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音乐评析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乔家大院》这首民族交响组曲是我国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根据同名电视剧中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所改编创作的交响组曲作品。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运用现代创作理念结合传统创作技法的创作手法给予了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将从创作技法、技法的创新以及民族元素的运用这三方面对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进行细致的介绍,以期能为我国的民族交响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电视剧音乐评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视剧音乐评析论文 篇1: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剧音乐的价值取向与传播路径探析

摘 要:近些年来,电视剧艺术开始走向千家万户,极大地推动了电视剧音乐的传播及其影响力的拓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剧音乐价值越来越取决于其能否得到有效传播。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剧音乐价值取向进行了解读,并对如何依托于新媒体平台促进电视剧音乐的有效传播进行了探讨,以便在群众中更好地散播正向、积极的社会、艺术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剧音乐;价值取向;传播

电视剧是一种将长篇故事以画面形式展现出来的视听艺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剧已经成为千家万户离不开的媒体艺术,也是观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电视剧音乐在音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作为音乐形式的一种,它正随着电视剧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几十年的发展经历,造就了中国电视剧音乐较高的关注度和活跃度,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重复性、连续性以及画面感方面,电视剧音乐比其他音乐更强烈、更具优势,故其发展空间更为开阔。

一、我国电视剧音乐价值取向分析

作为电视剧的重要内容,电视剧音乐应符合电视剧的构成元素,为电视剧提供整体服务,形成自然、和谐的剧情。电视剧音乐的受众群体数量多、范围广,除了为电视剧提供基本的服务外,还应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即形成较高审美价值的社会艺术效应,培养受众群体良好的音乐情趣,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还能推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电视剧音乐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其民族性与时代性两大层面。首先,要打好电视剧音乐的理论基础,夯实创作之基;其次,在理论基础上借助音乐技巧,将民族音乐作为电视剧音乐的创作灵魂,打造出兼具时代感和民族感的电视剧音乐,提高电视剧音乐的艺术价值。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语言。具有民族内涵的艺术,才是世界的艺术,电视剧音乐凝聚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其艺术价值也很高。民族种类多、地域范围广是我国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财富的重要部分,展现着民族艺术的价值,是音乐创作的灵魂和来源。因此,在电视剧音乐的创作中,应将民族音乐作为创作核心,结合电视剧的风格、内容、时代背景和地域等元素,寻找恰当的民族音乐,借助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创作出民族特色鲜明、民族价值较高的电视剧音乐。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音乐,其个性和风格会与其他音乐不同,有很强的亲切感,艺术生命力更持久,发展空间也更宽阔。另外,具有民族特色的电视剧音乐拥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能提升电视剧收视效果,具有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作用。

将民族音乐作为创作源泉,不是将电视剧音乐传统化。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音乐艺术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电视剧音乐也不例外,除了保持民族音乐特色外,还应具备时代性。电视剧音乐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追求时尚,有些电视剧音乐存在与电视剧内容不相符情况,一味追求现代流行时尚,使得音乐和剧情看起来格格不入,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传统之中可以有时尚,时尚之中可以有传统,只要将时尚的现代元素有机地融入传统的民族音乐,取二者的精华部分,做到兼容并蓄就能使民族音乐具备时代特征。电视剧音乐在创作中应有多元化视角和先进的表现手段,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时代性和民族性兼备的电视剧音乐。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音乐的传播路径探索

鉴于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为了促进电视剧音乐健康、有效传播,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探索音乐传播。

(一)立足于传统媒介,拓宽电视剧音乐的传播渠道

传统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电视、报纸、唱片等。为了促进电视剧音乐的传播,必须立足于这些传播媒介,进一步拓宽其传播渠道。虽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传播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其并未被新传播所替代,而是呈现出了一种新、旧媒体相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对于电视剧音乐的传播无疑增添了无尽的动力,也为其传播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因此,要注重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

第一,利用报刊杂志加强电视剧音乐的传播。当前,我国有关影视音乐专业性杂志、期刊已成规模,其中不乏极具影响力的期刊,如《中国电视》、《电视剧》、《视听界》等。要利用相关报纸、杂志加强宣传、推介、评析、鉴赏,深入挖掘电视剧音乐艺术价值。还可对演唱歌手进行采访,开展问卷调研活动,杂志社可通过提供歌手演唱会、歌迷见面会等方式,鼓励观众参与互动。

第二,广播虽地位下降,但仍有很多受众(这得益于私家车的日趋普及),因此,可以利用电台广播加强电视剧音乐传播。例如,可以在广播频道中开设一个专门电视剧音乐栏目,听众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电视剧音乐,或点播送予朋友以示祝福。还可开设“电视剧音乐连连看”等栏目,对电视剧的音乐进行播放,听众可打电话对歌曲源自于那一部电视剧进行竞猜,猜对的可获取原声大碟、纪念品等,以调动听众的互动积极性。还可邀请歌手、创作者共同主持广播,使观众能够直接倾听歌手、创作者的心声。

第三,将大量优秀电视剧音乐以唱片形式发表。唱片音质十分优良,虽然网络等新媒体为电视剧音乐提供了很多下载路径,但仍有很多人喜欢收集唱片,以享受最为纯正的音乐。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这个快餐文化时代,极易获取的电视剧音乐反而容易变成“便当”,导致受众对其神圣感不断下降。因此,传统媒介应充分发挥自身保存时间长、音质好等优势,致力于传统媒体的推广和应用,为电视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享受艺术的路径。

第四,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推动电视剧音乐的深度传播。借助于电视这一平台,以音乐為主、画面为辅,为观众提供无尽的艺术享受。当然,传统MTV已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应当对MTV模式加以创新,例如,将电视剧片段插入歌曲中,促进歌手的二次创造等,为歌曲带来更多的新意,使观众瞬间回到情节之中,引发其共鸣。此外,通过竞技类演唱节目,可以使许多经典但不再流行的电视剧音乐重新回到观众面前,唤回其深处的记忆,激活电视剧音乐的“第二春”。

(二)依托新媒体平台,促进电视剧音乐的多元化传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关于电视剧音乐的网站、软件层出不穷,迅速电脑、手机等终端,使电视剧音乐由传统单一化传播模式走向了双向互动模式,促进了电视剧音乐的多元化传播。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各种音乐网站、软件迅速席卷而来,为电视剧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受众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即可对想听的电视剧音乐进行收听。很多网站、软件还将电视剧音乐制成专辑,便于服务听众。例如,九天音乐网发起了“最美电视剧音乐互动评价”活动,对近10年的金曲进行了收集,很多观众都积极参与其中。因此,还可借助于门户网站、论坛等,开设专门的电视剧音乐板块,对热门电视剧音乐发表评论,为促进其传播贡献力量。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电视剧音乐似乎找到了新的传播途径,各种炫铃、彩铃业务的开通就是其中一种,手机软件的应用也是一种。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利用音乐手机软件对自己喜欢的电视剧音乐进行搜索、收听。不仅如此,微博、唱吧等客户端,还为用户才艺展示提供了平台,用户可根据字幕演唱电视剧歌曲,并将其上传到网上,唱的好的还会引来很多粉丝。

三、从相关制度、法律方面优化电视剧音乐的传播环境

应注意的是,虽然新兴媒体的出现对电视剧音乐传播注入了极大的动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各种“恶搞”电视剧音乐、网络“盗版”音乐猖獗、恶意炒作等,这些都导致电视剧音乐传播的不规范化、不健康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审查,完善监督、审核制度,为电视剧音乐的传播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氛围。

为了保障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剧音乐的价值取向与传播路径的向好发展,必要从法律及制度方面加以规制。比如,对盗版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网站加强规范,这些措施有利于优化电视剧音乐的传播环境,有利于电视剧音乐的健康发展。再比如,在发现某些网站、个人对创作者的音乐曲目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应用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通过关于“于正与琼瑶”、“汪峰与旭日阳刚”这间的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提高人们在电视剧音乐传播方面的法律意识。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剧音乐传播主体开始由传统的电视媒体逐步朝着全媒体传播方向发展,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本位”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开始朝着双向互动传播方向发展。不仅如此,新媒体还极大地拓展了电视剧音乐传播的受众面。随着受众层次的分化与年龄跨度的扩大,对于受众需求的掌握越来越困难,这也为电视剧音乐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传播渠道的精准化也势在必行。在这一形势下,电视剧音乐只有依托于电视传统媒体,同时善于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加以传播,才能得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0.

〔2〕杨秀敏,张福永.技术、媒介、流行音乐——大众文化下我国流行音乐新特点[J].安徽文学,2010,13(08):239-241.

〔3〕彭銀修,张子程.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第三届音乐传播论坛文集[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洛秦.学无界、知无涯——释论音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表达[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5〕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2)[C].2006.

〔6〕金兆钧.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世纪末批判[J].人民音乐,2001,(02).

〔7〕闫文健.铃声拯救中国音乐[J].IT经理世界,2005,(12).

〔8〕浦任.音乐产业呼唤规范的音乐市场[J].瞭望新闻周刊,2001,(0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徐倩

电视剧音乐评析论文 篇2:

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探讨

【摘要】《乔家大院》这首民族交响组曲是我国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根据同名电视剧中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所改编创作的交响组曲作品。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运用现代创作理念结合传统创作技法的创作手法给予了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将从创作技法、技法的创新以及民族元素的运用这三方面对这首民族交响组曲进行细致的介绍,以期能为我国的民族交响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赵季平;《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

赵季平先生根据同名电视剧中音乐元素所改编创作的《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创新了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技法,给予了观众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也是对我国民族交响组曲的重要革新,而他在组曲中对民族元素的巧妙运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作品更加灵动的生命力。

一、创作技法的运用

《乔家大院》这一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技法主要分为发展手法、创作技法和作曲技法三个方面,其中发展手法方面主要采用了“核心动机”的方式;创作技法方面只要采用了“同头换尾”的方式;而作曲技法方面主要采用了“顶针式”和“重复式”的方式。同时赵季平先生还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民间传统音乐的元素,赋予了该组曲浓重的民族特色,使乐曲在表现方面更加充满了凝聚力。该组曲的整体风格呈现出了一种清新的格调,就如同是被尘封了许久的记忆般会使听众由内而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在调式的运用方面,该交响组曲除了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之外,还创新的结合了西洋音乐的调式,并通过“模进转调”和“休止转调”这两种转调的方式赋予了乐曲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乐曲在包容了中国乐曲的宏伟气派同时又呈现出了一种西洋特色。在乐曲的合成方面,作曲者采用了“三度”和“五度”的分别叠置和混合叠置,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和弦转位这一独特技巧的运用使得音乐的高音部体现为了一种“四度音程”,则更加体现乐曲所包含的民族特色。同时作曲者在进行和声的连接时弱化了和声的功能,而增强了旋律与和声之间的配合,并增强了对比在其中的用度,使乐曲更加富有民族艺术特色。这种中西合璧式的民族交响组曲创作方式,不仅使得交响乐曲更加完整地呈现了音乐的内容,还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音乐作品更加灵动的生命力。

二、技法的创新应用

(一)“顶针式”作曲技法的运用

“顶针式”这一作曲技法在该交响组曲中的运用是对我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创作中“旋法”的拓展。这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表现技法,被作曲者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并被进行了更加创新的运用,成为了更加富有特色的作曲技法,也赋予了乐曲全新的生命力。

(二)“休止转调”技法的运用

“休止转调”的运用是对乐曲创作中“转调”技法的拓展。“休止转调”虽然在乐曲的创作中也是一种换调的方式,但是赵季平先生对其在乐曲中独特的运用通过力度的转变,使转调中原本表现得并不和谐的音色以一种增强的方式进行表现,使乐曲更加富有了自然的艺术特色。

(三)“三度”和“五度”的混合叠置

在和声中“三度”和“五度”的混合叠置是民族乐曲中对和声范围的拓展。通常情况下,民族乐曲中和声会广泛的运用“三度”和“五度”分别叠置的方式,但这种创新型的混合叠置的运用则使得乐曲的和声更加具有独特性。具体的使用方式是在“五度”的和声基础上进行“三度”和声的叠加,与西洋音乐中三音省略非常相似。

(四)中式传统和西洋式结合

该民族交响组曲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式传统作曲和西洋式作曲之间的巧妙结合,使得该作品既能表现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又能展现西洋作曲风范。而赵季平先生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作曲理念也给予了听众更加新鲜的感受。

三、民族元素的运用

(一)素材取自于民间

在细听这一作品时,不难听出其中不同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比如民歌、戏剧等。但赵季平先生在创作时并没有直接将这些元素运用在组曲中,而是在自己充分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对这些民间元素做了再创造,使这些元素的形式得到了拓展。这样的运用不仅赋予了作品全新的生命力,也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二)民族特色的作曲技法

赵季平先生在进行这一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时,在创作技法上大多采用了我国民间传统的作曲技法,比如“顶针式”,又比如“同头换尾”等。这些民族传统技法的运用和组曲中的音乐旋律、和声等相互辉映,更加能给予听众亲切之感。即便是在作品中所运用的西洋式创作技法,其主音仍然是传统民间乐曲的音阶,更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民乐特色。

(三)民族特色的和声

该民族交响组曲在和声中“三度”和“五度”的混合叠置以及“三度”和“五度”的分别叠置也使得作品呈现了一种传统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其中的“五度”叠置,赵季平先生在这一和声的运用中,巧妙地将其做了转换,除了原有“五度”叠置的转音用法之外,还添加了其他方式的转音技法。同时,在这一民族交响组曲中,和声并没有被着重强调,而是突出了“对比”的运用,并使和声和乐曲的旋律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四)民族特色的曲式结构

这一民族交响组曲的曲式结构也是对我国传统民间元素的体现,采用了多段式的结构方式。即由乐曲的组成结构来其中大多数的音乐小结都由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所构成,这种多段式结构方式的运用增强了该作品内在的对比运用,更显民族特色。

四、结语

从上文对《乔家大院》这一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技法、技法创新和民族元素运用这三方面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赵季平先生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他对该民族交响组曲的创作不仅是对交响乐形式的一创新体现,还赋予了我国民族交响组曲创作全新的生命力,使得我国的民资交响组曲呈现出了一种更加新型的艺术审美形式,并非常值得其他作曲者所思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真.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评析[J].人民音乐,2008,(10).

[2]施雪钧.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J].音乐爱好者,2008,(4).

[3]张萍.交响音乐民族化的美——《乔家大院》民族交响组曲评析[J].音乐创作,2012,(12).

作者:胡志勇

电视剧音乐评析论文 篇3:

大事记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出版

来源:新华社

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017年12月25日,新华社就《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出版召开专题研讨会。新华社社长、课题组组长蔡名照在研讨会上表示,课题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结合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解读,形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这一成果。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境界,丰富了党的新闻理论宝库,标志着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的出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终评结果出炉

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承办的“2015-201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终评结束,进入公示阶段。共评出96件作品,其中广播节目54件,电视节目42件。

“广播类节目大奖”的54件作品主要包括消息类、评论类、专题类、现场直播类、栏目类、对外宣传类、对台港澳类、广播剧类、广播文艺类等九个类型。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面孔》、山西广播电视台的《有事您说话》、安徽广播电视台的《扶贫要精准谨防养懒人》等入选。

第十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评选结果揭晓

来源:中广联合会学术部

第十届全国廣播影视学术著作评选于2017年11月14日在南京结束,最终从各单位报送的40多部著作中评出优秀著作27部,其中,张海涛、胡占凡主编,张海潮、周然毅副主编的《全球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6)》及王求主编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战略转型》两部著作获得特别奖;刘俊的《融合时代的传媒艺术》等三部著作获得一等奖;另有二等奖10部、三等奖12部。入选率达60%。

中广联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2016年度创优评析活动举行

来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

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中广联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16年度中国广播新闻节目创优评析评审活动2017年11月9日~11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本次创优评析评审活动共收到320件作品参评,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6件,10个栏目获得“十佳新闻栏目”,8件作品获得“最佳新媒体传播”奖,7件作品获得“创新奖”。

2017全国音乐(文艺)广播总监专题峰会举行

来源:武汉音乐广播

2017全国音乐(文艺)广播总监专题峰会于2017年12月12日~14日在武汉召开。武汉音乐广播、天津音乐广播、合肥文艺广播、山西音乐广播等二十余家音乐(文艺)频率的总监、副总监与会,并以广播的“短音频”为案例,研讨其作为传媒内容的创新和推广的意义,为打造“短音频”这一品牌做理论上的梳理和实践上的推介。

(栏目编辑:李静)

上一篇:教研室工作要点(精选2篇)下一篇:营销工作思路(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