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真相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数字的真相

“公共管理”的真相

西方政治学不仅关注那些给社会带来秩序、提高生产率的组织方式如何转换成政治层面的权力分配机制和政府层面的执行机制,更纠结于一系列二元矛盾的共生与契合:权力与权利的“团结”,权力与真理的“一致”,自由主义与极权主权的“双生体”,官僚行政与自由市场的内在亲和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显现于西方政治运行,但并不是孤立或分散的存在,而是共存于西方政治治理的流变中,或者说是西方民族国家自带政治基因在治理层面呈现的不同政治症状,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如果从发生学角度来理解和探源这一问题,米歇尔·福柯在其《安全、领土与人口》中带有原初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概念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极为恰当的切入视角。

福柯所谈的“公共管理”与今天学界的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以及新公共行政等有很大区别,甚至具有截然相反的含义。今天谈的公共管理是针对市场外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或者是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原则推进公共资源的配置;福柯的公共管理则是和商业活动、城市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统一体,是以市场经济、城市共同体为范本,通过一系列必要的干预手段,将整个国家的安全、领土和人口按照城市化、市场化、商业化的标准来管理,带有强烈的规划性、指导性和强制性。公共管理是国家理性,以增加国家力量为目的。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努力将社团、协会等置于其公共权力之下,到十七、十八世纪操纵、维持、分配、重建一些力量关系,进而在组织人口进行商品生产中形成竞争性力量关系,公共管理逐渐形成一整套可以增强国家力量又能维持良好秩序的方法,开始在“秩序与力量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特定的和可控制的关系”。公共管理以国家理性开启现代治理方式,并以国家理性塑造政治与行政、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等二元关系,为以治理为核心的现代政治发展框定演进路径。

“政治革新像同时代的社会革新一样,以流动的财富和货币的扩散为条件。”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和商业流通,经济要素扩充为可自由流动的土地、资本(货币)和劳动,完全建立在地产基础上、人身依附性的庄园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土地可以租赁、买卖,农奴可以自由流动,劳动可以换取价值,与现金经济不相容的庄园制度趋于瓦解。十六世纪的欧洲,与新兴资产阶级同步出现的还有一个新的阶级—“贫困贵族阶级”。贵族为保持个人荣耀开始逐渐放弃暴力习惯接受国王权威,放弃自治和司法权力进入王室,他们拥簇国王组成为王室成员,依靠国王的庇护过着贵族生活,在宫廷礼仪的训导下逐渐形成诺贝特·埃利亚斯所说的“宫廷社会”。宫廷社会与市民社会成为支撑十七至十八世纪西欧社会政治转型的两股核心力量。宫廷社会延续了封建贵族的身份和荣耀,同时也在宫廷礼仪的纽带下逐渐成为一种带有身份和地位影响力的政治团体。贵族、领主从原有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石转换成议会、政党、王室的职业政治家,通过政治建议、政治决策、政治立法等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走向,政治作为一领域出现在国家上层社会。如马克·布洛赫所说,西欧各国议会,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德国等级会议和西班牙代表会议表现出来的都是非常贵族化的代表制度(《封建社会》)。政治从起初就是精英政治,政治意味着地位、权力和影响力。政治阶层的精英属性使其不齿于对下层社会直接管理,尤其仍以贵族身份彰显自身影响力的政治精英更不愿参与市民阶级的社会治理。如托克维尔所说:贵族领主不齿于总督的官僚职位,认为它是一个僭权者的代表,是资产阶级或农民在政府中任职的一批新人,是一群无名小辈(《旧制度与大革命》)。贵族将整个社会治理任务让位于君主—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管理。由此,从宫廷社会和市民社会延伸出两种社会治理力量,即议会(政党)政治和公共管理(行政)。

精英政治阶层专注于法律、立法和决策,并试图以此来影响、指导和规约君主和政府行为。而君主政府主导下的公共管理则是完全根据商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标准实施治理,注重实际治理中的细节管理,而且迅速地、直接地采取行动,解决当下问题。工商业、市场、资本作为新兴领域,大量新兴事务并不能从自然法、习惯法中找到惯例,必须依赖于公共管理自身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规章、制度、法令、禁令、指示等成为公共管理的特点。正如福柯所说:“如果说主权的目的内在于主权自身,并且主权以法律的形式从自身获得其手段,那么治理的目的则存在于它治理的事物中,存在于对治理所指导的过程的完善和强化中,治理的工具不再是法而是策略。”在福柯那里,推动公共管理的国家理性与主权、与法律是断裂的,没有来源问题,没有基础问题、合法性问题,合法性只源于治理本身。人民法、道德法、自然法、神圣法,国家理性可以顺从这些法律,遵守这些法律,条件是这些法律只是国家理性的游戏元素。公共管理在治理和实践中推进自身合法性,政治层面的法律对其不构成约束,只是其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公共管理对政治和法律蔑视,甚至导致国家极权化走向,是因为公共管理更符合国家理性对国家力量增长的强烈要求,而非议会政治淡出国家理性选择范围。政治与行政间的矛盾与冲突具有天然性,从君主时代到二十世纪,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始终存在,政治与行政在国家功能和权力分配上的关系也始终在调整。

但公共管理引发的真正问题,不是政治与行政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国家理性的问题:谁能够,或者如何能够增长国家力量。政治与行政以及司法等其他权力形式共同构成的相对权力域和权力竞争空间,是国家在“秩序与力量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特定的和可控制的关系”的基础,国家理性无论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追求权力和功能的分化、开放与竞争。国家不排斥政治,也不排斥行政,只要能够促进国家力量增长,国家就愿意让某些方面做出牺牲,君主专制、议会专制以及代议制其实没有根本不同。民主与极权有时候只是同一权力体系内两个“孪生”的可供国家理性选择的治理形态。

贵族、领主作为一种阶级力量曾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石,而脱胎于封建社会的民族国家在治理上仍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稳定可靠的政治基石来支撑国家权力运行。推进城市化、商業化、市场化的公共管理不再依靠阶级力量或特权势力,而是依靠从阶级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劳动力组成的各种职业。因为城市为君主提供了一个各种职业、不同人群紧密共存的共同体范本,“公共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和负责人们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可以构成国家力量发展中的区别特征”,职业的这种国家力量中的区别特征恰恰是公共管理推进官僚行政的依托。

自由曾是一种专利品、一种特权,拒绝被农民阶级分享,贵族将农民捆绑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市民则将农村阶级排斥在商业和工业活动之外,贵族是自然垄断,城市的管理层是蜕变的寡头政治。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充斥着城镇卡、道路卡、桥梁卡、河道卡。公共管理就是要打破城市、庄园、教会特权,将城市、庄园和教会的一切公共事务,诸如市政、道路、河流设施、市场、商业、手工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济贫赈灾等都纳入公共管理范围。私有特权的公共化,其结果便是大量人口、劳动力从原有司法庇护和特权制度下解放出来,成为可流动的自由劳动力。自由劳动力正是国家以公共管理推进重商主义的前提。

公共管理对公共责任的承担让个体能够自由选择生活,某种意义上就是“将权利交给国家意味着自由”。但对公共管理来说,让领土上的人口、劳动力自由流动,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如何让自由的人口与国家理性结合,让个人力量与国家力量结合。这个结合点就是对自由人口进行组织和动员,把缺乏共同目标的分散的个体变成一个个高效协作的团体,由此,国家开始刺激、引导和决定人们的职业。对自由人口进行职业化组织,是公共管理、重商主义和国家理性目标的具体化行动。福柯说:“公共管理就是一整套干预和方法,保证生活,让生活更好,能够真正地有益于构成国家力量,有了公共管理,就有了一个循环;始作于针对个人理性的、盘算性权力的国家,又回到作为一整套增长的或有待增长力量的国家。”公共管理,最重要的不是贵族和庶民的区别,也不是身份的区别,而是不同的职业。职业是一种个体身份转换器,将人从一种身份地位转换成独立的个体,拥有自身的岗位和职责,甚至权利和义务。福柯认为公共管理瞄准的就是人的职业,而人的职业与国家有关系,职业是个人达到完善的途径,也可以让国家臻于完善。

公共管理第一次将国家与个体民众直接对接起来,第一次运用公共权力对民众进行职业化的组织、动员,开启了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关系塑造,并以此影响和改进整个社会政治运行。但以国家理性开展对个人组织形式和职业结构的塑造,自然会过分强调国家理性、强调组织制度和职业规则,个人的成长空间、职业空间、发展空间完全被政府掌控,个人成为一个消极的、被动的、任由支配的存在。国家和政府似乎成了每个个体的“监护人”。用“职业”这一似乎吻合市场、商业社会规范的组织方式取代传统贵族阶级作为国家政治基石和治理渠道,政治上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君主和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以及国家力量的增长,但对于个人,可能只是从原有私人特权步入到另一个放大版的私人特权中。当然,我们很难将此归罪于公共管理本身,由于公共管理构建了一整套对于商业、市场高效的理性运作体系,它将国家理性与经济理性、职业理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因此得以生成。

但无论如何,公共管理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探索对政治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双向度”同步增长指明了方向。自由主义作为新的治理方式要改变“单向度”的人,实现个人自由、权利的增长,但增长的路径并没有改变,如同政府刺激、引导就业一样,政府“通过更多的控制和干预来引入更多的自由”。在福柯看来,自由主义的主要治理后果便是“控制、约束、强制手段的惊人扩张”。在控制与干预方面,自由主义与公共管理一脉相承。

公共管理在努力瓦解私人特权的同时,寻求新的政治基石,塑造新的治理渠道,转变新的治理方式,这一切都不是革命性的,而是在不自觉地参考封建社会治理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正如寻找新的政治基石一样,职业相对于私人特权,并不神秘,只是另一种对人的控制和占有方式。同样地,公共管理追求新的治理方式,也需要从原有的封建契约模式转换成与国家理性、职业理性、经济理性相一致的官僚行政。也正是国家理性、职业理性、经济理性与官僚理性一起催生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更主要的还在于理性官僚体制本身就是原有诸种社会力量通过权力公共化聚合而成的: 在国家破除私有特权的同时,将私有特权治理方式政令化、专业化、组织化,以官僚行政取代封建契约。

福柯认为公共管理国家不是各种社会力量组合成的整体,不是意大利那样在不同政党、工会、行会、教会、南方、北方以及黑手党之间建立必要的平衡,各种社会力量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协作机制,没有共同体的内在关联。公共管理在治理层面就是要对这些不同的社会权力进行改造:它要操纵、维持、分配、重建一些力量关系,一些处于竞争空间的力量关系。公共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所有社会力量纳入到实现国家理性目标的竞争中,每一种社会力量必须在实现国家力量增长中扩充自己。竞争是激励,又是约束;是效率,又是公平;是秩序与力量的结合,是现代社会秩序与增长的根本所在。如福柯所说,治理艺术在一个相对力量的场域中展开,治理艺术迈进了现代的一大门槛。

要操纵、维持、分配、重建社会力量关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社会力量的权力公共化、国家化,让传统和习俗力量转换成国家法令。这种转换,强化了社会力量的国家属性,强化了社会力量服务国家力量增长的约束力和竞争性。在吸收、借鉴,甚至利用传统行会、城镇、教会等治理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官僚行政,熟知各种社会力量内在运行规则,从起初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让其与市场化、商业化进程中的职业理性、经济理性呈现天然的吻合,从而助推国家力量的增长。同样,在公共领域,长期由教会掌管的社会济贫事务交由政府负责,并以《济贫法》的方式转化为公共管理,由政府主导的济贫不再是像教会那样展示善良行为的社会救济,而是一种国家干预主义政策,通过接受国家供给,个人要放弃某种自由,譬如进入工厂为国家服务。如托克维尔所說,国家不仅赈济农民于贫困之中,还要教给他们致富之术,必要时还要强制他们致富。由教会负责的教育也由政府接管,公共教育的内容、目的完全与日后的就业登记和职业选择紧密相关,教育成为一种系统性、专业化、体系化的管理。行会、城镇、地方、教会等社会力量,在公共管理的专业化、政令性塑造中,逐一聚合到国家理性建设的行政管理中。

当社会力量逐一聚合成行政力量,社会的方方面面便纳入公共行政的主导范围。为了国家力量的增长,行政手段可以延伸到几乎所有具有集体属性的团体。城市不再自由,地方不再自治,行会不再自主,工业统一流程,农业统一规划。沒有一个城市、乡镇、村庄、济贫院、工场、修道院、学校能在各自的事务中拥有独立意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自己的财产。以城市为例,设立入市关卡,不能征收捐税,不能抵押、出售、诉讼,不能租赁城市财产,不能加以管理,不能使用城市收入中的盈余部分,除非得到依据总督报告而发出的御前会议裁决,城市的一切工程都得依照御前会议裁决的方案和预算进行(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公共管理推行下的行政管理和国家权力无限增长,福柯作如下判断:这种与国家权力相连的常量所带来的首要的、可见的后果就是摧毁了社会共同体的网络和组织,正是这种毁坏通过某种连锁反应和循环反应,又要求保护主义、统制经济和国家权力增长。

无论是政府行政性地聚合社会力量还是国家直接摧毁社会组织,都导致政府与社会一体化,社会失去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社会对政府的依赖会进一步强化政府与国家权力的增长,直到政府无法承受。这种治理教训迫切要求划清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的界线,也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激励、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积极性,参与社会各方面治理。但必须清楚的是,无论政府推行什么样的自由政策,社会力量增长如同个人自由增加一样,都是治理的一种结果,都会伴随政府控制、刺激、引导等干预性力量的进一步扩张。

福柯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是国家权力第一次跨过理性门槛,对于如何施展自身的权力,如何处理政治与行政、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诸多关系,没有任何经验,它更多地是以封建国家治理为模板,仍带有私人特权的行事风格。但作为国家理性,公共管理毕竟开启了现代治理方式,塑造了现代治理体系框架,为此后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治理的开展、变迁、走向确立了基本路径。治理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不只是公共管理,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同样也是“治理主义”,自由主义思考问题相对于公共管理有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感觉:“自由如何能够具有一种国家化的功能和作用。”

福柯以“公共管理”探源现代西方政治真相:政治就是治理,治理就是生产—生产法令、生产制度、生产职业、生产市场、生产自由、生产权利、生产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等,这一切无一例外,都是在生产国家力量。

(《安全、领土与人口》:[ 法] 米歇尔·福柯著,钱翰、陈晓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二0一八年版)

作者:马翠军

第2篇:磨牙的6个真相

孩子夜间磨牙并不少见,很多时候,父母都认为是孩子肚子里长虫子了。其实,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孩子在睡觉时把牙齿咬得咯咯响。

1肠道寄生虫

肚子里有蛔虫。蛔虫寄生在孩子的小肠内,不仅掠夺营养物质,还会刺激肠壁,分泌毒素,引起消化不良。孩子的肚子经常隐隐作痛,就会造成失眠、烦躁和夜间磨牙。

另外,蛲虫也会引起磨牙。蛲虫平时寄生在人体的大肠内,孩子入睡以后,蛲虫会悄悄地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瘙痒,使孩子睡得不安稳,出现磨牙。

应对策略:给孩子驱虫。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晚餐吃得过饱

晚餐吃得过饱,或者临睡前加餐,不仅影响营养素吸收、利用,而且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因为入睡时,胃肠道里还积存着大量没有被消化的食物,整个消化系统就不得不“加夜班”,连续工作,甚至连咀嚼肌也被动员起来,不由自主地收缩,引起磨牙。

应对策略:不要在临睡前让孩子吃得过饱,吃饱后稍微待上一会儿再让孩子上床睡觉。

3缺乏维生素D

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

应对策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钙片,平时多晒太阳,夜间磨牙情况会逐渐减少。

4精神因素

有少数孩子平时晚上并不磨牙,但如果临睡前听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或刚看完恐怖、紧张的电视或动画片后,由于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也会出现夜间磨牙。另一个原因是压力大(通常表现为神经紧张或愤怒),如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害怕班里的某个小朋友、与父母或者家人争吵等,都会令孩子的精神紧张,导致孩子晚上睡觉磨牙。此外,一些过度活跃的孩子也会发生夜间磨牙。

应对策略:睡前不要让孩子看那些过于刺激的电视。经常和老师、孩子沟通,如果孩子有心结,及时帮他解决,解除他的心理压力。

5牙齿排列不齐

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应对策略:定期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牙齿矫正和治疗。

6睡眠姿势不好

如果孩子睡觉时头经常偏向一侧,会造成咀嚼肌不协调,使受压的一侧咀嚼肌发生异常收缩,因而出现磨牙。孩子晚上蒙着头睡觉,由于二氧化碳过度积聚,氧气供应不足,也会引起磨牙。

应对策略:如果发现孩子睡姿不好,帮助他及时调整。平时不要让孩子养成蒙头睡觉的习惯。

医生提醒:

●夜间磨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只有排除上述各种原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磨牙才会逐渐好转。

●有些孩子的磨牙症与其成长和发育关系密切;另一些孩子磨牙实际上是他们对疼痛(如耳痛或牙痛)的一种反应。和搓揉酸痛肌肉一样,孩子磨牙也是缓解疼痛的一种本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动消失。

●如果经常磨牙的话,应该去口腔科检查一下,因有些口腔疾病也会引起夜间磨牙。

●对于顽固的磨牙症,可使用牙垫,以保护牙齿,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临睡前服小剂量镇静剂,以降低大脑某区域的兴奋性,抑制磨牙。

编辑/覃静(qinjing@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8年第4期

作者:刘 文

第3篇:意象语言的真相

[摘要]《天边一朵云》是一部有争议但又独特的电影,独特的电影,电影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性符号,导演通过一组组意象符号的组合对立,加上歌舞的内心独白,阐释了灵魂与肉体,爱情与性等分裂情状。本文分析电影意象符号的内涵,更深层面的解读《天边一朵云》的喻意。

[关键词]《天边一朵云》意象 解读

《天边一朵云》—公映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由于其题材貌似A片,影片故事有歌舞,也很情色,内容比以前作品“更大胆、更厉害”。蔡明亮坦承:“尺度可能直逼《感官世界》,但绝非一部“PORN MOVIE”(成人电影),以成人电影的演员为背景,当然有裸露及露毛镜头,从人的皮肉切入内心,探讨感官与性灵的浮沉。“A片不会掉眼泪,但看这部电影一定会!”但是来看电影一定会被感动,“是一部性感的、感动的、非色情片。”情欲只是这部电影表象,他希望观众能看到情欲底下,他对爱情、对社会价值扭曲所做的探讨。“爱情是什么?人的身体又是什么?”

沉默的长镜头,仅有一句的对白和浪漫抒情歌舞;温馨浪漫的爱情与赤裸肉欲的展示;西瓜和水:永远打不开的箱子和失而得的钥匙;无处不在的网;两个领导者的像,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部别致的蔡明亮电影。电影充满了对立和分裂,通过这样一个个意象,一组组对立,形成巨大的张力,引发人的思考:它们相互对立又交织在一起,深思一个个灵魂与肉体相分离情状下的痛苦无助的人,引起观者的极大震撼。

“我尽量使我的影片接近真实,但必要的时候,我还是用技巧来传达信息。”导演正是通过西瓜、水等意象来传达信息的。在台湾影评人闻天祥看来,高度象征性的电影语言,让这部对话极少的电影达到一种自给自足的境界,看似写实的场景、道具、动作,透过对比、并置、联想、引伸,开启了丰厚的意涵。本文着重从一个个意象来分析它们寓意,;空掘影片所展示的深刻内涵。

地下通道、楼道、墙——阴暗、曲折、隔阂:电影一开始,就有个几乎让人发疯的长镜头:在一座大厦底层的阴暗的通道里,一个夹着西瓜的护士装女子和另一个博物馆的女服务员湘琪擦肩而过。好几分钟的影像长度,人从无到有从远到近,节奏之缓憋得让人发慌。一个是AV演员,一个是博物馆管理员;一个是肉体的展示,一个人类文明的代表;一个去拍AV,一个回家喝西瓜汁;一个代表着肉体的欲望,一个代表纯洁的爱情。两者相遇又分离了。那个擦肩而过的女孩湘琪和这个女优在日后的故事进程中竟然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关系。对应的是电影的结局,湘琪认识了女优,两者相隔仅是一堵墙,最后通过一个小康的性器官把她们相联。这时你才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也许谁和谁都说不上是真正意义的陌生人。谁又知道这一刻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也许在下一刻就不是另个你的存在呢?肉体和灵魂分离后,通过性爱的短暂快感找到她们的契合点。导演让两条本平行的线再次相交,这是一种痛苦或是苦涩的相交。公寓地下通道的阴暗、楼梯曲折、场景空间的曲折,似乎也勾勒出都市生活、情欲的崎岖?而感情是不是真的有办法直来直往?这问题也随着个人社会化的加深,就愈趋于不可能,于是迂回、弯曲、曲折的路线,就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前进、互动方式。

西瓜——甜蜜、便宜、物欲或性欲:西瓜本身既是影片中的道具,也是影像语言中的明喻,夹在女优的腿中,成了女性器官;塞进她的嘴中,又成了男性器官。西瓜串起A片中的男女主角,那厢的西瓜是A片中男优与女优的交融:这头西瓜是陈湘琪的解渴饮料。接着电视里报道着各种各样的西瓜比赛,还有用它来作爱情的礼物。西瓜比水廉价,水是紧缺的,情感是紧缺的,西瓜是廉价的,欲望的放纵是容易实现的。西瓜是性欲的,也是解渴的。湘琪也从众地喝着西瓜汁,同样有着性欲的渴望,以麻醉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把头伸进冰箱里,深情的凝视一颗西瓜,吻它!舔它!几乎要把它吞掉……她把西瓜珍藏在冰箱里,她以为他也会喜欢,甚至用西瓜来模仿生孩子。西瓜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的道具,社会在比赛吃西瓜,替代水的缺乏,用物欲或性欲来替代人内心纯洁情感的缺失,甚至外面的污水沟里也飘流着西瓜,暗示着社会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欲望。对于小康来说,西瓜是他工作的道具,是女性或男性器官。就像他曾经拿来做道具的西瓜,已经让他食不下咽,对他来说,具有性暗示的一切都已经令他丧失所有的美好想象,只是疲惫,无力的疲惫。让他厌恶,那怕是女友让他来解渴,他也不愿意。在他心里那是失去了纯洁情感的肉体的代表。整部电影处处充满着西瓜的意象,一个充满欲望的世界。

水——透明、纯洁、美好的情感世界:片中每个人都在拼命寻找水源,蔡明亮解释说:“水代表爱情。身体充满了水,就像充满了感情。”“这是一部缺水的电影。”蔡明亮说,“人的身体里充满水分,就像流淌着感情。但现代人依然觉得空虚,因为没有人可以倾吐如此多的情感。”水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同样,滥用身体来填补欲望的人,他们躯体只是个容器,生命中的一部分已经死去,“他们的灵魂已经走了。”影片中是以缺水为背景,写了一个缺水的社会环境,暗示着这个现代文明社会,纯洁的情感缺乏。同时,仅有的一些水的环境也是很糟糕的,河中的水是被污染了,博物馆里的水是用来:中马桶的,楼顶的水池是被封闭的废水池,甚至用来拍AV的水也是浑浊的污水。随处都是被丢失的空水瓶,没有人再愿意收集水了,他们已经找了解渴的西瓜。唯一可看到纯净的水的地方,都是湘琪一瓶瓶收集来的,冰箱里和洗手间里放满了水。最有意味的一次是小康从柏油马路上挖出钥匙出,随即冒出来的清泉,暗示着他们爱情的开始。水意味着女人内心充满了纯洁的情感,这也正是小康所渴求的。水可以洗去他工作后的污物和疲惫,让他宁愿变成一条水里的鱼,享受着纯洁的情感。有时候,干涸的也许不是身体,而是内心。当我们的心灵缺水时,要什么才能让我们解渴。是两情相悦的爱情,还是拥抱取暖的欲望。

箱——人的内心世界:影片的湘琪在听说断水时,匆忙跑到房间里拿出一个密码箱,可她始终没有找到打开这个箱子的密码。在公园里,另一个女人也随身拉着一个一样的箱子。后来,小康曾两次试图打开这个箱子,但是没有打开。箱子里究竟装着什么呢?湘琪试图打开,小康试图打开,观众也希望能打开。这是一个谜,对于所有人都是如此,也就像每个人的内心一样不易被人所知,因为有时我们把自己心门的钥匙或密码都丢掉或忘记了。所以,那种企求别人的理解或打开心里那个密码则更加不可能了。影片中每个人都是一个打不开的密码箱,每个人都独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喃喃吟唱和独语。相对应,湘琪打开了她的冰箱,那里装满了纯净水,还有一个她珍藏的西瓜,一个用小康的纯净水洗过的西瓜,是一份对他的爱情,也许这个西瓜是为他而保留的。甚至她

用它模仿自己肚里的孩子或是爱的结晶。这是一个不同其它西瓜的西瓜,是用纯情洗过的,是被那些纯洁的情感所包围的情欲。这个冰箱为我们打开了湘琪的内心世界。

网(栅栏、窗棂)——束缚、隔离:网其特征即是捕捉它物的工具,也起到禁缚和隔离的作用。影片中楼顶上的水是被栅栏和网遮挡的,小康在水中透过那栅栏和网去寻找另半个月亮。接着网是被几个男人用来捕捉一个女人,女人无处逃脱;接着小康躺在楼梯之间的网上,像一个网上的小虫子:最后,窗棂把他们分隔开来,只能透过缝隙去观望。我们生活在社会这张无形的大网之上,女人随时都可能成为被捕捉的猎物,随时都可能受到异性的攻击,无处逃避:男人也同样是社会网上的一个小虫子,工作或生存的压力,注定无法挣脱,他和她和他们一样靠出卖肉体换取生存,生活变成了一个无形的网。身体被束缚,心灵也如此,彼此相隔离,因而他们只能透过网眼来张望,只能借窗棂的隙缝实现彼此相爱人们的短暂爱欲,短暂的理解。

领袖的头像——政治、文化:蔡导的电影并不是脱离社会的,而且他的每部电影都关注着这个社会,都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而观察一类平常而又异常的人,《天边一朵云池不例外。台北干旱,于是政府就利用西瓜来解决缺水问题,举行集体的西瓜比赛等一系列社会举措。同样导演展示更大的背景或暗示,影片中有一个极容易被观众忽视的意象,即在公园里,小康头下枕头上有一个毛泽东头像和“为人民服务”的字样,接着的歌舞在蒋介石的雕塑前开始。导演采用了黑色幽默的手法,把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这两个领袖人物是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关键人物,他们和我们现代的社会政治文明息息相关。导演并不直接地叙说,而采用一种幽默诙谐手法暗示出来。性其实只是一层外衣,蔡明亮想说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情欲只是这部无限接近于A片电影之外在表象,他希望观众能看到情欲底下,他对爱情、对社会价值扭曲所做的探讨。性在我看来,是政治/权力在个体上的表现。如果勘探源头,性是最早的文化,否则生命无法延续。自从有文明以来,人类便可以追逐和分配,欲望或明或暗主导着世界和进步,性成为某种难以规划的资源,于是成为存在然而未经许可不得言说。蔡明亮看来,色情、情色、性的泛滥和缺失是一种客观,无法规避,”令我感兴趣的是,人们的欲望很多,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考虑过,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价值观、感情观又是怎么一回事?事实上,导演借此引发人们的思考,他并不是单纯的表达对爱情或个体孤独的思考。导演试图探求现实的历史原因或社会政治原因。蒋介石的微笑和毛泽东的微笑,都成为了一种政治的暗喻,暗示着一种分裂的大背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队隔离,就像《洞》中老年顾客去买早已不再生产的豆瓣酱,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政治文化形成了,现代人心的分裂,情欲的分离,肉体与灵魂的分离,男与女的隔阂,一切都是对立与冲突的。

云——孤独、漂泊、纯洁:影片中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针对《天边一朵云》与身体的关系问题,蔡明亮说,身体就像云,天空永远存在,云却来来去去。但有意味的是,天边的那一朵云只出现在天花板上,并非真实的,是她有意装饰的,或是她内心的一种渴望,象征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渴望两朵相遇的云,事实只是一种愿望。后来,小康也曾躺下来凝视着那两朵相遇的云,脸上只有一片茫然。他也同样渴望相遇的云,但是相遇真得就是彼此拥有和理解吗?他们最后隔着窗口交,随之一曲《天边一朵云》,对他们此时的相遇作了一个阐释,彼此不是欢娱,而更加的痛苦,或是理解的痛苦。两朵相遇的云变成两行清泪缓缓的流下。蔡明亮自道:“我的每一部电影都与身体有关。身体是什么?身体可以很美丽,也可以很丑陋;可以很高贵,也可以很下贱。身体是有阶级的,是可以被贩卖的。生命很短,身体会衰老,我们不能控制这一过程。身体就像天上的一朵云:天空是永远存在的。而云却是漂泊无根的。云朵在天空中有相遇,有分离,来去很偶然,很不确定。我们习惯于滥用我们的身体,用身体来赚钱,包括拍色情片,我们对身体的使用是混乱的,我们因此而付出了代价。”

蔡导的电影虽是沉闷却不失力量,让你憋得发慌却又想得发疯。人在这样沉闷的物质欲望的压抑下又怎能不发慌不发疯呢!导演在这种沉闷的现实中穿插了五段歌舞,丰富艳丽场面和平淡、无言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歌舞成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独白,或许正是现实的无聊与个体的孤独寂寞,人们的彼此理解很难通过现实世界去实现,每个人都只能在独自的歌唱来喃喃自语。

第一首《半个月亮》表现了小康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在张望着另半个月亮,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的情感期求。《爱的开始》表现了湘琪对爱的表白,展现了女性对爱的渴求和发现爱人的快乐心情。同时,把这种爱情的独白和蒋介石像放在一起,是别具意味的。《奇妙的约会》是小康与湘琪爱情的开始。歌舞采用了男女性别错位的方式,幽默表现的欢娱,也暗示着女人爱的主导地位与男性的被动。《同情心》则是AV女的内心独白。“我没有钱,我有一颗心”,“谁教我没有钱,我只有卖灵魂”。对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的批判与审问,当社会物质利益成了追求的目标时,人的灵魂还有什么价值。生存让人们不得不出卖灵魂,每个人经受着物欲社会的压榨,变成随时被捕捉的猎物,也成了随被捕捉的对象,让人无处可逃脱。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表现了肉体的工作,拍AV,肉体成了劳动工具,不断重复最本能却又没有灵魂的工作。肉体也成现代化一个部分,肉体和灵魂相分离。肉体就成了一种谋生的工具。但是我们明显感觉到主人公的痛苦,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为了生存。和那个AV一样,为了钱,只能出卖肉体。可能唯一的就是灵魂值钱,但是值钱的灵魂有谁来买呢。也许正是这样一份的工作,正是拷问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最好的意象。演员陈弈静在拍完电影幽幽的说:“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不想再演戏了。够了。”《静心等》“你何必要说苦,何必要说苦,快向前走,找寻你的生路。”表现了男性的压抑与痛苦。男人在这个时代同样承载着重负,可能是工作事业,可能是情欲,让小康变得阳痿了,变得痛苦万分,以致想逃走。但也同样无处可逃,只能通过自慰来实现短暂的雄起。《天边一朵云》是最后的现实背景的歌曲,把影片现实与歌声融合在一起,阐释着孤独的两朵云相遇和灵魂的相融。爱,才是让生命永远水灵、鲜活的源头。这也许就是他们幸福的时刻,但却是痛苦的与无奈的。

整部电影展现了肉体与灵魂分离后的失重,这种失重是和社会缺失真正的情感所造成的,是近百年来革命与文化的变革造就的,是传统文明缺失后结果。导演也试图打开这个密码箱,希求找一个肉体与灵魂现次相遇的安身之处,但最终那畸形的相遇却让感到痛苦与无奈。蔡明亮很清楚如何将人类躯体的痛苦完美再现。蔡导说:“我之所以那么关注身体,是想告诉大家,人的思想能被控制,身体不能被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生病、衰老。身体靠什么填满?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没有好好珍惜身体,混乱了、麻木了。”现代文明制造的一切都是为肉体准备的,因而我的肉体和灵魂分离了。吃穿住行,一切都要通过肉体表现,我们为了肉体而疲于奔命,一切只是为了更好的安置肉体,可是有谁来照顾自己的灵魂呢。导演通过一组组意象的对立分裂,阐释着传统文化断裂后肉体与精神的处境,透过这一个个意象符号,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个个无助灵魂的痛苦挣扎与无奈。

作者:陈 龙 班玉冰

第4篇:项大珑:财务人员重在寻找数字背后的真相

项大珑,美国欧文斯科宁(Owens Corning)复合材料全球玻纤业务全球财务总监,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资深会计师兼北亚区理事。二十多年丰富的国内外会计工作经验。曾在通用汽车亚太、博士澳大利亚,德尔福亚太,澳大利亚及威伯科亚太担任过高级管理职位,并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聘为MPACC客座教授。

日前,由高顿财务培训主办的“引领财务转型-2014管理会计实践中国行”杭州站活动顺利举行。国欧文斯科宁(Owens Corning)复合材料全球玻纤业务全球财务总监项大珑先生以“新时期的管理会计角色定位 ”为主题做了精彩发言。

以下是项大珑对企业战略定位的发言整理:

战略这个东西,说实话很多人会问,战略是老大们的东西,我一个会计算成本,和我有什么关系?他做不做这个东西,我就帮他算呗。我也经常问我下面年轻的管理会计,我说你怎么看待这个企业的战略?你对战略这个想法,了解多少?你是否感兴趣?而且我发现很多做财务的人不感兴趣。但是你作为一个企业的一员,它的好坏决定你生活的来源。它走错一步,小则你们奖金有问题,大则你们要去找工作,或者是很郁闷,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因为市场很不好,我们又被人家逼得降价的。你永远可以发现,任何原因都是人家的错,不是我们无能,是敌军太狡猾了。但这并不是借口,很多企业的战略的和企业的认同,你必须要脱颖而出,你要知道企业在做什么,我在这个大环境下,我这颗螺丝钉拧在了哪个位置上。我算产品,我是不是知道哪些产品处在了下降周期上?是不是又有新的产品出来了?如果它要转型,市场的反应怎么样?如果你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做你的财务分析、市场分析、差异分析的时候,你看到的不是数字、不是百分比,而是看到了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企业会有现在的状况?你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往往这个想法,只要偶尔有一次的机会,你就会渗透你其他的同事。我经常说,当一块石头放在一个布袋里面的时候,它永远沉在布袋最下面,当你是一根针放在布袋的时候,你就有扎出的机会,你寻找的就是这个机会。

我们希望财务人员寻找的是数字的背后,我记得很清楚,在通用集团跟老板汇报的时候,把报表一放,然后告诉他本年比上年增加了多少。然后老板说停,然后我一愣,我说为什么?他说我不用让你读,我自己可以看,我不用你讲这个月比上个月增加了多少?我让你讲的是为

什么?希望你和你你们的老板、老大、老总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不是给他读本月比上月增加多少?比月比上月产品增加多少百分比?你要讲的时候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比上个月环比增加多少?同比增加多少?这才是他要听的故事,因为你看到了数据背后的故事,因为你有了比决策者更敏感的嗅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讲到价值链中间的要素和财务功能怎么结合的问题?这个数据出来,我发现很多财务人员计算能力超强,很多东西能够分得出来,能够把变量分析到什么什么程度。但到最后一关做出来以后,就直接把一大堆表往老板那里一扔,我的工作完了,我的分析出来了。但是很多老板没有那么聪明,他不是做财务的,也不懂你绕了几圈把数据绕出来。他要的是一个结果,这就导致了我们算出来以后差了那么一口气,没有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在中间,再价值链上面,你的价值链是断掉的。因为你没有把财务功能和实际运作的结果进行一个连接,财务人员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报数字的人员,报数字谁都会报,你要回答你的结果是为什么?如何回答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回答老板最想要的问题?我不认为我们算不出,这是我们的本行,但是真正实现它的结合的地方,就是把具体的数据和具体业务的结合,要讲清楚这件事情。实际做投行的都知道一句话,即“当你要引资的时候,要把最复杂的事情讲到最简单。”,这就是人家讲的“忽悠”,比如说你要讲我们要做风能,人家一听太复杂了,太多变了,不做了。你要讲,这个能发很多很多电,你拿钱就好了,剩下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就像引资一样,你要把原来很复杂的东西讲得更复杂,老板不就头疼了,这个东西风险太大了,研究研究吧,越研究越复杂,很多其他部门再家点自己的东西,本来能做的东西也不能做了。所以越是复杂的东西越是要简单讲,你懂的东西人家不懂,你要简单讲,这是很重要的东西。在国外,CFO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你看我现在就在讲故事。要很生动的讲故事,这个故事不但要讲给我的员工听,要讲给我的老板听,讲给董事会听,董事会不是专家,它要作出决定,所以要简单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讲故事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还有客户的竞争。在国外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赌徒理论,即博弈学。经常我们财务部、市场部在做预算中间,经常从自我角度,觉得公司会发展到什么情况。但是你忘记所有一切你的游戏还有一个会对你产生影响,就是你的对手。要尊重你的对手,在这一点上,在国外,不是建立在对对方贬低的基础上,尊重对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中国,之所以会导致钢铁、玻璃等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钱,可以先做大、再做强。没有想到对方也有钱,你有政府支持、我也有政府支持,你有核武器、我也有核武器。比到最后发现,当大家都有核武器的时候,谁也赚不到钱了。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都认

为自己大了,可以掐死对手。所以你一定要尊重对手,这就是我们引入现代管理学或者管理会计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博弈学的理念。这个博弈学的理念,就是当你有一定的行动的时候,你的对方也因为你的行动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你降价,说不定人家比你降得更厉害,或者人家可能走向了另外一个市场的发展,而这个发展说不定对你是一个颠覆性的结果,你把人家逼死了,人家就可能颠覆你了。最早的山寨手机就是这样,你把人家逼到绝地,需要绝地反击的时间,往往就是颠覆性的结果。

所以还有一个地方,千万不能忽视,你对手、你客户它的竞争。所以有时候你要帮助对方,这个理论最早开始于罗马,罗马最早的时候是不造城墙的,它所有的管理理念是基于罗马帝国的统治理念的而帮助别人,所以不像中国修建了很多的城墙来防匈奴人一样。就像美国人一样,好像永远在打仗,但能打得起。所以你看美国整天在输出,输出大片,输出技术,你飞机不能造,只有我能造,你只能造制T恤衫这样的东西,然后钱都在我这里来。你像美国兰德公司这样的机构,在如何防止中国人这种课题上,研究了很多年,像福特基金等等,专门研究如何跑在我们前面,人家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学习的。而且学习之后,将这些经营理念给到所有企业,将这些综合理论引入到管理会计中,而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所以说中国人开始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今后商界过程中间是如何重要,但是我们很多老总还是没有意识到,他认为会计还是算帐的,先算帐再做生意,再完生意再算帐,但是人家是很有目的的在研究竞争对手,就像我跟你们所说的,他要做一个永远让你们追着的人,他们管理的实践,不断通过理念的反馈、管理的返馈、智库的融合,做超出单科的理论,而且管理理论本来就是一个边缘学科,它讲究的是实战武力,讲究的是实战性,而不是观赏性,它的理论,绝不是简单的计算的问题。(来源:高顿财务培训)

第5篇:真相,真相的价值

人生何乐,战国时梁惠王已认识到“独乐乐,与众人乐乐,孰乐?”的答案是 “与众人乐乐”。这一方面讲了一个审美学的原理,另一方面也讲了一种谋求人生 幸福的途径,即与众人一起“同乐“,帮助别人使别人也快乐就能找到幸福,快乐。 这与佛教中的某些主张是相同的。佛教中的菩萨曾发愿“度一切苦厄,有一众生不 度,誓不成佛”,佛教还提供了一套修行的方法,使人能如法修行以脱离人生之苦, 达到幸福的彼岸,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先前具有一定的哲学观点,对于佛教的理论一般人十个八个进去就出不来了,古有韩愈,开始抨击佛教的,进谏批佛,后来研 习佛经,信佛了,李白、白居易也都是信佛的。现代也有一些人看了佛学书籍对佛 教深信不疑。它具有很深的道理和一套严密的体系,它的核心是“缘空”,即万物 乃是缘起,万物的“性”空。从世界观上讲佛教是无神的,而西方的上帝和伊斯兰 教的真主都是人类的主宰,超越于人类,是具有人格的神。从人生观上讲佛是真正自救的宗教,你只要不断的修行,就能获得人生世界的真象,而不再有苦恼。其实 古代的佛、儒、道、《圣经》、《古兰经》的道理是相同的,讲的都是世界的规律, 他们的作者都可称为圣人,按佛教的观点,一般人是生活挣扎在生死轮回中,而圣 人们则是跳出了轮回,进入了“了生死”的“涅(般加木)”境界,因为过去、未 来都具空性,对现在不具实相,而现在又是转瞬即逝的,因此也是空的,此可谓之 “空非顽空,相非实相”,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以世界以实相,即色不异空,空不 异色,色即是空,空即乃色。客观讲,去其可以克服的消极的一面,对于当今各种 物质享受对人的种种诱惑,使人迷失自我的情况,此种世界观可以使人内心清凉, 进入一种“无为”的境界,使脑袋中各种杂乱的思绪停下来,这也与当今很热的气 功是相通的,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层次上是合理的。只有“冷眼向洋看世界”才能够 眼界开阔,客观冷静,洞察分明,不为各种假象迷惑,发现事物真正的本质规律。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人怎样生活,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活着的 意义是什么都是人生观的问题,将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把握人生,不至在人生旅途各种诱惑的迷雾中走失,人只有不执拗于各种外物,不爱虚荣,具有较高的去执(指对外物过分的执著)力,才能还人本来的面目,活得从容自在, 体会到做人乐趣,也能体会到佛教所谓的禅悦。当然对外界的人和事的处理方式也 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对人和善,减少无谓的冲突,对物有同样的亲近感,这在客 观上为人生快乐提供了基础。

人生一世是否真有佛所说的前生来世,因为按理性的逻辑来说,如今现世的人的各种差异及痛苦与刚出生时的人的各种差异有最直接的联系的,则人有往世?当 然许多事逻辑上正确但事情却不一定正确,特别是在社会领域中。如有的人遇到的 一些事,从概率学上讲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但可能几次降某人头上, 如解释为巧合就过于率性了。理性具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127在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几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即按照理性的方法,从两 个不同的方面都能证明的问题,因此理性具有局限性,&127并说明哪些问题我们理性能 解释,哪些问题我们理性不能解释,过去哲学家们没注意此问题,康德发现并大喝:不要只顾向前跑,回来检查一下自身,看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超出了我们理性的范 围。佛教的唯识也是讲的认识问题的,是玄奘留印16年所专研的,多采用因明方 式,又是用简明的表述方式,十分难解,他最重要是提出了阿赖耶识,将人的潜意 识都讲了出来,讲了人的思维,探讨了诸如原子,无限大小,世界构成等问题,因 此说佛学是很深的且是极其严密的。

当然各种宗教现象涉及到人的深层次的心理作用,从我们的观点看人的各种遭遇都是很难感知的深层意识的各种作用的结果,而各种思维都是超过光速的,超光 速是裂解生成我们物理世界的更高维的世界的物体运动速度,对于我们的物理世界 呈波态,我们的物理世界对于它也呈波态,它瞬时裂解生成我们物理世界的时间、 空间,表现为各种物质运动现象,各种物理运动现象对应高维的各种波动运动。这 种更高维的相互作用和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发生相互作用,而增加了人把握 的难度,社会科学之所以不好进行量化,因为又加上了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如欲 想在把握上有所作为的话,只有通过意识这一途径,其实各种筮法都是靠人的德性、灵气来达到目的的。如西藏的**转世现象及特有的佛教文化芬围与西藏独有的地 理,恶劣的自然条件,一会儿是朗朗晴天,转眼即是冰雹大雪,一会儿又昏天黑地 的大风使人对自然的威力除了敬悚别无选择,文化背景(长期封闭,无强有力的新 思想进入)而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集体积淀,其各种现象只能是高维的降速裂解,因此对人的内心深层次意识给以更多的注意力,不失为是抓住一些问题的根本。

君不见一些人的生活,白天勾心斗角,坑蒙拐骗,夜晚则穷奢极欲,以各种刺激来疗治白天的良心谴责,此以狂心治狂心,迷乱治迷乱的结果是陷入无限的罪孽 轮回中,最终是以痛苦甚至是在惊恐中了却此生。一个真正的智者不论其处于什么 位臵都能把持住自己,所谓在人格与人道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为各种境风所动,而内心安乐。当然清教徒也不一定要提倡,只是人该节制,将欲望限定在一定的范 围内,并适时调整,中庸是一条圣人之则,什么东西都可以适用,在这里也可作用一个指导原则,西方强调的那些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如果每天的工作和收获只是为了自己五官五识的满足,真乃可悲也,出家之人是舍弃了平凡人的各种欲望同时也是各种痛苦根源的人,与世俗的各种纷扰无关.他们 循着修行---加持---解脱---圆寂这样一种人生,相比那些迷失在宦海情场,&127深醉 于邪恶罪孽的人,他们是何等的自在从容!请不要相信商业社会的各种宣传,&127对文 明保持适当的距离,文明具有一些特定的虚伪性。

对有的人上苍给以苦难是让其开悟的,如果你的思维很深刻,对一些问题敏感,在有意无意间(无意有意间)积累了大量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而且具有一颗善 良的心,那么上苍(高维时空)注定要你能以适当的改造自身来适应他可能要赋于 你的改造世界的使命。但大多人是不能开悟的,有的则乃是庸碌的凡夫,每日行同 走肉,守着一方自私的田地,在苦海中不得解脱。放下如奔马的思绪,回到人的内 心中来,静下来,稳下来,在其中你能体会到特别的乐趣,这在现代应该被特别重 视且是必要的。一友,每有惊世之作,或以高奇在全国家拔筹获奖,或以文载道,披藜布道,而其内心却甚苦,一日分析其心理也深为其一叶障目之狭隘而叹息不解, 真是色不迷人人自迷。经我讲解了一番,言对世界有了全新感觉的认识,一段时间 后即现出轻快的神态,言原来的人生是挑了担子的,现在的担子卸下了许多。人应 先有一定的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则人生观而后即定,在我们看来人观和世界 观应是相适应的,而且在我们这里确实得到了统一,一个对人身心健康有益,能和 谐处理社会关系的人生观本身就是一种世界的规律体现,产生它的世界观也必然是 真正的宇宙规律。当然不是简单的物质第一性,世界是运动的,三大规律等,尚需 加入大量的较具体的内容。

西方精神分析学说和现代心理学说不可能使人安宁达真正解脱,其理论只是经验的总结,只有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包括宗教(当然去其消极)才能具有效果,此为宗教、气功之大德,道教只是源于老子的一本《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 是一本对宇宙大道的描述文章。开始只是理论上的一种阐述,其影响是有限的且作用很小的,后人以为必须用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因此加入具体的如练精化气,练精化神,练神还虚,各种练丹术,在其理论指导下给出的具体修练方法,便于人们不 断进行修练,达到改造其身心的目的。只有这样,道教才能流传下来,老子的思想 才真正起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民众也才能得到益处。佛学也提供了各种修行的方法,如四念处的修行法,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和规则。,虽然修 练的根本是无为法,但毕竟如六祖慧能那种根器的人是极少,大多数人不容易开悟的,只有给以一些根据大道创造的修练方法即有为法才是最好的途径。

有很多东西并非象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简单,这点请有心者多多体悟。在重重假象下人往往不能清醒,道家有讲元识、识神的,无神相当于佛教的阿赖耶识。识神相当于佛教的末那识。眼耳鼻舌身意等浅表意识。元神指人所共有的,可以在体内, 也可以在体外,对此加以开发则可使人获正念、正识、正觉,在体内也在体外;而 后天识神则是人后天受各种习气熏习而成,有许多虚枉性,导致人为各种外象所迷 惑,许多人只凭一点后天识神得来的经验判断好恶,对各种现象执著不悟,从而进 入苦的生死轮回中。根据人的各种如居住环境,婚姻、欲望、过往经历、道德及人 的各种素质等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人生,人也由于元神被蒙敝的程度而分为上中下根 器不同的人。

活在情天恨海中之人,节制对其可能是一种痛苦,他们如奔马的各种爱恨念头使其既感到痛苦,又能体会到一些可以心驰神往掩盖任何痛苦的极端欢乐。节制必 然的舍是对其原来的以为的乐的一种否定和抛弃,而不知还有更大的乐在舍之后可 以获得。但如果他们在情天恨海中不觉苦,谈所谓的有苦有乐,则他们的心智又会 是什么状态呢?只能是迷乱,困惑,他们所谓的乐,只是一种平庸的乐,一种低层 次的乐。生老病死之苦已是人生之随物,还要加上各种无明(迷乱不觉悟)造成的 苦,则人生应是充满了苦,人往往不敢面对,不愿放下已得的一丝利益,是谓凡人一大悲剧,想当初释迦抛妻别子,不恋王位寻找解脱人世间的苦,是何等的可敬。你不觉苦,别人会觉你苦,大道是觉的,最终影响大道运行,所以还要请你觉,佛更是大声说要度尽众生。

做一个生活的智者,以宇宙为家,顺天道而行,共万物呼吸,如从之来。人间正道是沧桑。

意识的作用可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是可以在今天得以证明的,实际上仍被现代一些气功家解释为唯物的。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立下雄天大愿,但天生的 禀性,固有的业障却紧缚其手脚,试析:当一雄心起时,固有之心智则在其后干扰 其进程,挫其锐气,消其志气,灭其信心,此则人心动摇,何谈人生之业成就大事,故只有静心摒弃杂念方为人生之大道,仙闻有入道且有小获者弃之者,盖初入虽难, 但一颗觅道之心加之不断强化的体验相得彰而特益于精进,故能在初入后以较高悟 性持而恒者,小成之后鲜有放弃者。即使不是形式其内心却是永远的畏天顺道,此 必为悟性甚高之士。气功之用在于调心,心的层次提升则躯体自然安康,甚而面貌 都会大改变,是引起世人好感的面容。

同气相求,如同人们日常说的物以群分,人以类聚,物与人都有一种不能为一般人察觉的生物信息场,其是多元化的,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敏感人对此场能感知, 能单凭感觉来辨断不同的事物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好的场可以聚集好的人,此为助 缘,而坏的场则吸引坏的东西,如疾病,各种灾祸,同时也是小人亲,贤者离。

一个总是对别人不满之人一段时间后总会表现出来,发生高维降解以各种外化的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或直接以变化的生物信息场对别人产生影响,使人感觉不舒 服,想离开,这也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好的表面伪装也不会被放过及逃过, 为此请在一个集体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开朗真诚从善的心态,则你就可以得到了改善 这个环境的作用,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你仍是最受欢迎的人,关键在于坚持,很多 事长久的坚持下来其信息场才会改变,且勿要“善于表达”,表白可能破坏已有的 场,加入了其它的干扰了,“心存善念便是恶”讲得便是。坚持是一项不易的事, 和策划一个大的目标一样,其会有各种障碍,而大多是个人心理的障碍,如对人生 观、世界观产生怀疑,产生各种自私心理等。潜移默化之效同样是迅速的,只消不 长时间的积累,忘我,自然和顺之气就可到来,办事就顺了,甚至骑车上街都是一 路绿灯,“灿灿黄花无非般若,郁郁翠竹都乃菩提”,生活将是“竟然如此灿烂”。 请不要以贪婪自私和过敏自卑等污染环境。

知此理者多而从之者少,凡人的业障大深,圣人的一句话可以值得我们一辈子精进修行。大彻大悟的大德们,对社会起的作用是凡俗之人所没有注意到的。他们 对整饬社会的伦理、法令之影响非凡夫所能查觉。故舍凡尘之人也是一些对社会有 贡献者,有些人生来就想出家作和尚,对于世俗的功名得禄、儿女情长视为烟云, 这种宇宙中特有的现象乃自然的一种平衡机制,是高维振荡的必然结果。

或曰:此种人对社会何益,人都要成这样,人类社会还会在物质文明这方面得到发展吗?干脆都到深山中去算了。当然他们不会整日无所事事,他们会用创造来 改善人类的生活,虽然其可达上下知晓五百年,千里之外了如指掌,但社会上大多 数人还需依赖于普通的视感听觉来传递信息。他们会用新的理论以适应人之耳目所 需(实乃即心所需也)。

人生应如一面镜子,对各种发生的事情要不执着,聚则为雨露,散则为浮云, 不要以为会丢下什么,“鸟蛙过后无踪迹,依然识得来时路”,各种事情无非是人 脑的反应,而且大多是错位的偏执的主观的,在人的脑中即是信息,信息之作用是 微妙的,它在于减少不确定性,但过多的杂乱的信息对人也是有害的,使其溺毙于 过多无用信息的泥潭中,这些在实际中要灵活运用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要体现出所谓的艺术性,即带有特定的技巧和一定的和谐从容的美感。

灵性之产生是必然的,人只是宇宙发展到特写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是高维各种如因果相互颠倒、对比、正反、接合替换的高维瓜的。试看这世界之法规,首先 都乃以一种适应宇宙发展的规律制定,各种现象的产生无不在意料之组合之中,当 然是高维中种合理之组合。如犯罪、死人、治安、休息、工作劳动等。比如两列波 各种叠加不可能的在瞬时高于分解开的两波峰相加达到的幅度,各种驻波干涉共振 现象也是遵守以上规律的,在宇宙各种物理现象和生命现象中也是循一定规律发展 的,我们即不能希冀突变也不能对各种可能的变故不预防。

创造学是最能体现一些东西的学问,创造发明的本质在于上层的各种组合被人发现感知,古人已想过今人有飞机,能上天,有电视看,他们过去的各种幻想在今 天逐步的实现,实际上即是被古代一些特异功能者在高维感知到宇宙的物理时空中 将出现这些东西,现在的各种事物都是这些高维存在在低维的显化,也即为发明家 --头脑敏感的人感知接受转化物化。有的发明家即是特异功能人,如法国一个对 交流电作出大贡献的发明家即是一个特异功能人,其没搞过机械,却对机械构造却 具有一般学过的人不能达到的了解,脑中经常出现各种将要发明出来物体的图象, 预感功能很准,还出现各种超感觉。本人在发明创新上有一些小的成绩,对此也是心有(忄加戚)(忄加戚)焉,日本大发明家中松义郎曾云:“发明是要有天分和环境的”就是不加掩饰的心得。人脑可以进行各种组合,只不过是大脑的一种 机能,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别之处,人乃万物之灵。气功中的发扬意念都要求第一念,即在未形成概念、形象之前即发出意念,这时的功能才能得以发挥,这在我 们的理论中也

可以得到解释,因只有减少人的各种外物的依赖执著心理才能与高维 时空的能量结合,主动调动调控他们。

放下自我即是佛,那种我字当头的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在气功修练特别强调这点,那种不能入静的人其实质即是非常自私的表现。一个人应心存感激的心情对待 已经得到的东西,未得到而又想得到的则要想到这世界的万物是有道的,是按其自 在的规律发展的,坦然处之,不为所累,如此才能获内心的清凉,才能有所大成。

基于数学是建立在整数的基础上的,世界也是建立在整数基础上的哲学观点,本人运用一些高等代数、几何的方法及发现的一些规律参照古人的一些论著并结合 实证的体验,论证了高维的存在及一个新的世界观,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了正确且 能实证的世界观,我们才能获“正见”,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仍是 古代圣人早已总结出来的,已可供世人修行几生几世的了,本人无意再作新谋,至 多只是以现代的语言加以更透彻的表述,使古人限于条件不能表达的一些本质东西 在现代人的知识基础上表达出来。作为有为法,本人也创造了一套修行法,它的出 发点是顺乎大道,合乎大道,为的是让有缘修行的人在今生今世做个真正的智者, 佛所称的觉悟的人,也不枉来此世间一遭。

坦率的讲,可以将人分成不同的能量级,高层的境界是很高的,一些东西也只有在具有高能量后才能醒悟,低层是不可以加以探视的。常人只有精进的修练,当 达到一定的能量级后才能理解,才能体会到。这是天生的,也有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

进入高境界后,可以发现:人体内有宇宙中各种构成,可以从人体中找到宇宙 的构成图景。人又能反映生活场所周围情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此是嵌套的, 层层相重的,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结构,山东大学张颖清的生物全息理论已揭示 出了一些道理。

时空复合(高维能量)

│高维

------ │----------------

│低维

时 ──┴─── 空

(时空结合点上的万事万物)

坦率讲:较一般人讲的四维是一种突破,有眼光的人曾讲过,高维和低维只可 能是一种镜像关系,以前的再加一个维只是机械的思维方式。

对高维的论证,由波函数方程,说明粒子的各种参量是随人的观测时的时间坍缩的,而如果无人的观测行为的参与则它的运行又是另外的情形,这一点已由一些 实验证明,因此量子力学的基础不确定原理也有一些问题。在我们看来,至少在低 层的维度上,如爱因斯坦坚持的,万物都具确定性,尽管有人证明存在三个个体的 系统就已不能计算出各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这不过只是一种低层的工具论的局限性 体现。在我们看来,只有人的意识这种高层的带有本体性的东西才能把握之,如混 沌系统对初始条件很敏感,但其任何作用,都可通过人的意识加以预先感知。现有 的各种现象都可以从波的性质加以说明,波是一种能量的传播,是能的不灭的一种 体现,在单位时间的能量越大,其可能的效果越大。波的能量传递有其规律,某个 原因造成的波动必然在以后的时空中体现出来,而且可以预测出这个滞后效应的发 生时空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波形,而波的高峰之后必有低谷,两列波的运行必 有相互增强,也不可避免有相互削弱的时候,对应于万事万物的波不同的人也必有 不同的差异。如商人的看人本领很高,一见面就能知这个人怎样,是因其在此方面 具有了某种确定的灵敏性,当然有些人他看不出,做生意赔了,则是因为他的能量 被掩盖了,也许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的识别能力下降了……在社会科学的预测模 型中这个原理已被不自觉的应用,当然是以现有的各种认识加以运用的,如在股市 的预测上,山东有名的蓝光系统即利用了这个原理,名为“铃声效应”,其实即是 利用的这个原理,它对风云变幻中一些关键点的出现都早早的给出了警报。

对一些问题作的不是庸俗化的处理,认真的读者会发现中间有许多乍看简单而实际是极其玄奥的东西,请不要庸俗化的读它。尽管真理应该是简单的,然而有些 东西还是要有大量相关知识作准备的,对任何事要寻求简单,防止简单。此文观点详尽论述见本人论著《三进制的宇宙体系--高维的论证及思考》(暂名)

卞光曹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四日

一日一个偶然机缘,发现应该为一些活在不快活心理中的人指明一条道路,说明一些道理,无意于个人留下什么,只愿能确起到一些作用。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可以得解决!!! 文章论点跳跃大。

第6篇:陶渊明辞职的真相真相

子虚教授:

弟子对您关于陶渊明研究的论文已经拜读,但对您文所说陶渊明先生辞职原因一事有点异义,因此不嫌冒昧提出来供先生参考。众所周知,当年陶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离官而去。其实不然,弟子认为这是千百年来以讹传讹的结果。最近,我到陶渊明先生工作过的彭泽县作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在荒唐医院精神科里查找到陶先生当年的病历,发现他当县长不久后就患了高血脂、脂肪肝、酒精肝、高血压等多种富贵病。医生开给他就不饮酒,不得赴宴,对高脂肪的食品要有所节制等方子。但一个当县长的怎么能离开这些呢?所以他为了身体健康起见只得离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他辞职后身体得到康复心情愉快的表现。陶渊明还写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还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句子,这表明他厌恶官场。当县长那阵子整天开会,特别是每到年终岁末时就得频频出席各种会议。有许多会他是违心去的,但不去不。县长也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吧,你去了甲单位,不去乙单位,人家就会有意见,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去了又得讲些废话,每年就是那一套。就是拿别人给他准备好了的讲话稿,什么重视啊,提高啊,决心啊等等大话套话空话。所以他辞职后不久,就写了逃避现实的散文《桃花源记》,据我调查了解,这个构思,是他当县长时产生的。三是他想当自由撰稿人。您想想,一个酷爱写诗的人,整天忙于开会呀,喝酒呀,迎进送出的应酬啊,哪还有闲情写得出山水田园诗呢,所以他思前想后,毅然决然就辞职了。据说,他私下对一个亲近的朋友说过,陶县长有是而陶渊明的诗人只有一个。现在看来他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辞职,如今会留下这么多的好诗吗?他当县长时,每次都要对群众作上万字的报告,但老百姓都忘了,只有三百多字的《桃花源记》到现在还是妇孺皆知,您说,有哪个不晓得的?综上所述,陶县长辞职的真正原因就是以上几项,希望天下研究陶诗的先生们朋友们,本着有错必纠的原则,努力恢复历史本来面目。最后祝先生身体

健康,工作顺利!

业余陶诗爱好者乌有拜上

×年×月×日

《讽刺与幽默》〔20030105 №n〕

第7篇:迟到的真相

《文武北洋》读后感

摘要:北洋时代并不是一个完全“黑暗”,“反动”的时代,活跃在这个时代政坛上的军阀政客也不尽是无能的武夫,其中不乏有文韬武略的能人,他们试图让传统的中国开始融入世界潮流,民主,进步的曙光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若隐若现,“武”是那个时代的表象,“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一批文人武将曾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努力挣扎过,我们应该对每一个试图推动民族进步的人致敬,不管他们的尝试是否成功,然而历史的真实总要拨开层层迷雾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文武北洋》为我们还原了一段历史真相,让我们了解到了一段立体的北洋时代风云。

摘要:文武北洋,历史真相,民主宪政,反思

北洋时期,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说熟悉是它距我们不到一百年之遥,而且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已经有所涉猎,但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上了解到的北洋时代是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时期,很多反动卖国的军阀割据一方,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说到真正的历史这也许就是我们陌生的地方吧,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真是了解其实甚少,大多来自官方的一家之言,客观的看待历史,其实不然,古人有云“事定犹须待阖棺”,一件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叙来源有两种来源:一个是事情的亲历者,他可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历史的真相,另一种来源就是在时间结束后,不过众所周知一个时代的结束它的影响还会继续,它不可能从标志它结束的那一天就戛然而止,当一个时代在历史上荡起的涟漪平息后,也是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时候,在北洋时代过去将近一百年的现在,我们再回首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曾经的标签该摘的就该摘了,也许在政治的阴影里生活太长时间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对所有历史事件的描述,当斯人已逝,与那个时代有关的敏感人物都已作古,我们是否应该去求证一下历史的真相。虽然政治的橡皮擦可以无所不能的把历史上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擦掉,但当这些已经不能对如今的现实造成任何实质上的影响时,是时候拂去历史的尘埃了,这就是对历史客观评价的另一种来源吧。《文武北洋》就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对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历史总是喜欢和我们开玩笑,传阅数载的话未必是真,却如大家所言: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前在教科书里看到的不免有点成王败寇的嫌疑,其实历史并不那么简单,那些人和事也不是简单如被贴上的标签那样,客观地看,那段历史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当我们习惯于把历史放置于一定的背景和舞台上来看时,也应该试着打破这种模式看看舞台之外的风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暖春遭遇寒流的清醒和冷静,作者通过走访名人故居的形式将一个个曾经在北尽;洋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联系起来,以比较详实的史料深刻地剖析了这些曾经璀璨的巨星的性格和命运,给这一段历史框架填入了血肉,让它变得真实可感。

这本书依次为我们介绍了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九位文韬武略的北洋人物,正是这些文人武将的苦行经营才没有轻易让这个转瞬即逝的时代在人们的记忆中匆匆滑过,初读这本书不仅有一种作者为他们翻案的感觉,细细品读其实不然,他们个个都那么有个性,武人不知是只会玩弄枪杆子的一介武夫他们也和后来的取代者中一些伟人一样拥有雄才大略,他们中也不乏才华横溢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佩孚,杨度,从他们留下的一些诗文中可以看到他们的人生抱负和爱国热情,然而一个人的命运永远摆脱不了时代的牢笼,他们意识到了在中国推行民主宪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有一些实行民主政治的短暂尝试民主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闪烁着微茫的光,而它背后的推动者也历尽了艰辛。段祺瑞执政时期虽然在制度上没有重大的举措,但他对民主制度依然怀有一种敬畏,在他解散了原来的一会之后又开始着手组织新的国会,之一时期的中央政府虽然由军阀统治,地方还享有很大的自由,这一时期的社会舆论控制还是比较宽松,许多私营报业开始创办即使这些报馆散发了不利于当局的言论,报馆遭到的也不过只暂时的一纸封条,这些由社会有识之士船板的报纸又会在其他地方出现,继续发挥它应有作用,这

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还是有发言权的。段祺瑞的名誉毁在了三一八惨案中,站在今天的角度,他当时派军警镇压群众游行的行为的却令人发指,于是他在执政期间推动新的国会选举的举动便统统随着三一八惨案的枪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可有谁知道这背后当权者的无奈与悲哀,段祺瑞在权力的熏陶下还是没有灭绝人性的,他在退出政坛之后直到去世的几年中,他一直坚持吃斋念佛,为曾经的悲剧忏悔,可是历史的阴差阳错总是把它的善深深埋在尘埃里。而让它的功永远浮动在人们的视野他的足迹明明白白镌刻在青史上只要你真的触到民国那几篇汗青就会明显地拭到覆着尘泥的的有关段氏的刻痕,打仗与治国毕竟是两回事,他的悲剧和吴佩孚有些类似,二者在战场上都是有深谋远虑的,尤其是吴佩孚,它的军事才能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治国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努力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朵浪花刚刚卷起又被吞没了。在张作霖通知的东北地区,他也并不是后世所说的日本人能帝国主义的走狗,卖国贼,他依然坚持寸土必争的原则,在日本早已虎视眈眈的东北坚守着,张作霖是北洋政坛上少有的没什么文化的人,没文化的不一定是老粗,就像不识字的不一定不讲道理一样,“卑贱者最聪明”虽然这是后来当政者对其的奚落,但用在这里却很恰当。在人格上,这些军阀虽然有一些污点,甚至是他们致命的污点,但谁的人生能完全清清白白呢,但也正是这些污点掩盖了他们人生的辉煌,即使有功,但和他们所犯的错误比起来,无论多大的功劳都微不足道,但能在北洋的舞台上留下足迹并且有所作为,虽然这些作为被他们后来的替代者刻意夸大了缺点,但是真相虽然迟到了但却依然存在。这些军阀政客都各具特点,虽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被贴上了“卖国”的标签,但他们骨子里是爱国的,他们也是有民族情感的军人,甚至有些人一生都在为了我们的民族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但是所有的努力却因为一些意外的巧合和偶然改变了性质,不然,张作霖不会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在回东北的路上,如果他是买过的,他至于把自己搞的这个下场吗?袁世凯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二十一条》和称帝,这也是他一生到死后一直背负的骂名的来源,我们站在在今天的角度评说历史不免有点事后诸葛的嫌疑,话说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只能发生一定的历史事件,我们不能简单的就是间的恶性后果来对它进行评价,站在当时的条件下,《二十一条》的签订其实是袁世凯出于当时国力薄弱而日本人能方面的强力压迫下的无奈妥协,与其让日本的战火肆无忌惮的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不如暂时妥协,这也是袁世凯及其参谋集团在当时的情况下想出的下下策,这对于一个中国政府实际的当政者来说是多大的侮辱,难道他们愿意承受这样的侮辱和误解吗?在丛林时代,弱国无外交,这其中有多少的悲哀与无奈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在这件事上袁世凯的命运和晚清的另一位大臣李鸿章的命运极其相似,关于袁世凯的称帝,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讲不排除他受权利欲望的指使,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他之所以选择帝制,并不是他想恢复专制帝制,是因为他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失望,但是他对君主立宪的第一步尝试与当时的民主洪流相悖,他的治国理想刚刚起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对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所有致力于推动民族进步而努力的人怀有一份崇敬,无论他是否成功。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政客还是军阀,他们的命运都免不了悲剧收场,不能仅仅把它归结为时代的错,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主导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力量,可是究竟为什么他们没能摆脱这样的命运,这一只是我的困惑。

反思一直是我们了解历史事件后应有的态度,我在很粗读者本书的时候对这些人物充满了崇敬之情,觉得他们也已觉得他们也应该是英雄,我会被他们在军事,外交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能力和成就所钦佩,我也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像他们那样的人绝不止九个,可是一个时代的命运为什么还是没有因他们而改变呢?如果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可是像他们那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却不算少数,为什么他们的出现还是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是我所了解到的历史翻案的嫌疑过大夸张了他们的优点和贡献和优点,还是当时的现状太过复杂,他们无力回天?他们既然已经认识到在国内实行民主宪的趋势不可阻挡,而外部环境也面临着来自各国的压迫和侵蚀,他们为什么没能改变当时的现状,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后来历经了曲折和磨

难才得到了统一,他们缺乏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幼稚而肤浅的问题,可这确实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疑惑,并且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最后,我依然想说:北洋时代可能并不是一个完全“反动”“黑暗”的时代,也可能并非是武夫执政,人文思想沦陷的时代,事实上,它正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第一次走上选票时代的艰难开始,是一些有文韬武略的大人物想让中国与世界潮流接轨领略世界政治游戏规的一个不成熟的尝试,“武”是那个时代的表象,“文”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民主进步的曙光在那个所谓黑暗的时代若隐若现,有一批文人武将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而努力挣扎过,只是他们自身也被这浓郁的黑暗吞噬了,但我们应该记得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之努力过,他们不应该被历史遗忘。尽管在读者本书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疑惑和不解,但也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首先我们在看待事物是要从多角度出发,全面深入的思考问题,以便获得客观公正的认识,不要被一家之言所蒙蔽。其次我觉得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以提高我们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解读历史,获得知识的养分,思索生活的智慧,也许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但是学会辨别真相比寻找真相更能锻炼我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文武北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出版 李洁著

《北洋裂变:军军阀与五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张鸣著

《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出版 唐德刚著

第8篇:生活的真相

白岩松演讲摘录

生活的真相是:幸福的事5%,痛苦的事5%,剩下的90%都是平淡的。但是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90%的平淡转换成幸福;不聪明的人就会“善于”把这90%的平淡往痛苦这块靠!

生活是不会天天放礼花的,礼花只是偶尔放一放,天天放你会受不了。

我能做到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该记住的不记你也会记住,不该记住的你记了也记不住。100个记笔记的人后来99个都没翻开过。

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可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你注定平淡!

跳高如人生。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人不拥有自由,连痛苦的权利都没有!

第9篇:家庭作业的真相

——读<家庭作业的迷思>有感

今天看了科恩的《家庭作业的迷思》有一点感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写家庭作业”几乎普遍的存在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尤其明显,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做过家庭作业,而且是繁重的家庭作业,我们把做家庭作业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思考家庭作业是否真的需要存在。

看完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后,我才幡然醒悟,家庭作业它就像是《格林童话》里的那件皇帝的新装,而这本书的作者科恩正是那个敢于大声喊出“可是他什么也没穿!”的人,给我们揭开了家庭作业的真相. 为什么要布置家庭作业?一个基本的理由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学生不可能将教师带回家,但能够将书本带回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任务和方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另外,家庭作业还向学生提供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步调展开学习的方式,这能促进学生主动地、有趣味的开展学习。这似乎听起来很合理而且从世界各地以及我国大样本的教育测量结果显示,每天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足以让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很兴奋了,足以让他们认为家庭作业是必须存在的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一个最惊人的趋势就是学生作业量逐渐增加,而且给予越来越年幼的儿童布置越来越多的家庭作业。一些国际组织开展的教育质量检测如PISA、TIMSS、PIRLS等让不同国家的教育决策者看到了自己国家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同时也产生了如下的推理, 前提一:我们的学生家庭作业远少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学生; 前提二:国际考试结果其他国家远远超过我们。 结论:前提一解释前提二。 额外的结论:如果教师能指派更多的家庭作业,学生的表现会更好。 在上述的推理下,相关教育政策相继出台,学生的家庭作业也越来越多了。 

家庭作业带来的问题及弊端也就都显露出来了.

一、家庭作业给父母增添了不少负担。父母忙完了工作回家之后还要监督孩子写家庭作业这几乎就是父母的第二份工作。

二、家庭作业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过多过繁过难的家庭作业既打击了哪些努力奋斗的孩子也剥夺了表现优异的孩子的学习乐趣。

三、家庭作业导致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家庭作业以一种令人心忧的方式重塑和主宰着家人互动的方式孩子回家之后不到五分钟家长就会提到作业这个话题。更要命的是家长关心的重点是孩子是否完成了作业至于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是否在学习是否从中获得了真正的趣味家长几乎不关心。

四、除了学校、吃饭和睡觉之外家庭作业几乎占满了孩子的剩余时间。孩子较少有时间从事其他活动比如社交、户外娱乐和创意活动等等。

五、大量重复操练式的家庭作业对求知欲的负面冲击可能会扩展到学校生活甚至扩展到孩子们对学习的想法。“而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是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杜威语。家庭作业可能是熄灭好奇火焰最好的灭火器。

科恩认为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但大量的家庭作业不会帮助孩子成为更成熟或更有热忱的学习者。

在本书中,科恩认为并不是要“禁止所有的家庭作业”这么极端,而是我们老师要思考家庭作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适合给予学生的三种家庭作业是 1.适合的家庭活动。他认为我们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首先必须要自问的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在学校做这个作业?”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使劲背回家的书包里面装了什么?他认为确需要学生带回家的作业,可以是要孩子访问父母的家庭历史,或要求父母解释他们是怎么学习数学的,或是在家厨房内进行的一个实验等等只能回到家里才能完成的作业。2.通常不会被想成是家庭作业的家庭活动。如让他们在大人的陪伴下,烹饪、猜字谜、玩文字游戏、纸牌游戏或棋盘游戏、大声朗读,甚至一起观赏优质的电视节目,一起在网络上搜寻信息等。他认为越是用这种活动来取代传统的学校作业,(机械地抄抄写写,只为了练习技能和背诵知识作业)那孩子在社交、情绪甚至知识方面的发展就越好。3.阅读。科恩认为应该让学生去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真正的书籍,而不是大量缺乏背景脉络的散文),去持续地阅读,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成为更娴熟的读者。而且他主张把阅读当作唯一的家庭作业,这是很有利的,而且如果学生有机会能和同学讨论所读的内容,那就好上加好了

对于现在而言家庭作业似乎已经成为“优秀的演员”担当多种角色学

校的任务孩子巩固知识的方式家长以及老师的负担。试想一下我们每天工作八小时回家之后都不愿意在谈及工作更何况孩子们呢 我也知道有些家庭作业确实存在其不合理性也能回想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挣扎在作业中的痛苦感受但是我理解教师的苦衷同时也理解家长。处在现存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就不得不继续布置家庭作业来换取更高的分数来满足一些看似非常合理而又无法反抗的要求没有几个人敢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不管怎样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希望教师能够 一是要摒弃市面上多如牛毛的教辅资料自行设计家庭作业做到量少质优二是尽量将家庭作业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三是请父母一道参与设计家庭作业让父母明确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四是不要用简单评分的方式来评价孩子们的作业特别是对那些经常在作业中出错的孩子。要让孩子们明白犯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五是要关怀学困生对他们的作业进行个别的处理。

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看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重大改革,也希望孩子们享有更愉快的童年„„

感谢资料来源:题谷网

上一篇: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下一篇: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