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名句赏析

2022-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飘名句赏析

以《飘》为例谈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摘 要:20世纪30年代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出一本独具女性主义文学色彩的长篇小说——《飘》,一百多年以来该作品依然被人们广为传阅。故事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斯嘉丽一生的爱情故事。虽说故事的主线是斯嘉丽与艾希礼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其中所反映的作者对于南北战争的看法及对女性主义的肯定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关键词:《飘》 高雅文学 个性

自《飘》发表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该小说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学者认为《飘》的出现在外国文学领域是非常普通的,并不具备阅读价值,但《飘》对美国社会甚至世人的社会发展观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就《飘》艺术的表达方式来看通俗中又不失优雅,充分体现了高雅文学的特质。就人物性格的描述来看与传统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丰富了人物的层次,更能凸显当时时代下的人文特点。

一、小说概述

《飘》一书从内容上来看与典型的历史言情小说并无两样。传统文学中的浪漫元素在《飘》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女主人公是非常美丽的,虽说任性却一直喜欢艾希礼;虽然最终两人没有修成正果,但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体会到艾希礼对于斯嘉丽的表白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只是碍于两人身份地位的差距无法给出回应。真正的故事情节也由此开始,南北战争的开始、家族的落寞、对于艾希礼拒绝自己的不甘等原因使得斯嘉丽经历了三次婚姻,最终遇到了包容、浪漫的瑞特。与传统言情小说不同的是,《飘》的故事梗概更侧重于三角恋爱的描述,在动荡的战争时期还能拥有如此浪漫、感动、令人反思和唏嘘的爱情故事,更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

二、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合二为一

美国部分学者在介绍南方文学时很少提到玛格丽特的名字,对于玛格丽特的作品更是只字未提,他们认为《飘》的内容叙述是缺少逻辑、不符合常理的。在美国最具权威的文学史册《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中提到《飘》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由此可见,美国多数学者认为《飘》一书的出现并不符合当时及现在的思想潮流,应该定义为通俗文学。但至于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至今仍然没有答案。笔者认为所谓的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定义,并不具备文学价值的判定标准。一般人们所承认的高雅文学都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并就书中所陈述的内容进行反思,其中哲理的产生和定义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通俗文学则符合大众口味,拥有固定的故事情节等,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精神慰藉。《飘》一书就很好地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融合在一起,既拥有通俗文学中浪漫的爱情故事框架,又能够从女主人公的遭遇中体会到珍惜眼前人的重要性,引人深思。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人物特点鲜明、感情史丰富、极具艺术魅力的女性。南北战争中父亲的去世、战争的动荡、妹妹的自私使得想要保住家族企业的斯嘉丽快速脱掉千金小姐傲娇、脆弱的外衣变成一位强大、独立的社会女性。从表面来看,斯嘉丽的成功是因为其睿智的大脑和理智的做事态度,但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考虑,她的勇敢和坚强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这可以说是斯嘉丽成功的主要原因。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能力将影响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对于那些被男权意识长期压迫的妇女来说,自由和经济独立是他们所不敢想的。为了适应南北战争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斯嘉丽不得不独挑大梁。马克思曾说人的共性与个性是共存的,个性之中包含共性的基础。如果脱离了事物本身,个性与共性将全部消失,从斯嘉丽的身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斯嘉丽的个性表现在其独特的个人精神,共性则是斯嘉丽拥有女性独有的魅力。虽说《飘》中斯嘉丽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女性,但作者诠释了一个完美的女性主义角色,她不轻易屈服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一个后人学习和反思。

四、瑪格丽特与南北战争

众所周知,作者玛格丽特的出生地就是美国南部的亚特兰大,这为故事中设立南北战争的背景提供了依据。南北战争中内战失败的转折点就是以亚特兰大为首的美国南部,玛格丽特在创作时对南北战争的具体情况及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美国南部城市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转移到女主人公斯嘉丽的身上,也正因如此斯嘉丽才会不顾一切地挽回塔拉庄园。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描写美国南部各个州的字眼,如俄克拉荷马州那像流淌着努力的鲜血的红土地、密西西比州的大片棉花田等。这并不是单纯地对州内环境的描写,更夹杂着作者对南北战争带给人们影响的态度。南北战争的开始令广大美国人民掉进了深渊,不仅要承受战乱的腥风血雨还要艰难地维持自己的生活。在小说中玛格丽特并没有侧重于描写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的痛苦,而是将人们痛苦的原因引向南北战争。

战乱中的斯嘉丽想要保住自己的庄园,不惜嫁给根本没有感情的弗兰克。作者通过斯嘉丽来映射当时人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和所经历的磨难,真正想要描写的是当时社会女人支撑家庭的艰难,也正是因为斯嘉丽的强大令弗兰克难以承受。为了确保家族企业的发展,斯嘉丽用尽一切方法赚取更多的金钱,但与此同时她面临着多党派的暗杀,弗兰克为了拯救斯嘉丽加入了反动党派,但不幸牺牲,弗兰克对斯嘉丽的痴情也得以体现。作者通过战乱后一系列故事的发生展现出美国南部城市起死回生的艰难,也体现了作者对老一辈南方人的尊敬和同情。

文章结尾的“明天一切会重新开始”暗含着作者和斯嘉丽永不服输的精神气概,作者也想通过这句话告诉世人,南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站起来继续拼搏。另一方面,文章结尾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之前的平静生活的惋惜、赞扬美国南部城市居民的伟大及对战争的憎恨。

五、玛格丽特与斯嘉丽

故事中的斯嘉丽年少时是千金小姐,任性无知,认为所有的男人都应该臣服于自己的外貌。因此在对艾希礼表白失败后立即嫁给没有爱情基础的第一任丈夫,从此斯嘉丽的命运被改写。南北战争的爆发使斯嘉丽在新婚之夜就失去了丈夫,虽然没有过多的悲伤却承受了太多世人的眼光。此后父亲去世家境败落,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需求再次嫁给自己不爱的第二任丈夫,结局自然是悲剧。虽然最终经历各种磨难等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却因为过度的放任和消耗再次终结了自己的婚姻。

玛格丽特与斯嘉丽的家庭环境相似,母亲都是爱尔兰血统并都喜欢与父亲做对。与斯嘉丽不同的是,玛格丽特失去的是母亲,在母亲去世之后玛格丽特的性格有所变化,同样不顾父亲的反对嫁给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可想而知结局与斯嘉丽是一样的。但在此之后玛格丽特遇到了完美的爱情,并在第二任丈夫的陪伴和鼓励下完成了《飘》的创作。

斯嘉丽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真正爱的是艾希礼,但在最后斯嘉丽终于明白自己心中的爱人一直是自己的丈夫,但为时太晚,自己的女儿已经离她而去,丈夫也承受了无尽的失望选择离开,一时间失去了所有。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对于斯嘉丽来说也没有意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历了这样的打击斯嘉丽并没有认输,而是重新回到了自己奋斗过的地方并说:“明天一切会重新开始。”这样的坚强不屈既是斯嘉丽的内心独白也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

玛格丽特想告诉世人,男人与女人是平等的,甚至女人的头脑更加强大,她将自己的爱情故事转移到女主人公斯嘉丽的身上并丰富剧情转变结局,令广大读者对斯嘉丽产生同情之心。文章最后的“明天一切会重新开始”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斯嘉丽不被爱情打倒,继续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爱的思想感情,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醒世人爱情不是附属品,需要被珍惜、爱护。最终玛格丽特通过精彩的爱情故事改编轰动全世界,奠定了自己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六、结语

虽然玛格丽特已经离开了我们很多年,但是以《飘》为代表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不会衰老。斯嘉丽身上独有的女性主义和坚强勇敢令每一位读者心动和敬佩。虽然文章中的斯嘉丽为了家族企业不择手段,牺牲自己的婚姻令很多读者不能接受,认为斯嘉丽是一个看重金钱的自私女子,但是自始至终作者所阐述的主要内容都是在南北战争的背景下女性生存、独立的艰难和所承受的痛苦。在斯嘉丽的内心她也渴望获得完美的爱情做一个不问世事的贤妻良母,但现实太过残酷,唯有强大才是她唯一的出路。由此,《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给世界各地妇女的鼓励和信心是无法估量的,即使是在百年后的今天,《飘》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参考文献:

[1] 傅春燕.试论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以《飘》的阅读鉴赏为例[J].黑河學院学报,2020,11(1).

[2] 朱淑华,付伟杰.隐喻的认知功能在文学作品中的功效——以《飘》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86-89.

[3] 吴扬.英语模糊语言翻译教学改革探析——以文学作品《飘》为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4):347-348.

作 者: 冯旭,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教学研究。

编 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

作者:冯旭

第2篇:外国文学作品赏析《飘》读后感(大全)

《飘》读后感——外国文学作品赏析

读《飘》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淡淡哀愁。那样一种情愫,在我心底百般思索,却如何不得其解。在这里,我取用第一次读她时选用的中文译名。

郝思嘉到底有没有做错呢,我该不该去纠结这个问题呢?白瑞德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财富,美貌,能干,坚强,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在思嘉和瑞德的爱情中,我们仿佛可以不拘现实桎梏。在《飘》中,此外,又有多少让我为之感动的呢?

倔强任性,美丽小姐,不择手段,当这些字眼出现在思嘉身上时,思嘉的形象已经很鲜明了。少女时代,对邻家少年卫西礼的朦胧爱慕,即便一次次的遭到拒绝,还是努力去爱,明明是爱得痛彻心扉,还要坚持下去。直到媚兰,那个柔弱的不受思嘉喜欢的女人死后,思嘉的第一个梦彻底破灭了。有人说,她爱的不是希礼,是希礼的影子!是春华的梦!我想,我应该珍惜这一切,倘若成了真,世界就变得简单了,为何一定要有那么多的生死踟蹰?对思嘉,我是深深的喜欢,喜欢她的爱恋,喜欢她的疯狂,喜欢她会说话的眼睛。若说到喜欢,又哪来的对与错呢,感情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白瑞德,是优秀男人的模板。在与思嘉的爱恋中,有过狂热,亦有割舍。也许到了很多年后的今天,至死不渝的爱已然不再那么被看重,而冥冥中我却有那么一份坚持,爱她就应该乡空气一样,从亘古到未来,仿似不存在却从未离开。我无权评论瑞德对思嘉好与不好,他们不需要更不在乎我们的评定。

初读《飘》,我想到徐志摩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那时候没经历过爱情的我,以为思嘉对希礼的爱恋就是爱情了,为这份没有成功的爱抑郁良久。在我眼里,思嘉当是男人眼中的宠儿,女人当中的王者,而希礼偏偏把她当妹妹看,娶了沉默大多数中的媚兰。这是多么的不可理喻!

到后来,思嘉对媚兰的不喜欢,甚至巴不得她死。媚兰却一如既往的相信思嘉,带着圣母般的微笑。那是一颗怎样的心?她值得所有人去爱,去尊敬!书末,瑞德和思嘉的爱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媚兰的敬意却使我大为感动。

这儿,我想起了黑妈妈,想到了大个子黑奴。黑妈妈的喋喋不休中,我看到的是长辈的叮咛,大个子黑奴的朴实中,我看到的是最纯洁的心灵。后来,莫名的对黑人有一种好感了。也许,这也是我读《飘》的最大获益吧!

最近一次读《飘》已经是数月前的事情了,然而那些记忆却历历在目。所谓生活,就是要认真的过,无悔的付出,这样才有机会感到幸福。这一年,我遇到了心爱的女孩,我记得她的味道,分担她的忧伤,分享她的快乐,免不了彷徨,却愿意真心的付出。玛格丽特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谁又能断言呢?相信誓死不渝的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才是幸福的保证吧。

写完这一切,蓦地发现,这不是论文了,似乎有悖我的初衷,但这确是我的感受,任思绪流淌在笔尖,这样才真吧。而她的身影,在我心底,亦是愈发的清晰。是的,我爱她。

第3篇:名句赏析

七年级

目录:

一、《次北固山下》

二、《赤壁》

三、《十五夜望月》

四、《秋词》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七、《登岳阳楼》

八、《使至塞上》

九、《黄鹤楼》

一、《次北固山下》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发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交融。这两句还暗示时光流失,暗含自然哲理。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二、《赤壁》

1、思想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十五夜望月》

1、冷露无声湿桂花,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夜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达手法委婉动人。

3、“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光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一个落字还见乡思之浓之重。

四、《秋词》

1、前两句由历代诗人逢秋而“悲”的观念,转向激越向上的诗情,“春”字,恰与前句的 “寂寥”形成对照,传达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两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一新。“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1、“闻道龙标过五溪”中可以看出王昌龄被之地极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3、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诗人将月亮人格化,寄情于景,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对被贬并不叹息,而表现出李白对友谊真诚、飘逸豪放的情怀。

3、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的原因是: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六、《题破山寺后禅院》

1、全诗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

2、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4、“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径”“竹径”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曲径”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现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赏析: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的内心杂念消除净尽,这句诗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和谐景色,一个“悦”字写出了诗人的欢愉心情,“空”字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

七、《登岳阳楼》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赏析: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国无门。上下句之间流有空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赏析:这两句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八描绘得状丽而又生动。

八、《使至塞上》

1、全诗三层意思: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与题目紧紧相扣。

2、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颈联写景: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这两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了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九、《黄鹤楼》

1、此诗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又由登楼所见,引动思乡之情

1、这首诗吊古伤今,抒发了人生之失意和思乡之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两句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虚幻的传说转到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目录:

一、《春望》• 杜甫

二、《泊秦淮》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过零丁洋》 • 文天祥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七、《登飞来峰》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九、《渔家傲 范中俺》

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十

二、《夜雨寄北》 十

三、《论诗》赵翼

一、《春望》• 杜甫

1、内容解读:“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

八年级 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谈谈这首诗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草木到花鸟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泊秦淮》

1、首句写景,“烟”“水”水色“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夜景。

2、“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疼,委婉深沉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不是讽刺歌女。而是运用曲笔,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一个“思”字表达了诗人坚定不一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2、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不自哀”引出第三句,“风吹雨”引出第四句。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铁马”,冰河代表在北方战场上作战的情景。“入梦来”,表面是进入梦中,但结合上句看,作者实未入睡,所以实际是指作者报国心切而不能如愿,以至结成梦想。这一方面表明作者渴望投身抗击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斗争中,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报国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之情。

四、《过零丁洋》 • 文天祥

1、本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第二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自以“雨打萍”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发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2、赏析全诗

赏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不要、无须 ,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

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有什么两样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种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六、《己亥杂诗》 龚自珍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2、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3、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登飞来峰》

1、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后两句议论写景,显得非常自然。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及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案一:表面意思:站得高就愈深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

深层意思: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谗佞小人或其它消极事物。

答案二:这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关注全局。

八、《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译文】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1.这首诗写敌兵压境的情形,展示了将士们决心誓死报国的决心。

2.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凝重而惨烈的战斗气氛,诗人以色彩斑斓的战争风云,构成了悲壮、奇特的意境。

3.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这句诗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九、《渔家傲 范中俺》

1、上片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塞秋天的景象;下片抒情。抒发了将士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悲愤。

2、这首词的上阕围绕一个“异”字着笔,勾勒出一一幅充满萧杀的塞秋景。一个“异”字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它如神来之笔,是本诗的诗眼,突出了塞外与中原不同的特点。

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既写景又写人,前面一系列景物描写,都是为断肠人所做的铺垫。

2、这首小令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3、这首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设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独凄楚的心情。

4、“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十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颔联,典故“闻笛赋”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迫害的故人;典故“烂柯人”的作用是:抒发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叹、怅惘。

2、尾联,叙述了诗人与白居易共勉,对白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气概。

赏析:1.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 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3.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4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十二、《夜雨寄北》

十三、《论诗》赵翼

1、“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诗篇的杰出成就。

1.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两句肯定了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当代诗坛,开一代新诗风,同时,指出诗歌是发展的,诗人应不断创新。所得启示:①我们要有勇气超越古人;②把握时机,铸就辉煌;③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妄自菲薄;④没有常胜将军,把握好现在就行。

九年级

一、《相见欢》李煜

二、《浣溪沙》晏殊

三、《饮酒》

四、《游山西村》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一、《相见欢》李煜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凄婉 。

2、全诗从渲染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3、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

4、“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表达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二、《浣溪沙》晏殊

1、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即景兴感,抒发了惆怅悲哀之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于句相呼应? “无可奈何花落去”

4、这篇短小的令词,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的上阙 写景怀人之情 ,词的下阙,借景写今日感伤。

5、无可奈何花落处,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两句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饮酒》

1、之首诗纪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本诗重点强调了“心远”二字。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是指:自然之趣,人生真谛。

3、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同意。这句表现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世俗,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从炼字角度)“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四、《游山西村》

1、全诗以“游”为线索。这首诗赞美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现了农家主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是动中见景,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的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给人豁然开朗之感觉,故成为千古名句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2、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4、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5、赏析:

A、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C、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对本文内容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

2、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规律。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揭示出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这首曲借凭吊古迹, 表达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七、其它名句赏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4篇:名句赏析

一.名句赏析(中考复习资料)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 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 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1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 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二.诗词名篇

1、《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

2 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5、《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10、《浣溪沙》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11、《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1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

13、《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14、《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15、《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化愁情苦调,为千古名句

1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17、《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1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有18个字,却接连

3 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

9、《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20、《饮酒》:“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妙用了“蒸”“撼”两个动词:连云梦泽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腾的水气所笼罩,可见其丰厚的蓄积;连岳阳城这么大的都市也为其波涛所撼动,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可见其力量的巨大。这样,诗歌把洞庭湖磅礴壮观的气势推向极点,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22、《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3、《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24、《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

25、《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6、《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2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8.《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 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 2 2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0.《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31.《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

4 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桃花源记》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5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出师表》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的标准),不应该不同。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 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亿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泉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树木的影子。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第5篇: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这是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宏伟意境,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2、《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同时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写出了新旧事物之间相互交替的辩证关系,表现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3.《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野草才能没马蹄。”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四句是此诗的核心部分,也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6、《天净沙 秋思》---“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8、《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9《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0、《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11、《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12、《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3、《渡荆门外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之侧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以物喻人,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讨寄希望于侥幸,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才能无法施展的怨愤

1 之情。

16、《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道尽千载离人之心”,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19、《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此三句描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运用拟人修辞,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与议论。

20、《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批评。

21、《饮酒》:“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要逃避世俗功利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2、《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看山,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表现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2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24、《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用来勉励自己。

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伟大品质。

2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三字起势迅猛,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

2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28、《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表现诗人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

29、斜晖脉脉水悠悠。(《梦江南》)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情景交融。

3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战争形势的严峻。

31《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自己还没有像窦

2 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记功,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的矛盾心情。

32、《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通过拟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以奇特的夸张手法表现浓重的哀愁。

3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34、《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整句的意思是雎鸠在水中欢快鸣叫,成双成对。容貌美丽、品德善良的女子,正是君子的好伴侣。以雎鸠鸣叫起兴,引出所咏内容;以“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统摄全诗,表现了君子对美丽女子的追求。

3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一说友)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剪烛西窗”已作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

36、《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几句话运用比喻修辞,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37、《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用“来”与“去”对比,以“来”反衬“去”,表现诗人惜春的心理,也写出了对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38、《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后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比喻人在困难时会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

39、《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以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同时,也用来讴歌无私奉献的精神。

4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运用拟人修辞,通过丰富的想象,借月传情。深切的抒发了对友人的忧愁牵挂之情。

4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42、《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43、《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由上联的写景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4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45.《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46.《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47.”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3

4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4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5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运用设问修辞,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人生衰老叹息,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胸襟。

5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幽”、“深”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描绘出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二句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5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

54、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5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写出了战争形势危急,但我军将士斗志高昂的景象。

5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风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宋王朝,“夜阑”指夜深,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5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 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5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通过比喻表达得非常生动形象。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5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60、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诗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6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6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第6篇: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赏析

名句一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处】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释义】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评价】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赏析解读】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名句二

久居兰氏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觉其臭。

【出处】

三国·王萧《孔子家语》。原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释义】

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种满兰芝香花的房子,时间久了,反而闻不到花的芳香气味,这是因为与之融为一体了;与品德低下的人相处或居住,就像进入了卖鲍鱼的集市,时间久了,反而感觉不到鲍鱼散发出来的腥臭气味,这是因为习以为常了。 【赏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别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围风气和身边人的习性品德的影响。因此对于明智的家长来说,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居住;而作为已经在社会中独立的年轻人,也要注意选择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和没有不良习气的朋友,这是自己不断进步,事业有成的前提条件。所以君子应当谨慎选择他的朋友和生存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去世,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与善人处,就像住进了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长了,就闻不到香气了,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与之化而不觉。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了咸鱼铺子,时间久了,也闻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样与之融化而不觉。我们何不选择善人与之同化呢?同样在《孔子家语》还有“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有方,仕必择君”,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名句三

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

对于懦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人生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从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对于坚强者,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懦挫折弱者,挫折是失败的万丈深渊。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点使你惊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风,它会鼓胀你已调整的风帆,使你乘风破浪,昼夜兼程,驶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闪电,刹那间照彻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

挫折像分水岭,人生在世,烦恼如发,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沦的奋进者不以挫折为羁绊„„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挫折像一面镜,可照出世态炎凉、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剑,能斩断你不醒的梦,也能斩断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能唱出你“大江东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晓风残月”的悲愤凄清;

挫折像一双手,将攀岩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顶,也能将懦弱者推下绝望的深渊。 挫折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超越; 挫折是一种困惑,也是一种选择; 挫折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责任; 挫折是一种失落,也是一种挑战; 挫折是一种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挫折是一种厌世,也是一种觉悟; 挫折是一种损失,也是一种丰收; 挫折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确认; 挫折是一种愚蠢,也是一种成熟; 挫折是一种死亡,也是一种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名句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处】

这句话是诗人北岛诗《回答》诗中的很著名的两句。

【释义】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达到一定目的,高尚者确可以因高尚品质而流芳百世。 【赏析】

诗句出自北岛,意在批判社会。卑鄙是贬义词,高尚是褒义词,但前者连接的是较正面的意象“通行证”,而后者连接预示死亡的“墓志铭”,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矛盾。这种矛盾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于是引出诗人没有明说的前提——这是发生在一个扭曲的社会。

扭曲的社会有他扭曲的规范,如果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正常社会的规范,那么好人没好报就是扭曲的社会中的规范。但这不是说善是错误的,或者在这种扭曲的社会中善和恶的定义也颠倒了,善仍旧是善,而恶就是恶,卑鄙永远无法成为高尚,诗人表达了以高尚为墓志铭的愿望,是不愿意与堕落的社会同流合污,在思想渊源上可以说是回溯到屈原。

抛开诗人在其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只讨论理性,其实有一个类似的寓言更加方便,狂泉的故事。一个国家的人除了国王都喝了狂泉的水变成疯子,只有国王是正常的,但国王反而被其他所有人指责是疯子,于是他只好也喝下泉水成为一个真正的疯子——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这是哲学家很喜欢的故事,他隐晦的提醒我们,人类自傲的理性很可能建立在十分荒谬的基础上(只是我们不自知)。

诗人绝对无意鼓励把卑鄙当做通行证的做法。同样的,国王的选择看似是合乎理性,其实大谬。他选择成为疯子,这本身就放弃了理性,是对理性的最大背叛。卑鄙者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识实务者为俊杰”,他的本质是反智的。 因此诗人也留下暗喻,因为通行证总是短暂和易变的,而墓志铭却是永恒久远的。虚假和扭曲的东西必然无法长久,为了一时之利出卖人格,非智者所为。 名句五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处】

这是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一副励志对联, 主要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说明有志者, 事竟成的道理。 【释义】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轶才,少年得意,十九岁科考得县、府、道第一。自此,专心攻读,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壮志。后终老未得意于科场,屡试不第,七十一岁方援为贡生。长期穷愁潦倒,以教书为业。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达到古代文言小说创作高峰,为后世所称道。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蒲松龄聪明颖慧,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热衷举业,却“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抑郁侘傺。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发愤读书和创作,在压纸用的铜尺上刻上了此联。 【赏析】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 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写此联,就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象这两位人物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决心和毅力,还会不成功的吗?天不负这位有志者,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幸好腐朽的科举制度没让蒲松龄跨进官场仕途,否则,文学史上将殒灭一颗巨星。

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

第7篇:武训碑文名句赏析

武训纪念馆座落于冠县柳林镇,为纪念“千古奇丐”武训而建。武训(1838—1896),冠县柳林镇武庄人。自幼家贫,因不识字受尽凌辱,遂立志不娶妻、不生子、不置家,“修个义学为贫寒”。他靠出卖短工、拾破烂、沿街乞讨积攒钱财,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柳林、馆陶、临清修建三处义学。这一绝世奇行轰动朝野,受到清廷褒奖并“宣付国史馆立传”,被誉为“千古奇丐”。武训纪念馆建设初具规模,由南向北,依次大门牌坊、百米碑廊、武训石雕半身像和武训祠堂,碑廊东侧有“武训魂”亭,西侧有“嘤鸣台”、亭台傲然相对,并与整个院落建筑融为一体。

漫步于武训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天青石碑上镌刻的名人、名校题词,这些题词无论从书法艺术还是蕴含的褒扬之词都会让你感动。首先从武训兴义学的壮举到兴学精神的弘扬,再到现阶段“希望工程”的蓬勃发展,看后你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武训先生是一个蒙尘的明珠,兴义学褒贬不一,曾一波三折,最终对他的兴学精神是肯定的、景仰的、效法的、弘扬的,他那种“为众谋”的精神是扎根于人民心中的,正如五届冠县政协主席李增珠所说,武训应定位于“奇特伟人百世师”。

武训碑廊共竖有22通碑,碑阳镌刻着近、现代名人、名校对武训兴学的赞美之词,现择其五首以飨读者。

清末东昌府教谕王锡祺撰联,山东省文史馆原馆长李骏书丹的“线头缠出千秋业 豆沫长留万古香”的佳句,该句主要歌颂了武训

以微薄之力,锲而不舍,创下兴办义学的千秋伟业;其精神、美名将万古传诵。线头缠出千秋业:指武训靠积聚乞讨的点点滴滴干出事关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豆沫长留万古香:指武训将永久地留下万年不变的美名。此句歌颂武训兴办义学的千秋伟业,化抽象为具体,用人们所熟知的具体事物,代指武训办学的基础、条件和处境;以点代面、以小见大地概括出武训办学的艰难经历和他那种锲而不舍、坚定不移地无畏精神;并用“线头”与“千秋业”、“豆沫”与“万古香”进行对比,突出了他的成就、贡献和后人对他的景仰与怀念,更突出了成就的来之不易,因此也更值得称颂与赞扬。

张学良的碑文为“行兼孔墨”。张学良是国民党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他的题词是指武训的行动兼有孔子和墨子的精髓。孔子一生是教化,让人恪守“仁义礼智信”。武训的行动是对愚昧无知的孩子进行教化,让他们摆脱无知,让孩子聪慧起来,以此明了事理。墨子主张“仁爱”,以“兴天下之力,除天下之害”,武训的行动也蕴含了这样的道理。张学良的题词简短,但概括准确,寓意深刻。

于右任的题词为“匹夫而为百世师”。这个碑文的内容源自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韩愈被贬谪到潮州任职一事。当时的潮州生产力落后、土地荒芜、思想不开化,韩愈去了之后,实施新政、发展生产、传播文化,可谓是政通人和,一时传为佳话。到了宋朝苏轼巡访潮洲,有感于韩愈当时的巨大贡献,欣然题写了“匹夫而为百世师”名句。于右任借该句对武训的奇行给予了高度评价。

冯玉祥的题词为“特立独行百世流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该

句主要赞颂武训人品的高洁和意义的深远。特立独行,是指有独立见地和操守而不随波逐流,语出唐韩愈《易黎集》卷十二《伯夷颂》:“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百世流芳,是指千年百代流传美好的名声。语出《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抚汉室,乃忠臣也,青史流名,流芳百世。”先生之风,指武训的风度。先生,年长有学问的人,语出《孟子?先子下》:“先生将何之?”常用来对年长者的尊称,这里特指武训。山高水长,指像山一样高、像水一样长,比喻人品节操高洁,影响深远。后两句出自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七《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浊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借以表现武训的人品和影响。此题词连缀前人的语句而不露丝毫痕迹,水乳交融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又能恰如其分地概括武训的高洁品格,表达作者对武训的敬佩之情,自是题词中的佳作。

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女士撰联并书丹了“赞赤贫兴学传万代,颂残羹育才奠千秋”的名句。该题词赞颂了武训行乞办学的伟大精神和杰出贡献。上句称赞一贫如洗的武训兴办义学英名传颂千年万载。下句颂扬武训靠乞讨培育人才奠定了千年不朽的伟业。该句把“赞”与“颂”置于首位,表明了对武训赞颂之情;然后把反差极大、似乎是匪夷之思的“赤贫”、“残羹”与“兴学”、“育才”相对照,再与“万代”、“千秋”相对应,从而突出了武训行乞办学的伟大精神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全句抓住武训兴办义学的特点,用形象具体又含义丰富的词句加以表达,语言通俗直白又富含意蕴,且

态度明朗,易于理解把握,表达了胡絜青老人对武训义举及精神的高度评价及褒扬。

上一篇:机关作风建设心得下一篇:没有任何借口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