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年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本科学年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6年11月19日,由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和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暨南大学召开。西南财经大学郭复初教授、樊行健教授,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黎文靖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东辉教授分别致辞。

第一篇:本科学年论文

某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自考全日制本科班运行2学年教学情况

[摘 要] 目的:探讨在高职专科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全日制自考本科教学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衔接融通,搭建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结果:某高职高专院校针对设立的全日制护理自考本科班经过2年的辅导、学习和考试,护理专业课程通过率较高,41人参加学习,9门护理专业课程自学考试,有4人次没有通过。关于公共课程学习,英语二和公共关系自考课程通过率为100%;采用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替代自考计算机相应学分,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为46.3%。全日制班与业余比较自考课程通过率(及格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英语二,全日制班的及格率高于业余班,而其他课程通过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护理专业自考独立本科段教学辅导学习,以满足社会需求。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教学模式

[

护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指高职高专院校在校普通护理专业大专班的教学中,实施专科教学结合本科自学辅导相结合,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全日制教学,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护理专科毕业证和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及护士资格证书三证一体。

作为系列教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课题根据淮联校〔2016〕128号文件,“护理专业专本衔接(自考)教学模式研究”作为校级重大项目得以立项。

作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护理特色专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护理骨干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医学院进行了专本衔接(自考)教学模式研究。首先在该校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制定了护理自考专本衔接培养方案。

该班级建立经过:2016级自考本科班的筹建是在2016年护理专业新生报到入学后,全部学生都经过报到分班后,项目负责人专门召集2016级护理新生1班至12班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在各班级中宣传,后根据学生意愿,填写承诺书和报名表,最后录取42人,中途有1人要求退学,最后实际由41人组成。该班辅导员是医学院的资深护理专业教师万娜萨老师。

该班的成立:学生的选拔与当初设想有出入,当初设想根据学生的志愿和英语高考成绩等遴选学生。由于报到时未能纳入教学班级建制,组班时学生已经完成分班,是从2016级护理1~12个班级中根据学生志愿而组成的。学生入学时成绩尤其英语成绩基础相对薄弱,英语高考在80分以上有8人。

英语高考成绩80分以上8人;70-79分之间5人;60-69分之间4人,其余24人(有9人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录入,没有参加高考,所以没有英语成绩)。

一、教学运行情况

2016年全日制自考本科班正式成立时间是2016年10月8日(国庆节之后)。至今考试经过了2个学年,一轮完整的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周期,根据安徽省自考办自考独立本科段的开考计划,护理专业共有14门课程,其中我校开考的护理专业课程9门,公共课课程5门(不含学位英语考试课程),如果包含学位英语考试课程公共课为6门,总考试课程为15门。

考试课程通过情况如下。

(一)护理专业课程通过情况

注:根据蚌埠医学院公布的自考本科(独立本科段)的授课计划,专业课开考9门课程,分别是护理学导论、护理学研究、护理教育导论、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社区护理学。有6门课程通过率是100%(分别为精神障碍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预防医学和内科学),护理教育导论和社区护理学通过率均为97.6%,均是1人未通过;护理学研究通过率是95.1%,有2人未通过。

(二)公共课程通过情况

公共课程考试通过情况:公共课程共开设6门,其中自考英语二课程通过率为100%,这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校首届自考本科班是按照随机的原则录取的,高考英语成绩在80分以上仅7人,而且自考英语二所占学分为14分,是最高的,按照专业课的学分,相当于3門专业课程的学分,说明担任英语二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而且很负责,也说明学生很努力。另外,学位英语通过为8人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公共关系通过率最高为100%;计算机理论和技术采用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替代;国考计算机一级考试(含理论和操作)通过率较低,为4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该两门课程省自考办同意可以以我校校内考试成绩替代,遗憾的是这两门课总体通过率较低,中国近代史通过率为58.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率为78.0%。影响了学生的总体通过率。

(三)全部课程考试通过情况

总体课程通过情况:14门自考课程通过为3人,通过率7.32%,其中2人学位英语通过。13门课程(有1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通过16人,通过率39.0%。12门课程(有2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10人,通过率24.4%。11门课程(有3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4人,通过率9.8%。

2016级全日制自考本科班41人中最多的有3门课需要补考,3门以上课程需补考的情况无。

二、全日制自考班级与非全日制(业余自考本科班)的考试通过率比较

第1次考试(2017年4月)的考试科目:英语二、公共关系学、护理教育导论、精神障碍护理学。

第1次考试(2017年4月)考试结果比较如下:

第一次自学考试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16全日制自考本科班没有开设儿科护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这三门课程,因此没有学生参加考试。

全日制班与业余比较,自考课程通过率(及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英语二,全日制班的及格率高于业余班,而其他课程如护理教育导论、精神障碍护理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及格率差别不明显)。

第2次自学考试(2017年10月考试)结果比较如下:

计算机一级考试业余班与全日制自考本科班由于没有现成的数据,暂无法进行比较。

*是fish精确概率法统计学检验方法。

三、讨论

该班运行近两周年,经过六次社会自学考试考试,16级全日制自考本科班的41名学生经过一个完整考试周期,现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校校内普通大专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是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根据省自考办的规定,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可以替代自学考试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课程4个学分的课程,但是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不能替代。

考虑到学生参加社会自学考试计算机考试课程,需要参加理论和操作部分的考试,且操作部分的考试需要去主考院校蚌埠医学院考,考虑到我校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较多,这么多学生去蚌医参加计算机考试,一方面花销大,另一方面安全问题需要考虑,所以综合以上原因,我校成教院建议采用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来代替社会自考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部分的考试,一方面学分可以替代,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拿到一张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有利于学生毕业找工作。

2.目前41名学生中,通过15门课程考试(含学位英语考试)为2人;通过14门课程考试(不含学位英语)1人,其他38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课程考试没有通过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课程仅4人课程考试不通过,即社区护理学1人、护理教育导论1人,护理学研究2人没有通过。公共课程中如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46.3%(41人考试通过19人);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率58.5%(41人考试通过24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率78%(41人考试通过32人)。根据自学考试的性质,自学考试宽进严出,所有课程考试只有通过才能,有1门课程考试没有通过都不能正常畢业。由于以上三门课程的通过率低,影响了自考本科班的整体通过率。

相比较参加自学考试的其他课程,需要参加社会自考,教学与考试分离,这些课程通过率都很高,如英语二和公共关系等通过率均是100%,如护理专业的课程通过率个别是95%以上,多数都是100%。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可以采用校内考试与自考学分相互替代,即校内教学和组织考试,反而通过率不高,一个是78%,一个是58.5%。经过沟通答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成绩是卷面成绩,没有算平时分,因此报告的是卷面成绩,因为通知学生的是卷面成绩,这两门课程考试通过率不高,作为校考课程通过率不高,各方面意见很大,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也需要班主任加强管理督促学生学习。

至于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不高,只有46.3%,由于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两者体系不同,要求不同,现有的计算机教学理论和操作课时数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增加至72学时,理论36学时,操作36学时。增加理论和操作课时数以保证教学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的通过率。建议自学考试授课教师的课酬与通过率挂钩,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雁,白继荣.组织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临床实习与考核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3(7):572-573.

[2]杨力,刘来申.护理自考社会助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1(3):29-30.

[3]黄蔷.护理专业开展“专本衔接”教育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4]马占山.社会助学下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2):155-157.

作者:杨金辉 万娜萨 刘景 尹建设

第二篇: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学年秋季期到课情况监测与折射问题分析

[摘 要]通过对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学年秋季期课堂教学的现场监测,观察学生到课的真实情况,分析所折射的问题,为探讨化解矛盾冲突的方法与措施提供参考。采取现场监测法,连续4年随机选取山东4所高校的25个专业次49个应届本科毕业班为监测对象,进行了66次现场监测。应届本科生毕业学年秋季期缺课现象比较普遍,平均到课率为31.69% 。受种种因素冲击和影响,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学年秋季期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必须积极推进改革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将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后期教学;现场监测;折射问题

[

毕业学年是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键时段,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集大成重要环节。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段或环节的教学活动。然而,每到毕业学年秋季期,地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教学往往存在严重的课堂缺课、实习缺岗现象。为摸清应届毕业生到课的真实情况,我们连续4年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对所折射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监测对象

以随机选取的山东省4所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班为监测对象,其中理学5个专业次9个班,工学4个专业次5个班,医学9个专业次24个班,管理学2个专业次3个班,文学3個专业次4个班,经济学2个专业次4个班。

二、监测方法

连续4年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办法选取监测对象,不事先告知所在院系、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监测时间为毕业学年秋季期的9-12月。之所以选择秋季期,因为历年情况表明该学期到课率最低。

三、监测结果

2012、2013、2014、2015年连续4年对随机选取的25个专业次的49个应届本科毕业班进行了66次现场课堂监测,结果表明缺课现象比较普遍,所有被监测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班到课率平均为31.69%,见下表。

四、监测结果所折射问题分析

短暂的大学本科4年抑或5年,是青春年华最炫目的阶段,是学习专业知识、增长学识才干、提高自身素养、奠定就业创业坚实基础的最理想阶段。在这稍纵即逝的大好光阴里,青年学子理应一鼓作气完成前期的通识教育课程、中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训,接受完整的大学学业教育。然而,受各种因素的交织干扰,本应完美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年学习由于课堂缺课率、实习缺岗率的高企成了不少学生的遗憾和学生所在大学的无奈与伤痛。

通过连续4年的现场监测发现,无论哪个本科专业毕业学年的秋季期都是学生缺课最集中的学期。本科毕业学年教学是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键阶段,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阶段有如此之多的学生缺课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分析和反省的,尤其是对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只有积极推进改革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应措施,减少或消除干扰因素影响,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其对本科后期教学的冲击,保障其教学质量。

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反映了地方高校本科毕业学年教学的状况,那么从中折射出什么问题呢?

第一,复习考研成了学生此阶段的第一要务。毕业学年秋季期为考研学期,我们国家的考研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网上预报名,10月网上正式报名,11月上旬现场确认,12月下旬打印准考证,12月底全国统一考试(初试),第2年3月初公布国家复试分数线,4月复试,5月上旬调剂完毕,5月下旬至6月录取。从预报名到复试、录取基本上为2个学期的时间。这两个学期恰恰为本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绝大多数准备考研的学生自预报名那天起,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之中,哪还有认真上课或实习的心情?少数不打算考研的学生也受从众心理与破窗效应的影响爱来不来。

第二,一切为了应付考试,非重要的课程能逃则逃。最后学年的考试强度本应较往年降低,但是由于往年的欠账如挂科补考、尚未通过的四六级英语考试,再加上毕业考试或毕业(设计)论文,另外还有职业证书资格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更加上研究生初、复试等等纷至沓来,这就无疑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考试压力。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再加上对某些课程缺少兴趣,不少学生有选择地听课或实习,这就形成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大四或大五现象”。

第三,因毕业求职而心神不安。从毕业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不少学生陆续为求职就业奔波,招聘会、见面会等山南海北一个接一个,这就必然影响到其课堂学习。

第四,思想放松,自律性减弱,后期疲沓现象明显。大学几年,不少学生由最初的感到新鲜好奇、刺激、紧张,遵规守纪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开始变得思想放松,自律性减弱,尤其是最后学年其总算熬到头的疲沓现象明显。

第五,在流动教室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产生羊群效应。进入21世纪以来,各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校舍等教学条件的相对有限,大多数学校不得不采取在流动教室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过去学生少、座位固定,谁缺课一目了然,现在不点名很难知道谁缺课,而课课点名也不现实。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你不来上课我也不来,这就是羊群效应。

第六,纪律约束有软肋。面对居高不下的缺课率、实习缺岗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往往感到很为难,一线教师感到很无奈,坚持上课或实习的学生感到很茫然。管理部门不管不行管严了也不行,法不责众,又碍于考研过线率和录取率、毕业一次性就业率等的考量,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这就在纪律监督上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五、对策建议

地方院校本科毕业学年秋季期教学缺课率、实习缺岗率的高企,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导致本科生学业水平的大幅下降。毕业生即使考上研究生,如果其本科学业基础不牢固,其整体学业水平也是会大打折扣的。他们即使求职就业成功走上工作岗位,也会由于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缺失而影响到其工作的上手时间以及业绩和水平。

欲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积极推进改革,努力减少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干扰。比如可把硕士研究生招考时间安排在一个学期内,这样即使有影响也只是影响一个学期。再如毕业就业制度,各专业就业都有各自的规律性,有的专业就业往往会慢半拍,过分强调毕业一次性就业率有些不符合实际。有的为了提高或维持一次性就业率而搞假签约假就业,就更违背教育初衷了。作为学校,必须加强校纪校规的约束性,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学风教育一点也不能放松。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本科毕业学年秋期教学与学生的考研、求职、公务员考试等等在时间和精力方面的矛盾冲突,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保障本科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胡昱 高飞 曹明平

第三篇: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召开

2016年11月19日,由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和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暨南大学召开。西南财经大学郭复初教授、樊行健教授,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黎文靖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东辉教授分别致辞。郭复初教授、暨南大学胡玉明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公司金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客户集中度与公司商业信用、会计准则变革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期刊见面会环节,本刊梁艳珍编辑与另外三家期刊编辑就大家关注的热点选题及论文发表的要求作了说明和解答。本次年会加深了大家对财务学科研究动态的了解,对强化财务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篇:“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在北京启动等四则

4月9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启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等出席启动仪式。2011年期间,“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将以“化学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开展。

刘延东在致辞中说,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来加强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要从夯实基础源头上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持续发展。从化解资源能源难题上来突破瓶颈的约束,促进绿色发展;从支撑产业升级上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要立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遵循科学规律,激励原始创新,促进交叉融合,重视推广应用,努力实现由化学大国向化学强国的迈进,让化学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和造福人民群众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刘延东强调,要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作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带动我国物质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实现跃升,要把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支撑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要积极运用化学研究的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解决过度依赖资源投入、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来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产,要发挥化学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引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作为关键的举措,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化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着力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全面回顾了化学和化学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强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科技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李勇武表示,开展“国际化学年”

是国际社会对用化学解决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寄予的厚望,化学和化学工业必然在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本质安全型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翠哲)

淮安全力打造“中国新盐都”

4月22日上午,“江苏·淮安——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汇报会暨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新盐都”,要突破传统盐业和盐化工的局限,整体提升淮安的经济质量。淮安市要以创新思路,强化传统的盐业和盐化工已形成的优势,第一,要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淮安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意采用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清洁生产,塑造品牌形象,以形象来带动城市的发展。第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颁中国新盐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将传统盐化工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与盐相关的新兴的,战略性的产业,细化“新盐都”在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项目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和完善。第三,规划起点高,要有前瞻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指出,淮安市发展盐化工具有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推进结构调整,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为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推进盐化工产品的精细、深度加工,延伸盐化工产业链,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满足高端产业需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盐化工产业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水平,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积极的发展生产性质的服务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介绍了《江苏省淮安市打造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提出要将“新”、“盐”,“都”三方面部赋予新的要求,体现中国新盐都的价值。按照规划,“新”被赋予的含义为,新型业态、新的规模、新的功能、特色园区、新的内涵。淮安还将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千亿产业工程、流通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文化工程。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淮安市将实现总盐生产能力650万吨/年。元明粉能力400万吨/年,纯碱能力400万吨/年,烧碱能力100万吨/年,同时,大力发展盐产业下游及相关产业,包括新材料、新医药、电子化学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建成一批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划还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新盐都品牌建设路径: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力促新盐都经济发展t以产业延伸为手段,实现新盐都推动结构转型,以基础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吸引力,以多元化宣传为依托,推动新盐都品牌建设。

(李翠哲)

中昊晨光院超额完成“大干一百天”目标任务

记者日前从中吴晨光化工研究院经营办获悉,该院今年1~3月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目标任务,并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晨光院产值与销售收入实现“双十亿”历史性跨越,为“十一五”划上圆满的句号,全院上下信心百倍跨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抢抓国际国内经济回升的“天时”,创造上下同心、努力拚搏的“人和”局面,制订了“科技创新强根本,成果转化促发展;严细管理提效率,优化市场占高端;效益优先严考核,兼顾公平重一线,开放合作上台阶,最佳实践展新颜”的院长方针,以增效减债、增强盈利能力为核心,确定了2011年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带头狠抓落实。在提前作好新一年的人,财、物安排,协调好能源供应、设备检修的基础上,在全院广泛、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持续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行动,保证生产平稳、高效、安全运行,着力建立、完善分销管理系统,借鉴最佳管理实践,实施采购变革。有效优化和整合采购资源,实施严细管理,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加强业绩考核过程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成本控制责任,抓好主营业务成本控制和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切实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院领导带头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能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抓落实、办实事、促实效;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一季度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政治保障。

该院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8.66%,完成年度任务的37.17%,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148.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4.18%,完成年度任务的33.85%,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135.4%;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45.21%,完成年度任务的66.43%,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265.74%。产值、销售收入、

利润均创该院历史新高,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同比均有所下降;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俞德)

博禄将展示其创新和增值解决方案

作为在全球刨新和增值塑料解决方案领域中领先的供应商,博禄将通过在2011年5月17至21日举办的2011国际橡塑展(Chinaplas)上进一步兑现其“创新创造价值”的承诺,加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届时博禄将展示三大支柱性主题,即为创新的塑料解决方案、投资方案和世界水项目。

国内的塑料行业在过去30年中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消费量已达到了3000万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

博禄承诺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绩效和价值。大口径管道的聚烯烃解决方案就是博禄在支持中东客户为该地区新工业厂开发高效而强大的管道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例子。聚乙烯和聚丙烯中优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能使其能被很好地广泛应用,包括冷却水运输、海水输入和排出以及污水处理。

在高级包装市场和基础设施中使用的创新解决方案将体现博禄对中国塑料行业坚定的承诺。通过在其产品组合中增加Bormod。M新均聚物,博禄开发了聚丙烯流延膜(CPP)的灵活包装性能,使其在包装领域创造出显著的成绩。最新的多层共挤薄膜结构更提高了薄膜的性能,降低了30%的材料标准,从而在整个包装价值链中实现了成本节约。

博禄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必将成为博禄展台上的亮点。博禄和北欧化工不但共同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了复合聚丙烯树脂,而创新塑料解决方案的随之推出,更使得汽车的整体重量明显下降。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环保性能。

总部分别位于阿联酋和新加坡的博禄正在扩大其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鲁韦斯的石化厂规模,计划到2014年将其年产量增加250万吨,达到450万吨/年。这项名为“博禄3期”的项目包括2套新增的聚乙烯装置、2套聚丙烯装置、1套专为全球电线和电缆市场而设立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为了支持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2010年博禄分别在上海和广州成立了物流中心,以确保为亚洲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个年产量50000吨,并向80000吨/年目标迈进的先进复合材料工厂,专门为日益增长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市场中的客户提供复合树脂材料。目前正计划在广州成立第二个工厂,预计在2012年之前供应105000吨/年的复合树脂。

(王瑾)

第五篇: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综合学年设计研究

摘 要:为了使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综合学年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国内外大学的现有方案,确定了按测控技术测量信息流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年设计原则。其次,通过构建以精品课为核心的测控技术知识结构体系,调整和修订课程的内容,强化系列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以应用为主的研究性教学结构,围绕测控技术知识结构编写或修订系列教材等方法,提出了综合学年设计的内容结构设置、评价方式、实施过程与完善方案。最后,分析了实现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方案在3轮本科生授课中试行,调查结果表明,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约占80%,总体受到良好评价,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试用。

关键词:测控技术;综合学年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认证

引言

“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测量、参数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三方面。“测控技术”相关基础课程有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习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再开设智能仪器、测试技术等课程将知识溶汇贯通。上述课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设置,但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各门课程内容衔接不足、多门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是使测控技术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某一门课程的学年设计内容,或多或少地与其它课程内容相关,在强调“检測技术”与“仪器”的整体性时则更是如此。

教学方法研究被各国普遍重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的研究价值,以哈佛大学的 “案例教学法”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可;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政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学的“观点烹调法”,利用交流观点和开展评论而丰富知识;京都大学的“演习教学法”已成为传统的教学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1-3];英国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4-6]: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方案设计大都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如大作业、综合设计、研究项目等。方案的“立项评审”由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进行,它既是学生接受帮助和指导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义构建、交流表达、自我负责、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时,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学习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分散进行或集体学习。学习形式既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自学、讨论、请教专家等,也包括调查、实习、实验、制作、测试、统计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跨时空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磋商谈判、妥协让步等人际交流技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7,8]包括,讨论组、课堂反转等方式,融合学习小组之间的配合与讨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扩展的教科书知识,讨论组提前准备工程案例以备讨论。日本大学的“讲座制”也是反转课堂与工程实践结合的一种成功方式,同样需要学生准备案例资料,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研究纠正,双方互动。上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美国高校也将上述授课模式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

综上,将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统化,将学年设计任务设计为多样、发散的工程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方案并实现,再辅以教师的指导是综合学年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拟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硬件条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

一、综合学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院系的统筹安排下,十余名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参与开展“测控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门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按信息流向梳理展开;2. 加强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综合学年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内容方面以增进课程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目标;2. 形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为目标。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团队和省精品课建设

课题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多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年富力强,已成为业务骨干。上述教师承担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部分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

早在2004年专业平台课传感技术被列为学院唯一一门省级资源共享课,进入学校重点培育目录。围绕着省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此后,对该课程进行了O2O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逐步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构建了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和实践教学结构,并在“传感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案

传感技术是专业平台课,它以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的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无损检测等专业平台课,在知识体系中作为先修课程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基础课。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仪器设计基础、智能仪器以及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识构成了整体仪器系统。传感器是仪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号的来源,测量之首;测控电路在传感器的后续部分,把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一步放大、滤波、整流等;单片机是智能仪器的运算部分,精密机械部分及仪器设计构成测控仪器的机械结构。

以往的教学方式,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存在重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年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的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缺少了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过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进行学年设计,因课题组的课题内容而异,因导师的方向安排而异。以传感器为信息流源头,以测控电路、单片机、智能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实现传感、通信、计算的主体部分,同时不确定度分析是测控仪器的精髓,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与仪器设计基础是构成测控仪器的骨架,于是我们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出测控仪器的课程方案。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删去课程内容交叠的部分,增加课程之间的学科交叉部分和关联部分的衔接,将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开设综合学年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律积极,并且兼顾学生个体特点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各大学采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传统授课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种类型,是一直以来毕业生毕业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保障形式。同时,课堂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教师辅助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关键问题的提示、讨论式和参与式有机地融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动态分层异步提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课堂的主宰由教师变为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锁定问题,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各章节内容分割为多个类别,授课之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反转课堂前,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提出若干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前在组内形成方案和报告,上课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实现知识固化过程。教师系统讲授单元知识后,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不同,可以参加不同的讨论组,参加不同的问题讨论,这样兼顾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四)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是课堂授课形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课程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反映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将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到一个学年设计项目中,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传感技术与可靠性实验室现有资源,创设大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性试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引導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

二、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综合学年设计围绕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展开。近五年,综合学年设计相关课程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为综合学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传感器与可靠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教研组所在研究室购买二十余台检测技术相关设备,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在光学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等多领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综合学年设计提供了硬件条件。

教研组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设立综合学年设计或相近教学改革计划的高等院校,借鉴其优势和特点优化自己的学年综合设计分组、分类讨论专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教学改革方式的认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据回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

三、试行效果与分析

综合学年设计自2012年构想并拟定试行方案,到目前为止为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累计1500余人次。总体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同时,综合学年设计为本科生各类设计大赛提供培训和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占80%。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认为,信息量过大、任务繁重,影响了课上知识的有效吸收,这是今后需着重改进之处。

本文设计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可推广至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或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分别在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平台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创新。此外,分析了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料对综合学年设计的支持。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结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支持率达80%。本文方案可推广至具有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细化各具体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晓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00-201.

[3]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55-57.

[4]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准研究生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43-144.

[6]黄恺.机制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16-118.

[7]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导向的大学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85-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2201201114)

作者简介:吴海滨(1977-),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感技术精品资源课、O2O、MOOC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北一(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

作者:吴海滨 王北一 于双

上一篇:安全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营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