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工作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科普工作

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现状及战略思考

[摘 要]该文梳理了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建设、发展及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区域农村科普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基于我国农村科普发展实际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支撑,从资源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队伍体系、能力体系建设以及工作方式和模式创新七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科普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科普 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科普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这一论述首次把科学普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事实上,无论从资源投入、队伍配备、组织体系的协调能力、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等方面,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都相距甚远。尽管科普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及生态功能正在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2],如何把科普这一翼打响做强,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

我国科普事业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占比达到6.2%,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然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性别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从2010年的4.86%提升到9.72%;农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7年的0.97%,增長至2015年的1.7%,农村居民科学素质从2010年的1.83%增长到2015年的2.43%,农民或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以及增长速度都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东部区域农民科学素质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达到9.04%,明显高于女性公民的3.38%。具备科学素养的农民不足和农村科普能力的孱弱,成为实现国家科普战略目标的制约瓶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掣肘。系统研究我国农村科普的现状、特征和规律,思考农村科普的体系建设和对策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作用及现状

(一)农村科普工作的内涵和主体

农村科普属于基层科普的范畴,《科普法》对农村科普的定位是:“国家加强农村的科普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的作用开展科普工作。” 《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还指出:“要继续面向亿万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传播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因地制宜,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农村科普与城市科普具有较大的不同,城市科普工作以“四科”为核心内容;农村科普的主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村科普主要是涉及“三农”而开展的各种科学普及和推广活动的泛称,包括各种农村科普培训、宣传及服务。

农村科普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还包括农村干部等从事农业活动的农村居民。根据法律和相关制度定位,地方政府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等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包括科协体系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林部门、科技部门、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以及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科普人员,各类农村经济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科普志愿者、科普专家、教授等。据统计,我国乡镇科协3.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万多个。我国农民高等学校仅有1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有8.2万所,2014年在校学生为2868万人,毕业生3207万人。农民中学1916所,在校学生数61.2万人,毕业生数56.8万人。农民小学1.8万所,在校学生数116.4万人,在校学生数111.6万人。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科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我国农村科普事业的兴旺发达,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民主具有基础性作用。农村科普是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和农村建设、科教兴农的基础[3-4]。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优化和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科普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二是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形成文明、民主、和谐的乡风。农村科普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科学武装自己,自觉抵制虚假浮夸等不良现象。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转变农民的固有观念,培育新型农民,帮助把大量的农民优化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人力资源。

农村科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丰富精神内涵,储备政治素养。首先,农村科普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农村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工程,纲要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其次,农村科普是推动农村和农民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推动力,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核心抓手,是农村发家致富和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的内核动力。再者,农村科普助力创新驱动农村农业发展,为城市文明建设再造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第四,农村科普是推动基础学科发展和科学共同体繁荣的基本条件,同时营造浓厚的科技和创新氛围。

(三)农村科普工作的成绩

按照户籍划分,截至2015年,我国农村人口为60346万人,占比43.9%,乡村就业人数37943,其中6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如果不按照户籍划分,农村人口数更多。农村科普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农村科普帮扶农民增产增收,改善了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随着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支撑,农业生产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呈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发展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140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也逐年提高,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农村劳动力把农业生产的收益作为主要收入的比重在逐渐下降。

2.农村科普转变了农业发展的理念,推动了农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农业新科技和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推广使用,提升了农民科学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认知,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陋习陋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破除和改善,在科普宣传教育的助推下,农民进一步学习了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为识别虚假的伪科学提供了科学支撑。

3.农村科普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村科普和农村教育的大力实施,我国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增强了对科技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增强以及经济作物的推广和种植等,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农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物质生活的改善,促使农民进一步扩大精神文化需求,二者相辅相成,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农村科普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普活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随着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我国农村科普工作体系得到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工作体系建设、各种类型的农技组织均得到发展,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培训、科技下乡活动等各类科普活动的能力得到增强,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科普工作和科普活动的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四)农村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的同时,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对科技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足。

首先,农民科学观念还比较淡薄,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与技术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相对缺乏,农村青年“学与用”之间出现结构性错位关系。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仍然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超过31%,占53%的农村劳动力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也就说84%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在农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科学知识不足,未能形成较为广泛的科学理念。尤其是一些留守农村的农民,由于知识缺乏和信息缺失,致使虚假宣传的保健品、生活药品等“乘虚而入”,误导广大农民,造成了经济损失。封建迷信思想在落后地区的农村还存在,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其次,农村科普资源较为匮乏,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科普人才队伍急需大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科普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较为专业的科普场馆如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集中在城市,县级行政区内严重缺失。乡镇科普场所主要依托科普画廊、科学橱窗,诸如科学活动室乡村建设较少,且利用率不够高,有些乡镇和村几乎没有相对专业的科普场所。截至2012年,我国农村科普活动场地仅有53万个,县级广播、电视自制的科普栏目较少。90%的县级科协表示目前的科普投入与满足科普工作需求存在一定距离。2012年,全国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为3.31元,农村科普投入远远低于这个水平。截至2012年,全国农村科普人员不到72万人,其中农村科普专职人员8万人,农村科普兼职人员近64万人。据有关测算[2],到2020年农村科普人员的需求总量为490万名,其中70万名专职人员,420万名兼职科普人员,可见科普人才需要在8年时间里增加近7倍。从科普人员的隶属单位或行业来看,科协系统和农业系统的科普人员占据半壁江山,拥有科学权威的中科院仅占有3.19%的农村科普人员,各个部门的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尚未形成系统合力,有待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市农村科普领先全国,东部地区的农村科普水平和科普活动能力高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科普资源更加匮乏,科普人才队伍更加欠缺,“三农”的科普需求更加旺盛。

再者,农村科普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科普职能有待加强,科普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基层领导对農村科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县级科协工作还处于政府机构关注的边缘,地位不高,职能弱化,工作边缘化,组织协调能力不足,获取支持力度有限。科普组织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承担功能性的农业技术协会发展滞后。学(协)会工作挂靠在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经费不能保障,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职能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科普工作方式和科普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镇/村的科协组织网络有待完善。由于农村幅员广阔,农民较为分散,科普还存在实际工作上的客观困难,尤其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农村发展的老少妇孺对科学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接受慢,消化难,科技成果转化成农业生产力需要的时间长[6-7]。

二、我国农村科普发展的模式和历程

(一)主要的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农村科普的主要工作模式有四种,教育培训型、品牌活动型、示范引导型和服务惠农型[8]。

1.教育培训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教育培训型的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专家讲座、远程教育等途径对农民进行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以及经济形势的宣贯培训等,还包括如深入田间地头等现场教学和指导。各地通过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培训工程、农村优秀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等,进一步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还通过加强农函大、农广校、农技协等培训机构和远程培训站、点等培训体系的建设提升覆盖面。我国拥有农技协组织11万余个,其个人会员数为1466万人。各级科协组织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303万次,实用技术培训人数2966万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9328项。科普活动覆盖到的村数为424578个,乡镇文化站34465个。

2.品牌活动型。从全国范围来看,大型的科普活动品牌有“科普大篷车下乡万里行”“科普文化进万家”等。如“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是一个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裙带活动,由一系列的专项科普活动构成, 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乡村青年文化节”“送书下乡”“科普之冬”“科普之春”“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等在全国农村科普中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科普大篷车下乡万里行”拓展了专业科普场馆的地理局限性,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直接的参与和视觉的震撼,感受科学、理解科学。截至2014年,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共有科技大篷车808辆,2014年科普大篷车下乡次数达2.2万余次,行驶里程568万公里,开展的科普活动受益人数达2250万人次。还如“全国科普日”与“科技活动周”通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截至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已连续举办12届,12年来,全国科普日已累计举办5万项重点科普活动,参与活动的公众数量超过9亿人次。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农村科普活动,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广受农民欢迎与好评的科普品牌活动,为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示范引导型。通过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普带头人等一系列示范基地的创建、示范个人的评比以及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民树立科技致富的发展理念,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截至目前,先后完成4个阶段的创建活动,共命名1597个次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截至2014年,我国各级科协组织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198个,全年参观人数13110万人次;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484个,全年参观人数17653万人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3997个,科普示范县2262个,科普示范镇(街道)16056个,科普示范村(社区)71673个,科普示范户2475547个。

4.服务惠农型。一般是指通过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培育提供服务。很有影响力的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该计划通过在全国评比、筛选、奖补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带动农户经济的发展。截至2016年,共计有18283个专业协会组织和个人获此奖励。“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已经成为各级科协服务惠农的精品工程,各地还因地制宜创建了科技惠农服务站等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农村科普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2014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资金共计498704千元。各级科协组织表彰的科普惠农兴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704个,受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共带动农户1469万户。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科普组织筹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后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和恢复发展时期、反思探索时期[3]。

1.启动筹建时期(1949-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科学普及局这一全国性的科普组织来统筹全国科普工作,采取的主要做法有:破除迷信,服务农业生产;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科技与农业发展相结合。

2.初步发展时期(1958-1976年)。这一时期的起点是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成立,农村科普将科学实验与农村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紧密结合,助力农业发展。

3.恢复发展时期(1976-2001年)。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农村科普进入新的发展历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村科普发展政策,逐步建設了农村科普组织,各地相继成立乡镇科协、科普工作队、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据统计,到1990年,97%的县和87%的乡镇成立了科协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超过10个,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实体发展到1.4万多个。

4.反思探索时期(2001年至今)。2002年《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科普进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农村科普更加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动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我国农村科普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一)我国农村科普的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科普理念起源较早,上升到法律也是国际领先。近年来重要的农村科普制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1-2015 年)》《中国科学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科普政策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农村科普的发展[9-10]。

(二)农村科普组织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科普组织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村科普能力的关键。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及农业、科技、教育、科协等部门条块协同推进的网络化发展结构。截至2014年,我国乡镇科协个人会员212万人,各级科协组织建设的农技协11万余个,个人会员1466万人。农村科普工作组织还包括农业、科技、教育等多个部门和专业技术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农业高校、农机推广服务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及其分校,还有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农民技术专家等,尤其是县级农函大分校、乡镇农函大辅导站、村级农函大办学点等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训了大量的农村乡土人才和农村科技带头人。成立于1985年的中国农函大在全国共有24个省级农函大分校、147所市级分校、932所县级分校、8624个乡镇辅导站,其组织开展的“新农村百万乡土科普人才培训工程”仅在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开展各类培训4000万人次。还有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国农村建立了1.3万个“大喇叭”广播站。有省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39所,地(市)级学校336所,县级校2184所,乡镇教学班7323个,村级教学班4606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65个,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2.4亿人次,专业农民培训23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2154万人。

(三)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

科普网络化、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创新,进一步整合了科普资源并实现最大化传播和共享,弥补了农村科普人力物力不足与科普形式单一的短板,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科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国出台的《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等文件,有力推动了我国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普基地的展品、藏品等数字化科普资源,并把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成果开发成数字化科普资源,建设了科普资源数据共享服务中心等。以建成的“中国数字科技馆”为例,农民只需要坐在电脑前便可以虚拟参观和全程漫游中科馆、体验专题馆、实时互动展厅、科技博物馆,虚拟地方馆(各省的科技馆等)。我国还建设了一批大型科普资源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如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等。还有一批专题科普网站和科学馆、科技馆线上线运行,农民可随时点播查看,并不受观看人数和参观时间的限制。此外,中国科协还建有线下推广平台,特别是科普中国农村E站的建设并与科普惠农服务站“两站合一”,逐渐成为农村科普O2O综合服务体,已经成为农民实用技术学习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即时信息查询平台、农村电商创业平台及专家在线服务平台等。我国各地大力加强科普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

(四)农村科普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新建若干农村科普场所,包括县级科技馆、科普画廊、“站、栏、员”、科普大篷车、网络书屋等。二是进一步增强现有县级科技馆等科普场所的科普展教功能,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现有科普场馆所的利用效率。三是通过创建和评比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个人/农户,发挥农村科普示范的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截至2014年,我国建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3997个,科普画廊(宣传栏、橱窗)建筑面积256万平米。全国各地区县级科协共有科技馆280个,平均每5~6个县有1个科技馆,科普活动站(中心、室)14.5万个,全年参加活动(培训)3659.8万人次。县级科协拥有的科普大篷车仅有518辆,每3个县有1辆,县级科普大篷车下乡次数1.5万次,每辆车每年下乡约3次,下乡受益人数1052.9万人次。我国县级区域拥有的全国和省科普教育基地2126个,全年参观人数10732.8万人次,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5万个,科普示范乡镇/村(街道)67213个,科普示范户230.7万个。全国共有科普活动站覆盖村级行政单位及城镇社区比重达43%,全国科普“站栏员”年均投入约13亿元,仅科普活动站年均受益人群超过1亿人次。

(五)农村科普宣传、科普品牌和媒介体系建设

农村的科普宣传主要是农业技术传播、经济形势宣贯、科学知识普及等,同时也包括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现代农村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科普产品是科学、知识、技术传播的客观媒介。我国建设了一批科技或科普类报纸和影视节目,但是人均数量仍显不足,部分地区已将科普的信息宣传纳入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科普品牌,对营造农村科普氛围、塑造科普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全国科协系统共办有科技类期刊448种,其中科普期刊8种;科技类报纸133种;制作科普挂图总数6868种;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办有科技期刊2127种,其中科普期刊215种。全国科协系统制作科技广播、影视节目4119套,播放时间8835小时;制作科普动漫作品478套,播放时间463小时;主办科技网站1393个,浏览人数34346万人次。各地区县级编著科技图书1024种,制作科普挂图5236种,制作科技广播、影视节目2051套,制作动漫节目62套,主办科技网站903个。

(六)农村科普能力体系建设

农村科普能力体系建设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构建农村科普组织体系,优化整合农村科普资源,调动各部门、社会各组织以及各类人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普的积极性。科普活动的组织是科普能力的核心体现,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在科普能力体系建设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科普工作架构,催生了一批优秀的农村科普产品,开展了大量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科普服务,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初步形成了农村科普能力提升的体系化。由于农村科普法规政策不健全、组织和队伍薄弱、设施和资源匮乏、大众传媒科普传播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主客观原因,影响了农村的科普能力。

(七)农村科普体制机制建设

1.成立非常设领导机构。一般都是由科协组织牵头,联合科技、农业、卫生等各部门、各专业协会开展农村科普的宣传培训,提供科普服务,组织科普活动。

2.现场科普、纸媒科普和“互联网+”的远程科普、电视收音机的空中科普结合。通过组织科普工作队,科普专家等深入村组、田间地头与整合优势科普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对农民进行远程科普培训服务,围绕当地农业产业,针对农民技术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种养殖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3.日常科普与重大活动科普相结合。日常科普注重时效性,体现针对性,旨在问题导向性。同时,利用大型科普活动契机和平台积极开展送医送药、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鼓励科技人员、农村田秀才、土专家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使用多元化平台。如通过“一村一品、一会一业”等模式积极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

四、我国农村科普发展案例分析

(一)东部地区:农村科普深入推进,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其中,江苏(8.25%)、浙江(8.21%)、广东(6.91%)和山东(6.76%)、 福建(6.10%)等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5%。截至2014年,东部区域有乡镇数8443个,乡村人口数为20415万人,占比全国乡村人口数33.5%。东部区域科普发展的典型特征:

1.农村科普组织健全,经费相对充足,科普力量配备较强,尤其是科技资源科普化和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得较好。如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实现乡镇科协全覆盖,省内各级科协共举办科普活动10957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9640场次;广东省安排专项科普经费,统筹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并为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大篷车免费开放等提供补助专项资金;山东省实现县域流动科技馆全省覆盖,并逐步提高覆盖密度;江苏、浙江、山东等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推进农村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2.科普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各地组织开展的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粮食科普进家庭进学校”专题、博士生服务团等活动,为服务“三农”搭建平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山东省“三农”百千万行动计划每年辐射全省100个乡、1000个村和10000个农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福建省积极建设科普E站,在科技农庄、生态家庭农场、生态文化园部署了全媒体科普阅览屏,助推科普信息化之路。

3.农村科普与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而不局限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南京市高淳区位于江苏省西南端。2015年,南京市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11.8%,高淳区有2个街道、6个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3.9万人。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52亿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9元,增长10.0%。一是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加强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高淳区近几年来大力推进科普场馆体系的建设,共有6个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培育科普示范基地,现有国家级等各级先进单位、服务站、示范镇/村近40个。二是在农村科普宣传上着力营造科普和双创氛围。通过农村科普广播扩容改版,贴近农村和农业发展实际与农民的科普需求。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增设科普阅览屏数量,使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數字科普带来的实惠和便利。聘请兼任教师,增强农村科普大学的教学能力。三是重点活动与学会活动相互促进。近年来共实施“双百工程”项目20个,“金桥工程”项目45个,已带动1000多户农民走上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增加效益8500万元。四是全力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学(协)会工作活动的不断发展。农学会每年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20多期,组织科技服务团开展“农村行”活动;电子商务协会共开办农业电子商务培训班10多期。成立了养殖技术协会、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协会、茶叶种植技术协会、早园竹栽培技术协会等。制订完善出台了《高淳区镇街科协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高淳区科协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等。

(二)中部地区:农村科普全面铺开,初步形成科普文化氛围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东部沿海地区稍弱,但蕴藏了比较丰富的科教资源。中部地区有乡镇数10170个,乡村人口数为21059万人,占比全国乡村人口数34.6%。中部地区农村的总体特点是:一是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农村科普工作,农村科普组织体系较为健全,科普隊伍较为完善,初步形成了农村科普的文化氛围。如安徽省通过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全面统筹推动农村科普事业发展;江西省形成了一个人才荟萃、上下贯通、左右关联、覆盖全省的科协组织网络体系。二是农村科普内容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为主,其他科普活动同步举行。通过实施一系列惠农工程和农技与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和经济发展。如江西省、湖南省实施的“十百千农村科普示范工程”、安徽省科协实施的“科技致富工程”、河南省开展的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等。三是农村科普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硕果累累,成效初显。山西省通过打造科普惠农服务站站长进行培训工程,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农村综合服务体,破解“三农”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实践成效;湖北省、江西省等科协联合多个部门开展“阳光工程”等系列培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技能提升;江西省、湖南省实施的“十百千农村科普示范工程”等科普致富工程,助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西部地区:农村科普相对滞后,科普助力有待加强

西部地区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人口约3.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大部分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和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西部地区除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外,还集中居住着我国少数民族居民。我国西部地区乡镇数为14070个,乡村人口数为19389万人,占比全国乡村人口比重为31.9%。西部地区乡镇科协组织数有11098个,覆盖率为78.9%。西部地区农村科普的总体特征:一是加强农村科普资源体系和组织体系建设,为农村科普奠定基础。如云南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版发行的专门针对农村的科普类报纸——《云南农村科普报》,在全省15668个行政村免费发放,大大缓解了边疆农民“看报难、读书难”的问题;四川加强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尤其是农技协会。通过协会共发展会员46866户,协会还积极创建科普示范基地210个,引导农民加速发展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创产值超亿元。二是农村科普应结合区域特色,实现农村科普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如广西在八个边境县市区大力实施科普富民兴边“五个一”建设,打造出乡村特色生态科普旅游产业链,并组建500人边境科普专家团队向群众传播实用技术,八个边境县市区共培育有40多个特色农技协,带动农民年增收近千万元;青海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深入联点村开展“送种子、送技术”活动,帮扶农民通过科技走上致富之路。三是农村科普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占 38.2%。如四川等地农村科协组织通过举行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助力农民进城就业,促使广大农民和居民向现代农业人力资源和城镇建设需要的人力资源转变和发展。

五、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建议

我国农村科普发展战略应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农村科普工作资源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能力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和队伍体系建设,探索实践和创新农村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农村科普的系统合力,以互联网+科普为主导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科普资源,全面提升农村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实现到2020年我国农村科普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达到《纲要》中的目标要求和水平。我国农村科普的战略重点是:

(一) 加大农村科普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比例统筹拨付同级科协及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农村科普的经费, 并根据地方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科普经费投入上予以增加,科普投入力度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科普基础设施与科普媒介、产品的投入与建设, 不断建设和优化农村科普工作的软、硬平台和发展环境。优化财政科普经费使用结构,建立高效科学的财政科普经费使用及评价管理机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农村科普事业,推动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的科普投入体系。建立固定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宣传栏是提升农村科普服务能力的一项基础性措施,因此应在县一级建设大型专业的科普场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支持购置若干科普大篷车并提高利用效率,探索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养护机制。应进一步大力创建和开展评比各级各类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镇和科普示范户,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扶持。进一步开展农村科普示范活动,拓展农村科普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进一步开发电视频道中农村科普的栏目并增加播出时长,推动农村科普图书的创作和推广,增加科普报纸、科普挂图等媒介的印制数量并根据财力适度免费发放。在农村加强数字网络体系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到2020年我国乡村的科普信息到达率70%以上的目标。建设数字化科普资源库,并在其中突出农村科普的内容资源。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到 2020 年实现全国行政村的全覆盖。

(二) 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首先,要继续加强农村科普的基础性和核心工作组织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建立完善镇(街道)、村(社区)科协组织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科协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科协组织的考核和评价。适应科协事业发展需求,建立扁平、高效的科协组织体系,增强“三农”服务能力。要重点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建立健全学(协)会管理制度,促进学(协)会工作活动的不断发展。其次,要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科普,建设农村科协组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组织体系中科技协会组织之间的对接机制,弥补农村科普组织体系力量的不足,优化农村科普组织体系。

(三)丰富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供给侧改革,研究制定适合农村科普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保障措施。国家层面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科普政策,从经费、队伍等方面加以制度保障。各省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条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省和县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实施方案》內容指导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要确保农村科普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各县、镇政府应制定农村科普工作办法和科普工作方案,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计划有考评,结果有运用。要进一步探索农村科普的考评和激励制度,对科普工作的考评要纳入政府的绩效考评范围,构建科普队伍的职称评审制度和科协工作人员的晋升制度。

(四)优化队伍体系建设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增加农村科普人才队伍的编制数和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普队伍考核评价机制,鼓励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投身农村科普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乡土科技人才,使其成为农村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精神弘扬的重要力量。此外,还要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引导和用好科普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者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体系中的专家学者兼职科普力量,优化农村科普队伍,提升农村科普队伍的战斗力和整体素质。

(五)增强能力体系建设

一是各县、乡镇和村依托各类科普资源体系,增强科普政策的执行能力和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能力,深入实施和组织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二是重点实施各类科普计划,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金桥工程”、科普示范镇、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形成农村科普县、乡镇、村、组、户的点、线、面协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六)探索工作方式和模式创新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把农村科普工作摆上核心工作的议程,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科普事业,探索农村科普的产业化举措和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促使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教育辐射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向和新动力,联动发展,互相促进,探寻多样化农村科普新路子。三是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探索农村“互联网+科普”模式,整合优势科普资源,提升农村科普的效率和质量。要结合中国科协开展的“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和“科普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把农村科普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农村科普发展的倍增效应。四是加强绩效管理,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考核力度,将农村科普工作绩效列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各级科协、省级学会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做好每项任务、每个项目的分解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跟踪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学会,2016(6):5-11.

[2]王康友,尹霖, 谢小军,等. 把科学普及这一翼打造得更强大[J].科普研究,2016, 11(3):5-9.

[3]钟博.提升现阶段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基于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变迁的历史视角[D]. 重庆:重庆大学,2014.

[4]金喜成.科学普及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2011(6) :69-71.

[5]祁克云,简红江.对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的几点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07(4):70-73.

[6]王贵彦,陈曦,张永升,陶佩君. 基于农民需求导向的中西部地区农村科普长效机制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7):230-233.

[7]郭梅枝.新农村建设中科普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探析[J]. 农业经济,2008(4):61-63.

[8]彭伏吾.农村科普对策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4.

[9]佟贺丰.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 科普研究, 2008, 3(4):24-28+54.

[10]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J].科协论坛,2016(7):4-9.

作者:陈套 罗晓乐 张晓伟 程艳

第2篇:简述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摘 要:潍坊无论在本省还是全国都算得上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强市,诸如寿光的蔬菜及青州的花卉等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名号及其影响,历史上更是产生了贾思勰这样农业巨匠,他的《齐民要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书专著之一。本文结合我市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汇聚了本人及无数最基层优秀农气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宝贵工作经验,阐述了潍坊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这必将为我市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 气象科普 方法 途径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经济受气象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据统计,我国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在整个国民经济GDP,由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占6%以上[1]。近年来,由于气象灾害频繁,给社会经济、工农业等各方面,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步引起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广泛关注。又因农民对气象科普知识认识不因此对于气象防灾减灾来说,农村是重点,农村是难点,而农村也是最薄弱的地方。因此,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加强、重视农村的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工作,将各类气象灾害常识、防御要点普及到群众中去,推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科普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防灾减灾意识,逐步提高“三农”的经济效益。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例超过70%,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大有可为。

1潍坊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1.1利用重大科普或纪念活动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在每年的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等组织一线业务人员组成科普宣传小组走上街道、深入企业和农村,通过散发宣传材料、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宣传气象科技知识,近5年分发材料10万份。“3.23”世界气象日所有气象台站已对外开放11年,吸引了20余万计社会各界人员参观了解,通过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流程、观看图片展板、体验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演示天气预报方法等形式普及气象知识。向农民赠送《气象与生活》、《气象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雷电防护手册》等气象科普知识的书籍8万册。

1.2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每年开展市县两级气象台站与辖区内1~2所中小学校气象灾害联合应急演练,培养在校中小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能力。

1.3举办气象知识培训班

每年举办两次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举办防雷知识普及班,一次科级干部气象知识培训班,5年来培训2800人次。

1.4通过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利用大喇叭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的形式传播气象信息

2012年,建成了市县两级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每天两次通过该平台发布气象信息,有突发性天气时随时发布,高密市、昌乐县气象预警大喇叭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村、镇以上领导干部手机号码已纳入潍坊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决策短信服务平台数据库,第一时间提供预警服务。

2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村获取气象科普知识渠道单一,传播效果很难保证[2]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农业产业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但农村仍存在信息集中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气象信息,农民主要是从电视上获取,还没有形成从杂志和报纸的阅读上获取的习惯,网络普及不足。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民对气象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传播效果。

2.2科普活动模式简单,缺少互动

现今的农村气象科普活动模式仅仅是单向的传播过程,农民只是被动接受,科普工作者传播什么内容,农民就接受什么内容。双方之间无互动模式,缺乏沟通,农民无法真正理解气象科普,科普工作者也不能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

2.3科普内容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

(1) 科普内容单一。单纯的晴雨、温度等气象信息已难以适应农民的需求,应为农民提供可操作性强的防御措施与更专业化的气象产品指导。

(2)农业气象服务缺乏精细化。由于农村生产经营逐渐多样化,相应地,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基层气象部门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更是缺乏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比如,关键的农时季节,以及有灾害性天气时,农民需要短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指导。

3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3.1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

要想做好气象科普工作,首先应建设一支气象科普队伍。成员可以是气象部门退休人员,他们都具有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也可以从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中筛选。通过培训,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传授给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并使其掌握,结合他们与当地农民直接接触的特点,快速传达气象信息,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另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熟悉周围群体对气象科技知识的需求,从而使气象科普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

3.2村干部口碑传播,加大宣传效果

村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本村一般有较高的威信。通过手机短信和气象科技培训等,使他们先掌握一些常规的气象信息以及气象与减灾防灾知识,然后由他们向村民宣传气象科

3.3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宣传科普知识

由于气象手机短信具有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如今在信息媒体中,其是覆盖面最广的。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都在建设气象信息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对于利用手机短信传递气象科普知识尤为重视。将手机短信的优势充分利用,扩大短信宣传覆盖面,强化手机短信的宣传力度,从而产生更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3.4多种形式搞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打造整体宣传氛围

3.4.1气象科普流动车

通过使用气象科普流动宣传车,带上宣传物资,如扩音喇叭、展板和宣传材料等进行宣传。

3.4.2塑料口杯或纸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

利用塑料口杯或纸杯低成本的特点,且在农村的高频率使用,将其作为科普宣传的永久性工具。在纸杯或塑料口杯上印制气象科普知识,以赠送的形式向村委会、社会团体、农民适当赠送。

3.4.3气象电子显示屏

利用气象电子显示系统内容广、更新便捷、显示直观的优势,24小时无缝隙发布相应的气象信息,为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气象保障。

3.5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气象科普宣传[3]

气象科普宣传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面临着更好的宣传契机。气象科普应将现代化技术充分利用,制作成气象科普宣传片,并通过刻录成VCD和DVD 等视频光碟,派送到农村有计算机、影碟机的专业户;并将气象为农服务的网站充分利用起来,开辟、丰富气象科普专栏;通过利用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12121 的信箱,从而设置并丰富气象科普信箱内容。

3.6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宣传

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遇有大风、冰雹、暴雨、雷暴等极端天气造成灾害事件时,要及时用身边的事例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防范措施的宣传,引发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认知,加强农民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3.7重视对农村学生的科普教育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要特别重视向其普及防御气象灾害常识,保证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受到一次以上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可以派人到农村中小学校做气象科普辅导课,也可以请学生参观气象局,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图片、视频、展品等,将当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常识讲解给学生听,使广大农村孩子从小就能了解气象,掌握气象灾害的简单防御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的作用。[5]

4结语

关于开展农村气象科普工作,充分吸收、利用传统经验,同时还要结合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的规律与特点,不断探索气象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紧紧贴近“三农”服务,进一步丰富气象科普工作途径,拓展气象科普领域,努力创新气象科普形式,扩大农村气象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达到应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英金主编.北京.中国气象战略研究(辅导读本),气象出版社,2005.

[2] 黄东林,蒋运志.“气象科普”向农村延伸的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7):155.

[3] 杜婧,张脉惠.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4] 郑有飞,牛鲁燕.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3.

[5] 戚尚恩.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2009.

作者简介:徐桂华(1965.03- ),女,汉族,山东东平人,工程师,从事人事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工作。

作者:徐桂华

第3篇:加强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

[HJ3.3mm][摘要]当前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实行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并举,全面推进我国的科普工作已成为社会共识,而理论界对科普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对于激励科普产业的政策尚未达成共识等,导致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滞后于产业实践,阻碍了科普产业的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科普产业和科普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普产业科普社会化对策

[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高度重视推进我国科普工作的社会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等文件,从政策法规层面明确了科普产业发展的合法性基础,但在推动科普社会化的实际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是对科普产业和科普社会化的认识仍有待强化。

一、科普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科普产业自身的发展及其与网络信息技术、旅游文化产业的跨界结合,大大促进了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国科普研究所發布的《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1],目前中国科普产业的产值规模约1000亿元,中国主营科普的企业约有375家,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以及广东和安徽等地。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国内一些媒体都纷纷转载报道,认为我国科普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其中科普旅游业、教育业、展教业、网络信息业都将迎来大发展。

(一)数字阅读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传统科普图书出版企业开始使用网络手段进行线上阅读推广。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9亿元发展至2017年的152亿元,扩大近3倍[2]。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年均增速约为20%,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0亿元。

(二)科幻电影前景乐观

南方科技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3]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科幻电影整体票房为95.0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为8.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0%左右的增长。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按照好莱坞工业模式生产的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广泛赞誉。通过放映这样的科幻大片,彰显我们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道义责任,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宣传了中国文化和大国担当。

(三)科普网络信息业发展较快

“科普中国”品牌,科普媒体的信息浏览量所产生的潜在市场价值已超过了300亿元。

(四)科普教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大[1]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98万所,按照30%的比例配备科普教育活动室,平均每所投入20万元,产值将近150亿元,再加上校外的市场化需求,市场规模更大。

(五)科普研学市场前景好[4]

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研学旅行通过融入教育元素,创造更多价值并与普通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加上消费者对研学旅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研学旅行行业利润率有较好的保障。

(六)知识付费已渐成热潮

科普文创业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投入方向,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很多人愿意通过知识付费APP来学习新知识,经常服用“知识胶囊”是知识更新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15年,知识付费用户有0.48亿,2017年1.88亿,2018年预计超过3亿人次,产值超50亿元[5]。

二、科普产业和科普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普产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科普社会化研究的理论薄弱,限制了科普产业的发展。理论界对科普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对激励科普产业的政策尚未达成共识。二是科普产业“小、散、弱”,行业呈散乱分布态势,企业规模小,产业规模也小,生产科普产品的企业还没有上市公司,大企业对其研发投入不足。三是科普产业人才缺乏,支持科普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支撑科普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这些问题中,由于科学普及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较产业实践相对滞后,阻碍了科普产业的发展,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回答。劳汉生从“科普文化产业”进行界定[6];任福君等的研究更多关注市场机制、科普产品、科普服务的活动[7];周建强等通过对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行分析,认为“科普产业就是为科普运行提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各类经营实体的集合”[8],他在产品和服务之外增加了资源的内容,扩大了科普产业的界定范围。

本文基于科普产业和科普社会化的分析,认为科普产业是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业态的集合。总之,就是推动科学技术社会化、大众化的产业都是科普产业。我们知道,科普的目的和作用,一方面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另一方面也包含更多文化价值的内容。中国科技大学的汤书昆教授则把科普产品提升到精神文化领域,认为是满足公众精神文明需求的产品[9]。

我们认为,只有对以下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一是科普企业的定义尚未明确,科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清。二是科普产业的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界定。三是科技产品向科普产品转换的路径尚未明确。四是企业科普链的诉求尚未解决,企业公益性科普活动的相关资助机制不够健全。

三、发展科普产业和实现科普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发展路径不仅直接关系科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命运,还关系到其在整个国家产业系统中的战略定位。现在我国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尚不健全,而且可操作性不强,执行效果不佳。企业在科普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规划科普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路径,如何为科普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是科普产业发展面临的既现实又重要的问题。

(一)发动社会资本,推动科普展教品开发[JP]

1.支持研发科普展教品的新技术。科技馆是对公众进行科普的重要场所,除了要对基础科学进行展示和教育外,也要与科普企业密切合作,紧跟前沿科技,运用最新技术开展科普展教品的研究开发,注重开发智能化、娱乐化、艺术化、标准化的科普展教品,从单一传播科学知识向承载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并重转变。

2.支持社会资本建设面向公众的科技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科技馆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短期内财政支出压力,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提高科技馆的运营效益,能够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还应對传统科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延长科普链条。

(二)优先支持发展科普产业

政府要优先试点支持发展一批科普产业,尤其可以重点支持科普旅游业、科普教育业和科普网络信息业,打造科普旅游基地,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重点发展科普研学旅游。建设校园科技活动室和创客空间需要大量的科普教育设备、教材与教具,科普教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科普网络信息业、科普影视业等传统科普业态的科普产品,由于不断引入高新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愈发丰富多样。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全域旅游,科技景观成为人文、自然景观以外的重要旅游要素,科普研学成为蓬勃发展的科普产业新亮点。

(三)加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保护

在加速推进科普产业培育的过程中,要加强科普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尤其对科普原创作品、科普展教品的优先署名权要加以保护。探索建立科普产品知识产权专有和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应在完善科普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数据库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普产品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和纠纷救济机制,保护科普产品原创人员的合法权益[10]。

(四)发挥科普产业集群效应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资源优势,选取科普产业重点业态优先发展,并逐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仿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模式,建设科普产业园,打造科学中心等,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芜湖等地建设国家科普产业示范园区及科普示范基地。对于符合科普产业发展规划的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推动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普研究所.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2018.

[2]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80829/1544451130398.shtml.

[3]南方科技大学课题组.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EB/OL].http://dzwww.com/yule/tt/201811/t20181124_18104370.htm.

[4]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EB/OL].https://www.sogou.com/link?url=hedJjaC291OkE9WTygIKll2MrIoS4vq9aseQzAWsdAhVtlq9hZQeQ[JP]

[5]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R].2017.

[6]劳汉生.我国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2):213-219.

[7]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6):5-13.

[8]任福君,张义忠,周建强,等.中国科协科普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R].2010.

[9]李黎,孙文彬,汤书昆.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5):17-20.

[10]邹庆国,桑东辉.哈尔滨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6):21-23.

作者:赵东平 赵立新 周丽娟

第4篇:农村科普工作总结

XXX科学技术协会 XXX农村科普工作总结

农村科普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XXX年我镇农村科普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三大奋斗目标”,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我镇三大奋斗目标的实现和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强”科普乡镇创建工作有条不紊。 XXX年,我镇规划为争创全县“十强科普乡镇”的乡镇之一,为巩固科普示范镇的创建成果,不断推进我镇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XXX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开展了争创“十强”科普乡镇创建活动,同时,为进一步搞好争创活动的各项工作,镇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向各争创单位发出《关于做好“十强”科普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为有序开展争创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对我镇开展“十强”科普乡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该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年底,镇科协按照巩固创建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通过县科协初步验收,认为我镇的创建工作由于领导重

- 1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科技培训不断加强。 我们紧紧围绕科技兴农战略,按照镇科协“六个一”的工作目标思路,不断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多层次培养农村科技人才。一是利用镇、村科技培训中心和村科技夜校的主渠道作用,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3000人次;二是利用镇、村党员活动中心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00人次;三是聘请专家、教授有计划地培训科技带头人、农技骨干1500人次。

XXX县XXX科协

XXX年12月20日

第5篇:农村科普工作典型事迹

男,汉族,大学文化,1955年9月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任县科协副主席,年8月任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年XX县政协常委、科技委主任。

年以来,该同志自主持县科协工作以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农村科普作文章,针对县科协经费不足、工作难做的实际,提出了“对上争项目,对下搞服务,对内抓管理,对外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健全网络强基础,抓好基地育亮点,突出重点抓科普,创建示范树形象”的工作措施和办法,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该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领导岗位职责XX县科协“四主一家”的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全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XX县科协的参谋助手与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为此,县的科普工作多次获得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县科协与县农办每年组织开展的“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年年被XX市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县科协组织开展的“健康生活在我家”、“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及牵头组织实施的多项“金桥工程”受到了XX市表彰,建设的5000亩南方早熟优质梨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科协连续多年被XX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年底县被中国科协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XX县。年10月,该同志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荣誉称号。

第6篇:切实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我县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开展“科普月”、“科技周”、“四下乡”等一系列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开展各类科技培训,通过创新科普手段拓宽科普宣传阵地开办《科普大蓬车》电视宣传栏目,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速普及推广一大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广大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取得的成绩应当说是有目共睹。广大农民群众从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掌握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理念目前正在深入人心,正在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但同时我们也当看到,当前我县全民科技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而言仍然偏低,特别在农村,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广大农村中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的人很少,文化知识相对高一点的农民,大部分出去经商办企业和进城务工,实际剩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没有文化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加上政府公益性科普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在科技推广普及比较侧重于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而对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导致目前我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还普遍存在,反科学、伪科学、迷信愚昧的东西还很有市场,这也给了一些人利用这些东西欺骗群众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现状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是与“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适应。这个问题,目前已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发〔2006〕7号),省政府也于最近制定了下发了《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33号),对提高全民科 1

学素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实施“四大科学素质行动”、“四大科普工程”的决定。四大科学素质行动是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四大科普基础工程是指: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就我们县来讲,当前要认真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就如何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而言,我们认为,结合我县实际,应当重点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移民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做到有目标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条件保障,能够因地制宜地抓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结合重点项目实施,强化新型农民培养。近年来,我县承担实施了大量国家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和培训项目,其中大部份是科技型项目,要继续结合粮食、水果、蔬菜、花椒、蚕桑、畜牧、沼气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实施,加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培养一批乡土人才或科技致富能手。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针对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专合组织目前这一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连接起来,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学技术,学经营管理,让有组织、有规模的先进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工作占领应有的文化阵地,以此让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东西没有市场,没有发展漫延空间。

四是大力开展各种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扩大科技宣传的声势和影响。近十年来,我县由宣传、科技等部门牵头每年都坚持组织开展了如“三月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五月科技活动周”、“金熊猫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已形成了惯例,深受群众欢迎。发送资料,开展咨询,举办培训,由专家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对增强群众科技意识,解群众关心的生产技术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要继续抓好这些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形式和手段的进一步创新。

五是努力增加科普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建立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活动站是在乡村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阵地,宣传栏是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科普员是植根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要在60%的行政村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并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要紧扣国家的安排和部署,在我县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新村的打造中,坚持新建、完善和利用相结合,要依托农村中小学、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科技大院图书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等设施和有条件的企业、农技协等各类基地,通过充实健全其科普功能,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要由农业、科技、组织、宣传、文化、民政等部门共建,以争取财政资金和吸纳企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科普宣传栏;要在乡村科普组织中的骨干、基层干部、教师、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等乡土人才中选拔乡村科普员,形成能够覆盖全县的新型科普网络。

六是大力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强化青少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要从青少年抓起。近年来,我县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以来,由教育部门和科协推荐上报的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实践活动有100多件作品获得省市表彰奖励,汉一中、汉二中还被命名为

全市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目前,我们要巩固这些成果,还要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要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性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教育活动,并通过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通过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社会群体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带动全社会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

七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普宣传中的作用,大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浓厚氛围。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套数的增多,科教类电视节目对促进人们增强科技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级科协的支持和县广播电视部门高度重视精必策划下,去年我县又开始开办了《科普大蓬车》电视栏,今年又对节目内容进行了全新的包装制作,使全县科普宣传工作步入了经常化、生活化轨道,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节目制作范围,建议由广播电视部门与农业部门共同配合,结合我县农村产业发展、科技推广拍摄制作一些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乡土科教片,以丰富农村科技文化生活。同时,《新汉源》也要加强对农村科技示范典型、致富能手的宣传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掀起向身边典型学习的热潮。

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在今后的工作中,科技局科协作为全县科普宣传综合部门,将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能,与各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克服困难,搞各方面工作,力求我县科普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的成效,让先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7篇: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男,汉族,大学文化,1955年9月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0月任**县科协副主席,[文秘家园文章-http://

文秘家园

帮您找文章]2001年8月任**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2002年任县政协常委、科技委主任。|||1992年以来,该同志自主持县科协工作以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农村科普作文章,针对县科协经费不足、工作难做的实际,提出了“对上争项目,对下搞服务,对内抓管理,对外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健全网络强基础,抓好基地育亮点,突出重点抓科普,创建示范树形象”的工作措施和办法,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该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领导岗位职责和县科协“四主一家”的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县科协的参谋助手与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此,**县的科普工作多次获得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县科协与县农办每年组织开展的“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年年被重庆市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县科协组织开展的“健康生活在我家”、“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及牵头组织实施的多项“金桥工程”受到了重庆市表彰,建设的5000亩南方早熟优质梨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科协连续多年被重庆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2012年底**县被中国科协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05年10月,该同志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荣誉称号。|||

第8篇:关于农村科普工作调研情况的汇报

第一调研组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按照市科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4月18日至30日,朱新民主席、花蕾副主席带着我们普及部的2名同志,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协,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制约当前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

1、科普组织网络较为健全。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自《纲要》颁布以来,各级科协切实完善组织体系为农村科普提供了保障。全市9个县(市)区共成立了企业科协79家,组建了乡镇科协89个,组建了街道社区科普组织134个,成立了所属学会83个,建有科技示范户10016户,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农村科普工作网络。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创建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聘请了科普宣传员,直接参与农村科普服务工作。

2、科普投入力度较大。各地按照省委[2007]8号和市委

[2007]13号文件的要求,加大了对科普事业的扶持力度。目前,10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1其中有6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已按人平0.3元落实到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科普示范项目的支持,认真实施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和省科协“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项目,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资助项目17个,资金200万元,资助全市17个村和协会发展现代农业、推广普及科学技术。

3、科普设施较为完善。各级科协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大力抓了科普画廊建设。各地均完成了市科协下达的科普画廊建设指标,去年新建科普画廊13处。全市共建起81处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受到群众的好评;二是大力抓了科协网站建设,各地均已建立并开通了网站,并配备了相关现代化办公设备。三是大力抓了科技馆建设。南漳县科协通过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寻找科技馆建设资金,预计年内建成使用;保康县科协多方筹资近200万元,完成了县科技馆二期工程的改造,增强了科普能力。

4、科普资源开发较好。一是引进了科普展品。我们新购臵了一套“壁挂式科技馆”展品,以“科普宣传大篷车”免费送展的方式,在广大农村开展巡展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二是创作印制了科普挂图。去年,围绕预防手足口病,市科协印制了1万份科普挂图和12万份科普手册;围绕防震减灾,市科协印制了2.5万份科普知识挂图。通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时发放到基层,进行科普宣传,起到良好效果。三是开发了科普光盘。市科协、市政协、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主题为“节能在我身边”节目,刻录了3500份光盘在全市发放。四是编写科普图书。市科协组织市属自然科学界20多个学会、60多名专家、学者编写了《襄樊市大众科普知识

系列丛书》,印刷1万套,免费发放到广大农村。这些科普读物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1、创新载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实现农村科普整体联动。各地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把科普示范典型培植融入到基层科普工作中,以丰富科普活动为载体,用典型示范带动基层科普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1月,中国科协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第一期培训班在我市举办。2006年10月,全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经验座谈会在保康召开。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5个、科普示范乡(镇)29个、科普示范村587个、科普示范社区44个。二是创建科普工作队,实现科技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2007年,宜城市开展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试点工作。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组建队伍、智力扶持、培育品牌、促进发展”的思路,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完善科普服务网络,组建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初步建立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科普工作机制,发挥了社会科普资源的综合效应。2008年5月和12月,襄樊市和宜城市又在全国科普工作队总结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目前,枣阳、保康、南漳等县也都结合本地情况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队。三是试点科普服务站,实现科普惠农服务链的延伸。在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基础上,市科协在“市优质油桃科普示范基地”建起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延长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链,初步形成了标准高、示范性强、覆盖面广、普及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科普

示范服务基地,被中国科协列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的试点。2008年11月,我市在山东蓬莱召开的全国科普服务站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2、科农双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科协事业共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全市各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广大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产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进。一是各级科协以实施《纲要》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科普活动站等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培训,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生活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创建、科普服务站、科普工作队、“站栏员”等科普品牌活动,强化科技成果的快速运用,搭建农业新品种快速转化通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贯彻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3号文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全市共有10 位县(市)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进入了人大、政协常委会;各县(市)区科协均召开了代表大会进行换届,至2008年底换届工作全部结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县(市)区科普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襄城、

樊城、宜城、老河口4个县(市)区目前还没有科技馆。二是农村科普资源仍然匮乏,并缺乏共享。当前,对农村科普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农村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比较慢,科普信息还不能实现有效共享。一些单位虽然已经建了科普画廊和橱窗,但缺乏宣传挂图,并且更换也不及时;有的县(市)区虽然建成了科技馆,但配套设施还不齐全、不完善,缺乏吸引力,活动难以开展。三是农村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虽然各地贯彻落实省委8号和市委13文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调研中发现一些县(市)区科普经费尽管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却没有按新标准(人均0.3元)足额落实到位。枣阳市到位0.2元,宜城市到位0.15元,谷城县到位0.15元,南漳县到位0.075元。一些基层单位由于自身财力不足,经费困难,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

四、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想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农村科普工作中,我们认为就是要高举科普惠农大旗,实施科普惠农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是要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实现各类科普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广大群众关

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发一批体现时代特色的科普资源,如各种科普图书、挂图和光碟等。

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保障机制。针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扩大内需的需要,建议采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补充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科技馆建设,为县级科协配备科普宣传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探索《纲要》工作经费由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市场运作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

四是要真正把省委8号和市委13号文件落到实处。抓住当前科协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宣传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协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责任追究。建议由市委和市科协派出联合检查组或专班到不定期到各县(市)区对两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对不落实或落实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9篇:附件3 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学会、中国科协直属单位(按姓氏笔画排序,下同) 姓 名 王 奕 王开林 韦建玉 刘荣志 刘海林 孙 哲 张国平 李 唯 李元红 李远华 陈 阜 罗继伦 赵进龙 徐志勉 栾 双 彭 希 彭世琪 蒋卫杰 北京市 丁永德

工作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徐州市水利学会 中烟广西工业公司 中国农学会科普部 中华医学会 中国农学会科普部 中国科协声像中心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湖北省水产学会 云南省烟草玉溪市公司 中国科协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

延庆县科协 王喜臣 朱世明 李建国 陈长贵 单银山 祝庆忠 赵 凯 郝艳宾 袁士畴 裘季燕

丁永清 张连仲 李 光 李河龙 李绪宝 杨 蕴 陈光星 赵仁顺 唐宗成 崔庆元 董 静

丁志勇 丁宝堂 马永杰

密云县科协 怀柔区科协 大兴区科协 平谷区科协 顺义区科协 房山区科协 门头沟区科协 北京农林科学院 北京农学会 北京植物病理学会

北辰区天穆镇科协 天津市科协 宁河县科协 宝坻区渔种场 东丽区科协 津南区科协

宝坻区袁罗葱蒜研究会 西青区辛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汉沽区茶淀镇 武清区科协 静海县科协 乐亭县科协

唐山市果桑学会 唐山市农技协抚宁县科协 天津市河北省 马林三 王 光 王 琦 王 慧 王士昌 王韦东 王岐凤 王志学 任素萍 刘书堂 刘春田 孙振祥 邢银田 吴振梅 宋破振 张 江 张世明 张永进 张玉荣 张建辉 张金声 张荣科 张艳萍 李 杰 李灵芝 李良瀚

围场县科协 廊坊市科协

张北县科协 张北县坝上青蔬菜研究会 河北省科协普及部 河北省医学会

邢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盐山岐凤农研会 望都县科协 行唐县科协

邢台市桥东区农技协 沧州市蔬菜学会 廊坊市畜牧兽医学会 鸡泽县科协 徐水县科协 新乐市科协 兴隆县科协

万全县科协 市禽业联合协会 衡水市科协 任丘市科协 河北省科协宣传部 河北省科协普及部 河北省科普服务中心 永清县科协 肥乡县科协

河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 李宗民 李新淼 杨善亮 杨福成 辛长友 辛志利 陈秋景 罗秋菊 范光年 郑学勤 柳青山 赵 来 赵红军 赵志强 郝企信 秦振中 秦瑞强 贾小忠 郭清辉 高宗友 高建明 梁希才 蒋学鑫 戴立志 戴素英

河北省科协 衡水市科协

河北省老科协畜牧兽医分会 玉田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 景县科协 鹿泉市科协 河间市科协 赵县科协 河北科技报 秦皇岛市科协

沽源县大西洼村区域蔬菜种植协会 崇礼县科协志愿团 保定市科协 邢台市科协 河北省农学会 邯郸市科协 正定县科技馆 保定市科协

巨鹿县华星良种研究会 迁西县科协 武安市科协

平泉县食用菌研究会 高阳县科协 元氏县科协

河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室山西省 马民贤 长治市科协 毛益民 王 帆 王久平 王仁庆 王志明 王建军 王忠义 王英梅 刘 进 孙宏波 成东虎 朱巨鹏 米志明 李亮峰 杨鸿森 陈岗义 周万义 范秋龙 要亚平 赵 义 赵国瑞 赵旺胜 项丽芳 秦水云 贾东辉

中共浮山县委 朔州市科协

柳林县穆村镇农业技术站 晋城市科协 忻州市科协 吕梁市科协 平定县科协 原平市科协 太原市科协 长治市郊区区委 晋中市科协 霍州市科协

忻州市五台山蜂业开发中心山西省科协 吉县桥南村 朔州市奶牛医院 左云县科协 阳城县科协 榆次区科协 大同市科协 灵石县科协

五台县东治镇蔬菜研究会 阳高县科协 夏县胡张乡政府 交城县科协

崔少文 黄谷人 程 淮 蔡志强 裴海峰 谭守荣 穆一林 马军立 云 庭 毛允飞 牛富宝 王 舍 王立昌 包 刚 任晓光 许晓航 许燕辉 张玉英 李 振 李立荣 杨艳芳 苏 堤 陈继权 武 英 侯翠荣

潞城市科协

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祁县科协 乡宁县科协

临汾市尧都区乔李镇政府 沁源县科协 大同市南郊区科协 阿拉善盟科协科普部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改良站 苏尼特右旗科协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科协 敖汉旗科协 通辽市科协

锡林郭勒盟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扎赉特旗科协 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站 乌拉特中旗科协 阿荣旗科协

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协 鄂尔多斯市科协科普部 赤峰市科协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科协 固阳县科协 乌兰察布市植保站 内蒙古自治区 段步翔 赵国祥 赵维志 耿晓旭 贾文英 高 华 高秀琴 董美端 于维国 于维盛 马魁光 孔德巨 尹 林 王文选 王晓祥 冯悦江 石海鹰 关恩福 刘东风 吴立平 吴庆臣 张健胜 杜 楠 杨晓伟 苏 静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科协 扎鲁特旗科协 托克托县科协

内蒙古自治区科协科普部 巴彦淖尔市科协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 多伦县淖尔镇兴盛社区 乌兰察布市科协科普部 抚顺市科协科普部 东港市椅圈镇人民政府 本溪满族自治县科协 营口市科协科普部 本溪市科协科普部 铁岭市清河区葡萄协会 朝阳市科协 葫芦岛市科协 阜新市科协科普部 抚顺市新宾县科协 鞍山市科协科普部 辽宁省科技馆展教部 大连市金州区科协 大连市科协 辽宁省科协科普部 辽阳市科协科普部 灯塔市科协 辽宁省苏世昌 苏振生 邵 明 姜大光 赵宝国 赵金和 奚耀贵 栗争艳 贾锡顺 高胜江 丁向方 于炳发 王世范 王国孝 王贵满 王振国 玄春吉 孙明月 张泽义 张晓军 张继信 李 玉 李玉华 陈宝珩 赵 敏

鞍山市千山区科协 锦州市科协

沈阳市东陵区英达党群共富蔬菜协会 沈阳市辽中县大光绿色农业技术协会 铁岭市科协科普部 北票市科协 建昌县科协 凤城市科协

大石桥市高坎镇人民政府 盘锦市科协 大安市科协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科协 吉林市农业科学院 吉林市科协

梨树县农业科技推广总站 松原市宁江区科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长春市农业科学院 白城市科协 吉林省科协 敦化市科协 吉林农业大学

农安县科技专家服务中心 前郭县科协 四平市科协科普部 吉林省徐友春 尉秀玲 鄢景泰 黑龙江省 孔德本 王金玉 田云彪 刘东林 刘景湖 朱世军 许彦彬 许柏成 何清民 宋汉生 宋国光 张 滨 张喜英 李伟光 陈永智 岳采明 金宪日 姜凤清 姜尧勤 赵光宇 唐 浩 唐衍伟

榆树市科协 桦甸市科协

梅河口市农业科技研究所 克东县科协 绥滨县科协

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乡委员会 佳木斯市同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七台河市科协 绥化市科协

肇东市向阳乡瓜菜技术协会 沃必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宾县新甸镇党委书记 大庆市科协 黑龙江省科协 尚志市科协 伊春市桃山林业局 齐齐哈尔市科协 黑河市科协 嘉荫县科协 海林市科协 黑龙江省科协 北安市农业机械总站 方正县科协 望奎县科协 黑龙江省科协

徐洪刚 聂林富 莫 述 郭 胜 顾长军 隋杰臣 黄玉兰 曾繁胜 韩德龙 裴振明

石炳良 朱 彬 朱建民 张 坚 张洪其 李维克 杨立红 苏 华 倪 明 高文龙 蔡雷英

丁志用 仇洪泽

克山县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林口县食药用真菌研究会 富锦市科协 牡丹江市科协

集贤县东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依兰县科协 肇东市科协

黑龙江省经济作物研究会 林甸县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 大兴安岭地区科协 崇明县科协

嘉定区徐行镇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浦东新区张江镇科协 闵行区七宝镇科协 青浦区科协 宝山区科协 奉贤区科协 南汇区科协

松江区岳阳街道科协 金山区科协

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东台市蚕业学(协)会 海门市科协 上海市江苏省戈炳根 王 征 王惠政 史平淮 田文科 刘广树 刘向阳 吕文忠 孙羊林 许 璞 许庆龙 严照华 吴宪法 沈风雷 陆凤娟 陈佑龙 陈贤明 陈荣来 周云芳 周磊之 范光源 胡训忠 胡建国 荆留明 赵亚夫

中共常熟市委

姜堰市桥头镇人民政府 赣榆县人民医院 溧阳市人民医院

江都市农学会 江都市农林局 丰县科协科学技术普及指导站 如皋市搬经镇 南通市科协

高邮市林业技术指导站 海洋水产研究所 中共昆山市委 张家港市科协

太仓市双凤镇人民政府 启东市人民政府 吴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连云港市科协 高淳县水产协会 宝应县科协科普部

无锡市锡山区林特产技术推广站

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 淮安市淮阴区植保植检站

沛县科技活动中心站 赣榆县拓汪镇第二中心小学

射阳县洋马镇委员会 江苏苏洋药材集团 丹阳市农林局

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闾启寿 凌建东 席于兵 徐成美 泰兴市溪桥镇政府 常熟市海虞镇科协 灌云县南岗乡科协

宿迁市宿豫区蚕桑技术指导站 徐国沾 徐德良 栾 庆 郭晓洪 顾洪如 崔洪平 梁杏芳 鹿守连 黄兴江 蒋茂松 谢春光 韩 静 薛辉云 戴卫东 戴尔柏 方培林 王央杰 王华新 王雨超 王修兴

金坛市农业试验站 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 常州市农林局科技教育处 无锡市惠山区科协 江苏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无锡市畜牧兽医学会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科协 徐州市菌业协会

江苏华星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机电工程学会 泗阳县高渡镇 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 南京市六合区卸甲甸街道 涟水县老科技协会农学分会 阜宁县芦蒲镇党委

宿迁市宿豫区王官集镇党委 衢州市柯城区农业局 浙江省科协科普部 金华市农科院 临海市科协 天台县科协 浙江省盐城市盐都区叶晓斌 刘 文 阮玲江 何小勇 吴丽珍 吴持平 吴根升 应国铭 时新华 杨平海 杨慧伟 沈纪祥 沈泉囡 陈永兵 陈克鸿 陈振豪 俞阿四 胡子光 胡新光 唐建伟 袁辉尧 盛有军 黄浙平 傅跃进 卫江山

农函大慈溪市分校周巷辅导站 桐庐县农技推广中心 椒江区科协 丽水市科协 庆元县科协 温州市科协

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西吴村 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 平湖市曹桥街道 嵊泗县科协 安吉县科协 泰顺县科协

湖州市东林镇龟鳖养殖协会 温州市农科院 开化县科协 奉化市科协 舟山市科协

缙云县食用菌产销技术协会 杭州市农学会 海宁市科协 嵊州市科协 金华市科协 绍兴市科协

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 滁州市科协 安徽省方利荣 王传礼 王同英 王学明 仲心华 刘广善 刘宏广 朱凤金 朱伟华 江 平 许 卫 许庆林 许忠远 何柏松 吴炳坤 张凤鸣 张传锋 张湘鄂 张瑞美 李建华 李贤胜 汪庆宪 陈 咏 陈旭友 季学谦 姚 远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 濉溪县科协

蒙城县畜牧兽医协会 安庆市医学会 芜湖县科协 无籽西瓜研究所 肥西县花木协会 当涂县科协 阜南县科协 池州市茶叶学会 淮南市农委 巢湖市居巢区科协 枞阳县科协 铜陵市科协 蚌埠市淮上区科协 亳州市中药材协会 淮南市潘集区食用菌协会淮北市科协 阜阳市科协 黄山市黄山区科协 宣城市农技推广中心 歙县科协

池州市贵池区科协 霍邱县科协

无为县优质棉产业协会 合肥市科协

姚立光 姜继焕 夏志强 夏维陆 贾炳玉 陶 鸿 屠家祥 屠继军 常先波 曹克印 符国义 黄 敏 黄和平 龚建国 蔡厚植 福建省 尤长龄 叶建胜 刘斌斌 庄清水 张一言 张瑞华 李占伟 李国兴 李明耕 陈谟凑

灵璧县科协 六安市科协 郎溪县科协 巢湖市种子公司 安徽省科技馆 安徽农业大学 繁昌县小洲蔬菜协会 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 蚌埠市科协 临泉县科协 铜陵县科协 安庆市科协

马鞍山市农委农业科 滁州市滁菊研究所

滁州市琅玡区杨子办事处宋郢村福安市科协 厦门市同安区科协 晋江市科协 石狮市科协

福鼎市白琳镇人民政府 连城县科协 仙游县盖尾镇科协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政府 福州市科技报社 闽清县丰达第一农场

陈新丁 罗 英 罗炳文 郑 坚 修金生 徐文富 涂前程 高允旺 梁全顺 黄张凌 黄通兴 傅瑞树 温元宝 谢主寿 谢福鑫 蔡斯明 丁冬荪 卜秀兰 于秀珍 方金山 王保生 古东福 艾卫东 刘词平 朱永新

南平市关工委农村科技服务团 龙岩市科协 清流县科协 福清市科协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福建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顺昌县大历镇竹荪协会 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 福建科技报社

泉州市泉南经济技术开发协会 三明市林业局林木种苗站 将乐县白莲镇小王村 厦门市集美区科协 南平市葡萄协会 莆田市农业局经作站 江西省森防站

上饶市农业局科学教育科 景德镇市科协

抚州市临川区食用菌协会 江西省气象台

吉安市泰和福海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南昌市科协 丰城市科协 新建县科协 江西省 何载星 吴 森 李光前 李保光 邱忠发 陈远东 周云福 周晓红 易敬林 林德培 罗冬平 胡素蓉 荣建良 徐中元 徐纯斌 徐保明 徐振邦 涂发波 梁仁俊 章金华 谢克强 詹立新 熊三平 谭贵生 黎晶耀

赣县科协

南丰县柑桔技术推广中心 九江市农业局 宜丰县科协

上饶县煌固镇人民政府 赣州市科协 金溪县老科协 新余市渝水区科协

江西省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萍乡市农业局 南昌县岗上镇兴农村 上饶市科协 上栗县科协 浮梁县东安园艺场 九江石化总厂 贵溪市农业局 新余市老科协 奉新县科协

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 鹰潭市农业局

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 都昌县科协 九江市科协 吉安市吉州区科协 赣州市畜牧研究所

山东省 孔祥仁 泰安市科协 王 健 王秀英 王迎三 王俊存 王荫墀 王智南 付翠金 冯殿齐 史文成 史衍营 田敬义 申世坤 刘宝进 刘爱钦 华 洪 吕学森 孙淑英 师承瑞 朱凤梅 吴绍行 宋士元 张 岩 张 彬 张仲秋 张俊祯

禹城市市中街道办 曲阜市科协

潍坊市寒亭区农技协 五莲县科协 山东省老科协 中共无棣县委

菏泽市牡丹区农技推广协会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市长清区科协 济宁市科协 乐陵市林业局 成武县科协 威海市科协 菏泽市科协 临沂市科协 寿光市蔬菜协会 临清市反邪教办公室 莱芜市科协

莱州市虎头崖镇科协 莱西市果树协会 费县薛庄镇谭家庄村 博兴县农函大 聊城市人民医院 武城县科协 莱芜市老科协

张效东 李万册 李书响 李克先 李建华 杨永林 杨锡亮 沈 华 陈 宏 陈淑钦 周兰英 周朋良 武伯奇 苑银环 金慧丽 侯秀涛 姚立新 种法实 赵 昱 赵顺年 徐秀敬 聂增忠 袁慎庆 贾玉良 贾鸿君 高树森

梁山县科协 乳山市科协 微山县渔业协会 昌乐县科协 胶南市科协 临沂市渔业办公室 利津县科协 沂源县科协 惠民县科协

临沂市农技推广中心 德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山东省农技协 邹城市食用菌协会 莘县科协

枣庄市市中区科协

泰安市大汶口农作物育种研究会桓台县索镇科协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种庄村 滕州市西岗镇科协 潍坊市农技协联合会 莱阳市中医院 沂水县科协 山东省科协科普部 招远市科协 章丘市食用菌协会 东营市科协

梁科礼 葛玉钦 董希文 韩乃清 河南省 上官玉英 马仰峡 马健民 马素卿 尹守恒 方雪梅 王听栋 王瑞芳 付瑞豪 史召亮 任怀广 刘 杰 刘士清 刘洪定 刘继伟 刘敬朝 刘景洲 吕新佳 何小粉 张小雷 张凤兰

蓬莱市科协

胶州市洋河镇无公害农牧产品研究开发协会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科协 日照市科协 焦作孟州市科协 三门峡市科协 商丘睢县科协 平顶山汝州科协 平顶山农业科学研究所 三门峡义马市科协 河南省委宣传部 河南省小麦研究会 开封郊区科协 安阳滑县棉花研究会 许昌市科协 南阳市种子公司 信阳浉河区科协

南阳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 河南省科协 嵩县科协 周口市科协

河南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济源市科协

鹤壁市畜牧兽医学会 商丘科协 张国强 项城市科协

张建明 张法松 张保香 张朝阳 张德茂 李 明 李文鲜 李红丽 李俊忠 李春明 李桂兰 李铁芹 杜亚林 杜焕来 杨东升 杨秀芬 杨承军 杨梦琳 陆站海 陈天祥 陈增喜 岳绍领 林加峰 郑传枪 侯 杰

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焦作市中站区老科协 安阳县人民政府 卫辉市科协

博爱县孝敬镇人民政府 郑州市科协 南阳月季集团 汝南县科协 睢阳区科协 焉陵县科协 新密市科协 南乐县科协 河南省委组织部 河南省委政研室 原阳县科协 巩义市科协 平顶山科协 河南省科技厅 宜阳县科协 荥阳市科协 南阳市宛城区科协 新乡县科协 濮阳市科协 淇县科协 驻马店市科协 段振玲 胡玉成 胡晓波 赵德山 骆建民 徐玉琳 郭小庆 崔刚印 曹绍峰 梁太祥 鹿金光 程爱红 戴大贤 王天才 王卓仁 王宗奕 邓秀新 邓祥光 冯国民 田宇祥 刘友高 刘孝治 吕 欣 汤俭民 许传波

偃师市科协 信阳市委 栾川县科协

驻马店西平二郎乡政府 信阳市科协 尉氏县科协 栾川县科协 安阳市科协 确山县科协 河南省财政厅 辉县市科协

漯河市天力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漯河市蔬菜协会

咸宁崇阳县华陂职业高中 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黄石市科协

华中农业大学国际柑橘学会 恩施州恩施市沙地乡政府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局 黄梅县农业局

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苗木协会仙桃市科协 麻城市农学会 孝感市农技推广中心

武汉市蔡甸区西甜瓜产业协会湖北省

何 迅 张振华 张德炎 李光升 杜治胜 杨大平 杨立友 杨承清 杨细元 汪孝清 汪建国 汪艳林 汪翠芳 花 蕾 邹 阳 陈鸣国 周应林 周宗璜 孟宪龙 胡石伦 费甫华 唐质斌 康尚杰 黄达臣 黄希丽 魏想清

湖北土壤肥料工作站 武汉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 当阳市科协

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湖北省郧县分校 竹溪县科协 神农架林区科协

丹江口市科普专家服务团 宜昌红花套镇农技中心 襄樊市原种场 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 中科院水生研究所 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

武汉市汉南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襄樊市科协 随州市科协 保康县反邪教协会 鄂州市科协普及部 阳新县食用菌协会 恩施州科协 监利县科协 宜昌市农科所 黄冈市科协

华中农业大学校科协 洪湖市科协 建始县业州镇政府 孝感市科协 湖南省 马国辉 尹文贵 牛世平 王先有 王迪轩 宁晋安 龙伟述 龙运贵 刘先雄 刘爱平 孙小武 吴新江 张仁实 李之平 李绍权 杨宏斌 杨建民 陈 伟 陈秀兰 陈国发 陈彰武 周甫宗 周春庚 孟繁利 易湘开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永顺县民族事务局办公室 长沙市芙蓉区科协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 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 邵东县科协

长沙市开福区科技局 芷江侗族自治县科协 蓝山县金地开发有限公司 衡东县爱平集团 湖南省瓜类研究所 娄底市科协

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宁远县畜牧水产局 湘西自治州科协普及部 益阳市科协

望城县雷锋镇雷锋村 湘潭市科协 东安县科协 郴州市农业局

醴陵市富里镇无公害蔬菜技术协会 岳阳市畜牧水产局 浏阳市科协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华容县东山镇洞庭大口鲶特种繁殖场 郑磊平 姜世星 贺向辉 徐玉成 袁王苟 袁翠兰 郭自成 黄仁亲 黄自成 黄国军 彭文魁 彭福元 曾长荣 蒋开建 谢兴华 鲁银朝 楚金明 雷天问 熊友廉 魏大荣 瞿万寿 车茂婵 邓洪炜 刘建峰 吕华强

邵东县园林技术协会

新化县柘溪库区经济发展协会 衡南县栗江食用菌产业协会 衡阳市科协 安仁县食用菌协会 常德市畜牧水产局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肉牛综合养殖场桂东县科协

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桐梓坪村 慈利县科协

湘潭县谭家山镇农技协 湖南省农科院科技处 益阳市大通湖区农业水利局 株洲市科协

张家界市名特优水果专业技术协会 桃源县科协 岳阳市科协普及部 韶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南省科协普及部

永顺县羊峰乡省级科技示范户 怀化市畜牧水产局科技生产科 廉江市科协 乐昌市科协 广东省农科院

高州市根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东省 严小寒 何共平 余志伟 余志浩 阳春市科协 惠东县科协 饶平县科协 新兴县科协

吴汝根 张 镝 张汉常 张汝斌 张志敏 张芳文 张喜乐 张景钊 李小慧 李永忠 李汉华 杨优生 苏仕连 苏晓生 邱绍辉 陈衬喜 陈铁城 陈理常 罗岳雄 罗福明 郑仕斌 郑慧明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科协 茂名市茂南区科协 阳江市科协 广州市番禺区科协 深圳市龙岗区科协 四会市科协 海丰县科协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显岗村水产技术咨询服务站云浮市云城区科协

珠海市果树科学技术推广站 阳山县科协 龙川县科协 佛山市高明区科协 汕头市潮阳区科协 兴宁市科协 东莞市荔枝协会 揭阳市科协

遂溪县遂城镇理常良种猪场 广东省养蜂学会 连平县科协 信宜市委 广东仲凯农学院

洪子敏 胡乐群 赵树培 郭伟光 高兆本 梁炘源 黄 德 黄卫忠 黄少雄 黄荣生 谢永宏 赖贱妹 雷树就 马爱玲 马瑞鸿 孔德工 方家智 邓光诏 邓光盛 韦树德 甘相壬 刘业崇 刘积富 刘婉玲 朱 东

汕头市科协 中山市民众镇 江门市科协

广东省生宝种养有限公司 汕头市澄海区科协 广州市花都区科协 雷州市科协 肇庆市种畜繁育场 揭东县科协 龙门县永汉镇科协 平远县科协 仁化县科协 清新县科协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 南宁市农业局 扶绥县科协 凌云县科协 恭城县科协

桂林市农业局水果办 平南县科协

贺州市八步区水果专业技术协会 北流市科协 梧州市长洲区科协 南方科技报社 广西壮族自治区 何开永 余桂华 张卫红 张化文 张兴财 李开达 李叔美 李德喜 杨山河 杨道华 肖子洪 苏志强 邱建强 陈凤坤 麦亚强 季苏华 罗成保 班汉勇 高祖玉 梁克难 梁爱群 黄忠茂 董 冰 覃荣平 覃海斌 廖国芝

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食用菌协会 南宁市科协 凭祥市扶贫办 南丹县农学会 浦北县科协 岑溪市家禽业协会 全州县天福葡萄协会 临桂县五通镇科协

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科协 广西壮族自治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合浦县常乐农副产品流通协会 鹿寨县科协 河池市科协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柳州市科协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北海市科协 宾阳县科协 贵港市科协 容县农技协总会 百色市右江区科协 防城港市防城区科协 桂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忻城县欧洞乡里苗村利民蚕业协会柳江县科协 隆林县科协

海南省 王 威 王世关 刘 飞 刘春花 沈育伦 陈运国 林世欣 莫 靡 黄大亚 黄志强 黄泽云 重庆市 文才明 付建华 朱 正 汤庆华 张 勇 张开富 张继成 张德忠 李军杰 李庆怀 杜星慧 汪丛林 辛大元

儋州市科协 保亭县科协 澄迈县科协 临高县科协 海口市美兰区科协 乐东县科协 白沙县科协 定安县科协 文昌市科协 三亚市科协 万宁市科协

綦江县科协 潼南县永安乡党委 沙坪坝区科协 重庆市科协普及部 合川市科协

渝北区蚕桑技术推广站黔江区科协 南川市农学会 长寿区科协

武隆县畜牧兽医学会 万州区周家坝街道科协中共九龙坡区委 北碚区静观镇科协

陈茂稀 巴南区科协

罗小平 曹 津 喻文祥 曾垂云 谢中才 鲁西平 王述成 邓 荣 代显明 田 凯 龙召海 仲小容 任俊杰 刘 成 刘自义 刘邦成 刘志强 刘树权 刘德忠 何秀珍 张 翔 张启伟 李 萍 李代程

石柱县农资行业协会 垫江县新民镇政府 荣昌县科协 永川市板桥镇科协 彭水县农业局

南岸区农林水利局科协 平昌县科协 金堂县科协 名山县科协

马尔康县科协 科技局 眉山市科学协会 红原县科协 眉山市东坡区科协 乐至县科协

贡井区龙潭镇蔬菜协会 泸州市科协

泸州市龙马潭区科协 绵阳市科协 仪陇县科协 四川省科协科普部 犍为县科协 布拖县科协 资阳市科协 四川省罗江县鄢家镇人民政府罗江县鄢家镇园艺协会李志权 李新民 杜甫成 杨世聪 杨建新 邱炳文 陆太俊 陈 忠 陈 超 陈明泉 陈维君 单 军 周安民 周孝强 欧 洪 罗明芬 罗家栋 郑久华 胡荣大 赵 勇 钟俊富 徐小平 高燕华 康远福 梁 进 谌洪孝

宣汉县科协 雅安市科协 巴中市科协

自贡市辣椒协会 自贡市杂交辣椒研究所 内江市科协 双流县科协 攀枝花市科协 炉霍县科协 邻水县科协 三台县科协

蒲江县鹤山果品协会 高县科协 旺苍县科协 四川省农业厅 广安市科协 天全县科协

宜宾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 攀枝花市仁和区科协 达州市科协 江油市科协 泸县科协

眉山市青神县科协 广元市科协

安岳县普州蔬菜协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中心 凉山州西昌市科协 黄 猛 黄龙海 黄启旭 阆中市科协 兴文县科协 沿滩区科协 龚一鸿 曾先富 曾光贵 落比罗布 谢长茂 谢世旭 褚方文 雷秉钧 廖光荣 蔡 虹 谭祖全 樊政权 贵州省 王二龙 韦 燕 付灿明 田光阳 任明军 刘 钦 吕兴平 朱国荣 吴师磊 张伯泉

遂宁市农学会

成都市科协农村科普专家服务团 中江县玉兴镇科协 甘孜州科协 德阳市科协 茂县科协

达州市大竹县科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病中心 德昌县科协 遂宁市科协

乐山市五通桥区花木协会 南充市科协

安顺市西秀区小坡肉牛科学养殖协会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养鸡协会 习水县科协 铜仁地区科协 板溪镇上洞村 安顺市科协

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龙县农业局

独山县畜禽品种改良站 铜仁地区气象局

张建刚 李文茂 李长江 杨灿喜 杨通永 杨勤槐 苏芝仙 陈振炎 周先文 周朝军 洪 兵 祝常亮 胡显钊 赵玉金 赵明祥 陶 洁 梁本贵 谢群弟 雷友造 蔡国建 方 群 毛从祥 王应德 卢义宣

毕节市林业局 荔波县科协 贵阳市科协

榕江县古州镇车江口寨村六组 黔东南州科协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镇政府 惠水县惠闽花卉苗木开发中心 三都水族自治县科协

贵阳小河区金海农业科技开展有限公司 钟山区科协

余庆县敖溪水果技术协会 敖溪镇胜利社区共青果林场 金沙县农技站 黔西南州气象局 贵阳医学院 毕节地区科协

贵阳市花溪区小碧布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贵阳蔬菜科技示范中心 黔东南州农村能源办 遵义市红花岗区科协 保山市科协

陇川县科技局 科协 楚雄市科协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卢绍明 刘武民 刘顺芬 刘朝文 毕 虹 江朝鑫 闫 虎 阮其全 吴** 张自友 张跃伟 李 斌 李文荣 李保禄 李庭贵 杨丽中 杨建友 杨恒顺 苏正玺 陈文清 陈葆林 陈路孔 周 洪 周正仙 郑文富 施艳华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科协 云南省科协 怒江州科协

广南县生态林果产销协会 云南省农业厅 河西乡畜牧兽医站

宾川县力角镇农民石榴协会 鹤庆县科协 保山市老科协 禄丰县科协 新安所生态协会 玉溪市科协 红河州畜牧局 红河州科协 安宁市科协

香格里拉县科协 科学技术局沾益县沾益乡科协 红河县科协 楚雄州科协

宜良县科协 科学技术局 丽江市科协 陆良县科协 昭通市科协 临沧市科协 华宁县科协 曲靖市科协

洪国柱 赵仕永 赵光慈 饶恩昱 唐明生 秦忠明 郭惠云 高 槐 梁正红 龚素萍 蒋凤英 熊清泉 谭文琼 西藏自治区巴 桑 王卫东 石运强 刘存贵 刘启勇 次仁多吉达 瓦 张 勇 张琨琳 李 航 阿 吉 其美旺姆凤庆县科协 中共麻栗坡县委 云龙县果郎乡天池村 思茅市科协 玉溪市红塔区科协 澜沧县科协 中共云县委 永胜县科协 文山州科协 昆明市科协 昆明市官渡区科协 昭通天麻协会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达孜县帮堆乡

西藏自治区科协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队日喀则地区气象局 山南地区科协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中心试验室 那曲地区蓄科所 林芝县科技局 乃东县科协 昌都地区兽防总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宗 吉 郭瑞新 龚世林 陕西省 王 平 王根宪 冯剑岳 白智勇 许拴礼 吴佐斌 张建民 张线锁 张彩霞 张新明 李小平 李晓东 杨康宁 周建国 洪善存 相宇波 胡长芳 胡必利 赵红英 赵雪红 郝怀晓 候忠锋

山南地区气象局 拉萨市科协

西藏自治区科协普及部 西安市长安区科协主席 商洛市核桃研究所 宝鸡市农业学校

眉县金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渭南市畜牧站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铜川市王益区科协

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果业协会 商洛市科协科普部

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办公室 韩城市渭龙核桃开发有限公司 西安市临潼区金鹏种苗有限公司 陕西省水土保持学会 宁强县青少年科技中心 平利县长安镇茶叶协会 礼泉县叱干镇果树协会 汉中市科协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榆林市科协科普部

子长县史家畔乡湫峪沟村养猪协会 陕西省林学会 铜川市农机学会

徐小梅 徐志达 袁海珍 贾 斌 郭运汶 高玉祥 高海生 董密慎 谢春如 路树国 雷焕香 马志文 马尚德 王伊玲 王重英 田茂琳 田树勋 刘光明 孙 霞 张 绪 张建成 张德林 李文刚 李生达 汪双恩

三原县科协

咸阳市园艺站副站长 杨陵区老年科教工作者协会 宝鸡市科协 旬阳县科协

榆林市榆阳区水利水保局 志丹县科协 咸阳市科协科普部 榆林市榆阳区科协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澄城县科协 舟曲县科协

临夏县安家坡乡安家坡村 皋兰县科协

永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陇南市科协

镇原县屯字原农民果业协会 永昌县新城子镇党委 和政县科协 定西市科协 高台县科协

甘南藏族自治州科协 嘉峪关市科协 定西市气象局

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下曲科普示范基地甘肃省 陈天福 郎吉君 姚国奇 段学义 种向东 赵永胜 赵鲁平 郝瑞青 唐士诚 郭开同 郭厚文 郭新春 谢梅青 解天俊 管正军 马青山 文化明 王月霞 付世民 刘发英 西 热 余宁青 李曲江 陈世祥 范秉雄

天水市科协 玉门市科协 静宁县科协 酒泉市农科所 靖远县北湾养鸡协会 白银市科协 张掖市林业局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甘肃省老科协 武威市凉州医院 甘肃省老科协 庆阳市科协 定西市安定区科协 泾川县飞云乡党委 宕昌县科协 黄南州草原站 贵德县科协 大通县科协 互助县科协 海晏县科协 果洛州科协

青海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乐都县科协

海西州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湟源县科协 青海省 徐建业 索南桌玛 王晓生 田玉平 米 川 张景学 李 强 杜兴会 沙志伟 陈世敏 贾文君 眭光武 蒋儒龄 丁 英 马 勤 王乐祥 刘 燕 刘新民 何 琼 吴 英

库旺古丽 ·阿皮孜

海南州农科所 玉树州科协 吴忠市科协

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监督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 盐池县科协 隆德县科协

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蔬菜产业化协会 彭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卫市中宁县科协 永宁县胜利乡政府 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乌苏市农技站

巴里坤县科协 科技局 阿图什市科技局 昭苏县科协 霍城县果树站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温宿县科协

库尔勒市农技推广中心

和田地区农业局和田地区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科协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张丽华 张鹤云 李 芳 李京田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

李昌新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协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阿布拉·阿喀什地区畜牧局 布都克力木 阿布都 阿勒泰地区科协 克里木 陈 运 胡 克 徐文仪 郭 靖 郭富疆 铁木尔 符桂华 董林生 田永浩 田淑芳 孙发基 李明宝 陈 谦 范长海 赵忠祥 高庆华

呼图壁县科协 克拉玛依市科技局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沙雅县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馆展览培训中心 中共精河县委员会 乌鲁木齐县农技站 昌吉州动物防疫站 农七师一二五团 阿拉尔市南口农场机关 农三师四十九团 农十三师火箭农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八师石河子市科协 农九师165团 塔里木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上一篇:疾病预防知识培训试题下一篇: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