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画家笔下的色彩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画家笔下的色彩

《五牛图》:“宰相画家”笔下的田家诗意

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牛图》被评为『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它不仅是绘画艺术发展至唐代登峰造极的经典作品,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曲折的故事,值得后人静静观摩,细细品味。

宰相妙笔绘农事

绘制《五牛图》的作者韩滉被后世称为“宰相画家”。在中国画家群像里,像韩滉这般既擅丹青又能理政者屈指可数,而他特殊的政治地位也为笔下的画作增添了更多的可读性。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贵胄豪族,父亲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韩休。韩滉本人通过门荫入仕,在唐德宗贞元初年担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右丞相,后受封晋国公,可谓延续了父辈的政治荣光。尽管门第显赫且身居高位,韩滉却一直以生活朴素著称,不仅所用的衣裘被褥十年一换,他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不甚讲究,还曾因为弟弟韩洄整修旧屋过于铺张而加以劝阻。韩滉是一位受世人称赞的“廉吏”。

韩滉简朴个性的形成与他并非一帆风顺的仕途有直接关系。父亲韩休去世时,韩滉年仅十七岁,并身处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他亲历了“安史之乱”硝烟四起的战乱岁月,后戎马一生为平定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在百废待兴的时代洪流中,韩滉辗转数地,深入民间,亲身感受过农耕生活的艰辛,故而对于和平安宁的田园生活格外向往。

韩滉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既能够从小接触学习贵族书画艺术,又将目光从云鬓华服的上层社会中转移,聚焦于下层田园的农事生活,最终形塑出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在唐朝画史记载里,韩滉最擅长的题材便是田家风俗类图像,他所创作的人物、水牛皆栩栩如生。唐代《历代名画记》评价韩滉绘画“牛羊最佳”,宋代《宣和画谱》收录了韩滉绘画共三十六幅,其中有五幅为画牛,其余亦以田家农事为题材。可见在唐宋人的眼中,韩滉的绘画可代表唐代田家风俗画的巅峰水准。

中国画史中有“韩(幹)马戴(嵩)牛”一说。从表面上看,似乎戴嵩画牛的名气更大,但实际上,戴嵩是韩滉镇守浙西时的下属巡官,他的技法亦不免受韩滉的影响。另一方面,韩滉虽雅善丹青,但不以绘画为急务,对于个人绘画才艺不加以宣传,这可能是他在后世名气稍逊于戴嵩的原因吧。

五牛异态跃麻纸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从传世作品《五牛图》中直观地感受到韩滉精妙的笔法。

《五牛图》纵约22厘米,横约140厘米,是在白麻纸上创作的一幅矮小长卷。唐朝绘画仍处于“纸绢并行”的过渡时代,由于纸张制作技艺尚未成熟且保存不易,《五牛图》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纸本绘画,具有重要的古代科技史研究价值。

随着画卷自右向左徐徐展开,五头形态各异的壮牛相继跃然于观者眼前:起首的黄牛低头漫步,正从一簇枯枝中缓缓穿过;第二头牛有黑白花斑,精神抖擞地昂首向天;第三头牛面朝观者沉稳站立,眼神似乎将要透出纸外,在画卷中起到居中对称的位置效果;第四头牛扭身回首,正向观者俏皮吐舌,憨态可掬;最后一牛傲然驻足,头上束有鲜明的红色辔头,仿佛即将要向卷轴深处走去。画中的五头牛动静结合,或侧或正,营造出节奏的变化,给人以移步换景之感。

为贴近实际生活中牛的形象,韩滉使用粗斫的线条勾勒出牛的肌理轮廓,将耕牛粗糙敦厚的表皮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虚实相间的墨线和浓淡得宜的着色互相配合,营造出五头牛的立体感与动态感,即使没有背景山水的描绘,也能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们在田野农耕时的场景。

韩滉之所以能够生动地绘画出牛的形态,一方面是他深入田间长期观察后的写生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还要归功于他对“书画合一”理论精深的理解和对线条使用的准确把握。韩滉的书画皆承袭名家,他的绘画远追南朝陆探微,书法则师从“草圣”张旭,因而可以熟练地运用书法的笔调表现潇洒的绘画线条。正所谓“画鬼容易犬马难”,牛是众人熟知的常见家畜,却最需要画家长期的刻苦临摹方能曲尽其妙,以满足广大观众苛刻的眼光。

韩滉的《五牛图》是唐代绘画雄浑伟岸美学思想的集中展示,田家风俗画在唐代的盛行亦是时代精神之于艺术创作上的具体反映。中国绘画发展至唐代,画科分类逐渐细化,并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原先“敬神通灵”功用的宗教题材不再占据画坛主流,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动物画、山水画等门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从画科中独立壮大。其中,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和农事物资的牛马在唐代正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绘画题材,还出现了韩滉、韩幹、戴嵩等一批“牛马专家”,这一如文坛中出现了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共同构成了唐代包罗万象的文艺品味。

“希世名笔”传后世

唐代以来画史文献中记载的韩滉画牛作品总计有十六幅,然而传至清代时仅《五牛图》一幅尚存人间。历经千年递传,《五牛图》被打上了不同时代收藏者的烙印,也让它的内涵随时间推移愈加厚重。

《五牛图》在宋代曾进入南宋高宗御府收藏,被钤盖上“绍兴”“睿思东阁”等收藏印。到了元代,《五牛图》又辗转流入南宋宗室后裔、大书画家赵孟頫手中。赵孟頫对此画爱不释手,给予它“神气磊落,希世名笔”的极高赞誉,先后题跋《五牛图》三次,还请良工精心装裱,对《五牛图》珍视异常。

除了唐画难得和对韩滉画艺的认可之外,在赵孟頫看来,《五牛图》的背后隐寓的是南朝高士陶弘景拒绝梁武帝征召的历史典故。相传,陶弘景曾画二牛,一牛虽佩戴金笼头却丧失自由,另一头则悠然逶迤于水草间。梁武帝从画中读出了陶弘景不愿汲汲于名利的决心,遂放其归隐山林。透过《五牛图》,赵孟頫亦试图抒发他身为宋王室后裔却不得不仕元朝的苦闷与无奈,表达对于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五牛图》最终还是从赵孟頫手中流散出去,再见时已归入元朝太子书房。曾经的宋朝宗室宝物,正如同宋王朝的命运一样饱经沧桑,只剩下赵孟頫的唏嘘悲叹。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五牛图》被两江总督尹继善进贡入宫,收入乾隆皇帝的收藏序列之中。雅好诗画的乾隆同样十分重视这件千古名作,不仅挥毫书写“兴托春犁”四字卷首,还试图与先贤赵孟頫对话,同样对《五牛图》作了三次题跋。

但与赵孟頫不同的是,乾隆眼中《五牛图》已不再只是个人归隐的象征,转而成了劝课农桑的标志物。这幅古画代表的是清王朝重视农业的国家意志。乾隆郑重地将《五牛图》放置于紫禁城春耦斋中,并在画心里题诗曰:

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像间。

舐龁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牛是耕地犁田的主要劳动力,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每当皇帝在春耦斋里观赏《五牛图》之时,都能自然地联想到农民耕田之艰辛,这不断地提醒他务本重农、体恤臣民的责任。

从唐人韩滉画牛的时代风气,到元人赵孟頫以牛明志,再到清高宗乾隆赋予图像劝课农桑的意义,《五牛图》承载的历史内涵越来越丰富,而这也正是中国书画的魅力所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际,《五牛图》不幸被劫掠,辗转飘零异国他乡。1958年,经周恩来总理的特批,新中国斥巨资购回此画,并将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流浪在外的《五牛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中华艺术经典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汪映雪

第2篇: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画家笔下的色彩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内容为感受色彩、学习色彩知识、尝试色彩表现。教材借用向日葵明亮大方的造型特点,追求光明的寓意,以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所表现出的炽热激情导入学习活动,通过色彩与情感表现、认识色彩、色调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色彩三要素与色调等基础知识,了解色彩与情感表现的关系;体验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运用色彩知识与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对色彩的艺术感受,以及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学生分析

本课是学生们从小学升入初中的第三课,色彩的基础知识学生们在小学中有所涉猎,有了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起新知识来就会融会贯通。

关于梵高,学生们在小学欣赏过《星空》这幅作品,对于梵高的绘画风格也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色彩三要素与色调等基础知识;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分析,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以及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方式,理解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进而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情感,用色彩进行美术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作品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学习向日葵追求光明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多媒体课件:美术是视觉艺术,只有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学生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艺术形象,转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风景图片、优秀作品、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和展示的时候使用,效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作品,赏析作品。运用动画形式展示色彩的变化。微课教学,生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调色过程、展示作品让学生进行自评、他评和老师评,更加直观易懂。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大部分都能上网,教师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比如QQ,教师把学生作品上传到空间,学生可以在家看到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在家评价。比较方便、及时。变传统的教师为民主的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涨。

4.学生作业现场上传电脑,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课上的作品,教师用手机拍下,立刻放在电脑,利用多媒体展示。这种效果会让学生更自豪,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对比欣赏大自然中的向日葵图片与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

导入

葵》。

图片处理软件改变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感受不同色调带给人的不同

感受,让学生更 图片处理软件的为直观地感受色调的变化,激

使用

《向日葵》的色调。 发他们学习的

问:《向日葵》的色兴趣 调发生变化以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同一幅画,色彩不同,带给我们感受也不同。

1. 多媒体课件动画形式调配出的色彩,展示色彩色相、纯度、明度变化。

1.观察老师的演示,认识色彩的色相、纯度、

明度的三要素。

1. 认识色彩

新授

2.通过欣赏图

2. 色彩与情感表现 片,对比观察不3.色调

同色彩给人的

2.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图画,家装、生活用品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多媒体展示作品

不同心理感受。 3.直观感受不同色调给人的不同感受。

巩固

分析教材中梵高绘

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站在巨人 多媒体展示作品

画作品中的颜色运用

的肩膀上,会在

创作中发挥更高的水平。 .感受教师的绘

微课教学 展示教师画过程,体会如

示范

课下创作过程的微视何用色彩表现频

情感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

大胆用色彩表

多媒体展示微视频

练习

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现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具象的,也巩固本节课所可以是抽象的)

学的知识。

完善作业,展

多媒体展示上一级学生和其它同学的优秀作品

展示

分小组展示作业

实物投影

示,自评,互评

本节我们认识了色彩,知道了色彩可以

表达不同的情感。并 回顾本节课所

小结

且直接用色彩表达了学习的色彩知自己的情感。希望同识。 学们课下继续认真观察生活,创作出更精

彩的作品。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色彩与情感表现、认识色彩、色调,以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为主线,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体验不同色调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并运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本课学习尽量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比较、口头描述、教师示范、学生动手体验等教学活动,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尽量直观而又深入地进行学习。比如导入用了图像处理软件改变了向日葵的色彩,学生谈感受。新授环节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形式调配色彩。教师的微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创造热情被极大调动。最后的展示,实物投影的运用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了,自信心加强了。

第3篇: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一、组织教学

PPT播放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接着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上课流程

展示课题: 《画家笔下的色彩——色彩的心理效应》

1.欣赏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

提问:你从这幅画上看到了哪些色彩,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了农民乐手的吹奏场面。红、黄、蓝的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农民乐手饱满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和自信. 2.展示改变色调以后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蓝绿色调为主

提问:同一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3.展示红、绿、黄、蓝等几种颜色的图片

提问:这个颜色会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这个颜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通过这些问题让他们了解颜色的感觉意义和象征意义。 4.认识色彩

了解什么是原色、间色、冷暖色、补色这些基础的色彩知识。在讲解间色部分做一个简单的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5.色彩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提问:医生的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

保险箱的颜色为什么大多是黑色?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色彩知识在生活当中的科学应用,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升华。

6. .PPT展示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7.欣赏

(1)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 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

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8.总结

提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一个掌握程度,也是对整堂课的一个总结。

9.作业

,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春夏秋冬任选一个你喜欢的季节) 课后总结

这堂课运用了很多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讲解色彩的知识,在难度的设置上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总体课程安排得比较合理,但是在对于给予学生评价这个方面做得稍微有些欠缺,望下次改进。

第4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色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3、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以“向日葵”照片导入:

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向日葵的种植四季皆可,重要以夏、冬两季为主。花期可达两周以上。品种可分为“普通观赏用”品种或“食用”种类,个别观赏用品种特点为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半公尺。观赏向日葵因而适合栽种于盆栽中;食用品种则植株较为高大,种于正常露天苗圃泥土中,可长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成长相称敏捷,花期相称久长可达两周以上,向日葵的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因素关系密切),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

二、凡•高的《向日葵》作品介绍:

凡•高:荷兰人,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热爱生活,绘画充满激情,代表作品《向日葵》、《自画像》《星月夜》《吃土豆的人》等

选择凡•高的另外几幅《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色彩关系带来的不同情感反应比照,从而加强对色彩的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三、练习:

1、观察不同色调画面,学生通过色调比较,感受不同色彩对营造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红色:喜欢红色的人是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不管花多大的力气和代价也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以及欲望。

黄色:喜欢黄色的人富有高度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你绝对不会背叛朋友 ,也绝对不会做满月把我的事。

蓝色:喜欢蓝色的人是一个很理性的人面对问题常常临危不乱,一定会用很漂亮的手段折服别人。 黑色:喜欢黑色的人通常很积极的对未来有很好的规划,即使外表不修边幅但看起来很精神优雅高尚。

2、对色彩的对比关系进行讨论,了解色彩画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能使色彩表现更强烈。

四、课堂小结

1.欣赏图片,分析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 2.教师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 3.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对比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 5.认真观察几幅图的不同之处。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第5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分析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能够参考艺术家的生活背景对其他作品的艺术风格作出简单的评述。

3、能够尝试运用色彩作画,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讲解式 教具准备:绘画材料、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绘画材料、色块包、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

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新课教授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二)感受色彩

1、凡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而充满激情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多媒体展示数幅《向日葵》 以及改变其色调后的《向日葵》

师:凡高一生画过许多幅向日葵,用来装饰房间,还把整个房子都涂成了金黄色,可见他对向日葵的喜爱。

提问:凡高的《向日葵》用色用笔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并分析《向日葵》作品。

(1)画面的明暗关系被减弱了,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灿烂,耀眼的黄色调中。

(2)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金黄色的葵花显的更加耀眼。

(3)花瓣用笔粗犷豪放,富有动感和节奏感,和背景形成对比。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讨论。

(三)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色彩能够表达情感,我们以后要很好地运用色彩的这一特性进行创造。让我们运用你学到色彩知识来装扮自己,美化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第6篇: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反思及改进方向

学交流交流。”学生在做了大量的口算题后,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的同桌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进而组织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出课题——加法交换律, “同学们总结出的,就是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在加法交换律中变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普遍性,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渗透了“变”与“不变” 辩证关系。

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卡片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卡片的设计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摄影、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每张卡片之间的图形设计与相关文字是难以分割统一的整体,将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1、教材分析:

《我喜爱的书》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 识。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 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 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 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1、说教法

教是为了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展示不同风格的书籍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观察比较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不同风格书籍设计进行比较,紧扣教学重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比较、讨论、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范例教学法

根据心里学原理再造想像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纪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因此,我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展示教学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精彩感性书籍设计图片和范例欣赏启发学生灵感,丰富和完善学生构思与创作。

(4)、直观演示练习法

直观演示书籍设计步骤,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书籍设计作品。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元素进行封面设计,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进行识别与交流的语言符号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种可以进行造型变化与设 计的抽象图形。但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先不必考虑文字的图形设计处理,而是强调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考虑文字的大小、颜色、位置等因素的整体设计。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第7篇:画家笔下快乐的童年教案

一、分享与交流

1. 师:同学们在暑假都做了些什么开心、有趣的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回答

师: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这里有一些很美的照片,想跟你们分享,你们愿意吗?(愿意)好,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吧。(展示图片)

2.师:照片里都是什么人?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呀? 3.生汇报,师小结谈话。

4.师:说得真好,童年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呀!老师现在长大了都特别渴望童年生活呢,真羡慕童年时代的你们呀! 引入课题,板题,读题。

5.师: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画家是怎样把快乐的童年留住的,(板题: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来,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读题)

二、欣赏与讨论

1.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请你们把书打开,翻到第二页,我们一边欣赏书上三幅画家笔下的快乐童年作品,一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围绕:画的种类?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进行交流)

2. 师:你们认真思考的模样真可爱,哪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呢?(抽生说,其他学生可补充。)

3. 师:说得太棒了。是呀,我们欣赏一幅画,首先就得先了解作品的绘画种类,它是中国画还是油画?画家是哪个国家的人?他叫什么名字?然后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副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探究与深入 1. 关注细节

(1)欣赏《悄悄话》,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这是什么地方呀?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抽生说)你呢?(抽生)你呢?

猜一猜 :小女孩可能在说什么?为什么?(课件出示《悄悄话》局部图1,《悄悄话》局部图2)

师:大家真是个会观察的小能手!1979年,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我们看到孙女在和爷爷说悄悄话,(出示局部图1)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们什么?小女孩在说什么呢,你们听到了吗?我真猜不透,你们有谁愿意告诉我呢?(抽生说)

我们从爷爷微笑的表情,小女孩激动的神态上看出他们高兴快乐,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从小女孩手上拿的这张纸上面知道了他们快乐的原因,她收到入学通知书了,换了是你,你会怎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爷爷?(抽生说)

师小结:《悄悄话》是中国画家王友政1979年的一幅绘画作品,这是一幅中国画,画家在作画之前,对自己要描绘的事物进行了很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高兴的神态表情,带我们走进画的意境中,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2)(出示《洗澡》)欣赏《洗澡》,讨论这幅画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快乐幸福的?

师:(出示《洗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抽生说)

看到这个画面,我想到了我的小时候,也像画中的这个小女孩一样,享受着妈妈对我的爱,多幸福啊!{你们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

在你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照顾你们关爱你们的?你们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说?(抽生说)

如果你就是画面中的小女孩,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幸福、快乐)是呀,父母的爱,表现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大家想一想,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这幅画中画家是从哪个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的呢?(出示《洗澡》局部图,引导生围绕洗脚的细节方面来讨论汇报)

(3)小结。师:跟《悄悄话》相比,《洗澡》这幅画,画面并没有把人物的表情清清楚楚的刻画出来,而是把我们的视线引导到母亲给女儿洗脚的细节上,充分表现了深厚的母爱。 板书:细节

2、了解留白

(1)出示《耍孩儿》,欣赏。 师:(出示《耍孩儿》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喜欢)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放风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那么,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快乐、开心) (2)比较《耍孩儿》和《小八路》的不同,了解什么是“留白”。 师:放风筝的孩子是快乐的,你们平时都在哪些地方放风筝?(抽生说)那画上的小孩儿在哪里放风筝?画家把地点画出来了吗?(没有)画家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他们在哪个地方呢?大家想一下。(学生思考)(出示《小八路》图片,引导学生从画种上比较)我们再来看《小八路》这幅作品,小八路在什么地方呀?(芦苇丛中)你们看,它们都是一个画种吗?(不是,《小八路》是油画,《耍孩儿》是中国画。)其实呀,画家不是故意不告诉我们,而是在中国画中,把背景留下空白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方法,它叫做“留白”, 板书:留白

“留白”就是画家留下空白让我们自由想象的意思。现在要你把这些空白的地方画上背景,你会画上些什么呢?(抽学生说) 师:快找找这一课的中国画中还有哪些背景留了白?

师小结:你们学习知识的能力真棒!“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朋友们,这个知识点你们记住了吗?

3、比较画面,感受衬托 了解颜色的深浅

出示《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生分组讨论,感受深浅颜色的衬托。

师:好,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对比搭配的方法来欣赏这下面两幅画,(出示课件《康乃馨、百合、玫瑰》、《提着水罐的小女孩》)这两幅油画作品都表现了小女孩在花园中快乐玩耍的情景,你们发现它们的背景有什么不同吗?(课件出示两幅画的黑白图)

师:(引导学生发现:画面的背景不同,一幅背景颜色很深,人物衣服的颜色很浅,一幅背景颜色很浅,人物衣服的颜色很深。)小伙伴们真厉害,一点就懂,这两幅画上的小女孩是通过背景色调的衬托而表现出来,第一幅画是以深色背景衬托浅色主体形象,第二幅画是以浅色背景衬托深色主体形象。(课件分别出示:以深色背景衬托浅色主体形象,以浅色背景衬托深色主体形象。)这样的表现方法叫色彩对比,

板书:色彩对比

作用是通过色彩的对比来衬托画面的美。

四、尝试与赏析

1. 自主选择一幅画,说说你选择的是谁的作品?属于什么画种?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你感觉到画中的人物心情怎么样?画家在处理人物和背景时用了什么方法?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欣赏这些画吗?(课件出示:《小八路》、《三月三》、《三毛迎解放》、《闲庭春画》、《牧童生活》、《扮小丑的保罗》、)

2、学生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

3、师生共评。

(说得怎么样?还可以怎么补充?)

五 、小结与延伸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啊?(引导学生说收获,如:注重细节,“留白”是我们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浅颜色的对比衬托)

2、师小结:童年生活天真烂漫,幸福美好!画家笔下那些童年快乐时光给我们带来的是美好的感受,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相信你能用上你的画笔,记录你的快乐童年。

上一篇:中考语文作文主题素材下一篇:支部生活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