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梦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文化强国梦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第一篇:文化强国梦论文

用文化力成就机械强国梦

当记者在会议报到处接到文件袋时,着实有些意外,一个容积不算小也比较皮实的文件袋差一点没能拎起来,而且底部的一角已被撑破了。记者也曾组织和参加过数以百计的各种会议,这样有分量的文件袋实在不多。到房间打开一浏览,确实是蔚为大观。

其中,有中机联会长、党委书记王瑞祥将作的主旨报告、《机械工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大红的《光荣册》、24家企业的《经验交流材料》《会议指南》《机械政工与文化》月刊第八期,《机械强国梦——“北汽杯”全国机械行业职工征文比赛获奖文集》《“京城机电杯”全国机械行业职工书画摄影比赛优秀作品集》、厚达531页82万多字的《2011—2012年优秀研究成果文集》、还有东道主一汽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以及图书《中国需要工业精神》等。

尤其有一部《铸魂——中国机械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30周年纪念册》,这是一本暗红色加封套的大气精美的彩色画册,136页,配有光盘,记略了中国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30年的追求、坚守、创新与作为,让记者深感其坚实的足迹与丰硕的成果。

这些文献,足有半尺厚,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其厚重与不同凡响。接下来的会议与见闻,更强化了这种感觉。

8月21日上午8时过,长春市开元名都大酒店二楼开元厅,敞亮简洁的会议厅充溢着激动欢欣的气氛。机械行业的老部长、机械政研会的创始人、中机联名誉会长何光远,中机联名誉会长和机械政研会名誉理事长、原中机联会长、党委书记于珍,中机联顾问、机械政研会名誉理事长、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贾成炳等年高德劭的老领导来了;年逾八旬的原一汽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耿昭杰同志和一汽集团原宣传部长张明石同志喜形于色地持杖赴会;参与研究会创建工作并担任第一届副会长兼秘书长、首任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主任的王都同志,原机械部政工办主任、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国资委原纪委副书记邵瑛同志,机械政研会顾问、原常务副会长、原机械部监察局局长杨淑云同志,原机械政研会秘书长龚凯进同志等喜笑颜开地来到会场。200多名国内机械、汽车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思想文化建设的开创引领者、组织推动者、研究实践者,从青年才俊到耄耋之年,新老几代人喜集一堂,追昔抚今、互致问候、互道珍重。他们重温友谊、并肩合影,或者盘点成果、展望明天,呈现出风云际会三十年、薪火相传求振兴的感人情景。

9时整,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机械工业政研会共同召开的全国机械工业文化建设暨机械政研会30年成果展示会,在奏唱的雄浑国歌声中开启。主持人于清笈——作为中机联执行副会长、机械政研会副理事长、与机械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及研究有着30多年不解之缘,她以其惯有的激情、轩昂的语调和标准清晰的京腔,颇为激动地宣示会旨、介绍代表与来宾、推进议程。

在中机联副会长、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同志热情致辞后,中国政研会王明业副秘书长和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韩天副局长分别讲话,对中国机械行业和企业思想文化建设的贡献与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提出了顺应大势、创新发展、继往开来的新要求。

让我们暂时穿越一下历史:30年前的1984年8月28日,就是在长春、在一汽74栋礼堂,由机械工业部党组召开的“机械工业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期间,成立了机械工业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为全国先期成立的行业研究会之一。

30年后,作为上级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暨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在贺信中,对其作了如是评价:“中国机械政研会是在全国成立最早的行业政研会之一,30年来,中国机械政研会始终立足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实际,坚持研究工作以基层为主,研究课题以当前为主,研究目的以应用为主的原则,把行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在加强和改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接下来两个小时里,代表们凝神屏气地聆听了中机联会长、党委书记、机械政研会名誉理事长王瑞祥所作的主旨报告(报告全文见企业文明网)。

王瑞祥同志所做的报告,14 000余字,以《弘扬优良传统,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机械制造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题,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统领,围绕行业转型升级与振兴发展,总结回顾了机械工业思想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分析了机械工业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提出了加强机械工业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总体要求、思路和措施。

以文化力成就“大国重器”。王会长首先总结回顾了机械行业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与政研会工作,认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认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60年多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3年实现行业总产值总额20.4万亿元,为1978年427.6亿元的488倍;实现增加值总额为5.43万亿元,为1978年97.2亿元的559倍;实现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3 724.7亿美元,为1978年的1 427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4%、19.8%和23.1%。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均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基础薄弱跃居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伴随着机械工业的振兴发展,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保障,也以文化力成就了“大国重器”。

他高度评价机械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机械行业导入企业文化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广大企业自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战略,一把手亲自挂帅,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成立专人负责的职能部门。围绕灵魂铸人、科学管理和品牌建设,以构建人本文化为主导,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奠定建设现代企业的思想保障;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大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抓手,持续优化企业形象,形成了体系健全、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坚持不断加大硬件设施配备,完善载体建设,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物质保证。注重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探索用科学、量化的方法,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督促检查,定期总结考评和奖惩,促进文化落地。坚持根据形势变化和职工需求,开展人文关怀、心理援助及舆情管理等,不断赋予企业文化建设新理念、新内容和新实践。多年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展现了机械企业文化强企、产业报国的魅力和风范。”

他援引诸多企业案例说明其取得的五方面成就:坚持核心价值取向,构筑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立足以人为本,坚守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原则;着眼提升内在素质,力求文化落地生根;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将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突出自身特色,塑造企业文化之“魂”。

王会长用大量篇幅,高度评价了长期坚守与积极作为的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及其研究服务工作。他说:“长期以来,机械政研会作为服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业组织,自成立至今,历经机械部、机械委、机电部、国家机械工业局到中机联的多次机构改革变迁,但始终坚持旗帜不倒、阵地不丢、队伍不散、工作不断,为促进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坚持继承发扬机械行业的优良传统。1984年,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机械部率先成立了行业政研会,为开展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之后30年间,政研会相继以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企业精神与厂风建设、行政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等为重点,开展专题研究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塑造企业形象活动,并以机械部名义印发《机械行业“九· 五”期间广泛开展塑造企业形象活动的意见通知》,提出了明确要求。组织召开了启动打好“三大战役”“塑造企业形象”活动现场会,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经验,深化了新形势下的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新世纪以来,在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情况下,中机联作为综合性行业社团,秉承行业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先后协助政府和组织政研会等单位,陆续开展了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行业文明单位评选表彰、企业文化建设和高技能人才推选等活动。截至目前,已评选行业文明单位676家、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近300家,推选表彰行业高技能人才千余名。

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机械政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展示作为”的办会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研讨厂长经理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到如今的“新格局·思想力”论坛,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贯穿始终。期间,在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相继组织开展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等课题研究,及时为企业提供工作引导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行业研究力量的优势,组织举办了近十次规模较大的专题研讨,连续开展了十届思想政治研究评审评选活动,共涌现出600多项研究成果、创新成果和学习成果。出版和印发了《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树立企业生命线》等一大批图书和成果交流材料。根据形势要求和企业需要,先后组织举办了数十期专题培训班,受训人数达到几千人,组织19次境外学习考察,使数百名党政领导干部从中受益。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等宣传优势,举办会刊、专刊、组织开展劳模事迹图书出版、录像制作和大型宣讲活动,传播正能量,彰显新风貌,为加强新时期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是努力构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格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行业到专业、到省市,从省市到企业、到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研究网络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机械政研会坚持忠实履行行业责任与使命,努力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行业文化建设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打造平台、完善机制。几年来,构建了以特邀研究员为主体的研究工作骨干队伍;倡导并开展了以行业诚信与品牌协会、功勋企业及功勋人物等为主题的社团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文化、管理文化、自主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开展了三年一次的优秀政研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活动;组织开展职工文化节、书香行业、十大文化品牌创建等活动;推进了载体设施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行业政研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和新平台。

行业科研系统政研会曾针对科研体制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调研和开展研讨,对推动科技系统改革与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教育系统政研会至今仍活跃在行业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之中,为培养行业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湖北、天津等地方机械政研会,主管部门几经变化,政研会始终坚持活跃在行业企业之间。”

在总结回顾历程与成就的基础上,王会长解析了四方面的成因。他说: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机械企业自觉践行企业文化建设,源于他们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机械企业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和节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不仅要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影响和引领职工,树立起建设机械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机械企业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基于他们准确把握产业定位和企业特质,时刻不忘机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我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紧紧把握文化力最终决定企业胜败的核心要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积极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参与国际竞争、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构筑软实力。

机械企业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来自他们坚持求真务实创新发展的行为自觉。机械企业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整体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长期任务,视其为一项系统工程。从领导体制保证、工作机构人员、内容体系构建、运行保障机制到落地生根,层层相通、环环相扣、点点相连,不做虚功,务求实效。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成果。

机械行业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靠的是行业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的传承和发扬。从20世纪80年代起,机械部先后提出并制定了“团结、勤奋、务实、廉洁”的八字部风和“超前铺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竭诚服务”的32字行业准则;组织实施了全行业“打好三大战役,塑造四个形象”活动,凝炼出“热爱机电、献身机电”与“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行业精神与行业道德,编写出版了《机械企业形象塑造》一书,开展了“机械行业企业形象十佳”评选活动。中机联成立以来,确立了“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确定了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行业的工作思路,并形成了三年一次的行业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活动。面对机械工业发展新阶段,响亮提出了“让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的行业新理念新追求。

同时,坚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先进的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促进了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王会长深入分析了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挑战与问题。他分析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机械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他描述了文化力与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他认为无论从国内外形势或行业企业状况看,企业文化建设形势逼人、任务紧迫;他指出了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的深度不够;二是建设工作的系统性不够;三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度不够;四是职工的认知认同度不够。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他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及实施《机械工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安排。

记者从会上印发的《机械工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读到: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机械工业整体文化软实力,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与振兴发展,特制订本指导意见。《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实现途径三个部分,18条,共5 280余字。《意见》的起草工作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行业企业的优质力量而形成。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北京京仪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明杂志社、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党委和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参与了起草工作。《意见》汇集了企业文化的实践经验,高度总结概括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发展的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意见》全文见企业文明网)

王会长告诉与会代表:“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完成‘十二五’行业总体规划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机联借机械政研会成立30周年契机,组织全国机械工业文化建设暨机械政研成果展示活动,并印发《机械工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宗旨就是要通过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实现机械强国目标奠定文化基石,提供有力支撑。‘意见’较全面地阐述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内容很全面,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就如何贯彻实施好《意见》,他提出并谈了五点要求: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再认识;努力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体系,奠定工作的坚实基础;着力突破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环节,促进文化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包括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战略,突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保障;全力打造文化建设合力,加快促进行业企业软实力提升。

他表示:“中机联拟适时组建机械行业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工作委员会,并研究把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表彰,同行业劳动模范评选和行业文明单位的评选表彰一同纳入创建活动工作范畴,打造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业品牌服务项目。同时,行业企业都要积极做好‘十三五’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制定,提前谋划,提前动手,争取主动。协会与企业要主动加强联系,加强沟通,构建协调顺畅的工作体系,形成上下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共同为开创机械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这位前国资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原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在行业和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和杰出的贡献,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擘画者与有力推动者。他深刻、生动而又浑厚舒缓的报告,很多代表给予了由衷的赞赏。中餐期间,老部长何光远对记者讲:“王会长的报告讲得非常好,系统全面而透彻管用。”

报告结束后,中机联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机械政研会理事长赵驰同志宣读了一系列的表彰决定(系列表彰决定见企业文明网),随即举行了颁奖活动。116家荣获2011—2013年度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的代表、全国机械行业十大企业文化特色单位、十大企业文化建设领军人物、十大政研会的代表、十佳政研会工作者、32位全国机械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的代表依次上台领奖。这些实至名归的获奖者兴高采烈,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

让与会者更加振奋激动的是后面两个颁奖环节。主持人以铿锵激昂的语调,宣读了《关于颁发全国机械工业思想文化建设功勋奖、成就奖的决定》:为继承发扬机械工业优良传统,推动行业思想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决定,对30年来为行业和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领导者和优秀实践者进行表彰。授予邹家华、何光远、包叙定、于珍、邵奇惠、陆燕荪、吴晓华、贾成炳、薛德林等9位同志全国机械工业思想文化建设功勋奖;授予王都、马娴华、邵瑛、杨淑云、于清笈、耿昭杰、张明石、龚凯进、李祖荣等9位同志全国机械工业思想文化建设成就奖。伴随着欢快激昂的乐曲声与热烈真诚的掌声,王都、邵瑛、杨淑云、于清笈、张明石、龚凯进、李祖荣等7位同志上台领取了珍贵的奖杯。随后,王瑞祥会长走下主席台,把成就奖奖杯送到了耿昭杰同志手中,双手紧握耿昭杰同志的手。当王瑞祥会长离座走到台前,把功勋奖奖杯送到何光远、于珍、贾成炳同志手上,并长时间紧紧握手致贺时,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为获奖者送上了真诚的敬意与祝福。

在下午的会议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孙国武,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丛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夏小强,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马健劲等,在会上交流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经验。24个单位作了书面经验交流。企业作为主阵地,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振兴发展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队伍稳定、具有良好工作抓手的良性运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创造着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会间还举行了机械行业文化节闭幕式,进行了成果展示与颁奖仪式。据机械政研会秘书长邵乐利介绍:由中国机械政研会主办,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机械行业职工文化节于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举办。文化节期间,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加“京城机电杯”职工书画摄影比赛和“北汽杯”我的机械强国梦征文比赛。经过两个赛事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全国机械行业职工文化节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共评选出书画摄影奖85个,优秀征文55篇,文化节组织奖11个。文化节推进了行业文化建设,弘扬了行业精神,活跃了行业职工文化生活。

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汽大众、一汽红旗和一汽轿车等公司。中国一汽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强烈对比;以做强做大自主事业为核心开展“第四次创业”,推出以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理念和经营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一版核心价值体系等做法,给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意义,正在超越传统硬实力而成为制胜的关键,赵驰同志在总结讲话中作了进一步分析。他强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握三个要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需要全员参与;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下硬功夫;着力文化建设,要为塑造企业形象和发展服务。他对于宣传、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认真学习、理解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开展工作;要抓住时机,做好企业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推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业工作平台,中机联将适时组建机械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委员会。(赵驰同志总结讲话全文见企业文明网)

这是一次凝心聚力的会议、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也是一次以文化力成就“大国重器”的动员会,代表们普遍作出了积极评价。赵驰在结语中响亮地提出:“30年前我们在此集聚出发,今天立足新的起点再扬鞭,共同为机械强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显然,这也是与会者和全行业的共识和愿望。

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中国工业心脏强有力的搏动。

(责任编辑:李 直)

作者:李祖荣

第二篇:助力文化强国梦 奋进视听新征程

近几年,我国视听产业持续迅猛发展,视听精品不断涌现,在创新表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及在加强对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远景规划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视听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强国建设、网络强国建设以及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今年6月,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互联网影视峰会两个视听界重磅会议先后在成都与上海开幕。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奋进视听新征程”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三天会期内举行了45场高热度、高水准的活动,包括论坛、展览、发布会、盛典、展映、大赛、产业推介、投融资路演、公益直播、文创市集等多种形式。同时,云上大会与线下大会同步互动、有机融合。2021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中国互联网影视峰会发布了《中国视听新媒体發展报告(2021)》《2020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2021)》三个重要报告,成为网络视听发展的“风向标”。

本刊记者应邀参会,并根据会议内容策划了此专题,意在汇聚行业发展新思想,展望未来,推动我国网络视听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策划人:沈金萍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的中国梦

摘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4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13,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中国梦需要思想、文化的有力支撑。深入探讨中国梦的意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并进而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学术界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中国梦的意蕴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通常情况下,每个民族的梦想都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昔日辉煌和深重苦难的历史沉淀。作为一个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曾经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和勤劳创造过辉煌的东方文明。四大发明是我们奉献给人类的杰出科技成果。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争,以及随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腐朽的清王朝一步步向列强屈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逐步形成,民族饱受屈辱,国家失去尊严,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生存危机。一个民族的苦难往往是民族复兴的开始,在中华民族艰难顽强接续抗争之路上历练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无数爱国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更多地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状况。因此,可以说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

中国梦是具有整体性或者说具有融合性的梦,我们应该辩证地、全面地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可以说,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讲,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从个体的视角上来看,中国梦就是人生出彩和生活幸福。因此,“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人民幸福的梦。从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次出发,我们可以把中国梦理解为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从国家层面上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是中国梦的目标。从民族层面上讲,中国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无数中华儿女所期盼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腐败的清政府,一大批爱国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拯救旧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并进一步改革开放,经过长期探索,终于找到了能够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显著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唯一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个人层面上讲,中国梦的主要目标就是人民幸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工作和收入。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是明显不同的

第一,在价值观方面是不同的。美国梦强调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它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早期迪士尼公司塑造的米老鼠形象,在影片中表现为从事司机、运动员等多种职业,面对不同的职业从不自暴自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自我定位,充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即所有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只要通过个人勤劳的双手,都能获得全社会的认可,得到回报,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美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是,“欧洲梦”强调群体关系,倡导自然界的权利、普遍人权,它看重发展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可以看出,不管是欧洲梦还是美国梦,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个体梦,而中国梦具有更高的层次,它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个体梦,同时又包含着国家富强梦和民族复兴梦,个人的梦想往往孕育在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第二,大国责任感是不同的。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凡是影响美国梦实现的国家或者个人都会受到排挤或者敌视。欧洲一些国家虽然指责美国的霸权主义,但是,他们也愿意通过美国的帮助来实现、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美国和欧洲都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他国的利益。与它们不同,中国梦意味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推动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2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大势,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盼望而提出来的,其中,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就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国崛起不但是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良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该国的认同和赞赏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载体,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設,它们凭借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利用文化持久的吸引力,塑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1]43-44,描绘了一幅人民幸福的画卷。由于时代变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幸福主要是指人们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候从内心产生的愉快心情并因此获得某种自我认同感。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人民幸福提供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中国梦的重要旨归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在伟大的社会变革中还起着重要作用,还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而,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既包括人们的物质需求,也包括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提升人们幸福感,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举措不断增进人民幸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期待越来越高,根据马斯洛人类心理需求的“五层次”说,人们在物质需要和基础性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转向自我实现等精神文化需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 513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7%,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率在所有消费支出增长率中和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率并列位居首位,增长12.9%。按照国际通论,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是文化消费高涨的临界点,人们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即物质消费比重逐渐下降,精神文化消费比重会不断上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总量突破1万美元,这表明,我国已处于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期。目前,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代中国,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把中国梦转化为具体的价值追求。同时,核心价值观还是文化软实力直接、通俗易懂的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成熟程度、先进性与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密切相关,它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全面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集中展现,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述上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但是,我们不能将两者所蕴含的思想等同。这也就是说,我们所倡导的“自由”“民主”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内涵特征,正如著名学者韩震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倡导的某些价值观,尽管与其他的价值观有近似或相同的概念术语,但却因为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实践,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和规定性”[2],我们传播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让世界正确全面地了解我们,让他们明白,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世界多元价值理念、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进而化解分歧,为我们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世界舆论环境。

其次,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在社会迅速发展、时代急剧变迁的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受到了冲击、质疑,大学生在价值判断、思想观念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详细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时代内涵,铸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同时,扎实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各高校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正如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同志所指出的:“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3]。

(二)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到农业科技、天文科学等等,这些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瑰宝。可以说,历史的过去是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辉煌时代,近年来的汉语热、孔子热的涌现,更加强化了我们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首先,我们要合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尚中贵和”、追求“和谐”是其精髓和核心。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通过“尚中贵和”的态度、行动达到“致中和”的结果。儒家将“中和”“和谐”看作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顺其自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文化互融与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思想既是推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武器,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建立和谐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价值源泉。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其次,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努力促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例如,2012年中国推出的一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名字叫《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中国美食的生动描述,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质朴、地道的民族文化,这为我们如何挖掘、传播饮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兼收并蓄的中华独特文化丰富的内涵提供了范例。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美国迪士尼公司上映的票房过亿的动画大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利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从而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使中華传统文化与当代信息社会契合的有效策略,创造出既具有强大魅力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

(三)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近些年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与国之间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因而,可以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趋势。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在对当今国际社会主要趋势、时代发展潮流和历史规律的深刻、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因而,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要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國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4]。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国际社会认同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国际形象的标志之一。然而,在国际社会中,我们的国际形象常常被西方国家蔑视、贬低,这与西方国家不认同我们的文化有一定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表明中国不但成为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而且成为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更加具有亲和力的国家。我们要充分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共同繁荣、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我们既要树立坚定的文化安全观,又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构建和谐的国际新秩序。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我们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有力保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韩震.面向人类社会的理想规范——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5).

[3]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农村教育,2014(6).

[4]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作者:刘翠玉 王艺迪

第四篇:“芯”火相传强国梦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告诫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几年来,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愈发证明了总书记的判断和真知灼见。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正在全面加剧,而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实质上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强硬较量。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和“天问一号”深空探测器发射成功令人瞩目。这两个航天型号工程取得的成功,实现了中国卫星/探测器成体系批量使用国产芯片,对航天工程的自主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实现航天梦、强国梦的伟大征程背后,中国航天芯的冉冉升起,铭刻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九院772所(以下简称“772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突围:自主创新是硬道理

“核心技术是无法依靠别人的,这是基础能力!”从掷地有声的话里,能读出没有谁会比身为772所人自己更迫切地拥有打造出一颗强劲的“中国芯”的渴望。

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则是支撑信息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特别是宇航用集成电路是航天的“芯魂”,是航天和武器电子设备中采用的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支撑基础和国际前沿技术。元器件虽小,却是大国重器,这颗“芯”不强起来,在智能化、数字化等各方面肯定都要受制于人,随时遭人掣肘。所以,必须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高质量的发展,才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是在这种肩负为国铸芯、为航天造芯的光荣使命背景下,772所怀抱着“芯片国产化”的一片初心于1994年在北京成立,由白丁担任首任所长,从此开启了持续自主研发,集智攻关,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的科研征途。

从那一刻起,与行业的发展同呼吸,与国家的命运共起伏,就成为了772所的先天基因。作为我国航天微电子领域的国家队,772所人克服初创时期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从一张白纸起步,无论是普通的技术人员还是领导干部,大家将汗水和智慧都倾注在为国突破的苦干实干中,为后面的发展蹚出一条坚实的道路。

国之重器没有小事,特别是航天器上使用的CPU芯片,被喻为“卫星大脑”,这颗“大脑”既要聪明、精准,还要强壮、健康,要经受得住太空严酷环境的考验。因为宇宙空间环境极为复杂,大量的空间粒子辐射会导致卫星上电路性能退化甚至功能失效,对卫星造成致命伤害,所以有着“小芯片决定着航天型号大任务成败”的说法。772所第二任所长赵元富就把目标锁定在了自主突破抗辐射集成电路这一太空探索的关键技术之上。

但是,作為国际间竞争白热化的高尖端技术,在技术垄断的背景下,想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突破谈何容易。772所从一开始就决定瞄准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一改早期主要以工艺加固为主的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研制技术,而率先提出了“设计加固”的技术路线,挑战当时的世界级难题,在不改变工艺流程和规范的情况下,通过集成电路设计加固技术,研制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如此一来,772所的技术路线是在芯片设计环节而非制造环节添加抗辐射特性,抗辐射难度就全部转移到了芯片设计上。这一项目技术系数高,工作量大,难度可想而知。

通过谱系化布局,772所持续开展产品研发工作。为了取得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该所按照“规划一代、研发一代、工程一代”的思路,通过多技术方向协同,夯实了抗辐射加固库等共性技术基础,以建立完全自主创新的抗辐射CPU研发平台为出发点,并积极推动以CPU为核心的宇航整体解决方案配套芯片的自主保障,先后研制成功300余种抗辐射芯片产品,初步构建了宇航集成电路产品体系,涵盖了微处理器、FPGA、总线、存储器、转换器等关键宇航集成电路的全部种类,对航天工程的自主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772所的抗辐射加固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也是元器件领域获得的最高国家奖励。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如果没有持久坚定的信念,没有战胜一切困难的意志,没有牺牲小我成就大局的奉献精神,没有人能走完这么漫长而艰难的路程!”陈雷深深感叹道。据陈雷回忆,他刚刚入所的时候,研究所的条件还相对比较艰苦,但是他看到老一代的科研人员即便在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开展自主研发。继往开来,在白丁、赵元富、赵学严、文治平、姚全斌等几任所长和书记的接续奋斗下,在这种前赴后继的探索和前进中,772所打造出国内航天微电子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航天芯”表现越来越出色,不仅已在我国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使用,并且进入了国际市场。772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宇航集成电路设计的引领者、我国宇航元器件国际化的先行者以及国内高可靠集成电路技术的践行者,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奋斗之路。

转折:从受制于人到批量应用

一支优秀的队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雷带领下的FPGA团队正是772所人这些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

宇航集成电路在技术难度和重要性上首屈一指,犹如航天事业的皇冠。而宇航集成电路中的FPGA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复杂的功能,被誉为芯片界的“变形金刚”,因其本身具备极高的技术继承性和设计的复杂性,更被业内人士视为航天事业皇冠上的那颗明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垄断。

早在10多年前,不管是赵元富所长还是文治平所长,他们两个人都敏锐地察觉到了FPGA的发展是微电子发展的重要方向。2007年,772所专门成立了进行FPGA研制的团队,由陈雷担任负责人。到2010年时,正式成立了FPGA部门,成为我国一支专业从事宇航用高可靠FPGA研制的科研团队,一肩承担起我国宇航用高可靠FPGA科研及型号的研制任务。

作为航天微电子领域里的第一个博士后,陈雷成为这个领域里的探路人。“当2007年决定开始FPGA技术研究的时候,其实心里并没有底,就是凭着一股冲劲和理想在坚持。”陈雷回忆道,“但是,当时集团的领导、院里的领导、所里的领导都特别关心我们这支团队,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持。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大家携起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航天报国的梦想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在这支光荣的团队里,党员占到了60%以上,班组长以及核心技术骨干均为党员,为项目攻关提供了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鼓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用技术创新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践着科技兴国的使命。

万事开头难。FPGA是一个涉及微电子、封装、核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21世纪初,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可借鉴的资料几乎没有。在没有任何实物可以参考的情况下,陈雷带领团队成员从查阅大量文献开始,“当时我带着大家去国家图书馆,把所有的专利通过站点全部查出来,然后十几个人把6000余篇技术资料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全部读了一遍”。从那时起,每个工作日晚上都要进行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就成为了团队的“例行节目”,每一个人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参读文献,并定期在一起交流读书成果,大家畅所欲言,通过一次次针对性的学习讨论会和一次次酣畅淋漓的思想碰撞,铺就出通往FPGA研究之路的坚实路基。

在陈雷的带领下,十年面壁图破壁,772所承担了以重大专项为代表的2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宇航用单粒子加固SRAM型FPGA技术路线,从版图级、电路级和系统级深入研究了抗辐射加固FPGA技术,突破了0.25微米、0.13微米、65纳米工艺下宇航用FPGA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SRAM型FPGA空间应用时单粒子翻转的世界性难题,探索出了宇航用抗辐射加固FPGA技术路线,形成了三大核心创新点,解决了宇航用核心关键元器件FPGA“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国产化的宇航用千万门级高性能高可靠FPGA芯片。经过ATE测试和板级验证,功能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72所的成果实现了航天、航空、兵器和船舶领域多个型号的批量供货,扭转了我国高端宇航用FPGA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还实现了我国高端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出口的重大转折。目前,772所的抗辐射FPGA等产品和技术已经远销俄罗斯、法国、瑞士、西班牙、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全球多家宇航公司提供了产品与技术服务,彰显了我国宇航用FPGA研制技术在国际航天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从一个小小的研究组到十几个人的团队,再到设立部门,陈雷带领下的FPGA团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在锤炼中逐渐成长壮大,成为我国航天微电子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先后荣获了团中央“全国青年文明号”、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航天“金牌班组”等诸多荣誉,而作为团队带头人的陈雷也先后登上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等多个奖项荣誉的领奖台。不久前,由于带领团队长期从事我国宇航用高可靠核心器件FPGA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陈雷荣获了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的殊荣,成为该领域的一颗新星。

远航:薪火相传驶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集成电路时意味深长,从他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在这方面的谋篇布局已经渐次展开,为国铸“芯”,时不我待!

中国航天用了60多年时间赶上了国外上百年的进程,依靠的正是中国航天人迎难而上的精神和艰苦卓绝的付出,而772所人就是这一精神坚定的践行者。26年一路走来,772所涌现出了白丁、赵元富、赵学严、文治平、姚全斌等为代表的众多国家级科技专家和高级技能人才,为中国航天微电子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科技精英,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19年11月11日,这一棒正式传递到了陈雷所长和同样年轻的王勇书记手上。

新的领导班子甫一上任,首要事情就是前去拜访研究所的那些老领导、老先生,以及长期关怀和支持772所发展的院士和行业前辈们。陈雷清楚,“一流的航天科研技术之所以能成为一流,往往凝结了几代人的传承和积淀”。在陈雷前去拜访的老先生中有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老人,那就是“两弹一星”功勋、“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早在2009年,孙院士曾经亲自来到772所调研指导,关切地询问芯片的研制进展和技术攻关情况,当时在实验室里负责接待并介绍的,正是年轻的陈雷。“临别时,孙老总再三叮嘱我们,加快研发节奏,一定要使我们的芯片能够更好地应对空间恶劣环境的挑战!”陈雷谈及往事,历历在目。“这一次去拜访孙老总,我特别向他汇报了772所这些年来在航天微电子自主创新方面的工作,当初他对我们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正在逐一实现!”陈雷说,孙家栋院士听了之后非常开心,还特别在当年合影的照片上签下了名字,以表达对晚辈们的鼓励。

在772所里,“帮助别人成功”是一种积极倡导的文化理念。通过激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了员工自主持续创新的研发氛围;通过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师带徒”班组建设、新员工讲师队伍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提高青年研发人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利用重大项目锤炼研发骨干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让年轻的技术人员投入到实战中去得到真刀实枪的培养和锻炼,从而快速成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中央高层对于集成电路格外看重。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不久前,国务院专门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这份文件明确,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站立在新时代的潮头,年轻的领导班子充满了渴望去劈波斩浪。陈雷介绍:“未来,在任德民院长、王亚文书记等院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体兄弟姐妹的全力以赴下,772所将在‘十四五’期间,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微电子企业’为发展目标,全面开启大所建设新征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一切以国家富强为重、一切以企业发展为重、一切以职工幸福为重’的发展理念,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和‘航天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进入世界宇航微电子第一方阵,成为国内军工电子元器件的排头兵。”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习总书记提出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一新时代的北斗精神。和北斗系统工程同龄的772所,也经过了26年时光的江河奔涌、风云变幻。几代科研工作者“芯”火相传,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盛放于此。新征程的号角声已经响起,陈雷明白,有了底牌,才有底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经年累月的坚持和奋斗,将先进技术书写在祖国的尖端装备上,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创建中,才不断地增加着国防的强度和博弈的力量。过往、今日的影像交织重叠,772所这艘民族航天科技之船,在承往启今的时间长河中将再度远航,守候初心,乘风破浪,续写新的传奇。

专家简介

陈雷,42岁,研究员,现任航天科技九院772所所长。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获2019年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2020年入选中国科协第二十二届求是杰出青年。他作为我国宇航用FPGA技术带头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宇航用单粒子加固SRAM型FPGA技术路线,解决了宇航用核心关键元器件FPGA“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国产宇航用FPGA的工程化应用,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授权专利65项,发表论文71篇。

作者:吴彪 吕腾波 李爽 雷霏

第五篇: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优势与价值研究

摘 要: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所以不管是用武术文化强国还是构建武术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逻辑学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梳理,对武术文化强国进行了辨析。得出武术文化在内容、核心价值、强身健体、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塑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得出,武术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德育、精神培育、学校教育及体育大国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武术文化有充分的理由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来,并为之提供既富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意义的创造性的智慧。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武术;武术文化;武术价值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Chinese Wushu; Wushu culture; Wushu value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孕育了农耕文化,也是唯一未被中断的文化。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实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展现,具有完整的技术、伦理道德体系,是中国国粹的1种,被誉为“中国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绚丽奇葩,推广普及武术文化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

然而由于现代竞技体育扎根于西方文化体系,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有着悠久历史和深邃内涵的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武术文化几乎被遗忘和摒弃了,在体育文化的国际化舞台上丧失了话语权。这显然不适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所以,武术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1 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的解读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一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它能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价值,除了其拥有丰富的技术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精神。

中国武术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才是它传承不衰的重要保证与动力源泉,中国人文精神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武术发展的精神支柱。

武术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形态,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主线对动作进行创造和加工,逐渐发展和形成了以武术技术动作为主要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奇葩。它是中国国粹的一种,是具有强势话语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与中国哲学、兵法、医学、教育、儒家等等相互融合的并自成体系的中国文化形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强盛源泉;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未被中断过的文化,具有自己的哲理和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造就了叹为观止的辉煌成就和高奥深邃的深厚底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于中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由此可见,建设文化强国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的需求都将是必然。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作为中国的国粹,在文化强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是内强国家实力外显国家形象,它是1个动态的过程,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不可分割,其中,经济条件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及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国家,在前面的分析和论述中,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和结果,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我们的国家既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捷

条件。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也可以理解为名词结构,即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同样在前面的论述中也已经很清晰和明确,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是把国家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选择方式,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体育梦,特别是实现中国多年来武术大国梦想的

必然。

因此不管是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强国还是用中国武术文化强大中国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最终的归宿是一样的。

从国家层面来说,武术文化强国是国家发展、需要与时代的诉求;从国民的健康层面来说,武术能增强国民的体质,教化民众等作用和价值。所以不管从哪一视角,不管从哪一维度来看,武术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武术文化强国的优势

2.1 武术文化内容强国的优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多,各具特色,但是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和有力见证,在其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逐渐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精华并形成自己的体系,具有完整的哲理性和系统性。

在武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受众和参与群体,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耳濡目染,都或多或少地接触或是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比如武术的门派划分:武当派、峨眉派、少林拳等;师徒传承制的武术教学法,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之情等;武术文化与小说和影响联姻形成的侠文化及武打影视文化等;武术的强身健体、内外兼修的作用和内涵等,都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时不在,也时时刻刻的施加影响,因此人们对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接受的过程中更能接近人的心理。

中国武术文化容纳中国哲学、兵法、儒家思想等等于一体,在构建文化强国中发挥独特的优势。

2.2 武术强国的优势 武术作为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标准具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拳种来分,可分为:形意拳、猴拳、八卦掌、长拳等等。据器械来分:刀、枪、棍、剑、棒、斧、钺、钩、叉等等。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等。

中国武术发展至今,有其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冲突。既承袭着传统,又向往着未来;既萌动了世界意识,又依托着民族情感。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

武术文化形态及演变,在时代背景下,保存其文化主脉的同时,以博大的气派,不断融汇和吸纳其它文化元素,并根据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不断调试自己的脉络和状态,因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武术文化。中国武术文化这种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仅能保持自身的本质和精髓,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求,在强国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3 武术文化核心价值对强国的优势 在5 000多年的发展中,在这片华夏土地上,以长江黄河流域为母亲河的广袤大地上衍生的农耕文化,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同样,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华夏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而成长,中国武术文化自产生起,目的就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克敌制胜。

唐朝的武举制度的设立,使中国武术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并一直持续到清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武举制度背景下,人们习武重要的精神就是强身健体、报效祖国,武术给人们的引导是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同时也逐渐转化成为武术文化本身的精神。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一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融合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它能够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体现出不同价值,除了它拥有丰富的技术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涵的中国人文精神。因此武术文化核心价值对强国具有独特的优势。

2.4 健身强体方面的优势 人们身强体壮是文化强国的基础,人们体质的增强离不开运动,所以全民健身开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化强国的建设。

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是全面健身运动项目选择的优势项目。探其缘由,因为目前国内习武者呈现葫芦形状,即少儿习武者较多,中青年较少,老年人居多,老年多选择武术作为健身运动项目,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能与体能有所下降,中老年人不再适合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因此,武术中的套路、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运动项目的选择。特别是常年坚持习武,对中老年的体能中力量、柔韧等的维持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预防因机能性衰退引起的摔

倒等。

武术运动作为健身项目,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武术中的拳术不需要器械,刀、枪、棍、剑,其资金消耗较低,练习武术的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卧牛之地即可习武”,很形象逼真的比喻了习武场地的要求较低。所以武术作为健身项目几乎不需要花费资金。不像网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场地,相对而言能节省较大资金。

在医治疾病方面,八段锦等从产生起就具有预防和医治疾病的功效,这种动静结合、似静似动的以意念为主的运动项目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特别是武术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医学紧密结合,其中本身就含有中医医学的内容和功能。所以要发挥武术的这一特点和价值,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构建强国服务。

2.5 圆中国梦的优势 中国梦是1个综合的概念和名称,是很多方面梦想的汇聚和集合。中国梦,首要的1点,就是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那么人们的健康首先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的身体,不管多久丰富的物质条件,都难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以,中国梦首要的是人们身体健康,强国首要的人们身体强壮,这一点也正是体育强国的梦想。因此增强人们体质,把我国由体育强国变为体育大国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漫长的岁月中,吸引众多的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健身在其中。武术文化强国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优势和话语权,不仅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实现中国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使之成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武德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己为人、重义轻利”的社会责任感。岳飞“精忠报国”故事是“武术”与“爱国主义”的完美融合。“闻鸡起舞”的典故不仅有报国情怀,更体现了中华武士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

2.6 在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优势 中国武术文化的源远流长,对全球的炎黄子孙本身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所以在文化强国方面,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武术对外来讲具有极强的神秘感,同时也是中国的代言词,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种,对外具有很强的宣传力和呼唤效应。

武术的凝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要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武术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是中华儿女身心永远的烙印。它不但在中华大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也是联系海外华人的重要纽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武术是两岸同祖同宗、血脉相连的力证,也深深融入了全世界炎黄子孙的生活和脑海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7 在民族精神塑造方面的优势 武术的精神力量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防身健身、保家卫国等,因此武术的精神力量与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是一致的。

通过构建武术文化强国来塑造和培育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爱家爱国等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一条路径,还具有很强的优势。2者之间不仅有一脉相连的文化渊源,还具有高度相互依存的关联性。由此可见,武术的精神力量可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中国梦的力量,武术在民族精神塑造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3 武术文化强国的价值

3.1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既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又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哲学、礼乐文化、医学养生、军事谋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典型的代表,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虽然是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属性,但是中国传统化的技击内容并非完全的厮杀动作和目的,强调的是内外兼修,武德为上,以强身、健身、防身为主要的宗旨和目的,所以在比武中也常常是点到为止,并不是血腥的残杀。

由于武术文化隶属于中国文化,其必然携带中国文化的血脉和基因,中国文化倡导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礼”、“义”、“仁”、“信”、“和”等伦理规范和标准,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性,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练武箴言》中说“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这说明武术把武德放在首要的位置,武德是习武之人必修的一课,武德与武术融于一体,武术中的技击是在中国伦理支配和武德礼仪的规范之下而运用,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对习武者的德育价值 习武先习德,是对习武之人的首要教义,品行不端者不仅仅被禁止习武,而且不能真正领悟武术的真谛和深层所指,所以,习武首先要习练武德。要想在武术上有所造诣,同时对品德的要求更高,也就是,只有具有很高的武术品德,才能有较高的武术造诣。

中国武术的传授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师徒传授制,帮派门规有详细的规定和约束,拜入师傅门下第1项仪式就是拜师仪式,拜师仪式的规格和受重视程度与父母无异,完成拜师仪式,就为师徒关系,师徒如父子是对师徒关系最逼真的写照。

习武者练习或与对手切磋武艺前先要行礼,以示对对手的尊重。

拜师仪式,行抱拳礼等等这些礼仪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逐渐对人的完整人格的内化和礼仪的自动化过程,习武者在习武过程中遵守的是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礼节、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中国武术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化手段,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道德规约等能够使人的品行更加完善。

3.3 对习武者的精神培育价值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对武术练习者的形象写照,习武者冒严寒战酷暑进行长期的练习,本身就是对人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验和锻炼,并在长期的锻炼中培养成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4 对学校的教育价值 武术自起源就赋予了对人的教育功能和责任,通过习武完善人的体质与心智。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随着全球一体化,中国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步伐的加快,教育逐渐朝向国际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西方的东西越来越多,而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却日益明显。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中国教育的1个失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传统文化为依托,那就注定了这个民族精神的迷茫。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及模式。加强武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完善武术教学体系,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

3.5 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转变价值 中国武术文化强国不仅是时代的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竞技体育在全球普及的今天,寻求中华自身的根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圆中国体育梦的重要内容。

武术文化作为华夏本土生长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具有庞大的受众和群体,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卧牛之地即可习武,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价值;武术内容的广泛性,让人很容易选择和采用,进行自我锻炼;就其本质的哲学内涵更容易让华夏子孙接受,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等等。

因此,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的重要内容和选择方式,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体育梦,特别是实现中国多年来武术大国梦想的必然。

4 小 结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绚丽的奇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根基和精神,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武术文化强国不仅是一个文化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全方位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观、提升文明素质、优化人文环境的功效,对中国文化地位在国际上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挖掘武术文化内涵,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精髓,发挥武术文化强国的优势和价值,建设武术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0.

[3]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52.

[4] 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9.

[5] 许嘉璐.文化强国慢议[J].学习与辅导,2011:12.

[6] 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 (5) :684-686.

[7]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武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5.

[8]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武术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

[9] 郭玉成,李守培.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2):57.

[10] 亓永顺.和谐社会视野下社区体育开展太极拳的优势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133-135.

[11] 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摘要.

[12]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3.

[13] 郭玉成. 武术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J].搏击(武术科学),2013, 28 (3) :2.

[14] 吕笑蓉.中国武术内涵叹息[J].浙江体育科技,2012,5 (15) :125-127.

[15] 朱红晖. 中国梦实现的哲学分析[J].学理论,2013(22) :73-75.

作者:亓永顺

上一篇:土木学术论文下一篇:物理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