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正确的方法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孩子正确的方法

浅谈如何正确引导缺失爱的孩子

我校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比较多,占学生总人数的48.5%,这些孩子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务工时,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教育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做了一些工作,让这些缺少关爱的孩子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享受到父母的爱。

首先要做的就是孩子的老师们要得到家长的信任,让他们积极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由于有的家长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往往不能信守承诺,这时老师就要让家长懂得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还要督促家长说到做到。留守儿童总是没有自信,他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扔下的孩子,不愿与别人交往,经常孤独地看着别的孩子玩耍,自己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有时会怨恨家长,有些孩子连父母偶尔打来的电话都不接,亲情非常淡薄。看到这些情况,老师就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后,希望家长再忙都要信守承诺,按时给孩子打电话。在老师督促一段时间后,孩子每星期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他主动跑来告诉老师,他和父母在电话中说些什么,父母什么时候回来等等。孩子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也愿意与人交流了,不再认为自己是父母扔下的孩子。

其次就是老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老师的形象在孩子眼中虽然是非常神圣的,却往往不是他们最信任的人,他有什么苦恼时,也不一定会讲给老师听。为了了解孩子们都在想什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搞了一个名为“给老师说悄悄话”的活动,其中有个孩子说,在她两岁时父母就去北京打工了,春节也没回来,对父母都没什么印象。得到这个信息后,老师马上与她寄居家庭的阿姨取得联系,这位阿姨说,这孩子脾气倔,父母偶尔打来电话,她根本不接,硬要她接,她就用头撞地,吓得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后来老师观察她在学校的表现就是与同学相处不好。别人稍不小心就会令她不安,她总是找老师告状。渐渐的同学们也和她疏远了,这时她又感到很孤独,显得很无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制订了教育计划,第一就是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老师分析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加强与其家庭联系,在一次通话中,她的妈妈谈到女儿不理她时多次掉泪。经过多次与父母的沟通,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虽然人在外地,多给孩子打电话,问问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交了什么朋友等,让孩子觉得父母时时都在牵挂他,让她感到爱。第二就是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上课时经常请她发言,多给她表现的机会,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慢慢的她有了自信,这样同学们也觉得她是一个不错的同学,慢慢的都愿意和她玩,她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

总之,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爱”。爱自己,爱家人,还要关爱周围的人。有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编辑 谢尾合

作者:何陈

第2篇: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需特别注意:1、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点是很重要的。2沉着、冷静。不论何事都必须沉着冷静,是孩子信赖你,有安全感。一味的娇惯孩子,孩子势必会变得骄横任性“要啥给啥”,“想干啥就干啥”,持这种态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性格软弱的妈妈,要特别注意。3、理解孩子。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心情,不要无视孩子的心情,只按自己的意志让孩子去做,这就不是教育了,是虐待。4、教育孩子也应反省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孩子肯定会以此为榜样。5、全家齐心协力。教育必须是一致的。家庭成员在教育上意见要统一,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夫妇配合尤其重要。还有和老人在一起的家庭,要提高教育效果,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求知欲非常旺盛,总是不停的问这问那,请家长不要厌烦,尽可能的为孩子解答,实在不知道,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找答案。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可千万不要糊弄孩子。

发展智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阻止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自在的玩耍。

爱和信赖的纽带会紧紧的联结着孩子和父母,父母的品质会自然而然的传授给孩子。言传身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第3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袁润燕

我们的今年女儿崔玺瑶今年十一岁,是五年级学生。几年来,我们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在教育孩子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女儿在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学习、家务劳动、爱美、审美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多次得到老师和学校的奖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我是一名教师,我更是深知这一点。在独生子女成为孩子群体的主体的今天,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家长的思想觉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无不时时、处处、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一是正确教育,因势利导。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缺点,通过细致耐心,入情入理的说服引导,引导孩子明辨是非,接受教育,切忌讽刺挖苦,责骂、体罚。双休日和寒暑假期我经常带着女儿去外婆家,我很喜欢和小侄女玩,女儿总嫌我对小侄女太好,说我不是小侄女的姑姑,是小侄女的妈妈。我告诉女儿,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孝敬,对子女要关爱,对亲戚要慷慨,对所有人要礼貌。更何况你是独生子女,和表姐妹搞好关系,以后有事要互相帮助。妈妈在基层学校上班,不能陪在你身边,我对他们的孩子好,就是希望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能对你多照顾一点。更何况我是孩子的姑姑,对孩子好是应该的。我们就这样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

二是提出要求,耐心培养。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具体、明确、合理、要清楚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并且经常检查,反复训练。例如教孩子扫地这个简单的家务劳动,叠被子、洗头发、梳头、洗袜子等自我服务劳动,以及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等,都是这样长期反复训练才养成的。

三是影视书画,择优观看。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她买书,买玩具。,在家里有她的小书桌,有她学习的小天地,有她很多的玩具,课外读物。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有选择地观看电影,电视,动画片等,不宜儿童观看的决不许看。我们从来不溺爱孩子。

四是外出旅游,提供素材。从孩子懂事记事起,我们就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为孩子的写作提供素材。我们带孩子去过西安的秦岭动物 园,秦兵马俑、骊山。观看过宜川的黄河壶口瀑布。去宁夏沙湖游玩,去西夏影视城参观。去佳县的白云山旅游。正是由于我们从小带孩子游山玩水,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还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孩子才读小学,我们会继续密切配合学校,老师,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长大后能有所作为。

第4篇: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经常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整天坐在书桌旁学习却没有好的成绩,真不知道这孩子学习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其实,家长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虽然整天坐在书桌旁,但不见得他们都在专心地学习,学习就有效率。这是因为,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捧着书本却心想着别处。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够学好知识呢?

下面有几招能改善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

任何一个孩子,他的各种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以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利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坐下来,共同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自己遵照执行。

2、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是我们家长的最终目的。家长不可能永远陪读,永远看着孩子学习。甚至到了初中,高中,许多家长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所以,“抓”是为了“放”,大家一定要早作准备。

3、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放松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孩子可以玩、听音乐、休息等,不管干什么,家长都不去干涉,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和愉快,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第5篇: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这九种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这里,向家长介绍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养成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学习计划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得到孩子的认同才会更容易执行。督促孩子执行学习计划,每一天都不夜长放松。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他,去战胜困难,必要时给予孩子适当帮助。

2、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的准备。孩子预习不预习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孩子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新的知识吸引他,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对于课程中的要领、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要看能否读懂。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对于重点课程,可以指导孩子准备一个预习本,记下重点和难点。

有的孩子,预习功课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动脑子。这样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给孩子讲清楚,预习是预先自己学习,这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环节。

3、听好40分钟的课:在学习过程中,会不会听讲是最重要的。孩子有了预习的基础,在心理上就会有种想听听教师怎么讲、跟自己的理解一样不一样的愿望。教师讲课,比孩子知道的深入。要告诉孩子上课跟着教师的教学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需要做练习时马上动手。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弄懂。

孩子不认真听讲,一般会有三个原因,应针对其原因去解决。

一是根本听不懂。有的是前边学的基础太差,跟不上进度;有的是预习不认真。前一种情况应该给孩子补课并加强预习;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加强预习。

二是自制力差,易受内部、外部干扰而走神。这主要是意志力问题,应在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提高自控能力上下功夫。

三是缺乏学习兴趣。孩子感兴趣的课程就专心听讲,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不专心。如果是这方面原因,应跟任课教师多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表现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还可以告诉孩子,在课堂上即使老师没有叫你回答问题或让别人上黑板演练,自己应心里试答老师的问题或在本子上演练,老师评价其它同学的回答或演练情况时,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优点,找到不足,进行自

我激励。

4、提高作业质量: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

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有的作业步骤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作业要自己检查,不能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要越俎代庖。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字,家长在检查作业后,发现错误,不宜直接告诉孩子哪儿错了,而应让孩子自己复查。比如说:“这两题有一题错了,你自己查出来。”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果哪儿错了就告诉他,甚至帮孩子改错,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5、及时纠正错题:孩子做错题是经常发生的事,从纠正错误入手也是辅导孩子的好方式。给孩子一个专用的本子。和孩子一起给它取个名字,“错题大家庭”、“拦路虎乐园”都是不错的选题。孩子每次作业或考试出现错误,就让孩子在专用的本子上将题目抄下。然后按正确的方法重做一遍。之后分析错误原因,是不会审题,还是粗心大意;是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还是不会正确分析。用红笔将错误的内容标出。过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整理错题,将错误的类型汇总,看一看哪部分错的最的,哪种错误原因最为常见。这样你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辅导孩子了。

6、做读书笔记的摘要:读书时笔记和摘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①记下书名、作者;

②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

③记录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④在书上批注;

⑤列提纲;

⑥写读后感。

教孩子做读书笔记和摘要是你辅导孩子学习的一个好方法。给孩子一个喜爱的笔记本,要求孩子每看完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或感兴趣的消息,就写出读书笔记或摘要。读书笔记和摘要要讲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将其中的好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开始时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渐就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对孩子的阅读内容,不必限制太死。让孩子凭他的兴趣自己选择,父母可以进行推荐。只要孩子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的资料积累、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而且孩子还学会了自己学习,你就可以事半功倍地辅导孩子的学习了。

7、学会使用工具书。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意思是说,工匠做事如果想做得又多又好,就一定要在做事之前将他的工具磨得十分得。在学习中,字典、词典等这些工具书,就是学习的“利器”。使

用工具书的能力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学会查字典。要有运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准确地从字典中查出生字词的能力,还要有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义项解释词语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勤字典,并进而养成习惯。

第6篇: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三大方法

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性很强,以前在小学时,还听自己的话,可上初一就经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有时与我对着干,感到无可奈何,以前小的时候,还可以打他,要求他听我的,可现在孩子年龄大,个子大,脾气也大,我都是不敢训导他,我讲得话,他有时不听,怎样来缓解他的叛逆情绪?

卓卷曹老师回复:叛逆性是随着年龄 性格 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所产生的变化,毕竟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谁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当然只有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

(一)年龄因素。在小学时,孩子的个性不强,但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后,逐渐进入青春期,那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加了,当父母的观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会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收外来的强加的做法,如对老师的强加要求产生抵抗。

(二)性格问题。性格是人的重要标志,性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的性格容易把自己的心理反映及时表现出去,所以不会轻易形成“心理聚集”,也就是叛逆性强度比内向性的孩子要低。可内向的孩子不轻易把心理活动表现出去,所以很容易集中在一起,爆发起来就是不得了,对家人的表现就是一顿打骂。内向的人很难接受新观点,相对比较保守,也不会对外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产生和激发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性,孩子与父母沟通没障碍,就没问题。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和压抑,那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在加大。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一)相互理解。“理解万岁”,这句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十分重要,但能做到相互理解,是需要用心的事情。

(二)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那孩子肯定会叛逆,并且与父母对着干,具体把关系弄和谐点,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毕竟初中生不一样,人大[微博]了,就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个需要父母理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学生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反而让孩子无所事事,毫无上进心。

(三)换位思考。父母和孩子都要换位思考,要常常假设自己是个孩子,如果自己背着书包,每天上7节课,晚上要做作业2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这样的用脑强度对自己是否感到劳累,这样你就知道孩子的心理想法,而孩子要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家长,每天为了家计而不辞劳苦,对孩子照顾仔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写出文字要好些,写出来之后,就知道孩子的心理。

第7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托举孩子的明天 ——观于丹《人格教育之成就别样的人生》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成就别样的人生》,这个讲座主要讲了如何才能让孩子成就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生。给了我许多启发。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启发孩子的潜质,引导他们创造别样的人生,我觉得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孩子成长。

一、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与生活实际接触,在真实的体验中,感知人生,领悟道理。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相信这个生活的环境,从而确立自我面对世界的模式。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二、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四.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上一篇:零售终端形象下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