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指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1: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探讨

【摘要】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医药等学科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技术之一,其实施过程中常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如何保护初学者的安全是该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和开展的首要保障。本文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常遇的危害及防护措施,并对该实验教学中如何加强安全教育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安全教育;防护措施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518号);贵州省教育厅招标项目(黔教合KY字(2015)362号);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14-073);遵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遵市科合社字(2014)97号);遵义市红花岗区科学技术项目(遵红科合社字(2014)12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特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004);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启动基金(院字[2014]6号)。

一、引言

随着生物、医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并设立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以大量实验为基础,是学习、体验和探索生命变化本质的重要途径。与化学实验相比,尽管分子生物学实验会涉及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的生化试剂,但一般不会使用易燃、易爆和强腐蚀性试剂。这一特点使得操作者常常忽视实验过程中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因此,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良好的危险防范措施,切实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1-2]。然而,许多单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常常只关注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安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而不受重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本文结合具体情况,首先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常遇的危害,并对应如何进行防护给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对如何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1.实验室电、气、水、火的安全使用

作为实验学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涉及仪器设备较多,如PCR仪、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电转仪等,首先应保证实验仪器的用电安全。仪器连线必须使用带接地的三根线的护套线,仪器也应有良好的接地,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贵重仪器最好安装断电保护装置,以免突然断电损坏设备。当仪器出现故障,应切断电源,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实验室设立之初应进行严格规划,不得私自对墙电进行改造和维修,如需进行必须请专业人员操作。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分子生物学实验还经常使用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钢瓶,搬运或转动这些钢瓶时,不得用手执着开关阀移动。减压器的选择应与钢瓶种类相符,开启时,先开总阀,再开减压阀;关闭时,也应先关总阀,再关减压阀。钢瓶内的气体一般不可用尽,惰性气体应剩余0.05 MPa以上的压力,可燃气体应剩余0.2 MPa以上的压力,氢气应剩余2.0 MPa以上的压力。气体钢瓶保存时尽量远离热源,避免震动和暴晒。实验室的水和火的安全防范也很重要,要经常检查,严格执行,并且要熟练使用各类型灭火器及了解其使用范围。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用到的有害生化试剂主要涉及有毒、腐蝕性和强氧化性等几类,下面将选取最常见的几种进行逐一介绍[3]。溴化乙锭(EB)作为强诱变剂,具有遗传性危害,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应避免一切与EB的直接接触,将其安全密封并存放于干燥避光处。Trizol是提取RNA的一种重要试剂,操作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与皮肤接触,应立即用大量去污剂和水冲洗,废液埋入地下。氯仿是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具有神经毒性和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常用于DNA和RNA的提取,操作时应带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废液收集后埋入地下。二乙基焦碳酸酯(DEPC)是RNA酶的强抑制剂,具有潜在致癌作用,操作时应戴口罩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与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废液可通过废液道排泄。丙烯酰胺作为电泳支持物,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戴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聚合后丙烯酰胺凝胶无毒,可随普通垃圾一同扔掉。二甲亚砜(DMSO)常用作细胞冻存液,与皮肤接触后可用大量水冲洗或用1%稀氨水洗涤。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伤害眼睛,操作时应戴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其粉末。TEMED具有强神经毒性,应防止误吸,操作速度要快,密封保存。二硫苏糖醇(DTT)具有强还原性,气味难闻,操作时应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进行。苯甲基磺酰氟(PMSF)是具有强毒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呼吸道粘膜、眼睛和皮肤破坏性很强,操作时应戴手套和护目镜,并始终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与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Triton X-100可引起眼睛刺激和灼伤,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过硫酸铵对粘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都有极大危害,操作时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完成彻底洗手。叠氮钠能够阻挡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吉姆萨染料对眼睛、皮肤都具极强毒性,二者操作也应佩戴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吸入粉末。

3.生物安全及防护

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人们通常多关注有毒有害生化试剂和水、电等安全,往往忽视生物安全的管理。虽然大多实验室并不使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但还是存在很多实验室微生物感染的事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指来源于动物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经专项培训,并配备个人防护(下转218页)(上接32页)装备;实验室还应根据生物安全级别,配备相应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和提升实验室防护级别。实验室构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等须明确其生物安全级别,并对供体生物特性、性质及受体生物特性和环境特性进行评估。生物表达系统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可安全使用的载体和宿主细胞。基因产物是否具有潜在药理活性也必须考虑,实验中用到的材料也可能携带致病源,操作完成后要及时妥善处理,防止基因飘移扩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4-5]。

4.紫外线辐射和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防护

紫外线辐射具有致突变、致癌、干扰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等作用,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对人眼睛、皮肤和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实验室中常用的紫外光源主要包括紫外灯、紫外透射仪和凝胶成像系统。在紫外光下操作应佩戴预防手套和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并避免暴露皮肤[6]。紫外照射消毒后,应用强风吹扫后再开始工作,避免空气中富集的臭氧对人体产生伤害。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应遵循“辐射正当化、防护最优化、剂量限额化”的三原则。使用后的放射性废物需采用放置法处理,转运过程中的包装容器的强度、屏蔽防护、密封系统和包装标识等均需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5.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分子生物学实验后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后按如下方法处理。固体废弃物,如枪头、手套和口罩等应放入专用垃圾袋集中烧毁;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器材等可以用朗索消毒片溶液浸泡(3片/1 L水,浸泡3小时以上),然后清洗,高压灭菌后使用。含菌的液体废弃物可直接煮沸30分钟后倒入下水道,切勿未处理直接倾倒。用过的移液器吸头可以放入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含PCR产物、阳性样品或质粒的废液应用1 mol/L HCl浸泡至少6小时以上[7]。

三、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1.安全培训和安全考试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应实行安全教育和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包括各类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生化试剂的安全使用和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对与处理、消防安全和逃生能力、以及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等。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规范的考试,考试通过后才具备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另外,还需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培训和各项安全演练,以及仪器设备和生化试剂的使用规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8]。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安全检查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仪器使用登记和责任人负责制度、安全员排班制度、实验室进出登记制度、药品取用登记制度等,使仪器、药品、水电等具体安全事项责任到人。还可设立奖惩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调动其积极性。实验室每隔一定时间可以进行安全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排除隐患[9-10]。

3.硬件安全设施的投入及安全意识的建立

加大实验室硬件安全设施的投入,如灭火器等一定要充足、到位。洗眼器、紧急冲淋系统、护眼镜和防护服等应为实验室必备设备,各个楼层还需配备急救包等,通风橱的安装和使用必须到位,避免师生暴露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另外,应加强安全理论学习,可以开设专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安全》课程,使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11]。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安全教育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维护实验室安全和稳定的关键。针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自身的特点,应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保障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泽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创造良好实验环境[J].实验室科学,2008,(3):162-163

[2]何国梅.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82-184

[3]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4]世紀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5]李勇.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6]杜秀芳,杜玉民,刘伟娜.化学实验室有毒无机废液的处理[J].实验室科学,2007,(2):176-178

[7]何积秀,张建英,倪吾钟,等.高校实验室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60-162

[8]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27-29

[9]潘勋,谢玉荣.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北京教育,2004,(2):21-22

[10]王竹林,刘曙东.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139-141

[11]徐静,阎斌伦,李晓英.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6):168-169

通讯作者:刘如明(1982-),男,河北邯郸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实验师,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微生物药学;张菲菲(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干细胞与创面修复。

作者:刘如明 张菲菲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摘 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指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

关键词:化学;安全;实验

随着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日益显得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免对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因此,教师要制定必要的实验安全守则,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学习化学实验,充分了解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掌握仪器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严格药品用量等。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预防,努力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如何进行实验安全教育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如何把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是关键。这就需要强化外在的刺激,并进行合理的引导,激发个体内在的需求,形成内化过程,成为学生实验时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可采取如下方法:

⑴制定具体的实验安全守则,并组织学生学习,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注意

⑵指导学生进行动物毒性试验来进行体验,如含铜、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鱼和水生生物的毒性反应,通过体验强化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⑶教师要正确引导,实验前都应提醒学生具体的安全事项,把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懂得安全知识是保证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在实验前应了解仪器的性能和药品的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该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⑵在实验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并严格遵守实验安全守则,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⑶要懂得一般的救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可进行及时处理。

3、教师把关是关键

安全教育离不开教师积极导向。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渗透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外,还要把好安全关。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消除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探究实验离不开实验设计,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就决定了他们不能离开教师的“导”的作用而完全独立地进行探究。

三、化学实验不安全隐患的预防

为了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保护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以及保护仪器和周边环境,实验时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注意化学药品的保存方法

⑴实验室许多物质易在空氣中因反应而变质,保存时应注意: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瓶盖,如石灰水用后立即盖好瓶盖,防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②加入还原剂防止其氧化,如二价铁溶液中加入铁屑;③隔绝空气,如活泼金属K、Ca、Na保存于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

⑵许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保存时应注意:如AgNO3溶液、浓HNO3等,用棕色瓶保存在阴凉处;如NH4HCO3等,加塑料袋密封保存。

⑶玻璃仪器中含较多的SiO2,强碱能与之反应,产物具有粘性。如:保存强碱(如KOH溶液、NaOH溶液)时只能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2、实验装置要做到规范化

⑴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防倒流,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⑵易溶于液体的气体经导管进入液面时出现倒吸现象,实验时应注意:

①管口只贴近液面或管口倒扣漏斗、干燥管;

②气体导管中间装一个干燥管或安全瓶,容纳倒吸的水,使之不倒吸人气体抽取装置中;

③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撤酒精灯。

⑶加热固体物质时防导管堵塞。如:加热KMnO4晶体制O2时,为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而引起导管堵塞,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实验过程要细化

防止气体或液体泄漏。①防气体泄漏,在实验时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若使用长颈漏斗则其下端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②防液体泄漏,主要是检查滴定管、分液漏斗、容量瓶是否漏水。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是指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意外伤害等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不安全的因素加以预防和戒备,努力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是维护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和安宁的需要。

作者:董建华

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3: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实验教学是新课程中化学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就多达六十几个。因此,具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逐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最近几年,由于过多地宣传化学药品的毒性和危害性,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更有些学校,为了所谓的学生安全,禁止师生在化学学习中进行实验,而采取了在黑板上将实验步骤和过程画出来的方法,学生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严重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化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危险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违反操作规定

不管是老师的引导实验还是学生的自主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实验的操作要求和注意的实验细节,以防实验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例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时,在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在利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过程中,如果你开始放的锌粒量少,反应时发现锌不够了,于是你再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重新实验就容易引起爆炸。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你违背了实验之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混入了空气,就会和氢气、氧气发生反应,造成爆炸。又如,配置稀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杯壁缓缓地倒入水中,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这是因为浓硫酸在稀释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颠倒了实验顺序,浓硫酸就会溅出,灼烧人的皮肤,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2.实验用药过量

有些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有些虽然很剧烈,但只要你注意,使用少量的试剂是不会发生危险的。但是如果你不注意,用药稍大,就会出现问题,发生灾难。因此,实验时,若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用试剂,安全第一。例如,做红磷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的过程中红磷的反应很剧烈,很危险,如果药量少,就是没有危险的。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红磷的用量一定要适量,千万不能随意用药,否则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又如,在做钠、钾在水中反应的实验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这时如果钠、钾的量过大,钠、钾就很有可能在水中激烈反应而四溅,给学生带来危险。

再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如果过量使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就会使气压过大,胶塞被冲出,里面的浓硫酸洒出来,不仅会使学生的衣服烧坏,还容易腐蚀操作者的皮肤,造成危险。

3.药品不纯

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各反应物的纯度及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纯度,一旦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达到实验要求的纯度,则很有可能造成危险。

例如: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在加热的过程中,如果一不小心把木炭粉当做二氧化锰而将它和氯酸钾混合到一起时,加热的过程中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又如,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时,一定要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净才能点燃气体,并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气体中混合有其他气体,否则极有可能发生爆炸。

4.使用没有标签的试剂

实验时如果使用了没有标签的试剂,只是凭着自己的猜测使用,而没有通过检测确定就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例如,在配制溶液时,如果错把浓硫酸当成盐酸进行稀释,就很有可能使浓硫酸飞溅而灼伤操作者。又如,一些相对活跃金属的试验中,如涉及钠锂等金属的实验,这些活跃金属跟普通金属是不同的,人直接接触会造成损伤,如果标签遗失再加上学生的好动,就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实验室通风效果不好

在进行与硫化氢、氯气或者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有关的实验时,如果实验室的空气不流通,有毒的气体无法外溢而堆积得越来越多,就会引发中毒等突发情况。还有在学生用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乙炔等进行实验时,若实验室的空气封闭,这些易燃气体在空气中堆积,并且时间越久堆积得越多,达到一定浓度后便会使人中毒,也容易引发火灾等意外的情况。因此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有流畅的空气流通,保证实验环境的良好。

以上实验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事故,很危险。但实际上化学实验本身是安全的。因此,要想做到安全实验,最关键的就是要熟悉达到实验要求,完善操作步骤,了解反应规律,一切按要求进行,实验就很安全。反之,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实验时还必须谨慎,不可蛮干。否则,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师生的安全受到威胁,学生的化学兴趣受到打击,严重的还会导致身体残疾。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者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任何实验都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在充分准备好了之后才可以将实验所需的东西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2.实验室要备有安全措施和工具。3.用药量宁少勿多,看清试剂上的标签,没有标签的不要随意取用,试剂不可久置。4.做有毒、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一定要开窗通风,并切记不要混合其他气体。5.不熟悉的实验要弄清楚实验过程再进行,不可贸然实验。6.步骤多的实验,按操作顺序一步步地进行。7.熟悉实验室,并学习一定的事故急救方法和措施。此外,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时还应该按照指定的座位就座,保持安静。严格听从教师的话,未经允许,实验桌上的药品和试剂等不可随意乱动。实验前,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老师规定的量使用药剂,不可过量使用。加热试管时,试管口要朝向没人的地方,以免试管里面的液体飞溅,造成灾难。在使用腐蚀性的试剂时,注意拿取的方式,不要接触皮肤,眼睛和衣服等,万一沾染到皮肤和眼睛时,要立即用清水洗净,千万不可用手去弄。要定期检查和修理实验室里的器材,如电源开关、煤气开关、插座等,注意实验室的空气流通和门窗的关闭。

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的要求和步骤,并注意实验过程的操作,了解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实验,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作者:朱丽

上一篇:青年岗位能手申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