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常见故障维修大全

2022-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脑常见故障维修大全

电脑死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摘要:死机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主要原因有环境、软件、硬件三种。对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使用干净的引导盘重新引导计算机后,再运行杀毒软件清除病毒;如果是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有冲突,建议采用修改程序配置与改变计算机硬件配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硬件故障的检查原则是,首先根据故障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然后根据推断,利用万用表、逻辑笔、示波器等工具,检查硬件线路上的相应信号干扰或时序漂移等现象,然后找到相应的硬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关键词:计算机;死机;诊断;维修

死机是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故障,非常烦人。由于出现死机的故障不确定,所做操作性质不固定,而且死机发生时,显示的现象也不统一,所以故障发生的范围不易确定,给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摸索经验,对电脑死机故障的可能原因以及诊断和维修的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电脑死机的原因

根据大量的维修实例分析总结,计算机死机故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电网干扰、电磁冲击、外界震动冲击、静电、接地系统、供电系统等方面内容。其中尤以温度、湿度、静电、接地系统、供电系统对机器的正常运行影响最大。由于计算机工作环境,如灰尘、潮湿引起芯片间线路短路或插拔件接触不良,都有可能引起系统死机。根据实际维修统计,环境因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10%左右。

2.软件原因。软件系统引起的随机性死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病毒破坏,虽然有时可以通过冷、热启动再次启动计算机,但运行不久又会死机。二是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不完全兼容,它们之间有冲突或者与硬件固有特性发生冲突,这种死机大多没有键盘响应,只能通过冷启动再次启动计算机。根据实际维修统计,软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20%左右。

3.硬件原因。硬件系统引起死机,主要是由于计算机内部元件质量、兼容性或匹配不当引起的。通常包括:(1)可插拔芯片接触性故障。主板上有一些可插拔芯片接触不良,这类故障极易发生在CPU芯片、内存芯片以及各种扩展槽上,另外,AGP扩展槽普遍存在插不紧的问题。(2)芯片工作时序不匹配。在一个电路中如果几个芯片共同完成一个功能,而几个芯片之间的执行速度不匹配,当一个信号在芯片内部通过逻辑交换,传输所需的延时时间比较长,就容易产生时序故障。或时序电路的控制时间关系要求比较严格,偶尔发生时序信号漂移,这种情况最常见于组装的兼容机。此外,由于采用了不同厂家的板卡或芯片也存在不完全兼容的现象,时钟频率过高,也是造成死机的原因。(3)热稳定性差。所谓的热稳定性差是指计算机在开始时运行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芯片温度的上升,开始出现死机。关机后,冷却休息一段时间后开机又可以正常工作,之后又出现死机。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元器件本身质量不过关。(4)芯片驱动能力差。因为每个芯片的扇出值是固定的,在电路设计中要求芯片的输出信号驱动的芯片数必须小于允许的扇出值。如果芯片的扇出值不满足其额定指标,当系统或某个电路连接较多设备时,就会造成芯片工作死机。这种故障经常出现在主板上的I/O接口、内存的地址或数据驱动芯片。(5)抗干扰能力差。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宽度过小,线与线之间距离过近或芯片之间电平匹配不好,使传输信号有“振荡”或“反射”造成信号干扰,使芯片具有抗干扰能力而引起系统死机。

根据实际维修统计,硬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占故障总数的70%左右,是造成死机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死机故障的分析与维修方法

环境原因造成的死机,检查和维修比较容易,比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可以感受得到,灰尘太多,肉眼也能见到,改善环境即可。

对于软件原因造成的死机故障的检查方法,可以使用干净的引导盘重新引导计算机后,再运行杀毒软件清除病毒。对于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有冲突,建议采用修改程序配置与改变计算机硬件配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

硬件故障的检查原则是,首先根据故障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然后根据自己的这种推断,利用万用表、逻辑笔、示波器等工具,检查硬件线路上的相应信号是否有干扰或时序漂移等现象,如果有,则找到相应的硬件进行维修和更换。

1.检查是否有接触性故障。在关机状态下取下各种扩展卡,用手指卡住板卡边缘轻轻推向主板上的CPU插座,如果在某个情况下计算机可以启动,则说明发生了接触性不良故障。

2.如果经反复试验证明不是接触性故障,就要检查是否控制电路的时序故障。重点检查:(1)系统控制电路芯片。主要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芯片,ALE的地址锁存信号,以及主板上的南、北桥芯片等其他门阵芯片。(2)系统内存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主要是RAM的行选通信号RAS、列选通信号CAS、行列地址转换控制信号和内存数据读出驱动、内存芯片速度匹配关系。(3)系统各种时钟信号电路,主要是SYSCLK、PROCCLK、PCLK、DMACLK。

通过使用100MHZ以上的高频示波器检查上述信号,希望发现某个信号在某一瞬间出现不正常状态,如时序漂移或毛刺等干扰信号,发现后找到相应的芯片进行更换。

3.检查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差是计算机死机故障的另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夏季温度高或超频使用CPU等,这类故障致使发生死机的可能性比较大。检查时可以使用电吹风在距离打开的机箱20厘米~30厘米处进行加热,当机箱内温度上升到60℃~70℃左右时故障可能频繁出现。当将计算机置于18℃~25℃的空调房间内,如果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则确定是热稳定性差的故障。再使用示波器主板上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芯片的进行输出波形的检查,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干扰信号,则找到对应的芯片进行更换。

作者:王鹏

第2篇: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一、主板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

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

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1/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

3、

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肯定会受到有影响。

常见故障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二、显卡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或主板插槽有问题造成。对于一些集成显卡的主板,如果显存共用主内存,则需注意内存条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条插槽上应插有内存条。由于显卡原因造成的开机无显示故障,开机后一般会发出一长两短的蜂鸣声(对于AWARD BIOS显卡而言)。

常见故障二:显示花屏,看不清字迹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示器或显卡不支持高分辨率而造成的。花屏时可切换启动模式到

2/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安全模式,然后再在Windows 98下进入显示设置,在16色状态下点选“应用”、“确定”按钮。重新启动,在Windows 98系统正常模式下删掉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也可不进入安全模式,在纯DOS环境下,编辑

SYSTEM.INI文件,将display.drv=pnpdrver改为display.drv=vga.drv后,存盘退出,再在Windows里更新

驱动程序。

常见故障三:颜色显示不正常,此类故障一般有以下原因:

1. 显示卡与显示器信号线接触不良

2. 显示器自身故障

3. 在某些软件里运行时颜色不正常,一般常见于老式机,在BIOS里有一项校验颜色的选项,将其开启即可

4. 显卡损坏;

5. 显示器被磁化,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与有磁性能的物体过分接近所致,磁化后还可能会引起显示画面出现偏转的现象。

常见故障四:死机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多见于主板与显卡的不兼容或主板与显卡接触不良;显卡与其它扩展卡不兼容也会造成死机。

常见故障五:屏幕出现异常杂点或图案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的显存出现问题或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造成。需清洁显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换显

卡。

常见故障六:显卡驱动程序丢失

显卡驱动程序载入,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自动丢失,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质量不佳或显卡与主板不兼容,使得显卡温度太高,从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死机,此时只有更换显卡。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情况,以前能载入显卡驱动程序,但在显卡驱动程序载入后,进入Windows时出现死机。可更换其它型号的显卡在载入其驱动程序后,插入旧显卡予以解决。如若还不能解决此类故障,则说明注册表故障,对注册表进行恢复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可

三、声卡

常见故障一:声卡无声。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1. 驱动程序默认输出为“静音”。单击屏幕右下角的声音小图标(小嗽叭),出现音量调节滑块,下方有“静音”选项,单击前边的复选框,清除框内的对号,即可正常发音。

2. 声卡与其它插卡有冲突。解决办法是调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统资源,使各卡互不干

3/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扰。有时,打开“设备管理”,虽然未见黄色的惊叹号(冲突标志),但声卡就是不发声,其实也是存在冲突,只是系统没有检查出来。

3. 安装了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说明此声卡与Direct X兼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驱动程序。

4. 一个声道无声。检查声卡到音箱的音频线是否有断线。

常见故障二:声卡发出的噪音过大.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1. 插卡不正。由于机箱制造精度不够高、声卡外挡板制造或安装不良导致声卡不能与主板扩展槽紧密结合,目视可见声卡上“金手指”与扩展槽簧片有错位。这种现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属于常见故障。一般可用钳子校正。

2. 有源音箱输入接在声卡的Speaker输出端。对于有源音箱,应接在声卡的Line out端,它输出的信号

没有经过声卡上的功放,噪声要小得多。有的声卡上只有一个输出端,是Line out还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线决定,厂家的默认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声卡调整跳线。

3. 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不好。在安装声卡驱动程序时,要选择“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而不要选

“Windows默认的驱动程序”如果用“添加新硬件”的方式安装,要选择“从磁盘安装”而不要从列表框中选择。如果已经安装了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可选“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点中各分设备,选“属性→驱动程序→更改驱动程序→从磁盘安装”。这时插入声卡附带的磁盘或光盘,装入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

常见故障三:声卡无法“即插即用”

1. 尽量使用新驱动程序或替代程序。笔者曾经有一块声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驱动盘安装驱动程序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驱动程序代替,一切正常。后来升级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换用Windows 2000(完整版)自带的声卡驱动程序才正常。

2. 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Windows 9X下检测到即插即用设备却偏偏自作主张帮你安装驱动程序,这个驱动程序偏是不能用的,以后,每次当你删掉重装都会重复这个问题,并且不能用“添加新硬件”的方法解决。笔者在这里泄露一个独门密招:进入Win9xinfother目录,把关于声卡的*.inf文件统统删掉再重新启动后用手动安装,这一着百分之百灵验,曾救活无数声卡性命„„当然,修改注册表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3. 不支持PnP声卡的安装(也适用于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装的PnP声卡):进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下一步”,当提示“需要Windows搜索新硬件吗?”时,选择“否”,而后从列表中选取“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用驱动盘或直接选择声卡类型进行安装。

4/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四:播放CD无声

1. 完全无声。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无声,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这说明是光驱的音频线没有接好。使用一条4芯音频线连接CD-ROM的模拟音频输出和声卡上的CD-in即可,此线在购买CD-ROM时会附带。

2. 只有一个声道出声。光驱输出口一般左右两线信号,中间两线为地线。由于音频信号线的4条线颜色一般不同,可以从线的颜色上找到一一对应接口。若声卡上只有一个接口或每个接口与音频线都不匹配,只好改动音频线的接线顺序,通常只把其中2条线对换即可。

常见故障五:PCI声卡出现爆音

一般是因为PCI显卡采用Bus Master技术造成挂在PCI总线上的硬盘读写、鼠标移动等操作时放大了背景

噪声的缘故。解决方法:关掉PCI显卡的Bus Master功能,换成AGP显卡,将PCI声卡换插槽上。

常见故障六:无法正常录音

首先检查麦克风是否有没有错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双击小喇叭,选择选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如果“多媒体→音频”中“录音”选项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挽救的余地,你可以试试“添加新硬件→系统设备”中的添加“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声卡随卡工具软件安装后重新启动。

常见故障七:无法播放Wav音乐、Midi音乐

不能播放Wav音乐现象比较罕见,常常是由于“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只一个,禁用一个即可;无法播放MIDI文件则可能有以下3种可能:

1. 早期的ISA声卡可能是由于16位模式与32位模式不兼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通过安装软件波表的

方式应该可以解决

2. 如今流行的PCI声卡大多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则很可能因为您没有加载适当的波表音色库。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

常见故障八:PCI声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有些用户反映,在声卡驱动程序安装过程中一切正常,也没有出现设备冲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无法出声或是出现其他故障。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PCI声卡上,请检查一下安装过程中您把PCI声卡插在的哪条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于散热的考虑,喜欢把声卡插在远离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几条PCI插槽中。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因为

5/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Windows98有一个Bug:有时只能正确识别插在PCI-1和PCI-2两个槽的声卡。而在ATX主板上紧靠AGP的两条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板上恰恰相反,紧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没有把PCI声卡安装在正确的插槽上,问题就会产生了。

四、硬盘

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的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数据的丢失,那么,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

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2. 分区表损坏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其中,DOS引导文件损坏最简单,用启动盘引导后,向系统传输一个引导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一般也可以用FDISK /MBR强制覆写解决。分区表损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无法识别分区,系统会把硬盘作为一个未分区的裸盘处理,因此造成一些软件无法工作。不过有个简单的方法——使用Windows 2000。找个装有Windows 2000的系统,把受损的硬盘挂上去,开机后,由于Windows 2000为了保证系统硬件

的稳定性会对新接上去的硬盘进行扫描。Windows 2000的硬盘扫描程序CHKDSK对于因各种原因损坏的硬盘都

有很好的修复能力,扫描完了基本上也修复了硬盘。

分区表损坏还有一种形式,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分区映射”,具体的表现是出现一个和

6/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活动分区一样的分区。一样包括文件结构,内容,分区容量。假如在任意区对分区内容作了变动,都会在另一处体现出来,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样。我曾遇上过,6.4G的硬盘变成8.4G(映射了2G的C区)。这种问题特别尴尬,这问题不影响使用,不修复的话也不会有事,但要修复时,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却都变成了睁眼瞎,对分区总容量和硬盘实际大小不一致视而不见,满口没问题的敷衍你。对付这问题,只有GHOST覆盖和用NORTON的拯救盘恢复分区表。

常见故障四:硬盘出现坏道

这是个令人震惊,人见人怕的词。近来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日下。当你用系统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扫描硬盘的时候,系统提示说硬盘可能有坏道,随后闪过一片恐怖的蓝色,一个个小黄方块慢慢的伸展开,然后,在某个方块上被标上一个“B”„„

其实,这些坏道大多是逻辑坏道,是可以修复的。根本用不着送修(据说厂商之所以开发自检工具就是因为受不了返修的硬盘中的一半根本就是好的这一“残酷的”事实)。

那么,当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一旦用“SCANDISK”扫描硬盘时如果程序提示有了坏道,首先我们应该重新使用各品牌硬盘自己的自检程序进行完全扫描。注意,别选快速扫描,因为它只能查出大约90%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放心,在这多花些时间是值得的。

如果检查的结果是“成功修复”,那可以确定是逻辑坏道,可以拍拍胸脯喘口气了;假如不是,那就没有什么修复的可能了,如果你的硬盘还在保质期,那赶快那去更换吧。

由于逻辑坏道只是将簇号作了标记,以后不再分配给文件使用。如果是逻辑坏道,只要将硬盘重新格式化就可以了。但为了防止格式化可能的丢弃现象(因为簇号上已经作了标记表明是坏簇,格式化程序可能没有检查就接受了这个“现实”,于是丢弃该簇),最好还是重分区,使用如IBM DM之类的软件还是相当快的,或者GHOST覆盖也可以,只是这两个方案都多多少少会损失些数据。

常见故障五:硬盘容量与标称值明显不符

一般来说,硬盘格式化后容量会小于标称值,但此差距绝不会超过20%,如果两者差距很大,则应该在开机时进入BIOS设置。在其中根据你的硬盘作合理设置。如果还不行,则说明可能是你的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盘,此时可以尝试下载最新的主板BIOS并进行刷新来解决。此种故障多在大容量硬盘与较老的主板搭配时出现。另外,由于突然断电等原因使BIOS设置产生混乱也可能导致这种故障的发生。

常见故障六: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硬盘被病毒的“逻辑锁”锁住造成的,“硬盘逻辑锁”是一种很常见的恶作剧手段。中了逻辑锁之后,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不能正常引导系统,甚至是软盘、

7/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光驱、挂双硬盘都一样没有任何作用。

“逻辑锁”的上锁原理:计算机在引导DOS系统时将会搜索所有逻辑盘的顺序,当DOS被引导时,首先要去找主引导扇区的分区表信息,然后查找各扩展分区的逻辑盘。“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启动时查找到第一个逻辑盘后,查找下个逻辑盘总是找到自己,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死循环。

给“逻辑锁”解锁比较容易的方法是“热拔插”硬盘电源。就是在当系统启动时,先不给被锁的硬盘加

电,启动完成后再给硬盘“热插”上电源线,这样系统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盘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方法,为了降低危险程度,碰到“逻辑锁”后,大家最好依照下面几种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处理。

1. 首先准备一张启动盘,然后在其他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二进制编辑工具(推荐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记住先将该文件的属性改为正常),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以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不过这时由于该硬盘正常的分区表已经被破坏,你无法用“Fdisk”来删除和修改分区,这时你可以用Diskman等软件恢复或重建分区即可。

2. 因为DM是不依赖于主板BIOS来识别硬盘的硬盘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将硬盘设为“NONE”,DM也可识别硬盘并进行分区和格式化等操作,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DM软件为硬盘解锁。

首先将DM拷到一张系统盘上,接上被锁硬盘后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将所有IDE接口设为

“NONE”并保存后退出,然后用软盘启动系统,系统即可“带锁”启动,因为此时系统根本就等于没有硬盘。启动后运行DM,你会发现DM可以识别出硬盘,选中该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硬盘上的数据保不住了

常见故障七: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

这种故障往往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产生这种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硬盘主引导扇区数据被破坏,表现为硬盘主引导标志或分区标志丢失。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往往是病毒,它将错误的数据覆盖到了主引导扇区中。市面上一些常见的杀毒软件都提供了修复硬盘的功能,大家不妨一试。但若手边无此类工具盘,则可尝试将全0数据写入主引导扇区,然后重新分区和格式化,其方法如下:用一张干净的DOS启动盘启动计算机,进入A:>后输入以下命令(括号内为注释):

A:>DEBUG(进入DEBUG程序)

-F 100 3FF0(将数据区的内容清为0)

-A 400(增加下面的命令)

MOV AX,0301

MOV BX,0100

MOV CX,0001

8/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MOV DX,0080

INT 13

INT 03

-G=400(执行对磁盘进行操作的命令)

-Q(退DEBUG程序)

用这种方法一般能使你的硬盘复活,但由于要重新分区和格式化,里面的数据可就难保了。以上是硬盘在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硬盘的故障相当严重并不能用上述的一些方法处理时,则很可能是机械故障。由于硬盘的结构相当复杂,所以不建议用户自己拆卸,而应求助于专业人员予以维修。

五、内存

内存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它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内存最常见的故障都有哪些呢?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内存条原因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内存条与主板内存插槽接触不良造成,只要用橡皮擦来回擦试其金手指部位即可解决问题(不要用酒精等清洗),还有就是内存损坏或主板内存槽有问题也会造成此类故障。

由于内存条原因造成开机无显示故障,主机扬声器一般都会长时间蜂鸣(针对Award Bios而言)。

常见故障二:Windows注册表经常无故损坏,提示要求用户恢复

此类故障一般都是因为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很难予以修复,唯有更换一途。

常见故障三:Windows经常自动进入安全模式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条不兼容或内存条质量不佳引起,常见于高频率的内存用于某些不支持此频率内存条的主板上,可以尝试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读取速度看能否解决问题,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换内存条了。

常见故障四:随机性死机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采用了几种不同芯片的内存条,由于各内存条速度不同产生一个时间差从而导致死

机,对此可以在CMOS设置内降低内存速度予以解决,否则,唯有使用同型号内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内存条与主板不兼容,此类现象一般少见,另外也有可能是内存条与主板接触不良引起电脑随机性死机。01

9/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五:内存加大后系统资源反而降低

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主板与内存不兼容引起,常见于高频率的内存内存条用于某些不支持此频率的内存条的主板上,当出现这样的故障后你可以试着在COMS中将内存的速度设置得低一点试试。

常见故障六:运行某些软件时经常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

此现象一般是由于系统盘剩余空间不足造成,可以删除一些无用文件,多留一些空间即可,一般保持在

300M左右为宜。

常见故障七:从硬盘引导安装Windows进行到检测磁盘空间时,系统提示内存不足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了emm386.exe文件,只要将其屏蔽掉即可解决问题

六、光驱

光驱是电脑硬件中使用寿命最短的配件之一。其实很多报废的光驱仍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只要略微维修一下就可以了。这往往不需要具有什么高深的无线电专业知识,也不需要使用什么太复杂的维修工具及材料。你只要细心观察故障现象并参照执行下面的一些排除方法,相信你的老光驱还是能恢 复昔日“风采”的。

常见故障一:光驱工作时硬盘灯始终闪烁

这是一种假象,实际上并非如此。硬盘灯闪烁是因为光驱与硬盘同接在一个IDE接口上,光盘工作时也控制了硬盘灯的结果。可将光驱单元独接在一个IDE接口上。

常见故障二:在Windows环境下对CD-ROM进行操作时显示 “32磁盘访问失败”,然后死机

很显然,Windows的32位磁盘存取对CD-ROM有一定的影响。CD-ROM大部分接在硬盘的IDE接口上,不支持

Windows的32位磁盘存取功能,使Windows产生了内部错误而死机。进入Windows后,在“主群组”中双击“控制面板”,进入“386增强模式”设置,单击“虚拟内存”按钮后再单击“更改”,把左下角的“32位磁盘访问”核实框关闭,在确认后,再重启动Windows,在Windows中再访问CD-ROM进就不会出错误。

常见故障三:光驱无法正常读盘,屏幕上显示:“驱动器X上没有磁盘,插入磁盘再试”,或"CDR101:NOT

READY READING DRIVE X ABORT .RETRY.FALL?"偶尔进出盒几次也都读盘,但不久又不读盘。

在此情况下,应先检测病毒,用杀毒软件进行对整机进行查杀毒,如果没有发现病毒可用文件编辑软件打开C盘根目录下的CONFIG.SYS”文件,查看其中是否又挂上光驱动程

10/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序及驱动程序是否被破坏,并进行处理,还可用文本编辑软件查看"AUIOEXEC.BAT"文件中是否有"MSCDEX.EXE/D:MSCDOOO /M:20/V".若以上两步未发现问题,可拆卸光驱维修。

常见故障四:光驱使用时出现读写错误或无盘提示

这种现象大部分是在换盘时还没有就位就对光驱进行操作所引起的故障。对光驱的所有的操作都必需要等光盘指示灯显示为就好位时才可进行操作。在播放影碟时也应将时间调到零时再换盘,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上述错误。

常见故障五:在播放电影VCD时出现画面停顿或破碎现象

检查一下AUTOEXEC.BAT文件中的“SMARTDRV”是否放在MSCDEX.EXE之后。若是,则应将SMARTDRV语句放

到MSCDEX.EXE之前;不使用光驱的高速党组地冲程序,改为SMARTDRV.EXE/U;故障即可排除。

常见故障六:光驱在读数据时,有时读得不出,并且读盘的时间变长

光驱读盘不出的硬件故障主要集中在激光头组件上,且可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使用太久造成激光管老

化;另一种是光电管表面太脏或激光管透镜太脏及位移变形。所以在对激光管功率进行调整时,还需对光电管和激光管透镜进行清洗。

光电管及聚焦透镜的清洗方法是:拔掉连接激光头组件的一组扁平电缆,记住方向,拆开激光头组件。这时能看到护套罩着激光头聚焦透镜,去掉护套后会发现聚焦透镜由四根细铜丝连接到聚焦、寻迹线圈上,光电管组件安装在透镜正下方的小孔中。用细铁丝包上棉花沾少量蒸馏水擦拭(不可用酒精擦拭光电管和聚焦透镜表面),并看看透镜是否水平悬空正对激光管,否则须适当调整。至此,清洗工作完毕。

调整激光头功率。在激光头组件的侧面有1个像十字螺钉的小电位器。用色笔记下其初始位置,一般先顺时针旋转5°~10°,装机试机不行再逆时针旋转5°~10°,直到能顺利读盘。注意切不可旋转太多,以免功率太大而烧毁光电管。

常见故障七:开机检测不到光驱或者检测失败

这有可能是由于光驱数据线接头松动、硬盘数据线损毁或光驱跳线设置错误引起的,遇到这种问题的时

候,我们首先应该检查光驱的数据线接头是否松动,如果发现没有插好,就将其重新插好、插紧。如果这样仍然不能解决故障,那么我们可以找来一根新的数据线换上试试。这时候如果故障依然存在的话,我们就需要检查一下光盘的跳线设置了,如果有错误,将其更改即可。

七、鼠标

鼠标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比较简单,大部分故障为接口或按键接触不良、断线、机械定位系统脏污。少数故障为鼠标内部元器件或电路虚焊,这主要存在于某些劣质产品中,其中尤

11/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以发光二极管、IC电路损坏居多。

常见故障一:找不到鼠标

1. 鼠标彻底损坏,需要更换新鼠标。

2. 鼠标与主机连接串口或PS/2口接触不良,仔细接好线后,重新启动即可。

3. 主板上的串口或PS/2口损坏,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是这种情况,只好去更换一个主板或使用多功能卡上的串口。

4. 鼠标线路接触不良,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接触不良的点多在鼠标内部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处。故障只要不是再PS/2接头处,一般维修起来不难。通常是由于线路比较短,或比较杂乱而导致鼠标线被用力拉扯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将鼠标打开,再使用电烙铁将焊点焊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鼠标线内部接触不良,是由于时间长而造成老化引起的,这种故障通常难以查找,更换鼠标是最快的解决方法。

常见故障二:鼠标能显示,但无法移动

鼠标的灵活性下降,鼠标指针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而是反应迟钝,定位不准确,或干脆不能移动了。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鼠标里的机械定位滚动轴上积聚了过多污垢而导致传动失灵,造成滚动不灵活。维修的重点放在鼠标内部的X轴和Y轴的传动机构上。解决方法是,可以打开胶球锁片,将鼠标滚动球卸下来,用干净的布蘸上中性洗涤剂对胶球进行清洗,摩擦轴等可用采用酒精进行擦洗。最好在轴心处滴上几滴缝纫机油,但一定要仔细,不要流到摩擦面和码盘栅缝上了。将一切污垢清除后,鼠标的灵活性恢复如初。

常见故障三:鼠标按键失灵

1. 鼠标按键无动作,这可能是因为鼠标按键和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距离太远或点击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而反弹能力下降。拆开鼠标,在鼠标按键的下面粘上一块厚度适中的塑料片,厚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处理完毕后即可使用。

2. 鼠标按键无法正常弹起,这可能是因为当按键下方微动开关中的碗形接触片断裂引起的,尤其是塑料簧片长期使用后容易断裂。如果是三键鼠标,那么可以将中间的那一个键拆下来应急。如果是品质好的原装名牌鼠标,则可以焊下,拆开微动开关,细心清洗触点,上一些润滑脂后,装好即可使用。

八、键盘

键盘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接触不良故障,有按键本身的机械故障,还有逻辑电路故障、虚焊、假焊、焊和金属孔氧化等故障.维修时要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产生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修理。

常见故障一:键盘上一些键,如空格键、回车键不起作用,有时,需按无数次才输入—个或两个字符,有的键,如光标键按下后不再起来,屏幕上光标连续移动,此时键盘其它字符不能输入,需再按一次才能弹起来。

这种故障为键盘的“卡键”故障,不仅仅是使用很久的旧键盘,有个别没用多久的新键

12/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盘上,键盘的卡键故障也有时发生。出现键盘的卡键现象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原因就是键帽下面的插柱位置偏移,使得键帽按下后与键体外壳卡住不能弹起而造成了卡键,此原因多发生在新键盘或使用不久的键盘上。另一个原因就是按键长久使用后,复位弹簧弹性变得很差,弹片与按杆摩擦力变大,不能使按键弹起而造成卡键,此种原因多发生在长久使用的键盘上。当键盘出现卡键故障时,可将键帽拨下,然后按动按杆。若按杆弹不起来或乏力,则是由第二种原因造成的,否则为第一种原因所致。若是由于键帽与键体外壳卡住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则可在键帽与键体之间放一个垫片,该垫片可用稍硬一些的塑料(如废弃的软磁盘外套)做成,其大小等于或略大于键体尺寸,并且在按杆通过的位置开一个可使铵杆我爱浔阳江通过的方孔,将其套在按杆上后,插上键帽;用此垫片阻止键帽与键体卡住,即可修复故障按键;若是由于弹簧疲劳,弹片阻力变大的原因造成卡键故障,这时可特键体打开,稍微拉伸复位弹簧使其恢复弹性;取下弹片将键体恢复。通过取下弹片,减少按杆弹起的阻力,从而使故障按键得到了恢复。

常见故障二:某些字符不能输入。

若只有某一个键字符不能输入,则可能是该按键失效或焊点虚焊。检查时,按照上面叙述的方法打开键

盘,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接点的通断状态。若键按下时始终不导通,则说明按键簧片疲劳或接触不良,需要修理或更换;若键按下时接点通断正常,说明可能是因虚焊、焊或金屑孔氧化所致,可沿着印刷线路逐段测量,找出故障进行重焊;若因金属孔氧化而失效,可将氧化层清洗干净,然后重新焊牢;若金属孔完全落而造成断路时,可另加焊引线进行连接。

常见故障三:若有多个既不在同一列,也不在同一行的按键都不能输入。

可能是列线或行线某处断路,或者可能是逻辑门电路产生故障。这时可用100MHz的高频示波器进行检测,找出故障器件虚焊点,然后进行修复。

常见故障四:键盘输入与屏幕显示的字符不一致。

此种故障可能是由于电路板上产生短路现象造成的,其表现是按这一键却显示为同一列的其他字符,此时可用万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确定故障点后进行修复。

常见故障五:按下一个键产生一串多种字符,或按键时字符乱跳。

这种现象是由逻辑电路故障造成的。先选中某一列字符,若是不含回车键的某行某列,有可能产生多个其他字符现象;若是含回车键的一列,将会产生字符乱跳且不能最后进入系统的现象,用示波器检查逻辑电路芯片,找出故障芯片后更换同型号的新芯片,排除故障。

九、Modem

常见故障一:56K的Modem不能上到56K。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实际的56Kmodem最高速度只能达到53K左右,考虑各种影响,56Kmodem的速度一般在45-53K之间。

2. 电话线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Modem的传输速度,如果电话线路质量不好、线路电压

13/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不稳,56K的Modem

就上不到56K;另外使用分机上网,也会影响上网速度。

3. 未安装正确的驱动程序。

4. 和ISP使用的协议不同,只有您的Modem和您的ISP协议相同时,Modem才会达到56K的标准。

排除以上原因,您的56K Modem仍速度远远低于53K,这就是您的Modem硬件问题,可以考虑更换或送修了。

常见故障二:Modem经常掉线,产生掉线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电话线路质量不好;

2. 若数据终端就绪(DTR)信号无效持续的时间超过Modem默认设置值,就会引起掉线;

3. 如果您的电话具有"呼叫等待"这一程控电话新功能,每当有电话打进来,调制解调器就会受到干扰而

断开;

4. 另外,Modem本身的质量以及不同Modem间的兼容性问题也是引起Modem掉线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因。

常见故障三:Modem无拨号音

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网时,为了不使拨号音影响别人睡眠,可以通过适当的AT命令来改变:可以用ATM0设置Modem无拨号音,而ATM1设置Modem从拨号到连接时有拨号音。对于音量的选择您可以通过以下指令改变,ATL0(低音量)、ATL1(低音量)、ATL2(中音量)、ATL3(高音量)。

常见故障四:传真速率达不到14400

Modem的最大传真速率是14400,而发传真时速率只有9600。这是因为大部分传真机的发送和接受速率都

是9600,只有使用速率是14400或是33600的传真机,Modem的传真速率才会达到14400。

常见故障五:Modem无法拨号或连接

如果没有正确安装您的Modem,通信功能将无法正常工作。下列过程列出了验证Modem与Windows的通讯程序安装了不兼容的驱动程序文件,可能会导致COM端口和Modem工作不正常,所以应该首先检查是否加载了正确的Windows98文件。

1. 检验现有的通讯文件

(1) 将System目录中的COMM.DRV和SERIAL.VXD文件与Windows95软盘或光盘中的原版文件进行比较,检

查文件的大小和日期是否相同。

(2) 确认在System.ini文件中有下列几行:[boot]Comm.drv=Comm.drv[386enh]device=*vcd

(3) 在"控制面板"中运行"添加新硬件"向导,检测和安装Windows98驱动程序。注意:Windows98在

14/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System.ini中不加载SERIAL.VXD驱动程序,而是使用注册命令来加载它。另外,在System.ini中也没有与

*VCD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被内置于VMM32.VXD中。

2. 检验调制解调器的配置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验证您的调制解调器的制造商和型号,运行"安装新调制解调

器"向导检测调制解调器并确认当前配置是否正确。如果您的调制解调器未出现在已安装的调制解调器列表

中,请单击"添加",然后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器。如果制造商和类型不正确,并且在列表中没有您的设备制造商及类型,请试着用“通用调制解调器"中的"与Hayes兼容"选项,设置为调制解调器支持的最大波特率,并单击"确定"。在排除冲突列表中删除所有的调制解调器条目。

3. 检查调制解调器是否处于可以使用状态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然后单击"设备管理"标签,在列表中选择您的调制解调器并单击"属

性",确认是否选中"设备已存在,请使用"。

4. 检查端口的正确性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选择您的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在"通用"标签上,检验

列出的端口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选择正确的端口,然后单击"确定"。

5. 确认串口的I/O地址和IRQ设置是否正确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单击"设备管理"标签,再单击"端口",选取一个端口,然后单击"属

性",单击"资源"标签显示该端口的当前资源设置,请参阅调制解调器的手册以找到正确的设置,在"资源"对

话框中,检查"冲突设备列表"以查看调制解调器使用的资源是否与其它设备发生冲突,如果调制解调器与其它设备发生冲突,请单击"更改设置",然后单击未产生资源冲突的配置。

注意:如果COM1上有鼠标器或其它设备,请不要在COM3上使用调制解调器。通常COM1和COM3端口使用同

样的IRQ,并且在多数计算机上不能同时使用。COM2和COM4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请更改COM3和

COM4端口的IRQ设置,使它们不再冲突。另外,有一些显示卡的地址也和COM4端口冲突,如果发现冲突,请使用其它端口,或者更换您的图形适配器。

6. 检验端口设置

在"控制面板"上双击"调制解调器"图标,单击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在出现的菜单中单击"连

接"标签以便检查当前端口设置,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

7. 检验调制解调器波特率

15/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调制解调器",选择一种调制解调器,然后单击"属性",单击"通用"标签,然后将波

特率设置为正确速率。

注意:如果您呼叫的主系统在原先设置的波特率下无法通讯,那么有时降低波特率可能会解决问题。

十、打印机

在办公室中,喷墨打印机是使用得较为普便的一种设备。喷墨打印机由于使用、保养、操作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何解决是用户关心的问题。在此我们便将日常工作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故障一:打印时墨迹稀少,字迹无法辨认的处理,该故障多数是由于打印机长期未用或其他原因,造成墨水输送系统障碍或喷头堵塞。

排除的方法:如果喷头堵塞得不是很厉害,那么直接执行打印机上的清洗操作即可。如果多次清洗后仍没有效果,则可以拿下墨盒(对于墨盒喷嘴非一体的打印机,需要拿下喷嘴,但需要仔细),把喷嘴放在温水中浸泡一会,注意,一定不要把电路板部分也浸在水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用吸水纸吸走沾有的水滴,装上后再清洗几次喷嘴就可以了。

常见故障二:更换新墨盒后,打印机在开机时面板上的"墨尽"灯亮的处理

正常情况下,当墨水已用完时"墨尽"灯才会亮。更换新墨盒后,打印机面板上的"墨尽"灯还亮,发生这种故障,一是有可能墨盒未装好,另一种可能是在关机状态下自行拿下旧墨盒,更换上新的墨盒。因为重新更换墨盒后,打印机将对墨水输送系统进行充墨,而这一过程在关机状态下将无法进行,使得打印机无法检测到重新安装上的墨盒。另外,有些打印机对墨水容量的计量是使用打印机内部的电子计数器来进行计数的(特别是在对彩色墨水使用量的统计上),当该计数器达到一定值时,打印机判断墨水用尽。而在墨盒更换过程中,打印机将对其内部的电子计数器进行复位,从而确认安装了新的墨盒。

解决方法:打开电源,将打印头移动到墨盒更换位置。将墨盒安装好后,让打印机进行充墨,充墨过程结束后,故障排除。

常见故障三:喷头软性堵头的处理

软性堵头堵塞指的是因种种原因造成墨水在喷头上粘度变大所致的断线故障。一般用原装墨水盒经过多次清洗就可恢复,但这样的方法太浪费墨水。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你手中的空墨盒来进行喷头的清洗。用空墨盒清洗前,先要用针管将墨盒内残余墨水尽量抽出,越干净越好,然后加入清洗液(配件市场有售)。加注清洗液时,应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将加好清洗液的墨盒按打印机正常的操作上机,不断按打印机的清洗键对其进行清洗。利用墨盒内残余墨水与清洗液混合的淡颜色进行打印测试,正常之后换上好墨盒就可以使用了。

常见故障四:打印机清洗泵嘴的故障处理

打印机清洗泵嘴出毛病是较多的,也是造成堵头的主要因素之一。打印机清洗泵嘴对打

16/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印机喷头的保护起决定性作用。喷头小车回位后,要由清洗泵嘴对喷头进行弱抽气处理,对喷头进行密封保护。在打印机安装新墨盒或喷嘴有断线时,机器下端的抽吸泵要通过它对喷头进行抽气,此嘴的工作精度越高越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性能及气密性会因时间的延长、灰尘及墨水在此嘴的残留凝固物增加而降低。如果使用者不对其经常进行检查或清洗,它会使你的打印机喷头不断出些故障。

养护此部件的方法:将打印机的上盖卸下移开小车,用针管吸入纯净水对其进行冲洗,特别要对嘴内镶嵌的微孔垫片充分清洗。在此要特别提醒用户,清洗此部件时,千万不能用乙醇或甲醇对其进行清洗,这样会造成此组件中镶嵌的微孔垫片溶解变形。另外要提的是,喷墨打印机要尽量远离高温及灰尘的工作环境,只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机器长久正常的使用。

常见故障五:检测墨线正常而打印精度明显变差的处理

喷墨打印机在使用中会因使用的次数及时间的延长而打印精度逐渐变差。喷墨打印机喷头也是有寿命的。一般一只新喷头从开始使用到寿命完结,如果不出什么故障较顺利的话,也就是20-40个墨盒的用量寿命。如果你的打印机已使用很久,现在的打印精度变差,你可以用更换墨盒的方法来试试,如果换了几个墨盒,其输出打印的结果都一样,那么你这台打印机的喷头将要更换了。如果更换墨盒以后有变化,说明可能你使用的墨盒中有质量较差的非原装墨水。

如果打印机是新的,打印的结果不能令你满意,经常出现打印线段不清晰、文字图形歪斜、文字图形外边界模糊、打印出墨控制同步精度差,这说明你可能买到的是假墨盒或者使用的墨盒是非原装产品,应当对其立即更换。

常见故障六:行走小车错位碰头的处理

喷墨打印机行走小车的轨道是由两只粉末合金铜套与一根圆钢轴的精密结合来滑动完成的。虽然行走小车上设计安装有一片含油毡垫以补充轴上润滑油,但因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灰尘,时间一久,会因空气的氧化,灰尘的破坏使轴表面的润滑油老化而失效,这时如果继续使用打印机,就会因轴与铜套的摩擦力增大而造成小车行走错位,直至碰撞车头造成无法使用。

解决的办法是:一旦出现此故障应立即关闭打印机电源,用手将未回位的小车推回停车位。找一小块海绵或毡,放在缝纫机油里浸饱油,用镊子夹住在主轴上来回擦。最好是将主轴拆下来,洗净后上油,这样的效果最好。

另一种小车碰头是因为器件损坏所致。打印机小车停车位的上方有一只光电传感器,它是向打印机主板提供打印小车复位信号的重要元件。此元件如果因灰尘太大或损坏,打印机的小车会因找不到回位信号碰到车头,而导致无法使用,一般出此故障时需要更换器件。

十一、显示器

显示器用的时间长了,各种小毛病就会接踵而来。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小毛病实际上

17/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很简单,用一双眼睛就可以看出故障的所在。

常见故障一:电脑刚开机时显示器的画面抖动得很厉害,有时甚至连图标和文字也看不清,但过一二分钟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潮湿的天气,是显示器内部受潮的缘故。要彻底解决此问题,可使用食品包装中的防潮砂用棉线串起来,然后打开显示器的后盖,将防潮砂挂于显象管管颈尾部靠近管座附近。这样,即使是在潮湿的天气里,也不会再出现以上的“毛病”。

常见故障二:电脑开机后,显示器只闻其声不见其画,漆黑一片。要等上几十分钟以后才能出现画面。

这是显象管座漏电所致,须更换管座。拆开后盖可以看到显象管尾的一块小电路板,管座就焊在电路板

上。小心拔下这块电路板,再焊下管座,到电子商店买回一个同样的管座,然后将管座焊回到电路板上。这时不要急于将电路板装回去,要先找一小块砂纸,很小心地将显象管尾后凸出的管脚用砂纸擦拭干净。特别是要注意管脚上的氧化层,如果擦得不干净很快就会旧病复发。将电路板装回去就大功告成。

常见故障三:显示器屏幕上总有挥之不去的干扰杂波或线条,而且音箱中也有令人讨厌的杂音。

这种现象多半是电源的抗干扰性差所致。如果懒得动手,可以更换一个新的电源。如果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试着自己更换电源内滤波电容,这往往都能奏效;如果效果不太明显,可以将开关管一并换下来。

常见故障四:显示器花屏。

这问题较多是显卡引起的。如果是新换的显卡,则可能是卡的质量不好或不兼容,再有就是还没有安装正确的驱动程序。如果是旧卡而加了显存的话,则有可能是新加进的显存和原来的显存型号参数不一所致。

常见故障五:显示器黑屏。

如果是显卡损坏或显示器断线等原因造成没有信号传送到显示器,则显示器的指示灯会不停地闪烁提示没有接收到信号。要是将分辨率设得太高,超过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也会出现黑屏,重者销毁显示器,但现在的显示器都有保护功能,当分辨率超出设定值时会自动保护。另外,硬件冲突也会引起黑屏。

十二、刻录机

常见故障一:安装刻录机后无法启动电脑

首先切断电脑供电电源,打开机箱外壳检查IDE线是否完全插入,并且要保证PIN-1的接脚位置正确连接。如果刻录机与其它IDE设备共用一条IDE线,需保证两个设备不能同时设定为“MA”(Master)或“SL”(Slave)方式,可以把一个设置为“MA”,一个设置为

18/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SL”。

常见故障二:使用模拟刻录成功,实际刻录却失败

刻录机提供的“模拟刻录”和“刻录”命令的差别在于是否打出激光光束,而其它的操作都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模拟刻录"可以测试源光盘是否正常,硬盘转速是否够快,剩余磁盘空间是否足够等刻录环境的状况,但无法测试待刻录的盘片是否存在问题和刻录机的激光读写头功率与盘片是否匹配等等。有鉴于此,说明“模拟刻录”成功,而真正刻录失败,说明刻录机与空白盘片之间的兼容性不是很好,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来重新试验一下:

1. 降低刻录机的写入速度,建议2X以下;

2. 请更换另外一个品牌的空白光盘进行刻录操作。出现此种现象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激光读写头功率衰减现象造成的,如果使用相同品牌的盘片刻录,在前一段时间内均正常,则很可能与读写头功率衰减有关,可以送有关厂商维修。

常见故障三:无法复制游戏CD

一些大型的商业软件或者游戏软件,在制作过程中,对光盘的盘片做了保护,所以在进行光盘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无法复制,导致刻录过程发生错误,或者复制以后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常见故障四:刻录的CD音乐不能正常播放

并不是所有的音响设备都能正常读取CD-R盘片的,大多数CD机都不能正常读取CD-RW盘片的内容,所以最好不要用刻录机来刻录CD音乐。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刻录的CD音乐,必须要符合CD-DA文件格式。

常见故障五:刻录软件刻录光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BufferUnderrun”的错误提示信息

“BufferUnderrun”错误提示信息的意思为缓冲区欠载。一般在刻录过程中,待刻录数据需要由硬盘经过IDE界面传送给主机,再经由IDE界面传送到刻录机的高速缓存中(BufferMemory),最后刻录机把储存在 BufferMemory里的数据信息刻录到CD-R或CD-RW盘片上,这些动作都必须是连续的,绝对不能中断,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刻录机无法正常写入数据,并出现缓冲区欠载的错误提示,进而是盘片报废。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刻录之前需要关闭一些常驻内存的程序,比如关闭光盘自动插入通告,关闭防毒软件、Window任务管理和计划任务程序和屏幕保护程序等等。

常见故障六:光盘刻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刻录失败

提高刻录成功率需要保持系统环境单纯,即关闭后台常驻程序,最好为刻录系统准备一个专用的硬盘,专门安装与刻录相关的软件。在刻录过程中,最好把数据资料先保存在硬盘中,制作成“ISO镜像文件”,然后再刻入光盘。为了保证刻录过程数据传送的流畅,需要经常对硬盘碎片进行整理,避免发生因文件无法正常传送,造成的刻录中断错误,可以通过执行“磁盘扫描程序”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来进行硬盘整理。此外,在刻录过程中,不要运行其它程序,甚至连鼠标和键盘也不要去轻易去碰。刻录使用的电脑最好不要与其他电

19/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脑联网,在刻录过程中,如果系统管理员向本机发送信息,会影响刻录效果,另外,在局域网中,不要使用资源共享,如果在刻录过程中,其它用户读取本地硬盘,会造成刻录工作中断或者失败。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刻录机的散热问题,良好的散热条件会给刻录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如果因为连续刻录,刻录机发热量过高,可以先关闭电脑,等温度降低以后再继续刻录。针对内置式刻录机最好在机箱内加上额外的散热风扇。外置式刻录机要注意防尘,防潮,以免造成激光头读写不正常。

常见故障七:使用EasyCDPro刻录无法识别中文目录名

在使用EasyCDPro刻录中文文件名的时候,可以在文件名选项中选取Romeo,就可以支持长达128位文件

名,即64个汉字的文件名了。另外,WinonCD、Nero、DirectCD2.x等都能很好地支持长中文文件名,

EasyCDCreator在这方面要稍微麻烦一些。

十三、扫描仪

扫描仪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了,但是这类外设的故障也比较多,而且故障的原因也比较复杂。以往的手持式扫描仪、滚筒式扫描仪现在都不是市场的主流了,而平板扫描仪才是最受欢迎的。就使用寿命来说,平板扫描仪是最长的,其次是滚筒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的使用寿命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这三种扫描仪的内部结构不同,使用方式不同所致。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扫描仪的工作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光源照射原稿或者图片

上产生高亮度反射光线,光线通过反射镜、透射镜,由分光镜进行色彩分离,照射到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元件上,CCD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到计算机中。因此,扫描仪的关键配件是CCD,它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扫描仪的性能。

扫描仪主要由感光器件、大功率的日光灯管、驱动马达、驱动皮带、模数信号转换器所组成,其中感光器件的工作是将感应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大功率光管用于对文字或者图像进行强烈的照射以达到完全感应的作用。驱动马达的作用是带动日光灯管,将光一步步扫过需要的物品。驱动皮带是与驱动马达一齐带动日光灯管的装置。模数信号转换器也就是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以供电脑识别。

确定故障的方法可以是观察法,观察产生故障的原因,确定有问题的部件,例如扫描仪没有响应,可以考虑到电源线有没有接好;也可以是测试法,进行测试,确定有问题的地方,例如扫描一张图片,发现扫描的图像不够清晰;还有筛选法,当用观察法的时候发现可能引致故障有几个部件的时候,可以使用筛选法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有时候多使用一些方法,便可以确定故障的源头,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

常见故障一:找不到扫描仪

相信这是最常见的故障。先用观察法看看扫描仪的电源及线路接口是否已经连接好,然后确认是否先开启扫描仪的电源,然后才启动计算机。如果不是,可以按Windows“设备管理器”的“刷新”按钮,查看扫描仪是否有自检,绿色指示灯是否稳定地亮着。假若答案肯定,则可排除扫描仪本身故障的可能性。如果扫描仪的指示灯不停地闪烁,表明扫描仪状态

20/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不正常。这时候可以再重新安装最新的扫描仪驱动程序。同时,还应检查“设备管理器”中扫描仪是否与其他设备冲突(IRQ或I/O地址),若有冲突就要进行更改。记住,这类故障无非就是线路问题、驱动程序问题和端口冲突问题。

常见故障二:扫描仪没有准备就绪

打开扫描仪电源后,若发现Ready(准备)灯不亮,先检查扫描仪内部灯管。若发现内部灯管是亮的,可能与室温有关,解决的办法是让扫描仪通电半小时后关闭扫描仪,一分钟后再打开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若此时扫描仪仍然不能工作,则先关闭扫描仪,断开扫描仪与电脑之间的连线,将SCSI ID的值设置成7,大约一分钟后再把扫描仪打开。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最好在使用前先预热几分钟,这样就可避免开机后Ready灯不亮的

现象。

常见故障三:扫描出来的画面颜色模糊

首先通过观察法看看扫描仪上的平板玻璃是否脏了,如果是的话请将玻璃用干净的布或纸擦干净,注意不要用酒精之类的液体来擦,那样会使扫描出来的图像呈现彩虹色。如果不是玻璃的问题,请检查扫描仪使用的分辨率是多少,如300dpi的扫描仪扫1200dpi以上的影像会比较模糊。因为300dpi的扫描仪扫1200dpi相当于将一点放至四倍大。另外,请检查显示器设置是否为16bit色或以上。如果是扫描一些印刷品,有一定的网纹造成的模糊是可以理解的,处理方法可以用扫描仪本身自带的软件,也可以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加以处理。

常见故障四:输出图像色彩不够艳丽

遇到这种故障,我们首先可以先调节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和Gamma值。Gamma值越高,感觉色彩的层次就越丰富。我们可以对Gamma值进行调整。当然,为了求得较好的效果,你也可以在Photoshop等软件中对Gamma值进行调整,但这属于“事后调整”,我们可以根据扫好的照片的具体情况进行Gamma值的调整。在扫描仪自带的软件中,如果是普通用途,Gamma值通常设为1.4;若是用于印刷,则设为1.8;网页上的照片则设为2.2。还有就是扫描仪在使用前应该进行色彩校正,否则就极可能使扫描的图像失真;此外还可以对扫描仪驱动程序对话框中的亮度/对比度选项进行具体调节。

扫描仪的问题通常出自扫描效果,这往往也是软件故障之一,不同的扫描仪对这些软件故障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修正。而硬件故障方面主要是接口、线路问题,只要大家连接好线路、设置好端口,用最新的驱动程序,这些问题应该是容易解决的。

十四、显示器抖动的原因

显示器刷新频率设置得太低

当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低于75Hz时,屏幕常会出现抖动、闪烁的现象,把刷新率适当调高,比如设置成高于85Hz,屏幕抖动的现象一般不会再出现。

21/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电源变压器离显示器和机箱太近

电源变压器工作时会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屏幕抖动。把电源变压器放在远离机箱和显示器的地方,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

劣质电源或电源设备已经老化

许多杂牌电脑电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电脑的电路不畅或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系统繁忙时,显示器尤其会出现屏幕抖动的现象。电脑的电源设备开始老化时,也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

音箱放得离显示器太近

音箱的磁场效应会干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使显示器产生屏幕抖动和串色等磁干扰现象。

病毒作怪

有些计算机病毒会扰乱屏幕显示,比如:字符倒置、屏幕抖动、图形翻转显示等。网上随处可见的屏幕抖动脚本,就足以让你在中招之后头大如牛。

显示卡接触不良

重插显示卡后,故障可得到排除。

WIN95/98系统后写缓存引起

如属于这种原因,在控制面板-系统-性能-文件系统-疑难解答中禁用所有驱动器后写式高速缓存,可让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电源滤波电容损坏

打开机箱,如果你看到电源滤波电容(电路板上个头最大的那个电容)顶部鼓起,那么便说明电容坏了,屏幕抖动是由电源故障引起的。换了电容之后,即可解决问题。

十五、疑难BIOS设置

cpu drive strength

释疑:通过此项可以调整cpu到北桥芯片的驱动信号强度,设置为manual后可手动设置具体强度。超频后或老主板升级新cpu不太稳定时可以浓度改变此项数值。

cpu fast-strings

释疑:pentium pro在打开fast-strings后会有一个小bug,此时它与某些软件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关闭cpu fast-strings可以解决这种兼容性问题。不过关闭此项将影响cpu的l1 cache

22/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性能。目前的cpu已经不存在fast-strings方面的问题了,所以建设此选项设置为enabled

mps revision

释疑:mps是multi processor specification(多处理器规格)的缩写,这个设置只在系统中拥有两个或多个cpu或虚拟处理器时才有意义。mps有1.1和1.4两个版本。对于支持多处理器的win 2000及以后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兼容mps 1.4。而对于win nt及更古老的操作系统,则必须选择1.1版本。如果设置错误会导致第二个处理器关闭。

hyper threading function

释疑:即打开intel p4-c处理器的超线程功能。打开超线程功能的基本要求是cpu及芯片组支持超线程技术,且bios及操作系统对超线程也要支持。打开hyper threading时,操作系统建设使用win xp或linux 2.4。在其它不支持或对hyper threading支持不够好的操作系统中,打开超线程反而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cpu thermal-throttling 释疑:当cpu过热时,保护机制打开启后会让cpu强行处于一种空闲模式。而我们要设置的,就是cpu的空闲时间占cpu全部运算时间的百分比。此项设置得越高,cpu温度下降的越快。

delay prior to thermal

释疑:此项用于p4系统。属于一种过热保护功能。当p4的内核温度达到警戒值后,cpu的主频会自动降到一个很低的数值。此项就是用来设置p4在该降频模式下停留的时间。选择值有

4、

8、

16、32分钟。cpu处于降频模式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cpu的散热措施,并注意扣紧散热片的扣具,不要忘记插接风扇的电源插头。

p2c/c2p concurrency

释疑:打开或关闭pci to cpu 以及cpu to pci的并行数据传送功能,如果禁用本项,在某个pci操作周期内传输通道将被cpu指令或传出的数据独占。

md driving strength

释疑:这是设定内存到北桥芯片的内存控制器之间的驱动信号强度,如果内存工作不稳定,除了设置内存相关参数外,还可以将此项设为hi。

usb 2.0 hs refer. voltage

释疑:此项用于设置usb 2.0控制器的基准电压。采用usb 2.0接口的设备很容易出现无法找到设备。数据丢失,接上设备后系统蓝屏等现象。此时可以试试改变usb 2.0控制器的基准电压。设置选项有low、medium、high及max四种。

usb 1.1 device legacy support

释疑:如果需要在不支持usb或没有usb驱动的操作系统中中使用一些usb设备,如dos和unix,则需要打开此项。设置选项有:disabled、no mice及all device三种。no mice支持在dos下使用usb设备,但不支持usb鼠标;all device则支持在dos下使用包括鼠标在内的usb设备。如果有usb接口的鼠标或键盘,或想从usb接口的设备引导系统,则必须设置为all dveice。

23/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usb 1.1 port 64/60 emulation

释疑:即usb端口64/60仿真设置。当此功能被启用时,usb键盘可以倒入一些特殊的组合键。

agp read synchronization

释疑:agp 8x标准中加入了同步设计(synchronization schemes)。因为agp 8x设备、cpu、以及其它的设备都有可能存取系统主内存中的某些数据,同步设计就是为了防止一个设备已经更改其中的数据而另一个设备试图再次去访问的情况的发生。建议将此项设为enable。

agp driving control

释疑:本项可用于指定agp显卡至北桥间的驱动电流信号强度。一些agp显卡需要比正常电流更强的驱动电流才能工作,特别是在高负荷工作时,选择manual后可以手动设置具体驱动信号强度,从而改变agp系统的稳定性。

re-callvga bios at s3 resuming

释疑:打开此设置项后,当系统从s3模式的睡眠状态唤醒时,允许bios根据vga bios信息初始化显卡。如果禁用此功能,系统从睡眠状态被唤醒的时间将会缩短,但是系统就需要通过驱动程序来初始化显卡。如果显卡的驱动不支持唤醒后初始化功能,那么显示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建议将此项设为enable。

graphic window wr combine

释疑:此项主要见于一些采用sis芯片组的主板上。它可以打开图形地址的联合写功能,从而增强显示子系统的性能。但有些显卡在打开此项后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

ddr termination vol(v)

释疑:大家很关注内存的工作电压,现在很多主板都提供了ddr内存工作电压的设置项。不过还有一种与内存相关的电压值也会影响内存的工作,即ddr内存的总线终端电压(ddr bus termination vol)。ddr- 〉谋曜甲芟咧斩说缪刮 1.25v,通过此项我们还可以设置为1.27v或1.29v。

fast r-2-r turnaround 释疑:任何一个对内存的读请示都可以中断内存的连继读取操作。读操作到另一个读操作之间的最小间隔是1个时钟周期。选择enabled可以缩短读操作到读操作之间的转向时间,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不过,某些内存在打开此项后会使系统不稳定。

ddr dqs input delay

释疑:ddr内存在dram阵列和数据传输通道之间有一个特殊的逻辑部件,这个叫dqs(data strobe)的部件产生的脉冲信号使得内存数据输出与外部时钟信号同步。数据在输出时不必等待下一个外部时钟的上升沿。简单地说,就是用dqs信号来啬一个特殊的时钟上沿,而这个时钟上沿与外部时钟的下沿相对应。写入数据时,由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产生dqs信号,使数据输入与时钟同步,实现在外部时钟上下沿均可写入。通过ddr dqs input delay选项我们可以设定dqs的延迟时间,主要用于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spread spectrum

24/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释疑:当主板上的时钟震荡发生器工作时,脉冲的尖峰会产生emi(电磁干扰)。spread spectrum(频展)设定功能可以降低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电磁干扰,脉冲波的尖峰会衰减为较为平滑的曲线。如果我们没有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建议将此项设定为disabled,这栏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否则应该将此项设定为enabled。如果对cpu进行超频,必须将此项禁用。因为即使是微小的脉冲值漂移也会导致超频运行的cpu锁死。

machine mac(nv) address

释疑:mac是指网卡的物理地址。一般来说,每块网卡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根据信息包中的mac源地址和mac目的地址实现数据包的交换和传递,mac由六个字节的二进制(12位十六进制)组成,前面三个字节表示厂商的编号,后面三个字节表示网卡的编号。nforce 2集志的网卡在正确安装驱动后,如果无法工作,很可能是没有设置mac地址。在bios中将此项设为enable后,在mac (nv) address input项中输入12位十六进制的数字即可。

十六、电脑重启故障

一、软件

1.病毒破坏

自从有了计算机以后不久,计算机病毒也应运而生。当网络成为当今社会的信息大动脉后,病毒的传播更加方便,所以也时不时的干扰和破坏我们的正常工作。比较典型的就是前一段时间对全球计算机造成严重破坏的“冲击波”病毒,发作时还会提示系统将在60秒后自动启动。其实,早在DOS时代就有不少病毒能够自动重启你的计算机。

对于是否属于病毒破坏,我们可以使用最新版的杀毒软件进行杀毒,一般都会发现病毒存在。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当你上网时被人恶意侵入了你的计算机,并放置了木马程序。这样对方能够从远程控制你计算机的一切活动,当然也包括让你的计算机重新启动。对于有些木马,不容易清除,最好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2.系统文件损坏

当系统文件被破坏时,如Win2K下的KERNEL32.DLL,Win98 FONTS目录下面的字体等系统运行时基本的文件被破坏,系统在启动时会因此无法完成初始化而强迫重新启动。你可以做个试验,把WIN98目录下的字库“FONTS”改名试一试。当你再次开机时,我们的计算机就会不断的重复启动。

对于这种故障,因为无法进入正常的桌面,只能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

3.定时软件或计划任务软件起作用

如果你在“计划任务栏”里设置了重新启动或加载某些工作程序时,当定时时刻到来时,计算机也会再次启动。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开“启动”项,检查里面有没有自己不熟悉的执行文件或其他定时工作程序,将其屏蔽后再开机检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运行”

25/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里面直接输入“Msconfig”命令选择启动项。

二、硬件

1.市电电压不稳

一般家用计算机的开关电源工作电压范围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低于170V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因为市电电压的波动我们有时感觉不到,所以就会误认为计算机莫名其妙的自动重启了。

解决方法:对于经常性供电不稳的地区,我们可以购置UPS电源或130-260V的宽幅开关电源来保证计算机稳定工作。

2.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接触不良

市面上的电源插排多数质量不好,内部的接点都是采用手工焊接,并且常采用酸性助焊剂,这样容易导致在以后的使用中焊点氧化引起断路或者火线和零线之间漏电。因为手工焊接,同时因为采用的磷黄铜片弹性差,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失去弹性,致使与主机或显示器的电源插头接触不良而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在长时间工作时就会大量发热而导致虚接,这时就会表现为主机重新启动或显示器黑屏闪烁。

还有一个可能是我们家里使用的墙壁插座,多数墙壁插座的安装都不是使用专业人员,所以插座内部的接线非常的不标准,特别这些插座如果我们经常使用大功率的电暖器时就很容易导致内部发热氧化虚接而形成间歇性的断电,引起计算机重启或显示器眨眼现象。

解决方法:

1) 不要图省钱而购买价廉不物美的电源排插,购买一些名牌的电源插排,因为其内部都是机器自动安装压接的,没有采用手工焊接。

2) 对于是否属于墙壁插座内部虚接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主机换一个墙壁插座试一试,看是否存在同样的自动重启问题。

3.计算机电源的功率不足或性能差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特别是当我们为自己主机增添了新的设备后,如更换了高档的显卡,增加了刻录机,添加了硬盘后,就很容易出现。当主机全速工作,比如运行大型的3D游戏,进行高速刻录或准备读取光盘,刚刚启动时,双硬盘对拷数据,就可能会因为瞬时电源功率不足而引起电源保护而停止输出,但由于当电源停止输出后,负载减轻,这时电源再次启动。因为保护后的恢复时间很短,所以给我们的表现就是主机自动重启。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机开关电源性能差,虽然电压是稳定的也在正常允许范围之内,但因为其输出电源中谐波含量过大,也会导致主机经常性的死机或重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使用万用表测试其电压时是正常的,最好更换一台优良的电源进行替换排除。

26/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解决方法:现换高质量大功率计算机电源。

4.主机开关电源的市电插头松动,接触不良,没有插紧

这种情况,多数都会出现在DIY机器上,主机电源所配的电源线没有经过3C认证,与电源插座不配套。当我们晃动桌子或触摸主机时就会出现主机自动重启,一般还会伴有轻微的电打火的“啪啪”声。

解决方法:更换优质的3C认证电源线。

5.主板的电源ATX20插座有虚焊,接触不良

这种故障不常见,但的确存在,主要是在主机正常工作时,左右移动ATX20针插头,看主机是否会自动重启。同时还要检查20针的电源插头内部的簧片是否有氧化现象,这也很容易导致接触电阻大,接触不良,引起主机死机或重启。有时还需要检查20针插头尾部的连接线,是否都牢靠。

解决方法:

1) 如果是主板焊点虚焊,直接用电烙铁补焊就可以了。注意:在对主板、硬盘、显卡等计算机板卡焊接时,一定要将电烙铁良好接地,或者在焊接时拔下电源插头。

2) 如果是电源的问题,最好是更换一台好的电源。

6.CPU问题

CPU内部部分功能电路损坏,二级缓存损坏时,计算机也能启动,甚至还会进入正常的桌面进行正常操作,但当进行某一特殊功能时就会重启或死机,如画表,播放VCD,玩游戏等。

解决办法:试着在CMOS中屏蔽二级缓存(L2)或一级缓存(L1),看主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再不就是直接用好的CPU进行替换排除。如果屏蔽后能够正常运行,还是可以凑合着使用,虽然速度慢些,但必竟省钱了。

7.内存问题

内存条上如果某个芯片不完全损坏时,很有可能会通过自检(必竟多数都设置了POST),但是在运行时就会因为内存发热量大而导致功能失效而意外重启。多数时候内存损坏时开机会报警,但内存损坏后不报警,不加电的故障都还是有的。最好使用排除法,能够快速确定故障部位。

8.光驱问题

27/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如果光驱内部损坏时,也会导致主机启动缓慢或不能通过自检,也可能是在工作过程中突然重启。对于后一种情况如果是我们更换了光驱后出现的,很有可能是光驱的耗电量不同而引起的。大家需要了解的是,虽然光驱的ATPI接口相同,但不同生产厂家其引脚定义是不相同的,如果我们的硬盘线有问题时,就可能产生对某一牌子光驱使用没有问题,但对其他牌子光驱就无法工作的情况,这需要大家注意。

9.RESET键质量有问题

如果RESET开关损坏,内部簧片始终处于短接的位置时,主机就无法加电自检。但是当RESET开关弹性减弱或机箱上的按钮按下去不易弹起时,就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偶尔的触碰机箱或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而主机突然重启。所以,当RESET开关不能按动自如时,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最好更换新的RESET按钮开关或对机箱的外部按钮进行加油润滑处理。

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机箱内的RESET开关引线在焊接时绝缘层剥离过多,再加上使用过程中多次拆箱就会造成RESET开关线距离过近而引起碰撞,导致主机自动重启。

10.接入网卡或并口、串口、USB接口接入外部设备时自动重启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外设有故障,比如打印机的并口损坏,某一脚对地短路,USB设备损坏对地短路,网卡做工不标准等,当我们使用这些设备时,就会因为突然的电源短路而引起计算机重启。

三、其他原因

1.散热不良或测温失灵

CPU散热不良,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CPU的散热器固定卡子落,CPU散热器与CPU接触之间有异物,CPU风扇长时间使用后散热器积尘太多,这些情况都会导致CPU散热不良,积聚温度过高而自动重启。

还有就是CPU下面的测温探头损坏或P4 CPU内部的测温电路损坏,主板上的BIOS有BUG在某一特殊条件下测温不准,这些都会引起主机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保护性重启。

最后就是我们在CMOS中设置的CPU保护温度过低也会引起主机自动重启。

2.风扇测速失灵

当CPU风扇的测速电路损坏或测速线间歇性断路时,因为主板检测不到风扇的转速就会误以为风扇停转而自动关机或重启,但我们检查时可能看到CPU风扇转动正常,并且测速也正常。

3.强磁干扰

28/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不要小看电磁干扰,许多时候我们的电脑死机和重启也是因为干扰造成的,这些干扰既有来自机箱内部CPU风扇、机箱风扇、显卡风扇、显卡、主板、硬盘的干扰,也有来自外部的动力线,变频空调甚至汽车等大型设备的干扰。如果我们主机的搞干扰性能差或屏蔽不良,就会出现主机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的现象。

计算机出现的问题千奇百怪,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那我们在排除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天天头大了。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多多支持。

十七、硬盘坏道的发现与修复

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

硬盘的坏道共分两种: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逻辑坏道为软坏道,大多是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不当造成的,可以用软件进行修复;物理坏道为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是硬盘盘片本身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大都无法用软件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改变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现了坏道: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或无法写入文件”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蓝屏等;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出现“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或硬盘扫描时出现红色的“B”的标记。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首先,我们先确认硬盘的坏道是逻辑坏道还是物理坏道,方法很简单。在电脑刚刚启动时,按“F8”键,选择“Command Prompt only”进入DOS模式(操作系统必须为Win95/98,若为Win2000/XP请使用DOS启动盘),执行“scandisk x:”(X为盘符),Scandisk程序便会检查硬盘,对产生的逻辑坏道会自行弹出对话框,选择“Fix it”对逻辑坏道进行初级修复。如扫描程序在某一进度停滞不前,那么硬盘就有了物理坏道。

对于已进行初步修复的仍有逻辑坏道的硬盘,正常启动后回到Windows下,进入“我的电脑”中选择有逻辑坏道的硬盘,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工具”→“开始检查”就弹出“磁盘扫描程序”,选中“完全”并将“自动修复错误”打上勾(如图1),单击“开始”,就开始对该分区进行扫描和修复。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硬盘的继续使用,我们可能会发现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

29/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一般来说,如果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对硬盘进行检测,确保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而对于有物理坏道的硬盘,上述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屏蔽物理坏道

由于物理坏道通常是由于硬盘使用中遭受撞击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产生的,在盘片高速旋转时,磁头有可能撞击盘片,造成磁介质损伤而形成的,即使通过磁盘检测软件将坏道标记,操作系统虽然不会继续访问这个扇区,但是物理坏道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扩散,这是由于虽然坏道标记之后,但是硬盘仍然可能访问到坏道周围的扇区,从而引起坏道的扩散。为了避免坏道的扩散,我们最好是将坏道屏蔽到一个未使用的分区。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果硬盘还没过质保期,就去找销售商,让其想办法(别忘了带发票)。但如果过了质保期或遇到了奸商,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下面我就介绍一种用“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以下简称PM)修复硬盘的方法。

道理很简单,通过对硬盘的重新分区,隐藏有物理坏道的硬盘空间,对其实行隔离。具体的作法是:首先启动PM,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Check”命令,对硬盘进行直接扫描,标记坏簇后,选中“Operations”菜单下的 “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如图2),最后把坏簇分成一个独立的分区,再通过“Hide partiton”命令将分区隐藏,至此大功告成。

如果电脑启动时出现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那么修复起来就比较麻烦,因为此信息说明硬盘的零磁道损坏了,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就把硬盘作报废处理。但并非绝对不能修复,原理十分简单,只要用1扇区代替0扇区就行了,下面让我们试试吧!

这次请“DiskMan”来帮助我们,它是一款比较常用的硬盘工具,大家可以在华军软件园下载(bj.onlinedown.net)。下载后在纯DOS运行,在“硬盘”菜单中选中要修改的盘(一般为C盘),然后依次进入“工具”→“参数修改”→将“起始柱面”的值由“0”改为“1”,确定后保存退出。就可以对硬盘进行重新分区了。

如果出现问题后上述方法均不奏效,那只好使用终极********低级格式化。这是笔者最不推荐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低格会重新划分磁道和扇区、标准地址信息、设置交叉因子等信息,会对硬盘造成剧烈磨损,对于已存在物理坏道的硬盘更是雪上加霜,且低格会将所有的数据清空,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低格。常用的低格工具有DM万用版,LFORMAT等,均可在华军软件园下载。切记,低格后的硬盘一定要用 “FORMAT”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才能使用。

十八、网页恶意代码的手工处理

30/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1. 清除每次开机时自动弹出的网页

记住地址栏里出现的网址,然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方法是在点击“开始”菜单,之后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进入注册表编辑器),分别定位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下,看看在该子项下是否有一个以这个网址为值的值项,如果有的话,就将其删除,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这样在下一次开机的时候就不再会有网页弹出来了。

不过网页恶意代码的编写者有时也是非常的狡猾,他会在注册表的不同键值中多处设有这个值项,这样上面提的方法也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在注册表编辑器的选项菜单里选择“编辑”→“查找”,在“查找”对话框内输入开机时自动打开的网址,然后点击“查找下一个”,将查找到的值项删除。另外,如果你是使用Windows 98的用户,可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对话框内输入“msconfig”,点击确定,打开“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并打开“启动”选项卡,检查其中是否有非常可疑的启动项,如果有的话请将其禁用(在程序前的打上勾),然后重启机器就可以了。如果你所使用的是Windows NT/2000的用户,可以把Windows 98下的“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复制过来并运行进行查找清除。

2. IE标题栏被修改

在系统默认状态下,是由应用程序本身来提供标题栏的信息,但也允许用户自行在上述注册表项目中填加信息,而一些恶意的网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得逞的:它们将串值Window Title下的键值改为其网站名或更多的广告信息,从而达到改变浏览者IE标题栏的目的。

具体说来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Window Title

解决办法: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2). 展开注册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Window Title” ,将该串值删除即可,或将Window Title的键值改为“IE浏览器”等你喜欢的名字;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31/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4).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运行IE,你会发现困扰你的问题被解决了

3. IE默认连接首页被修改

IE浏览器上方的标题栏被改成“欢迎访问„„网站”的样式,这是最常见的篡改手段,受害者众多。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Start Page

通过修改“Start Page”的键值,来达到修改浏览者IE默认连接首页的目的,如浏览“万花谷”就会将你的IE默认连接首页修改为“http://on888.home.chinaren.com ”,即便是出于给自己的主页做广告的目的,也显得太霸道了一些,这也是这类网页惹人厌恶的原因。

解决办法:

1). 在Windows启动后,点击“开始”→“运行”菜单项,在“打开”栏中键入regedit,然后按“确定”键;

2). 展开注册表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下,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双击 ,将Start Page的键值改为“about:blank”即可;

3). 同理,展开注册表到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在右半部分窗口中找到串值“Start Page”,然后按2)中所述方法处理。

4). 退出注册表编辑器,重新启动计算机,一切OK了!

特殊例子:当IE的起始页变成了某些网址后,就算你通过选项设置修改好了,重启以后又会变成他们的网址啦,十分的难缠。其实他们是在你机器里加了一个自运行程序,它会在系统启动时将你的IE起始页设成他们的网站。

解决办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然后依次展开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主键,然后将其下的registry.exe子键删除,然后删除自运行程序c:Program

32/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Files egistry.exe,最后从IE选项中重新设置起始页。

4. 系统启动时弹出对话框

受到更改的注册表项目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在其下被建立了字符串“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其中“LegalNoticeCaption”是提示框的标题,“LegalNoticeText”是提示框的文本内容。由于它们的存在,就使得我们每次登陆到Windwos桌面前都出现一个提示窗口,显示那些网页的广告信息!

解决办法: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logon

这一个主键,然后在右边窗口中找到“LegalNoticeCaption”和“LegalNoticeText”这两个字符串,删除这两个字符串就可以解决在登陆时出现提示框的现象了。

5. 修复被锁定的注册表

注册表被锁定这一招是比较恶毒的,它使普遍用户即使会简单修改注册表使其恢复的条件下,困难又多了一层。症状是在开始菜单中点击“运行”,在运行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时,注册表不能够使用,并发现系统提示你没有权限运行该程序,然后让你联系系统管理员。

这是由于注册表编辑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下的DWORD值“DisableRegistryTools”被修改为“1”的缘故,将其键值恢复为“0”即可恢复注册表的使用。

解决办法:

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就是用记事本编辑一个任意名字的.reg文件,比如recover.reg,内容如下:

REGEDIT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dword:00000000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制作解除注册表锁定的工具,一定要严格按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不能遗漏更不能修改(其实你只需将上述内容“复制”、“粘贴”到你机器记事

33/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本中即可);完成上述工作后,点击记事本的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项,文件名可以随意,但文件扩展名必须为.reg(切记),然后点击“保存”。这样一个注册表解锁工具就制作完成了,之后你只须双击生成的工具图标,其会提示你是否将这个信息添加进注册表,你要点击“是”,随后系统提示信息已成功输入注册表,再点击“确定”即可将注册表解锁了。

十九、集成声卡常见故障及解决

随着主板集成度的逐步提高,集成声卡已经成为目前电脑的发展潮流,而且随着集成声卡芯片的技术提高,大有取独立声卡而代之的趋势。

根据通俗的分类,AC'97声卡被分为硬声卡和软声卡两种,其中AC'97硬声卡,首先大部分独立声卡都是硬声卡;而集成在主板上的声卡也有硬声卡:这些声卡除了包含有Audio Codec芯片之外,还在主板上集成了Digital Control芯片,即把芯片及辅助电路都集成到主板上。这些声卡芯片提供了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和ADC与DAC的转换系统,最终输出模拟的声音信号。这种硬声卡和普通独立声卡区别不大,更像是一种全部集成在主板上的独立声卡,而由于集成度的提高,CPU的负荷减轻,音质也有所提高,不过相应的成本也有所增加,现在已很少被主板厂商采用。

AC'97软声卡则仅在主板上集成Audio Codec,而Digital Control这部分则由CPU完全取代,节约了不少成本。根据AC'97标准的规定,不同Audio Codec97芯片之间的引脚兼容,原则上可以互相替换。也就是说,AC'97软声卡只是一片基于AC'97标准的CODEC芯片,不含数字音频处理单元,因此电脑在播放音频信息时,除了D/A和A/D转换以外所有的处理工作都要交给CPU来完成。可以这样说,AC’97软声卡只是简化了硬件,而设计思路仍是贯彻AC'97的规格标准的声卡。也有部分消费者就认为:软声卡就是没有Digital Control芯片,而是采用软件模拟,所以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其CPU占用率肯定较高,容易产生爆音,其次音质也不可以和普通的独立声卡相提并论。

其实随着CPU主频的不断提高,音频数据处理量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所谓的CPU占用率的问题早已被忽略不计。而关于音质方面,虽然还难以和高档的独立声卡相比较,但是随着SoundMAX 3.0驱动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使AC'97软声卡拥有硬件级的数据处理转换能力和最高94dB信噪比的专业音质回放能力,增加的 Sensaura为3D定位音效,与XG兼容的Sondius-XG的MIDI软波表,以及最新的音效演算法SPX,将AC'97软声卡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心目中音质不佳的形象。

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包括硬件问题,也包含无数的软件故障,下面将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了解,消费者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声卡无声

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都能正常识别,一般来说出现硬件故障的可能性就很小。

1.与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正确连接。

34/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2.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性能完好。

3.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

4.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各项声音通道是否被屏蔽。

如果以上4条都很正常,依然没有声音,那么我们可以试着更换较新版本的驱动程序试试,并且记得

安装主板或者声卡的最新补丁。

二、播放MIDI无声

某些声卡在播放MP

3、玩游戏时非常正常,但就是无法播放MIDI文件。从原理来看,声卡本身并没有问题,应该属于设置问题。

可以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MIDI音乐播放,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即可。当然也可能是在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将静音勾选去掉即可。

三、播放CD无声

如果播放MP3有声音,应该可以排除声卡故障。最大的可能就是您没有连接好CD音频线。

普通的CD-ROM上都可以直接对CD解码,通过CD-ROM附送的4芯线和声卡连接。线的一头与CD-ROM上的ANALOG音频输出相连,另一头和集成声卡的CD IN相连,CD -IN一般在集成声卡芯片的周围可以找到,需要注意的是音频线有大小头之分,必须用适当的音频线与之配合使用。

四、无法播放WAV音频文件

不能播放WAV音频文件往往是因为“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止一个,这时禁用一个即可。

五、播放时有噪音

信噪比一般是产生噪音的罪魁祸首,集成声卡尤其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不过随着声卡芯片信噪比参数的加强,大部分集成声卡信噪比都在75dB以上,有些高档产品信噪比甚至达到95dB,出现噪音的问题越来越小。而除了信噪比的问题,杂波电磁干扰就是噪音出现的唯一理由。由于某些集成声卡采用了廉价的功放单元,做工和用料上更是不堪入目,信噪

35/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比远远低于中高档主板的标准,自然噪音就无法控制了。

由于Speaker out采用了声卡上的功放单元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虽然输出的信号“大而猛”,但信噪比很低。而Line out则绕过声卡上的功放单元,直接将信号以线路传输方式输出到音箱,如果在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相信会改进许多。不过如果你采用的是劣质的音箱,相信改善不会很大 。

六、声卡在运行大型程序时出现爆音

由于集成软声卡数字音频处理依靠CPU,而如果电脑配置过低就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系统→设备管理器,选中磁盘驱动器,找到硬盘的参数项,双击参数项,在弹出的界面中将硬盘的DMA选项前面的勾号去除。不过在关闭了DMA数据接口之后会降低系统的性能;或者安装最新的主板补丁和声卡补丁,更换最新的驱动程序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

七、安装新的Direct X之后,声卡不发声

某些声卡的驱动程序和新版本的Direct X不兼容,导致声卡在新Direct X下无法发声。

若当你安装了新版本的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则需要为声卡更换新的驱动程序或“Direct X随意卸”等工具将Direct X卸载后重装老的版本。

八、Direct X诊断时显示不支持硬件缓冲,声卡不发声

软件缓冲区太小,导致无法发声。

打开控制面板,多媒体属性→设备→媒体控制设备→波形音响设备,其中有个设置选项,将默认4秒的软件缓冲容量改成最大的9秒即可。

九、超频之后声卡不能正常使用

由于超频使用,有些集成声卡工作在非正常频率下,会出现爆音、不发声等现象。

笔者建议不要超频,这样声卡的正常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超频使用,尽量工作在标准频率下,这样集成声卡也能工作在正常频率下,一般也能保证正常的使用。

十、声卡不能录音

大部分集成声卡都是全双工声卡,而录音部分单独损坏几率也非常小。

首先检查插孔是否为“麦克风输入”,然后双击“小喇叭”图标,选择菜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然后到“控制面板→多媒体→音频

36/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录音首选设备”,点击那个麦克风小图标就可以进入“录音控制”了,在这里可以预设好需要的录音通道,随后就可以使用录音功能了。如果这个小东西变成灰色的话,可以试试将声卡删除重装。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因为集成声卡一般都没有功放芯片,无法推动高档的录音设备,所以造成无法录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换高档次的声卡,或者更换档次更高的主板。笔者的苹果MIC就只能在ASUS主板上或者SB LIVE声卡上使用。当然,如果你不在乎MIC的效果,可以更换一个低档的MIC来解决问题。

十一、集成声卡在播放任何音频文件时都类似快进效果

由于声卡已经发声,相信问题可能出在设置和驱动上。

如果电脑正在超频使用,首先应该降低频率,然后关闭声卡的加速功能,如果这样还是不行,应该寻找主板和声卡的补丁以及新驱动程序。

十二、不能正常使用四声道

某些集成声卡能够正常发声,无法使用四声道模式,相信还是设置问题。

很多声卡都是通过软件模拟出四声道,简单地将前置音箱的声音复制到后置音箱上,这样在播放MP3 和或者听CD的时候都是四声道,而在进行3D游戏或者播放DVD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也可以说这些声卡,不是真正的四声道。

十三、运行网络聊天程序时,声音断断续续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关声卡的事情,因为受到网络流量的限制,网络带宽无法流畅地传递声音信号。

尽量在网络聊天时不要打开大型程序,也不要有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操作,如果能够更换网络接入方式,增加带宽,将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十四、多次更换声卡之后,重新使用集成声卡时,WINDOWS提示没有发现硬件驱动程序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在第一次装入驱动程序时没有正常完成,或在CONFIG.SYS、自动批处理文件

AUTOEXEC.BAT、DOSSTART.BAT文件中已经运行了某个声卡驱动程序。

对此可以将里面运行的某个驱动程序文件删除即可,当然,也可以将上面提到的三个文件删除来解决该故障。如果在上面三个文件里面没有任何文件,而驱动程序又装不进去,此时需要修改注册表,点击“开始”菜单——“运行”,在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回车,将与声卡相关的注册表项删除(如声卡型号为ALc650,点选注册表项的“编辑”——“查找”,输入ALS300,然后再将找到的字节删除,再按F3继续查找下一个,依次将找到的选项删

37/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除即可)。

十五、BIOS设置

对BIOS不熟悉的用户误操作屏蔽了板载声卡。

进入BIOS,选择I/O Device configuration→Onboard AC97 Audio Controller,选择ENANLE或者AUTO即可。这个过程是在笔者的ASUS主板上通过的,在其他主板上也基本类似,如果是Award BIOS,进入BIOS 中的“Intergrated Peripherals”,再选“AC97 Audio”改“Auto”为“Disable”保存即可。

十六、安装网卡或者其他设备之后,声卡不再发声

这种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多由于兼容性问题和中断冲突造成。

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比较好解决,用户可以更新各个产品的驱动即可。而中断冲突就比较麻烦。首先进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查询各自的IRQ中断,并可以直接在手动设定IRQ,消除冲突即可。如果在设备管理器无法消除冲突,最好的方法是回到BIOS中,关闭一些不需要的设备,空出多余的IRQ中断。 也可以将网卡或其他设备换个插槽,这样也将改变各自的IRQ中断,以便消除冲突。在换插槽之后应该进入BIOS中的“PNP/PCI”项中将“Reset Configutionration Data”改为ENABLE,清空PCI设备表,重新分配IRQ中断即可。

十、USB存储设备无法识别

当你想用闪存或移动硬盘来和电脑交换数据时,但插上USB口时你却发现系统居然无法识别出USB设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排除USB存储设备本身故障后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

1.前置USB线接错。当主板上的USB线和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使得USB设备烧毁。

2.USB接口电压不足。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USB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接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当然劣质的电源也可能会造成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移动硬盘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换劣质低功率的电源或尽量使用外接电源的硬盘盒,假如有条件的话。

3.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呵呵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与USB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2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

38/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4.系统或BIOS问题。当你在BIOS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USB时就会发生USB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USB设备相关的选

二十一、黑屏故障

计算机显示器出现黑屏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它的成因较为复杂,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硬件中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等几大部件,故许多人对其故障出现后该如何解决颇有束手无策之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对显示器黑屏故障处理的一些经验来谈谈对这类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显示器黑屏故障按其故障成因可分为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两大类。其中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较为常见,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不易见,且对初学者而言较显繁琐、较为专业。下面我们就分别对其进行论述。

一、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由电脑硬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又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A、电脑主机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主机电源引起的故障

主机电源损坏或主机电源质量不好引起的黑屏故障很常见。例如,当添加了一些新设备之后,显示器便出现了黑屏故障,排除了硬件质量及兼容性问题之后电源的质量不好动力不足是故障的主要起因,更换大动率质优电源或使用稳压电源是解决这类故障的最好办法。

2、配件质量引起的故障

电脑配件质量不佳或损坏,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内存,显示卡,主板、CPU等出现问题肯定可能引起黑屏故障的出现。其故障表现为显示器灯呈橘黄色,此时可用替换法更换下显示卡,内存、CPU,主板等部件试试,这是最简便、快捷的解决办法。

3、配件间的连接质量

内存,显示卡等与主板间的插接不正确或有松动,灰尘等造成接触不良是引发黑屏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显示卡与显示器连接有问题,或驱动器的数据线接反也可能引发黑屏故障。

4、超频引起的黑屏故障

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进行超频不仅会造成黑屏故障的产生,严重时还会引起配件的损坏。若过度超频或给不适合于超频的部件超频后散热不良或平常使用中因风扇损坏导致无法给CPU散热等等都会造成系统自我保护死机黑屏。

39/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B、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1、交流电源功率不足

外部电源功率不足,造成一些老显示器或一些耗电功率大的显示器不能正常启动,是显示器自身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原因之一。或者外部电源电压不稳定,电压过高过低都可能造成显示器工作不稳定、甚至不工作。

2、电源电路故障

显示器的开关电路以及其他电路出现故障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如保险丝熔断,整流桥开关管被击穿,限流保护电阻烧断等故障导致显示器无法工作。

3、 显像管、行输出电路的损坏

显像管或行输出电路出现故障也会引发显示器加电无光栅黑屏的故障,也是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主要成因。

二、电脑软件故障引起的黑屏故障

如软件冲突,驱动程序安装不当,BIOS刷新出错,CMOS设置不正确等都可引起黑屏故障。此外,如恶性病毒引起硬件损坏(如CIH)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显示器黑屏故障的出现。 到这类故障时若能多考虑一下故障的成因,做到解决故障知已知彼事半功倍。

三、显示器黑屏故障解决思路

1、检查主机电源,工作是否正常。首先,通过杳看主机机箱面板电源指示灯是否亮,及电源风扇是否转动来确定主机系统有没有得到电源供应。其次,用万用表检查外部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主机电源发生过压或欠压电路的自动停机保护。另外,重点检查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的质量以及它们与主板上的连线的正确与否都有很重要,因为许多劣质机箱上的电源开关及复位键经常发生使用几次后便损坏,造成整机黑屏无任显示。若电源损坏,则更换电源便可解决。

2、检查显示器电源是否接好。显示器加电时有“嚓”的一声响,且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亮,用户移动到显示器屏幕时有“咝咝”声,手背汗毛竖起。

3、检查显示器信号线与显示卡接触是否良好。若接口处有大量污垢,断针及其它损坏均会导致接触不良,显示器黑屏。

4、检查显示卡与主板接触是否良好。若显示器黑屏且主机内喇叭发出一长二短的蜂鸣声,则表明显示卡与主板间的连接有问题,或显示卡与显示器这间的连接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其插槽接触是否良好槽内是否有异物,将显示卡换一个主板插槽进行测试,以此判断是否插槽有问题。

40/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5、检查显示卡是否能正常工作。查看显示卡上的芯片是否能烧焦,开裂的痕迹以及显示卡上的散热风扇是否工作,散热性能是否良好。换一块工作正常的显示卡,用以排除是否为显示卡损坏。

6、检查内存条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内存条的质量是否过硬。如果计算机启动时黑屏且主机发出连续的蜂鸣声,则多半表明内存条有问题,可重点检查内存和内存槽的安装接触情况,把内存条重新拔插一次,或者更换新的内存条。

7、检查机箱内风扇是否转动。若机箱内散热风扇损坏,则会造成散热不良,严重者会造成CPU及其它部件损坏或电脑自动停机保护,并发出报警声。

8、检查其他的板卡(如声卡、解压卡、视频、捕捉卡)与主板的插槽是否良好以及驱动器信号线连接是否正确。这一点许多人往往容易忽视。一般认为,计算机黑屏是显示器部分出问题,与其他设备无关。实际上,因声卡等设备的安装不正确,导致系统初始化难以完成,特别是硬盘的数据线接口,也容易造成无显示的故障。

9、检查CPU是否超频使用,CPU与主板的接触是否良好,CPU散热风扇是否完好。若超频使用导致黑屏,则把CPU跳回原频率就可以了。若接触不良,则取下CPU须重新安装,并使用质优大功率风扇给CPU散热。

10、检查参数设置。检查CMOS参数设置是否正确,若CMOS参数设置不当而引起黑屏,计算机不启动,则须打开机箱,动手恢复CMOS默认设置。

11、检查是否为病毒引发显示器黑屏。若是因病毒造成显示器黑屏,此时可用最新版杀毒软件进行处理,有时需重写BIOS程序。

12、若是显示器内部电路故障导致黑屏或显像管损坏,则应请专业人员维修。

第二个论文

电脑常见故障大全

主板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关键部件,在电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产生故障将会影响到整个PC机系统的工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主板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有哪些。

41/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我们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

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

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我们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42/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

3、

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

43/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我们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肯定会受到有影响。

常见故障六:主板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显卡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或主板插槽有问题造成。对于一些集成显卡的主板,如果显存共用主内存,则需注意内存条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条插槽上应插有内存条。由于显卡原因造成的开机无显示故障,开机后一般会发出一长两短的蜂鸣声(对于AWARD BIOS显卡而言)。

常见故障二:显示花屏,看不清字迹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示器或显卡不支持高分辨率而造成的。花屏时可切换启动模式到安全模式,然后再在Windows98下进入显示设置,在16色状态下点选“应用”、“确定”按钮。重新启动,在Windows98系统正常模式下删掉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也可不进入安全模式,在纯DOS环境下,编辑SYSTEM.INI文件,将display.drv=pnpdrver改为display.drv=vga.drv后,存盘退出,再在Windows里更新

驱动程序。

常见故障三:颜色显示不正常,此类故障一般有以下原因:

1. 显示卡与显示器信号线接触不良

44/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2. 显示器自身故障

3. 在某些软件里运行时颜色不正常,一般常见于老式机,在BIOS里有一项校验颜色的选项,将其开启即可

4. 显卡损坏;

5. 显示器被磁化,此类现象一般是由于与有磁性能的物体过分接近所致,磁化后还可能会引起显示画面出现偏转的现象。

常见故障四:死机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多见于主板与显卡的不兼容或主板与显卡接触不良;显卡与其它扩展卡不兼容也会造成死机。

常见故障五:屏幕出现异常杂点或图案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的显存出现问题或显卡与主板接触不良造成。需清洁显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换显卡。

常见故障六:显卡驱动程序丢失

显卡驱动程序载入,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自动丢失,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显卡质量不佳或显卡与主板不兼容,使得显卡温度太高,从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或出现死机,此时只有更换显卡。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情况,以前能载入显卡驱动程序,但在显卡驱动程序载入后,进入Windows时出现死机。可更换其它型号的显卡在载入其驱动程序后,插入旧显卡予以解决。如若还不能解决此类故障,则说明注册表故障,对注册表进行恢复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可。

45/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声卡

常见故障一:声卡无声。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1. 驱动程序默认输出为“静音”。单击屏幕右下角的声音小图标(小嗽叭),出现音量调节滑块,下方有“静音”选项,单击前边的复选框,清除框内的对号,即可正常发音。

2. 声卡与其它插卡有冲突。解决办法是调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统资源,使各卡互不干扰。有时,打开“设备管理”,虽然未见黄色的惊叹号(冲突标志),但声卡就是不发声,其实也是存在冲突,只是系统没有检查出来。

3. 安装了Direct X后声卡不能发声了。说明此声卡与Direct X兼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驱动程序。

4. 一个声道无声。检查声卡到音箱的音频线是否有断线。

常见故障二:声卡发出的噪音过大.出现这种故障常见的原因有:

1. 插卡不正。由于机箱制造精度不够高、声卡外挡板制造或安装不良导致声卡不能与主板扩展槽紧密结合,目视可见声卡上“金手指”与扩展槽簧片有错位。这种现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属于常见故障。一般可用钳子校正。

2. 有源音箱输入接在声卡的Speaker输出端。对于有源音箱,应接在声卡的Line out端,它输出的信号没有经过声卡上的功放,噪声要小得多。有的声卡上只有一个输出端,是Line out还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线决定,厂家的默认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声卡调整跳线。

3. 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不好。在安装声卡驱动程序时,要选择“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而不要选“Windows默认的驱动程序”如果用“添加新硬件”的方式安装,要选择“从磁盘安装”而不要从列表框中选择。如果已经安装了Windows自带的驱动程序,可选“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点中各分设备,选“属性→驱动程序→更改驱动程序→从磁盘安装”。这时插入声卡附带的磁盘或光盘,装入厂家提供的驱动程序。

46/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三:声卡无法“即插即用”

1. 尽量使用新驱动程序或替代程序。笔者曾经有一块声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驱动盘安装驱动程序怎么也装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驱动程序代替,一切正常。后来升级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换用Windows 2000(完整版)自带的声卡驱动程序才正常。

2. 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Windows 9X下检测到即插即用设备却偏偏自作主张帮你安装驱动程序,这个驱动程序偏是不能用的,以后,每次当你删掉重装都会重复这个问题,并且不能用“添加新硬件”的方法解决。笔者在这里泄露一个独门密招:进入Win9xinfother目录,把关于声卡的*.inf文件统统删掉再重新启动后用手动安装,这一着百分之百灵验,曾救活无数声卡性命„„当然,修改注册表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3. 不支持PnP声卡的安装(也适用于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装的PnP声卡):进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下一步”,当提示“需要Windows搜索新硬件吗?”时,选择“否”,而后从列表中选取“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用驱动盘或直接选择声卡类型进行安装。

常见故障四:播放CD无声

1. 完全无声。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无声,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这说明是光驱的音频线没有接好。使用一条4芯音频线连接CD-ROM的模拟音频输出和声卡上的CD-in即可,此线在购买CD-ROM时会附带。

2. 只有一个声道出声。光驱输出口一般左右两线信号,中间两线为地线。由于音频信号线的4条线颜色一般不同,可以从线的颜色上找到一一对应接口。若声卡上只有一个接口或每个接口与音频线都不匹配,只好改动音频线的接线顺序,通常只把其中2条线对换即可。

47/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五:PCI声卡出现爆音

一般是因为PCI显卡采用Bus Master技术造成挂在PCI总线上的硬盘读写、鼠标移动等操作时放大了背景噪声的缘故。解决方法:关掉PCI显卡的Bus Master功能,换成AGP显卡,将PCI声卡换插槽上。

常见故障六:无法正常录音

首先检查麦克风是否有没有错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双击小喇叭,选择选单上的“属性→录音”,看看各项设置是否正确。接下来在“控制面板→多媒体→设备”中调整“混合器设备”和“线路输入设备”,把它们设为“使用”状态。如果“多媒体→音频”中“录音”选项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挽救的余地,你可以试试“添加新硬件→系统设备”中的添加“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声卡随卡工具软件安装后重新启动。

常见故障七:无法播放Wav音乐、Midi音乐

不能播放Wav音乐现象比较罕见,常常是由于“多媒体”→“设备”下的“音频设备”不只一个,禁用一个即可;无法播放MIDI文件则可能有以下3种可能:

1. 早期的ISA声卡可能是由于16位模式与32位模式不兼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通过安装软件波表的方式应该可以解决

2. 如今流行的PCI声卡大多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则很可能因为您没有加载适当的波表音色库。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设置成了静音模式。

常见故障八:PCI声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有些用户反映,在声卡驱动程序安装过程中一切正常,也没有出现设备冲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无法出声或是出现其他故障。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PCI声卡上,请检查一下安装过程中您把PCI声卡插在的哪条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于散热的考虑,喜欢把声卡插在远离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几条PCI插槽中。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因为Windows98有一个Bug:有时只能正确

48/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识别插在PCI-1和PCI-2两个槽的声卡。而在ATX主板上紧靠AGP的两条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板上恰恰相反,紧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没有把PCI声卡安装在正确的插槽上,问题就会产生了。

硬盘

硬盘是负责存储我们的资料的软件的仓库,硬盘的故障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系统的无法启动和数据的丢失,那么,当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硬盘的常见故障呢?

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

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A盘启动也无法进入C盘,使用CMOS中的自动监测功能也无法发现硬盘的存在。这种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电缆或IDE端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电缆或者改换IDE口及电缆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的主从跳线,如果一条IDE硬盘线上接两个硬盘设备,就要分清楚主从关系。

常见故障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

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当硬盘类型错误时,有时干脆无法启动系统,有时能够启动,但会发生读写错误。比如CMOS中的硬盘类型小于实际的硬盘容量,则硬盘后面的扇区将无法读写,如果是多分区状态则个别分区将丢失。还有一个重要的故障原因,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CMOS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的读写错误故障,因为其映射关系已经改变,将无法读取原来的正确硬盘位置。

49/62

电脑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大全)

常见故障三:系统无法启动

造成这种故障通常是基于以下四种原因:

1. 主引导程序损坏

2. 分区表损坏 3. 分区有效位错误

4. DOS引导文件损坏

其中,DOS引导文件损坏最简单,用启动盘引导后,向系统传输一个引导文件就可以了。主引导程序损坏和分区有效位损坏一般也可以用FDISK /MBR强制覆写解决。分区表损坏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无法识别分区,系统会把硬盘作为一个未分区的裸盘处理,因此造成一些软件无法工作。不过有个简单的方法——使用Windows 2000。找个装有Windows 2000的系统,把受损的硬盘挂上去,开机后,由于Windows 2000为了保证系统硬件的稳定性会对新接上去的硬盘进行扫描。Windows 2000的硬盘扫描程序CHKDSK对于因各种原因损坏的硬盘都有很好的修复能力,扫描完了基本上也修复了硬盘。

分区表损坏还有一种形式,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分区映射”,具体的表现是出现一个和活动分区一样的分区。一样包括文件结构,内容,分区容量。假如在任意区对分区内容作了变动,都会在另一处体现出来,好像是映射的影子一样。我曾遇上过,6.4G的硬盘变成8.4G(映射了2G的C区)。这种问题特别尴尬,这问题不影响使用,不修复的话也不会有事,但要修复时,NORTON的DISKDOCTOR和PQMAGIC却都变成了睁眼瞎,对分区总容量和硬盘实际大小不一致视而不见,满口没问题的敷衍你。对付这问题,只有GHOST覆盖和用NORTON的拯救盘恢复分区表。

常见故障四:硬盘出现坏道

这是个令人震惊,人见人怕的词。近来IBM口碑也因此江河日下。当你用系统Windows 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程序SCANDISK扫描硬盘的时候,系统提示说硬盘可能有坏道,随后闪过一片恐怖的蓝色,一个个小黄方块慢慢的伸展开,然后,在某个方块上被标上一个“B”„„

50/62

第3篇:常见电脑故障排除方法

1、故障现象:选择好了款式跟背景后,按确定键进行照相时出现白屏并提示"设备初始化错误" 成因:是因为视频卡与主板的接触不良或安装的驱动程序有误所造成。

解决办法:重新插紧视频卡或更换主板插槽,如果故障还是没有解决,就重新安装视频卡驱动程序。如果驱动安装正确,会在"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设备管理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下显示10moos sdk-2000,WDM audio Capture;10moos sdk-2000,WDM crossbar; 10moos sdk-2000,uideo capture.三个选项。

2、故障现象:照相的时候不能看到人物在里面晃动,可以看到所选择图象,但软件中蓝底 成因:视相机电源线或视频线接触不良。

解决办法:重新检测电源与视频线接触是否良好,视频线应插入视频卡2号孔。

3、故障现象:在照相的时候出现的一张大面积相片,不能正常显示所有照片。 成因:拍照时按确定键速度过快。

解决办法:重拍具体某一张照片,重拍完以后停留一两秒后再按确定键即可。如整张照片所有镜头已拍完,即使有以上情况发生,照片还是可以打印出来,不用重拍或清除。

4、故障现象:打印出来的照片无日期而且头发颜色不正常。 成因:黑色喷头堵墨。 解决办法:清洗打印头即可。

5、故障现象:照完相片后打印出来的色彩不正常出现偏色。 成因:打印机喷嘴缺墨

解决办法:在开始菜单-设置-打印机属性应用工具中选择"清洗打印头"即可。

6、故障现象:相片照完以后打印出来图象倾斜。 成因:打印机中纸张摆放不正。 解决办法:把纸张放正即可。

7、故障现象: 键盘上面第一排“退出”、“输号码”、“重排”、“换背景”失灵。 成因:板面上绿色确定键跟红色重拍键下面的信号线接触不良。 解决办法:把绿色确定键跟红色重拍键下面的接触线拔出来重新接即可。

8、故障现象:在拍照的时候有横纹在屏幕上上下滚动。 成因:视频线的连接或电源变压器故障。

解决办法:重新插接视频线并检查电源变压器是否插好,如故障依然存在把视频线更换即可。

9、故障现象:相片照完以后无法正常打印,并提示端口错误。 成因:打印机端口设置错误。

及解决办法:点击开始菜单-设置-打印机属性-详细资料中调整端口即可。(USB线缆选择PUSBI端口、并口线缆选择LPTI端口)

10、故障现象:小键盘无法使用,但接大键盘正常 成因:键盘设置错误。

解决办法:更换小键盘或在CMOS(开机时按DELETE键进入BIOS)设置ADVANCE CHIIPSET FEATURES中BOOT UP NUMLOCK STATUS---ON

11、故障现象:打印机连续打印同一张照片或按打印后无反应。 成因:按了太多打印任务。

解决办法:退出照相系统,在任务栏中双击打印机,打开文件清除打印任务栏中的文档即可。

12、故障现象:按打印后,相纸不进入打印槽,但打印头却在执行打印任务 成因:打印槽内有太多的墨汁。

解决办法:立即按进纸按钮停止打印,用纸巾轻轻擦拭打印槽,将打印槽内墨汁吸干。

13、故障现象:拍摄时的图像看不清楚,但打印出来很正常 成因:显示器受磁性干扰

解决办法:如果在确认摄像机调整没有问题后,故障依旧,那可能与显示器的有关,按一下显示器上面的控制按钮,选择“消磁”即可,如颜色显示仍然不正常,给人一种暗淡的视觉,请直接与公司技术部联系。

15、故障现象:照片只打印一部分,然后显示缺纸等过了几张纸后,才把另一部分打印出来

成因: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驱动或是硬件的不稳定引起的。

解决办法:先检查一下打印驱动,或者将USB线换成并口线,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客户的误操作引起的打印任务,从而造成不停的下纸或打印出乱码,解决方法是将电脑和打印机都关掉,然后先开打印机,再开电脑,把之前的打印任务全部清除。

电脑故障排除方法

29、电脑不能自动关机的排除方法。

有时我们把电脑关机,点击关闭系统、选择关闭计算机或右击关闭计算机,机器确实运行了关机,但不一会机器又重新自动开机了。关了开,开了关,电脑永远关不了。这一现象我遇到过一次,后来在大的网站上又看了许多求救贴子,我也向那些求救的朋友们发过贴子以帮助他们解决这一故障的排除。其实要排除这一故障是很简单的,方法是通过修改注册表来解决: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hutdown子项,在右边窗口中新建一个“字符串值”,命为“FastReboot",同时将“数值数据”设为0即可。

30、电脑显示模糊不清的排除。

我的电脑有相当一段时间内,刚开始时屏幕字体显示还比较清楚,运行一段时间后则字体越来越模糊,运行更长一些其字体几乎不能辨认。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出在显示器上。排除方法是:打开显示器后盖,找到显示器后面平排的两个电位器(即聚焦和对比度),用微型一字解刀进行调节,这时你会发现屏幕字体随着解刀的调节会越来越清楚,直至满意为止。不过排除这一故障需注意四点:一是新的显示器聚焦和对比度在前面板中,老的在后面板中;二是调节时需带电操作,要十分小心,以防显示器内高压伤人;三是有时故障不一定出在电位器上,或内部灰尘积存太多,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四是显示器内部元件老化,产品寿命周期已过。

31、开机后出现关机故障的排除。

开机进入系统时,电脑又出现了“你现在可以安全地关机了”。这一故障现象一般是出在系统文件VMM32.VXD的损坏或找不到上,排除方法是:进入DOS环境,从别的电脑拷贝一个VMM32.VXD文件到Windows系统目录下,重新开机则故障排除。

32、电脑运行较慢的故障排除。

有时电脑升级了,系统运行反而越来越慢,好似被人在远处控制着电脑那样。其实这一问题是各种自动加载的小程序在作怪,对此我们可以视情来选择一些自动加载的小程序来运行电脑。方法是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在系统信息中,点击"工具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即可来完成调节的目的。

33、电脑启动时间较长的故障排除。

电脑启动有时真的是很长很长,让人等得实在不耐烦。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自启动选项太多,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启动速度;二是磁盘出现坏道也影响了系统的启动速度;三是电脑感染病毒也会影响系统的启动速度。排除方法:一是检查Autoexec.bat文件,看有没有较耗时的DOS程序命令行,如有则按需取舍;二是查看Win.ini、System.ini和注册表中的启动选项,也按需取舍;三是检查电脑有否病毒感染,如有则排除;四是检查磁盘有否故障。方法是全面扫描磁盘,检查硬盘是否有坏道;接着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消除磁盘碎片;最后运行磁盘清理程序,清除垃圾文件腾出磁盘空间。至此,一般来说故障得以排除。

34、电脑关机时间太长故障排除。

在执行“关闭系统/关闭计算机”命令后,电脑长时停在“正在关机”的画面 上。引起此故障的原因较多,如关闭系统功能所对应的声音文件损坏、快速关机功能存在冲突、电源管理功能存在冲突等等。解决的办法:一是利用“控制板”中的“声音”选项取消“关闭系统”所对应的声音文件。重启后看是否它的问题;二是启动Windoes98的系统配置程序,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信息/工具/系统配置程序”单击“常规”标签中的“高级”按钮,打开“高级疑难解答设置”对话框,复选“禁用快速关机”选项取消系统的快速关机功能。重启,看是否它的问题;三是按Win+组合键,打开“系统属性”设备框,在“设备管理器”选项卡中展开“系统设备”分支,双击“高级电源管理支持”项,打开“高级电源管理支持属性”设置框,复选“常规”标签中的“在此硬件配置文件中禁用”选项,关闭高级电源管理功能。重启后故障一般能得到解决。

35、由CPU超频导致电脑蓝屏的故障排除。 电脑出现蓝屏一般是在夏天所至,原因是由CPU超频所导致。CPU在RAM存取数据的速度本来就快于RAM与硬盘交换的速度,超频使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构成CPU等电子元件材料的指标参数也发生微妙变化,加剧了在RAM或虚拟内存中找不到需要数据的情况,这样就肢出现“异常错误”,必须低频率,使CPU工作在规定的正常频率,同时使用“降温”软件,清扫CPU风扇等。

36、硬盘空间太小或碎片太多导致蓝屏幕的故障。

排除方法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同时要注意保持硬盘乘余空间的大小,保证一定的预留,防止蓝屏幕故障的产生。

37、启动程序过多导致蓝屏的故障。

Windows98使用中打开多个程序的窗口,突然出现蓝屏。解决的方法一般不要使系统资源小于60%,超过了不要再启动新的程序、打开新的窗口,万一发生蓝屏,重启系统便恢复正常了。

38、元件与系统冲突导致蓝屏的故障。

经常遇到由于声卡或显卡的设置冲突,导致蓝屏;其它设备的中断、DMA或端口出现冲突,导致少数驱动程序产处异常。对于前者一般在“安全模式”中进行调整;对于后者一般在注册表中进行调整。

39、注册表错误导致蓝屏的故障。

注册表只要有一点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电脑故障发生,也会出现蓝屏,甚至可能引起系统崩溃。因此,在安装新软件等操作时预计到可能要引起变化的,应备份注册表。当然,硬件不兼容、BIOS设置不当等方面也都有可能导致蓝屏。

40、硬盘出现坏道的故障排除。

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是对软件使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后者是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解决办法:对于逻辑坏道,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扫描程序”,对硬盘实行完全扫描,使之自动修正坏道。如不能进入Windows,可用启动盘启动电脑,在A:>后键入Scandisk C,对硬盘进行扫描和修复。如都不行可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能正常进行的话,则坏道应该得到修复。

对于物理坏道,可对硬盘进行扫描,如坏道存在时,程序会以黑底红字的“B”标出,记录坏道所处的位置,退出扫描程序,键入分区命令,将坏道单独划分一区,完成全部分区后,将有坏道划区删除,激活主分区,退出重启即可。不过此方法只能是暂时的过渡。

电脑故障排除常用的方法 ⑴拔插法。

拔插法是排除电脑故障最常用的法方之一。具体操作是有故障的电脑关机后拔出一块插件板再开机,如果故障依旧,则插回插件板,重复以上步骤。一旦拔出某块插件板后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点即在该插件板上。此方法的优点是能迅速的找出故障点,缺点是对一些故障如显示字符不正常则不能使用(因为只有一块显卡,无法拔插)。常见的例子是内存块故障。

⑵替换法

替换法也是排除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不能使用"拔插法"来找故障时,可采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此方法是用好的插件板换下可疑的插件板,若故障消失,说明原插件卡的确有问题,此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可靠,尤其是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如CPU);缺点是一般用户很难有较多的备用件,所以在电脑维修部门此方法被经常使用。

⑶敲击法

机器运行时好时坏可能是虚焊或接触不良或金属氧化电阻增大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敲击法进行检查。 例如,有的组件管脚没焊好,有时能接触上,有时接触目惊心不上,造成机器时好时坏。通过敲击插件板后,使之彻底接触不良,再进行检查就容易发现了。

⑷直接观察法

用手模、眼看、鼻闻、耳听等方法作辅助检查,一般组件发热的正常温度(指组件外壳的温度)不超过40℃~50℃,手指摸上去有一点温度,大的组件摸去有点热,但不烫手。如果手指模组件烫手,度组件可能内部短路或是散热不行,而发热,应将该组件换下来或是换散热装置。 对电路板,有时要看仔细看一下有没有断线、焊锡片、杂物和虚焊等。对焦色、龟裂、组件字迹颜色变黄等,应更换该组件。 一般机器内部某芯片烧坏时会发出一种臭味,此时应马上关机检查,不应再加电使用。 耳听一般要听有无异声,特别是驱动器更应仔细听。如果听与正常声音不同则应立即检修。例如驱动器被启动后,若有撞车声,说明没有寻到零道。 另外还有几种方法只是对电源部分的就不再多说。因为现在的电源很少要自己修,都有一张封条贴着。

八、会BIOS设置易解决电脑故障

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的英语缩写,BIOS实际上是主板设计者为使主板能正确管理和控制电脑硬件系统而预置的管理程序。考虑用户在组装或使用电脑时可能需要对部分硬件的参数以及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所以厂家在BIOS芯片中专门设置了一片SRAM(静态存储器),并配备电池来保存这些可能经常需要更改的数据,由于SRAM采用传统的CMOS半导体技术生产,所以人们也习惯地将其称为CMOS,而将BIOS设置称为CMOS设置,事实上在BIOS设置主菜单上显示的就是"CMOS Setup"(CMOS设置)。

BIOS设置和BIOS升级可不是一回事,BIOS设置是指用户进入BIOS设置菜单后,更改部分硬件控制参数或运行模式,而BIOS升级则是指使用专用工具程序来对BIOS程序进行版本升级。BIOS设置一般不会对电脑构成危险,而BIOS升级则可能会出现升级操作失误而使电脑彻底瘫痪。

一、怎样进入BIOS设置菜单

目前电脑中常使用三类BIOS,其中市场上销售的各类主板和大部分国产品牌机多使用Award BIOS(由美国Award公司开发)或AMI BIOS(由美国AMI公司)开发,另一种就是国外品牌机中常用的Phoenix BIOS(由美国凤凰公司开发)。

电脑在接通电源时首先由BIOS对硬件系统进行检测,同时还在屏幕上提示进入BIOS设置主菜单的方法,例如使用Award BIOS的电脑在启动时将在屏幕下方显示"Press DEL to enter SETUP, ESC to Skip Memory test"(按下Del键进行CMOS设置,ESC键则跳过内存检测),而使用AMI BIOS的电脑则在启动时在屏幕上方提示"Hit if you want to run setup"。所以对使用Award BIOS和AMI BIOS的电脑,我们可以在启动过程中出现上述提示时立即按一下"DEL"键来进入BIOS设置菜单(动作慢了它可不买账!)。而使用Phoenix BIOS 的机器也会在启动时提示用户按"F2"键进入设置菜单。至于其它一些品牌机所使用的BIOS也都可以在电脑启动时注意察看屏幕提示按相应的键来进入设置菜单。

二、怎样选择项目和更改参数

当我们进入BIOS设置菜单后,无论哪一种BIOS都会在菜单的特定位置显示选择项目和更改参数的操作方法,另外在进入具体项目设置菜单后,除了为用户显示能够选择的具体设置参数外,还将为用户提供一至两种可供选择的厂家预置的设置选择项。用户可以使用光标键进行项目选择,使用翻页键Page Up和Page Down修改参数,但使用Phoenix BIOS的电脑则使用F7和F8键来更改参数。

另外在Award和AMI BIOS设置的一些主要项目中还可能提示用户可以分别使用F6和F7键调出厂家预设的参数,也可以在使用厂家预设参数后再通过F5键恢复更改的BIOS设置。因此初学乍练的朋友在进行设置时,可以在进入具体设置菜单后使用F6或F7键调出厂家预设参数,然后再根据自己需要和对各种设置项的了解来进行具体设置,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项目可暂时保留厂家预设值,这样比较稳妥。

三、怎样保存BIOS设置结果

在BIOS设置结束后,可退到主菜单选择"Save & Exit Setup"或"Save Setting and Exit" 退出BIOS设置,也可以在主菜单位置直接按F10键存盘退出。 BIOS中的主要设置项及相关内容: 目前使用最多的Award和AMI BIOS设置主菜单,分别列有常规设置项和功能设置项,常规设置有六个,它们分别是标准设置、BIOS特性设置、芯片组功能设置、PnP/PCI资源管理设置、I/O综合端口设置和能源管理设置;而功能设置项是指密码设置(Supervisor Password、User Password )和语言设置(Change Language)。Award BIOS和AMI BIOS这两种BIOS设置菜单中的项目种类和用途相差不大,但可能使用的项目名不同。 由于功能项的设置比较简单,因此我们先以功能项的设置和应用为例进行介绍,然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六种常规设置项中的主要内容及其设置,以下就以较新版本的Award BIOS为例进行介绍。

一、BIOS主菜单中的功能设置项

BIOS主菜单中的密码设置和语言设置功能是最简单的设置项,其中超级用户的密码权限高于用户级密码,具体体现在使用"超级密码"的用户不但可以正常启动电脑运行各类软件,而且可以进入BIOS设置菜单对部分项目进行修改,包括直接修改或撤消由普通用户已经设置的"用户密码",而使用"用户密码"的用户虽然可以正常启动电脑运行各类软件,也能够进入BIOS设置菜单进行浏览,但不能更改其中的设置。语言设置功能则是决定BIOS设置主菜单使用中文还是英文显示。 1.两种权限密码的设置方法和步骤

"超级密码"和"用户密码"可以同时设置,并可设成不同的密码,也可只设置其中的一种。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第一步,开机启动电脑,当BIOS检测完CPU和内存后在屏幕下方显示"Press DEL to enter SETUP, ESC to Skip Memory test"时按一下DEL键; 第二步,当屏幕显示BIOS设置主菜单后,选择"Advanced BIOS Features"项后回车,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设置菜单; 第三步,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设置菜单中找到"Security Option"后根据需要用"Page UP"和"Page Down"键设置电脑使用密码情况,设置为"System"时电脑在启动和进入BIOS设置菜单时都需要密码,而设置为"Setup"时,则只需要在进入BIOS设置菜单时才需要密码;

第四步,返回主菜单,用光标键移动"光条"压住"Set Supervisor Password"或"Set User Password"后回车,当显示一个密码录入框时(其中提示"Enter Password:"),输入预先想好的3~8位密码,此时输入的字符会以"*"号代替,输入密码并回车后会再次提示将刚才已输入密码重新输入一遍以进行确认,再次输入密码后提示框消失;

注意:密码最好只使用26个英文字符和0~9的数字,而不要使用其它符号,因为有的BIOS在你混合使用标点等符号输入密码时并不报错,但当用户存盘退出后再使用所输密码开机或试图重新进入BIOS设置菜单时则提示为无效密码,致使用户不得不打开机箱对CMOS放电来取消密码!

第五步,选择主菜单上"Save & Exit Setup"或直接按"F10"键,在屏幕出现"Save to CMOS and EXIT(Y/N)?N"提示后按Y键退出BIOS设置菜单后,所输密码生效。操作难度:不太难,跟我走吧?易理解程度:有不少术语,:-( ,只好先记下来了?危险度:有危险,设置不当可能Down机哟?标准设置(Standard CMOS Setup)

?最重要的是设置硬盘类型。可设置系统日期、时间、硬盘和软盘的规格和显示卡类型等内容。其中硬盘"TYPE"可设为"AUTO"和"USER"两种类型。如果设为"AUTO",电脑在启动时将自动对IDE接口进行检测,所以在启动时在依次检测CPU和内存后,屏幕上会逐行提示:Detecting IDE Primary Master …Quantum EX6.4AT、Detecting IDE Primary Slav…[Press F4 to Skip]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按F4键跳过检测,但仍然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来跳过检测,所以这种检测会影响了电脑启动的速度,如果我们将其设为"USER"模式,电脑在启动时将不进行硬盘参数检测,屏幕上也不再显示BIOS检测IDE接口的状况,因此能迅速启动进入操作系统。另外无论是将IDE端口设为"AUTO"还是"USER"模式时,都应将没联接硬盘的IDE端口设成"None",这样可避免电脑启动时BIOS对没使用的IDE端口进行无谓的检测而浪费时间。

? ##1 BIOS特性设置(BIOS Features Setup)?最重要的是设置电脑启动顺序。可设置的主要内容有硬盘防病毒(Anti-Virus Protection)、电脑由软盘、硬盘或光盘启动的优先顺序等。如果硬盘防病毒功能设为"Enable",在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如DOS或Windows 9x等)时将会有报警提示,可能有些软件就无法继续,所以在安装操作系统时最好暂时关闭此功能。

?在BIOS特性各项设置中有些只需选择"Disabled"或"Enabled",有的则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中的设置就有多种选择,如"A,C,SCSI"、"C,A,SCSI"、"CDROM,C,A"和"LS/ZIP,C"等,可设定是由软驱A优先启动,硬盘C优先启动还是由光驱CDROM优先启动电脑等,总之,符号所处排列位置(从左至右)决定了启动电脑的优先顺序。

? ##1 自动检测硬盘参数?想知道你的硬盘到底有多大吗?在Award和AMI两种BIOS中都有自动检测和设置硬盘参数的功能。如在Award BIOS中有"IDE HDD AUTO DETECTION"项,在AMI BIOS中有"Auto-Detect Hard Disks"项。厂家预置项?在Award和AMI两种BIOS主菜单中,厂家都设有一至两个预置项,如"Load BIOS SETUP"和"LOAD PERformACE DEFAULTS",或者是"Load Fail-Safe Defaults"和"Load Optimized Defaults";如果BIOS主菜单中只有一个预置项则通常是"Load setup Defaults"。"Load BIOS SETUP"和"Load setup Defaults"的设置参数都是按比较保守的指标设置的。厂家提供这种预置项的目的是想让用户在第一次装机后加电时能顺利开机,或者是在碰到故障(如原因不明的死机等、系统常提示保护性报错等)时能启动系统查找故障原因。"LOAD PERformACE DEFAULTS"和"Load Optimized Defaults"项的设置是厂家按电脑硬件系统的优化参数值设置的,如果用户装机时所使用的硬件不存在兼容问题,那么可以从主菜单上直接调入这类预置项,然后再根据电脑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其他BIOS设置项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九、开机黑屏的一般解决方法

一、如果没有电力供应检查PC电源电源接口和电源线通电情况

1.检查机箱电源的接口和电源线,是否完好。如果接口和电源线有破损断裂的应当及时更换。

2.检查主板电源线插口。如果没有破损,就将插口拔出再插入。一般可以解决,由于主板接触不良导致没有电的情况。

3检查机箱电源供应情况,我们一般都是利用替代法进行检测。即将电源盒装到另外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国外有人介绍了另外一种测试ATX电源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首先检查 电源盒上的外接开关,看它是否在OFF档上。然后将之转换到115V档上,这样电源盒上的电源线,就有了电。其次准备一根6-7厘米的电源线,再次将电源线与电源线插口连接起来,同时检查硬盘、CPU风扇、光驱的电源线。是否连接。然后,如果电源盒后面有二级开关,有的话,就打开。最后检查电源风扇。如果机箱电源有问题。机箱电源风扇就不会转动。

4.检查机箱电源上的开关,看它与主板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主板上的跳线,找到控制电源的跳线,试着削短该跳线针,如果主板可以正常运行,这就说明该跳线已经有问题。主要是由于跳线针和跳线帽接触不良。削短跳线针可以使得两者完全耦合。

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让主板接触到金属机箱。一般我们将主板和电源从机箱中取出来,放在不良导体上。如木制桌面等,如果有静电导入,容易造成主板短路。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有电显示但仍然黑屏的处理技巧

1.检查所有的卡,显卡、声卡等,CPU、内存条是否安装到位,是否接触良好,比较笨的办法,就是将它们拔出来,再重新插进去。检查所有接口卡与接口是否接触良好。这样处理黑屏的好处就是,一个一个的排除问题,宁可杀掉一千,不可漏过一个是检查问题的宗旨。

2.如果问题太严重,就只得使用最残忍的一招,拔掉所有次要性的原部件。断开所有次要性电源线,包括IDE软驱等设备。你所需要的就是最基本的初始启动,自检屏幕内存数据。主板、CPU、RAM、显卡等。如果自检通过。逐项添加其他部件,添加一项就自检一次。如果自检通不过,你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是安装不正确还是不兼容等问题就迎刃而解。

十、三起开机黑屏故障

三起开机黑屏故障,现将处理方法归类写出,以便大家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有所参考。 内存问题

内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系统在加电自检过程中,能够检测出内存和其他关键硬件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有问题或不能正常工作,系统就会用喇叭报警。喇叭的声音不同,表示不同的故障。内存有故障,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嘀嘀"。 一台品牌机,配置为PII300 CPU,32M内存,4.3G硬盘,操作系统为WIN98SE。开机后,喇叭发出"嘀嘀"声,显示器黑屏。很明显,是内存有问题。打开机箱,拔下内存,仔细察看,内存没有什么问题。将内存条换根插槽插上后,一切正常。

显卡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显卡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也会黑屏。但这时系统不会用小喇叭报警。一台电脑使用一年来,一直正常工作,但最近以来,电脑出现黑屏故障。开机后,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但屏幕上显示"No Sign a ls"。据此,初步判断是显卡有问题。将显卡卸下后,发现显卡上粘满了灰尘,先用刷子把显卡刷干净,再用橡皮把"金手指"打磨一遍。然后插上显卡,开机,正常进入系统。

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时间长了,显卡的"金手指"部份因氧化而与插槽接触不良引起的。它的特征是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显示器黑屏(比较老的显示器)或显示"No Sig-n a ls"(比较新的显示器)。处理这种故障的方法是检查显卡是否接触不良或插槽内是否有异物影响接触。

主板BIOS故障

一台组装机,PIII550,64M,6.4G,15寸显示器,WIN98SE。开机后黑屏,但喇叭不报警。通过检查,发现显卡没问题。由于是组装的电脑,于是怀疑是电源功率不够,把硬盘、光驱、声卡拔下,用最小系

第4篇:电脑主板不开机常见故障

电脑出现显示器不通电、显示器通电但开机黑屏、主机通电后不开机、电脑主机不通电等故障情况,并且还提供了故障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电脑主板不开机常见故障,欢迎查阅!

电脑不开机的常见故障解决方法

1. 电脑开机不通电如何解决

一台新装的电脑,按下电源按钮后,显示屏无显示,电源指示灯不亮,电脑无法启动。

在检查此类故障时应先检查连接问题,再检查配件好坏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观察显示器电源指示灯,发现指示灯不断闪烁,说明显示器电源连接正常,再更换主机电源线,故障依旧,说明不是电源线的问题。

拔下主机电源线,然后打开主机机箱,将ATX电源插头拔下,重新插入主板电源插座,再开机测试,故障依旧。

检查机箱电源开关线,发现开关线连接在主板PW-ON插针,完全正确。

至此怀疑是电源有故障,用一块好的电源替换原先的电源,然后开机测试,显示器出现了开机画面,确认是电源故障。

更换一个ATX电源后,安装操作系统,并使用测试软件拷机测试,一切正常,故障排除。

此类故障多发生在旧电脑中,原因是ATX电源损坏,或主板损坏,或机箱电源开关线问题。对于新装电脑多数是由于插头未插紧或开关线插错位置造成的,但也有可能碰到ATX电源损坏或主板损坏的情况。

2. 电脑开机后无显示,但主机电源指示灯长亮怎么办?

现象:一台电脑开机后显示屏没有反应,主机电源指示灯长亮,不能启动。

解决办法:在检查此类故障时应先检查显示器信号线连接问题,在检查配件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 首先检查显示器信号是否接触良好。

(2) 如果没有问题,则拔下主机电源线,然后打开机箱,检查内存、显卡等是否接触不良。

(3) 如果内存、显卡等安装牢固,接下来用替换法检查内存,然后开机检测,发现故障消失,由此可判定是原来的内存有问题。更换一条新内存,故障排除。

新电脑一般容易出现配件没有安装好或不兼容故障,如果有条件,在出现问题后,最好用替换法进行检查。

3. 开机电脑不能启动怎么办

现象:按下机箱电源键后,显示器黑屏,电源灯闪一下又灭,电脑不能启动。

解决办法: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此故障可能是由于电脑启动后又收到了关机信号或主板不具备开机条件所致,如主板CPU供电有问题(主板供电电路故障)、主板短路等。应先检查开机电源键及其连接线问题,再检查ATX电源和主板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 检查主机开机电源键,发现按键的单性较差。

(2) 打开主机机箱,将电脑的开机电源键连线和重启键连线拔下,然后短接主板的电源开关,电脑可以正常启动,说明电脑的主板和ATX电源没有问题。

(3) 仔细检查电源开关弹簧,发现弹簧失效,按下后,有时过一会儿才能慢慢弹起,因此主板开机后马上又关机了。修复电源开关后,开机测试,故障排除。

4. 为何电脑非法关机后不能启动

现象:电脑非法关机后不能启动,指示灯亮,有报警声。

解决办法: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是非法关机造成的故障,由于电脑开机有BIOS报警声,可根据报警声查找故障。应先仔细听BIOS发出的报警声,然后查看BIOSD的类型,再根据BIOS报警声规律对照BIOS报警声表查找故障,具体如下:

(1) 开机,发现电脑发出一长九短连续报警声。

(2) 关闭电脑,拔下电源线,打开机箱,查看主板BIOS芯片,发现BIOS为Award BIOS。

(3) 对照BIOS报警故障表,确认此报警声是FLASH RAM或EPROM错误,即BIOS程序损坏。

(4) 将主板上的BIOS放电(可以通过跳线放电),将BIOS程序恢复到出厂默认值,然后重新接好电源线开机测试,报警声消失,故障排除。

如果主板有报警声,一般都先根据报警声查找故障。但有时BIOS报警声对应的并不是故障部件本身,还需要进一步排查。

5. 清洁电脑后,开机黑屏,并伴随不断的报警声怎么办?

现象:更换电脑CPU的风扇后,顺便将主机箱中的灰尘清理了一下,开机就有报警声。

解决办法:

(1) 开机,发现电脑发出一长三短报警声。

(2) 关闭电脑,拔下电源线,打开机箱,查看主板BIOS芯片,发现BIOS为AMI BIOS。对照BIOS报警声故障表,此报警声是内存错误。

(3) 将内存拔下,然后用橡皮擦拭内存金手指,重新插好后,再接好电源线开机测试,报警声消失,故障排除。

清洁电脑前,应拔下主机电源线,并消除身上的静电。清洁后最好仔细检查一下内存、显卡等部件是否插好,防止由于清洁导致接触不良问题发生。

6. 新装的电脑开机黑屏是怎么回事

现象:新装的电脑出现此类故障一般都是由于硬件间存在兼容性问题或硬件没有安装好、接触不良造成的。应先检查显示器信号线连接问题,再检查配件问题。

解决办法:步骤如下:

(1) 检查显示器信号线,接触良好。

(2) 拔下主机电源线,然后打开机箱,检查内存、显卡等,无接触不良。

(3) 用最小系统法检查电脑,发现故障依旧,可以排除硬盘和光驱设备故障。

(4) 用替换法检查内存和显卡等设备,发现更换显卡后,电脑开机正常。再检查原来的显卡,发现原来显卡上有一个外接供电线没有安装。

(5) 将原来的显卡重新安装到电脑中,然后将显卡的供电线插好,再开机测试,故障消失。

电脑无法开机的常见问题

电脑运行但黑屏

首先第一种情况,电脑启动了,但是屏幕还是黑的,这种情况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一般出现在三个地方。

1:视频线没有插好或者损坏;这种情况只要重新插拔一下视频线即可恢复,不过如果是线材损坏的情况下,就只能更换线材了。

2:内存接触不良;这种情况由两种原因,第一种是内存松动导致接触不良,重新插拔即可,第二种便是灰尘过多或者有什么东西粘在金手指上(金手指就是内存条下方整条金色颗粒的位置),这种情况只要将金手指用橡皮擦反复擦拭几遍即可(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3:电源问题;电源问题会出现在显示器和主机之间有三种情况,第一是显示器电源松动,第二是显示器供电板烧毁,第三是内存条被机箱电源烧毁,尤其是第三种情况正是导致不少小伙伴反复维修内存的原因,所以如果是内存条损坏,一定要记得检查一下电源的电压稳定性。

无限重启

第二种情况就是开机之后,电脑反复点亮,无限重启,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是BIOS出现错误,解决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

1:如果开机后有主板开机界面,然后又关机开始无限重启,这种情况只需要进入BIOS还原设置即可,根据不同的主板进入BIOS的按键不同,一般为DEL,ESC,F1, F2, F8, F9, F10, F12这几个按键,在主板开机动画下会提示按哪个键进入,如果实在看不懂就一起按下去吧,

进入BIOS找到内LoadOptimized Defaults,有些是LoadSetupDefaults,选中这个选项后回车,在选中Yes后回车,然后按F10后回车,就重置完成了,接下来等待自动开机即可。

2:一般在主板上都会有清楚coms的针脚,找到之后短接即可重置,一般这个针脚在主板纽扣电池附近,会有两种针脚,一般是CLEARCMOS标识,一般为三针脚加跳帽的组合,将跳帽换到另一次之后按下开机键,再将跳帽复原后即可开机。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是JBAT1标识,或者两针脚的开关,找到这种针脚后,拿一个金属物品连接,然后按下开机键,等待几秒后将金属物品拿开即可开机,在清除coms之后开机会显示coms为初始状态,按下F1或者F2即可进入系统。

不过还有一些主板有清除coms的按钮,上诉类型的开关都没找到的话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主板的说明书查找清除coms的开关在哪里。

3:如果上述办法小伙伴操作后无法实现正常开机,可以试试扣电池大法,将主板上的纽扣电池取下后,短接正负极放电几分钟,装上纽扣电池即可开机,这种办法相比前两种用时更长,不过操作难度有所降低。

第三种情况是在安装部分软件后突然黑屏,开机后也无法进入系统,这种情况一般为软件和硬件之间不兼容所导致的,所以在此提醒一下大家,系统和驱动程序要谨慎安装,最好是确认和你的硬件适配在进行安装。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只需要在开机或者重启时按住F8键,选择安全模式回车进入,找到刚才安装的程序进行卸载,然后重启即可,如果有系统备份的小伙伴也可以还原到保存的系统,即可正常使用,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偶尔可以备份一下系统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电脑黑屏无法开机

一、主板内存故障

如果主板故障就会导致电脑没有办法开机;而内存出现故障或者松动,那么表现出来的状态为电脑不开机、黑屏,并且还伴随蜂鸣器版的报警器。

解决方法:将内存条拔下来进行擦拭,重新插上内存条后检测电脑是否可以正常运行;而通过更换内存条可以检测出内存插槽是否存在问题。

二、硬件兼容故障

某些主板加装特定显卡时,出现无法开机的情况,并且还有黑屏现象,当刷BIOS没有用,只能更换显卡,那么这就是硬件兼容出现问题。

三、显卡出现故障

如果显卡出现故障,表现出来的状态为:电脑开机不显示,开机显示蓝屏、黑屏、花屏等等现象。、

解决方法:如果显卡集成在主板上,那么就需要更换主板;如果是独立显卡就直接更换显卡就可以了。

四、主板BIOS错误

如果主板的BIOS设置错误,那么也会导致电脑无法开机,比如:BIOS时间设置错误、系统硬盘启动顺序设置错误等等。

解决方法:如果可以进入到BIOS当中,那么就可以在BIOS里面进行恢复出厂设置;如果进不去BIOS,那么用户可以通过放电操作,将其复位。

第5篇:十个电脑常见故障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问题一:电脑无法启动

可能的原因:电脑无法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弄明白问题是由硬件还是软件引起有助于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你将要扮演一回大侦探福尔摩斯,找出电脑的异常之处。按下列步骤做:

1、首先:检查所有的线缆(包括电源插头),以确保所有设备都是正确而且紧固地连接在一起。

2、接下来,检查电源是否打开。聆听电源风扇的声音,硬盘是否正常运转。如果什么也没听见,你可能需要更换电源设备。为了确定这一点,可以考虑使用电源测试设备,比如PC Power and Cooling去测试电源输出。当然了,在把电脑大卸之前,你应该先检查房间里的电源短路器,并试试看能否启动其它带电设备以确保电路没有问题。

3、如果电源供应正常,但屏幕上仍然是一片漆黑,试着给电脑另外连接一台显示器(你可以借一台如果有必要的话),以确定不是显示器的问题。如果显示器工作正常,换一根视频连接线缆看看,还是没有任何图像?如果此时硬盘能正常运转,很有可能显卡出了故障。要更换新的主板,请参看我们的文章“如果更换显卡”,或者使用主板的整合显卡,如果主板有这个功能的话。当机箱打开后,检查一番电源启动后所有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电脑也可能遇上了过热的问题。

4、如果你的显示器工作正常,但硬盘没有启动并且显示屏不没有任何图像(或者你能看到图像但电脑无法通过自检启动),考虑重新设置一下CMOS.关闭电脑,拔掉电源,然后戴上防静电保护手套等,从主板上取下电池。然后等上大约五分钟,查阅你的PC用户手册或者访问生产商的网站寻找关于如何重置CMOS设置的信息。设置成功后重启电脑看看问题是否解决了。

5、如果电脑依旧无法启动,罪魁祸首可能是坏掉的内存条。每次取下一条内存(或者用已知的正常内存替代),并在每次更换后重启。此外,还可以在另一台电脑上创建一张免费的MemTest86启动盘,然后用它去甄选内存条。

6、如果上述方法都不奏效,有可能是主板或者CPU坏掉了,需要进行更换(所需费用为80美元至300美元甚至更多)。然而此时电脑上的数据仍有可能是完好的,只要把硬盘连接至其它PC主机,你可以把数据都取出来。可以考虑去电脑修理店请人修复电脑,这比换一台新的电脑要划算一些。如果你用的是笔记本电脑,修理店可能是你最好也是惟一的选择。

问题二:刚给老板发了封抱怨邮件,然后你后悔了

可能的原因:减薪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虽然你不愿意自己的工资减少。

解决方法:你或许会尝试使用某些邮件客户端的“邮件召回”功能,除非你肯定这能起作用,而且你的老板还没有阅读邮件。没有什么比给你发出的那封愚蠢的邮件加上提示能能侮辱人了,而且实际情况是,邮件召回功能经常失效。 如果撤消邮件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不妨直接走进CEO的办公室,并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好不要通过邮件道歉——那看上去不太真诚。如果可以,最好当面解释,而不是通过电话。同样有帮助的还有,一份手写的歉意信,或者是某场赛事的门票。

避免问题重现:自我控制将会让你受益良多。发送电子邮件之前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要挑起事端并不是件难事。还有,养成在按下发送键前仔细检查收件人地址的习惯,以免最后收到邮件的人正是你所抱怨的人。

此外你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例如,设置邮件客户端在发送/接收邮件时稍有延迟,这样邮件会等上几分钟再发送出去。在Outlook里,选择工具,选项,邮件设置,取消“取消连网后立即发送邮件”前的勾;然后选择“发送/收取…”,把“每隔…分钟自动发送/收取邮件”选项里的时间改为10分钟或者更长。这样在你的后悔信发送之前你还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考虑。

问题三:网上邻居里看不到其它电脑

可能的原因:Windows或者弄错了,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硬件。要辨析到底是Windows还是硬件的问题,方法很简单,如果你能够顺利连接到互联网,那么问题方很大程度上不是硬件或者驱动程序。

解决方法:如果硬件没有问题,就试着彻查Windows的各项设置找出“病灶”。

1、如果你一直以来都无法在网上邻居里看到其它计算机,首先检查一下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工作组里。(Windows Vista更改了默认工作组名称)。选择开始,运行,输入“sysdm.cpl”并回车。点击“计算机名”选项卡,选择“更改”按钮,查看电脑所隶属的工作组。

2、下一步,检查IP地址分配,这是另外一个常见原因。如果同一个局域网里有两台电脑都被分配了相同的IP地址,Windows通常会弹出一个气球通知框来进行警告。出现这种情况,重启一个路由器和/或电脑一般能解决问题。

3、在网内所有电脑上运行Windows更新同样也有助于解决问题。尤其是系统为Windows XP的电脑。此外检查网络连接线缆还有Wi-Fi设置也能帮助解决问题。(还有一点,你想通过网络连接的电脑,它启动了吗?)

避免问题重现:一旦这类问题解决后,通常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但如果它们的确又卷土重来了,重启几次电脑应该就能解决故障。 问题四:个人信息被盗!

可能的原因:你或许不知道。你的信用报告被非法盗用,或者是你的社会保险号,信用卡,和ATM机取款密码。

解决方法:尽快采取以下步骤。(部分小贴士由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供。)

1、挂失ATM或信用卡,向发卡机构申明情况,如果确有必要,申请新的帐户。并更换所有的PIN码(个人识别码,通常由银行等发给顾客与提款卡配合使用),包括新申请的卡。银行和信用卡机构要求客户提交被盗帐户的书面通知。你可以按照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欺诈陈述书样例提交相关通知。

2、更改你所有网上银行的密码。

3、向以下三个信用机构的反欺诈部门中的某一个报告有关情况:Equifax,866/640-2273),Experian,800/493-1058),和TransUnion,800/916-8800)。并需要提交书面报告。

4、查阅你的信用报告(信用机构都有副本),看是否有违法或者错误的条目。提交书面报告要求更正信用报告。

5、把当地或者失窃地警局的报告寄给信用机构,自己也留一份副本。

6、向联邦贸易委员会寄一份ID失窃控诉信。你可以通过FTC的控诉表在线提交。 避免问题重现:每年你都可以向任一信用机构索取免费的信用报告,如果可以的话,每四个月查阅一次信用报告,找出与实际情况不符之处。使用不易被猜测或破解的密码和PIN码。尽可能不要告诉他人你的社会保险号。 问题五:无法连接到网络

可能的原因:路由路可能失灵,或者……

解决方法:从你能解决的地方开始。调制解调器和路由路很容易出现故障。只要简单的重启一次,一般来说都能解决问题。

1、首先,试着用另一台电脑连接网络,上一台电脑可能网卡出了故障。如果也不能,检查一下本地网络是否断开。如果本地网络已断开,则问题出在路由路上,重启一下或者更换一个新的路由路即可。

2、其次,看看DSL调制解调器的报错灯是否亮着,如果是,关掉解调器并重启,或者你也需要关掉电脑,并拔掉各种设备,等上三十秒后,把它们重新连接至电脑然后再启动。

3、采用上述方法后依然不奏效,试试在Windows系统里重新设置网络连接。在Windows XP按照下述步骤,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并回车,然后输入ipconfig /renew并回车。或者你也可以右键单击系统托盘里的网络连接图标,然后选择修复选项。不过我发现前者更为有效。

4、若经过此番折腾你的电脑依然连不上网,并且通常你是通过无线适配器上网的,那么试着通过网线直接连接至路由器。还是不行?别管路由器了,看看能否通过解调器直接连接到其它电脑,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根源。此外仔细地检查所有的线缆,并且,如果可能的话全部更换它们。

5、还是不起作用?给你的宽带提供商打个电话吧,让他们检查一下周边地区是否存在同样问题。(别忘了留意那些显而易见之处:如果你通过有线宽带上网,你是否检查过有线电视是否有信号?你付了有关费用吗?)有些服务提供商能够远程测试你的网络设备;有时候ISP会向你的调制解调器发送重置信号。但到了此时你很有可能碰上网络本身的故障,这种情况通常都是暂时性的,不过报告故障并进行投诉——不断地投诉——通常会帮助ISP更高效率地解决故障。

避免问题重现:购买一些备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找找邻近朋友的Wi-Fi信号并征求他们的许可而使用,或者购买笔记本用的无线数据传输卡。甚至拥有一个ISP的拔号上网号码,在紧要关头让你也能登录互联网。

问题六: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键盘溅了水等液体。 可能的原因:碰上这种问题你无法归咎于微软。

解决方法:水与电子设备都“厌恶”彼此,不过只是溅上一些水,这并不表示它们就肯定坏了。老实话,这些千奇百怪的方法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让你的伙计们恢复正常——但如果运用得当,将很有可能让它们再获新生。

首先,如果溅水时电子设备还在运行,立即关掉它,并取出电池、CD、SIM卡,记忆卡等东西。如果是笔记本电脑,取下任何可拆卸组件,如PC Card和可卸式光驱。用毛巾擦干任何能看到的液体。尽可能地拆卸溅了水的电子设备,这个过程很重要,做得好的话修复设备的机率会大很多。如果你能听到液体在它们内部晃荡的声音,那么这样做是必不可少的。 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快地让电子设备从里至外完全地干燥。有很多方法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所以下面的方法里哪个最方便哪个适合就用哪个。不过你得记住,所有这些小方法都有可能更严重地毁坏电子产品。幸运与否在这儿至关重要。

提示:你可以在线观看有关下列方法的视频,“灾难!如何挽救湿掉的电子产品。”

1、干燥剂能吸走水气和液体。把袋装硅胶与溅了水的电子设备同时放进封上口的袋子里。只有未经使用过的袋装硅胶才能奏效——已经使用过起不到多大作用。把硅胶换成普通的未煮过的大米甚至是盐也可以,只是要确保它们不会进到电子设备里去(可以用面纸把电子设备包起来)。

2、高温能让液体蒸发。把电子设备在汽车仪表盘上放一个下午(只是别让温度高于华氏150度)。如果你很无畏,你可以把溅了水的设备放到烤炉里,温度不要高于华氏150度,放上一个小时。如果是手机进了水,把它放到你的前裤兜里,放上一整天也可以捂干它。同样你也可以用电吹风(不要把温度调得太高)。记得在效仿上述任何方法前,一定要取出电池。

3、酒精可以吸走水。首先要申明的是,对于那些做事不果断的人,最好不要这么做。不过你可以把湿的电子设备完全地浸到酒精里(使用99%浓度的外用酒精,而不是普通的70%浓度酒精),可以把水吸出来。确保动作一定要快,因为酒精可能会损坏某些塑料制品。

4、如果电子设备是有键盘的,把它翻过来一段时间,或许液体能够从里面流出来。

5、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机里溅进去的是粘性液体(比如苏打水),那么在干燥后它们还需要清理一番。也就是说,你得把溅上液体的设备拆解,用蘸了99%浓度外用酒精的棉签刷擦洗——否则电子产品很可能因为残留的粘性物而短路。 避免问题重现:除非你是从封了上盖的杯子里吮吸饮料,否则很难避免液体的溅洒。有些电子产品具有防水技术:防溅水键盘(或者塑料护膜)现在很普遍,如果你是在海滩或者船上拍照,水下用相机也能帮上大忙。如果你要在近水处游玩,把手机或者iPod装在塑料袋里也能减少日后的麻烦。

问题七:电脑启动时弹出无数的广告窗口 可能的原因:间谍软件或者广告软件。

解决方法:这个问题或者不是那么严重,但却是没完没了。按照下列步骤来修复:

1、拔掉网线,断开电脑的网络连接(或者断开无线网络连接)。

2、在电脑启动时按进入安全模式。

3、运行反病毒软件彻底地扫描系统一遍。然后再运行Ad-Aware和Spybot,并修复这些反间谍程序发现的所有问题。然后重新连接上网络,重启电脑,把所有这些反病毒软件、反间谍软件升级到最新病毒库后再运行一遍。还可以考虑考虑使用在线的病毒扫描功能,比如由赛门铁克提供的这一个。

4、若你的电脑真的中毒很深,那些广告窗口实在够烦人,则以上方法很可能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而且有些间谍软件即使在安全模式下也能大肆破坏,并阻止反间谍软件的运行)。那么你就要试试HijackThis了。这个专用程序是用来揪出那些想控制你电脑的程序的。它能给出一份你觉得像天书一样的扫描记录。把扫描记录发表在HijackThis网站的任一个论坛里,将会有义务分析者为你提供帮助,告诉你如何挽救你的电脑。通过在24到72小时以内就会有人积极响应。如果你等不上那么长时间,你可以让你的HijackThis扫描日志到这里去进行自动分析(不过你仍然需要某个人来告诉你应该用何种特定的工具软件)。

5、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起作用,用系统还原功能把电脑回溯到出故障之前原状态。如果那样也不行,或许只能重装系统了。不过只要小心而耐心地采取以上步骤,并遵循义务分析者的建议,通常都能摆脱那些讨厌的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的。

避免问题重现:有点常识。不要打开陌生人发来的邮件附件,不要乱点弹出窗口,或者是不熟悉网站上的链接。提高IE浏览器的安全级别(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或者干脆换个浏览器,比如Firefox.保持反病毒软件和反间谍软件一直更新。打开系统还原。当电脑出现中招的第一征兆时立刻运行反病毒及反间谍软件进行彻底的扫描。并在其它硬盘或者CD上保存当前安全软件的备份以方便需要时使用。 问题八:删除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文件,恰巧那些文件没有备份 可能的原因:你的睡眠不足。

解决方法:大多数Windows用户都知道删除某个文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删除了它们。文件有很大机会被找回,即使回收站已经被清空。

1、第一步:立即停止使用误删了文件的电脑,关掉所有开着的软件,停止所有实时编录文件索引的软件如X

1、Google桌面或者Windows系统自带的索引服务,它们都有可能完全清除掉那些你想恢复的文件。

2、选用一种广受欢迎的文件恢复程序。QueTek的File Scavenger(售价49美元)或者Diskeeper的Undelete(30美元)都是价钱适中的程序,能够很快地在硬盘上找到被你删除的文件。

3、如果文件恢复程序不起作用,那么,想想这些文件有没有可能存在别的地方。你有没有把它们通过邮件发送给某人?到邮件客户端的发件箱里去看看,或者你可以让收件人把文件再发给你。被误删的是图片或者视频吗?看看数码相机的存储卡里会不会还留有一份。或者你曾把文件上传到Flickr或者YouTube.硬盘上的临时文件夹里散落着许多文件。

4、某些版本的Vista有一个能帮上忙的新特性,你可以使用卷影复制(默认是启动的)功能还原文件。右击被删文件之前存储于的文件夹,选择“还原至上次”选项,一般就能找回文件了。

避免问题重现:每天备份文件一次(或者能够实时备份则更佳),这种问题不复重来。同样地,像Undelete那样的文件恢复程序安装后,就会一直追踪被删除的文件直到文件被彻底删除,这也让文件恢复变得更容易。

问题九:忘了登录密码,进不了Windows系统

可能的原因:去看看你的家庭保健医生,做一个全面的诊断。

解决方法:随着Windows版本的变迁,修复密码也变得更棘手,这都多亏了微软毫无情面的安全改进。然而,也没有必要就此放弃希望。

如果你忘记的是Windows XP系统的登录密码,试着以管理员权限登录另一个用户帐户(购买电脑后,通常会有另一个帐户比如“Owner”)。任何管理员帐户都可以重置任一其它帐户的密码。如果你没有使用Windows XP式样的登录屏幕(每个用户前都显示着一个图标),你可以试着以“Administrator”帐户登录,在XP式样的的登录屏幕上这个帐户是隐藏起来的。若使用的正是XP式样的登录屏幕,同时按下——键就能返回至老的Windows NT系统式的登录屏幕,你就可以输入帐户名比如“Administrator”来登录。

1、如果电脑上没有其它帐户,你就需要求助于第三方工具来重置或者破解密码。Ophcrack是我第一个想到要向你推荐的此类程序。用另一台电脑从ophcrack.sourceforge.net下载这个免费的软件,把它刻录到光盘上。使用这张光盘启动遗忘了登录密码的那台电脑,然后看看Ophcrack的身手吧。使用巨大的密码库,它能在几分钟内就解电脑上所有帐户的密码。

2、你也可以试试另一个重设密码的工具,如果其它方法都不起作用的话。但是要记住,使用这个程序有点小小的风险就是,硬盘上的数据可能会因此丢失,或者更糟的情况会出现,系统会崩溃。Offline NT Password & Registry Editor和Emergency Boot CD都是免费的程序,也都有启动CD版本,而且如果你对命令行不那么陌生的话,它们用起来也算容易。它们都能为你解开Windows登录密码,而且适用于不同版本的Windows.

3、如果你忘掉的是BIOS密码,你可以尝试重置或者绕过它们。首先,试一下Tech FAQ里所列出的密码是否是正确的。如果都不正确,重置一下CMOS吧——按照“问题:电脑无法启动”里的解决方法来做。把BIOS恢复到初始状态。换掉CMOS电池然后把跳线设至原始位置,再重启电脑。

避免问题重现:如果你经常遗忘密码,可以考虑把密码写下来并放在钱包里,或者储藏在银行保险箱里,或者家里的保险箱里——只是确保可别丢了钥匙。 问题十:正在向客户讲解时,演示文档却出问题了。

可能的原因:受损的文件,坏掉的路由路,借来的电脑与现有设备不兼容——这些不再重要了。你没有时间玩侦探游戏。

解决方法:如果你够勇敢,径直讲下去,别管什么幻灯片了。让人伤心的事实是,人人都恨PowerPoint.而且你果断地抛开幻灯片并立即继续讲述,更能证明你的灵活应变和处理小挫折的能力。

如果你很有必要做文档演示,而重启很显然又起不到任何作用,试试这个软件:OpenOffice.org.如果你争取时间,只要10到15分钟你就下载并安装好它。

然而更好的是,永远要为这种紧急情况做着准备。OpenOffice.org Portable可以直接从外接硬盘上运行。在U盘上同时备份这个软件和演示文档,这样你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一台电脑上运行它。

(提示:即将到来的另一个备用选择是Google Presentations,它将在今年夏天中入Google Docs & Spreadsheets服务。)

避免问题重现: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把幻灯片打印出来并分发赠阅。带着前文提到的OpenOffice.org Portable,有备无患。

第6篇: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维修

这个网页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镜头病症,并针对每种病症说明医治或预防的原则。但是实际上的病况可能比这里说明的更复杂,还是要看实际的状况来对症下药。此网页主要是给一些想自己修镜头的【勇者】参考,已经很有经验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发霉

发霉是最常见的镜头病症,发霉的原因是存放不当,很多人喜欢将相机镜头放在衣柜里面,其实衣柜里面是最不适当的相机存放场所,衣柜里面其实湿度是很高的。开始发霉的时候,玻璃上看来好像有细细的丝状,渐渐扩散,如左图 A、C;发霉严重时整个镜头都是霉丝,如左图 E。

如果没有镀膜的老镜不大会发霉,即使发了霉也容易清理。镜头的镀膜是一些金属氧化物或是卤化物,当然现代镜头镀膜的配方复杂,有些机密我们也无法清楚了解,不管是什么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学物质,而霉菌附着之后就会吃掉这些化学物质,不严重的时候可以将霉菌清掉,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但是有经验的人还是看得出来。发霉严重的时候,有时会把镀膜吃光,也就是说清理掉霉菌之后,会发现发霉的地方镀膜都不见了,像左图 D 就是镀膜都不见了。有时即使镀膜还在但是已经变质,如左图 B,如果镀膜看来黄黄的那样,基本上那块地方的镀膜已经没救了。

不要以为发霉清掉就好,因为发霉处的菌丝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气等等物质,最严重的时候,霉菌与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灰尘混合作用之下,会在镜片表面形成一层硬硬的、雾雾的,类似沈淀矿物质的东西,如左图 F,这种情形镜片就报销了。这种雾化能否清理要看运气,如果很薄的话,用牙膏磨一下也许就磨掉了,但是镀膜大概都毁了,严重的时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镜面上可能也会留下一些磨痕,这样的镜头大概只能留着拆零件。

要预防发霉就是要保持干燥,现在的电子式干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买到,调整在相对湿度 45-55 之间就好。至于已经发病的怎么办,如果只有一两个小点,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干燥箱中,不要让霉菌继续生长,如果已经有丝状,那就洗吧,自己练功自己洗,如果没胆子就花钱吧。如果是已经有沈淀物的那种雾化情形,就大胆的给他拆下去吧。

发了霉要早处理比较好,因为霉菌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会与镀膜作用,即使放在干燥箱里面,霉菌并没有死亡,那些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也仍然在里面,还会继续腐蚀镀膜。一般说发霉不严重无须处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发的,由保养的观念看应该要马上处理。

脱胶

脱胶也是很常见的镜头毛病,几十年前因为镜片与空气的接触面会造成反光,所以会尽量将镜片黏合以便减少空气-玻璃的接触面,近年也会因光学设计的关系,继续使用一些黏合型镜片,但是这些黏合型的镜片常常会发生黏合胶变质,或是脱胶,脱胶轻微时,仔细看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点状痕迹,不仔细用放大镜看,有时会以为是发霉,如左图 A,此时逆光会发生反差降低。蓝色框中放大看,仔细看会发现有许多小点,如左图 B,如果 B 的蓝色框中再用放大镜看就变成很多明显的小白点,如左图 C。更严重一点白点就会变大,变的明显,有时会看起来像汽水。有时黏合胶会变质,变成整片白白雾雾的。

不管怎样,脱胶或是黏合胶变质都很麻烦,因为医治的方法是将镜片分开,再重新黏合,但是笔者自己也没有这个功力。三十年前是说要将镜片泡在溶剂里面,再用阿拉伯胶(一种树脂)黏合。以前用旧的变质的小天文望远镜片试过,可以用丙酮溶开,但是黏合的时候很难,还是留了一堆气泡。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镜片间距离可能无法与原来相同,对画质难免会造成不良影响。

脱胶的问题很难避免,有时与原来的材料质量有关,存放条件只要不受热应该还好,像笔者的镜头存放条件都一样,但是就是有一两只镜头变质了。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脱胶,黏合的镜片脱胶后会出现两个没有镀膜的面,因此脱胶的部份会产生强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图中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份比较暗,表示穿透的光线减少,而右图中则可以看到脱胶的部位与其他有镀膜的面相比,反光强烈许多。 比较有趣的是,似乎

三、四十年前的老镜头脱胶时比较常看到这种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镜头脱胶则是气泡状的脱胶。此种面状脱胶,其实还可以拍,只是透光率会有些不均匀,但是分辨率影响不大。有只 Leica 135/2.8,虽然脱胶,但是分辨率还是胜出,不像一些近代镜一脱胶就是一堆点状像气泡的东西,拍起来雾雾的。

镜片变质

有些老镜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学元素,久了会变黄,这是变质的一种,此种问题似乎无法

预防,但是在数字相机上,有时因为自动白平衡的关系,可能根本看不出来镜片变黄。

另外反射镜因为有些面是镀了薄薄一层金属,久了会氧化,左图是一只 Sigma 400/5.6 的反射镜氧化的状况,因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来暂时还没有明显影响。反射面的金属氧化,理论上可以拆出来清洗重新镀,但是那样很麻烦,也要不少钱,不如买新的算了。

另外一种变质是镀膜变质,镀膜有时即使没有发霉也会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作用而变质,这与材质有关,一般副厂镜变质的机会比原厂镜大,一分钱一分货,至少笔者自己的经验是这样。这种变质有时看起来与发霉造成的变质很难分别,不过如果从来没有发过霉,但是镜片雾掉了,多半是镀膜变质,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镀膜一变质,大概镜头就没什么价值了。

如果是轻微的镜片变质,不管是因为发霉造成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甚至是镜片敲到了,敲了一个点;反射镜氧化掉了,反正是点状的变质问题,都可以用一个绝招,就是把变质处用黑色签字笔点掉,天文望远镜也是一样,这样至少不会在逆光时造成耀光。不过如果坏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总不能把镜片的 1/4-1/5 都涂黑吧。

镀膜磨损

镀膜磨损也是常见的问题,不过这是不爱惜镜头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爱惜镜头的人多半会在镜头前面加个

skylight 或是 UV 之类的保护镜,但是有些人又说那样会影响色彩;不过我是觉得除了拍正片,我实在不很相信那些影响用肉眼看得出来,即使用正片恐怕影响也有限。其实也很简单,自己拍拍看有没有影响,不满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护镜是可以保护镜片,保护镜擦坏了就换一片,不会太贵。但是镜头前镜片擦出痕来(像左图)就很难医治。虽然大致看来没问题,可是用微距镜配合灯光的反光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细纹,这样的细纹其实对拍照的影响真的很有限,也许逆光的情形看得出来,但是那样的机会很小。磨出细纹其实对心里影响的层面可能比较大。

要预防镜片镀膜的刮伤当然是尽量使用保护镜,此外不管有没有保护镜,除非是记者上山下海,否则有些地方有些喷漆、灰尘很大的地方等等,尽量不要去拍吧。真的要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应该先用吹气球将灰尘吹掉,再用拭镜纸轻轻擦,确定没有灰尘才能比较用点力道。

光圈失效

这是一只 Zeiss 镜头,这是光圈机构,有许多零件,如果有螺丝或弹簧等其他零件松脱,光圈当然就不能正常运作,或者会有误差。

这是另一只 Zeiss 镜,光圈组件中有一根弹簧(红线旁),如果用久锈蚀了,可能会断裂,如果弹簧断裂,当然也无法正常运作。一般而言镜头中控制光圈的弹簧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要缩起来,另一个是要将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对焦,但是如果是那种很老的全手动光圈镜头就没有弹簧的烦恼。

这是一只广角镜,里面的光圈松了,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后来拆开拨弄了一下使他归位就好了。这种情形常常是受到撞击导致。

当然如果光圈叶进了油也会导致收放迟滞,因为光圈叶很薄,油一进去就会将光圈叶黏住,不易开阖,甚至无法动作。此时只要拆开清洗即可。像左图就是油将光圈叶黏住,但是此镜为手动镜,在实际使用时并没有问题,只是有些反光会造成耀光。

镜头应该避免受热,受热会造成黄油渗漏,所以镜头不要放在车里面晒太阳。

对焦过紧

左图是对焦机构中的复螺纹结构,如果镜头遭到撞击,会导致零件变形,当然也就无法转动,此外复螺纹中有许多黄油,有些质量不佳或是长期受热等等,黄油有时会结成硬块,有时有灰尘沙粒进到这些复螺纹中也会卡死。有些镜头的对焦松紧度是可以调整的,如果过紧也可能是调松紧的机构偏移。

对焦过紧一般都需要拆开清理、校正或调整,如果撞击变形,有时很难校正回来。对焦过紧时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转,有时越转越紧就毁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话千万不要去转它,转过度会将螺纹磨损,磨松了就无法修理了。对焦环太紧也不宜上油,因为对焦环机构藏在里面,上黄油根本碰不到,液体的油固然可以上进去,但是容易造成渗油,当油渗到光圈叶的话,那就麻烦了,因为镜头的光圈叶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叶来清理的话,一般都几乎要全部拆开。而有些镜头的光圈叶控制机构是调好后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还要整个泡在溶剂里面,非常的麻烦。

漏油

像左途中右边的框中,黄油渗漏出来,有时一点点渗漏并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该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烦,漏油只能拆开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质量不良或是受热使油融化,手上有许多原厂镜,用了快 35 年,可是没有一只漏油,而副厂镜则有好几只都有渗油现象。

有人说黄油受热会融化,而太干燥则会使黄油干掉,笔者不认为这是对的,黄油沸点很高,一般空气再干燥也不应该会挥发,一般黄油会变干多半是受热使其中较低沸点的物质挥发掉,即使单纯的低沸点物质挥发也不会失去润滑作用,蜡的沸点比黄油高,但是仍然很润滑,失去润滑作用的黄油多半变质的比较多,而不单纯是挥发的问题,相机中小零件用的较低沸点的润滑油比较可能挥发干燥。

无限远无法对焦

对焦机构一般都会有固定螺丝,一点点松脱时会造成转动对焦环却无法调焦,轻微时会时好时坏,左图是 Pentax 的标准镜,有三只调焦螺丝,如果很松的时候会无法调焦。一般这种地方很少松脱,因为原厂在出厂时几乎都会用胶把螺丝固定一下。有些朋友是镜头送修之后发病,那表示可能是师傅没锁紧,甚至是忘了锁紧。

并不是每只镜头都有无限远的调整机构,有些老镜根本是调好之后就用螺丝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种镜头不会用一用就发生无限远无法调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机构松脱,此类镜头在维修时只要移动了无限远位置,就很不好装回,要花很多时间。另外有些变焦镜的无限远位置则只是靠调整最前方的镜片组来调整,所以有时变焦镜万一无法调到无限远,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镜片固定环松脱。

镜头脏污与镀膜伤害

镜头另一种常见问题是脏污,脏污的来源可能为环境,但是最常见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会分泌油脂,碰到镜头就是一个痕迹,像左图A是指纹,如果是保护镜,可以用干净的卫生纸加一点【呼吸的湿气】,也就是对着镜片哈一口气,会有些凝结水气比较容易擦掉,但这当然是非正规的擦法,不是很严重最好还是等回家再处理。 有朋友问镜片刮伤与脏痕如何分办,有时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脏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镀膜的刮伤常常是看起来有细丝状,但是细丝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条件许可时还是应该使用擦镜头的专用药水,用长纤维的拭净纸来擦拭,比较正规的擦法是由中央环状向外擦,拭净纸擦过就不要重复使用,理论上最好不要用溶剂,这是比较正规的说法。不过笔者自己用什么擦呢?报告各位,本人从来是用去渍油、酒精、镜头水等等手边有什么用什么,有时懒惰就用卫生纸沾着这些溶剂来擦,有油脂就用去渍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镜头水或是酒精,发霉则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渍油,不过从来也没有哪只镜头这样擦坏的,从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远镜头、旧货摊买的旧镜头等等到现在都一样。不过您如果学我这样擦,擦坏了不负责。

现在的镜片有一点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镜是用塑料镜片,有人说是用 polycarbonate,也就是 PC 材质,塑料镜片再怎样还是没有玻璃硬,比较怕刮伤,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镜片大概不会是塑料镜片,但是自己擦镜头,最好到网站上查查资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镜,那片通常是塑料的,擦得时候绝对要小心,不要刮伤。不要以为只有抛弃式相机用塑料镜片,小数字机、单眼机等等都可能使用塑料镜头,现在的铸模技术已经很好,可以制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难分辨的镜片,也可以在塑料镜片上镀膜。

落水

相机落水要看掉到哪种水中,【先关电源】,如果是干净水,可以先将水甩干,再用不超过 50℃ 的温度烘干,如果是电子机,有时很难医,除非马上拆开医治。因为电子机里面有许多软性的电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几层迭在一起,迭在一起的地方很难用烘干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吸附在两层之间的水分很难去除,当然隔很久也是会干,但是附近的电路板会腐蚀。如果无法在落水后立刻医治,有人是说要先放在水里泡起来,等能处理在拿出来处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做个实验,泡一根钉子在杯子里,隔一阵子看是水面容易锈还是水中的容易锈?当然是水面容易锈,所以有人说无法马上处理最好还是泡起来。笔者是认为可以泡起来,但是最好泡开水,因为开水中的溶氧比较少。无论如何落水机就要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里准备,要医最好整个解剖来烘干比较好,相机中密密麻麻的零件有许多缝隙以及转轴,还有交迭光圈、快门叶片,不拆开很难烘干,万一没烘干就开电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毁了。

至于镜头如果水进到镜片间隙,就必须整个拆开擦洗了,如果没有电路,一般镜片大概都可以医治,手上有一只落海水机,被人不当处理放在烤箱里烤,机身全毁,镜头铝合金部份有些腐蚀,但是清理后镜头塑料部份坏了,但是功能还是完好的,镜片也完美。

如果是掉到脏水、海水,马上找干净水泡起来,而且最好换水好几次把里面的海水或脏水洗出来,其他就与干净水类似了。

反正落水的话,机械机医好的希望比较大,电子机的话就很难说了。所以还是小心点吧,落水对相机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至于有些人说如果刚掉到水里,赶快拿起来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当然运气好进的水不多也许没问题,但是【赶快拿起来】要多赶快?恐怕很难定义,恐怕看运气比较贴切。

镜片清洗的问题

常有影友讨论镜片清洗的问题,认为洗过的镜片会光轴不准,或者是镀膜被洗掉。这两个问题有时确实是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并不会发生。

先谈光轴的问题,一般而言绝大部份的镜片拆过重装时光轴并不会不正,如果您拆装过镜片就知道,镜片装回去要不正也很难,能装到镜片不正的话实在技术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没有装到定位。但是有些情形真的会光轴不正,例如某个牌子的老东德镜头,最后一片镜子竟然靠三只螺丝去固定并调整中心点,这种镜没有仪器真的会光轴不准,但是我用目测装回去其实也看不出画面有何差异。但是如果拆的时候没有注意正反面,装回时装错面就真的会有问题,可是这样往往也会导致焦点偏移,甚至无法对焦,如果装反了镜片还无法看出问题的机会实在不大。

有一种情形会影响画质,就是镜片研磨时不够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异,因此某个镜片转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组合角度,不过现代的镜头应该不至于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没有仪器量测可能也很难看出问题。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镜确实是有这样的要求,在两片镜片的边缘会有记号,装配时要将记号对正才有最佳效果。

至于清洗时将镀膜洗掉的问题要从几个方向来谈,一个是镀膜质量,一个是发霉问题。基本上镀膜质量够好的话,并不会因为清洗而脱落,但现在许多廉价的保护镜确实会因擦洗就将镀膜给擦掉。不过即使镀膜不会被擦掉,但是清洗时不注意的话却会在镀膜上产生一些细小的刮痕,所以没有发霉就尽量不要去擦洗。

镀膜的损毁除了被沙子刮坏以外,发霉是主要的凶手。许多人说发霉清洗会将镀膜洗掉,我还是要强调,镀膜掉了不是因为【清洗】而是因为被霉菌吃掉了。发霉清洗后有没有痕迹其实与技术的关系不大,是要看霉菌长了多久,有没有把镀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术再好也补不回来,除非重新镀膜。如果发霉时间很短,还没有侵蚀镀膜,那技术再不好,也不至于把镀膜洗掉,只要用的药剂对,不要去用强酸强碱,其实很难把镀膜洗掉;但是廉价烂镜则不一定,一般的原厂镜要把镀膜洗掉还不容易。我有一只镜镀膜变质,用粗蜡打了很久,变质也没磨掉,没变质的地方镀膜也还在,想想看粗蜡都打不掉,用拭镜纸沾溶剂清洗会掉吗?

事实上我没有碰过发霉而将镀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洗的不好只会有一些细细的擦痕,并不会将镀膜磨掉。

第7篇:设备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设备维护、维保、常见故障及注意事项

一:颗粒Ⅱ车间

(一) 进口包装线

1:大部分故障机器会报警和操作屏提示故障代码,要参见“小袋包装机LA500故障

表”“P700装盒故障表”依次检查。故障分为“机器内部故障”“操作原因故障”“包材及产品原因故障”,排除故障在排除原因和产品包材原因后再确定机器故障。

2:常见故障:

(1) 切刀错位,要检查横切刀并调整。

(2) 转移部分的真空吸嘴吸不住小袋,要检查真空吸嘴,损坏的要更换;真空吸嘴好的

检查真空度

(3) 设备有异声或振动很大,要检查传动部件确定故障点,是紧固螺栓松脱还是皮带跑

偏,摆杆松脱或错位等。

(4) LA500小袋机的密封站后端的液压站系统曾经出现过故障,以后操作及维修人员平

时多观察油缸液位的变化,压力表气压的变化,一般在5~6bar,以避免因液压站故

障造成密封站系统的工作异常。

(5) 电气系统故障:

(1).常见的基本是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异常,一般调整即可,传感器坏就得更换。

(2)电气其他故障基本没有出现,以后肯能出现的会是加热系统的加热片,传感器,气动部件的电磁阀,控制部分的接触器,继电器。涉及PLC及伺服控制系统本身的要咨询厂家后再处理。

(3)维修部分,平时多注意传动系统中紧固螺栓的松脱以及皮带,传动链,齿轮等个部分的检查,避免因上述故障造成机器整体错位,调整比较麻烦。

(4)维修完成要先“点动”观察故障是否排除,不要“启动”运行,防止故障排除不彻底又造成新的故障。

操作屏常用菜单(翻译)

(1) LA500小袋包装机

主菜单:

F1Function “功能”F2 over view “监控”F3Disturbance“故障报警”

F4 Recipes “更换模具”F5 Data aquisit “生产数据”F6 Service “服务指南”

Function

二级菜单1:

F1 Dosage “下药”F3 Vacaum transfer “真空转移”

F4 Cutting device“切刀装置”F5 Sealing station“密封站”F6 Converyor belt“传送带”

二级菜单2:

F1 Main motor “主电机”F2 Draw off“拉锟”F3 Heating “加热”

F4 Foil contro“膜偏移控制”lF5 Splice detection“拼接检测”

P700装盒机

主菜单:

F1Fuctions“功能”F2Overview’“监控” F3Disturbance “故障报警”

F4Recipes“模具更换” F5Date acquist“生产数据”F6service“服务指

南”

Functions二级菜单

F1 Product“生产”F2Leaflet “说明书”F3Cartion“纸盒”

F4 Infeed“进料”F6Main motor“主电机”

Pruduct 二级菜单

F1Transfer“转移”F3Stack height“对多高度”F5Product levelling“整平”F6Pruduct datection“产品检测”

FL-300B 一步制粒机

一. 常见故障:

1:风门抖带锁紧气缸故障一般为密封圈损坏或导杆锈蚀。

2:温度传感器故障,表现为触摸屏温度数值不显示

3:气动薄膜阀故障,在排除气源压力正常情况下,注意复位弹簧是否疲劳

4:风门抖袋工作异常,在气源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为气缸本身故障(密封圈损坏)或电磁阀故障(线圈损坏),在确认气源正常,气缸及电磁阀均完好的情况下,再确认PLC是否异常或PLC与触摸屏通讯以及触摸屏本身工作是否正常。

5:温度异常,曾经出现监控画面温度值无规律跳动,在确认传感器完好情况下,更换为屏蔽线缆后故障消失。屏蔽线的好处是防止物料产生的静电对信号的干扰,二是保护模块输入端口。

6:温度不显示,一般情况为传感器故障, 在确认传感器及连线完好,端口接线正确的情况下,查看模块输入端口指示灯是否变为红色,如果为红色等亮则一般为模块异常,采用替换模块法排除。注意一种情况是虽然红色故障灯亮,但是温度显示仍正常,说明模块内部可能检测有问题,但不影响信号的采集处理,可继续使用。

7:引风机不转:检查供电是否正常,变频器是否保护,变频器启动继电器是否正常,变频器模拟量输入有无(0-10V);电机是否异常。

8:PLC控制系统中,80%以上的故障出现在外围电路,如开关按钮,传感器或执行机构等,本身故障只占5%左右,故障大多因为电源异常或使用不当造成。

YZX 卸料机

一:常见故障

1:液压系统压力升不上去:在确认油泵无异常的情况下,一般是溢流阀故障或是管路接头有漏洞。

2:锁紧手柄内弹簧损坏,更换即可。

3:电气系统大都是按钮开关,接触器,整流硅堆故障,依情况更换即可。

喷码机

维修维保喷码机时要注意安全,必须防止墨水﹑溶剂进入眼,口腔内。在清洗打印头与箱体内的墨水时,必须关闭电源。

一. 常见故障

1:传感器故障,表现为时打印时不打印,检查传感器位置,调整灵敏度

2:高压故障:检查打印头偏转板上是否有墨水,如有关机清洗后冷风吹干后开机

3:打印质量问题:检查打印头与产品位置,根据字体大小,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检查打印头内喷嘴,充电槽,偏转板上是否积累墨水,检查墨滴分裂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适当调整参数,参数在维修菜单内,主要是“墨路设置压力”,“调制压力”调整时根据墨滴分裂情况适当加,减其数值。

注:颗粒Ⅰ车间外包,颗粒Ⅱ车间外包喷码机维修菜单无密码。片剂,胶囊外包喷码机维修菜单密码“service”

4:回收管故障:检查回收管处是否积墨,如有清洗即可。

注:喷码机出现故障时,屏幕状态栏会显示故障内容,根据故障内容检查相应部位,如“墨水箱空”“溶剂盒空”一一添加即可,“更换墨水箱”等。

二:颗粒Ⅰ车间

DXDK40颗粒包装机

一:常见故障:

1. 机械故障:

一般是热封,虚线刀,切刀,打口刀,制袋器等部分出现故障,如运转异常或错位,成型不好等,可检查调整排除

2. 电器部分故障:

(1) 物料传感器故障,表现为不上料,检查传感器是否误动作,调整灵敏度或更换排除

(2) 热封不良:检查加热棒,热电偶,检查断路器,检查温控器或固态继电器的损坏

(3) 温度不自控:检查热电偶不良,检查固态继电器不良或温控表异常

(4) 伺服控制器报警故障:

代码:11.电源欠电压,12 过电压(一般电源电压太高)13:主电源欠压 一般主电源瞬时失电14:过电流或接地故障一般为电机坏或电机电缆短路

其它故障见伺服控制器故障表

三:胶囊车间

WBF120一步制粒机

一:常见故障:

1. 抖袋锁紧风门气缸故障,通常是密封圈不良,如果长时间缺油停用导杆可能锈蚀。

2. 温度低:检查风量蒸汽压力,物料特性是否变化,检查传感器,电磁阀,气薄阀是否不良。

3. 触摸屏上监控画面的温度显示值,根据实际测量的真实值如果发生偏差,可通过操作画面里的“温度偏差”设定相应的数值。

DPP170泡罩机

一:常见故障

1:热封网纹不清:一般为加热板上的蝶形弹簧疲劳,更换即可,加热温度低,检查温控系统。

2:废料锟电机不转:一般为控制其公工作的形成开关不良,检查更换。

3:PVC 泡罩成型不良:检查加热温度是否过低,检查成型板温度是否过高,检查水冷系统是否不良 ,上下板间隙过大,调整间隙。

4:主电机停转:检查变频器是否报故障如有根据报警提示排除;检查主电源是否异常;检查相关故障停机原因,如欠温,缺料等。

BJWG卧式包装机

一:常见故障:

1:纵封封合不良:在温度无异常情况下,检查包材情况;温控系统有问题,检查热电偶,加热盘或固态继电器是否正常,检查纵封锟压力是否适当。

2:横封封合不良:检查包材是否正常,检查切刀齿合是否正常,检查温度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检查热电偶,加热棒,固态继电器是否正常

3:主膜电机不工作:检查主电源是否正常;检查伺服控制器是否报警,有报警根据报警内容排除;

四:片剂车间

150高效包衣机

一:常见故障:

1,温度不正常:检查蒸汽源是否正常;检查输水器是否正常;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

2.转速异常;检查光电开关位置是否异常;检查光电盘是否不良;

3. 电机不转:检查电源是否异常;检查PLC工作灯是否报故障;

Power:灯灭检查电源有无接好; Run:灯灭检查操作屏与PLC连接是否正常 Batt.v灯灭更换电池PRO.E灯灭程序异常。

130泡罩机

一:常见故障:

1. PVC放卷异常检测调整凸轮位置;检查微动开关是否异常,

2. 热封不良:检查PVC质量,是否厚薄不匀;检查热压辊与主动锟位置是否便宜;检

查加热管是否不良。

3. 成型不良:检查PVC质量,是否厚薄不匀;检查模块内的吹气孔是否堵;检查上下

模块是否对正;检查加热板内加热管是否不良。

上一篇:社团周年庆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人防工程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