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进行深入讨论。方法:对我科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后,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大的配合。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后,发现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能力,同时提高了治愈概率,让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第一篇:糖尿病康复护理论文

有效西医护理加快糖尿病患者康复探究

【摘要】目的 有效探索西医护理在糖尿病的治疗和愈后中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32例,根据是否接受西医护理,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72例对照组恶心、呕吐、嗜睡、血管性病变、周围神经炎、泌尿系统、皮肤或肺部感染、二次入院等症状分别为6、1、2、4、1例,60例实验组分别为36、6、8、5、12例。护理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入院率方面都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用西医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产生并发症可能性,加快康复,减少因康复过程中方法的缺失或主观的错误观念而引起的病情加重、二次入院等现象。

【关键词】西医护理方法;糖尿病患者;遗传因素

遗传或环境因素的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家庭中有糖尿病史的,患糖尿病的机率较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同高血压一样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治疗。糖尿病容易好发多种并发症,容易造成多器官衰竭,所以说有效的控制血糖,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该研究主要结合2014年3月—2015年2月西医护理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对西医护理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32例,经过详细的询问和必要的调查,其中有72例患者进入同一组,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6岁,最年长的为70岁,平均为62.5岁,从确诊到治疗最短的有2年最长的有10年,设为护理组;还有60例患者没有接受过护理, 其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0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3岁,最年长的为69岁,平均为66.4岁,设为对照组。

1.2 护理组西医护理干预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上的护理与身体上的护理同样重要。有些时候心理上的辅导和护理甚至比身体上的更必须。与患者多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任何疾病的治疗,患者本身的积极性和康复决心至关重要,所以说从心理上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加速恢复、对疾病的愈后有着显著的效果。

1.2.2 药物护理 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所以长期药物治疗是不可避免的。西医护理工作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对于不听取医生嘱咐不合理用药者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也要向患者给予警告,要让他们从心底产生顺从和治疗的决心。对于需要口服制剂的糖尿病患者,药剂量、服药间断时间、餐前或餐后服用等方面都是需要注意的,一次小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何合理用药、与饮食搭配得当等都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对于在家里采取胰岛素针剂护理的患者,注射方法、注射技巧以及危险处理方法都是需要患者和家属娴熟掌握的。在注射前,先要注意注射部位是否准确、针头和皮肤是否消毒等,在细节上做到细心谨慎,可以减少感染和异常事故的发生率。要定期检测血糖,针对血糖的高低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做到相对专一护理。

1.2.3 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神经、泌尿、肺部等的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脉搏、精神状态等做为特别关注。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时,就应当立马采取西医治疗进行处理,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不采取特殊的护理方法,仅仅是做平时临床上的基本护理。例如仅做面部清洗、协助患者进食(水)、口腔护理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对其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

2 结果

两组病例在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入院治疗情况对比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的结果:护理组二次入院患者中有一名患者在参加宴席的时候,摄取过多的高塘和高蛋白,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情况危急,其他患者出现的不良现象少。对照组二次入院患者中有8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导致血糖急剧上升超出了正常值, 有4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二次入院接受治疗。

3 讨论

通过护理组与对照组的分析,在并发症的发生上、二次入院治疗的概率上,恶心、血管性病变、周围神经炎、泌尿系统和二次入院等对照组均比护理组低51.67%、8.61%、10.22%、7.84%、18.61%。说明西医护理对减少糖尿病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减少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疾病的康复和减少二次入院治疗上均有良好的效果。刘美凤研究证明,内外治疗远远比单一治疗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心理上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理念,不仅仅能使病人全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会增加,对治疗和康复均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结合该研究所得结果,能得出有效的护理加上积极治疗的心态,这无疑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愈后带来明显的效果。

对于严重疾病患者,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战胜病魔的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如果针对患者各自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这对消除患者抑郁心情、积极乐观面对病魔上都有良好的辅助效果。心理护理不仅仅可能减少患者心理上巨大的压力,而且更能是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可以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就是健康教育,人们身体健康程度与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息息相关的。平时大致了解如何养身,对于疾病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健康知识的播散情况,告诫人们不能盲目从医治疗,当身体有不适感时应当及时从医治疗不要因为怕花钱等原因耽误了病情。西医护理工作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和病后护理调节做出进一步的强化。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适当的做运动。

【参考文献】

[1]王梅. 格列美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7):10-11.

[2]刘聪灵.番石榴叶抗Ⅱ型糖尿病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28-31.

[3]张晋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03):40-41.

作者:杨胜前

第二篇: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护理;康复指导

29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阴津亏耗,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不仅要辨证施治,而且要辩证施护,并予以正确的康复指导。

1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病及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50%-60%的环境下生活。医护人员要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周到,使患者时时处处感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患者入院后应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一次,密切注意尿液数量及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病人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前测尿糖,严格掌握准确的时间和用量,并经常变更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如有头晕、汗出、心慌、饥饿、脉搏增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给一杯糖水口服,或给予50%葡萄糖溶液40ml-60ml。病情轻者可让其自由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要加强皮肤、口腔及外阴护理,勤剪指甲,勤用温水洗澡,勤换洗衣服、被褥、鞋袜。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茶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皮肤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手足苍白或发绀冰凉者,可用当归红花酒精涂擦。

2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甚至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治疗中的有利因素,交流同种疾病治疗的有利信息,使其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疾病的折磨,常有呻吟、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不要在患者面前伤心流泪,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

3饮食护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致脾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也可发为糖尿病。根据“药食同源”的逻辑关系,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吃肥甘厚味和醇酒灸博、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等)。如按规定食量进行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充饥。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淮山、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对治疗有利,可多食。若并发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则忌食鱼、虾、蟹、竹笋、黑榄、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等荤腥发性食物。

4康复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但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如教其学会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和房事,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等。还应给患者发送一张卡片,注明姓名、病名、住址、所在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嘱其随身携带,以防发生意外时便于救治,且要嘱患者如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

参考文献

[1]张光富,李星民.中医护理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9-1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1.

作者:周杭

第三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摘 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进行深入讨论。方法:对我科近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后,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大的配合。结论: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后,发现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能力,同时提高了治愈概率,让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中医护理

为了能让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使得患者能早日康复,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 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合理的中医护理,并对患者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测量患者的体重等,使得患者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加快出院时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62人,女性20人,年龄分布在35-81之间,平均年龄58岁。均为2型糖尿病。

1.2方法 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空腹血糖检测机 尿糖检测,根据患有肺结核的症状以及血糖含量和尿糖测定结果来对患者制定一个合理的中医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2护理

2.1生活起居护理

中医学,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在治病和康复期间,环境和起居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疗效。糖尿病患者宜在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的环境下生活。医护人员要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周到,使患者时时处处感到温暖、舒适、方便和安全。病者入院后应测身高、体重,以便计算饮食和药量。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密切注意尿液数量及色味变化。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有烂苹果气味,或重症病人出现神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使用胰岛素时应在每餐后两小时测指尖血糖,严格掌握准确的时间和用量,并经常变更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注射部位脂肪萎缩。服用西药类降糖药时,必须按医嘱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剂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如有头晕、汗出、心慌、饥饿、脉搏增快等低血糖反应时,应给一杯糖水口服,或给予 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静注。病情轻者可让其自由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天气寒冷 时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要加强皮肤、口腔及外阴护理,勤剪指甲,勤用温水洗澡,勤换洗衣服、被褥、鞋袜。伴有口腔炎、牙龈炎者,可用银花、甘草水漱口。外阴瘙痒者,可用千里光煎水或肤阴洁溶液熏洗坐浴。皮肤溃烂者,可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手足苍白或发绀冰凉者,可用当归红花酒精涂搽。

2.2情志护理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患病之后,患者又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加关心体贴,经常与其谈心,使其了解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强治疗信心。当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由于病痛的折磨,常有呻吟、烦躁、愤怒、悲观、失望等表现,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予护理,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到有所依靠。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不要在患者面前伤心流泪,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精神压力。

2.3饮食护理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致脾胃积热,灼伤肺肾之阴,也可发为糖尿病。根据“食药同源 ”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逻辑关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凉性有营养,忌吃肥甘厚味和醇酒炙、辛辣刺激之品,禁食含糖较高之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豆制品等)。如按规定食量进食仍觉饥饿者,可添加蔬菜、瘦肉或略加豆制品充饥。口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麦冬、淮山、葛根等煎水代茶饮。苦瓜、海带、猪胰等能养阴润燥,益肺补脾,对治疗有利,可多食 " 。若并发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症,则忌食鱼、虾、蟹、竹笋、黑榄、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等荤腥发性食物。

2.4康复指导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尿糖及其并发症得到较好控制后可予以出院。但出院前应做好卫生宣教和康复指导。如教其学会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坚持按时服药,节制饮食和房事,预防感染和感冒,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等。还应给患者发送一张卡片,注明姓名、病名、住址、所在单位、联系人姓名及 电话号码等,嘱其随身携带,以防发生意外时便于救治,且要嘱患者如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

3结果

通过以上的中医护理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而及时的监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心理营养状况得到非常大的改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患者肺结核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未出严重低血糖现象,使得患者住院时间得到了缩短。

4讨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糖尿病是高发病,肺结核的病情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些年,两病兼存现象也越来越多,为了让患者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又不影响肺结核治疗,要对患者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让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中医护理对治疗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中医护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重视,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治疗方案,并且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方面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光富,李星民, 中医护理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87,7:179-181

[2] 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31.

[3] 任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200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02:154-155

作者:王丹凤

第四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的研究进展

【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指60岁以后发病或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糖尿病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但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率也在逐渐增加,并且由于老年糖尿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人行动不便等原因。因此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则变得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家庭护理以及社区康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与护理进行系统性的梳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社会康复;研究进展

糖尿病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脏、血管疾病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更是因为其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较弱极易因此更加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如今的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无法覆盖到每一位老人,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那么导致并发症的概率则会进一步提升。而通过家庭的有效护理结合社区的康复训练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复发率以及死亡率。

1老年糖尿病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1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李爱军与陈守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张力等研究发现那些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心情以及生理指标各方面均优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家庭护理的患者[2]。从上述理论以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

1.2社区康复的重要性郭薇认为我国目前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医疗成本过高,例如在北京每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3500元左右,这样高额的就医成本并非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而社区中心则相对价格较为低廉,能够被普通市民所接受[3]。周萍调查研究认为社区康复由于其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并且一般还能够为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无疑有效弥补了传统医院治疗中的不足。[4]

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内容

黄雪认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5]。李学惠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特别是身体较为肥胖的患者,饮食的控制特别重要。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轻型的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家人的督促下合理控制饮食,便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6]。

除了在行为上的治疗之外,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戴素珍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上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性特征在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杨宏宇与林文娟在《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中也发现当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佳时身体内部的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当心情舒畅时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内容

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极大重视。周萍认为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覆盖率的限制,导致许多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社区医疗站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一些病情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节约一笔不菲的就医成本的同时,考虑到老年人金钱观与年轻人与众不同,因此社区康复治疗还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张同君认为社区是老人所熟悉的环境,医生、护士等都互相认识,容易沟通感情,彼此有认同感、亲切感[8]。段晓红针对我国目前老年人的数量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现实情况认为当下我国老年糖尿病社区康复的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糖尿病专卡,帮助医生与护士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进行糖尿病教育利用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帮助老年人有效的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三是组织患者之间的定期交流,通过大家的互相沟通以及经验交流在了解糖尿病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张大家互相帮忙的社区互助网络。[9]

4總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建设却迟迟无法追赶上经济建设的脚步[10]。而糖尿病作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家庭护理以及社区康复的双管齐下能够有效的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抑制病情,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让他们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上都能够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爱军,陈守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1-342.

[2]张力,李则宾,孙颖等.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河北医药,2010(12):3554-3555.

[3]郭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8):460-461.

[4]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63-64.

[5]黄雪.老年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学,2001,23(6):1530-1531.

[6]李学惠.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2,24(4):117.

[7]戴素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2009,15(7):92.

[8]张同君.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6):49;杂志,2009,29(8):728.

[9]段晓红.老年人的社区护理[J].天津护理,2001,9(6):312-314.

[10]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中国12个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J].2002:280-284.

作者:吕友玲

第五篇: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分析探究

摘要:目的:本文宗旨在于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式,并探讨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的临床科研考察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糖尿病病患,合计100例,按护理措施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有效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提升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卒中;糖尿病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为多发人群,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极大程度的影响[1-2]。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极其容易合并成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脑卒中糖尿病,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为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探讨其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的临床科研考察对象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糖尿病病患,合计100例,按护理措施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2.34±3.48)岁,男女比例50:50,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63.14±3.01)岁,男女比例51:49,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本次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承受着极大程度的痛苦,也会有患者担心是否能够恢复正常生活[3-4]。因此,大部分患者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及不良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友好地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恐惧心理;②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康复理疗,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针对患者大关节进行被动屈伸锻炼,由大关节逐渐向小关节过渡。树立患者自主锻炼意识,鼓励患者自主运动,逐渐进行坐立、行走锻炼,循序渐进,进而促进患者逐步恢复自理能力;③出院康复护理指导:出院后,叮嘱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多锻炼,保证患者每日足够的运动量,控制病情发展,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5-6]。

1.3观察指标

采用肢体运动功能 FMA 量表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 ADL 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神经功能缺损 NIHSS 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观察分析实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二、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评分

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为临床常见疾病,此类患者被诊断后,应及时治疗,避免疾病恶化,造成严重的后果[7-8]。且在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更为重要,神经内科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干预,通过肢体及语言康复训练,借助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早日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有效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参考文献:

[1]谭嬿,陈文丽.基于心理护理的“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18(18):2832-2835.

[2]马钰娣,薛木连,陈建冰,黄传芝,王瑜.以行动研究法为基础的饮食护理应用于糖尿病并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名醫. 2021,(14):117-118.

[3]张丽,丁立荣,李向华,李孟玲,徐欣,于娜,杨双双.以循证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30(14):1577-1580.

[4]张莉莉,王家红.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饮食治疗的护理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16):134-135+138.

[5]李志锋,胡斐斐.探讨采用循证护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18):12-13+19.

[6]张迅,刘国红,孙平.中医辨证膳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 18(03):

216-218.

[7]黄巧云.循证护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20,23(11):135-

136+139.

[8]沈华珍.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9,22(14): 117-

118.

[9]黄翠英,王励,郑威.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 22(09):89-

90+93.

作者:余贵兰

上一篇:软文营销论文下一篇:危化品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