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监测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气象监测

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组成与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交通气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为了能够提供道路交通所需的气象信息,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应用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为此研究开发的交通自动气象站系统,详细介绍了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组成、特性和分类等,并对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交通气象;检测系统;组成;应用

引言:气候变化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天气现象,这种状况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日常通行。遇到恶劣天气时,城市交通也很容易遭受阻碍,例如在寒冷冬季交通受到降雪和道路结冰造成的干扰。作为气象部门,有必要运用气象监测系统来收集实时性的交通气象信息,在此基础上传送信息并且提供交通决策参考[1]。由此可见,监测交通气象的系统在保障交通安全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交通气象监测而言,有必要探析气象监测的具体系统组成;结合交通气象监测的真实状况,探求气象监测在现实中的运用思路。

一、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组成

(一)气象观测。从分类来看,交通气象观测包含了短期和长期这两类的观测方式。在这其中,短期气象观测重视特定地点和时间段的交通气象状况,具体方式包含了自动式便携观测站、人工气象观测及应急车观测的三种类型。对于黄金周或春运等时段可以展开短期观测,此外在突发某种气候灾害时也需要运用短期观测[2]。

相比而言,长期性的气象观测关键点在于设置自动式的综合气象站,通过综合观测来判断路况与气象环境。对于交通观测而言,长期观测构成了其中的核心。从目前来看,各地陆续建成了长期观测交通气象的观测站,其中领先的观测站包括海南和北京的观测站。在长期观测气象的过程中,气象观测的要点集中于路况、风向风速、当地的温湿度、行车的能见度及路面温度等。自动式的观测站可以测量全面的交通路况,其中包括测定风向、观测气压和雨量等。

(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交通气象站在具体采集实时性的气象数据时,通常是借助中心站和存储数据系统来完成的。在气象观测中,气象监测中心设置了核心的单片机和工控机,在此基础上用于采集实时的气象数据。经过数据存储以及处理后,就能够据此判断实时性的路况和气候。中心站可以用来接收处理后的气象及路况数据,然后给出相应的气象监测指令。

在系统结构中,预处理和自动采集模块用来搜集并判断实时路况和其他数据,然后通过预处理来定位路况信息。观测站可以用于存储路况数据,至少应当保留最近一个月的气象和路况要素。对于存储管理而言,采集处理气象数据的系统保障了循环管理的实现,同时也可以自动清除过时的内存数据。依照中心站的判断结果,气象观测站就可以上传精确的气象数据。此外,系统还具备时钟校准的性能,能够校准观测时间和日期,在校准的基础上保证时钟的精确性[3]。

(三)数据处理及共享系统。观测站通过获得实时性数据,就可以进入后期的数据共享和生成过程中。对于搜集的气象资料,观测站可以自动予以处理并且分析,经过全方位的信息分析再去生成气象观测信息。在气象站的内部设置了采集器,采集系统可以借助有线网来传输实时的气象和交通信息,中心站负责接收气象情况。在接收信息后,中心站就进入了信息入库、信息分发和数据判断的过程中。经过全面的判断,就可以生成气象监测的曲线测图。从现状来看,气象监测与服务的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对于用户而言,可以结合需求选择最适合自身的一类气象监测软件。在获知气象信息后,交通部门也能迅速给出各路段的预警信息。

二、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应用

(一)天气预报中的具体应用。很长时期以来,公众都是通过收听预报的方式来获知天气的,天气预报因此构成了气象预测的最重要形式。技术进步的状态下,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和网络电视都可以用来播放天气预报;与此同时,天气预报也可以为民众呈现不间断的天气预测信息。确保天气预报的精确性,有助于民众了解交通气象,在明确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出行的便捷性。借助网络的渠道,民众也可以收听实时性的天气实况和交通路况,有助于保障最基本的通行安全[4]。

例如:在安卓系统的辅助下,网络可以发布零延迟的气象信息,确保身处任何地点的用户都可以予以收听。通过观测交通气象,系统还可以判断精确的周边路况,杜绝盲目出行的弊病。这样做,有助于提供查询天气的科学基础,同时也扩展了发布天气预报的途径。

(二)气象灾害预警和交通管制中的应用。路面交通与气候变化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做好灾害预警,有利于在根本上杜绝灾害天气带来的交通安全威胁,同时也保障了民众出行时的安全。作为气象部门,通常需要借助监测系统搜集得到的精确资料来发布预报,从而为交通管制提供根据。完善对于灾害性气候的精确预警,有利于做出交通管制的科学决策。例如2013年四川雅安遭受泥石流的特大灾害,如果能够借助气象预警的方式,那么就可以减少泥石流的损失。结论:经济进步的趨势下,生活水准正在迅速改善,与之相应的出行和交通需求也变得更多。由此可见,交通监测的精确性直接关系着日常出行,关系到出行安全和行车顺利。做好交通气象监测,这样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保障安全通行,杜绝恶劣气候造成的交通阻塞等不良现象[5]。在构建交通气象的监测系统时,相关人员还需要更加重视气象数据监测和气象资料运用等关键点,密切结合各个环节的监测应用。完善监测系统内部的构成,有利于借助更多渠道来发布精确的气象信息,从而服务于交通气象监测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田艳,张志强,张景涵等.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02):86-89+95.

[2]刘晓磊,胡斌,余世同. 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组成与应用[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5(01):89-91.

[3]唐延婧,宋丹,柳艳香等. 贵州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03):39-47.

[4]高锐锋,包志华,周晖等. 基于3G网络的交通气象信息自动监测系统[J]. 测控技术,2014(02):11-15.

[5]王晓,狄远. 酒泉市公路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组成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9):164-165.

作者:古伟 吴跃中 杨旭

第2篇:输电线路微气象无线监测终端设计

【摘要】实时监测输电网络微气象信息的微气象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高的设备,其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微气象信息监测终端具有体积小、续航能力强、易于操作维护、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以对于特定的输电线路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电网工作人员在灾害发生前做出预防措施。在设计中,监控终端的微气象监测系统的微控制单元由STM系列芯片作为中央处理单元的主控芯片。

【关键词】微气象;微控制单元;监测终端;GPRS

1.引言

现在的电网结构日益复杂,传输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恶劣的天气条件也增加了电网安全运行的所受威胁。构成电力体系的基础器件是电气装置,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根本。传输线路具有长距离,分散广、难以巡逻,各地区情况差异性大等特征,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最重要的方面是微气候的变化不可预知。因此,如果电力部门能准确的监测这些数据,就可以及时做好有关预防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但传统的日常维护需要停止电力供给,这将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在运行时如热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它将无法发现潜在的故障。在线的实时微气象无线监测系统就可以避免上述影响,可以带来显著经济效应。

微气象监测系统是利用分布广泛的各类传感器将复杂环境中的各种微气象信息采集,然后通过虚拟局域网方式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对收集到的数据集中进行存储、统计和分析,将数据通过曲线、报表、统计图等方式直观的显示,电网工作人员就可以做出预防措施提前维护,预防灾害发生。

2.硬件设计

如图1所示,输电线路微气象无线监测终端包含供电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调理电路,无线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构成。主要完成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信息的采集及传输。

图1 监测终端的硬件结构图

2.1 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电源管理电路采用宽电压范围的设计理念,输入电压范围为2.5V-35V,适合野外环境使用,电源的供电可靠性高。此外,电源管理模块能够提供5V/2A和3.3V/1A的电源。

2.2 调理电路设计

各传感器输出信号很弱,环境噪声强,随后的模块很难进行检测,信号的频率成分非常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从不同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来达到后续模块的采集要求。

整个电路由电流和电压的稳压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遵循和限流电路,减法和逆变电路构成。

图3 调理电路结构图

2.3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考虑到经济成本的因数,微气象无线监控系统的主控芯片的选取上,使用stm32f103c8来进行信息处理和控制。该主控芯片信号的处理功能效率高,再加上廉价的且功耗小的Cortex-M处理器,很大程度提升了芯片的综合性能,STM32系列提供了完整高效的开发工具及库函数,使我们更易于使用[1-2]。

对于STM32F103xx,内部总线和两个APB总线的作用,系统及芯片的外围资源是紧密相连的,内部总线是主要的系统总线,连接到CPU,存储器,和系统时钟。

2.4 传感器

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是本系统重点监测的微气象信息,将采集到的各种气象参数及其变化状况通过GPRS网络(虚拟局域网方式)传送到监控中心的专家分析系统中。

输电电路上,温度的微气象信息是根据二极管结电压法进行测量的。晶体二极管PN结的结电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传感器根据这个原理制作。在PN结上,温度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再传递给放大器,处理过后的电压的信息在DVM显示温度信息。像硅管的PN结的结电压当温度每向上变化1℃时,降低2mV,通过这类性质,通常能够直接选用二极管来制作PN结温度传感器[3]。线性的很好,占用空间小,热时间常数为0.2—2秒,极高的灵敏度是这类传感器的特征。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4所示。

二极管两端电压为:uD=(k*T/q)*In(iD/IS)

式中,Is是反向饱和电流,其约为10pA (硅材料);q是一个原电荷所带电量,q=1.6* 10的-9次方库伦;k是boerciman常数,k=1.38*10的-23次方J/K;T为绝对温度。

输电电路上微气象中的湿度的测量是利用电容式的湿敏电阻进行测量的。电阻式和电容式是两类湿敏器件。用聚合物薄膜电容做成湿敏电容,聚合物材料常用的是聚苯乙烯和酪酸醋酸纤维等。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根据环境湿度变化而变化,其电容变化依据湿度的变化。湿度传感器用HS1101聚合物湿敏电容制成,湿度的变化转变为脉冲响应,之后通过整流电路,集成电路和放大电路将被转换为0-3V的直流脉冲信号[5]。再通过变送器芯片把接收的直流脉冲的0-3V信号进行处理,变成4-20mA的电流信号发出。

风的速度和方向的信息监测是根据超声波原理。超声波在空气中,空气流动传播方向变化,超声波的速度随之变化,这样就可以依此来监测风速和风向的信息。

气压的信息采集是通过气压传感器进行的,感应气压强度的薄膜及顶针的控制是这类传感器的重要元件,它是连接了一个灵活的电阻。在压力升高时测量气体或气体压力降低时,其膜变形并驱动顶针,和电阻值会发生变化。从传感元件获得的信号电压0-5V,A/D转换的数据采集装置接收数据,而后发送适当方式的信息到终端处理器。

3.终端测试结果

温度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在2013年5月31天的温度信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符合气象学原理。

图6 温度曲线

在通信中丢包率测试,传输1000次数据,设定不同的“定时发射距离”,不一样的丢包数,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传输时间短,导致提高了数据包丢失率。因此,在程序中设置发送正确的频率是非常必要的。

表1 丢包率测试

发送时间间隔 发送的次数 收到的次数 丢包率

50ms 1000 985 1.5%

100ms 1000 999 0.1%

200ms 1000 1000 0

4.结语

输电线路的损坏绝大多数是因为环境中各种微气象因数引起的绝缘劣化等导致,多数的输电线路都位于偏远的山区,局部微气象信息差异较大,一般都很难做到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中存在的威胁。大范围人力巡视的效率低,且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人力的费用开支也很大,又不能及时发现输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发展,特别是在部分重覆冰区如贵州一些地方经常因结冰引起输电线路故障。同时在一些平原地区也会出现微气象造成的线路损坏。原来的的监测系统硬件开发周期长,实施和中途维护的成本高,很难得到广泛应用。而以前的定期检修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大,结合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及科学技术,本文提出了一套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可以广泛推广且经济实用的微气象信息的无线监测系统。微气象数据信息系统的气象数据对输电线路的的维护提供依据,根据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报系统,电网工作人员可以在事故发生前及时赶到现场,进行维护或抢修,提出改进措施。本系统的微控制单元采用传输数据更加灵活的、更加稳定和快速的STM32单片机系统。STM32单片机拥有集成度高、很好的稳定性和经济实用等特点。这样使本系统在无线监控电网的线路微气象信息过程中能做到更加实时和工作的稳定。

于其他监测系统,本系统的特点有:

(1)本系统能够积累输电线路微气象信息的历史数据,为输电线路的架设提供气象参考数据;

(2)本系统的前端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太阳能+蓄电池”的供电方式,保证前端设备长期可靠运行;

(3)微气象主站监测软件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上位机界面,使用户随时获取任意采集点的微气象信息;

(4)微气象主站监测软件可以用曲线图的方式直观地显示某采集点最近一段时间的微气象变化。

本系统还没有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工作监测,故它的可行性还有待论证,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检测。同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整个设备的集成度还可以更高,设备的组装还能设计的更为精简,减小体积来适应更多的监测环境。

参考文献

[1]意法半导体STM32系列STM32F103微控制器[J].今日电子,2008(2):61-62.

[2]喻金钱,喻斌.STM32F系列ARM Cortex-M3核微控制器开发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张金毅,胡宪武.二极管温度传感器设计[J].长春邮电学院学报,1992(1).

[4]张跃常.常用模块与系统综合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刘曙光,孙兴丽,张青.基于HS1101的湿度传感器及其变送器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8.4,29(4).

作者简介:周植宇(1991—),男,湖北黄冈人,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周植宇 施义

第3篇:基于LoraWan的农田气象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设计一种基于LoraWan的农田气象监测系统.系統可以大范围实现农田气象监测,其设备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与SX1278实现LoraWan网络搭建,网关端采用HT-M00双通道,云端使用LoraWan腾讯云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和低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LoraWan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腾讯云;RT-Thread

[

Research on Farmland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LoraWan

XIONG  Yongchang,LI Shuping,XU Longyue,FENG Jun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00,China)

Key words:LoraWan technology;embedded microprocessor;Tencent Cloud;RT-Thread

物联网系统被应用于各种领域.LoraWan方案作为一种简单、可实现远距离、低功耗的无线电通信手段应用于工业、科学、医学等行业.[1]LoraWan无线通信协议是相当简单的星型或星型对星型拓扑结构,基于星形拓扑的LoraWan网络避免了多跳带来的数据冗余和能耗损失,星型拓扑结构的网关将数据上报给服务器,子节点将数据上报给多个网关,在网络服务器上执行冗余监测和安全检查及信息调度.[2]LoraWan系统的一般网络拓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终端设备节点部分,一般在物联网系统中终端设备节点安装有各类传感器等数据收集装置,设备端运行RTC及LoraWan协议栈进行LoraWan通信.第二部分为LoraWan网关设备,工业领域使用八通道接收一通道下发的网关设备,最大可接纳终端设备可达万以上.网关设备不仅需要运行LoraWan协议栈,还要运行TCP/IP协议栈、MQTT和HTTP协议.第三部分为云端部分或服务器部分,主要负责接收来自LoraWan网关的数据,同时下发数据.开发者可以在云平台上注册网关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接收与转发.第四部分为用户端,用户端不依赖具体平台,只要访问服务器即可获取来自各个终端的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LoraWan技术的大范围农田气象监测系统.系统设备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与SX1278实现LoraWan网络搭建,系统搭载可裁剪风向风速传感器、雨量计、温湿度计、土壤湿度计等气象传感器,网关端采用HT-M00双通道低成本网关解决方案,云端使用LoraWan腾讯云解决方案.[3]

1系统的硬件结构

农田气象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可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Lora的终端设备,负责采集环境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的简单处理与存储,上报给LoraWan网关.第二部分为LoraWan网关,负责接收来自终端数据的上行信息,经过处理后上报给服务器.第三部分为云端部分或服务器部分,主要负责接收来自LoraWan网关的数据,同时下发数据.第四个部分为用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获得终端的数据并进行下一步处理.

1.1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含控制器、传感器和射频设备.设备采用STM32L4微处理器,使用MAX485芯片,集成MODBUS等工业传感器通信协议总线接口、信息采集传感器接口,通过SX1278扩频通信芯片实现Lora数据传输.传感器有风速计、风向计、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光强计等多种可裁剪传感器.SMT32L4微控制器拥有出色的低功耗解决方案,提供动态电压调节平衡功耗和处理需求,拥有低功耗的LP UART,LP TIMER等众多外设和一些高级低功耗模拟外设.SX1278是一个半双工的低中频无线数据收发器,当SX1278接收射频信号时,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LNA将信号转变为差分信号,中频输出正相交信号,模拟转数字进行下一步处理.SX1278包含两个时钟基准,一个为RC振荡器,另一个为32 mHz晶振时钟,通过标准的SPI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通信.MX485是一种标准RS-485总线协议芯片,是一种半双工、低功耗的数据收发器,通常采用+5 V单电源工作,额定电流约300微安,使用RO和IO端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RE和DE端分别控制接收使能和发送使能.当RE为逻辑电平低时,RS-485设备工作在数据接收状态;当DE为逻辑电平高时,RS-485设备工作在数据发送状态,匹配100欧姆的阻抗.

光码盘通过光电转化把位移量转换为数字量,用以测定设备的转速.风向计八方位的干簧管测定八种风向,当风向计转向不同的方向时,导通不同的干簧管测定风向.采用翻斗式雨量计,通过双触点通断信号输出,分辨率为2 mm.温度计与湿度计采用AHT10芯片.AHT10是一个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其温度精度为0.3摄氏度,湿度精度为2%RH,AHT10通过标准的IIC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信.光强计采用AP3216C芯片,通过标准的IIC接口与微处理器进行数据通信.

1.2接收网关

接收网关由ESP32驅动两片SX1278组成,双通道接收,利用WiFi上报数据.网关部分是一个非标准的LoraWan网关,本系统采用双通道进行数据传输.网关最大可支持30个Lora终端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ESP32是一款低成本Tensilica LX6双核32位微处理器,主频为80~240 mHz,可调节,集成传统的蓝牙功能、低功耗蓝牙和WiFi,拥有520KB SRAM,最大支持8 MB片外SPI SRAM,支持最大16 MB的片外SPI FLASH,拥有丰富外设接口,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领域.

2通信协议及软件结构

2.1通信协议

Lora终端设备主要采用IIC和SPI协议.IIC协议是一种异步、低速率、串行、半双工通信协议.有数据线SDA、时钟线SCL及电源、地线组成.IIC总线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信号:开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起始信号是必需的.当IIC总线的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两条信号线同时处于高电平时,规定为总线空闲状态,此时各个器件的输出级场效应管均处在截止状态,即释放总线,由两条信号线各自的上拉电阻把电平拉高.当时钟线SCL为高期间,数据线SDA由高到低跳变规定为IIC起始信号,起始信号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当时钟线SCL为高期间,数据线SDA由低到高的跳变规定为停止信号,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IIC的主机发送器每发送一个字节,就在第九个时钟脉冲期间释放掉数据线,由接收器反馈一个应答信号.当应答信号为逻辑电平低时,则判定有应答,当应答信号为逻辑电平高时,则判定没有应答.当数据在IIC总线上进行传输时,必须保证时钟信号的稳定,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时,数据线上的数据必须稳定,只有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允许数据线上存在数据的变更.[4]

SPI协议是一个同步、全双工、串行口通信协议.SPI协议拥有SCK,NSS,MOSI,MISO四根线,NSS为片选线,SCK为时钟线,MOSI为主机发送从机接收数据线,MISO为主机接收从机发送数据线.在SPI总线上的主机必须在通信开始的时候配置并规定好生成相应的时钟信号,在每个SPI周期内发生全双工的数据传输.SPI配置时钟极性,时钟极性和相位共同决定读取数据的方式.时钟极性反转是描述当时钟空闲时IDLE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参考数据手册配置.时钟相位决定了在时钟跳变的第几个边沿进行数据的读取,参数为第一个跳变边沿和第二个跳变边沿.根据时钟极性的不同,共有四种不同的搭配方式.SPI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灵活的数据传输位,不限于8位,可以是任意字节的传输和简单的硬件结构.SPI的局限在于仅支持一个主设备,无应答信号,引脚多,传输距离短,没有硬件纠错.[5]

2.2系统软件结构

软件可分为两个部分:LoraWan部分和NETWORK部分.设备端使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LoraWan-EN-STACK协议栈.RT-Thread是一个嵌入式实时多线程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允许多个任务调度运行.RT-Thread是国产、纯C语言编写、浅显易懂、方便移植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LoraWan-EN-STACK是应用于LoraWan设备终端的LoraWan协议栈,可实现Lora终端设备的Class A与Class C工作模式.

LoraWan网关部分需要运行NETWORK部分,主要有LoraWan协议栈,HTTP,MQTT,NTP等协议.设备端软件见图2.系统通过SPI总线初始化SX1278 Lora芯片,与SX1278建立通信连接,RTC实时时钟为LoraWan协议通信提供毫秒级延时,设备获取传感器数据,RT-Thread通过实时定时调度将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存入LoraWan协议栈的缓存区,定时启动发送.

微处理器通过编码器获取风速计的数据,采用M法测速,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A相输出的脉冲数量来得到速度信息.STM32自带编码盘接口,使用硬件技术即可读取编码盘的转速.在STM32中,编码器接口模式相当于使用了一个带有方向选择的外部时钟,两个输入TI1和TI2为编码器的接口,TI1FP1与TI2FP2是TI1,TI2经过滤波和极性控制的信号,计数器通过读取TI1FP1与TI2FP2的有效变动,根据跳变的顺序,产生计数脉冲和方向脉冲.通过修改TIMx_CR1寄存器的DIR位来修改计数器的计数方向.微处理器通过读取经过三八译码器的干簧管信号来计算风向.八个干簧管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微处理器通过一个干簧管的通断来计算雨量计翻斗的翻动次数计算雨量.微处理器通过IIC协议读取温湿度、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图3为网关端软件结构,网关端通过ESP-IDF搭建,上层调用WiFi协议栈、MQTT协议与LoraWan云平台通信.ESP32移植了LoraWan协议栈,通过使用SPI总线与两路SX1278进行通信,实现470~510 mHz两个频点的LoraWan通信.

本文提出了基于LoraWan的农田气象监测系统方案,节点设备端使用国产的实时操作系统,网关端以减少通道的方式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搭建难度,降低了整体系统功耗和开发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甄,谢金冶,田硕,等.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实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2,44(6):188-193.

[2]陈志宏,王兴安.LoRa在电力行业典型应用与问题探讨[J].长江信息通.2021,34(5):87-91.

[3]王鹏,刘志杰,郑欣.LoRa无线网络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J].信息通信技术.2017,11(5):65-70.

[4]周飞,李铮,高万明.嵌入式防疫识别系统设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0-33.

[5]陈木生,卢文杰,曾永西,等.防堵塞雨量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4-36.

编辑:琳莉

作者:熊永昌,李树平,徐龙跃,冯骏

第4篇:吉林省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

【摘要】 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类极端恶劣天气给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雾、强降水、大风、高温、暴雨、积雪、结冰等天气已经成为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高速公路气象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是高速公路信息监测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交通运输 气象灾害 监测系统 重要组成

一、引言

吉林省高速公路监测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子系统、监控中心及信息提供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是采用先进的通讯网络将高速公路各气象监测站的气象信息进行统一信息收集、显示、发布的智能化交通气象保障网络系统。

二、气象信息监测要素

吉林省高速公路气象信息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高速公路道路环境和状况参数信息,主要监测信息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气象灾害类型和交通气象服务需求,各交通气象站均开展以下要素的观测:(1)气象要素。(2)路面要素。(3)天气现象。这些精确、及时道路环境信息,经监控系统分析、处理、判断后,可发出指令到信息提供子系统,信息提供子系统控制道路情报板,变更其显示内容,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实施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调节和控制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系统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气象监控中心站和外站(自动气象监测站)组成。

(1)中心站安装在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由计算机、软件、通讯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组成。(2)外站是指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十个自动气象信息监测站。具体组成结构见下图。(3)气象监控中心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由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协同厂家一起完成安装、调试。硬件主要包括: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计算机、通讯设备等。软件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存储管理软件和数据应用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对自动气象信息监测站气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存储入库、气象信息浏览、趋势图动态绘制、预警信息发布控制,外站工作状态监控、远程维护等。(4)外站(自动气象信息监测站)由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平台、电源、通讯部件、风杆及支架等部分组成。主要负责实时采集该站环境的能见度、路面状况、路面温度、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雨量等气象数据,并进行存储;按照监控中心站命令,向气象监控中心发送气象数据和状态信息。

四、信息上传方式

根据实际网络需要数据通讯可采用无线网络、局域网络或有线网络。

五、供电方式

提供交流供电和太阳能供电两种供电方式,可以根据环境选定。(1)交流:可直接接入交流220V±10%,50Hz±1Hz市电,蓄电池后备。(2)太阳能浮充电池:无日照自动站正常工作7天。

六、小结

目前吉林省拟建10个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站(ZYGD-3100型和RAWS型)两种,分布在:长春龙嘉机场收费站、吉林收费站、江密峰服务区、蛟河服务区、德惠服务区、松原西收费站、四平收费站、辽源收费站、辉南服务区、靖宇收费站。除四平收费站因长平高速公路扩建没有安装架设外,年底完成9个监测站的建站工作。它的建成能够及时提供影响交通运输的各类气象要素实况,以及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交通气象预警服务,将极大提高气象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保障能力,为交通运输和公安交警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为公众安全出行提供科学服务。对减少因气象灾害引起的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卫东 裴建勋

第5篇: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

摘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高速公路都是其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命脉,其是人们出行、进行沟通一个通道,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和便利。我们就很有必要对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进行监测预报,降低不利天气对交通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就旨在探究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对高速公路交通中存在的几种恶劣的天气进行相关细致的分析,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准确的高速公路交通气象指南为宗旨,进一步优化其中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

交通气象是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中的一个大动脉,对国家的发展来说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气象的变化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良的影响,而对于高速公路的交通来说,交通气象的变化会给交通带来更大的影响,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更严重,为此,我们必须对高速公路交通气象进行严密的监测预报,及时发现各路段及关键点的各种异常交通环境因素变化和气象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下面就几种较为典型常见的交通气象来进行具体的监测预报分析。

一、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

大雾天气是现今在交通运输行业最常遇到的气象问题,像雾霾、团雾天气等,会使能见度变得很是低下,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对大雾天气引起高度的重视,对这种天气进行监测预报分析,首先可以先对该处高速公路的路段进行大致的分析,在高速公路沿线中选取适当位置设置能见度传感器气象观测仪器,其用来动态的监测大雾天气下公路的能见度情况。同时在一定的路段建立一个气象监测台,对气象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分析,相关人员在根据气象监测台中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整合,并通过广播、电台、或告示等方式通知广大驾驶人员,让他们对空气的能见度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掌握,驾驶的时候减慢车速、注意留心观察周边的路况情况,以此来提高安全行车水平,仰或是取消本次出行等。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地区设立了能见度的观测台,便于及时对团雾天气的气象进行监测分析,大雾及与能见度相关的监测台除了分析能见度外,还对雾的形成、发展规律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向更多的公民普及浓雾造成交通事故的知识,加强公民自身对雾天行车安全的认知,最大限度的降低大雾天气对高速公路交通带来的阻碍。

二、大风天气的监测预报

在我们国家的西北地区,大风和沙尘暴天气较为多见,这种天气一方面降低了能见度,另一方面干碍了人们驾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比较容易发生汽车追尾事故,同时,大风或沙尘暴天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交通设施,增加高速公路路面的障碍物,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阻力,严重时还会对车辆的稳定性和行车方面造成极大的干扰。因此,面对大风天氣的时候,交通气象台应当及时进行风向、风速等情况的监测,以此作为行车是否安全的一大判定因素。在大风天气的监测当中,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对风速、风向的预判能力,应提前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告知行车人员,避免在行车的途中遭遇较大的大风的威胁。如今,我国在新疆地区都设置了较为全面的风气象监测网,气象监测点的分布更为全面和密集,并对该气象一般都会进行连续的监测,对交通密集、行车辆多的交通枢纽处更是加大气象的监测力度,并根据路段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位点,建立行车风阻容纳处,以为行车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安全服务。

三、下雨天气的监测预报

下雨天气是人们在平日里较为经常遇到的一种天气,此种天气对人们的日常的破坏性影响并不是十分常见,但对于驾驶员来说,却是他们行车过程中一大阻力,雨天能使能见度降低,路面的阻力降低,增加制动距离,行车的阻力增大,同时雨天还会模糊人的视线,对周边行驶车辆、周边的道路标志等的辨认度都会大大降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有证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与雨天的降雨量、路面的相对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为此,人们必须加强对雨天交通气象的监测预报,公路沿线区进行精确的降雨报告,交通气象监测台提前判断天气的类型,确定降雨的类型,并对降雨时公路路面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此同时,交通气象监测台的相关研究人员还应当考虑公路周边的路段情况,因为雨水容易导致一些松质土壤的滑坡,降雨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山洪泥石流、路基塌方等状况的发生,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就很有必要把道路可能发生这些严重阻碍交通、给出行人员的生命带来威胁的现象考虑在内了,并据此考虑好较为全面的补救措施,把交通损失降低到最低。

总而言之,高速公路交通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是维护交通安全一项不可缺少的研究任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更多智能化和高科技的技术被运用到交通气象的监测中来了,使得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的监测更为准确,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交通气象保障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加强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建设更为完备的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系统。

参考文献

[1].康延臻,王式功,杨旭,李景鑫,徐文君,尚可政.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J].干旱气象.2016,34(4)::591—603.

[2].唐延婧,宋丹,柳艳香,裴兴云.贵州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初步应用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5(3):39—47.

[3].田小毅,吴建军,严明良,袁成松,焦圣明.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浓雾监测预报中的几点新进展[J].气象科学.2009,29(3):414—420.

[4].月阳辉.高速公路气象(大雾)监测及预警预报解决方案[J].城乡建设.2013(18).

[5].张运福,林毅,李倩,齐昕,宁仕涌.气象条件对高速公路交通影响研究进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5):168—169.

作者:张刘柱 刘月玲 冯涛 林军贵

第6篇:省级气象通信系统综合监测方案设计

摘要:针对省级气象通信业务中系统数量日益增加,系统功能日益复杂,目前缺乏综合性的系统运行状态监测方案,通信业务出现的异常状况无法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影响了业务质量。提出一种集中监测网络、FTP服务、进程运行、磁盘空间、数据库连接和Web Service服务的方案,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WMI、SSH协议等。为解决监测程序受防火墙限制无法访问DMZ区网络和FTP服务的问题,借助SSH协议登录到DMZ区的中间服务器,执行Linux Shell命令返回结果。修改开源的SharpSSH类库,使其输出重定向到字符串变量中,后续的网络、FTP状态判断均基于该字符串。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异常情况总的检出准确率达到95.8%,其中网络连通性、磁盘剩余空间、数据库连接、Web Service登录异常检出准确率达到100%,能够满足业务系统监测需求。

关键词:WMI;DMZ;SSH协议;中间服务器;ShpSSH类库

1概述

气象信息中心从事气象报文的收集、处理、分发职能,也承担了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气象产品的开发与资料服务工作,是气象流程中枢部门,信息部门与大气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科研与公共服务紧密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各種软硬件系统开发与应用使得气象信息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复杂度提高,对通信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状态的监测非常重要。

本文首先归纳气象通信业务中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6大类,将其作为监测对象。并分别研究和设计监测方案,针对业务中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和Linux,Windows上进程及硬件资源的监测用WMI技术;Linux上的资源监测使用SSH和SheH相结合的技术。关键技术有两点:是如何在内网区域辅助SSH协议完成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服务器和网络的监测。

2气象通信系统监测对象

省级气象通信业务包括网络状态、FTP服务、进程状态、磁盘空间、数据库连接、Web Service服务等,如图1所示。

气象地面、高空、雷达、卫星等探观测资料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达气象信息中心,如观测台站从采集器采集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再通过地面有线网络或GPRS无线网络传至省级气象信息中心服务器。因此网络状态如连通性、稳定性是气象资料传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资料的传输及时率和可用性。通过网络连通性也可判断目标计算机是否宕机。

目前业务中主要通过FTP协议和相关工具下载和推送资料,如台站测报软件按固定时次生成国家级自动站文件后立即通过FTP通常通过电信、联通、移动专线上传至省气象信息中心国家级自动站中心站服务器;全省资料共享服务基本也是建立FIP服务供资料用户上传与下载。因此FIP服务的稳定性也是气象资料传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使用.NET FTP类库。

气象通信业务系统运行着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程序。目前使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2008等)和Linux系统(suse10、RedHat、CentOS等)。而程序的运行方式主要有常驻内存和周期性执行两大类,周期性执行方式在Windows系统上表现为任务计划程序,即设置程序的执行时间间隔,在Linux系统上表现为Cron服务。周期性执行的特点是程序执行完毕其进程退出,无法直接监控进程状态。气象业务程序涉及资料(各种观测报文、加工产品)的输入输出、加工处理等过程,创建资料的工作目录如入口目录、临时中转目录、归档目录等。为常驻内存和周期性执行的进程设计通用的状态检测方案,可以获取进程工作目录的时间属性(如目录的修改时间)与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差,如果该值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认为进程异常终止。如此统一了进程状态信息采集模型,简化了代码设计。

通信业务机器必然有磁盘空间的限制,随着归档目录中资料集聚、程序运行日志文件、数据库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膨胀等等,造成磁盘空间不足,影响程序的持续执行,对于Win-dows服务器,可以调用WMI接口远程监控服务器磁盘空间;对于Linux服务器,将目录通过Samba映射盘作为Windows服务器的网络驱动盘,再调用WMI接口查看该盘目录的时间属性。

数据库在气象通信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资料的接收、处理、分发流程以及各步骤的时效性以及气象资料数据服务等都需要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Web系统调用数据库数据用于气象要素的列表显示、GIS显示等。目前业务运行的数据库有SQL Server(SQL Server 2005、2008)、MySQL、Oracle(11g),使用ADO.NET API连接测试,需要导入不同的类库。

气象数据共享服务通常有三种方式: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和Web Service方式,目前省信息中心业务运行的Web服务有综合观测数据应用平台和CIMISS MUSIC,用户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获取数据。而Web Service必须部署在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等)上,监测Web Service能否调到数据、是否出现异常两方面。

3关键技术

方案使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WMI和SSH。

省级气象信息网络从安全角度分为两个区域:内网区域和DMZ区域。处于两个区域中的设备,其监测策略不同。

3.1DMZ区概念

DMZ是为了解决安装防火墙后外部网络不能访问内部网络服务器的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非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省级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集群以及CTS集群位于DMZ区域,能够直接访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服务器,而内网区域(非DMZ区)的服务器因其IP地址受防火墙限制,无法直接访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资料服务器。

3.2WMl概述

WMIP(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indows管理规范)是一项核心的Windows管理技术;WQL(WMI QueryLanguage,Windows管理规范查询语言)是WMI中的查询语言,其语法结构与SQL非常相似。WQL语法:

SELECT properties[,properties] FROM class [where clause]

参数说明:

SELECT必选项。代表WQL语句的开始;

properties必选项。代表想查询的属性名字。可以是多个属性名,也可查询所有属性值,用*代替。Properties由class决定,不同的class定义了不同的properties,方案中使用了“Freespace”和“LastModified”两个properties。

FROM必选项。跟在properties的后面。

class必选项。代表想要查询的类的名称。方案中使用了“Win32_LogicalDisk”和“Win32_Directory”两个类名。

where clause可选项。where从句和相关条件语句,用来缩小查詢范围。

查询远程Windows服务器上D盘“磁盘剩余空间”信息的WQL语句:

Select Freespace From Win32_LogicalDisk Where Name=’D:’

查询远程Windows服务器D:/data文件夹“修改日期”信息的WQL语句:

SELECT LastModified FROM Win32_Directory WhereName=’D:/data’

调用内网区域的远程Windows主机上的WMI(Windows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Windows管理规范)服务实现程序状态的监控,即调用远程Windows主机的WMI服务查看工作目录的“修改时间”属性来判断程序的状态,“修改时间”值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认为该程序已停止运行,即处于异常状态

通过它可以得到几乎Windows系统的全部信息(如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信息、进程、服务信息等等),通过.NET Framework提供的System.Management库便可以利用。利用WMI来连接远端计算机首先要具有远端计算机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写进配置文件。

3.3SSH协议概述

SSHES-61是Secure Shell的缩写,SSH协议是建立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SSH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客户端通过SSH连接到服务器建立一个安全会话,然后可以进行用户登录和远程执行命令等操作。

操作员一般通过SSH协议工具如SecureCRT、Putty等登录本省位于DMZ区的通信业务服务器,如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集群服务器、CIMISS/CTS服务器等,成功登录到中间服务器后,通过FTP协议登录到国家局资料服务器,执行相关下载命令。上述由人工借助SSH工具从国家局下载资料的过程完全可以简化为程序自动执行。各省气象局一般会部署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备份服务器(下文称为中间服务器,均运行Linux操作系统),位于DMZ区。

3.4SharpSSHm类库简介

SharpSSH是开源的、基于C#.NET实现的SSH客户端组件,供了一个连接SSH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接口(AP1)。程序使用c#调用SharpSSH类库远程执行Linux服务器的Shell命令。而SharpSSH提供的示例代码的输入输出都是定向到Console(控制台),但从Console中获取命令执行结果较难。因此需要对源码进行一定的修改,将命令返回结果赋予字符串变量(string),程序后续逻辑均基于该字符串变量。

执行SSH协议前,应确保Linux主机上的ssh服务已启动,命令:service sshd start。SharpSSH修改,重定向到字符串变量。

3.4.1 SharpSSH输出重定向

为实现SSH自动登录并执行Linux Shell,在SharpSSH中的SshStream-cs,增加方法输出重定向代码,将字节流输出到控制台调整为输出到字符串,代码如下:

4监测流程

4.1远程进程监测

监测国家局防火墙、路由器、服务器IP是否通畅,不能直接Ping,通过SecureCRT、Putty等SSH协议工具如登录省级中间服务器,在其上Ping国家局目标IP。在监测远程资料服务器FTP服务时,也需要SSH协议。远程Linux服务器文件系统使用率也可以通过SSH登录后执行Shell命令来判断。

远程服务器进程监控流程如图2所示:

4.2网络连通性监测

网络连通性监测流程如图3所示:

局域网内远程服务器、网络设备可以直接Ping,国家局服务器、网络设备需要登录DMZ区SSH服务器,在其上执行PingShell命令,依据返回的结果字符串再作判断。局域网内的设备lP连通性测试方法为:调用.NET Ping类API循环Ping对方N次(N=4,可调整),若Ping成功率超过75%,则返回网络监测成功结果。对于国家局设备IP,由于其在DMZ区,气象通信业务系统监控程序位于内网区,受到防火墙的限制,不能直接访问国家局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必须先登录省中心DMZ区部署的服务器,在其Ping国家局目的IP。

FTP登录监测流程和网络连通性监测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4.3磁盘空间监测

磁盘空间监测流程如图4所示:

Windows和Linux系统均有文件系统的概念,但Windows分驱动盘,如C:、D:等,Linux系统有/var、/usr等文件系统使用率,本文统称为磁盘剩余空间。

Linux服务器上文件系统使用率可以通过df—h获得。文件存储需要一定的磁盘空间,根据文件(如Linux系统日志、历史资料归档、数据库表空间和日志文件等)在某个时间粒度内消耗存储空间的情况,需要设定磁盘或文件系统的阈值。

4.4数据库监测

应用ADO.NET打开数据库连接字符串指向的SQL Server或MySQL数据库,程序发生异常则判断数据库连接失败。

4.5 Web Service监测

在Web Service初始化時没有抛出异常则返回状态正常。异常类型多样,都继承自Exception类,只要catch到该类或子类,即可得出Web服务无法访问的结果。可能是Web Service容器(女IApacheTomcat服务器等)中断。

4.6日志文件和配置文件设计

所有的监控项目都要写入日志,便于分析。每行记录包括:日志写入时间、检测时间、检测对象、对象状态。

每类监测项目分别设计XML格式的配置文件,程序初始化时运用.NET XML类库API解析并保存在项目列表中(List)。其中中间服务器配置如下:

格式说明:IP元素代表中间服务器登录IP地址;User和Pwd表示登录账户。可以填写多个中间服务器。

5测试效果评估

5.1评估对象

对2016年6月1日00:00至30日23:00的网络连通性、FTP登录、进程运行状态、磁盘剩余空间、数据库连接、Web Service登录6大类对象进行测试。

5.2评估方法

通过统计6大类对象各自监测日志中的异常记录,与同时刻人工检查、确认的结果进行对比。

5.3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人工检测是对程序自动检测的检验和确认。从表1可知,评估时期内,自动检出异常总数为24次,而人工检出23次,人工是自动检出数的95.8%。FTP服务器登录用户较多时可能造成登录成功信息返回较慢,此时程序自动监测存在极少量误判,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FTP服务器运行负荷较重。

其中,Ping、FTP手工执行命令查看、核实,数据库连接需要借助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检测SQL Server)、Navicatfor MySQL(检测MySQL)、PLSQL Developer(检测Oracle)等工具。

6结束语

本文为解决省级气象通信业务中网络、FTP服务、进程状态、磁盘空间、数据库连接和Web Service连接等主要对象缺乏监测问题,设计了综合监控方案,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WMI和SSH等。借助WMI技术,实现了远程Windows主机磁盘空间、进程状态的监测;辅助于SSH协议和开源的SharpSSH类库实现了非DMZ区监控程序主机访问国家局DMZ区网络、FTP服务器的功能以及局域网Linux主机磁盘剩余空间的检测。评估结果表明,程序自动监测各对象和同时刻人工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方案可行。

作者:王建荣 金素文 王云 冯义新

第7篇: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自查汇报

为全面贯彻省、市、县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刘伟平省长从“十个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从“六个方面”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汛期应急气象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气象服务,有效保证县委、县政府和市气象局关于防灾减灾的部署及要求落实到位,我局对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5月16日,组织收看了市气象局召开的专题视频会议,及时传达了全县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分析当前气象状况,重点部署2012年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把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本次会议精神,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严格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今年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春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健全了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体系。

(二)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正确应对今年全县的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形势,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提高对极端天气下抗灾救灾紧迫性的认识,将抗灾救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安排部署,确定各项应对措施,确保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实效;要超前思考,超前防范,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防范,坚决防止因为工作措施不到位致使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三)按照省、市气象局的业务检查方案,全面整改了我局存在的问题。一是进行了测报业务观摩活动。二是进行了预报、测报业务应急演练。三是做到了业务制度人手一册,使值班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四是积极落实山洪灾害县级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区域站建设站点选址工作正在开展,业务流程已上墙。五是对区域站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六是对乡镇气象工作站进行了检查,对信息员进行了督导,引导全县气象信息员积极参加5月中下旬的全省气象信息员培训班。七是对人影作业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八是对乡镇电子显示屏进行了检查维修。

(四)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及时收集灾情做好上报工作。严格执行《甘肃省气象部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对气象部门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格式、时限以及报送程序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认真学习。对应急预案、业务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客观、适用。

(五)对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乡镇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广播电视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畅通度进行了检查,通过自检认为我局此项工作运行正常,措施到位。

(六)进一步改进和细化了各项值班工作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有人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值班电话及带班领导电话随时处于接通状态。

(七)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基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开展重大过程跟踪服务,加大政府领导批示力度,扩大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范围和频次,提高预报服务效果和效益。

(八)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宣传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救能力,使灾害减少到最小范围。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宣传,细化工作,落实责任,做好当前工作让百姓满意,让领导放心,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局面。

天祝县气象局 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第8篇:气象监测网络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全地区地面测报、农气测报、报表审核、气象资料的对外服务工作。

2.负责全地区通讯网络管理及单收站系统的运行保障与设备维护工作,保证全地区各类气象预报的定时传送。

3.负责全地区自动气象站建设与维护、气象装备的管理、检定和维修,以及与业务有关的消耗器材的计划供应与管理。

4.承担全地区站网探测数据质量监测和设备运行状态监测。

5.承担各类故障的统计分析,及时通报故障,传递维护、维修工作信息。

6.承担监测网络设备的一般性维护。

上一篇:票据融资下一篇:趋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