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现状调研

摘 要:高校是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组织实施主体之一,调研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对于掌握和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课题组对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开展了专项调研,其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呈现了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识状况、工作评价、执行落实、政策配套等情况,提出了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值得关注的方面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对策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国家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对于缓冲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基层政权,起到了双赢的效果。2001年以来,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进行了大学生村官实践探索。国家于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2010年6月,国家将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调研基本情况

2013年12月,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调查研究,主要的调研对象是各高校就业服务中心村官选聘工作负责同志。根据大学生村官政策在高校层面所涉及的基本面,课题组重点从高校的政策认识、工作评价、执行状况、政策配套、项目比较和满意度测评等6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5份,回收有效率96.8%,在155个高校样本中,涵盖了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等类型,在地域分布上,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份抽选了8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52.3%;从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6个省份抽选了41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6.5%;从西部地区的四川、广西、内蒙古自治区等8个省份抽选了33所高校,占样本总量的21.3%。(见表1)

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现状

1.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识

60%的受访高校开设有农业相关、或者基层管理服务相关专业。89.7%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十

表1 样本高校抽样情况

地区 抽样个数 比例(%) 省份 抽样个数 比例(%)

东部 81 52.3 北京 20 12.9

辽宁 7 4.5

福建 4 2.6

浙江 3 2.6

山东 10 1.9

河北 8 9.7

广东 3 6.5

江苏 9 5.2

上海 10 3.2

天津 4 1.9

海南 3 5.8

中部 41 26.5 山西 15 1.9

吉林 5 6.5

江西 4 2.6

河南 4 2.6

黑龙江 8 2.6

湖北 5 2.6

西部 33 21.3 重庆 4 4.5

广西 3 3.2

陕西 4 1.9

甘肃 7 1.9

四川 5 5.2

内蒙古 3 1.9

新疆 3 2.6

云南 4 3.2

分重视或比较重视。78.1%的高校对国家和各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认识程度高;在对政策了解程度较低的二次调查中,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省市层面和任职单位层面政策的解读。

2.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认为现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吸引力比较好(42.6%)或者一般(40%);认为现行政策“非常吸引人,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引导和鼓励作用”的仅有13.5%。高校认为,大学生关注“大学生村官”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到基层锻炼自我”(72.9%)、“考研、考公务员等相关优惠政策”(66.5%)和“工作不好找”(45.2%),说明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引导和激励作用不突出。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到农村任村官,更多的是出于“就业的压力”及“任职期满后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选聘受地缘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乡所在地”(63.2%)从事大学生村官工作,偏远地区存在“选人难、留人难”的现象。

3.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评价

在高校对大学生村官面临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自身定位不明确”,占61.9%,说明高校判断大学生对于村官角色认同感偏弱。“后续发展乏力”,排在第二位,占60.6%;“工作保障机制不健全”排在第三位,占56.8%。这表明经过几年的政策实践,大学生在选择应聘村官的过程中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角色定位及村官职业的后期发展方向,并对于现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保障机制政策评价不高。超过半数的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该在工作考核、工资待遇、法律保障、社会宣传、培养培训、监督落实等方面尽快完善实施。

4.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执行情况

在受访高校中,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数量多在50人以下,仅13所高校每年村官人数超过100人。目前而言,60.6%的高校仅承担1个~2个省份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同时承担7个以上省份村官选聘工作的仅为11.6%,且集中在“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高校。接近半数高校大学生村官的报名比例占毕业生人数的5%以下,仅有9所高校报名比例能够超过20%。81.9%的高校认为,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毕业生整体素质要高于同届整体水平。

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是“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56.1%)、“政策吸引力有限”(49.7%)、“学生参与热情不高”(49.7%)。78.7%的高校认为,大学生不愿参与大学生村官项目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保障力度不够,村官的再次就业存在问题”;41.9%的高校认为“选聘时间太晚,错过了就业黄金期”。(见图1)

图1:高校认为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主要困难

在政策配套方面,21.9%的高校制定了本校大学生村官选聘的工作制度;在后续跟踪与服务方面,有43.9%的高校落实较好,主要涉及“村官间的交流”“培训讲座”等方面。

5.大学生村官政策与其他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

调查显示,除大学生村官项目外,在基层就业项目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高校最多,约为27%;三支一扶项目位列第二,约为24%;各省市的选调生项目位列第三,约为19%。基层就业项目的比较中,高校认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选调生项目,其次是大学生村官项目,第三位的是西部计划项目,最后是社区工作者项目和农村中小学“特岗计划”项目。这表明,同是基层就业项目,具备稳定就业机遇和后续发展渠道且拥有“国家干部”身份的选调生项目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在国家政策宣传和配套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政策成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6.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非常满意的仅占1.9%,多数高校选择比较满意(62.6%)和一般(27.1%)。这一情况与在岗大学生群体对工作状况的满意度评价基本吻合。在对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建议上,41%的高校认为,应加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训;30%的高校认为,应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0%的高校认为,文字写作能力在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多,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对策与建议

1.因地制宜是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关键所在,应建立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校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有限,报名比例不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关注、选择村官是因为就业困难。调查同时显示,多数高校只承担1省~2省的村官选拔工作,且大学生通常会选择家乡所在地、或者高校所在地从事村官工作。因而,各高校应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政策宣讲和就业引导,与各市、县、乡等服务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有效对接;与省、市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政策对接,共同选拔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官办建立协同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2.高校的配套政策和跟踪服务亟待加强,应建立健全培训和引导制度

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在各级各类高校得到了良好的贯彻执行,每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顺利开展,村官素质高于同届毕业生整体水平。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未形成自身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在对本校大学生村官的跟踪服务上,高校的主动性不高,且多局限在村官交流和培训讲座方面,不能充分依托学校的学科、人才等优势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提供足够的保障,没有形成“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工作局面。针对多数大学生直接从校园到农村,缺少农村生产劳动经历,对农村的政策法规和民俗村情知之甚少的状况,建议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做好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应建立县、乡、村三级“帮带引导”制度,结对培养;三级领导为大学生村官传授经验、现场指导,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尽快实现心态和角色适应。建议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强化培训,将培训教育情况作为考核指标计入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评价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保障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3.选聘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调查中,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整体评价不高,认为目前本校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工作状况一般,不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选项。应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强化工作纪律,实现规范管理。应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量化管理,建立服务村民和工作业绩档案,督促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努力工作,敬业奉献。在生活和工作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工作,消除由于生活上的不习惯、不适应产生的消极情绪;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表彰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4.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存有疑虑,需逐步健全大学生村官保障机制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对村官选聘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且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业务熟练。高校期望,能够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二、三级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存有疑虑,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着自身定位不明确、保障不健全、发展后续乏力等问题,亟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需要在岗位定性、工资待遇、后续发展等政策优惠上加快落实并实施。高校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专业的不对口、政策的不完善、选聘节点的不适宜等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选择,而且也影响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政策的保障力度、村官的再就业问题、选聘时间的调整成为高校十分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建立完善大学生选聘的保障制度可以从财政投入支持、引导创业激情、提升政治地位、优惠政策兑现四方面着手。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及补贴实行年度递增的政策;参照事业单位有关规定,参照公务员标准,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空间和支持,让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施展抱负,体现自我价值;各省组织部门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灵活的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对于部分政治素质高、工作业绩好、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实行破格提拔,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潜能和内在动力。

5.探讨“定向大学生村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逐步拓宽,呈现多元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村官能否通过政策扶植和完善实现其预期目标和工作初衷,成为高校关心的问题。高校就业负责同志认为,就受欢迎程度而言,相较于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项目凭借其政策优势、待遇优势和就业身份的优势,得到了更多毕业生的青睐。为保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有效实施及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可考虑在广大偏远农村招收定向村官,通过高考加分政策培育一批新农村建设者,并针对定向大学生村官开设专门课程,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校专业设置与农村基层实际需求有差距的根本矛盾,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找准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李艺英]

作者:倪潇潇

第2篇:基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浅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摘 要:大学生村官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然而高校如何培养优秀大学生并使其与社会更好地对接却没有得到深入地探讨。本文以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采访所得到的信息为主要依据,结合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部分个案,分析了高校培养对今后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这部分学生的意义以及当前高校培养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高校培养

1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现状及个案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政策丰富,各类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加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各地情况,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扶持。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基地。指导各市(县)区整合各类资源,设立一站式创业服务站,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行业预测等便捷服务。培育“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种养殖大户、经营大户为依托,定期组织有创业意向或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到示范基地进行学习考察。二是创设基金,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各县(市)区在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对基金的动态管理,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创业时得到贴息支持和贷款优惠,降低成本。三是加强考评,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结队帮扶群众创业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方面,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带头和带领群众创业过程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努力营造大学生村官“比、学、赶、超”的创业氛围。

在这样的扶持政策下,我国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有了很大的飞跃。大学生村官们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自主创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他们教会农民很多科学知识和文化,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比如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城镇的江苏绿珠食用菌厂就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依据相关扶持政策科技致富的典型。该厂的负责人是当地的某大学生村官,其哥哥在高校中所学的是有关生物培育的专业,如今兄弟二人分别负责科学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各司其职,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小时可以生产出1200包食用菌。除此之外他们的优势还在于政府的扶持,只需每月交2600元的基本费用,其余水电厂房费全免。再者,企业共有劳动力30名且吸纳的劳动力年龄在45周岁以上,每人月平均工资1000元,成本较低。

1.2 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创业现象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存在地区不均衡问题。城区和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起步和发展快,而城郊地区偏重服务业创业较难,发展慢;(2)存在行业不均衡现象。在高校时学习涉农专业、家境好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多,而其他专业、家境不好的,很多则对创业存在顾虑。(3)创业项目体量小,规模小,仅凭大学生村官的微薄力量难以发展壮大。(4)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绝大多数是启动资金少、风险相对较低的项目,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则较少。(5)对于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不明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然选择城市打工。(6)部分大学生村官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仍有待提高,使得创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村官缺乏完善的健全的培养,如开拓思维的创业教育、知识含金量较高的专业培养以及与田间地头民风民俗相衔接的实战演练,都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关键所在。

2 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培养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过程中所采访成功创业的村官所得到的信息来看,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及个人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高校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学生心智成长的最后孵化场,大学生个人的各项专业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均在此成熟,高校培养的效果对大学生的发展成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高校是大学生村官的输出基地。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场所,也成为大学生村官政策中村官来源,抓好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源头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当然,高校要输出的不仅是村官,更重要的是要在输出的同时赋予其再深造、再创造的能力,加强大学生村官们“产、学、研”结合建设的素质。

2.2 高校培养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和培养能力下,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经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校的课程设置有所偏废,与三农知识相脱节。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需要充分的“三农知识”,然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却对“三农”知识知之甚少,而要靠岗前培训和参加工作后的慢慢摸索才能逐步找到方向,这期间的机会成本加之农村经济基础差、资金项目支撑不足,严重降低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

(2)高校“软文化”教育不足,实战机会少之又少。当前,各高校普遍把高就业率、高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偏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实战演练所占的份额微乎其微。但思教与实践的作用却是不能被忽略的。正面典型如,宿迁市沭阳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任杰,一方面,他受到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毕业于“211”高校河海大学的他,始终铭记母校“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感恩文化,做到对母校、群众、社会和家人感恩。小到在每月的村官座谈会上,任杰总是脱稿发言,他认为这也是体现他对群众尊重的一处表现。另一方面,这位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也坦言农村工作中,需要去理解许多的“当地文化”和“农村习惯”,如果高校在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这方面知识的引导,初来乍到、缺乏实战的大学生们需要摸爬滚打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反之,则可以让大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

(3)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匮乏,思路眼界有待提升。大学生村官如果想要在农村待得住、带得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创业教育尚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大学创业教育欠缺、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的大学生村官在日后的工作中把不准方向、拓不开思路、看不到前景。

(4)高校的就业指导忽视农村,校企合作联系不紧。即使在当前政府就业主管部门日益重视农村就业市场,加大大学生村官基层就业指导力度的情况下,大多数非农高校依然停留在程式化的工作协助与执行上,没有将此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瓶颈的契机。

另一方面,高校与农村各企业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不健全,使得有志于走上村官岗位的大学生难于获得安全稳定又坚实可靠的官方支持。

3 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改进对策及建议

各大高校如果能对以上问题加以重视和改进,对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培养个人优秀、领导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有卓越成效。针对上文提出的几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逐步对接高校培养与农村需求。在现今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能之一的各高校需要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改革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在学科专业的整合方面应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既要把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好,同时又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的课程。目前只有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极少数的高校开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又被人成为“村官”专业。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设置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或开设相关的课程,从而产生更多具备农村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村官,改善现有的因专业不对口而导致的大学生村官闲置的现象,推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储备丰富的知识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逐步深入民风民俗的探讨教育。各高校可以提炼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精神,潜移默化地给在校大学生以今后长远受益的思想引导,营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精神氛围。教导大学生对待村民乡戚应以德服人、恩威并施。与此同时,为大学生介绍各地的民风民俗,使得大学生村官不再是村民眼里的“书呆子”和“反正过几年就要走的无关紧要的人”。而成为知乡情、明礼法、既有理性判断,又有感性关怀的好官。

(3)加速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大力推进学生思维的全面革新。各高校应该在原有知识型的教育基础上,可增设创新导论课程、创业准备课程、创业法律及政策指导等若干课程。同时,导入一些优质创业项目指导课程,让大学生与优秀的前辈探讨疑惑、在经典案例里面获得思维的拓展,培养更宽更深入的思考维度。

(4)重置就业指导的理念方向,搭建强化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一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要克服服务选择单一、服务内容有限等不足,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极大需求的有利条件,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想要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情感教育和农村工作知识的传授,帮助他们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大意义,消除其功利思想,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加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发展,投建定点见习单位为大学生村官接触、了解、服务和带领农村搭建桥梁。将学校的知识财富与企业的资金优势充分结合,不懈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共同助力政通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祥梅.从现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看高校培养环节的重要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57-258.

[2] 宫敏.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大学生村官[J].法制与社会,2009(9(下)):310-311.

[3] 李霄锋.高校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3):110-112.

[4] 王卫华.大学生“村官”创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0.

[5] 邱哲.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J]. 法制与社会,2010(6(下)):218.

[6] 朱丽云,高永生,楼纪东,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2(32):43.

[7] 章霁,张庆.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9(下)):179-180.

作者:袁闻笳 杨欣远 郑璐

第3篇: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一种既满足农村人才需求又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手段,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然而,这一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现实性的困难。大学生“村官”在三年服务期内面临着身份困境、生活困境、工作困境等,而在三年服务期满后,他们又面临着出路困境和接踵而来的生存困境。本文基于对湖北省老河口市及江苏省苏州市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对比,了解这项政策与实施现实的博弈并尝试找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到2010年初共招了两批。2010年1月,我们走访了仙人渡、李楼、孟楼、朱楼、洪山嘴、光化办等镇,采访了在任的11名大学生“村官”。江苏省2009年开展“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2010年9月,我们调查了苏州市留园街道,白洋湾街道,虎丘街道在任的11名大学生“村官”。

一、现状分析

1.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意图

我们发现,无论是湖北老河口市还是江苏苏州,90.9%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村官这个职业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缓解压力的途径和寻找其他工作的跳板。另外,国家在招考公务员方面也对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除了基于就业形势严峻外,还存在其他的原因,有18.2%人是因为来自农村,有报效农村的思想,其他还有离家近便于照顾家里等原因。对于大学生做村官意图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同。二,大学生“村官”政策主要作为大学生就业的补充,缓解就业压力。三,大学生“村官”们基本无扎根农村的思想,只不过把它当作就业跳板。

2.前途打算

调研中,我们发现对于前途打算两地大学生“村官”并没有什么较大差异,综合来看,85%以上的大学生会考虑三年任期满后离任。这充分验证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把此项工作用来缓解就业压力,作为就业跳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策留不住人的局限性。国家制定此项政策的初衷为: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给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和带来活力,促进农村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知识型的转变,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在实施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大学生们不愿意长久留在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

3.从事的工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村官”上任后多从事一些繁杂琐碎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一般是在完成上级工作安排和村里的一些日常杂事,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任务。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在老河口市几乎所有“村官”都被借调到镇上或者办事处,他们只是挂着村主任助理或者书记助理的头衔,很少有下村的机会。在苏州不存在借调现象,苏州大学生“村官”基本都在社区工作,在社区也是主要负责日杂勤务。

4.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障碍

不论老河口市还是苏州市,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共同障碍在于,创业资金短缺。让他们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也是一大障碍,现任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与农村最为迫切解决的经济问题不吻合、匹配,95%的大学生的专业与农林经济无关,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自身能力的发展,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作为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时期内被当地群众接纳。我们认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份不明,“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他们在与群众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得不到认同,因此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很多想法不为群众所理解,更谈不上接受。

对比反差大的主要在于生活上面,苏州整体生活水平较老河口而言是非常好的,在我们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大楼就可与老河口市政府相比,里面设施非常齐全。因此,苏州大学生“村官”整体生活并不单调,娱乐活动也不缺少,而老河口则相反,办公设施简陋,宿舍破旧,伙食不佳,交通闭塞,通信不畅这一切导致了生活的贫寒与单调。

5.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

雖然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迫于眼下严峻的就业压力,但他们到村任职的时候还是满怀信心和热情的,都尽心尽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谋求乡村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我们调研中,发现有70%多的大学生村官对自己所做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所在村发展的同时使自身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对自己不满意的主要是觉得所学知识用不上,没有融入村组织,进入角色较慢。

6.当前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工资待遇、身份问题、三年任期满后的出入问题,此外还包括解决农村创业基金不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工作环境质量等问题。目前老河口市大学生“村官”的年工资为15000元,苏州年工资为28000元。对此他们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此外身份问题也一直困扰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他们在与群众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得不到认同,因此很多工作难以开展,很多想法不为群众所理解接受。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出路问题是头等问题,按照政策,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一是鼓励他们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荐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考试,三是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四是引导大学生“村官”另行择业,五是支持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

二、问题分析

1.国家出发点好,政策模糊身份

国家以选聘的方式招录大学生到基层担任村官,他们是以固定期限的合同工身份到任的。大学生担任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这样一种“非农非官”的模糊身份使得大学生“村官”难以有真正的处理事务的基本权力,阻碍了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以及积极性,难以使大学生“村官”得到锻炼,就更难说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了。

2.待遇因地而异,人才流向悬殊

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初衷来说,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农村的面貌有所提升,是为了中国整体区域考虑的。从襄樊与苏州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来看,都是按照本地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指数来确定,虽然是和生活水平相适应,但是不能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东部发展机遇比西部大得多,待遇也更优厚,当前大学生大都倾向往东部地区报考,而对于西部等农村地区的兴趣却并不浓厚。

3.出路国家统一,实现反成盲点

当前国家发布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的出路问题,指出“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五条道路都要畅通。这是针对全国的大学生“村官”而言的。但是基于我们所调研所得实际情况却是这五条道路实现上有难度。大学生“村官”一般是依据合同在当地任职3年,而在这短短的三年中,实在难以相信他们能够深得当地村民的信任而被选举担任村干部;虽然国家在职位开放以及要求上给予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合同期满之前,大学生“村官”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公务员考试?择业需要机会,创业需要成本,国家给予的待遇却也很难满足他们创业的需要;最后是继续学习深造,经过几年的基层工作历练,对比于他们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考研,当然是后者更好。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阶层深刻理解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上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宣传力度和相关知识的普及,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政策宣传,要引导人们客观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其意义深远,这项计划将是长期和连续的,宣传力度的加大将为以后的政策的持续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明确大学生“村官”政策目的,加强监管落实责任

培养锻炼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但是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村官”真正想扎根农村的人很少。因此要重新界定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目的,首先是加强对大学生的锻炼,同时让大学生体会农村生活的艰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通过对农村注入新的血液,激发创造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最后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培养和发现人才。目的明确之后,才更有操作性,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另外,就当前调研发现的问题而言,大部分是缺少监管制度,所以必须要设立严格的监督机构,明确责任后果,及时监督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遇到的情况,对于违反或者不贯彻的个人或者部门及时给予纠正和惩处,保障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

3.从法律上破除身份难题,在政策上解决工作处境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一方面,可以将档案和户口转至工作地,让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改变“村官”的授权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在选举中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使他们真正成业民主实践的受益者,将来他们如能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应该会让更多的人共享民主权利。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选择回城工作时,在落实户口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日益壮大,大学生“村官”日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国家应择机出台有关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专门法律法规,使各种“村官”政策的实施有一个充分合理的法律依据。法律层面的身份界定将使大学生“村官”的权力来源具有合法性,有助于大学生“村官”权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发挥,以便取得村民的社会认同。

4.提高大学生“村官”待遇,加大创业基金的投入

我们认为应该设立创业基金,大学生“村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申报项目并上报管理机关论证,通过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创业资金,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和工作积极性。另外,一是要提高大學生“村官”的经济待遇,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类别的农村实际,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养老保险制度化。二是要对那些立志扎根于农村、奉献自己的大学生加大优惠政策,设计一套弹性任期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招得来留的住,为农村留下一批高素质的基层管理者,同时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科技与教育,2007(6).

[2]孔沛球.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思考与探讨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3).

[3]澹宁.大学生“村官”的红火与尴尬[J].河南商报,2007(4).

责任编辑:刘皓

作者:童怡芸

第4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行以来,在全国掀起热潮。07年江苏省也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这无疑为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对此,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目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而引发出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常州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走遍大小村镇,社区及政府获得大学生村官的真实现状。

大学生“被迫”上岗?

从07年最早的第一批省内村官到目前最新选聘的09年村官,大学生们在走进社会时,为什么会做出村官这样的职业选择呢?调查数据显示65.5%的大学生均是由于社会现实等多方面的压力而选择考取村官。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专业的限制和所工作单位的不适应,使得应届毕业生们和工作一段时间后考取村官的大学生们在基于村官相比较其他工作的优势性考虑上走上这一职业。此外还有住房及房价的现实考虑更加重了大学生的压力。27.3%的人则是由于自己对基层工作的热情而参与其中,再加上学校老师,优秀学长前辈的模范引导更加坚定他们的选择。另外,4.2%的人则是由于对家人和自己生活环境的归属感而选择留下并坚守下去。此外,看重村官给予的优惠政策,抱着试试的心态这样的情况也有存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进入基层一段时间锻炼后的村官们表现如何?工作环境怎样?心态上又有何改变和成长呢?经过调研小分队的实际探访,以及与村内领导和村民的交流互动之后,了解到大学生村官们具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接受性适应力强,专业知识强,以及刚进入岗位后个人的抱负感强烈,希望做出一番大的成就。他们作为新鲜的血液注入基层组织后,给组织带来了活力和做事效率方法上的提升与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基层工作情况比较特殊,事务繁琐细碎,没有明确的岗位划分,事无巨细,事事都要兼顾,再加上镇内借调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理群众人际关系需要长年的经验 ,所以对村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多向领导前

辈讨教经验,不怕苦不怕累,自己学会协调事情的先后关系。比如东升村村官刚上任面临的村内拆迁事宜,帮忙协调的就是一个钉子户。对方是个上了年纪的爷爷,为了争取到房子直接带上生活用品住进村委会,这一耗就是一个半月。对于刚上任的新人来说,真的很是棘手。村内领导首先保证爷爷的安全,后来在村主任的引导以及村官贴心的交流下终于劝服了爷爷。此外再加上外地村官任职的存在,语言上的不通也造成了交流上的阻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大学生村官出路的“被选择”

根据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要求村官的任职期是3年。3年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为此我们也走访了不同的批次的大学生村官,倾听来自于他们的声音。根据政府政策规定村官任期满后,有5条出路可供选择。考取公务员,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虽然政府专项设立了村官的招聘岗位,但相比较村官的人数而言还是偏少,并且村官与村官相竞争更加激烈。而所提供的加分政策在村官群体中也不具有太多的优势。剩下的大部分人则选择续任这一出路,究其原因在于行业的特征性和局限性,从事这一职业后已经具备了职业的局限性,很难再去从事其他行业。此外由于常州地区农村情况的特殊性,更加偏向于工业化,所以就创业而言虽政策上具有优惠性但相比较苏北而言,却无法庇及资金和土地的难度性。也有部分村官通过前期的经验积累,通过选举正式成为村内干部的一员。至于学业上研究生的考取是村官选择中机率最小的,工作中的琐碎与学业的平衡以及心态的调整真的是难以克服的一大难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国家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基层人民发展考虑,在全国推广实行的制度。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也从大学生村官的角度看到了他们所处的另一个世界。我们用心记录下他们的真实感受,他们分享的工作经历和过程,向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村官致敬同时也祝愿他们坚守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一片天,活出自己新的世界。

第5篇: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作者:河南工业大学“飞扬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荥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 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摘要: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由十年前的尝试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成形制度。为了感受大学生村官风采,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荥阳市的十五名大学生村官及一些当地村民进行了一次走访,了解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收获及未来的计划,希望能对当前及以后大学生村官工作与计划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大学生村官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农村

村民

引言:随着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推进,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话题。一名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与专业无关的农村工作,到底值与不值,不禁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他们对自己的个人定位和择业心态,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1绪论

1.1调研背景与动机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其他毕业生一样经受我国的高等教育,却在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股强劲力量。为了加强我们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感受大学生村官的风采,我们此次利用暑期时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可以了解他们的经历,听到他们的心声;对村民进行访谈,我们知道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及对他们的态度和对他们工作的认可程度. 1.2调研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当初择业时的心态及未来打算,丰富我们的择业经验,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飞扬青春”社会实践团在荥阳市委采访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村办)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走访了荥阳市贾峪镇的十五名大学生村官及一些当地村民,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大学生村官的风采,从中获益匪浅。 1.3调研的范围

2012年7月,我们来到荥阳市贾峪镇对十五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采访。据悉,这些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本地人,也有外地的,学历多为专科。

我们首先联系了荥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在荥阳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公室的孙主任和邱主任的热情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贾峪镇的十五名大学生村官,并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此外,我们还对贾峪镇的刑村、龙卧洼、北沟村、郭岗、楚村等几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进行了走访,询问了他们本村的情况和

1 对大学生村官的看法。

2调研成果

2.1为什么选择当村官这条路

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时,我们了解到他们当初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路的初衷大多数都是听取家人的意见。在2008年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时,他们有的是刚刚参加工作,有的还在学校即将毕业,正面临着找工作的难题。了解到大学生村官的相关信息后,有些人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去参加考试的。他们选择当大学生村官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借此进入仕途,二是缓解就业压力(由于学历不高或专业不好,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当时,大学生村官可以享有许多优惠政策,这也可能是一些人选择当大学生村官的理由。据了解,在2008年在郑州召开的全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会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除了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对象、条件,以及各项措施作了详细说明,还拟定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措施。比如,在村任职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都有优惠。《意见》指出,在村任职两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在村任职两年后,报考我省县级及以上机关公务员的,给予总分加5分;参加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总分加5分;参加县乡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今年,乡镇机关公务员从“大学生村干部”中招录300名,以后5年每年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干部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时,大学生村干部也将在同等条件下被优先推荐评审和聘任。 2.2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经历

谈到这四年的大学生村官的经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相同点是他们都认为经过这四年的工作,他们的阅历加深了,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工作经验,与农民打交道,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社会,体会了农民的疾苦。他们很多人表示在这四年中他们与农民交往的很好,虽然有些工作做起来会比较棘手,但最终都能解决。通过对村民进行访谈,我们也可以看出村民对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的,经过四年的相处,他们亲身体会到了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一些大学生村官还因能积极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能让老百姓看到他们带来的利益而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住在镇政府分配的宿舍里,有时为了工作需要到村里去,他们就吃过早饭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到村里,到午饭时间再回到镇政府吃过午饭再去村里,有时甚至需要摸黑晚上到村里去(那时村里还没有路灯)。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办理养老保险这件事,由于刚开始农民群众不能看到办理养老保险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就认为那是浪费钱,不愿意办理,大学生村官多次为他们讲解办理养老保险的好处时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有个大学生村官就掏自己的腰包为老人办了养老保险,后来,村民看到了办理养老保险获得好处身边的实例,才逐渐接受,那位受益的老人对那位大学生村官更是感激不

2 尽。

2.3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现状

通过对荥阳市贾峪镇十几名大学生村官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大学生村官目前大多时候都在镇政府工作,有工作需要时也会到村里去.他们在镇政府担任不同的职务,比如,张晓磊在农牧部门工作,主要负责为村民解决一些农牧业方面的问题;女大学生村官杨方方现在在镇政府的党政办工作,她说自己现在的工作内容比较杂,主要包括一些后勤事务、布置会议相关的事宜、整理资料等。她还提到她的工作看似轻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重大会议时常常需要加班到很晚;赵宗威从村里调到镇政府工作后,先后在政法办,计生办工作。前一段时间他们一直忙着“五联建”拆迁工作,一连好几个星期都没能休息。由于一些村民不积极配合拆迁工作,他们只好到村里和村里干部一起去群众家里做思想工作。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拆迁工作终于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收入低出路难是他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难题。他们任期将满,对于未来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担心,正如杨方方所说,他们一直待在村里,只与村民进行交流,每天忙于村里事务,很少关注社会上的其他事务,感觉快于社会脱节了,任期满了之后,他们不能再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又由于不了解社会,这几年的经验在其他工作上用不到,这一情况使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他们希望政府能帮他们解决工作问题或编制问题。 2.4大学生村官的出路

我们这次采访的大学生村官都是2008年上任的,已经续任了一次,根据国家政策他们在这次任期满了以后都将不能再续任,所以他们必须为自己的以后出路,提前做好打算。大学生村官的出路有多种,就目前来看,最为普遍的几种分别为继续任职、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对于我们采访的这批大学生村官来说,继续任职的可能性是不太大了;考研究生又会受到年龄的限制,而且他们现在基本上都已成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考研究生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考公务员虽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由于现在考公务员比较难,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不止一次的参加过公务员考试,都未能通过,但他们当中有些人表示还会继续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虑到自主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他们这几年收入不高,第一年每人每月收入约为一千元;第二年每人每月收入约为一千二百元;第三年是每人每月约为一千五百元;现在每人每月的收入约为一千六百元,经济基础不高,自主创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有难度,但并不是不可能,女大学生村官郑文英就是一个创业比较成功的例子,她和她的三个合伙人创办的荥阳嘉禾牧业有限公司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谋其他出路,刘鸿鑫表示他希望在任期满后能找到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能和家人待在一起。

3 3大学生村官现状的思考

3.1大学生村官的不足

大学生村官充满青春活力,办事有激情,积极乐观,但由于年轻,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做事容易冲动。有些大学生村官由于不太擅长与人交流,在刚开始工作时不能很好的与农民群众交流,不能快速的融入到农民群众中;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刚开始时工作热情挺高,但随着工作的进行,他们越来越感觉工作无聊,再加上有些村民不太配合他们工作,导致有些人的工作积极性下降。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由于任期将满,未来的工作还未定,对未来有点担心,认为政府不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和编制问题,感觉是浪费了几年大好光阴,态度有点消极。 3.2对大学生村官的建议

1、明确思路,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基层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到农村,带来的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一腔热忱和现代社会的先进理念,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健全制度,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给他们安排明确的职责,而不能一直让他们做一些琐碎的杂务工作,那样会使他们很快就失去工作的热情。应当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以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进而提高服务能力,此外,还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考核,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工作的质量。

3、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在到农村工作后,要树立一种村民意识,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主动联系群众,融入农村生活;其次,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锻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服务"三农",不让村民失望;再次,还要摆正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4、密切关注,引导鼓励。其一,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母校,要在智力、人力上创造条件,注意提供更多机会和经验交流的展示平台,积极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其二,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方面也应积极参与,协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渠道与机制;其三,村民、村干要满腔热情地欢迎大学生村官进村,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生活与工作条件;最后,各社会团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广泛关注,积极了解、宣传、支持这项事业,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之,政府和群众对作为大学生村干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大学生村官要学会适应农村工作,积极与农民群众交流沟通,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交流时就摆架子,要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换,不辜负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厚望。

4 4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加深了对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存在问题的认识,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让我们每位队员都受益匪浅。开展关于大学生村官的调查研究活动,对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各方主体之间的价值取向探寻原因,认真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必须整合各种主体之间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6篇:2018年女大学生村官现状调研报告

为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好、引导好、使用好、发展好女大学生村官这支新生力量,近期,江西吉安市妇联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及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收回58份,通过细致整理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一、吉安市女大学生村官概况

XX年,吉安市共选聘173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其中女大学生58名,占总数的%。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绝大部分来自吉安本市,只有4人来自省外。其中属省选聘到村任职的、市自主招聘的女大学生各29名。

1、年龄结构。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21-25岁的48人,占%;26-30岁的9人,占%;3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岁,最大年龄31岁,最小的21岁,是一个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为主体的、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年轻群体。

2、文化层次。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28人,占总数的%;大专学历的30人,占%。其中,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省内著名院校,如南大、财大、华东交大,所学专业较为广泛,包括法律、教育、经济管理、金融、行政管理、会计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3、政治面貌。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1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4、任职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7人明确了职务。具体任职情况是:副书记7人,书记助理12人;副主任1人,主任助理17人,其他21人。

5、婚姻状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已婚8 人,未婚50名,分别占%和%,大部分村官对婚姻持谨慎观望态度。

6、薪酬及居住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55名月工资为1500,3名为1200元。女大学生村官居住情况各异,有回自家的、有回所在地乡镇集中居住的,也有在任职地租房的。

二、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1、任职情况。吉安市村官资源配置大致遵循“回原籍”和“锻炼培养”原则,对本市的大学生,尽量选派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以便尽快进入角色,同时,鼓励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大学生到条件较差行政村任职;对籍贯不在本县的大学生,根据其专业、工作特长、兴趣爱好,则安排其到产业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乡镇任职。据统计,我市58名女大学生村官有49人回原籍任职,占总数的%,异地任职的9人,占%。同时,对省选聘的、具有大学文化同时又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女大学生,初到村时,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对市自主招聘的,则根据不同县域呈现不同特点,如吉水县、安福县、泰和县、永新县对初到村的女大学生让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他县(市、区)到村女大学生基本未任职。

2、工作现状

①工作环境较好。女大学生入村后,吉安市各级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措并举,力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如吉安县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农村党员培训计划,不折不扣落实村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月打卡发放,并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同时,推行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吉州区、安福县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管理新模式,通过给位子、压担子、树靶子、搭梯子,使大学生村官的潜能激发到了最佳状态。部分县还为大学生村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村干部、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对她们开展工作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就“村干部对您的计划,工作意见是否重视”时,43%人认为“比较重视和支持”,%的人认为“基本上能得到重视和支持”,只有1人回答 “从不重视”。 在“村民对您的态度如何”一问中,有31人选择“非常满意,期望较大”,有25人选择“基本热情,期望不高”,只有2人选择“不热情,持无所谓态度”。

②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合理。调查中,就“您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一问,有18人选择a“协助村干部做村务决策”,有26人选择b“整理村委文件、写村务总结、报告等”,有15人选择c “无明确具体职责”14人选择“其它”。其中,有7人同时选择a、b。通过分析了解,可能是村党委鉴于女大学生村干部的年龄、阅历等因素,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女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学边干,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具有耐心、细腻、细致、负责,能常常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依法办事,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等特点而安排的。就“您每周工作日为几天”一问,有49人选择“5天”,占%,9人选择“多于5天,常加班”。这表明,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工作量还是比较适中的。

③工作优劣势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较为明显。

优势:由于女大学生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与群众接触时比男同志更具有亲和力,更能做村民的贴心人,真正能做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改善农村人际关系,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女大学生村官余微,初到村时,村民们都心生疑虑。但凭着她的一颗认真执着的心和一张熟悉政策法规的嘴,硬是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支援峡江水利枢纽建设中,积极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感动了不少村民。

劣势: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与男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胆量、体力相对较弱,缺乏魄力与闯劲,特别是在新农村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上缺乏对基层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

3、思想认识状况

在选择村官这一职业时,大部分女大学生都有比较理性的思考。就“报考村官是基于下列哪些原因?”一问,有37人选择“正常职业选择”,10人选择“为新农村作贡献”。 她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并且做好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如现为吉安县村官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李小兰,面对当初研究生录取面试和应聘村官面试在同一天举行该如何决择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说:农村更需要我们这些农学领域大学生,少一名研究生又算得了什么?

在任职村官这一职业后,大部分能“在其位,谋其政”。女大学生们普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到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发展新理念、致富的信息等输送给当地群众,增强农民致富的信息。在协助村主任调解百姓间纠纷、普及法律科普知识、搞好当地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吉州区女大学生村官杨丽,利用自己广阔的人际关际,积极为村里引进香蕉产业,一方面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方面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谈到她们的心得体会时,女村官们都有共同感慨。似乎每一个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经历过迷茫、彷徨,但对自己选择当村官,%认为“从没后悔过”,81%的人认为生活充实而丰富。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政部门对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作了大量工作。但据调查了解,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认识的不到位。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据调查,40%以上的人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对农村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二是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脱节。从调查问卷看,女大学生村干部在校所学专业包括法律、教育、财会、医学、经济管理、新闻、英语、信息管理、金融、中文等多方面,总体上看,文科居多,而深受基层欢迎的涉农专业偏少,%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眼高手低,想法计划总是与实际不合的现象。

三是普遍缺乏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经验。大部分女大学生是从校园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有的甚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性别歧视影响,部分地方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排斥“外姓人”, 而且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为了自身名誉,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造成女大学生村官想法建议不被重视和采纳,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重视、不放心、不信任”心态,31%的人每天只干一些琐事,放不开手脚,%的女大学生自认为在农村工作能发挥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

四是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工资收入偏低。部分女大学生与当地人沟通存在困难,交不到朋友,工作之余生活单调。%的人认为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而居住地与工作地相距较远,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受我市经济整体水平影响,大部分村官月平均工资在1500左右,在对58名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调查中显示,只有13名认为工资满意。

四、面临的担忧

1、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由于大部分女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上认识的不到位,未能做到真正热爱农村、融入农村并扎根农村。同时由于年轻,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从调查显示,58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0名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或参加报考研究生,这批人占全市女大学生村官的86%。只有%的人愿意在农村留任。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应该鼓励和支持她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看,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所以乡镇领导对她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2、村里干部和群众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问卷中,大多数村民对女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提出疑问,认为女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同时又缺乏自愿服务热情,遇到一个难题,如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3、女大学生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女大学生村官担心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如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政府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她们担忧三年后政府的有关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表现优秀的,可按照程序优先推荐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县直一般事业单位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表现特别突出的,经组织考察,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

五、进一步做好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思考

女大学生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我们应当缜密的研究新的幼芽,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他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要使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成为一种职业性常态,就必须找准女大学生作用发挥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方面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结合点,不断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党委政府要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

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能较为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各种神经。我们认为,对待女大学生村干部,要当后备干部来培养,要当女性人才来使用,要当自家儿女来关爱。一是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管理模式,要把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作为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的新举措,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二是要建立长效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女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女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鼓励、支持她们在职进行各类培训和学历深造,在扶持和培养大学生村官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根据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待遇激励机制。积极搭建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服务平台,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对能力强的、成绩突出的,要按照承诺,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留任的留任。只有各种承诺兑现了,各种待遇落实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人才流动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才能“食之尽其才”。

2、妇联组织要加大服务力度,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环境

女大学生村官是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生力军,也是妇女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对女大学生村官,妇联要做到“鸣之通其意”,更多的服务好、保护好,发展好这支新生力量。一是加大对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并通过巡回报告、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将女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二是积极为女大学生村官搭建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如举办培训班、演讲赛、座谈会、联谊会,让她们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中,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讲出来,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讲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女大学生村官的倾诉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工作。三是要积搭建女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平台。结合“女大学生导师行动”,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村干部对创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要引导她们立足“村官”的岗位和职责,创好事业;另一方面,引导有条件的女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实业,带头致富,并带领基层群众共同致富。同时从资金、项目、场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于有能力的,可鼓励她们牵头创办“妇”字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四是加大对女大学生村干部参政议政的推动力度。要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加大宣传推荐力度,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村干部在“两委”的参选率和选中率,推动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村‘两委’中至少各有一名女性”的目标要求,并通过女大学生村干部带动基层女性更好地参政议政。

3、女大学生村官要转变观念,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

一是要作好到农村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树立起服务农村的热情与责任感,背负起兴农富农的历史使命,形成一种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

二是要做好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关注“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掌握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

三是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女大学生村官要及时转换角色,摆正心态,少一些学生气,从小事做起,不能把“村官”作为“跳板”,以学习的心态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努力培养自己与农村、村民的感情,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接物。目前,女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当好党和农民群众的联络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利用女性细腻的性格特点,多听多了解农村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同时热爱农村这片天地,自觉融入农村生活。

XX市女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关于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XX大学生村官农村村情调研报告范文

XX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XX大学生村官有关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XX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调研报告

第7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以长治市襄垣县为例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及青年成长成才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早在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北京市开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京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2008年,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村里任职。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解大学生村官现状,让大学生村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建设,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地概况

本次调查选取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为调查地。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襄垣现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襄垣物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花生等。 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等。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现有煤田450平方公里,总储量75.8亿吨。

(二)实施调查

从七月二十日起实施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等多种调查方法重点对古韩镇、夏店镇、后堡镇、北里乡、善福乡的代表农村进行了调查,并到县、乡镇政府了情情况,收集资料。

(三)资料整理

八月十号到二十号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有效问卷,大学生村官部分30份,村干部部分25份,村民部分25份,同时对谈话内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着手设计问卷报告。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部分

1、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大学生村官共30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20人;本科12人,专科18人,担任职务多为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中有一人晋升为普通村干部,所学专业较杂,覆盖文、理、工三科。

2、大学生村官的动机和对未来的规划

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就要形势所迫,发展前途良好,人生理想,待遇优厚等,具体分布如下:

就业形势发展前途人生理想待遇优厚其它

7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对三年的村官工作有详细或大致规划,其选择方向包括扎根农村,考公务员,向上发展,考研等,具体分布如下:

0%20%40%60%80%

3、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

调查发现,75%以上的大学生主动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工作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建议在实际中较少被采纳,加上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存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呈现下降趋势。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侧重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主要表现为指导农业生产,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均对工业发展的

贡献较小。在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资金短缺、村中社会关系复杂、

信息不畅通、自己能力不足等方面。

4、大学生村官的生活情况

多数大学生村官对村官的待遇持一般满意的态度,认为非常满意的待遇应保持在此1800~2000元/月。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大学生村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食宿条件难以适应、办公条件差、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大学生村官对理想的实现,生活的丰富有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村官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具体分布如下:

0%10%20%30%40%50%

60%

5、大学生村官工作感受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多数大学生村官表现出了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希望领导能够多分配工作,让大学生村官更好的发挥其才能。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的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的文化生活、积极的态度,为农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表示,大学生村官工作缺乏安全感稳定性,国家没有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身份界定。制度不够完善,待遇不高,管理混乱是造成许多大学生村官跳槽的主要原因。

(二) 村干部部分

根据本次调查,98%以上的村干部认为农村的发展非常需要大学生村官,通过经常性与大学生村官交流以及在工作中的接触,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的优势表现在文化程度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劣势在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农村尤其是所有村的了解,解决问题的实用办法较少,不善于与村民沟通。对农村的具体影响表现在普及农业知识,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水平,但在促进工业发展方面影响较小。多数村干部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长期留在农村,只有有一定的任期才能够对所在村有所了解,方便工作。同时表示农学、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更大的影响力。建议大学生村官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工作经验,早日适应农村工作。

(三)村民部分

在本次调查中,82%的村官认为自己对大学生村官处于一般了解的情况,15%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没有了解,不清楚农村是否有大学生村官,只有极少数村官表示自己对大学生村官非常了解。90%以上的村民认为本村发展非常需要大学生村官,表现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期待,希望大学生村官能够以主动上门服务、定期举办讲座、户外活动等多种方式提供包括种植知识、养殖技术、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容,促进本村农业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公共服

务的改善。

三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襄垣县自2007年9月开始招收大学生村官,到2009年8月已招收两批,第三批大学生村官也既将分配,对襄垣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优化农村干部的队伍结构,增加村民的民主意识。目前我国农村干部存在队伍日益老化、后备来源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等诸多问题,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培养为村干部后,能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变管理方式,与村干部交流学习新的知识和信息,使村干部队伍向知识型和职业型转变,这对现在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结构、优化整体素质等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具有良好的理论和新知识基础,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农村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推广了新技术新方法,并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第三,宣传科学,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素质。大学生进入农村当村官可以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来宣传科学,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让他们真实的看到知识就是力量,让他们也自愿的去学习、去创造。知识促进经济,相信当农民的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一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四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总的来看,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多大学生的工作得到了肯定, 他们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设计与实际操作背道而驰。一方面是组织部门出台了相关制度,但却不能更进一步加以深化落实。比如,对于到村工作大学生的培养上,既有市级文件规定,也有各乡镇(街道)的举措,但结果在部分地区却成为一纸空文,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二是部分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看上去是留住人才的良方,但反过来也加重了制度本身的功利性,导致从业者“骑驴找马”的心态占了一定的比例,不利于稳固大学生扎根农村建设的决心。

2、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值得深思。无论是承诺3 年“锻炼”以后考研加分, 还是准允将来“提干”可以作为一项参考, 或优先录取公务员,均以3 年为期, 期满走人, 并没有长远制度性打算。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说,选择做村官只是就业形势严峻下的缓兵之计,借助国家给于的这些优惠政策,对任职期满后已有详细打算,他们更多的是要向上发展,或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这项政策的后期管理出现的不足。因此, 如何解决他们“去” 与“ 留” 、‘进” 与“退” 的问题, 如何健全相关的退出机制, 将会直接影响政策的可持续性。

3、专业知识不对口,很难施展才能。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用不上的矛盾在基层日渐突出, 懂得农业实用技术的高校毕业生较少,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专业不对口、无法很好地施展专业所长。我们调查发现, 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专业各异, 理工、农医、文法, 一应皆全。农民也好、基层政府也好, 不是不存在对大学生的需求, 农民普遍期待大学生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资金、农技、信息、

市场方面的服务, 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

4、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融合度不够。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村民认为对本村大学生村官一般了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有大学生村官这回事儿。这与大学生村官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有关的同时,更与大学生村官与村民的融合度不够。与一般村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不同,大学生村官由上级直接指派,也就是所谓的“空降村官”。在农村,一直实行所谓的村民自治,而 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村官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一些地方采取了变通的手法, 给大学生增设了村党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以使大学生村官在“空降"的同时, 不至于有破坏村民自治的嫌疑,但是作为主体的村民来说,对大学生村官的了解还微乎其微,很难实现真正的“互动”。因此, 大学生村官还存在与目前农村政治民主生活如何融合的问题, 这需要从制度上加以确定。

五 有关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价值观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各有关方的思想引导力度。一方面是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工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消除村干部中存在的,认为大学生到村工作是“实习或过度”的狭獈思想,切实利用好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关部门应多给予关心和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使他们能真正在农村工作中汲取宝贵的经验,练出独当一面的实力;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适时报道,从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大学生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精神风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更多的群体了解大学生村官,支持大学生村官,从而能让他们更加安心踏实地在农村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2、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虽然很有限, 但是这个措施对于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作用是实质性的。政府着手参与, 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 可以起到一种辐射作用:有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为农村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一方面, 如果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条路能够走通,那么下一步到街道、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工作同样可以考虑。大学生当“村官”, 它的号召效应比实际效应要更好。另外一方面, 到基层去对人各方面的素质锻炼是非常大的, 尤其在农村处理各种各样的是非, 的的确确是能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素质。

3、引入考核和监督机制。在选拔任用上, 明确重点选拔对象, 提高选拔条件。明确农村中需要的人才类型, 在同等条件下对该类型的的大学毕业生优先录用。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考核、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包括年初的目标考核、年终的个人考核,对日常工作的细分,建立健全传帮带制和领导联系制等等。

4、对于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 应该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要想留住人才, 一定需要特殊条件。地方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冲破传统身份、城乡、地域等人才壁垒, 吸引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当村官。国家必须在资金、政策、体制、人力物力上给予农村大量的支持。因财政等条件限制的地区,地方政府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时, 应该制定出台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 比如报考公务员时加分,而这样的政策只有省

里才能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中央的导向性政策, 相关规定是灵活的, 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量力而行, 慎重对待, 认真执行, 履行政府的诚信义务和职责。

5“将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而现阶段,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要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和发展, 仅靠市场规律难以解决, 要提高“大学生村官”对政策意义的认识, 把它放到更高甚至是战略高度上去认识与实施,必须使之制度化、法律化, 增强可操作性。

第8篇:大学生村官现状浅析

思想汇报

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是一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大学生村官对今后的去向有疑虑,对能否搞好工作有压力。大学生从学校走进农村,对全新的农村工作环境,既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又对下步的前途担忧。有的大学生村官对合同期满后去向心存担忧;有的大学生村官认为现行出路政策渠道单一;仅有少数的大学生村官愿意合同期满后继续留在农村。同时,面对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观念落后,集体经济普遍较差的现状,既想引导农民快速致富,发挥好积极作用,又认为难度较大,缺乏对策,存在一定的困惑。

二是专业特长发挥比较困难。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写作、音乐、财会、摄影、美术等方面,涉农专业较少。加之,农村经济条件有限,人才资源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是真正建立与村民互信合作共事的关系还需要一段时间。大学生与村干部,其知识层次、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要让广大村民接受认可并支持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经济条件好、发展快、村情稳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只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心想着群众,真心为老百姓谋福祉,他们就信任、支持。还有个别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有偏差,担心大学生村官将来对其“政权”造成威胁,心存顾忌。

究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差距较大。大学生要完成从学生到农民、从城市到农村、从理论到实践的三大转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接受并认可大学生村官也需要一段时间,他们要达到相互认知,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集体经济薄弱。随着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日益富裕,而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有的村集体除了固有的土地、山林外,几乎没有任何原始积累,集体可支配资金十分有限,很难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安全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三是激励制度还不健全完善。目前,省市县主要是集中围绕如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教育和管理方面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激励工作机制,有8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当村官是为了就业。大学生担任村官这一新生事物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要想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培训。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管理,乡镇党委安排学习等多种途径,通过集中培训,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村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要进行农村实用知识培训。要定期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村法律法规的同志对他们进行农村实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有关知识和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第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县委组织部要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经验交流、观摩学习、文体竞赛等活动;乡村两级要充分吸收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乡村各种会议,听取汇报,发表见解,增进了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为真正把大学生村官管好用好,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一 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县乡村各自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并着重围绕如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核监督进行规定。各乡村要把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纳入到乡村干部管理的范畴,制订出学习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日记制度等具体的管理制度。二 是加强考核监督。通过签订聘用合同规范约束大学生村官行为的同时,专门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绩档案,重点做好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考核,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半年有督促检查,年终有总结考核。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调阅工作日记、乡村领导点评等形式,对每名大学生村官的现实表现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并把结果作为奖惩、调资、续聘的重要依据。

三是全面参与农村工作,加强实践锻炼。要通过压担子、定任务,不断增强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方面,针对大学生村官不会干不敢干的现状,要让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农村计划生育、农业生产、村级组织建设、农村教科文卫等各项工作,从具体事做起。另一方面,为防止他们在工作中摔跟头、走弯路,要通过采取“一帮一”的帮扶方式,即确定乡村干部为大学生村官的主要联系人,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依照有关程序选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四是立足长远发展,探索激励机制。大学生村官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为真正把那些愿意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奉献青春年华的大学生选拔好、管理好、使用好,需要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大学生村官长远发展,不断探索总结。我省从去年开始就积极探索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公务员,但对于数量日益增多的村官队伍来说,比例太低,出口太少,无疑于杯水车薪。要逐步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激励工作机制,通过考录、转任等多种途径把部分优秀村官选拔到更能发挥其作用的工作岗位上来。也可设立创业基金,鼓励与引导大学生村官创办经济实体。

五是创造宽松环境,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要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问题,让他们吃的安心、住的放心、工作的舒心。要根据乡村实际,可以采取大学生村官以村内工作为主,兼职乡镇工作的路子。一方面使他们对全乡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掌握,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另一方他们的生活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总之,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志愿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还处在一个初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从而实现和谐新农村建设和人才资源有效利用两促进。

苍山县兴明乡大官庄村书记助理王廷顺

2010年6月

第9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2020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2018 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

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的真实性高!以下是 YJBYS 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村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2016 精选大学生村官农村调研报告 ?

我是一名来自长沙县北山镇福安村的大学生村官,20xx 年 8 月份通过湖南省选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分配到福安村担任书记助理一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下,我对本村洪山庙组

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走访,通过实地走访,通过与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不断降低 ?

田谁受益这一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想种田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不想种田的地仍然荒着。三是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种粮收入。通过调研,得出一组数据:

表一:农民种粮收入(以 1 年种 5亩地为例):

表二:农民务工收入(以 1 年务工200 天为例) ?

表三:种粮与务工收入对比 ?

从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 从 80年代到 20 世纪末,农民种粮的收入超过了务工收入,农民种粮更划算;而从 21

世纪开始至今,随着我国劳动力的稀缺,导致务工价格急速上涨,务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粮收入,农民务工更划算,最终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逐年降低。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全中国 13 亿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粮食安全问题继续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本地就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地缩小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们国家经济结构不平衡这一现状;二是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种粮补贴政策作为一个薄弱的环节,政府部门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强有利的制度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三是积极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鼓励种粮

大户承包土地,使农业朝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逐步地增加粮食总产量。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然艰巨 ?

农村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农村环境直接关系到村容村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农村环境却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河流因生活污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农户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猪粪到处乱排等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环境面貌,直接危害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国家意识到了农村环境的恶化,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却不容乐观,任务仍然艰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利过于集中,没有下放。农村普遍存在村支书“一言堂”的状况,凡事书记说了算数,

书记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权利不下放到环保专干,环保经费落实不了,得不到保障,环保专干就放不开手脚,有心无力,最终导致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不力,农村环境面貌得不到改善;二是缺乏奖惩的长效机制,积极性未充分调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干部担任环保专干,向下布置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由村妇女组长担任环保信息员,负责传达信息和下户检查农户卫生,然而,部分村由于没有制定农村环境治理奖惩的长效机制,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在下去检查农户卫生的过程中,也只是走走过场,没有一个奖惩机制约束他们。三是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意识是人的行动指南,指导着人的行为方式,作为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民来说,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约束和良好习惯的影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习惯了随意的生活,房前屋后、村落死角、池塘、田边等等地方,都成为了他们乱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重任,一是明确农村环保专干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农村环保专干作为环境整治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他更了解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他是第一责任人的同时,应该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强环保专干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环保专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环保信息员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农民自身,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不断的增强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让人人都成为“环境的保护者、家园的守护者”,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整治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上一篇:品质部员工转正申请书下一篇:中国第三方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