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变更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短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等方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分析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解析了人防机动通信系统,指出短波电台及其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最终就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動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关注要点进行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通信系统变更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信系统变更管理论文 篇1:

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为适应城镇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效能,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源,加大地籍测量、确权与变更管理的力度,旨在实现地籍信息的量化管控。探讨了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梳理了地籍调查与权属变更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实施流程,该技术从技术准备、控制测量与碎部采集等角度,为加强地籍信息管理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

关键词:城镇地籍;变更测绘;控制测量;精度分析;

城镇变更地籍测量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测量精度不高、测量信息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增加了城镇变更地籍工作开展的难度。基于城镇化进程和土地资源的使用需求,相关部门及技术团队对原有地籍测量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积极尝试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测图的精确度与图形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1 数字化测绘技术概述

数字化测绘技术原理及作业方法能准确把握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要求,明确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重点,为后续技术应用的分析及应用策略的探讨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不同,数字化测绘技术以计算机作为凭条,通过电子速测仪、GNSS定位、数字摄影测量仪、数字化仪等相关硬件设备,完成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工作,实现对区域地形数据信息的全面汇总。从技术层面来看,以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为代表的3S集成技术,构成了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综合体系,实现了数据快速采集、数据传输、图形编辑、成果多维展现等。

同时,借助数据传输端口将全站仪获取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系统将地籍信息传输到后台系统,借助计算机程序化语言编制的数据转换程序,初步处理接收到的各类数据。在实现三维数据模型OSGB生产的基础上,借助EPS、CASS3D与Autu CAD等软件,将测绘结果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现代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快速实现区域地籍信息与地类资源整合的汇总统计与分析,避免传统人工统计方式所导致的效率低、质量差等弊端,有效满足现阶段地籍动态化、信息化、多维度的相关要求。

2 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作业模式沿革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籍测量数据采集模式日新月异。为降低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难度,需提升自身的认知,通过转变观念认知,提升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效果。在传统测绘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水准仪、平板仪、经纬仪等设备,根据测绘工作的要求,进入相关区域开展测绘工作。

传统测绘方式的流程较烦琐,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整个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较低。数字化测绘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存在的缺陷,实现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例如采用CORS定位技术、无人机低空航摄等方式,快速采集地表信息,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界址点坐标信息,还能将地表采用的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DEM进行客观表示,直观展现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作业内容,缩短了地籍测量周期,降低了外业数据采集、内业绘制地籍图的难度和粗差概率,有助于推动地籍信息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利用以3S集成技术(RS、GIS、GPS)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为土地利用监管、违法占地调查提供了科学快速的数据采集方法。例如从地类图斑监测的角度,现代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数据,可实现大范围图斑的快速对比监测,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从大棚房、违建房屋自动提取方面展示出传统全站仪、平板制图等无法比拟的优势。

通过构建地籍测量信息系统、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能将获取到的各类地籍数据录入到相关数据库中,实现对城镇变更地籍信息的资源化处理,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高效进行地籍数据的检索,不断提升地籍数据的实用性。例如在地籍测量信息系统中,通过图示符号进行编码的对比,通过编码将地籍测量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保证了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信息的实用性。

3 城镇变更地籍测绘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在科学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结合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依托以3S集成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优势,从基准数据准备、控制测量施测与碎部信息采集等角度,应加强流程组织管理,有效满足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相关要求。

3.1 作业规范与基础数据收集

要求认真做好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应用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数据测绘技术的合理化、高效化应用。

具体来看,需结合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地籍图图式》等相关技术规范,确定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业依据,并反复论证作业依据,通过作业依据的确立,为后续各项技术的应用提供方向性引导。

除了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外,还需做好数字化测绘仪器设备的选型工作,例如对GNSS接收机、全站仪、测图软件以及计算机数量、类型的确定,持续提升数字化策略技术的实用性。

同时,考虑到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任务繁重,工作体量较大,为确保数字化测绘的精准性,全站仪采集时应按照资料收集—控制点确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面积计算的程序,完成相关点位信息的采集与绘图处理等。

3.2 地籍控制测量施测应用流程分析

控制点是地籍测绘、地形采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是构建统一坐标框架的前提,传统控制测量多以三角网、导线网形式布设,作业难度较大、测绘时间与成本相对较高。

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引入地籍测绘后,可利用GPS定位技术,在测区通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以快速静态采集的方式对控制点水平位置、高程数据进行快速求解,实现控制点的有效定位。通过控制点的确立,建立起完善的控制测量网,可有效完成变更地籍测量仪器设备的应用。例如通过GNSS定位系统,对控制点进行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同时考虑到城镇空间分布,在控制点确定、测量过程中,将控制测量点放在空旷地带、主干道路等位置,保证控制测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为避免外部因素对控制测量的影响,控制点应当远离变电所、高压电线等区域,避免外界因素对控制测量工作的干扰,为后续测量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变更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从过往经验来看,碎部点的测量对整个变更地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最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认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变更地籍测量的过程中需认真做好碎步测量工作,顺利完成对碎部点、界址点及高程的测算。

具体来看,可通过实时动态分析法、全站仪联动,对城镇地籍草图进行二次评估,根据二次评估对城镇地籍地图作出相应的完善,使其能真正反映出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等相关数据,确保地籍图能反映实际地籍变更情况。

在碎部测量中應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能通过计算界址点消除地籍测绘中存在的隐蔽死角,避免发生地籍数据测算不准确的情况。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需论证控制点、界址线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做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合理使用,实现碎部测绘的准确性测量,为后续城镇变更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4 结束语

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作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开发、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保证变更地籍测量的有效性,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角度出发,积极探讨技术应用的方式与方法,促进现有城镇地籍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对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城乡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唐辉.城镇变更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8(9):172.

[2]陶培军.城镇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运用分析[J].中国房地产企业,2020(2):31-33.

[3]邓勇,王洪.解析城镇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筑与设计,2018(7):67-68.

抚顺东新基础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抚顺 113000

作者:李海溢

通信系统变更管理论文 篇2:

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短波通信与光纤通信等方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文章主要分析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解析了人防机动通信系统,指出短波电台及其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最终就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動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关注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短波电台;人防机动通信系统;短波通信

在我国稳定发展时期,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理是人防工作人员肩负的使命,我国第5次人防工作会议中指出,人防职能在新时代要发生转变,由战时防空向战时防空、平时抢险救灾的方向转变。“两防一体”提出后,转化进程不断推进。作为人防工作的“神经”和“耳目”,人防指挥通信部门在应急救援、平时抢险救灾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我国省市人防部门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加强系统建设,稳步推进通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科学完善进程,形成地上、地下、机动三维一体的管理体系。机动指挥通信系统以通信手段灵活多样、机动快速、反应能力强的优势,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活动中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1]。

1 人防机动通信系统概述

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在传统固定模式基础上增加了机动因素,综合协调靠前指挥和集中决策,充分利用网络文电传输和实时视频会议技术,形成多功能综合性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人防机动通信系统由信息采集模块、通信指挥模块以及指挥模块构成的车辆组成,以短波通信和超短波通信方式和卫星、局域形成链路通信,构成指挥集群体系。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通信手段灵活多样、有线和无线结合,实现移动环境下的数据、信息可靠性双向传输。(2)人防机动通信集群体系操作更简单,维护方便,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完善成为发展趋势。(3)战时防空、平时抢险救灾的职能转变,在使人防机动通信系统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网、国家通信网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与公用电信网互联互通,保证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信网络畅通。

2 短波电台及其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1 短波电台

作为一种通信设备,短波电台的通信波长范围为100~10 m,波动频率范围为3~30 MHz。短波电台由收发信机、天线、终端设备、电源等设备构成。通过短波电台实现等幅报、话音以及移频报的传送,以振幅调制和单边带调制的方式实现电话信号传送。目前,短波电台主要有便携式、车载式和固定式3种类型,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构建通信枢纽。便携式短波电台在战术分队通信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而固定式短波电台的功率达数千瓦,应用于战略通信。这两种短波电台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征,通信中配备较大型天线。短波电台能够在较小功率支持下实现远距离通信传输,因此,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

2.2 短波通信的应用及优越性

短波通信能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语音、图片等信息传输。目前,短波通信在水利、军事、政府、人防等领域中均有应用。在人防应急通信和远距离指挥中,短波通信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短波通信在应用中均有明显优势,总结有以下几点。

(1)能够应对复杂的传输环境。在传统信号传输方式中,受传输环境影响较大,短波通信解决了这一弊端,最大限度规避传输环境、地形位置的限制。尤其是在偏远山区以及海洋等严酷环境中,短波通信能够很好地实现高质量通信传输[3]。

(2)具有极强的抗摧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在信息传输中不可避免会受到中继体和网络电缆的限制影响,短波通信能适应这些影响因素实现数据传输通信。

(3)运行功率小。短波通信在长、中、短距离信号传输中能很好地应用,在较小功率作用下实现通信传输。

2.3 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引入短波通信,对抗摧毁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短波电台实现干扰方向的准确定位,结合自适应电线和定向电线实现电磁干扰的处理和规避。调频传输技术作为短波电台的重要传输技术,该键控有效提高了电台抗干扰能力。短波电台在通信中需分析波段干扰强度,通过该参数确定电波电台频率,以实时频率波动变化确定波段,在传输较好的频道上实现通信电磁规避。为适应发展需求,短波通信技术借助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革新。自动信道切换作为新兴技术,被应用于短波通信系统中,当短波电台通信中监测到较强电磁干扰时,会自动切换信号规避电磁干扰。短波电台的通信频带压缩功能也保证了电台稳定运行。

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也不断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兴的高频自适应技术、差错控制技术、调频技术、调制解调制技术和调频技术的引入提高人防工作质量和效率。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形成了多功能集群系统,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有效保证了国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短波电台在人防通信系统的运用要点及注意问题

在短波电台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通信车停放位置、天线架设方式、天气水文条件等因素。短波电台在人防通信系统中应用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效保障最终人防通信系统中通信功能的实现[4]。

3.1 通信车的停放位置

省市级人防机动指挥系统由于覆盖范围不同,机动指挥车停放范围也具有差异。一般市级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机动指挥车的停放范围在100 km以内,短波电台在系统中主要通过地波和电磁反射电磁波两种方式实现通信传输。在短波通信传输中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出现传输质量较低的情况。为此,必须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减小障碍物对信号的影响,一般在短波通信中调整信号传输方向和发射方向,避开干扰源和高压线、森林等较大障碍物,沿着开阔处进行通信传输,保证信号质量。

3.2 天线的架设

短波电台通信天线主要有双极天线、斜天线和鞭状天线3种类型。双极天线和斜天线需要高达物体作为支撑辅助架设,既可以架设稳定支撑杆进行支撑,也可以直接选择高达的数目作为支撑桿。在固定通信中主要采用双极天线,双极电线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固定通信中不能随意变更双极天线方向,双极天线和其他两种天线模式相比,架设过程更加复杂。斜天线主要应用于固定通信和临时通信,和双极电线相比,方向不受限制,且更加灵活,但通信过程中有固定通信方向的限制。由于鞭状天线状态的不同,天线选择和架设也有差异。当是竖直的鞭状天线时,天线选择全向天线架设模式,短波电台选用电波信号传输方式。当是倾斜的便装天线时,天线选择定向天线架设模式,和竖直鞭状天线有所不同。短波电台在人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天线倾斜程度和通信车的通信位置会影响短波通信质量,为保障短波通信质量,需要合理规划控制天线倾斜程度以及通信车的停放位置。短波电台的信号传输方向和天线的倾斜方向相反,且机动指挥通信车的中轴线需要和通信方向相同,另外,还需要根据短波通信传输距离,对通信车位置和天线倾斜方向进行适当调整。

3.3 天气的影响

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运行效率会受到电离层的直接影响,一般电离层的质量浓度越高,信号反射频率越高,影响越大;电离层质量浓度越低,信号发射和频率越低,影响越小。天气因素作为电离层质量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天气需要调整电离层质量浓度,合理选择天线以及天线架设方式,保证正常通信[5]。

4 结语

短波通信具有机动灵活、设备简单、电路建立迅速、价格低的突出优势,和光纤通信等新型通信方式相比仍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是目前典型的通信手段之一。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引入短波电台,充分利用短波电台短波通信的优势保证良好通信。在短波电台的应用中,为保证通信信号质量良好,需要结合天气、水文、电磁影响等因素合理设置通信车位置以及天线架设方式等,保证人防机动通信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夏志飞.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13):121-122.

[2]陆庆泷.短波电台在人防机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J].中国新通信,2017(7):22.

[3]吴文英.基于WSN的人防机动通信指挥平台定位跟踪系统[J].中外企业家,2015(18):252.

[4]陈川.浅谈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2(15):96.

[5]郑洲.九洲集团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Key words:short wave radio; maneu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ivil air defense; 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作者:甘露

通信系统变更管理论文 篇3:

气象通信系统传输配置的可视化分析与管理

摘 要:气象通信系统是国内和国际气象资料传输与交换的枢纽,而传输配置是通信系统业务的核心。目前通信系统的传输配置以文件方式存放,当发生业务调整时,由业务管理员通过手工修改这些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业务更新。但随着业务量快速增长,资料多发、中转等原因导致资料在系统中的流转过程非常复杂,这给业务管理员掌握各类资料流程的全貌以及业务流程的梳理等工作带来了难度。通过采用NetMiner这一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工具,通信系统的配置文件被换为可视化的网状结构图,图形化的展示方式使得各类资料在不同主机之间的流程一目了然,有助于资料流程的分析和优化;同时,图形化的网状结构还可以通过编辑被逆向导回成为通信系统的配置文件。可视化管理提高了配置的规划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传输配置,NetMiner,可视化

1.引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承担着全国气象资料实时收集、国际气象资料实时交换、各类气象资料与预报预测产品的分发和资料共享服务等职责,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主干网上的亚洲区域通信枢纽RTH(Regional Telecommunication Hub),也是全国气象通信中心。运行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气象通信系统主要由国际通信系统、国内通信系统、同城用户服务系统等组成[1]。气象通信系统的传输配置是对资料交换控制和传输调度的核心,本文针对通信系统的传输配置难以直观地展现和分析业务流程、不易于可视化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使用NetMiner这一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对其进行图形化转换的方法,为解决业务中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

气象通信系统的传输配置是通信系统进行资料传输控制的依据,资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哪些处理等都在传输配置中进行定义。其具体内容包括了数据的来源主机、来源目录、收集/分发文件名匹配规则、分发目的主机、目的地址以及需要进行的特殊处理和优先级配置等[2]。目前,通信系统的传输配置是文件方式存放,其结构简单、灵活,当发生业务增加、变更或者取消时,由业务管理员通过手工修改这些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业务更新,更新配置文件时无须重启系统应用,不会对运行中的业务造成影响。

随着气象业务的飞速发展,系统内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用户对资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以国内通信系统为例,目前传输的资料种类有23大类,205小类;每日传输的资料量超过200GB,文件数超过170万份,通信传输配置的内容也超过了6000行。虽然每次业务调整会通过电子或纸质文件的方式进行记录,业务管理员也会在每次业务变更时通过版本管理等技术手段记录本次调整对于配置文件的修改,但由于通信传输配置是非结构化的文档,随着时间推移,业务调整信息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资料的多发、中转、备份等原因常常导致资料在系统中的流转过程非常复杂,即使是业务管理员也无法完整描述业务的全貌和每类资料的流程,这给业务梳理和业务调整工作带来了难度。

经过分析,每一项资料的收集或分发配置,实质上都是一个从源点到目的点并具备一定规则的指向,而通信系统各个传输主机的所有配置项则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如果能够将这个网状结构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那么各类资料的流程则一目了然,而且能够直观定位主机的传输负载,从而进行配置的优化;如果还能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对这些源或目的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指向关系进行修改,并逆向导回生成配置文件中,那么业务管理员的配置工作将更加方便、灵活和准确。

NetMiner是一个把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探索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软件工具,它支持以可视化和交互的方式探查网络数据,以找出网络潜在的模式和结构[3]。本文选取国际通信系统5台主机的315条传输配置进行实验,将其转换格式后导入NetMiner,生成网状图,并且通过对网状图的可视化编辑,逆向生成配置文件,实现了通信系统传输配置文件的可视化分析和管理。

2 气象通信系统传输配置文件结构

气象通信系统传输配置文件主要由收集目录、收集文件、分发目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同一个收集目录可以通过多个文件名匹配策略收集多种规则的文件,每一类文件名规则的文件又可以分发到多个目的地。在数据收集和分发时支持本地拷贝以及FTP、SFTP、HTTP等多种协议,并且在收集时可指定收集时间间隔、源文件删除和重复性校验等策略,分发时可以配置优先级、重命名、归档等处理策略[4],这些配置是通信系统在进行资料收发时交换控制和传输调度的重要依据。传输配置文件结构如图1所示。

3 配置文件格式的转换

为了将配置文件转换为NetMiner能识别的格式,需要对配置文件进行格式转换。本文实验过程中使用Java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将文本格式的配置文件转换为EXCEL数据表的格式。

由于在配置文件中收集目录和收集文件是一对多的关系,收集文件和分发目的也是一对多的关系,因而将分发目的主机作为最小单位,将收集目录和收集文件等相关信息冗余存储,形成关系型的一对一的数据表格[5],数据表结构和数据示例如表1所示。

在该网络图上,通过节点上链接线的集散程度,可以看到业务在各个源主机/目的主机上的分布情况;通过多个节点之间链接线的串连,可以追踪某类资料的全流程;通过链接线的不同颜色和粗细程度,可以区分转发主机并判断该主机上承担的业务量;当存在资料的重复接收/发送或不合理的流程时,也可以通过该图迅速地定位。

6逆向导出配置文件

NetMiner不仅提供了网状结构的图形化显示功能,而且还支持直接在图形化的网状结构上进行节点和链接的编辑功能。通过使用“Graph Editor”工具,可以任意增加/减少节点、建立/删除链接,进而实现对网络结构的修改,而且修改后的网状结构可以逆向导出成EXCEL等格式的文件。

这样,当通信系统有业务增加、修改或取消时,业务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NetMiner对之前生成的网状结构进行修改,然后导出成EXCEL文件,再通过应用程序导回成为配置文件即可,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可规划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也减少了手工输入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图4是通过NetMiner的图形编辑器添加一个分发节点“New Node(1)”并建立源节点到新建节点之间有向链接的过程。

7 应用效果

本文在使用业务实际配置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正向转换,实现了通过传输配置文件生成业务网状结构图,尽管业务流程非常复杂,但通过该图可以一目了然地对业务量分布、业务流程的合理性等问题进行直观的分析和定位;而后又通过图形化编辑和逆向转换,实现了对传输配置的可视化编辑和管理,使得业务配置工作更加简单、灵活和准确。

8结 论

本文选取了国际通信系统部分配置文件进行解析和转换,并最终生成了以收发主机为节点的业务网状关系,只是对部分通信业务粗粒度的展示。而且,对于远程收集和远程分发的情况,配置文件所在的主机实质上承担了转发服务器的角色,将资料从远程拉取到本地,再由本地分发至远程,为了网络结构图的简单明晰,本文只是将作为中转服务器的本地主机信息作为链接属性,以体现其转发关系。

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下一步可以将分析范围扩大至整个通信系统,节点粒度精细到收发主机的每个目录,并且将中转服务器由链接属性转化为节点,将文件名的匹配规则作为链接属性,以图形化网络的方式全面展示通信系统的业务概貌、精准地描述各类资料的业务流程,满足业务管理和决策人员快速、高效、准确分析和调整业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赵立成.气象信息系统[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20.

[2] 李湘.气象通信系统发展与展望[J].气象, 2010,36(7):56.

[3] 王陆.典型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巩固及分析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 2009,总第267期:95.

[4] 林润生,孙周军,谭小华等.新一代国内气象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J].气象, 2011,37(3):356.

[5]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4.

[6] Borgatti,Steve P. “2-Mode Concept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Robert A. Meyers (ed) Encyclopedia of complexity and systems science[M] .New York : Springer,2009:4.

作者:薛蕾 李德泉

上一篇:员工定申请书下一篇:工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