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中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目的。关键词:定向培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我校是浙江省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的首批三所招生高校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1:

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传染病学主要是一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病原因、病程的发展、转归的原因以及规律,并且研究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而促使病人恢复健康,从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的学科。随着现如今医学的飞速发展,已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对于传染病的教学的要求,故现提出整合医学教育模式。整合医学模式是为了解决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不能更好的衔接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医学教学模式。现研究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染病学;整合医学教育模式;案例教学

【分类号】G642;R-4

一、现有医学模式与传染病学教育背景

现如今,传染病教学正在受着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进而出现群体性传染病的新增的冲击,导致教学大纲与现在的形式不一致的现象。传染病具有症状多样的特点,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发热,器官衰竭,往往同时涉及多种学科,例如皮肤科、内科以及妇科同时出现的现象[1]。现如今的临床教学,依旧多数以基础课程由临床课程推进的形式,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相关性,导致学生不能达到知识的贯穿应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传授和知识系统性,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随意、机械、盲目,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医疗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不利。现如今,临床教育模式往往使得学生缺乏融会贯通的思想,导致思考问题时极其的片面与局限。在这种形式下,要求对现有医学模式进行改革。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给传染病的教学带来新的冲击,促使提出新的教学模式。

二、整合医学教育模式的提出与其在传染病学中的应用

现如今疾病谱的急速改变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以及疫苗在人群中的普遍应用。部分疾病例如如脊髓灰质炎、 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疟疾等由于疫苗的应用,发病率控制的极低,但却依旧作为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这种教材跟不上形势的问题,现提出整合医学模式。针对传染病教学的整合改革應当从以下几点进行:

2.1教学方法

传统的医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以书本为学习的基础,但往往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以及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遇到问题时不能全面的解决。现提出的整合医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发散性思想为主要导向进行案例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模式,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满足传染病学教学改革需要,将素质教育以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等创新方法贯穿于课程教学中[2]。

2.2教学内容

整合医学模式具体包括:PBL、CBL 及 MCAI。PBL又称为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该种教学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其宗旨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式教学。CBL 又称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Teaching,简称CBL,源自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商学院,该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提供具体的案例,其中老师扮演者设计者与鼓励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不再是死板的学习书本,而是根据案例具体分析。MCAI,又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简称MCAI,具体是指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包括图片、视频演示、Flash 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具体形象展现出来达到教学方法、优势在于有效的将动静结合以及视听结合以达到显著的教学模式。

三、整合医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育中的实际案例——PBL教育模式

PBL又称为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该种教学模式最早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其宗旨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式教学。具体步骤为,首先成立探究小组,由7个左右的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研究课题由老师事先安排,同时提出具体的问题,有学生来解答。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进行解答,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在由学生进行汇报解答,老师进行总结。在查询答案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具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潜力的发掘,培养综合式的人才。

四、整合医学模式在传染病教育中的前景与待完善问题

针对整合医学模式的前景与待完善的问题,部分学者作出解释,首先,现在临床面临的多数疾病都没有明确的或唯一的病因,要彻底了解和治好一种疾病,靠一个专科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单一的外伤,也会牵扯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变化。其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疾病是无法战胜或无法消除的,比如肿瘤、糖尿病,所能做到的只是带病生存和提高带病者的生存质量。只重视单科治疗获得的生存质量可能很差、生存时间可能很短,整合医学是人类不得不为之的转变[3]。再者,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新发或再发传染病不断涌现,比如艾滋病、SARS、甲流。单一学科不仅背水一战而且杯水车薪,这就需要多学科联合应战。第四,短短的50年中,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0岁以上。身体不仅与自然界的接触增多会发生变化,而且身体本身也会发生多系统、多器官的变化。对于这些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变化,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共同认识,才能从诊疗中真正解决现在和未来因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第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以前难以想象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问世,并在临床上得到成功应用,解决了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但似乎继续向前发展已有很大困难,而且经典医疗技术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要维持医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医学知识与技术的整合。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许多疾病的发生与社会现实有关,而社会现实又引起大量心理问题。如果医生只了解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不解决心理问题,势必再多的医生和再多的医院也治不完或治不好这么多病人。

五、结论

现如今,传染病教学正在受着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进而出现群体性传染病的新增的冲击,导致教学大纲与现在的形式不一致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主要包括PBL、CBL以及MCAI,通过这种新型的传染病教學模式有利于新型的医学人才的培养,以及适合现如今对于传染病教学的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军强,陈召,周勇安,等.优化整合多种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20):81-82.

[2]李云华,丁国锋,李志.整合医学教育模式下传染病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0(1):27-28.

[3]洛桑东智.案例教学法在藏医杂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5(30):168-169.

通讯作者:臧运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

作者:王璐

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2:

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中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中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定向培养;传染病学;教学改革

我校是浙江省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工作的首批三所招生高校之一。为满足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人才岗位需求,学校在对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多项教学改革和实践,传染病教学的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一、传染病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医学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在传染病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我国传染病的疾病谱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一些经典的传染病被消灭或明显减少,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而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并发生大流行,如近年流行的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SARS、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学传统的课程安排已很难适应这种变化,教材内容也相对滞后。

2.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仅限于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常常很难找到与教学计划相匹配的病例,使临床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仅限于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方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书本、课堂为中心,多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重书本、轻实践,重考试、轻能力,不能满足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4.缺乏专业教材

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国家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教材中缺少针对农村社区中常见传染病处置的具体内容,尤其缺少家庭消毒隔离、预防接种技术、社区健康宣教等农村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急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改革措施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传染病处置的重大需求,我们在传染病学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

1.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结果,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修订传染病学教学大纲,优化传染病学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对经典传染病中已经得到良好控制、发病率很低的传染病则作为自学内容或者在鉴别诊断中简单介绍,使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补教材中所缺少的农村社区中常见传染病处置的具体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农村社区传染病的“防”和“治”。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根据为农村社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的常见传染病和多发传染病采用PBL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PBL教学法主要用在疾病的诊断中,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角色扮演法则通过模拟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岗位工作能力,引导学生早期进入社区医生的角色。对在实习、见习中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较难见到的传染病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教学实习中“无病可教”的尴尬。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和助理职业医师等资格考试的要求完善传染病学试题库建设,在考试内容和试题形式上进行改进,减少记忆题,增加思考题和分析题,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对传染病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了综合岗位工作能力,能较早地进入社区医生的角色,为适应今后的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健敏,沈清,高榕,等.开展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 为新医改提供基层人才保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8-20.

[2]杨进孙,杨江华,许慧阳等.病例分析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83-985.

[3]邓存良,盛云建,陈文.传染病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50-951.

作者:冯春燕 戴玉英 朱佩琼

传染病教学医学教育论文 篇3:

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为适应社会需要,医学高等教育模式必须创新,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开展CBS-RISE教学可以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例教学;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传染病学;教学模式

病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PBL教学法的延伸,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RISE)”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及内容,设定问题并推荐参考文献,让学生在文献的引导下主动将问题分解并找出答案进行交流学习,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CBS为RISE的开展指出方向,RISE可为CBS提供获取知识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把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本文通过介绍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拟探讨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途径。

一、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传染病学是内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经典传染病病例数急剧下降,一些经典的传染病以及地方疫源性疾病正在逐渐减少,部分疾病已属罕见,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临床教学中未必能见到相应的患者。因此导致传染病教学存在不少内容属“纸上谈兵”,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及主动性。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必然。CBS-RISE是一种以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CBS-RISE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可以从网上浏览和下载所需主要资料,再通过E-mail、MSN、或QQ等将讨论分析后的有关问题与教师交流,可实现广泛的交互和协作学习,又保证了学习的个性化。

二、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施

1.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号由教师随机分成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分别完成教师设定的某一个问题。

2.设计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选定病例设计问题。教师在选择病例和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将基础与临床进行交叉,这样学生在查阅文献时能体会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得到启示和借鉴,从不同角度认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3.查阅文献。教师依据设计的问题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网站等,让学生在文献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保证搜集文献的质量及文献及内容,这是这一理论研究的最新观点。

4.综述文献。学生对阅读的文献认真分析,把握要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形成书面报告用于交流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献进行合理取舍,分析总结,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5.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若出现不同观点或进行辩论时,应对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教师不能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根据讨论内容的方向和深度加以正确的引导,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6.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教师应从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本次学习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分析思路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恰当方面加以重点点评,有利于学生学到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CBS-RIS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1.考试成绩。在本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中选择性进行CBS-RISE教学模式教学。随机选取一个教学合班(6个小班)中的3个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教学,其余3个小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往各学期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均采用相同教材和教学大纲。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

期末考试成绩表明,CBS-RISE教学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BS-RIS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讲授法好。

2.问卷调查。学期授课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调查学生对CBS-RISE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发放178份,收回178份,结果见表2。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对CBS-RISE这种教学新模式的效果反应较好。

四、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CBS-RISE教学模式的优点。CBS-RISE这种教学新模式的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问题,以病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查阅文献,综合分析资料后凝练观点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强记忆,巩固理论知识。②有助于教学相长。授课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广博相关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良好组织和引导,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促进教师不断全面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自我学习发展[2]。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CBS-RISE教学模式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文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

2.CBS-RISE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CBS-RISE教学模式虽然有其明显优点,但在具体实施时也存在困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对教师要求较高。此模式中病例选择、问题设计、文献确定、师生交流及评论总结等环节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课前必须充分消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相关环节,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根据文献进行合理综述,以保证分析讨论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3,4]。②对学生也有相当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及问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文献检索能力及基本的电脑及网络应用技能,另外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4]。③CBS-RISE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要求学生投入比较多的精力查阅文献、讨论,寻找答案进行交流。这会让师生都可能产生一些畏难情绪。所以,师生都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才能使师生双方真正获益,在能力及知识水平方面有较大提高。

CBS-RISE教学模式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批判精神等,值得在多学科推广。但该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在转变师生的传统教与学的思想观念以及加强师资力量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威.CBS-RISE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7,96.

[2]王国俊,叶云,黄毅岚,等.RISE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3,22(17):59-60.

[3]王美霞,徐斌.RISE与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0-103.

[4]徐琦,马海梅,王松,等.CBS教学法在临床检验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12):5,1683.

作者简介:邹永胜(1971-),男,讲师,主要从事传染病学的教学和医疗及科研。

通讯作者:黄永茂。

作者:邹永胜 黄富礼 程灵 黄永茂

上一篇:消防工作计划三篇下一篇:党支部工作安排(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