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对中小学依法治校的再思考

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依法治校观念深入人心,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研究表明,国内不少中小学对如何进行依法治校,如何推动依法治校寄予厚望并做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是于现状的改变却收效甚微。从整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多学者也从理论层面纷纷予依法治校以多角度思考,但纵览“依法治校”各方观点,不难发现,不仅流于空泛谈论而缺乏理性审查,更鲜有理论的共识,而理论的深入思考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思想支撑。应该说,依法治校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对于依法治校如何建设,仍然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理性审视。惟有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依法治校精神与内核,才能构建现代化意义上的依法治校,进而提升整个依法治校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毋庸置疑,依法治校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正从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各个侧面催生出法治新文化,生成法治新精神,培育法治新文化。

依法治校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断提高中小学依法治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法治的效能。但依法治校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态过程,受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中小学自身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换言之,依法治校,影响因素众多。为此,笔者认为当下依法治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落实。

一、转变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

依法治校的前提在于转变观念,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为此,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牢固树立“法治至上”的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法治化的法治思维,把法治工作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之中,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增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的意识,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育人,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水平与依法办事的能力,进而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现在,一方面,部分学校和教师缺少法治观念,甚至缺少法律常识,在办学过程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另一方面,不少学校遇到纠纷矛盾又不善于利用法律途径解决,个别社会单位和家长采取在学校闹事的办法来扩大影响,有的行政部门又以息事宁人为原则,结果往往采取不依法办事的方式,甚至用完全不合理的方法私下解决矛盾纠纷。

依法治校对于中小学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实践表明,不同的法治观念,就会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不同的管理制度与管理风格。那么,如何转变法治理念呢?

1. 重新理解法治的意蕴。法治应有利于激发改革的活力,有助于扩大管理的民主,有助于实现过程的公正;法治的可预期性、可救济性可以凝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使不同利益主体依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推动形成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

2. 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法治观念,并使之成为共识。可以说,发展什么样的法治观念,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方式、水平与层次。

二、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从学校发展层面来看,推进学校治理的整体法治化,才能有力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若没有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依法治校就会失去保障或条件支撑。培育优良依法治校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依法治校“人治”现状。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不仅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营造依法治校、治学、治教的氛围,而且需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法治文化只有通过增强师生规则意识,生成师生内心自觉的体验才能得以实现。为此,要强化师生的法律利益感受,培养师生的法律价值体验,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法治文化的终极生成,依法治校建设迫切需要形成普遍的法律信仰。因为法律信仰是依法治校的重要支柱,法律的权威来自师生内心的拥护与真诚的信仰,权利要靠法律来保障。

三、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切实转变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依据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与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切实维护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精简审批项目,公开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依法監督办学活动,维护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要依法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教师和学生申诉案件,建立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校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依法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

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根据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学校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并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学校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五、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机制体制

改革创新是依法治校的根本动力,系统深化依法治校体制、机制等改革,把法治观念与意识转化到教育实践中来,才能实现中小学的真正发展。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体制,尤其要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依法治校体制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价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依法治校体制状态评估,通过梳理、整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依法治校体制的各个环节的有机协调、健康运行。创新依法治校机制,如建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制度运行的流程及制度执行的监督运行保障机制。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小学生存发展的根本。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以中小学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完善中小学依法治校结构为核心,重点是体制机制建设,基础是法制建设,依法办学,保障依法治校自主权的有效落实。为此,一要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指向,凸显依法治校的体制活力;二要坚持依法治校,完善学校章程,构建依法治校的科学民主的保障机制,为完善依法治校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以依法治校为基础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水平。

1. 加强领导和教师的普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普法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依法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管理,贯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完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防止学生犯罪和学生校内伤害事故的发生。

4. 依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健全各项校内管理规范体系,依法规范教学、人事、财务、安全保卫、总务和学籍管理。

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使依法治校主要环节衔接配套、协调一致,依法治校才能稳步推进。而这需要加强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保障力度,才能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管理等。在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体制过程中,要适时、定期地了解依法治校建设的状况、成效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吸纳各方面好的意见与建议。惟此,才能取长补短,缩短依法治校体制改革的历程。此外,还要以积极、包容的心态,思考与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系统理论,共享共性的、规律性的做法,并作本土化的对比、分析和吸收借鉴。这无疑也是依法治校体制的另一路径选择。

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变革转型期,其能否通过依法治校实现其整体影响力与办学水平的高低有重要的关系。正如学者曾天山所指出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学校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诉求的个性化程度不断增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任务日益艰巨”。依法治校期待变革,更期待变革后的突围。但是,依法治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或事件?如何理性地看待依法治校?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依法治校?诸如此类的前提性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毋庸置疑,依法治校作为一个教育与学校改革目标,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尤其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共识度将会越来越低,因为它涉及一系列观念、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此外,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依法治校问题非由简单或单一因素所导致,也不会因某一因素的解决而自动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在此意义上,依法治校既考验着管理者的魅力与艺术,也考验着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智慧与水平。依法治校,需要坚持、需要策略、需要时间,还需要相关方面的整体配套改革。在此意义上,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中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通过逐步积累依法治校的经验,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渐进、系统的复杂工程。如依法治校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需要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需要中小学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提高法律素质;需要建立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需要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環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依法治校不必回避也无需回避,尽管困难重重,但值得期待与努力。相信,随着依法治校的不断深入,依法治校一定能得到较为圆满的实现。

作者:任永泽

第2篇:浅谈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无论在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是在学校的外部保障中,法治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本文就高校实行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校 依法治校 依法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校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依法治校对教师、对学生管理的要求就是依法管理,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状态。 从法律上讲,依法治校体现一种法律关系,即依法治校必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组成。依法治校的主体是指以各种方式参加这一法律关系。并在其中享受权利和义务的当事人,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这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必须由法律来确认和规范并以法律条文形式加以保障,这就是依法治校的内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一个法治过程,其实质就是教育的法制化。国家通过立法有效保障教育机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合法权利,为教育发展制定一套稳定的制度机制,让法律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但是,在改革实践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育法制不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规范高等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陆续制定,如《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但我国的教育法制仍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关于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法律尚无明确规定。2、规范高等教育的某些法律仍然缺位。如我国还未制定综合性的校园安全法等。3、我国现行的关于高等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存在某些规定失之偏颇。如部门利益保护色彩较浓,强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权力,忽视对学生权益的保护。严重影响教育法律、行政法规的准确适用,影响其权威性。4、缺乏法制监督,学校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诸如搞“校中校”、“超标”或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罚款、虚假广告及不实行办学承诺、

不同程度上的侵害受教育者的人身权等现象时有发生。5、学校管理中还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现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二)高校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依法管理水平不高,对依法治校工作不够重视

无庸置疑,经过四个五年普法计划的实施,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样不容否认的是,在普法中同样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应付了事。相当一部分人接受普法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普法考试合格证,很少真正考虑用法律尺度衡量其行为是否合法。高校管理人员队伍本应是一个高素质、高学历、有坚定法律信仰的群体,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目前高校管理队伍的现状并非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乐观,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常常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有意无意地将有关法律规定置之于脑后,因而难免不时发生学生状告母校、教职工状告本单位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侵权的事件。

(三)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滞后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研究不够深入,高校自己设定的规章制度没有与国家、省(市)、自治区的上位法律、法规、规章保持一致。有的高校依据一些过时、失效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左的规章,制定出自己的管理条例。难免出现下位规章制度没有经过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与上位法相抵触乃至超越权限的行为。

二、高校实现依法治校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法制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依法治校,实现教育法制化,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工作者的任务,它更要依靠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和共同参与。其中,各级政府能否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关心教育,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是依法治校的关键。因此,社会各届人士都要加强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努力做到知法、懂法、执法,共同创造一个依法治校的良好环境,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真正实现教育法制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良好氛围,自觉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自觉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量质并重,做好教育立法工作,在注重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应抓紧制定目前高校管理所急需的法律法规。如有关校园安全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法、职称评审法、考试法等等。整理现行的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对已不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内容予以修改或废止,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依法治校”中的“法”是指良法,即良法之治。因此,修改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使之成为“良法”实属必要。比如,《学位条例》并没有就程序性审查和实质性审查对学位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的权限予以明确划分,致使实践中出现外行决定内行的怪事。因此,《学位条例》也应该加以修改,使其内容能更加清晰明确,并规定不授予学位的情况,让高校不再因此而卷入一些不必要的官司。还有《教育法》、《教师法》等都应该修改,使其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使之更具操作性和可诉性。

制定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就是依据国家教育法律和政府法规对学校进行管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完成预计的教育任务。其具体操作是用规章制度治校。所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出在内容上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并积极鼓励师生员工提出自己的建议,参与规章制度的制订。因为学校规章制度本身的规定过程,也是对他们进行遵纪守规教育的过程。一旦规章制度确定下来,从学校领导到师生员工都严格执行,特别是学校领导者。

通过“立”与“修”,使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无论从具体内容上,还是从立法技术上,更加科学、合理,体系上更加完备,使各项教育活动有法可依,实现教育领域的“良法之治”。(三)进一步培养和增强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要办好一所学校,管理者的作用是重要的。高校与社会时刻发生着各种复杂的民事关系、民事利益、民事矛盾。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高校一不小心就成为“被告”。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加强法制学习宣传,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是基础,用法是关健,依法治理是目的。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学校管理者应把学习与宣传法制纳入重要的工作职责范围,提高高校管理者依法管理水平,让广大干部、师生增强法制观念,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我们党、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已有了明确的规定。如学校的三个“工作条例”和两个“议事规则”等等,只要学校管理者工作作风严谨,按规定的程序办事,依法治校工作就会得到保障。一句话,依法治校关键在学校管理者。

(四)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需要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然而,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高校是清水衙门,教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不掌握任何权力、利益和资源,没有任何腐败的可能,当然也就不需要任何监督。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高校的教育工作经常处于“自为”状态,高校在半封闭的状态下自我运转,俨然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受社会的监督较少。实际上,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教育权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权利,代表着重要的利益分配。高校和教师掌握了教育资源,掌握了教育权利,因而就需要监督。教育腐败除具备一般腐败的特征外,它的特殊性在于有时它并不一定通过贪污、受贿等方式存在,它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浪费、学校事故的频发和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等方式存在。高校的发展和具体运行,如果离开了有效的民主监督,法律和制度的执行就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民主监督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高校各级干部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办事,能够防止一些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从而能够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因此,着力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应当成为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高校管理者要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确定专人负责校务公开信息的审核、及时发布与归档,并通过上网(在网上进行公开)、上会(教代会、校情通报会等会议)、上栏(校务公开栏)以及学校闭路电视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方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学校各个方面的情况,实现有效监督。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加大各种监督机构的监督力度,既加强党委对于学校监督工作的领导,强化上级部门、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对违纪行为坚决处理,对违法甚至犯罪的,该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坚决移送,决不手软;充分发挥校务、学术、学位委员会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各级干部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制度以及教职工参与干部考评制度,使干部的管理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在我国正在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今天,衡量高校管理工作好坏与成败的标准,已不仅仅是效率的高低,同时还要看其是否实现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正当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高校的管理工作必须高扬教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法治精神和维权意识,充分体现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尊重与关怀,从而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逐步营造尊重权利的浓厚法治氛围,这将有利于教职员工和学生自由、民主、平等之精神塑造,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实现,最终服务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可见,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本身的要求。[参考文献][1]黄华英.依法治校的内涵与途径[J].湖南教育.2005年(12).[2]齐元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 (4) .[3]张文峰.高校依法治校刍议[J] .教育探索.2004, (1) .[4]李军.关于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 (9) .[5]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6].教政法[2003]3号.2003年7月.[作者简介]林玉琼(1970—),女,瑶族,广西平南县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

作者:林玉琼

第3篇:论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

【摘 要】依法治校过程中,中小校长所担任的多重角色之间经常相互重叠又相互交叉,经历着角色之间的频繁转换,其角色定位经常出现偏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应当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其基本角色是守法者角色、核心角色是领导者角色、主要角色是协调者角色和执行者角色。

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角色定位

【关 键 词】

因主体和对象的不同,可以对依法治校有不同层面的理解。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①由于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依法治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中小学校长在不同层面担任的角色是不同的。从依法治校的具体实践来看,中小学校长职能缺位或者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乱纪的事件更是频繁的见诸报端,因此明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意义

在推进依法治校时,很多中小学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将依法治校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教师和校长的“丑闻”更是频繁地成为群众耻笑的焦点。当然,学界对依法治校执行失真的原因研究已有很多,而校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推进依法治校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对于推进依法治校至关重要。

(一)规范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办学行为

我国中小学管理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内部的最高领导者,其个人行为偏好、法制观念、管理能力等对于推进依法治校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在具体的政策执行中,部分学校的校长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全依照其个人意志和偏好制订,严重违背了依法治校的原则和要求。②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校长的法制观念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出现了一些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海南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安徽潜山校长性侵事件等。在国家高呼依法治校的同时,校长的一系列违法行为却是频繁的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哗然,“校长”曾经的光荣和权威被无情践踏,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不清,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校长的定位不清,校长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管;二是中小学校长对于自身的定位不清,角色认知模糊。

(二)划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职责权限

依法治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繁多且复杂,明确中小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划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职责权限。中小学校长处于多重关系的交织之中,这里面主要包括校长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校长与学校其他领导的关系、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校长与学生的关系、校长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在推进依法治校时,怎样界定校长在这种多重关系中的职责权限与校长在不同层面所扮演的角色密切相关。当校长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时,所要做的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当校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守校规校纪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时,除了需要达到普通教师所要做到的要求,还要对学校的依法治校负责,管理和监督学校其他人员严格按照依法治校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与其职责权限应当是对应的。因此说合理地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有利于划分其职责权限。

(三)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绩效

依法治校已经被写入了我国的教育法中,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也都在开展依法治校的活动,但怎样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业绩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文已经提到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繁多且复杂,中小学校长处于多重关系的交织之中,简单地对其工作业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都是不科学的。明确地定位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的角色,然后以其角色作为评估维度,分别就每一个角色进行具体的考核,这样就避免了评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工作业绩时层次不清、指标指向不明的现象。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时都是流于形式,其原因之一在于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工作业绩的机制,而明确中小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依据其角色的完成程度来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就为建立这样一套健全的考核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的工作业绩的机制提供了选择路径。

二、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的偏差

明确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推进依法治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小学校长的应然角色和实然角色常常不统一,这种实然的定位偏差在具体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一)普通的守法者

普通的守法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将自己定位为普通的守法公民。但校长不同于普通的公民,仅仅守法是不够的,校长职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校长不能是简单的守法者。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对依法治校负责。很多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只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就够了,认为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就是依法治校,这其实是校长对于自身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一种偏差,它并没有认识到校长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

(二)忠实的执行者

忠实的执行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严格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实地执行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但在依法治校中,由于这种校长对上级的依耐性过高,没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出现校长不作为的现象。我国中小学长期处于一种外控的管理模式之下,校长习惯于做忠实的执行者,对上级领导唯唯诺诺,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成为了对上级领导负责制。③很多中小学校长选择做忠实的执行者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中小学的自主办学权利有限,创新和改革会承担很大的风险,选择不作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上升途径。但是作为中小学校长必须要认识到:校长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最高领导者,不仅要对外负责,还要对内负责,依法治校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更加积极、主动和负责的态度投入到依法治校的进程之中。

(三)独裁的领导者

独裁的领导者是指中小学校长在推进依法治校中完全忽视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凭借个人的偏好管理学校内部事务,将个人权利凌驾于学校其他人员之上。在依法治校中,这种校长往往不注重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会严重打消教职工和学生参与依法治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个人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独裁的领导者的根本原因,其实也在于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其权利并没有受到学校其他的人员的束缚,而且外部对于校长行使权力的监管也是有心无力,这就导致校长的权利过大,但却没有有效的监管方式。另外,这种独裁的领导方式还有一个弊端:校长的个人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其又不听取他人建议,这就导致依法治校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的概率大大增加。依法治校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协商和努力,“独裁的领导行为是对依法治校权利的过度占有”,⑤是不利于依法治校地顺利实现的。

三、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角色定位的选择

中小学校长身份的多重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依法治校中的角色也应当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依法治校过程中校长所担任的多重角色之间经常相互重叠又相互交叉,经历着角色之间的频繁转换,而且各种角色之间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如果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便会发生角色冲突,阻碍依法治校的正常推进。⑥因此,在定位其角色时应当具体而全面。

(一)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角色——守法者

守法者是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角色。首先,抛开中小学校长的具体职务来说,校长也是一个普通公民,也要像普通公民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自身的义务与职责。其次,校长具有教师身份,要像普通教师一样遵守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履行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不得出现越权或者权力寻租的行为。遵纪守法是对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最低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的角色不能仅仅定位为守法者。

(二)中小学校长的核心角色——领导者

谈到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核心角色,就必须要讲到我国中小学的校长负责制。虽然学界对于到底什么是校长负责制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依法治校的推进其实也是学校管理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核心角色应当是领导者角色。作为中小学校长,校长仅仅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是不够的,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对教职工、学生、学校及上级领导部门负责,主动肩负起依法治校的任务。

校长与普通公民最大的区别在于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并且是中小学内部最高的管理者,在推进依法治校时,校长作为学校内部最高的管理者必须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2012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为进一步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等。但是到底该怎样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和程序,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落到了学校的层面。学校应该怎样改革?改革的力度到底该怎样把握?校长其实是起着关键的领导作用。校长的法治意识、依法治校能力等都会对整个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推动依法治校既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也是其义务。

(三)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角色——协调者与执行者

虽然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校长去做,在依法治校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等都是参与依法治校的主体,校长在处理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长自身与这些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时,还需要充当两个重要的角色:协调者和执行者。

当各参与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校长发挥其协调者的功能,调和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上文已经提到依法治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这项工程时必然会牵动到多方利益。如果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依法治校地推进带来重重障碍。⑦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小学校长的协调者角色主要体现在学校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方面。在外部关系方面,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要处理好学校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关系方面,校长要处理好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协调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在依法治校中中小学校长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门艺术,依法治校的推进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中小学校长的执行者角色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要负责具体落实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治校的要求。其实落实依法治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小学校长不能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被动地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这样容易导致依法治校工作的形式化,而没有具体的实质性内容。在依法治校时,中小学校长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一个主动的执行者,把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当各主体间的意见建议经过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时,校长就需要发挥其执行者角色,将达成的合理意见建议严格的执行下去,保证其得到具体实施。依法治校需要发挥学校所有人员的集体智慧,在学校内部,校长不应当总是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因为校长并不是对所有的工作都很擅长。当面对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时,校长应当将权力下放给更有能力的管理者,此时校长只需要做个严格的执行者就好。

注释:

①王景斌,唐吉庚.依法治校论要[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

②王珏琳.校长角色定位的误区与纠偏[J].湖南教育,2010(5):40.

③鲍成中.法治视域下的校长权力规约[J].教学与管理,2011(8):20-22.

④郭恩平.校长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衡[J].中小学管理,2005(3):56.

⑤鲍成中.校长负责制与校长权力规约[J].中国教育学刊,2010(5):62.

⑥田贤鹏,陈恩伦.后标准化时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8):19.

⑦严慈顺.中小学校长角色冲突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13.

作者:曾瑜

第4篇: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XX县城关小学位于县城西北角的狮山脚下,创办于民国时期,是XX县唯一的县城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共有教学班26个,学生1520。2003年元月,我校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授牌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八月被郴州市教育局验收认定并授牌为“郴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4月经中国共青团湖南省委验收并授牌为“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明校的办学思路,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以及上级党政部门的好评,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依法治校保证了良好的教育研究环境,学校教育研究成果明显提高。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山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省级课题研究, 2003年在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评估中获省二等奖。2003年又根据学生来源的多层次、多层面的复杂情况所呈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开设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学生健康成长档案袋”,并经市教育局审批开题进行研究,该课题研究报告,获得“郴州市心理与教育学会课题研究评比”获一等奖。2004年省级课题研究在阶段性成果评估中获省一等奖。

二是,依法治校保驾护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育教学综合质量稳居全县第一;

2、校本管理在年终督查中,总分稳居全县第一;

3、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教师上教学比武课,都获全县第一;

4、教师校本教研,新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论文,获省、市、县奖历逐年增加;

5、学生在学校首届艺术节系列活动中,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今年“建校50年纪念暨„六一‟文艺晚会”活动在XX城发出了超前的撼动,展示了依法治校系列活动的强大力量和重大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力度、提高法制意识 确立依法治校思路.

2002年9月,学校研究确立了依法治校的新思路。制定依法治校的计划方案,掀起了学习宣传教育等法律法规高潮,开展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

首先是搞好教师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制水平和法制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观念,并把此项工作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每周例会的法制学习制度和假期的政治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讨论法律法规常识,要求教师有认识做笔记,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比赛、撰写心得、论文进行交流,要求全体教师学好法律,用法律来维护工作,保护学生,保护自己,确保学校的不断发展。同时抓紧抓好教师每年的普法考试工作,进行法规知识竞赛。学法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促使自已沿着正确的法制规道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法制水平。

二是搞好社会宣传,推广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社会、家庭、学校的法律意识。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上街游行,开展反法轮、拒邪教活动,主办普法教育宣传专栏,办好十“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依法办学”板报,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组建了由40多名学生组成的鼓号队和200多名学生组成的腰鼓队,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政法部门、宣传部门搞好法律法规等宣传,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知识的推广运用。

三是办好红领巾广播站,组织主题班会、队会,增强校园法制氛围。充分利用每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会、年级组会不断地学习宣传校纪校规、法纪法规,比如:交通安全法、XX县城市居民行为“十不准”等,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依法学习;评选国旗下讲话法制教育优秀讲话稿和法律教育优秀播音员,同时我们又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不断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建立学校网站,进行校纪校规、法纪法规网络教育。为了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信息、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于2003年建立了学校网站“朝霞网”(http:///),通过网络宣传法纪法规、校纪校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把握依法治校的主题 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落实一名副校长具体抓,校委会成员一起抓,年级组分段抓,全体教师共同抓,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形成了严紧有序的依法治校新格局。

1、把握教育基本法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师资格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意见》等法规政策,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政策,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⑴开展保护环境,珍惜生态主题教育。建立自然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地址:XX花木园)。每学期根据小学年级要求组织进行实践活动,从小养成珍惜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同时进行保护环境保护法的教育宣传,形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

⑵组织开展城市环境卫生保护教育实践活动。与县建设环保局共同研究制定安全文明卫生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由建设环保局总体部署,学校组织实施。学校选拔了46名自觉性强、纪律性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少先队员为小小环卫生队员,利用上学前时间检查督促上学途中吃零食和乱丢废物的学生、家长和社会流动人员等,收到了良好效果。

⑶组织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卫生上学巷道活动。学校的上学巷道长达600余米,4条小巷交织,最窄的地方只有1米多宽,每天6000多人经过,单车、摩托车、三轮车、拖拉机、穿梳而过,严重威胁孩子安全,面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教师实行轮流站岗制度。学校又选拔了60多名自觉性强、纪律性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为贯彻执行学校纪律制度的安全文明卫生行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网络站监督岗。实行早、中、晚轮流站岗,日常检查贯彻执行学校纪律制度的情况,记录违反学校纪律制度的学生、家长和社会流动人员,特别是严禁家长骑车接送孩子,确保上学、放学安全和学习、生活纪律,收到了良好效果,深受广大家长支持。

2、全面实行制度管理,创建民主公正和谐的氛围

首先,完善组织管理结构,健全学校管理责任制,形成系统管理。学校管理遵循规律、加强集体研究、遵循规律、坚持组织领导,学校建立了“党政工”、“校委会”等一系列管理机构,学校各项重点工作都建立领导小组,实行集体领导制度,重要事务由学校党、政、工联系会议研究决定,杜绝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模式,既保护了领导又发挥了集体智慧作用;学校各类管理人员都实行岗位责任制,从校长、副校长到年级组长、课题研究组长,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又自觉做到分工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并实行中期评估调查和期末考核奖励,做到分工明晰、责任明确,人人参与,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合理调动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其次,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管理制度,落实督查措施,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研究制定了《德育工作方案》、《文明卫生常规监督岗评比方案》、《法制与安全工作方案》、《教师专业技术考核细则》等20多项工作细则方案。为了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关心爱护、锻炼提高,学校还研究制定了:全员岗位责任制、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协议书、学生行为监护制度、校本教育研究制度等90项管理制度和公约。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有表扬,有奖罚。完善制度建设,实行制度管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合理、合法、合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避免内耗。增加了学校管理透明度、信誉度,增加了学校管理的战斗力、凝聚力,启迪了全体教师的智慧,挖掘了教职员工的潜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家庭、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

三是实行民主管理,搞好校务公开,维护合法权益,建立友好情感。

建立以基层工会为组织的民主管理结构,以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的民主管理阵营。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制、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岗位考勤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学校制定校务公开工作方案,经过全体教职工民主产生学校考评考核领导机构,学校一切考核评优都要按照统一的细则考评而定。拟订《骨干教师推荐办法》,《特级教师推荐办法》,完善了《水电管理办法》、《结构工资实施细则》、《教育教学奖优罚劣细则》、《专业技术考核细则》、《安全稳定工作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建“文明职工之家”建设小康区域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经民主表决予以实施。同时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由校长牵头组织制定,制度一旦决定,校长是同样受到制度管理和约束,并且还必须带头执行。学校实行门卫执勤制度,上班期间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进出校门都要实行自觉登记,校长出差办事进行登记,一次不漏;学校收入支出,不论大小多少全部进帐,实行轮流审帐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给领导一个清白,给教师一个明白。 学校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做到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并聘请了依法治治校监督员进行监督。

四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维护师生的共建制度。学校与教师、家长、学生分别签订《安全稳定教育工作责任书》和《文明卫生教育工作责任书》,执行“学生行为监护制度”等。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人人有责,责任明确,牵动千家万户的心,为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XX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结合以德治校,规范行为。建立了“文明育人公约”,“文明卫生行为公约”,“争做文明市民公约”。开展争做文明小市民宣誓活动,举行宣誓仪式,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城关镇领导亲自参加宣誓仪式,学校师生形成了规范的自觉行为、树立了文明师生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三、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㈠、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促进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生安全,教师安宁,家庭幸福;学校文明,人才百出,社会满意;卫生洁净的校园,孩子成长的乐园,教书育人的天堂。这是学校提高育人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我们于2004年9月开展了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1、举行全校总动员教育活动。学校校长做了以“展开自己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吧!”主题的动员报告,提出学校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部署主题教育工作。

2、举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从幼儿开始”为主题的家庭、社会、学校研讨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 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演讲活动;

4、举行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建设五项基本要求》、《文明卫生行为十不准》、《思想道德行为十条禁令 》、《学生礼仪常规》为基本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

5、建立制度,加强对教师和学生权益的保护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建立了《学生行为监护制度》、《安全文明卫生巷道管理制度》、《对学生下河洗澡的禁令》、《教师文明育人公约》、《学生文明行为三字经》等;

6、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分别签定了《安全稳定教育责任书》和《学生文明行为教育责任书》;

7、在上学巷道口悬挂“为了孩子安全,接送孩子车辆,请留步!”警示牌。

大家的法制观念强,责任意识得到提高,依法治教的思想加浓,能够群策群防,齐抓共管,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综合治理工作,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均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没有出现事不关已、袖手旁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没有出现体罚和心罚学生的现象,学生在校的突发性患病,有老师护送去医院治疗,烧水熬药,问寒问暖。相应,学生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劳动,把老师看成最信赖的人。二是同志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积极进取的氛围浓厚,在工作中表现极大的热情。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且位居全县前列。更加取得了社会的信任,省内外、县内外的家长纷纷要求将孩子送进我校就读,并表现出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㈡、聘请法制副校长 增强依法治校力度 提高法制效应

学校教育联系到千家万户,涉到及方方面面,好多事情是学校师生甚至家长都不能办好或解决的问题。然而,学校从1999年开始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建立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包括:法制副校长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机构、保障措施和房子、位置、办公实施都作了具体要求。法制副校长每个学期上法制教育课8节以上,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活动两次以上,办宣传专刊一个,结合家访20次以上,同时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法制教育征文活动、消防安全演练活动等,主要解决了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学生进“三室两厅”和社会闲杂人员随便进入学校影响教学问题。通过建立健全了法制副校长制度,并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㈢、建立家长学校 进行法制教育 提高社会效应

我校于2003年10月建立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同时,拟订了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委员会的职能,以及家长委员会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能。

家长委员会设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委员会,家长委员成员共有189人。其中有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专家接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社会企事业团体、农村、城市居民、个体工商人员。学校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和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家长委员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涉外教育活动都是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实施。到现在组织进行了家长学校培训活动5次;学生教育活动 10次;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贯彻执行20余项;解决学校实际问题30项。比如:

1、2003年10月25日主持召开了历史性的规模大规格高的家庭教育培训会议,邀请了北京金色童年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田国方到会演讲,并聘请为家长委员会顾问委员,培训会议轰轰烈烈,领导和家长都有口皆碑。

2、郴州市心理与教育学会理事会主任、教受也聘请为学校家长委员会顾问委员,他们热心指导学校“心理与健康”课题研究工作,并经郴州市教育审查批准为市级研究课题。

3、2003年11月家长委员组织带领38 名优秀学生参加湖南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活动,让小学生得到了人生一次不可忘记的启迪教育,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长沙比XX好,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把XX建设得比长沙更好”。

4、家长委员会为学校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建立了以五大教育基地(即:革命传统教育、自然生态教育、尊老敬老教育、小健康教育五大教育基地),并聘请了五大教育基地的负责人为顾问委员。这是学校用

三、四百万元都不能办到的事情,通过家长委员会顺利解决了,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年龄特征分别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这是一种永恒的不可估量的收获。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彻底转变,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了完善的权益救济渠道,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学生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了彻底转变,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几年来,教师的师表形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表现等得到了社会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学校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师生违纪犯罪率为0,学校周边环境良好,校群关系密切,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第5篇:岳华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小结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遵照上级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工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校依法治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指导思想,强化了任务的落实。

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始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制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法律素质,依法治校。

二、加大了对依法治校工作的过程管理,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1、加大了普法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了《宪法》、《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对学生的普法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保证质量;其次是面向社会大力普法,搞好宣传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好教材.

2、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经过依法治校工作运行,教师的依法从教意识明显增强,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3、加大整治力度,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我们充分发挥了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学校邀请他们来校作法制报告。学校还举行了“法制教育知识竞赛活动”。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

岳华小学 2013年10月21日

岳华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小结

岳华小学 2013年10月21日

第6篇:新农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在创建市“依法治校”工作中,金湖县陈桥镇新农小学一直以“民主 和谐 绿色 平安”的治校特色,积极打造法制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在全校师生齐心协力下,各项工作均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获得 “淮安市合格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淮安市诗香校园”、“淮安市平安校园”、“淮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县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连续十多年“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将“依法治校”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强化任务落实。

我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严格执行各级部门有关法制工作的要求,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依法服务,大力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为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分别成立依法治校创建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校安办、总务处、教务处分头抓,并与各处室、各班级、各老师、各班主任签订相关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创建工作实绩与绩效考核挂钩,哪个环节或哪个人出问题,担任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年终不得评优,从而确保依法治校工作网络正常化。

二、增强全面管理力度,提升工作实效。

1、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分层次,多渠道地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若干意见》。学习过程中,我们一

方面加大对师生的普法力度,开设法制教育课,定好教学计划,安排好课时,保证质量;二是面向社会大力普法,配合县、局普法办搞好宣传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学用教材,重大节日会组织师生到集镇、到乡村参与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

2、加大交流力度,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制定了师德评比标准与细则,强化师德工作的自评、互评、校评管理,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搞好与各部门工作的配合,依法妥善处理涉及的案件。对影响师生积极情绪或其他不良现象,及时针对性的谈话、教育,尽力尽快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学生家长、教师队伍思想状态相对稳定。

3、加大整治力度,争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我们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每学期,学校会邀请镇派出所、司法所部分同志来校作法制报告,并请家长一同参与;同时与集镇居委会密切联系,请他们配合,做好群众工作,依法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活动,认真总结“六五”普法期间制定、实施《新小法制宣传活动方案》的经验和教训,力求法制教育低龄化、普及化。

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依法治校目标

依法治校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为此,我校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规范教育教学的各种行为,努力实现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推进学校管理走向正规化、常态化。

1、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保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针对我校实际,我们依法实施教师量化绩效考核、班级工作量化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和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在绩效考核这一块,根据平时师德、工作量、、工作表现、实绩等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与细则,并征求老师们和镇中心小学的意见,激发教师乐意干、争着干的热情,这些老师在年终必将有较高的绩效收入,评优、晋升职务与职称也会同样优先。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采取各种保障措施,给师生们吃下定心丸。一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每天必讲安全知识,每周有一个安全主题教育,每月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1-2次法制教育讲座,所有这些均有记录、图片等资料。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建立安全责任分块负责制,校安办、后勤处、德育处、教务处、警务室等均有不同的安全管理内容和责任,并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做到安全分部门,部门有领导,教职工有责任。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加强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将达到监控全覆盖,电脑房有防盗门、消防设备,专人负责;体育器材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器材室均配备消防设备。我校有1名保安人员,为提升其责任感,我们与其签订责任书,制定工作职责,门卫工作做到规范,不脱岗,不擅自离岗。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天还分别安排一名校干和教师参与巡查、值日,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有保障。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其中、期末均进行一次大规模活动,平时由校干和班主任不定时的检查与处理,为校园安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学生法制安全启蒙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的法制教育方略,本着法制教育从小抓起、从自身做

起的思路,围绕师生个性心理与生理发展、校园暴力、校园周边环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等主题,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每学期,我校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新小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进行宣讲,教育学生从小在社会上做一个守纪守法的小公民,在家里做一个诚实孝顺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乐学向上的好学生。在法制宣传月教育活动中,我校会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讲课,通过全面的法制知识、翔实的案例去教育学生远离网吧、赌博,拒绝邪教、毒品,抵制恶习、诱惑,遵守法律法规,把自护自救、珍爱生命等内容纳入班级常规教育。

4.抓各类矛盾的化解。学校从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定期分析形势,寻找矛盾产生的源头,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组织领导、教师、家长、学生进行一次谈心活动。根据学校实情,认真定好校访日、家访日,加强心灵沟通。及时与县镇锁定上访人员名单,定人定时交流,心贴心的服务,引导他们不越级上访。多年来,学校秩序稳定,环境和谐,社会评价好。

我校“依法治校”创建工作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努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为乡村小学依法治校树立良好榜样。

2014.08.07

第7篇: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第二实验小学

依法治校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六”普法规划为统领,以学校领导、教师、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以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以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以增强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目的,进一步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提高法制管理水平,为我们杭坪镇教育事业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活动,发挥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

1、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集体学法用法的制度。由学校确定主持此项工作的人员梁志昌,根据学校实际,具体安排相应的时间、地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集体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职业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浦江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作《杭坪中小集体学法签到表》并要求及时做好记录,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并归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2、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许可行为,切实调查、统计全镇教师的教师资格证,若是有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学校督促其尽早尽快

参加各相关项目的学习、培训,努力尽早取得合法的教师资格证书。

(二)深入开展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教育,增强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法律知识水平。由主持此项工作的教师负责收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浦江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的法制教育专题板块,要求教师重点学习。并将上述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到学校政治学习的内容中,集中学习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同样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写一篇法制学习心得,上交学校归档。做到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2、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做好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工作,并积极参加县教育局会同司法局组织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

3、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执教制度。学校在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依法执教工作的进程。学校制订相关规章,对教师参加法制学习、培训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量化,与教职工的学年度考核挂钩,以此促进教职工工作作风的不断优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实验小学小学

2013年3月25日

第8篇: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第二实验小学

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六”普法规划为统领,以学校领导、教师、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对象,以灵活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以学法、守法、用法为主题,以增强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目的,进一步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提高法制管理水平,为我们杭坪镇教育事业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活动,发挥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头作用。

1、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集体学法用法的制度。由学校确定主持此项工作的人员梁志昌,根据学校实际,具体安排相应的时间、地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教师集体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每学期不少于两次。重点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职业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浦江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作《杭坪中小集体学法签到表》并要求及时做好记录,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并归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2、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许可行为,切实调查、统计全镇教师的教师资格证,若是有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学校督促其尽早尽快

参加各相关项目的学习、培训,努力尽早取得合法的教师资格证书。

(二)深入开展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教育,增强教职员工学法用法的主动性。

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法律知识水平。由主持此项工作的教师负责收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浦江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的法制教育专题板块,要求教师重点学习。并将上述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到学校政治学习的内容中,集中学习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同样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写一篇法制学习心得,上交学校归档。做到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2、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做好与法制副校长的联系工作,并积极参加县教育局会同司法局组织的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

3、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执教制度。学校在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依法执教工作的进程。学校制订相关规章,对教师参加法制学习、培训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量化,与教职工的学考核挂钩,以此促进教职工工作作风的不断优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第二实验小学小学

2013年3月25日

第9篇: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祝阿镇中心小学

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制度保障。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加强学校教育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使教育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为基本方针,将学校管理和工作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校法制建设工作的实施,基本形成与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内容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法制工作机制,保障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制工作和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教师队伍。

三、重点工作

1、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会、少先队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校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定期研究,及时解决本校法制工作的重要问题。

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修订、完善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制订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做好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和法规。其次是组织教师经常学习学校制定的《学校章程》和其他规章制度和一系列考评、考核细则。最后要做好检查、考核、评比工作,使每一位教师都要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工作、学习、生活,不断提高自己依法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一个法制意识强、工作热情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群体。

3、全面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学历关,把好资格关,把好考核关,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评聘分开。实行教师竞聘上岗制度。根据上级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职员工竞聘上岗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资格准入、岗位设置、公开竞聘、合同签订、安置分流以及聘期管理等工作,逐步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人员流动制度。引导和协助落聘人员转岗就业,促进教师有序、规范、合理流动。

4、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按照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认真组织选举,切实履行教代会职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重大事项经学校讨论决定后,需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搞好民主监督制度,强化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职责,定期更换校务公开内容。建立情况通报制度,不断强化监督机制。

5、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认真抓好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教育,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开创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局面。一是突出法制教育地位,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要求。二是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开展主题会、黑板报、法制宣传月、知识竞赛、队活动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三是拓展法制教育阵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德育教育基地作用,完善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组织,进一步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是注重法制教育效果,把握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有效遏制学生违法犯罪。

6、搞好少年儿童维权工作。为了搞好少年儿童维权工作,学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人犯罪法》。教师要把学习以上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放在首要位置,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学生维权工作相适应,使维权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抓好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学校、校外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手拉手、关心特殊生、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做好转化工作,使少年儿童的权益维护真正落实到实处。

四、依法治校实施措施

一:组织发动阶段,健全组织领导,召开动员会。

二:组织师生学习有关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自觉做到学法、用法、执法,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

三:在提高法制意识的基础上,学校发动师生不断修订、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提高,全面提高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以教育法制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创建法治社会作出贡献。

附:

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胜军

副组长:于海滨 张洪义

组 员:王秀芹,赵建敏 ,李 华,

孟庆锋,耿艳芹, 李东美

上一篇:环卫作业安全生产总结下一篇:纪律处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