷佛一一复活了过来。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的输送到了哪里。

⒂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⒃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

(文/蒋勋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有删减)

13、作者为什么说“上”、“大”、“人”是“最初最美的书写”?(4分)

14、请你分析文中第⒁段中以下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我用毛笔濡墨时,那死去的动物毫毛彷佛一一复活了过来。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的输送到了哪里。

15、作者在第⒂段中写道“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请从这一仪式的过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6、作者说:“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生活中,你也有类似这样的“修行”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谈一谈你“修行”的目的。(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广州借举办亚运会的契机迎来城市环境的极大改善,得到普遍的积极评价。受此启发,2011年7月1日在‚城管革命‛启动大会上,武汉市委市政府郑重向社会承诺:‚3个月内城市环境得以明显变化;2011年城市环境实现大变样;2012年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活动开展半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学校开展了‚城管革命我参与 环境改善我争先‛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为你们活动小组设定两个选题。(2分)

选题一: 选题二:

18、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并围绕“‘城管革命’的现状”这一话题写出你的结论。(4分)

【材料一】12月11日到汉参加‚城市管理政策研讨会‛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对武汉‚城管革命‛表示肯定。他认为武汉的‚城管革命‛是一种理念和管理方式上的尝试和突破。在短短几个月取得的成效,在内行人看来确实得来不易。

【材料二】武汉某校的35位中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摸底‚城管革命‛带来的城市变化。向来往路人和商家发放120份调查问卷,问卷反馈显示,街头绿化增多了,有些街道变得干净了,但一路上他们捡起大量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也看见很多乱穿马路、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材料三】‚我在网上看到同学贴的楚河汉街图片,太漂亮了,真不错!‛日前,在美国留学的武汉姑娘周舒专程致信《楚天金报》来‚晒幸福‛。今年夏天回到武汉,她感叹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武汉对‘软件’的重视提高了,城管革命的力度蛮大,一些城区来了个‘大换脸’‛。

【材料四】德国知名社会学专家周俊博士接受专访时,盛赞武汉的‚城管革命‛。但是她指出在城市管理方面,武汉还有许多管理制度需要制定和完善,如目前武汉尚未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很多市民不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

结论:

19、活动过程中,你的同学小杰参与热情不高,并认为“这些活动只不过是政府执法部门的责任,中学生只需要遵纪守法,搞好学习就行了。”对此,你规劝他说:“ 。”听了你的一席话,小杰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2分)

七、(5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珍惜:珍视、爱惜。珍惜现在拥有的,因为它来之不易,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珍惜已经逝去的,因为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给我经验或是回忆;珍惜即将到来的,因为它也许是生命中难得的挑战,促使我去勇敢面对。

生命中的一草一木、大江大河,一段动人的经历,一次思想上的碰撞,独处时的心语,欢聚后的不舍……都让我们越来越懂得珍惜的意义。

请以“是你,让我懂得珍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本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校名。

语文训练卷四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C 3.B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6、A(A旧式宅院所表现三纲五常的秩序是封建专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并不为它的失去而遗憾)

7、D(D“人们的从众心理”,文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8、D(D与本文内容无关)

三、(9分,每小题3分)

8.C(通“披”,穿、蒙着) 9.C (取独) 10.B (不在于显示越王的威严)

四、(14分)

11.(1)我们的赏赐优厚而守信,惩罚严厉而坚决。(共3分。“厚”、“必”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不参加救火的,与投降敌人的罪行相同。(共3分。“降北”1分,“者”字的用法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攻打吴国,行吗?”文种回答说:“行。我们的赏赐优厚而守信,惩罚严厉而坚决。您想了解清楚,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做个试验?”于是就纵火烧了宫室,没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为救火而死的,和战场牺牲同赏;救了火而没死的,和战胜敌人同赏;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北同罪。”人们泥土徐身、蒙上湿衣而奔赴火场的,左面三干人,右面三千人。由此知道伐吴已成必胜之势。

12(1)云横秦岭家何在 (2)千载谁堪伯仲间 (3)不以己悲 (4)千里共婵娟(共8分。每空2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五、(18分)

13.此题围绕两个方面作答。(1)“最初”的含义;(2)“最美”的含义。

“最初”可分为两点:一是最早学习的汉字,二是最早从中学习到规矩。

“最美”可分两点:一是包含美学领悟,二是包含亲情。

共4分,每点1分。

【示例】(1)“上”、“大”、“人”这些笔画最简省的汉字是作者最早学习书写的汉字; (2)“上”、“大”、“人”这些童年的汉字书写是作者最早对“规矩”的学习,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蕴含其中。(3)“上”、“大”、“人”这些简单的汉字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因而也就最难,这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4)那些简单的“上”、“大”、“人”,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童年书法。

14.此题围绕着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2分。 (1)毛笔笔尖流注的汉字生命力(2)宣纸纸上停驻的汉字生命力

【示例】濡墨时候 “那死去的动物毫毛彷佛一一复活了过来”,此句中,作者通过美丽的想象,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汉字书写中毛笔笔尖所流注的无限生命力;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汉字所包含的无限意蕴的赞美之情。

“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的输送到了哪里”,此句中,写字时纸张纤维被作者看作输送养分的透光叶脉,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汉字书写中纸张也是书写者传情达意的最佳媒介,写出了汉字书写中蕴含的生命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无限热爱与深刻领悟。 15.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1)对这一仪式各环节的理解(4分)(2)对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理解(2分) 【示例】(1)注水时,“我”重拾大自然所具备的温润平和胸怀;(2)磨墨时,“我”寻回一度失去的静定踏实心境;(3)濡墨时,“我”感受毛笔笔尖流淌的生命活力;(4)落笔时,“我”领悟到纸张纤维中晕染的滋养灵魂的汉字魅力。(每点1分)

这一系列过程中,我如此地恭敬慎重,如同仪式,“我”找回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那正是“我”和自己相处的最真实的状态。(2分)

16. 此题围绕“修行”的目的重要的是态度(慎重端正),从而达到生命的圆满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谈出感受,语言简洁流畅2分。

【示例】我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我最慎重对待的事情是弹琴,我每天会雷打不动认真练琴一个钟头,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修行了吧,我希望能在我热爱的音乐上修得正果,不一定是成为钢琴家,在我看来,能够一辈子与琴相伴,对音乐不离不弃,那也是一种圆满。

六、(8分)

17、此题围绕“城管革命我参与 环境改善我争先”的活动主题选题即可。共2分,每个选题1分。

【示例】选题一:城市环境与经济建设 选题二:市民生活习惯与城市管理

18、此题围绕以下要点陈述,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每点1分。

城管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但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各种管理制度尚需完善。

19、此题围绕以下要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共2分,每点1分。

(1)表明自己的态度,有规劝的明确表达。 (2)有正确合理的规劝理由。

【示例】小杰,你的看法不对。城市是我们大家生活的家园,我们学生也是城市的一分子,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难道你愿意生活在一个肮脏、管理落后的城市吗?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尽一份力量吧!

七、(50分)

20.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题目解说】

1.题目的解读

材料明确了写作对象:值得你珍惜的人或事(物),人生经验和感悟。

材料提示了写作内容:可从现在、过去、将来任一时间段中选取值得自己珍惜的人或事(物),也可是人生经验和感悟。

材料暗示了文体: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文章标题要求:“你”:可以自由选择;“是”表肯定的,一定要是“你”才让“我”有后者的珍惜;“懂得”是一种感受、体会、或是启发;“我”强调是自己的感受、是自己的思考。

2.内容方面的评价要求

记叙文:可以写让我懂得珍惜的经历,要就写出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要求叙述过程完整、条理清晰、描写生动。

议论文;要谈出对这一个“你”的看法,让自己怎样懂得珍惜。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

散文:要指出这个“你”的内涵,谈出自己因为它懂得珍惜的感悟。要求有贯穿始终的线索。

第4篇: 初三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题

[典型考题] 1.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和平。可这样回答:―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2.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

答案示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3.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 __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答案如:①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②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扮演焦裕禄而荣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个傻小子得了。‖

李雪健这句话的意思是:焦裕禄的事迹太感人,我获奖只是沾了扮演角色的光

2.中考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双峰山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结束,我们就去西双版纳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能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要抓紧时间复习,迎接中考)。 (2) 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

妈妈,参加国际攀崖比赛的采访活动能开拓我的视野,丰富我的阅历,减轻我紧张的学习压力,这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中考啊! 3.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

(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

4.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你把我的被单弄脏了。

5.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学生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 ①请用一句话委婉地向老师表达你的意见。

××老师,您对我们十分负责,十分关心,我们非常感谢您。如果您脾气再温和点就更好了。

②同学们对班主任有情绪,请你以班长的身份,用一句话劝劝同学们。

同学们,××老师虽然脾气急躁了一点,但他的用心是好的,是对我们负责任,希望大家能理解老师。 6.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的答话的意思是:作品重在个人的创造,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

7.2008年春节前夕,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虐大半个中国,尤其是从来都极少见到过雪的南方地区更为严重,春运形势―雪上加霜‖,滞留在各地车站、机场、广场及附近的返乡旅客达到数千万;大雪无情人有情,在冰天雪地的中国,一份未被冰冻的爱,在冰雪冻雨之间传递着,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救援之手;正是这一双双热手,让所有困于雨雪之中的异乡游子们,在其回家的旅途之中感受到如同家的温暖。

(1)中央电视台全国众志成城抗冻灾直播节目―抗击暴风雪‖中,有个直面灾区救援的小栏目,名字叫―温暖寒冬‖,请你品味下这个栏目的含义。

寒冬指天气的严寒,温暖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温暖了人心。

(2)假如你的亲友中有人参与了这场救灾工作,目前正在救灾前线;假如你有亲友正在灾区返乡的路上,请你分别拟写一条手机短信表示慰问和安慰。

语言简洁,能体现出慰问和安慰即可

3)你所在的社区正在准备发动一场向灾区献爱心的捐助活动,请你帮忙拟写两条标语。

让爱在冰天雪地中传递;请伸出温暖的双手!

8. 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还悠悠的往教室里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慢的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的住气,都不快走两步‖。

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1)言外之意:批评那位同学松弛拖沓,上课不按时进教室。

(2)你说的话:平和中讲清事理,不要讽刺挖苦。 9. 王老师去刘宇家家访。刘宇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王老师和刘宇七十多岁的不识字的爷爷聊开了。王老师说话恰当的一句是(B ) A.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发愤图强了。 B.近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 C.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不够奋发。 D.前段时间刘宇在学习上太不像话了。

11.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词是: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1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从成功的角度,代爱迪生拟写一句含蓄而幽默的反驳语。

当爱迪生致力制造白炽灯时,有个讲求实际、缺乏想像、毫无幽默感的人取笑他。他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现一种有效灯丝。从一开始他试了1200种不同的材料。批评他的人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不‖,爱迪生反驳道:―我的成绩就是发现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

14.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中,汉语里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敬辞与谦辞。在同别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使用到这些词语。例如:请人批评时,我们说―指教‖。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填出下列句子中的敬辞也谦辞。

(1)初次见面说 久仰

(2)求人原谅说 包涵

(3)求人指点说 赐教

(4)无暇陪客说 失陪

15.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次录制节目前,灯光师跟他说,有两个灯需要调一下,观众得让一让。崔永元说:―行,交给我吧。‖他对现场的观众说:―大家知道怎么调灯光吗?灯光调得好不好,可关系到你们在电视上漂亮不漂亮,来,现在请我们一起看灯光师傅怎么调灯光,这几位朋友请你们先让一下。‖于是全场观众就看杨师傅调灯光。杨师傅受宠若惊,手都有些颤抖了。

(1)崔永元说话的本来目的是什么?

请几位观众让一让

(2)崔永元的话为什么得到了观众和杨师傅的认可?

充满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16.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D)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7. 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C ) A.―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标语) B.―我也有生命,请手下留情!‖(风景树标语) C.―一定喝好,哪怕喝倒!‖(酒店标语)D.―吃喝尽心,来去尽兴。‖(餐馆标语) 18. 张老师因有急事需马上动身去武汉,托你带口信,请她母亲下午4 : 30分去幼儿园接女儿敏敏。请你把对张老师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要求简明、得体,不超过30字。

(转述时注意时间、地点、人称的变化) 19. 下面是某日天气描写,如果你是校园广播的主持人,该用怎样的语言进行天气预报( D )。

清晨,天便下起了阵阵小雨,加之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中午时分,天空忽然放晴,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

A、以雨为主,风雨交加,气温明显变暖。B、上午有雨,伴随微风1 – 2级,雨转晴。

C、微风1 – 2级,伴有阵阵小雨,午后转晴。D、间断小雨,风力1 – 2级,午后雨转晴。

20. 凝聚着几代人智慧、几十年光阴的―嫦娥一号‖成功环月绕行,标志着中国人终于要上九天揽月,千年梦圆指日可待。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你拟写一条短信,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室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示例一:千年传说,一朝梦圆,嫦娥赴婵娟!示例二:长征矫矫离大地,嫦娥赳赳奔明月,扬我华夏威,国人尽欢颜。

与人交流首先要注意对象,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个性以及他的心态、情绪等,选择适当的词语、运用恰当的语气,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

21、 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大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简析:在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今天,老人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应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进行劝说和制止,指出它们的危害。由于劝说的对象是老人,因此必须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语气要委婉,口气要平和,态度要诚恳。如―老大爷,现在国家宣传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您这样做会污染下游的水质,不如我帮您把污水倒入下水道吧。‖

其次,人与人的交际,都在一定的场合进行。说话还应注意场合。在正式场合,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多讲些令人高兴的话;在悲痛场合,不要任意说笑。言谈举止应当与当时的气氛协调。

22、. 伟华是位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一次他到某装有监视器的大商城购物,购毕,付完款要走,保安过来对他说:―我们怀疑你愉了本商城的东西,请跟我们到值班室,我们要对你搜身。‖

要求:请站在伟华的角度,替他严辞拒绝保安搜身的无理要求。(说两条理由)

( 1 )你们不是执法人员,你们没有权利对我搜身,你们这样随意侵犯人权是犯法的。

( 2 )如果你们要强行对我搜身,我诉诸法律。

( 3 )你们商场不是装了监视器吗?你们能拿出我偷东西的证据吗?

23、. 请根据情境,按要求答题。

班里的―小书法家‖小丽正在书写一幅参赛作品,毛手毛脚的小映突然凑上来碰到了她的手,一幅艺术作品立即惨不忍睹。小丽气恼地瞪了小映一眼,小映赶忙道歉,而小丽还在气头上,假如你是小映你将会对小丽说什么?

例如: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24、. 王刚同学原本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机,平时与同学也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刚的妈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

请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妈妈:―孩子,这次考得不好,你的心情我理解。但你的基础很好,不要灰心,关键是要找准原因,集中精力学习,妈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同学:―王刚,你不要着急,你以前成绩挺好的,前面落下的功课,有什么不懂的,你尽可以问我,我会帮助你的。‖

25、. 根据下列语境,写一句通顺、连贯、得体的话。

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明该怎样回答? 答:小明说:―妈妈,您别生气,我只看一会儿,让大脑调节调节,劳逸结合嘛!‖

26、下面是某校九年级( 2 )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班级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

( 1 )―家长同志们‖与说话者身份不符,应该为―各位家长‖。

( 2 )―敬请诸位不吝赐教‖是书面语,应该为口语―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第5篇: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3)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试题研究2002/25p38页)

①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优势。我(注①)在年轻的时候有过两次创造高峰,一次是26岁时,当我懂得软件和硬件之后,在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还有一次是在我38岁从事激光照排这个项目的时候。

②那时我是一个无名小人物,有一些号称“权威”的人就来指挥我,说你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其实他文献看得不如我多,在第一线干活更不如我多。好在我往往能说服别人,然后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有时碰到对方对我不太了解,我又不便去说服,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一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也不太懂,我还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做。

③现在我过了60岁。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这样一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头是没有60岁的权威的。而60岁左右犯错误的,却不乏其人。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王安,年轻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60岁左右,开始犯错误,如坚持跟IBM(注②)对着干,坚持不生产和IBM兼容的计算机,搞自己 自成体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网络都是wang.net,不能跟人家兼容,这么一个决策上的错误,再加上封建意识,相信虎父焉有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提拔到总裁的位置上。结果股民联名告状,说王安把中国的裙带关系搞到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里去了,他不得不把儿子弄下来,结果元气大伤。王安去世前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趋势,最终破产了。

④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成了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的,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⑤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一般说来,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

⑥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崇尚权威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新兴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崇尚权威,而要更多地关注小人物。今天北大方正研究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7岁,方正的技术总管已经不再是我,而是一位40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这些年轻人有权决定方向,我不去干扰他们。

(节选自2002年2月22日《光明日报》)

注①“我”:即本文作者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激光照排之父”,被誉为“现代毕昇”,获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注②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世称“蓝色巨人”。

1、文段②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权威”一词加了引号,在这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

2、文段②画线句子中有“阳奉阴违”一词,试结合语境解释其具体含义。

3、下列各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作者论点,其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优势。

B、院士的由来及其作用。

C、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D、在高新技术领域,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4、在论证论点时,作者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作为论据。试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些论据进行概括。

正面论据:。(不超17字)

反面论据:。(不超25字)

5、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权威?试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试题研究2002/25p43页)

①自我完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②“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家乡人把他同河里的蛟龙、山中的猛虎并称为“三害”。周处为百姓杀了猛虎,斩了蛟龙之后,改过自新,日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年轻时干事浮躁,经营出版印刷业破了产,几乎陷入绝境。但他没有颓丧沉沦,而是认真总结教训,决心专一从事文学创作。终于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颗巨星。

③周处和巴尔扎克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自我完善过程中,自我责求,自我改变,自我提高。

④青少年阶段是塑造未来形象的最佳时期,因此,自我完善的意义尤为重要。那么,自我完善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⑤其一,从小处入手,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淮南子》说得好:“君子不为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意思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来就成为大的好事。荀子也提出过“积善成德”的修养方法,即一点一滴积累善行,日久天长便可养美好的品德。雷锋的成长过程,充分证明了上述道理。他把远大的革命理想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时时处处从身边小事做起,显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德。

⑥其二,针对自己的缺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在这方面,前人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论衡》中记载,西门豹性子很急,他就经常佩带一根柔软坚韧的皮条,以便提醒自己压抑焦躁的情绪;董安于的性子迟慢,他就随身携带一根绷得又直又紧的琴弦,以督促自己行动迅捷。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有的人性情暴烈,便在案头床前写上“制怒”的警语;有的人办事拖拉,便贴上“今日事今日毕”的字幅。他们以此提醒劝诫自己,努力克服缺点,逐步完善自我。

⑦其三,多读好书,从中汲取道德营养。高尔基说:“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哲人们的论述,说明了读书对于自我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自我完善,要多读好书。好书是规范人生的座右铭,好书是指导行动的指南针。

⑧其四,持之以恒,奋力攀登从善的巅峰。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意为顺从好的像登山那样吃力费劲,而学坏则如江河崩堤,一泻千里。可见,自我完善不易,必须下大功夫。

⑨大公无私、舍已为人、敬老爱幼、真诚善良、扶危救难、勤奋顽强、谦虚谨慎------诸如此类美好高尚的品德,是自我完善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们犹如从善之山巅的一簇簇鲜花,只有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永不停步、登攀不止的人,才能采撷它,获取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登攀从善之山所不可缺的精神。

⑩自我完善并不是名人、伟人的专利。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有通过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能力。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么普通,经历多么平凡,或是受过什么挫折,跌过什么筋斗,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就都能够如毛泽东所说,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第二段中“周处除三害”指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自我完善应从哪几个方面做起?(每一方面请用七字短语概括)你认为哪一方面最重要?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理由。

3、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完善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B、青少年自我完善的意义尤为重要。

C、高尚的品德是自我完善所追求的目标。

D、人人都有通过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能力。

4、下列对本文的论证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第6篇: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2)

班级 姓名

一、阅读《真理誔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答问题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誔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 ,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 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便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觉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表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C、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引证法

3、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4、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发现者”与“创造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

5、第三自然段中画直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6、“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是指怎样的事?

7、在上题中提到的“这样的事”,除了文中已列举的事例外,你还能举两例 吗?

二、阅读《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回答问题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声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想下,仿佛烤在火上,渐渐融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 , 。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读完全文,你以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 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 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2、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关系。

3、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 、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的道理。

4、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

5、选出引号内加点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6、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 , 。

第7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七

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七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8分)

1、你能正确地默写出下面空格中的语句吗?(14分) ⑴绿树村边合,

⑵曲径通幽处,

。 ⑶万籁此都寂,

⑷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⑸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⑹

,潭影空人心。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⑻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⑼《龟虽寿》一诗中,常用来比喻人壮志不老,年老志不衰的名句是:(2分)

。 ⑽《过故人庄》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是

,

⑾《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正确书写下列汉字:(2分)

⑴hái 骨

⑵ 静mì

⑶ cuàn夺

⑷nǜe杀

3、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⑴莽莽

⑵依稀

⑶乌

⑷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受大盘长涨影响,尤其是小盘科技股快速拉开的影响下,以持有科技股为主的大基金明显受到市场大追捧

B、"心连心"艺术团到来的消息传开后,街道里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了出来。

C、1946年1日以后出生至现年满18岁(个别可放宽到16岁)之间的下列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沿江测试。

D、在创作《李清照》时,作者细腻地渲染和抒发了李清照在燕尔新婚、惨遭离乱、扰国伤时几个不同环境中的思想感情。

5、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 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综合性学习(4分) 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 有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林俊杰《曹操》

(1)从这段歌词中,你能读出几处心领神会的三国典故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①

;②

。(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大鼠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踯④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⑤项毛,口龁⑥首领。辗转争持间,猫声呜呜,鼠声啾啾⑦。启扉急视,则鼠首已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合拢。 ③逡(qūn)巡:这里指来回地走动。 ④跳踯(zhí):指跳上跳下。 ⑤掬:双手捧取。这里指用双爪抓住。

⑥龁(hé):咬

⑦啾啾:形容声音杂沓。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阖其扉,潜窥之

②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不啻

③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②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9、这篇寓言小品文的寓意是:

。(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叫弓线纹。

各人的指纹除形状不同之外,纹形的多少、长短、不同。据说,全世界的五十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在胎儿第三四个月便开始产生,到六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也只不过放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A)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C)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D)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又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0、文中两处用了“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1、第l段文字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12、第3段中“指纹的这些特征” 包括(概括4点)

。(2分)

13、下面的句子是从第3段中抽出来的,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

处。 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人的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自动打开了,真神。

(2分)

14、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意思。(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本文说明了

(二)暗

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守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酲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15、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些含义?(2分) 答:

16、第二段中“毫不张扬之意”与第三段中哪一句相照应?(2分) 答:

17、第三段中“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中“最温柔的记忆”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2分) 答:

18、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我们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

19、通读全文回答,作者要赞扬生命中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 答:

20、“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人,试举一例说明。(2分)

四、大作文(40分) 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和需求。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解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最要创新人才……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和见闻,可能有见解和认识,请你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字数不少于600字。

(5)为了方便别人阅读,请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上一篇:宣传部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儿童节促销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