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预算编制、材料请购、供应商选择、价格查询、采购作业、合同签订与执行、验收入库、货款结算、付款、账务处理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的风险。文章从采购环节的风险入手,论述了如何控制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会计风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1:

浅析企业物资采购的会计风险控制

摘 要: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与会计风险控制有着内在的关联,只有做好会计风险控制才能确保企业若发生采购物资会计风险时可以及早、快速地解决问题、减少损失。文章分析企业物资采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物资采购 企业风险 风险控制

企业开展物资采购是本身提升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效率的基础,物资采购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经营活动之一,做好会计风险控制也是企业提高物资采购水平、防范会计风险和提升管理绩效的重要手段。企业若想做好物资采购的会计风险控制,则一定要注意针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相关会计风险的类型、外在表现的掌握与分析。

一、企业物资采购潜在的会计风险分析

企业物资做好采购的会计风险控制,这既是对企业采购开展的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同时也是增强物资采购物资质量、防范会计风险、增强企业物资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1.企业物资采购预算可能产生的会计风险。企业设立的物资采购部门要针对采购活动进行预算编制,物资采购预算编制若在准确性与合理性方面有所不足,则会使企业在下一步开展物资采购活动出现失误,表现为:其一,如因为物资的采购数量、物资的采购时间、物资的采购质量、物资的采购价格等方面和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产生差距而就此形成潜在的会计风险;其二,基于物资供应环境及价格的波动,如果企业物资采购预算在进行编制时未能及时注意到这些信息的变化,也会造成编制采购预算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其三,企业物资采购预算编制方法、时间选用不当也会形成实际采购时潜在的会计风险;其四,物资采购预算未能合理预测采购的数量,造成采购物资数量不足或过度,进而占用资金或造成物资积压等等,以上均属于物资采购预算不合理产生的会计风险。

2.企业物资请求采购可能产生的会计风险。企业负责物资采购的职能部门及采购人员在向上级提出物资采购的请求时,若企业管理层没有充分掌握或了解物资请购制度,未经过核实就给予批示,则可能由于企业的请购制度和方法的不健全造成采购回不必要的物资,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3.物资验收入库的会计风险。企业把物资采购回来进行验收入库,这一过程可能产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负责物资验收的库管人员由于物资验收程序过于复杂加上欠缺必要的责任心,未能严格遵循企业物资验收制度的相关规定认真检查物资验收入库时的数量、型号、规格、价格及批号等,主观简化物资的验收入库程序而可能造成部分物资和采购合同内的相关规定不符,但却未被发现,而使得不合格的物资进入企业中,对企业未来生产造成影响,进而形成会计风险。

4.企业物资采购结算可能产生的会计风险。物资在经过验收入库以后就要支付货款,款项支付作为物资采购的后续工作,也是最容易产生会计风险的环节。企业支付物资款项一定要根据相关付款制度开展严格的审核、校对,确保无误方可进行付款操作。但因为部分企业本身就没有制定完整的款项支付程序,加之付款监督与控制机制不完善,所以极有可能发生因款项错付或漏付引发的会计风险。

二、防范企业物资采购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1.提高物资采购预算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企业在开展物资采购预算的设计与编制时,首先要认真收集内部不同部门在未来某段时间内相对准确的物资需求数量及物资需求种类,确保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物资采购预算,防止占用资金而对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影响。企业编制物资采购预算时,还要组织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针对预算进行会审,确保初步编制的物资预算能够与基本需求相符,随后再仔细核对、修订,确保无误以后交由企业财会人员审核后再交由管理层审批后形成最终预算。

2.提升采购合同管理质量。首先,要想提升采购合同管理质量,就必须确保物资采购合同详细列明物资名称、物资数量、物资质量、物资价格、物资到货期限、物资支付方式、物资运输途径及最终违约责任等,只有全面细化合同的具体规定,才能有效避免遗漏而做到对因合同而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其次,企业必须派遣专人来管理物资采购合同,只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才能确保物资采购合同的保存、分类、归结、信息整理及到期支付等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企业防范会计风险提供基础保障;最后,企业对于尚未正式签约的采购合同,要尽可能详细地调查合作企业以确保物资合同的安全性,防范遭遇合同诈骗。

3.认真做好物资的验收入库工作。企业在物资验收入库工作时如果发现一些物资与采购合同中的明文规定有所差距,则一定要采取措施阻止质量、批号或价格有问题的物资入库,同时在第一时间内和供应商进行协商解决方案;同时要认真核对合同物资的交付情况,确保实际验收入库的物资与合同规定相符,并及时做好验收入库记录,确保日后发生疑问时有案可查;另外,对于无法入库的不合格物资同样进行详细记录,为日后与合同方协调解决提供现实依据。

4.确保采购结算无误,加强会计风险控制。企业要提升物资采购结算的准确性,加强物资款项支付的监督与控制。企业物资采购结算作为本身防范会计风险的最核心环节,也是企业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最后屏障,加强采购物资的会计风险控制要求企业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准确核对采购物资的数量、单价及总价款,及时掌握物资采购的结算进度,确保及时支付款项的同时发生多付或迟付;二是制定完整的物资采购款支付流程,并确保严格遵循支付程序进行物资款的支付;三是财会部门在支付前必须做好相关凭证的审核,确保各类原始凭证完整、真实后方可进行支付。

参考文献:

[1] 龚静.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中的会计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8)

[2] 曾美英.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

[3] 和燕,张意翔.浅析基于风险控制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8)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通讯作者:高冉)

(责编:贾伟)

作者:高冉 刘宗烨 高涵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2:

企业物资采购活动中的会计风险控制

【摘要】 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预算编制、材料请购、供应商选择、价格查询、采购作业、合同签订与执行、验收入库、货款结算、付款、账务处理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的风险。文章从采购环节的风险入手,论述了如何控制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关键词】 物资采购; 会计风险; 控制

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是指以生产为目的的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备件和设备等物资的购买活动。采购是各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环节,采购与供应一样在许多方面都反映了单位的战略能力、市场创新能力和价值传递能力。它是从资源市场上获取各种资源,包括物资资源,诸如原材料、机器设备、工具等;非物质资源,诸如软件、技术、专利等;人力及人才资源等的过程,同时也是事关企业单位价值创造的活动。

企业的物资采购包括了采购预算编制、材料请购、供应商选择、价格查询、采购作业、合同签订与执行、验收入库、货款结算、付款、账务处理等诸多环节,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购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各种不同的风险,本文主要从采购环节的风险入手,论述了如何很好地控制物资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会计风险,比如采购预算、价格联审、付款控制、账务处理等等。

一、企业物资采购环节中存在的主要会计风险

(一)采购预算风险

企业物资部门及人员计划管理技术不适当或不科学,导致采购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采购目标、采购时间、运输计划、使用计划、质量计划等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

(二)请购风险

请购是实际采购环节中的第一步,若企业的请购制度不健全,不知订购多少,向谁发出购货订单,什么时候发,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增加仓储负担。

(三)供应商风险

所有采购活动都必须选择供应商,货比三家,物美价廉,这是每个企业都希望的结果,但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并且对此标准进行量化、分值化,选上不合适的供应商,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预料的。

(四)采购价格风险

一是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的价格风险。二是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常常会批量采购,但不久,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五)采购合同欺诈风险

合同诈骗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很难与正常的合同纠纷相区别。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企业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二是接受合同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三是签订空头合同,供货方本身是“空壳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牟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四是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违反合同规定等。

(六)验收入库风险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企业所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合同及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格、单据等多方面的审核和验收而引发的风险。如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

(七)货款结算、付款风险

货款结算、付款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作业,如果付款程序不完善,很容易造成:采购货物不合格、但货款已支付的情况;付这家公司的款却不小心付给其他公司,这些均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如何控制采购活动中的会计风险

(一)编制合理准确的采购预算

采购的动因源于内部各个部门对各项货物或服务的需求,在确定采购预算时,为了避免盲目采购,单位必须制定采购预算,这既是单位从总体上统筹使用资金,减少资金闲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也是确保合理采购的需要。

采购预算应是单位全面预算系统的子系统,它的编制是一个反复修订、集体决策的过程,应与其他预算子系统相协调,单位会计人员应参与采购预算指定的全过程。

采购预算的内容包括:应采购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数量、单位价格、交货日期、结算方式、预付货款比例和时间、运输工具、违约条款等等。

在单位编制预算时,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采购对象的现有库存量;二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耗量;三是采购对象未来的价格走向;四是存货的短缺成本;五是单位现金流转状况;六是用相关成本最低原则,确定最佳采购批量。

(二)建立规范的请购制度

许多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由熟悉市场的采购部门人员来决定货源和发出购货订单,这样可以增强管理控制力度,并能够有批量采购的规模经济效应。

请购控制,应从以下四点进行控制:一是单位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按照以产定销和合理库存的原则,根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凡是不需用、不急用的商品,一律不得采购或提前采购,防止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增加仓储负担。单位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需求,必须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领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二是审批人员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有权要求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三是单位所有采购申请书必须先由领用部门主管签名批准。四是单位超过限定金额的大宗采购必须由单位管理层集体决策审批,再交予采购部门执行。

(三)完善供应商的评价标准

单位选择供应商,不仅要从物美价廉的角度出发,还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材料供应的长期性、稳定性,并对其标准进行量化,采用打分方法操作,最终确定一家或多家供应商。

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应包括:基本标准:能否满足单位采购的质量、数量、价格、服务等;道德标准:包括交易手段是否正规、是否存在贿赂等不道德行为;资信品质标准:包括供应商声誉、历史交易记录、信用记录、现行技术力量、财务状况、通信便捷度、所处地理位置、工作程序柔性等;权重调整标准:采购性质与采购数量会影响选择供应商的各种物项权重。比如:对于小批量科研用品,質量比价格显得重要,当地供应商更有优越性,而对于那些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大量物资来说,价格和按时交付就显得较为重要。

(四)确定科学的价格体系

进行价格谈判,这是采购决策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终签订采购合同的依据。

科学的价格体系,必须经过询价、比价、议价和定价等程序。询价由采购人员执行,或组织价格调查小组进行,通过函寄询价单或亲自到相关供应商或在相关产品上了解相关产品报价,为后续定价程序提供资料;比价一般由特别成立的比价采购小组根据采购员或价格调查小组的询价资料进行比对,遵循价格优先的原则确定价格;议价由责任采购人或采购部门与有关供应商进行商谈,也就是所谓的讨价还价,最后议定价格进行采购;定价分别可以通过议定、公开市场确定、招标定价、价格联审等方法实现。

(五)签订合法的采购合同

依法订立采购合同是避免合同风险,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合同管理的基础。

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已签订的合同,检查是否整理成册,妥善保管;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合同汇总以便及时查找合同履行情况。审查合同管理部门是否对交付合同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合同台账。合同统一编号是否合规,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是否齐全。合同履行完毕是否及时建立合同档案。合同管理人员是否将所有合同进行分类汇总,及时提出报告和汇总表,报送单位领导和各有关业务部门据此组织生产,规划价位,及时接运和按时承付货款。是否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向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真实的反馈信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六)做好物资验收记录

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是否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是否及时与供方协商处理。审查物资验收工作执行情况,是否对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审计,审计物资管理部门是否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及时记录。审查采取“零库存”策略的企业,是否保持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规避缺货损失;是否保持一定的料件存货以满足需求增长引起的生产需要;是否建立牢固的外部契约关系,保证供货渠道稳定,降低风险,规避成本。

(七)加强货款结算、付款程序的控制

货款结算、采购付款是单位支付货币、取得材料实物的过程之一,极容易产生差错,为保证采购成本核算正确,采购记录真实完整,付款结算程序必须严格控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单位会计部门应当对采购部门送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复核单据和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计算是否正确等;二是单位会计应定期核对应付账款总账与明细账金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详查原因,及时更正;三是对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应及时查明是否存在已收货物但未记录采购的情况;四是对暂估入账的物资,应及时向采购部门索要发票;五是支付货款必须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准确支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市场空间越来越大,采购人员选择供应商和确定采购价格的余地也相应增大,由于原材料等物资的成本费用是企业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中的会计控制,防范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对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网.企业采购合同的审计审签及其应注意的问题[EB/OL].2007.

[2] 辛茂荀.内部会计控制实务[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3] 中华会计网.合同审计的重点及方法 [EB/OL].2007.

作者:王 艳

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论文 篇3:

简析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摘 要】 加强和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有利于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企业要达到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明确目标,加强财务控制和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对策研究

1. 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

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则是在既定财务目标下,根据风险的成因、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防范风险,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管理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理财活动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在进行投资、筹资、对外担保等理财活动中,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风险无处不在,它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有一些风险对企业来说,甚至可以带来致命的打击,必须尽早加以防范和控制。

2. 企业会计管理中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2.1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准

大多数企业往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而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不仅股东要承担风险,而且债权人、职工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只强调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于不顾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实际的,这只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2.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企业高层领导人坚守自盗。企业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应收账款周期过长,资金长期被占用。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大量积压,使营运资金周转不畅,使生产和销售脱节,从而引发财务风险。比如现在有一种经营方式叫负债经营。负债经营使一些企业借鸡生蛋,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成功。但债务规模过大也会带来风险。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失误,投入资金不能及时回收,无力到期偿债,企业就可能倒闭。

2.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成本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乱计成本。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将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经营性支出如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产成本,从而严重违反有关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润减少。第二,不区分成本核算对象,乱计成本。企业没有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成本界限,使各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的成本不实。第三,不区分会计期间,乱计成本。企业没有划清本期与非本期成本之间的界限,没有严格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有关成本项目,使本期成本不实。第四,由于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上的欠缺、不完善使成本失真。

2.4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发生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往往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孰不知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销售方式的差别丝毫不逊于产业特点。一套班子,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并会产生连锁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3. 控制企业会计管理风险的具体对策

3.1明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博弈平衡”的综合管理目标。

同时,还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3.2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审计诸方面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财务管理的重点应由资金管理转向财务会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形成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3改进企业财务报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向外披露了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虽然暂时可能使得外部相关利益主体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定,但一旦企业获得了自身发展不需要的资金或是无法承担还债义务的借款,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使企业或是盲目投资,或是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都将加大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能够对外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则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减少财务风险。

3.4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加强和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杰.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改进和管理[J].大众科学,2007,(8).

[2] 林钟高.财务治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M].20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林业局)

作者:刘茸茸

上一篇:机关单位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畜牧局妇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