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思考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建设,重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重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项目中去。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思考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思考论文 篇1:

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思考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热切关注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农业资金的支持。农业资金作为党和政府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专项支出,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支出,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因此,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对农业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保障农业专项资金的安全,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从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必要性出发,研究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处罚力度、结合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等促进农业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农业资金是指国家和社会其他部门及主体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多样性、风险性决定了投入的农业资金具有使用分散、利用效率低、风险大、投资报酬率低、效益有一定的外部性、投放有一定的政策性等特点。

农业专项资金是政府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其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效果。因此,加强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农业专项资金在来源、管理、使用效益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使得对农业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必须以资金和项目作为两条主线,在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内容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将具体审计内容落到实处。

1.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落实“三农”政策的保证。

为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的农业专项资金越来越多,各项“三农”政策的落实也成为审计监督的重要职责。因此,评价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成为了审计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2.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优化资金管理的保障。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农村的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审计,对如何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农村的发展建设服务。

二、开展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面临的问题

从资金用途来说,农业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的资金;从资金来源来说,主要是中央国债及中央预算资金、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本级预算安排资金及配套资金、项目建设单位及乡村自筹资金、农业政策性贷款资金。根据农业专项资金用途、来源的特点,审计内容包括对申报立项、资金落实、资金分配、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制度运作、项目管理与维护、效益产出等环节的审计。农业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提高质量和深入发展的阶段,但目前农业资金绩效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将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复杂化。

由于绩效审计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没有现成的模式,解释又众说纷纭,大家觉得农业资金的绩效审计实行起来比较困难,没有指标评价体系,审计人员水平达不到。

2.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不好把握。

农业资金项目繁多,往往涉及到村、户,必须深入到项目点、乡、村和农户审计检查。而审计部门则受人力、物力、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项目都一一进行审计检查,只能采取抽查方式,且抽查项目时一般根据资金量大小而定,不一定能代表整个项目情况,对项目建设成果及效益情况就更不好评价了。

3.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查证困难。

农业资金计划渠道较多,多数单位对各种资金未按资金性质单独列账反映,使用时容易造成资金错位,使得农业专项资金在审计工作中查证困难。

三、促进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党中央本着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支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资金的投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支农资金可谓“点多、面广、线长”,也使得资金在筹集、分配、管理、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农业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切实得到实惠,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农业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的开展,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加大制度建设和处罚力度。

要加快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实施细则,对审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明确的处理规定和标准,使审计处理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促进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罚。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国家财产和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对屡查屡犯、不执行审计决定的要采取通报和申请强制执行等手段,促进审计决定的执行和落实。

2.深入基层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农业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资金运作方式是层层拨付、转拨,使用项目繁多,并且大部分项目又分布在县一级实施,很多涉及到村、户。这就要求市、县审计机关结合实际,上下配合,深入基层,发挥审计的整体作用,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根据不同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

对于县以上管理、分配农业资金的部门和使用农业资金的重点单位,要逐步形成经常审计制度。对主管部门主要检查是否专款专用、及时投入到位和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对使用农业资金的重点单位,主要检查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效,有无损失浪费等问题。对农业方面的主要工程项目,从农业资金投入开始到工程竣工,分阶段审计,促进农业资金发挥效益。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支重要的审计力量,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对他们进行业务指导。管理使用农业专项资金多的单位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5.重视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

为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项目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生问题的改善,各级地方政府机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来认识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各领导层相互配合,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6.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与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息息相关。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服务民众。要着重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本领。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高低往往决定审计成果的大小。

综上所述,农业专项资金作为政府对农业支持的一项重要支出,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特殊性,农业专项资金在其筹集、拨付、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审计机关对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专项资金审计、资金使用各环节审计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促进政策的落实、规范资金的使用,进而促进我国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浔阳区审计局)

作者:雷浔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思考论文 篇2:

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审计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建设,重视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重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项目中去。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都是一些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薄弱,通过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在审计中发现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杜绝损失浪费的现象,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让每一笔资金发挥出作用,真正做到惠农于民。本文从专项资金立项申请、拨款运用的流程对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提出思考。

【关键词】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绩效;监督

一、农业专项资金概述

农业专项资金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专项支出,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

1.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特点

(1)风险大。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农业生产受天气、环境的影响更大,所以农业生产投入的风险更大。

(2)效益慢。有的农业专项资金是帮助农民将资金投入到农作物的生长,但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性,不可能马上产生效益、有的农业专项资金是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效益慢。

(3)特殊性。能真正提高农业项目效益的是农业的专项技术,农业专项技术的研究开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农业专项资金又有其使用的特殊性。

(4)多样性。每一笔专项资金都有其独立的用途,每一项专项资金的投入都有自己独立的流转程序,表现为农业专项资金的多样性。

2.农业专项资金审计

目前农业项目的实施基本由农业部门牵头,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单位具体实施。这些单位中有的并未将项目单独核算,未将资金单立账户,专款专用,是否会将资金移做他用,这都需要审计和监督。由于党和政府安排农业资金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现代意义的新农村,所以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更要着重于资金支出的效益审计,必须客观真实的反映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是否真正在基层贯彻落实。

农业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多,性质复杂,各个项目性质的不同参与管理这部分资金的政府部门也就不同,这就增加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难度,而且农业专项资金最终将拨款到项目实施单位,流转环节多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分配、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以项目为主线,真正了解项目实施的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效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广大群众享受到这部分资金带来的效益。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需清楚项目的流转过程,立项时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支撑,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否进行了招投标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项目完成后的体现的效益。通过这些情况的了解才能知道拨付的农业专项资金真正起到的作用。

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

农业专项资金的划拨需要经过先立项,再审批,资金再下拨的流程。在立项时对于拟申请的财政资金,企业自筹的配套资金的预算编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编制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依据支撑,这必然导致有的项目需追加资金的投入,有的项目在验收时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当时申报的投资总额。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一般由农业部门委托会计事务所,农业部门能够提供的往往是大量票据。立项时需要达到的指标,项目运转后带来的效果根本无法考核,造成了资金管理层面的混乱,使这些资金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益,也给审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2.各基层单位会计基础薄弱

农业项目的实施单位一般会计基础薄弱,没有将农业项目单独核算的情况较多,项目实施的资金使用完全和其他业务混合在一起,在审计时需审计人员通过原始凭证来核实资金是否用在了农业项目上,费时,费力,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例如在氮磷拦截工程中,实施单位土建的治理、苗木的栽种、水生生物的处理全部和自身的业务放在一起处理。在现场审计人员看到了建好的沟渠,栽种好的树木以及流动的水中生意盎然的水生植物。只有通过项目实施的时间,树木的棵树,沟渠的面积结合账面实际的支出来判断资金支出使用情况,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目前的审计仅仅限于账面资金的审计,上级拨入的配套资金、农民的自筹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支出成了最终的审计结论,而这些资金支出的效果,项目是否真正需要多少资金则不能有明确的判断。

3.农业资金涉及面广、项目分散

农业专项资金多种多样,并且项目众多,每一项专业项目资金都有独特的流转过程。要理清资金的流向必须深入了解审计项目的建设过程。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 审计人员通常只是通过账簿和凭证的记载采取抽查的方式来判断资金的使用情况,农业项目真正的实施效果不能正确的判断。例如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涉及到好几个村庄,几百户村民,有省级拨放的资金,有当地村民自筹的资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治理。一般情况下当地的农户自已是没有力量进行改造的,会委托一些施工的单位来实施,而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通过村落的走访只能看到现已实施的情况,但真正使用情况不能立即判断。这些审计局限于事后的审计,事前、事中的审计没有开展,所以审计人员的结论仅仅限制于该项目实际投入的资金情况。

4.缺乏审计理念

在一些项目的审计时,有的单位认为省级财政下拨的经费已经实实在在用在了项目上,其他的配套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用在了项目上,则没有明确的人员负责,造成投入了审计精力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三、加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

1.从第一环节抓起

在立项申请环节,有的项目是由地方立项申请,有的项目是省级已经立项,需要地方配合实施。有哪些单位来实施农业项目,农业专项资金就会拨付到哪个单位,这些单位的选择一般由基层的农业部门决定。

对于由地方立项申请的农业项目,一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重点关注申请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利于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否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审查项目预算指标的经济合理性。经济指标的概预算是否有足够的依据支撑。在研究调查的同时讲究效率,对切实可行的项目需积极申请配套资金,对盲目立项的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不予立项,以免造成专项资金的浪费。

需要地方配套实施的项目,对于农业部门指定的具体的实施单位,是否能够胜任项目的实施,必须进行严格的调查。从第一环节杜绝资金盲目支出、损失浪费的想象。

2.帮助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由于基层的农业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没有设立以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保障,为了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主管部门需帮助指导农业项目的实施单位对农业专项资金要针对每个项目单独立账核算,对原始单据要进行归拢整理,依次入账,对上级拨入的资金,企业自筹的资金及时入账,对支出的单据要进行审核,是否合理,是否有领导批示,一旦发现使用上的异常情况,马上查找问题的根源,杜绝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以项目为主线进项审计

深入了解农业项目的实施过程,跳出传统的账面审计,结合项目申报时的拟概算指标,将发生的费用与拟概算时的各项指标相核对,发生的费用与设计是否一致,有无这部分支出的预算,分析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深入现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资金支出的真实性。例如在氮磷拦截工程中,通过现场苗木栽种的检查与账面购买的苗木数量、品种进行比对,通过水域的面积来估算需要培植的水生植物与账面购买的水生植物的数量进行比对,通过数据的比对分析资金支出的真实性,有时需要请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利用专业人员的工程决算审计来判断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农业专项资金的真正实施涉及到村村户户,涉及面广,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仅是账面资金的审计,而要承担起社会监督的责任,深入基层,融入到整个农业项目的实施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已不在是传统的账面总结式的一时审计,而是贯川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

4.注重绩效审计

绩效就是业绩和效率,农业专项资金绩效是评价农业项目实施资金的投入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绩效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做好绩效审计就要求审计人员开拓新的审计思路,最重要的是以项目为主线,要到项目现场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去真正了解项目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走访群众,去真正了解项目给群众带来的便利和收入的提高,去真正了解农业项目的实施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变化。新形势下审计人员需跳出就事论事,突出信息挖掘,评价项目实施的真正效益,有时仅靠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确定某些效益评价指标,也无法评价某个项目效益的高低,可以聘请一些专业人员加入,对项目进行评估,已达到客观公正的结论。

如果说平时一些项目的资金审计只是客观公正的反映资金是否合理支出,而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不仅仅反映支出的合理性,更要重视资金支出的效果,要做好一项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需要的时间也许更长,遇到的问题也许更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农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必须深入到项目现场,多向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了解资金的流转环节,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抵挡住压力,实事求是的反映农业专项资金是否给农民收入带来增长,是否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是否真正惠农于民。

5.树立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理念

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不仅仅是财务审计,同时也涉及到各资金流转环节的管理领域。农业专项资金大部分用于农业主管部门承办的项目,资金由财政拨付给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按项目计划拨付给有关单位。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很多情况下也有农业主管部门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农业主管部门需配合中介机构的审计,对审计中提出的改进和纠正建议要及时落实检查。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要求把维护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拓展到关注政府管理绩效和“三农”经济运行绩效。加快传统农业审计向现代农业专项审计的转型,各相关部门都要认识到农业专项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责任感,不断将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推向深入。

6.审计结果的运用

通过审计工作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对审计中提出的建议要积极落实整改,审计的结论也许是一时的,但要让审计起到长效的作用,让被审计单位确确实实按照规范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建立审计项目回访制度,不仅仅是已审结的项目,对新的项目仍要坚持安项目合理合规入账。

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不仅仅是审计部门单独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切实做好农业资金的使用,发挥农业资金的作用,真正惠农于民。

参考文献:

[1]董琦.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财经纵横,2013年

[2]张丽权.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问题与应对措施.现代商业,2014年

[3]王燕.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探讨.审计实务,2011年

作者:巫丽翔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思考论文 篇3:

试论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农业用地不断地变为工业用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于国家来说,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土地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土地是其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一旦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失去了抗击风险的能力。因此,国家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征地与征地补偿金的问题,如何保障被征地后农民的生存问题,以及这部分资金的在审批收缴、拨付、使用的环节中,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讨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征地补偿金;资金跟踪审计;征地补偿金跟踪审计

一、前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和党的关系中一个根本的社会问题,必须始终考虑优先解决“三农”问题。随着国家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發展目标,农村集体土地的集约化的规模迅速扩大,农村集体土地的很大一部分正在变成城市建设用地或者新城镇建设用地。随着被征用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民征地补偿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如何保证征地补偿金公开、公允发放到位是农民和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核实收到的补偿金时,政府审计机关和公众特别关注这些资金的的效率和经济性,以防止它们被非法占有。传统的财务审计在土地补偿金审计的过程中难免有些捉襟见肘。跟踪审计是一种审计整个资金流动过程的动态审计,其强调按照现代审计活动的要求,重点突出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的流入的跟踪审计。

因此,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讨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框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前征地补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二、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征地补偿金,是指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占用土地,而给予土地所有权人补偿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其他补偿费等1土地补偿费。

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对象是:地方政府部门和征地补偿单位;审计主体: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目标:正确处理征地补偿过程中“农民”“土地”“征地补偿金”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必要性

(1)土地问题关系国家安全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关系到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关乎国家安全,当今全球正处于逆全球化,经济下行压力大,因此,要紧紧端好铁饭碗,保卫国家粮食安全。在我国,土地分为集体所有土地和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转让还涉及财政收支问题,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对征地补偿金进行跟踪审计是必要的。

(2)土地问题关系民生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6亿多农村人口,土地问题是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随着征地范围的不断扩大,征地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问题,补偿制度本身也存在缺陷,如征地过程中不合理的补偿率、贪污及腐败问题、补偿金分配不均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就要求对征地补偿资金整个分配及使用环节进行审计。

(二)可行性

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使得跟踪审计能够有法可依。自汶川灾后重建审计以来,我国又开展了许多专项资金跟踪审计,例如扶贫攻坚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跟踪审计,新冠疫情防控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等,使得我国专项资金跟踪审计能够做到有例可寻。

三、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的内容、程序与方法

(一)审批收缴环节的审计

作为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审批收缴环节进行审计可以规避传统事后审计的缺点,从源头出发给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了充分的审计证据。

1.审计主要内容

在该环节,审计人员首先要确定该村所在地区所制订的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赔偿政策,是否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以防止地方政府存在阳奉阴违的行为。检查补偿金的发放落实情况。核实是否符合所在地区规定赔偿要求,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2.审计方法

查阅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议纪录及公告,以及是否讨论拨款事宜,是否分配给村集体的土地补偿。征用土地的程序是否符合规范。实地丈量及清点被征用土地的面积,如果有地上的附着物,也要一并清点。

(二)拨付环节的审计

1.审计的主要内容

核实补偿金是否纳入村集体支付,是否具有统一性的总体内部控制制度。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土地补偿的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通过县、区、镇等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提供的资金中是否存在截取、侵占、挪用的做法。核实村民获得土地补偿的资格,以及被征地农民对土地补偿标准和具体内容的了解程度;检查是否存在隐性土地补偿支付、随意分配等事项的发生。核实资金结余的合法性,确定因虚报款项而获得的土地补偿金已上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查政府拨款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是否恰当的发放给农民。

2.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询问被征地农民是否知悉征地补偿的标准,以及该补偿的内容,以及安置的具体程序和方式,以及他们是否按既定标准获得全额补偿。当地政府是否严格执行了已经批准的补征地偿程序,检查镇政府有关支付补偿金的程序、申请表及许可证的是否完整。了解有关土地补偿的具体时间和安排,以及补偿的截止日期。审核支出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三)使用环节的审计

1.审计的主要内容

核实补偿款项是否纯粹用于征地补偿的目的,作出的补偿金预算案是否进行了集体表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是否有机会腐败。询问农村居民实际取得的土地补偿。

检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否有组织机构或者专门机构,建立专门单位管理、分配和建立集体农村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致力于保障社区农民基本生活,以及对社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真正落实。

2.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审核村小组的分配计算表,以期按标准收费获得足额补偿。对村民的实际生活,进行调查、核对及访问,看看补偿土地的款项是否全部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结合现场抽查测量方法,对地上附着物进行清查。

四、案例分析—G村被征集体土地农民征地补偿金审计

(一)G村被征土地补偿金的具体情况介绍

G村位于A市郊区,土地主要为农耕用地,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使用该村集体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应该说,土地拆迁是每一个农村居民的梦想,但恰恰相反,从2019年10月8日开始,村民们开始走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讨钱之路。村民们说,他们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平静,不仅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邻居们也变得不再友好2。根据G村为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进行的调查,G村对以下三个项目的土地补偿存在争议。

经过调查发现:

A项目。15万元征地补偿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补偿标准,而且该部分资金未能完全支付,并且该项目是在未能取得该村村民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建设起来,该村村民们也没有签署过土地转让协议,但是审计人员发现在乡政府的文件上却写着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同意了A项目的征地。

B项目:按照当时镇政府对该村村民的承诺,该部分征用的土地是用于该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型的垃圾中转站,改善该村的形象。但是该镇政府出示的审批手续中没有盖章,因此该项目为违规违建项目。

C项目;该部分为政府规划的绿化地,镇政府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由征用的这块土地。按照当时征地补偿标准规定,该部分土地的补偿金额是1350万元。按照规定在该工程开工之前,土地的补偿金必须发放到被征地的农民的银行账户上。虽然该1350万元的补偿在2017年的年底就已经发放到了村集体手上上了,但村支书非法挪用该笔资金,因此,该笔款项也都没有能够发放到农民的手里。

(二)G村征地补偿金审批收缴环节审计

征地补偿金审批环节主要由各级县政府负责,通过审计发现,县政府没有按照合理的规定执行。A项目属于违建工程,至今尚未办理正式征用许可证;B项目绿化面积征用不合理,超出了规定的面积;C项目所给出赔偿方案不合理,被征地农民难以接受。

(三)G村征地补偿金拨付环节审计

检查发现,G村土地补偿没有妥善分配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户,县政府在拆除G村民房时,为G村民房清拆总面积每平方米拨出18.6元,共计257万元。没有合理分配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符合拆迁补偿金的要求。通过调查访问G村的情况,与G村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及时通知村民,特别是没有及时告知村民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和补偿标准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安置该村村民,并掩盖了至少在以下方面的事实:用于兴建B项目的地段,并不符合城市土地用途规划的要求,农民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土地补偿至今仍未发放,其发放渠道也未能运作。

(四)G村征地补偿金使用环节审计

通过询问G村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金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中有许多村民并没有领取到合理标准的征地补偿金,存在资金发放不充分的现象,而且我们也了解到政府部门并没有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补偿金使用做出合理的指导,导致部分村民的征地补偿金没有被合理的利用3。由于没有派出专门的机构或的工作组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工作的问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失去了收入来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失去土地的农民解决就业的问题,反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所谓再培训的名义,拒绝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使得村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被逼无奈的农民迫不得已的走上了抗议维权的道路,对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

跟踪审计的具体内容可以在收缴、分配、使用、管理和分析赔偿结果这条主线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参与资金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威胁,从审计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金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二)规范跟踪审计的流程及思路

1.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金跟踪审计的审计流程

具体包括①建立征地偿金跟踪审计相关制度。②成立工作小组,监督土地补偿金的支付情况。③审计机构的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审计队伍的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和监督小组的积极工作。④听取有关单位关于土地补偿金管理情况的汇报,了解土地补偿金的落实情况。⑤询问被征地农民所得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果。⑥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善建议。

2.注重贯彻征地补偿金跟踪审计的思路

①进行审前调查,确定是否有违规行为。②全面审计和有针对性的重点审计相结合。③特别注重实地考察。④强调跟踪问效。⑤跟踪资金流动。

(三)加强执行效果跟蹤审计

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金进行跟踪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而是对其收缴、支付、分配情况进行审核,管理和合理使用赔偿金,以确保资金与物资的使用规范、安全、公开,提高资金和物资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核实土地补偿金发放情况的主要目的,是在获得土地补偿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合理分配和规范土地补偿所得资金的使用。

注释:

1.关于土地收益分配案件的调研报告[J].山东审判.2003(04):25-27

2.秦迎春、于显贵.谁“动”了我们的征地补偿款[N].西部时报.地方·综合.2013-1-8 第 015 版

3.李宗华.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就在款物应急跟踪审计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4-01:24-25

参考文献:

[1]Pomeranz F.Preemptive auditing: future shock or present opportunity [J].Management review,1979,68(8):18-21.

[2]刘连华,梁连玉,宋建波.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7(27):242

[3]白菊花.浅谈如何做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J].经贸实践.2018(16):117

[4]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45-50

[5]时现,朱尧平,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計与经济研究.2006(03):8-11

[6]苏晨,扶玉枝,潘永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述评——2010—2020年文献回顾与展望[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5):179-181

[7]黎蜜.关于失地农民生存现状的调查——以湖南益阳明山村为例[J].新农业.2021(09):38-39

[8]陈宁欣,于莉.文化资本视角下城郊失地农民再就业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0):102-105

[9]程军,刘玉珍.农民的土地情感及其在土地征收中的双重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3):82-88

[10]袁燕.鄂尔多斯生态移民政策再思考[J].新农业.2021(08):14-16

[11]杨琨,侯庆丰,刘鹏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04):143-150

[12]李勇.土地流转中兼业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优化——一个制度优化系统的过程演绎[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1(02):64-76

[13]熊文,王轶,李朝鲜.乡村振兴战略下失地农民与未失地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04):104-117

[14]王为.我国征地补偿专项资金跟踪审计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16(10)

[15]王海叶.失地农民征地补偿金跟踪审计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4(09)

[16]王光远,郑晓宇.行政审批改革跟踪审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43-55

[17]李万泉,王小娟.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1(04):14-16

[18]汪慧研,周钰莹,戴君朔,王彤昱,张舒涵,夏寒.政策跟踪审计促进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以南京市浦口区经济薄弱村为例[J].投资与合作.2021(04):84-86

[19]Wang Wei.Big Data Technology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racking Audit System under the Internet[J].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1881(3).

[20]Will Seal.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gency problem[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6,17(4):389-400

作者:李玥 陈爱伟 王兴振

上一篇:地方税务局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胡蜂普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