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分析高职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因素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论文 篇1:

基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就业指导策略的探究

一、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

(一)就业理念不够崇高。(1)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位时,通常是考虑入职要求低、薪酬起点高的工作岗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其在经济和生活上的要求,但是,相对机械简单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在积累工作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十分不利,严重限制了其职业发展前途。(2)高职教育学生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教育而言,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而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来说却有差距,所以,高职学生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就业,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导致其在就业时可选择的职业范围不够宽泛,职业转化能力弱。

(二)对职业价值不能客观的进行评价。高职学生在面对职业去向、岗位选择时,不能够做到理性的分析自己实际条件和自身能力,往往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一味的追求轻松、舒适、待遇高的工作岗位,面对挑战性强的职业却不闻不问,全然不顧自己的专业对口和社会需求。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及时把握就业机会。目前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长期处于失业或待业的状态。这脱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严重阻碍了其职业的发展和就业的顺利。还有很多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自我创业的重要性,缺乏自我创业性的热情。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焦虑的心理。高职学生还处在成长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而就业又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关键的选择。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受到了普通高校的综合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职业院校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本人的期望值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反差,再者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高要求,使得很多高职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表现出十分焦虑的心理问题。面对就业时,年级越高,焦虑状态越明显,往往不知所错,学习生活盲目没有目标,自信心缺失。尤其在进行多次就业竞聘失败后,意志更加消沉,对自己越来越失望,悲观。如此反复,就导致了恶性循环,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一蹶不振,对待就业不能正视,变成了逃避,恐惧,更有甚着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盲目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是一般人常有的心理,作为即将就业的高职学生,有从众心理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学校平常表现不突出、不积极的学生,在面对就业的选择时,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特点进行择业,而是人云亦云,盲目的跟着大多数人的选择,认为多数人认可肯定的就是对的。而这严重违背了我们所倡导的人岗相适的原则,对学生职业特长的发展不利,也会错失许多适合自己的岗位机会。

(三)依赖心理。如今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都习惯于父母的妥帖安排,独立能力差,自我判断分析能力弱,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不够,遇到一点小事都需要父母出面解决,更何况在就业择业的大事情上。虽然能够意识到就业的压力,但自己没有足够的担当去直面就业的困难,多是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长身上,希望学校联系工作岗位,等待家长托关系安排就业。即使就业了,在遇到困难时,便不能胜任工作,还是要依赖他人解决。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措施

(一)构建专业化指导队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来,高职院校往往对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实习实训的硬件设施建设更为关心,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对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迷茫、无助、不知所错的盲目心理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就业创业课程设置不科学,从事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完整的知识结构指的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等知识。然而高职院校教师虽然在专业理论上精通,但对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要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水平,安排就业指导进行进修、培训,为其深造提供条件。不断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完善现有的指导队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二)帮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概念”的不完善与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如焦虑、嫉妒、盲目、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有很大关系。目前对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的薄弱环节。高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通过一些职业与能力、性格的测试,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特点进行分析,以便科学的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使学生能以更宽的视野来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的联系。就业指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对不同职选择业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并付诸于实施,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三)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在当今就业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对高职毕业生的自身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就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同时,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也能从容应对,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与挑战。高职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高职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用发散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以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再者,高职学生要锻炼、强化自己的交际能力,多学习一些社会交往礼仪知识,掌握着装、仪容、言谈、举止、电话等礼仪规范。

参考文献

[1] 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02).

[2]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朱浩然.高职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15(01).

作者简介:马良(1982.07- ),河南焦作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作者:马良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论文 篇2: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摘 要】分析高职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因素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就业心理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导致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构建良好的择业心态,推动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就业心理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反映自身择业观的心理表现,对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既没有对自身性格、兴趣及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理性思考,使自身存在较高期望值,但这种高期望值与从事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落差,再加上求职过程中所处的层次环境,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无法理性面对这种现实,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自信心不足导致自卑心理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单位逐步提高了对学历的要求,这样导致高职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在入职门槛上处于劣势。另外,部分高职毕业生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总是认为高职生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如本科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味地对自身持否定态度,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导致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次受到打击,更加剧了自卑心理。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信心,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求职,致使自身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久而久之更是强化了自卑心理。

(二)角色定位模糊导致求职过程中产生焦虑心理

高职毕业生对踏入社会充满理想化的期望,对即将开始的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缺乏足够的规划,再加上多数高职毕业生没有对自身性格、兴趣及综合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规划,导致自身定位脱离实际,没有领悟到高职教育以针对生产、建设及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部分高职毕业生好高骛远地期望找到工资高、待遇好及工作环境优的领导岗位,缺乏从事基层工作的兴趣,缺乏“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依然不切实际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屡次碰壁,不仅浪费了去基层锻炼的机会,也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迷茫和困惑而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

(三)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导致求职过程中产生急躁心理

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对自身职业的长远规划,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工资、福利及环境等因素,而较少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因此当面对严峻的择业竞争时,部分毕业生在考虑职业选择时患得患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同时,还有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单位时还在考虑这是否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对从事的工作挑三拣四,稍有不顺心就提出辞职。结果是许多毕业生频繁跳槽,而频繁的跳槽也使部分高职毕业生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身的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依然是毫无目的地四处投递简历,导致身心疲惫,焦虑不安,从而产生更加急躁的心理,这样反而更加影响自身的求职。

(四)缺乏独立意识导致求职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

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在求职过程中不是努力提高职业能力,而是认为择业的竞争就是社会关系的竞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始终认为理想工作的获得来自家人、亲戚或朋友的帮助,缺乏积极主动的求职意愿和竞争意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严重,既使身边拥有选择就业的机会,也由于自身缺乏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始终徘徊在自己主动求职还是等家人或朋友帮忙介绍工作的意识斗争中而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再加上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一个个找到了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更增加了求职依靠家人或朋友的心理。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首先,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连年扩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并且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逐步展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平稳与人才供给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难度,这种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环境很容易使部分高职毕业生产生心理问题。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受到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社会就业机制的不规范使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学生求职过程中面对的性别、学校及地域等歧视行为也对毕业生就业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逐步多元化,然而中国传统的“走仕途吃皇粮”的就业观念依然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造成高职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而青睐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大企业等传统单位,然而由于高职毕业生在竞争这些岗位的过程中存在劣势,因而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负面情绪。

(二)学校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依然遵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学生实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对高职生职业技能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另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就业指导工作滞后的现象。由于从事就业指导工作者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本身就缺乏就业经验,因而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并不强,让他们从事就业指导教育,难以符合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再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充分发挥解决高职生就业过程中诸多心理问题的功效,就业心理咨询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以上因素导致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三)个人因素

目前“90后”的高职毕业生注重个体的独立意识,主张自我选择,强调个人价值,对未来的追求充满着理想化激情,但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缺乏了解,只知道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清楚“我能干什么”,导致在就业认知上存在偏差。其次,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失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展示自身的实力,希望找到一个同学认可的“稳定、体面”的工作,然而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工作,当求职过程中面临挫折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则高职毕业生接受心理挫折教育不足和社会经验缺乏,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和面对现实,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能力,这就必然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挫败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畏惧就业的负面情绪。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高职生可以从如下方面调适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一)理性对待就业期望,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当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高职毕业生应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人生轨迹,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理念,改变“从一而终”的传统就业观念。这是因为自身梦想与社会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适当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来面对社会现实,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以高职毕业生的学历和知识能力想要获得一份十分理想的职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引导高职毕业生先选择就业,鼓励他们到中西部地区或基层去就业,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随后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事业成功,从而逐步实现人生价值。

(二)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异常严峻。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毕业生应积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破除过去“精英化”教育阶段形成的人才择业观,淡化过去“铁饭碗”的就业观念,依据社会现实环境和自身实力,积极主动到基层或企业一线岗位去就业。当前国家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实现自身的价值,高职毕业生可利用国家的政策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曲线发展路径,使就业不仅是获得生存机会的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份职业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就不能只考虑待遇、工作环境、福利等客观因素,还应更多地考虑工作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三)正确认识就业挫折,提高自身求职的信心

在当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求职失败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期望每次求职都能成功,而应把求职过程看作自身认识和了解社会的预演,通过求职过程来认识和了解自身,以此促进自我成熟,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理性看到有时求职失败,并不代表着自己的能力不行,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求职方向与就业单位招聘方向不符合,还可能是专业不对口,甚至求职者自身与就业单位的价值文化不符合等。总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理性看待就业挫折,总结求职失败的原因,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努力做到充满自信和脚踏实地,抓住好的机遇以便在下次求职中获得成功。

(四)积极参加就业心理教育,努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虽然我国双向选择的人才就业机制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由于在就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走关系”的情况,部分缺乏独立性的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依然相信“关系”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对毕业生加强就业心理教育,而学生也应积极参加,从而增强就业的心理独立性,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现实,不应该只是依靠别人的帮助来求职,而应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等各种技能,努力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将来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实现自身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就业是高职毕业生转变身份的一个过程,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产生心理困惑及不良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因此,高职生在校期间就应对择业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客观地看待就业过程中面对的不公平现象,冷静、理智地选择就业。

【参考文献】

[1]莫丽.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2]郑婕.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冯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8)

[4]龙瑞红.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作者简介】余 钦(1979- ),男,河南平顶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指导。

(责编 王 一)

作者:余钦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论文 篇3: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的探索

摘 要: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职毕业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有力措施。为此本文总结归纳了当前高职学生求职心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大对策。

关键词:高职 毕业生 就业心理 辅导

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人才需求结构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高职毕业生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于高职毕业生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高职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面临挑战。长期的重压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严重后果,也容易导致一些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急需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帮助破除心理障碍。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紧张焦虑、空想幻想、自卑怯懦等。紧张焦虑心理源于学生即将毕业,面临择业和就业问题,而且在这个转折点,他们也正在经历着人生一次重要蜕变。心中对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正常发挥出来充满疑惑和猜想,始终不能够坚定的相信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就业单位是否令他们满意,自身素质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等问题都是困扰他们正常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高职毕业生缺多特长,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紧张和焦虑感更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紧张和焦虑极易导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下降,不能自然的应对企业招聘方的挑选。应聘工作时无所活从,他们害怕挫折,面对就业竞争持逃避心态。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幻想空想心理作祟,自我陶醉,盲目自信,脱离现实,没有对就业做积极的争取和规划。存在这种心理的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相反,那些自卑和怯懦的学生也大量存在,他们一般性格内向,缺乏自信,自尊心敏感。这种学生在面对应聘时表现的过度紧张、语无伦次、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极易产生挫折感,此时若没有及时的心理疏导他们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就高等职业教育本身而言,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中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系统的建设尚未成熟,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专业性的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人员长期缺位,没有专门的人员,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门的标准等工作方面的不足成为当前困扰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难以突破现状的一些重要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

正如上文所说,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卑心理,一种是盲目自信心理。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健康的,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环境。自卑心理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由此产生了焦虑、依赖、从众心理;盲目自信又源自于一些学生的盲目攀比心理。总之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问题。

1.焦虑心理对高职学生的影响。焦虑心理伴随一定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是,过度焦虑容易导致学生过度紧张,从而对他们的交际和应聘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他们的就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不能积极的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在极度敏感的状态下,他们的自我防卫意识较强,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降,行为容易失控。根据对某高职学院381名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5.5%的学生在面试中,正常的交流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焦虑心理,具体数据如下:

(1、你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焦虑心理?2.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过度紧张?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畏惧心理?)

由上表统计数据可见,有超过80%的学生在面试前会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心理,这种焦虑心理在他们的正常社交谈话中也有所体现。而且还时常伴有过度紧张和畏惧逃避的心理。这些心理都会对他们的求职应聘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依赖心理普遍存在。高职毕业生在选择自己的就业单位和办理各种就业相关事项是依赖心理普遍存在。他们寄希望于学校举办招聘会,甚至会依赖老师向企业推荐自己,他们认为就业主管部门应当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供他们选择,也有的寄希望与家人,学校和地方的安排也是他们经常考虑的内容之一。在择业上他们的主动性不强,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依赖心理最终源于一种不正常的就业心理,即懒惰和怯懦。他们害怕在探索中遭受挫折,总是坐在那里等着机会降临。

3.盲目攀比心理对毕业生影响较大。人都是在比较当中进步的。盲目攀比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比较,但是却是一种病态的比较心理。在求职中,同学之间盲目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求职中对自己的职业待遇、收入大家渲染,甚至不惜扭曲事实自我满足,求职变成了自我炫耀。还有些同学对于别人口中所谓的“好工作”持嫉妒心理,非要找到一个比他更好的工作,否则宁愿失业。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导致他们在求职中或者职业规划中不能以自己的客观情况为准绳,也不能以自己的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学生自身环境的不同和择业观的不同造成他们在就业时必然面临不同的机遇和选择[3]。他们的择业目标、职业选择都是自身特殊性的体现,没有可比性。高职毕业生充满理想,本无可厚非血,但是过度虚荣,盲目攀比容易引发心理扭曲,影响就业质量。有些工作虽然不能满足择业者的心理预期,但是却十分符合他们的能力现状,对于这种机会很容易被他们错过。

4.从众心理影响就业。高职毕业生人格趋于完善,但是总体而言还处在形成阶段,对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的区分和判断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独立能力上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容易人云亦云,个人主见不明显,在就业中容易忽视所学专业特点。以为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就是就业的天堂,对那些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心向往之,没有进行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的判断自己与职业岗位之间匹配程度。这种从众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他们一般都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跟風现象严重。甚至在人才市场中一位那个招聘摊位人多就认为这个单位是好单位,也将自己的建立递过去,而全然不顾企业的性质,规模和招聘岗位的具体要求。

5.就业矛盾心理突出。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一些心理冲突。他们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地位,但是有没有勇气挑战将来的困难和挫折。虽然胸怀远大理想,但对困难估计不足。甚至被眼前的一些小事羁绊。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决定自己以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又喜欢挑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总而言之,在他们就业选择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了矛盾心理,这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和抉择。但是这种矛盾冲突在他们内心碰撞一段时间后,往往又是那些负面心理占据上风,影响他们的选择和判断。这就说明他们始终不能战胜自己,总是被自己的虚荣和欲望影响。

6.盲目自信导致的自傲心理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一些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估计过高,自命不凡,目标定的太高,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实现,因此对工作的要求过高,甚至在自己的简历中明确提出“薪酬期望值:10000元”这种迹象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这些人的简历也终将长期被企业搁置。对于那些专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颇具就业资本的学生来说,这些毕业生将自信变为自负。这种有资本的夸大还有一点现实基础,有的学生甚至一点现实基础没有就妄自尊大,云山雾罩。他们不但不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也不能够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就业市场、职业生活,自己的主观想象主导了一切。

7.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影响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问题。高职毕业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不过与盲目自信的学生相反,他们不是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是过低的估计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没有信心,过于拘谨,优柔寡断,在展示自我的时候不能做到落落大方,尽善尽美。有的高职毕业生因为过度自卑导致对自己的一切都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对整个人生都悲观失望、抑郁孤僻、害怕交际,缺乏主动挑战的精神。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也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果断、果敢的精神。有些工作自己明明能够胜任,但是也不敢说痛快的答应,总是说:“试试看”,这些都是自卑心理的体现。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对策探析

在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之下,高职生求职择业心理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就业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大就业心理辅导工作的力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

1.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工作是就业心理辅导中的主要内容。高职学生求职之前应当针对他们开展专门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专业教学质量,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展专门的指导,保证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有更加广泛的发展道路。为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要对国家关于促进高职就业的政策和详细的就业信息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使他们能够在积极的心态下面对就业。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仅针对毕业生的突击辅导,而是系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入学之初,就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择业观念。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按照职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的职业道路和求学道路。这是应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既能帮助这些毕业生克服盲目自信和过于自卑的心理,也能使他们更加坚定的走自己的职业道路从而避免从众心理和矛盾心理。

总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是影响他们就业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开启新的人生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在正常的,积极的,健康的心理下从容应对求知应聘。

参考文献:

[1]彭敏,郭士焱,张希君.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J].硅谷.2008(10)

[2]洪旭斌.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表现与调适[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

[3]杨中文,刘西文.高职毕业生就业心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

[4]李忠旺.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问题与对策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简介:贾燕梅(1979.12.12—),女,籍貫:山东省潍坊市,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职称:讲师。

作者:贾燕梅

上一篇:体校体育工作总结下一篇:畜牧兽医局工作总结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