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文章论述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现状,提出了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和路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1:

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思考

摘 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对于提高高校人员的廉政修养、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指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及改革的方向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需要扩大评价的范围、明确指标的评价标准、完善指标权重的配置、加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并深入开展实证研究。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各类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也要求采用一套相互联系的指标,借以反映高校师生员工自身和外部环境对高校人员影响的情况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状况。

一、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必要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可以客观反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标准,对高校廉政文化状况给出一个准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及客观定位,并使有关各方对高校当前廉政文化的总体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可以促进高校师生员工加强自身廉政修养

当前高校的腐败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精神和价值的迷失,这也是文化的危机,是真假善恶统一标准的缺乏。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使得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得不到及时、客观、公正的体现和反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地位也并没有在广大师生和行政人员的头脑中牢固地树立起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与廉政文化评价的内容,还要通过实际的应用,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适用性,从而科学地揭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同时也起到促使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的作用。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有助于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要加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管理,就要对其所管理的对象进行客观评价。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结果可以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管理的决策等提供客观的依据。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具体指导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是高校廉政文化各个层级、各个视角的具体表征,也可以理解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各级分项目标,并且通过对指标具体评价标准的研究,便可掌握每一项指标的先进标准,即高校在这一具体指标上的建设目标[1]。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不仅从总体上给出高校廉政文化状况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方向指导。

(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有助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腐败现象既具有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职务犯罪的一般问题,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为高校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也必然具有不同于普通廉政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和针对性,但是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重点、难点是什么?通过科学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对其予以把握。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专项考核,只是在高校党风廉政测评、高校干部政绩评价及其他部门的廉政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类似的评价,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产生影响,是高校廉政文化评价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过窄

当前高校开展的针对高校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和针对教职工的绩效评价,其内容包括领导干部自身评价结果、群众满意度、领导干部政绩可信度和领导干部政绩目标的可行度等四个方面,将高校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果得以量化,以此来比较高校领导干部的政绩多少,评定干部工作效益的需要。“政绩评价体系”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有相同之处,“政绩评价体系”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廉政行为文化方面有一定的重合,都考察高校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如是否滥用权力,公务节俭,生活自律、民主决策、办事公开、表率作用等方面。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政绩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设计是围绕政绩效果最大化为中心点出发的,考察项目更加强调客观指标,如考察创收数量、考察招生规模、考察重点学科的数量、考察科技成果的转化、考察核心论文的发表等等,主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是围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考察相关的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廉政环境文化建设和廉政制度文化建设情况,从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化为中心点出发。

(二)指标评价标准需要确定

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还没有建立起来公认的权威性评价标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具体行业的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与近年来国际组织对国家的腐败指标有总体评价目标的一致之处,但具体的考察细节是不同的。尤其国际组织的评价标准是否适合我国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索中,也在评价指标标准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他们大多数是针对政府进行的,对高校来讲,是否适合还没能得到论证,并且这些成果之间也存在标准的不统一、不确定的问题,如有的采用客观指标多,有的采用主观指标多。

还有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指标评价标准,主要强调了要重视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培养高尚情趣,形成科学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加强文化修养,升华自己的人格;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思想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时尚,营造文化氛围,这些也不能形成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指导。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标准不科学,造成了深入细致的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实际开展的困难,同时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被评价对象接受的问题。

(三)指标权重的配置不合理

权重,从语义上说,是权衡轻重的意思,借助物理量来看,就相当于比重,即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它表示某一评价指标因素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相对重要程度。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表明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及管理活动中哪些因素更有价值,而权重值则表明这些因素价值的大小轻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项工作和部门都是重要的,缺少了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影响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及其效果。例如,对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来讲,廉政法制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工作都很重要,监督是法制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但我们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廉政法制和廉政监督同样重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最终取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综合效果。因此,在评价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时,如何将各类工作相对重要程度体现出来,就成为设计标准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给指标分配权重,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不当或者没有加权,评价的结果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我国当前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或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研究中,大都采用平均分配权重的方法,或者按照模糊的主观预测来大体分配,比如,如果有五项一级指标,就采用20、30、30、10、10的分配方法,再将一级指标的20按照二级指标的数量大致分配一下权重,而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计算具体的指标权重。这种平均分配权重或模糊分配权重的方法在运行起来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但是指标权重是人们对标准体系内部各指标要素联系形式和各指标价值大小认识的产物。权重配置的科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科学程度。比如不同的二级指标,在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廉政监督”和教风建设中的“廉洁执教”所代表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如何科学地确定它们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

(四)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不强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设计、数据的获取和评价的保障都会影响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目前的高校廉政评价,从指标内容上讲,有的评价指标不容易把握,无法给出明确的判断;有的评价指标繁简不一,不容易理解;有的评价指标级别过多,各级或同级指标之间存在重合、交叉与包容的情况;还有的评价内容不具有全面性,因而操作起来不方便。从数据的获取方面,有的高校廉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投入、产出、绩效和影响四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调查数据以客观来源为主,但是调查成本却大大增加也不易获得,没有充分发挥主观指标的优势。主观评价来源于问卷调查和专家测评,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满意度或认同水平来进行评价,很好地反映评价主体的预期与现实发展的差距。从评价的保障上讲,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职能由哪个部门承担,是校党委、纪委还是宣传部门,在很多高校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评价就更没有提上日程。在进行高校廉政评价之前,也很少进行宣传和动员,因此不能使每一个教师、学生都能认真地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工作中,也不能使每个被评价单位和人员都能理解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工作。评价进行完后,也不再有后续的奖惩规定,如果对于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好的,可以作为其本单位领导评优、本单位评优等奖励的参考条件,对于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差、评价得分不高的部门,可以给予相应处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五)指标体系的实证没有深入开展

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廉政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因而导致一些学校虽然在进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但却较少进行高校廉政文化评价,即使有的高校尝试采用过一些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价,也往往是只重过程,不重效果,或者有的学校在中纪委的要求下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评也是没有完全认真地推进。比如有的高校在进行廉政风险点的收集中,很多职能处室和二级单位都应付了事,存在相互抄袭、拼凑上交材料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把进行评价当成是上级主管部门或评价专家的事情,只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的认可,本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是成功的。由于受这种认识的影响,在高校廉政文化评价中,学校过多地依赖上级主管部门或专家,导致廉政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的运行不能深入开展。

三、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建设的对策

(一)扩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范围

针对高校教职工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高校教职工的工作成绩与效果进行测评而产生的体系,一般包括高校教职工对高校发展做出的贡献与工作成绩,以及对高校教职工自身岗位展开的基本岗位职责测评,包括讲课的能力水平、执业纪律及工作状况等。“高校教职工绩效评价体系”与“高校廉政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通之处在于:“高校教职工绩效评价体系”强调的是高校教职工层的工作业绩,“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强调的是高校教职工层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校教职工绩效评价”侧重于高校教职工层工作实绩的评价,以客观指标为主;本论文中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侧重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的评价,是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专业性更强的评价,同时受评价目标价值的影响,但目前在我国高校中还较少有进行。

要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范围,前提是要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范围。廉政文化是一种全员文化,那么对高校来讲,也是在高校领域内的全员文化,所以并不能简单地认为高校廉政文化是仅仅针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原因如下,首先,从抵制高校腐败的角度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不仅仅包括高校的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每一个高校人包括学生和教师都是要站在抵制高校腐败的立场上,而且后者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广泛性,不能把教师和学生排除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之外。其次,从监督高校腐败的角度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不仅包括被监督者,也包括监督者,而高校的廉政监督除党委监督、纪委监督外,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的群众监督形式进行的,尤其是后者更具有广泛性。第三,从批判高校腐败的角度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显然包括高校内部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对腐败现象人人得以批判[2]。第四,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角度看,高校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高校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更多体现在与它们接触的人和事之中。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把廉政文化价值理念灌输到全体高校人员,让每个高校党员干部、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都自觉遵守维护廉政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实践活动,在全学校形成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

综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廉”,具有广泛的含义,不仅包括领导干部阶层的“政”,即廉洁从政,还包括其他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如教师和学生的廉洁行为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价范围过窄,应当拓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范围,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从横向层面上还包括高校的教师和学生。

(二)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

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是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的逻辑前提。如果评价标准模糊抽象、不明确具体,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便会出现人云亦云或漂浮游移的情况;如果评价标准片面、错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便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是根据一定时期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价值观、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以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的具体目的而设计的,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规定和准则,是反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象本质属性的因素集合[3]。由于高校廉政文化评价的复杂性,在实际的评价中,这一标准常常要经过层层分解直至具体可测、可操作化,即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或指标体系)。

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是进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统一尺度。有了这一标准,特别是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表达了各指标在体系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使人们逐步达到价值取向上的认同,进而对一定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象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确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是实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度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逐步建立起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且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强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标准及其体系,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指标评价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施行。

(三)完善指标权重的配置

指标的权重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结果科学化的保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评价结果是由标准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和权重值综合而成的,对不同的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也是正确地确定指标评价综合结果的要求。合理配置的指标权重,一方面可以引导评价对象确立工作的重点,提高工作水平。因为不同的指标权重,被评价者必然根据指标权重的多少分配投入工作的精力,指标权重大的项目,被评价者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费以及精力去加以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调整指标权重的分配,引导被评价调整工作的重点,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保证重点工作的完成,激发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引导作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给评价指标分配权重,是以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上的指标为整体进行的。权重可以用小数(0~1之间)、整数、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百分制来表示,这样看起来更方便直接。

(四)加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完全考虑指标的设计、数据的获取、评价方法和保障等几个方面。

第一,简化指标的设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指标要繁简适中,不能各指标晦涩难懂,让人不明所以,或者各指标之间交叉包含,让人不容易分辨。评价指标体系不应该设计得太烦琐,三级指标基本就可以满足评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需要,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第二,简化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客观指标通过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象的客观反映,一般都通过统计指标表现出来,主观评价指标可以如实反映人们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状况的感知、态度、评价等信息,并且能较好地解决客观指标的一些不足,也具有易于获取的优点。因此,要综合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使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

第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配套保障措施。首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要有完善的管理。要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组织,明确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职能由哪个部门承担。要建立激励处罚制度,把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结果适当地与奖惩制度挂钩。要建立宣传动员制度,在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工作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廉政文化建设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创建网上评价平台。实施网络评价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教职工及学生都参与到对廉政教育的测评工作中,使评价统计样本数量最大化,因而评价结果更具有统计意义。并且,网上评价平台可以防止有人恶意评价或故意过高评价,自动去除几个最低分和几个最高分,同时区分不同测评主体评分所占的权重,最后综合确定分值,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网上评价平台可以为每一位评价人员提供个人登录密码,从而隐藏进行廉政文化建设评价的信息来源,这样就保证了评价人员的隐密性[4]。

(五)开展实证研究

实际进行廉政文化测评需要高校纪检部门的认同和支持,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的配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将或多或少地会触及某些高校人员的利益,也必将受到怀疑和抵触,所以进行实际调查存在困难。但实际应用仍然是学者们多年在追求的目标,也是党和国家为了建设廉洁社会、廉洁政府和廉洁高校所必需要走的一步。进行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对几所不同类别的高校进行调查,选取评价主体,分析高校情况,适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评价模型,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落后点,分析产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王亦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张国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5.

[3]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唐文,盛彤彤,等.发挥网络优势,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3-14.

作者:陈文斌 邹丽梅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2:

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和推进路径

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文章论述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现状,提出了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意义;现状;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总体上保持着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腐败现象也逐渐侵入到高校这方“净土”并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发展蔓延之势。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因此,加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从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入手,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策和推进路径作一论述。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意。是否廉政,有无廉政精神,是衡量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和保障。其次,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保持高校党的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客观需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再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高校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增强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的紧迫感。通过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党纪国法意识,提高其政治觉悟和政治免疫力,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复次,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保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保障。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各地行政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 [2] 。构建和谐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不断纯正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要求。最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完善高校教育功能,加强和改进广大师生思想工作,培养具有廉政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高校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把培养大学生廉政文化素质纳入素质教育全过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廉政文化素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获得廉政知识,获取“反腐疫苗”,增强拒腐抗体,既不会成为腐败的“土壤”,也不会成为腐败的“蛀虫”。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各高校对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建设也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部署,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反腐倡廉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高校招生考试、收费、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源头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总的来说,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是好的,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是高的,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信任,有力地支撑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受不良文化影响,加之自身体制不完善,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题,比如: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识缺失;一些高校腐败现象有所滋生,使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严峻挑战;师德风范良莠不齐,学术腐败困扰高校廉政文化;不少高校学生思想困惑,廉政意识淡薄;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缺乏渗透力;廉政教育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尚需健全保障机制。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和路径选择

(一)加强领导, 整体推进,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政工部门、学管部门、教务部门和有关教学系部及相关工作部门通力协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中,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一起部署、落实、检查、考核。三要创新工作方法,求真务实,不断创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向纵深方向发展。四要加强经费保障,保证高校廉政文化设施建设、各类廉政文化活动开展等所需经费及时到位,为高校廉政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

(二)把握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原则。要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中去,在各项建设中进行廉政建设,以廉政文化促进各项建设的顺利开展。

2.遵循规律原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文化建设,它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如何既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又切合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要符合高校的工作实际,是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3.正面引导原则。高校部分学生中存在认为“共产党已经变质”的错误认识,其实,更多的是缺乏是非判断标准的学生,看问题过于片面,没有看到党员领导干部中的主流,因此,对青年学生的廉洁教育,必须坚持做正面引导,宣传先进典型。

4.多向整合原则。“敬廉崇洁”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工作计划,并与学科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活动,使廉洁教育拥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整合教育内容,形成教育体系,在反省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培养坚强的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要整合教育手段,活跃教育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廉洁教育跟上时代步伐。

5.潜移默化原则。廉洁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不能用廉洁教育取代所有的德育工作,也不可认为德育教育就是廉洁教育。德育教育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是可以运用的。良好的、催人上进的高校廉政文化能在师生中逐渐产生一种人人崇廉奉廉,个个羞于腐败、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的良好氛围,产生高尚明达、宁静淡泊的情操和博大庄严、任重道远的使命感,使他们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

6.施受相宜原则。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既要坚持正面引导,同时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超出了青年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可能收到实际效果。其次,要做到正面与负面相宜,既有贪污腐败的警示性案例,也有执政为民的激励性事迹[3]。

7.有效利用资源原则。充分利用一切有效载体为廉政文化建设服务。在党风廉政教育已有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报刊、杂志、广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等现代先进技术的传媒作用,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党建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

8.道德和法制统一原则。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道德和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大力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在高校中逐步形成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文化氛围。

9.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应把握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统一[4]。要吸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剔除糟粕,发掘其中的价值,创造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文化。要合理地吸收借鉴外国的廉政文化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借鉴,博采众长,坚持批判性地学习、吸收,大胆“拿来”,大胆创新。

10.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廉政思想,创新廉政理论,改进廉政文化建设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不断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强化教育,突出重点教育对象和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功能,深化教育效果

1.注重教育对象的多层性。手中握有权力的高校党政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其最核心要求是为官者要有“官德”,其建设目的是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气,努力形成“弘扬廉政文化、共建和谐校园”的氛围。对于教师和一般干部及职工,则侧重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于大学生,则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全面展开敬廉崇洁教育。

2.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循循善诱,引导清廉、自律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要将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紧紧围绕“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主题,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基本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

3.注重教育活动的社会效应。在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但同样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作用。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把廉政文化进校园与廉政文化进家庭、进社区等相结合,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区相关范围内人员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将廉政文化进校园与整个社会的敬廉崇洁活动融于一体。

(四)以人为本,遵循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适应高校特点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要强化课堂教学的主导和主渠道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四进”,要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要求,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廉政文化网络阵地的建设,利用高校自身的网络优势,办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廉政教育网站,使网络成为廉政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思想阵地和精神阵地,构建廉政文化的网络舞台;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各种载体,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校园文化活动与廉政文化活动的融合。

(五)拓展阵地, 加大高校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及宣传力度

凭借高校的理论研究实力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教育、制度、监督为研究方向,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社会热点,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廉政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高校廉政文化的理念、内容结构、特点规律、建设的对策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深入探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联系,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为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六)广开渠道,积极探索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九个结合”: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加强校风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与开展“八荣八耻”等主题学习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校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教育相结合;与廉政制度建设和理论创新相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G]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周济.探索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惩防体系[N].人民日报,2005-01-18(14).

[3]吴光.论中国廉政文化的理论内涵、儒家传统及当代实践方向[G]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大会论文集.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4]于沛.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N].人民日报,2005-04-01(15).

(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魏银立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篇3: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于纯洁高校工作者队伍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实施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净化高校教职工队伍,更好地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落实。

高校廉政文化现状意义策略习近平总书记自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以来,一直倡导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廉政文化建设的阵地之一,对于坚定高校队伍的理想信念、坚守高校队伍的精神家园、夯实高校队伍的廉洁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如何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纯洁高校教职工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不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导致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高校中所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突击性较强的问题,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开展时间较短。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多以召开会议为主,领导强调多,实践落实较少。同时,高校主要针对学校中重要的职能部门、骨干教师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忽略了对全体高校教职工的廉政文化教育,主体面较狭窄。除此之外,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中,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廉政建设的督查机构,对于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教职工存在阳奉阴违的情况:贪污科研项目的拨款;在进行自主招生时,存在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状况;在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弄虚作假的问题。高校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形式较为单一,教育内容太过严肃,未能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忽略了现代传播技术的使用,不利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落实。

上述这些状况的存在,均不利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更好的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纯洁高校教职工队伍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策略

1.響应十八大号召,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落实党内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但是与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相比,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致使高校中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组织性、系统性,即使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仅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开展的,存在突击性强、时间较短的特点。由于高校领导的不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工作较弱,产生了即便领导强调多,但是教职工落实较少的状况,根本无法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质量。

对此,首先,高校领导应当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对于纯洁教职工队伍、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校领导应该在学校内开展定期的、长期的廉政文化教育工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力度,以确保强化高校每一位教职工的廉政意识,督促他们切实落实廉政工作,进而更好地纯洁高校的教职工队伍。

2.扩大廉政建设范围,纯洁全体教职工队伍

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主要对那些重要部门以及骨干教师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忽略了对全体高校教职工的廉政文化教育。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面向的主体范围较窄,不利于高校廉政文化的全面落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高校内的每一个部门、每一名教职工都是关系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进展。由此,高校在落实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不仅要对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骨干教职工进行廉政文化教育,而且要对高校的其他部门、普通教师进行廉政文化教育,促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全体教职工中的落实,使全校成为一片“净土”。

3.设立廉政监察机构,切实落实建设工作

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通过鼓励手段倡导全校教职工学习廉政文化,落实廉政文化。对于在廉政教育的学习与落实工作上,表现突出的教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在物质上可以给这些教职工颁发奖金、福利或者提升职称,在精神上可以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倡导全体教职工向其学习。在教职工队伍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促进廉政工作的落实。

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仅仅有鼓励政策是不够的,惩罚措施是鼓励措施的必要补充。由于高校没有针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设立相应的督查机构,导致部分教职工思想上不够重视,实践中阳奉阴违——部分教师随意挪用科研项目拨款,自主招生时收受贿赂,学术研究中弄虚作假。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在高校内设立专门监督“廉政文化建设”的部门,对于教职工的“廉政”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警告、处分,情节严重者学校可辞退或者提请相关部门进行审理,以此坚定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理想信念、坚守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精神家园、夯实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廉洁思想道德。

4.利用校园资源,丰富廉政建设形式

目前,高校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时,多采用先开展会议、后由与会人员由上至下进行传达会议思想的形式。这样的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太过单一,无法引起教职工的重视和学习兴趣。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校园传播渠道,丰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第一,我们可以在校园内悬挂“廉政”相关的横幅;第二,可以在学校宣传栏内,对表现突出的教职工进行表扬,倡导全体教职工向其学习;对于犯错误的教职工,进行通告批评,告诫其他教职工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第三,我们可以在教职工的办公室里粘贴廉政标语,时时提醒教职工要端正作风、廉洁奉公,让教职工处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第四,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的形式,宣传廉政思想;第五,在廉政建设工作中,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贴吧、微博、QQ空间、网站,等等,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三、小结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会议和十八大的召开,对于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贯彻高校廉政文化理念,提高高校由领导到普通教职工对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范围,纯洁全体高校教职工队伍;实施鼓励为主,惩罚为辅措施;在高校内设立监察机构,监督廉政文化建设的落实工作;充分利用校园传播渠道,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以此进一步落实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庭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12(09):158.

[2]郭小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23(15):44-45.

[3]李冰水,谢一锋.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30):20-21.

作者:龙婷

上一篇: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劳务合同范本2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