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生命再悔悟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不要让生命再悔悟

“从课堂再出发,让生命更精彩”

——读安定区教体局局长南俊武文章之感想

反复阅读安定区教体局局长南俊武的《从课堂再出发,让生命更精彩》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他指出:“一生就做一件事,即对千万个家庭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让教育回归本真,改变安定教育生态的一件大事。”他说的这句话使我感受深刻,开启了我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再思考,现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课改,是一项旅程,一项注定成就梦想的旅程。当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再度成为热议的焦点,当温家宝总理走进北京三十五中听课、评课,引发学界对课堂的深切关注。我们发现,步入深水区的课改期待二次破局,期待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我认为,要破的就是课堂这个局,要回归的原点同样是课堂。对于已经经历了8次改革的基础教育来说,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改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点睛之笔在课堂。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民众。今天,置身于课改一线,有太多的教育问题需要回到课堂求解答案: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技术探究到“学”的动力培育,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这些都需要在新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

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作为全国教育主流媒体《中国教师报》开发的又一平台——《决策者说》应运而生。《决策者说》锁定如火如荼的一线课改实践,锁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改革,与投身课改的教育同人一道关注方法、关注案例,破解课改密码。《决策者说》将以“建设新课堂”为使命,秉承行动主义精神,主张“做”而论道,致力于课改方法与途径的探索。这里所关注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高效乐学、师生相长为指向,通过对成功课改学校经验的解读、推介,使更多的人获得一种改革的价值认同。

南局长从“问题”和“方法”两方面加以论述,“问题”贵在“问道”,追问课堂的本质是什么,课堂的价值在哪里?追问我们的课堂到底需要拿什么献给学生?突出焦点、观点和问题点;“方法”重在解读,以第三眼寻找开放型课堂,客观呈现原生态的课改实践,权威解读一线的课改智慧,传播有价值的课改思想,放大可资借鉴的课改方法,突出看点、要点和借鉴点。《决策者说》试图通过这样的渠道,集结更多的课改名人一起谋道,让更多的教育实践者走出“被改革”的困境,成为课改的得道者,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我坚信,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我们期待,以课堂为突破口和主阵地,每一次革新与努力都能有力回应钱老的“世纪之问”,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此奠基一生的幸福与发展,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此觅得教育生活的诗意栖居。

2014!让我们从课堂再出发,让生命更精彩,重新起程!

第2篇:《请不要让生命显得脆弱》读后感

今天无意中在手机美文里看到《请不要让生命显得脆弱》一文,感触很大。

生命仅有一回,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本应好好珍惜。可我曾经却如此轻视它,糟蹋它。曾经我也犯过傻,傻傻地想划破自己的血管,傻傻地想用结束生命来解脱痛苦,可是我错了,大错特错,如今悔恨的泪水如决堤的海……

我突然很想对那些像自己曾经一样傻的人说些心里话:不要这么自私,这么狠心,撇下所有疼你爱你的人,为何要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呢?你这样为生命划上一个句号,一切问题就能解决吗?不,答案是否定的,你知道么?这只会给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关爱着你的人增加痛苦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傻啊!?你匆匆而去,可曾想过后果?可曾想过你那生你育你的父母,失去了孩子,将面临多少凄苦?

不要再怨生活的不公,恨命运的不公了。其实生活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只看你对生活的态度如何,困难时,如果你老是怨天尤人,不想办法解决,那将永远走不出困境;如果你一心想着“办法总比困难多”鼓起勇气,树起信心去面对,去抗争,那么再大的困难也终有一天会战胜。

失意时,别老是萎靡不振,想想汶川大地震时遇难的人,比自己更苦更难的人是如何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痛苦的,看看张海迪的故事,看看《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当你为某件事情悲痛欲绝时,当你身无分文,穷困不堪时,你只要想想明天会更好,一切烦恼痛苦就烟消云散了。当你看到汶川大地震,那些在死亡边缘奋力斗争的人,那些因地震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人仍在苦苦与命运对抗时,难道你不为之感动么?所以请不要因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轻视生命,前方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正等着你走,今天和明天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正等着你去做。与其一蹶不振,不如奋起力争,对困难,对挫折,乐观一点,潇洒一点。

痛苦时去吹吹风,把痛苦把烦恼给清风捎走。绝望时,打开vcd,把最美的音乐播放,你会感觉世界依然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再次镜前留步,凝眸审视,你会发现镜中的人儿依然是好样的!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真诚地热爱生活,你会发现前方那是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大海……

人生路漫漫,有阴有睛,有悲有喜,有苦有乐,酸甜苦辣……或许一切一切都不可抗拒向你扑来,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能“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能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会赐予你快乐,温馨和幸福。

写下这些,不为别的,只希望朋友们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悲痛欲绝,想到轻生的时候,请三思、三思、再三思…呵呵…无论再怎么思,还是应该好好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第3篇:义乳故事之不要让生命被拖走

摘自雪伦义乳官网征文作品

不要让生命被拖走

赵女士

2003年的腊月无意中发现乳房里有个疙瘩,不痛不痒,但被老公拉去县里医院检查,一家医院说要做个小手术,取出那肿块做个病理检查,一听手术俩字,我吓得赶紧跑出医院。另一家医院说是纤维瘤,没什么危险。既然这样,我便不在注意那个肿块。过了年,总是感觉疲惫不堪,但是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仍然强打精神上班。

一“免费午餐”真的不能吃!

一天,老公拿回一张报纸,说某市人民医院正在免费检查乳腺,他说去查一下吧。因为是第一次“吃免费的午餐”,什么也不懂,也没带多少钱。医生给做了乳透,就说没大事,乳腺增生,拿点药吧。给开了几百块钱的药,但是没带那么多钱,最后拿了200块钱的药,人家还说给我优惠了。回家吃完了药,没任何起色。

二药品广告不能信!

从此老公开始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他又从报纸上——正规市报哦,看到介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贴,于是他就借了一辆摩托,骑了近百里路去市里,到报纸上介绍的那家药店买药贴,花了210块钱买了三贴,现在,药贴的名字我早不记得了,估计早就被禁止生产或者自行倒闭了吧。老公连几块钱的坐车费都舍不得花,却一下花这么多钱买药贴,我很感动,但是肿块不为所动,用完药贴,肿块依旧那么大。信广告不如看疗效,但是疗效没等你看到,钱都没了。自此,我不再相信任何媒体所做的医药广告,医院门口撒小广告的就更不能信了。

三珍爱健康,远离医托!

身体不痛不痒,医生们也说没事,工作又很紧,于是我一直记不起那肿块。老公却总是耿耿于怀,周日休息,他又强迫我去市里唯一一家三甲医院。门诊大厅人满为患,我们刚进门就有一个中年女人拿个病例袋,走过来搭讪,人家问啥我说啥,然后她说:“你不要在这家医院看病,这里的医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你动手术,我介绍你去XX诊所吧。”

手术两个字再次把我吓得立马转身走出这家医院。老公说那人是“医托”,别听她的。在医院,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让你到别的地方去看病的人,除了医生。

然后我们去了市妇幼医院,这家医院看这病应该很专业。做完乳透,医生说:“乳腺纤维瘤,良性,没事的,吃点药吧,但是一时半会儿难消除。”

既然没事,吃药又没尽头,干嘛花那钱啊。我和老公工资低,连个住处都没有呢。我硬是让老公把从医院外药店买的药给退了。

四早发现,早治疗!

五一长假,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河南,名为探亲,主要看病。老公的亲戚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工作,碰巧的是亲戚家也有个乳腺病人。那人是乳腺癌,可是我那时真的太无知了,竟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病,所以从没想过自己的乳腺也会得那种病。

做完检查,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但是要做活检才能确诊。假期很快结束,而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还是先工作吧,等学生毕业再说。那时乳腺已经分泌恶臭,可叹我一点常识都没有,不知道这是恶性的表现之一。

肿块已经明显长大,我也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老公的亲戚打了好几次电话让尽快去医院做病理检查。我一直稀里糊涂的认为把肿块取出去就没事了,于是去了医院,已经做好门

诊手术准备,当医生得知我心脏患有预激综合症时,硬是把我推出来,让我办住院上手术室。 被蒙在鼓里的我做了手术,进行了放化疗。生命保住了,遗憾的是我没能送毕业班进考场。 我从发现肿块到手术大约半年的时间,幸亏我体内的癌细胞还不是那么活跃,否则恶疾在半年之内得不到治疗,到了晚期,生命就难保了。其实任何疾病都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病了,千万不要拖!

求医经历让我懂得了: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注意保健,定期体检;平时要有一些医学常识,不舒服了,要对自己的症状有所了解,还要对医院有些了解,选择专科的医院;不能轻信免费检查和药品广告,远离“医托”;尽早治疗,放下思想负担,是战胜病魔的关键。

第4篇: [作文 活着不要再等待]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作文 活着不要再等待。

一次,有位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原来她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高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活着不要再等待》。 ◆分享好文◆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让我们放弃无知的等待,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永远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如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创造更美的世界。

第5篇:关于爸爸的作文:爸爸,不要再......

关于爸爸的作文:爸爸,不要再...... 摘要: 润润跟着爸爸,看见他上了单位的车,便拼命的跑着跟着那辆车。一会儿,遇到了红灯,润润赶紧追上去。但是因为正是下班吃饭的时间,车很多,润润有点着急了。她加快了脚步,离爸爸的车还有十几步了,嘴里大声喊着:“爸爸!等一下!”车里的爸爸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回头看了一下,这时润润已经跑到了马路中间,说:“爸爸,能不能不要......”还没说完,绿灯亮了,赶时间的车都迅速启动,旁边的一辆车一下子把润润蹭倒了,润润躺了在马路上,后面的车来不及刹车.........

在这里,我将要为你讲述一个故事,可能在一些同学的家中,这样的事几乎天天发生。

润润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十分的听话,阳光般的笑脸是她的金字招牌。润润家里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润润自己。

润润的爸爸刚当上大官,应酬很多,都会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开始,润润和妈妈都认为这十分的正常,妈妈每次看到爸爸回来,都会说:“毕竟是大官嘛!”可是后来,妈妈的耐性渐渐没有了,爸爸每次回来都会要耍酒疯,有一次甚至还用板凳打了妈妈,润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好几次,她都想帮助妈妈领爸爸安静下来,但是看着爸爸喝醉后“六亲不认”说疯话,她实在提不起勇气。直到有一次,妈妈被爸爸欺负哭了,嚷嚷着要离婚,润润终于忍不住了,她对爸爸大声喊了一句:“爸爸!你不要再喝酒了!”可是甚至不清的爸爸完全没有听到,竟扇了女儿一个耳光!

第二天早上,润润又把这句话对清醒了的爸爸说了一遍,爸爸却说:“你爸喝酒是为了挣钱!大人的事小孩子就别操心了!”说完饭都没吃就上班去了。润润看看妈妈,没有说话。

以后的时间里,爸爸还是几乎每天晚上就出去应酬,还有几次彻夜不回家。一回来,就开始耍酒疯,邻居们好几次都来提意见了。润润隔着自己房间的门,听着妈妈被喝酒后的爸爸打骂的声音,她哭了。

润润的成绩开始下降,老师问这是怎么回事,润润只是一个劲儿的流眼泪。

润润下了决心,一定不能让爸爸在去喝酒了。

下班回来,说又要出去应酬,润润和妈妈在家里劝说爸爸,可爸爸还是不听,润润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对妈妈说:“妈妈,我去找爸爸!”没等妈妈回过神来,润润已经出去了。

润润跟着爸爸,看见他上了单位的车,便拼命的跑着跟着那辆车。一会儿,遇到了红灯,润润赶紧追上去。但是因为正是下班吃饭的时间,车很多,润润有点着急了。她加快了脚步,离爸爸的车还有十几步了,嘴里大声喊着:“爸爸!等一下!”车里的爸爸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回头看了一下,这时润润已经跑到了马路中间,说:“爸爸,能不能不要......”还没说完,绿灯亮了,赶时间的车都迅速启动,旁边的一辆车一下子把润润蹭倒了,润润躺了在马路上,后面的车来不及刹车.........

“润润!!!”

“爸爸,别再喝那么多酒了好不好......”

“好!爸爸答应你!......润润?润润!!!”

第6篇: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精选)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事实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

一朋友富有而且修养气质很好,兄弟姐妹也都如此。她的童年时代,物质上大家都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从来不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一直感觉内心富足流动,所以后来到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各个富有而且有精神追求。

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见过几个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出生于中国最贫乏的年代,父母和大家一样接近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只能吃一顿肉,也愿意叫上朋友孩子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三代财富才够培养出贵族,而是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所以说,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跟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

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好工作,总是能找到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例如曾经总被父母说不要浪费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最后都过期浪费。

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赚钱上“不思进取”,却又同时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

一妈妈观察发现,给女儿买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说要爱惜,不要弄坏或浪费,基本上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当初买它们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费。

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教育儿子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儿子只用画笔画画,不用颜料。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的“正确人生道理”中。

是否孩子的欲望都要满足

有人问,是不是孩子的欲望都要百分百满足?

孩子的欲求满足还是不满足,取决于你的能力和意愿。有能力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多多益善。没能力或者不愿意满足,就直言相告:我暂时没有能力满足你,或者我就是舍不得钱。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诚实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很多满足,会知道那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不配得,未来依然可以通过工作赚取丰富物质生活。

有一次孩子要一样东西,妈妈讲各种不给买的理由拒绝孩子,孩子直接问:”妈妈你为什么见不得我开心?”孩子经常能简单通透的看到本质。父母若对自己内心的匮乏感没有觉察,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自己小时候没得到过的快乐顺畅,所以也要跟孩子较劲,让孩子处处拧巴。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讲一堆理由证明孩子不应该提这个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说这么做是为孩子好。孩子需要什么,就是需要什么,可能在你眼里那个根本没必要,但在孩子心里就是他想要的。无论买或者不买,请尊重孩子的欲望,你可以不满足,但是不能自以为是去评判。

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然后所有人都会感叹一句:就是父母太溺爱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费。

溺爱几乎是中国人的万金油标签,孩子出啥问题都往溺爱上贴,典型的中国式浆糊逻辑。那些口口声声富养就会把孩子养成李天一的网友,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穷养的孩子就要变成马加爵?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众人皆知,人类一个需求层次满足后自然向更高层进阶,这再自然不过的常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满足越沉溺越疯狂要求”的妄想,而且以此妄想为理论依据,时常跟孩子的需求较劲,看不得孩子顺畅开心。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刘志军成克杰等著名贪官都回忆说,出身穷苦是“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

诚意面对孩子需求,不跟孩子较劲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的心是那么纯净易满足。在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经常有来访者因为孩子的问题找到我们。一个全职妈妈的儿子4岁,内向胆小,见人从不打招呼,也不愿意跟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为长期限制吃巧克力,儿子对巧克力呈现出成瘾般的痴迷。

后来妈妈自省,决定彻底放开限制,去香港买了一旅行箱巧克力。孩子开始不敢相信,问妈妈这些都是给我的吗?妈妈确认说这都是给你的,你想怎么吃怎么吃。结果孩子一路主动跟出租车司机聊天,电梯里见人就招呼,主动分享,单纯快乐得像小麻雀。

一箱巧克力,就给孩子带来天堂般的快乐,充沛的能量流动。对孩子来说,快乐不在于价格标签,而是被父母充分的看见和回应。一网友说得好,如果我能吃2块巧克力,给你愿意给我10块,剩下8块都在说:我爱你。童年长期的匮乏感,逐渐凝固成内心黑洞,真正欲壑难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成年后的黑洞依然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疗愈。若把最恶劣的想象投射给孩子,通过打压孩子欲求转嫁自己的匮乏痛苦,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则至少毁三代。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来不会在婚恋中只敢要安全无害的人;物质需要被父母及时肯定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一个各方面被充分满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绽放不可思议绚烂的一生。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哲学家大多出身富贵之家或者有贵族供养。 80年代大家物质条件差不多,但父亲给了我“富养”的感觉:我想要1他愿意给2,绝不会只给0.8。所以我对物质有很好的品味,清晰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成年后人生追求是了悟真相,在地球上尽情扩展生命体验,并深信金钱会应我所需流动,富养给与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父母无论贫富,都可以给孩子传递: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一切最好的东西。那么孩子未来自然会物质丰盛而且不执著奢靡。

请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而是分享给他工作并获取金钱的乐趣;请不要再唠叨孩子珍惜花钱,而是告诉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请不要再倾述养家多辛苦,而是讲述你为这个家庭奋斗的自豪和满足。为了孩子未来精神和物质的丰盛,请收回我们对待生活的沉重和匮乏感,将希望与丰盛传递给下一代。

观点: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而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一些身价千万的父母,去趟香港给孩子带一堆上千块的童装,因为这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喜欢的贴纸或摇摇车,却经常跟孩子较劲,给孩子制造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一些,容易变得欲壑难填,跑车名表攀比着买,也很难弥补童年的匮乏感。然后所有人都会感叹一句:就是父母太溺爱了,造成孩子如此奢侈浪费。

溺爱几乎是中国人的万金油标签,孩子出啥问题都往溺爱上贴,典型的中国式浆糊逻辑。那些口口声声富养就会把孩子养成李天一的网友,按照这个逻辑,岂不是穷养的孩子就要变成马加爵?

上一篇:结构梁位移整改方案下一篇:红色旅游资源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