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知识培训试题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疾病预防知识培训试题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的探讨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进而对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所有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的医院感染知识理论得分(86.33±5.52)分和技能得分(89.38±5.14)分均明显高于经过护理之前的医院感染知识理论得分(70.06±2.25)分和技能得分(73.06±2.38)分(P<0.05)。结论:为了对医院的护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期间预防感染护理效果的提升,就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培训效果

医院感染与医院质量管理息息相关,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期间为了保证诊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好感染管理方面的工作是这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所以需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主要是因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医院感染管理涵盖医院的每一个场所、涉及到每一名進入医院的人员、贯穿到每一个诊疗操作环节,对于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确保医患之间关系的改善拥有着显著的效果[1]。因此为了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我院将4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将我院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培训工作,而在所有的护理人员之中,一共有3名男性护理人员和39名女性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5.06岁。

1.2培训方式

1.2.1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期间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有利于让护理人员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感染的预防工作。因此医院在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期间,就需要指导护理人员专门对各个科室的空气质量、消毒情况、物体表面洁净状态进行严格的监测,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在恢复期间出现感染症状,还需要指导护理人员每日坚持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消毒、通风工作。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的观察,若病房中某一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应将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同一病房中的其他患者。

1.2.2提高对洗手清洁工作的重视

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时常会在工作之中导致自身的手部携带较多细菌。因此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不对手部清洁的开展提高重视,就会导致患者受到细菌问题的感染,不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因此为了帮助护理人员达到手部清洁的目的,就需要指导护理人员按照洗手清洁制度六步洗手方法进行清洁,并且还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洗手方法的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纠正错误。

1.2.3观察患者的护理培训

医院感染症状可能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在为患者进行导尿、切口以及吸痰护理时若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执行,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因此为了避免患者受到感染问题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接受观察患者的护理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自身疾病问题的改善。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护理人员培训前后医院感染知识理论与技能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我院的42名护理人员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需要进行研究的数据,将存在显著差异的两组数据通过P<0.05表示,并且将 作为计量数据进行体现,同时还要通过X2值对两组之间的数据进行检验。

2 结果

所有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的医院感染知识理论与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经过护理之前(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能够更好地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感染问题的影响拥有着显著的效果。同时通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统一灭菌规范,让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合格的标准进行操作,对于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之中护理质量的提升拥有着显著的帮助[2]。而在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期间,医院不仅需要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对洗手清洁工作的重视,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护理培训,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结合我院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对护理人员完成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之后,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理论与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接受护理之前(P<0.05)。以此表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为了对医院的护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使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期间预防感染护理效果的提升,就需要对护理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邹晓妮,张红梅,李静静,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方法与效果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6):2600-2603.

[2]蔡知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效果分析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37-38.

作者:刘珑 韩义

第2篇:高考中力学试题的知识点分布统计研究

摘要:力学知识是高考物理试题中很重要的考查内容.对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知识点进行统计研究,帮助高中物理教师了解近几年力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其特点,了解考纲中必考内容与细微变化,以及物理试题命题趋势,从而帮助物理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且也有利于学生了解高考试题,了解学习的侧重点,进而实现高效学习与备考.

关键词:高考;力学;知识点;统计

作者简介:冯立峰(197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

高考试题是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制的,黑龙江省的高考采用全国物理Ⅱ卷,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并且注重发散思维.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

12014-2018年高考力学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研究

1.1物理力学试题的题型及分值统计

2014-2018年高考试题共包含五套试卷.从出题方式上看,试题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其中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非选择题分为两类:必考题和选考题.从分值上看,选择题占48分,其中单选题占30分,非选择题62分,共110分.

1.2物理力学试题考查知识点统计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共涉及到以下四本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4》和《选修3-5》.

1.2.1选择题

选择题有两种,单选与多选.首先先对近五年全国物理Ⅱ卷单选题与多选题的题号、试题呈现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以及所对应教材分别作出详细统计(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在2014-2018年里,全国物理Ⅱ卷力学单选题部分试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直接提问、文字与图形结合、分析图像题、分析物理模型和与生活相关的实际物理问题.其中文字与图形结合和分析图像题考查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后,还要学会分析图像,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定律,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知识点上,机械能守恒定律作为重点考查对象,在五年里共计考查三次,其中2016年和2017年连续考查.共点力平衡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考查.牛顿运动定律每隔一年一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和功每隔两年一考查,动能定理和万有引力定律每隔三年一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单一,或是多个知识的结合,或是结合数学方面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表2可以看出,在2014-2018年里,全国物理Ⅱ卷力学多选题部分试题的呈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看图题、一些具体的物理模型和与生活相关的实际物理问题.在知识点上,牛頓第二定律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在2015-2017年连续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隔一年一考查.另外考查的知识点几乎都是多个知识的整合,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还要学会融会贯通,适当地举一反三,找到知识内部的联系.

1.2.2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主要分为两类:必考题与选考题,必考题约47分,选考题约15分,共62分.必考题部分又分为两种题型,分别是实验题与大题.对于选考题的考查,2014-2016年涉及三本教材:选修3-3、选修3-4与选修3-5,从三个中选择一个作答.2017-2018年考查的教材出现变化,变为选修3-4与选修3-5,二者中任选其一作答.

(1)表3对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必考题中的实验题的题号、试题呈现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以及所对应教材作出详细统计.

由表3可以看出,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实验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共两本:必修一与必修二,其中以必修一为主,必修二的考查只在2016年出现过,至于必修一的考查相对来说则比较全面,有时还会出综合性的考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在具体的知识点上,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作为重点考查对象,在2015-2017年里连续考查,牛顿第二定律隔两年一考查,弹簧部分的知识隔三年一考查.

(2)表4将对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必考题中的大题的题号、试题呈现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以及所对应教材作出详细统计.

由表4可以看出,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必考题中的大题考查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共三本:必修一、必修二和选修3-5,着重考查必修一和必修二,选修3-5只在2018年考查了动量守恒部分.在知识点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五年中共计考查四次,其中2014年和2015年连续考查,2017年和2018年连续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在五年内进行三次考查,并在2014年和2015年连考.考查形式多为多个知识点的结合,并且更加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理解其中的物理规律.

(3)表5将对2014年至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中的选考题的题号、试题呈现形式、考查知识点、分值以及所对应教材作出详细统计.

由表5可以看出,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选考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共四本: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4和选修3-5,重点是选修3-4和选修3-5,必修一和必修二只是偶尔涉及,对于2017年的选考题根本没有力学部分的内容.选修3-4主要研究简谐运动和机械波,选修3-5主要考查动量守恒定律.

22014-2018年高考力学试题的特点

2.1重视能力的考查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试题不仅考查基础知识,还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必修一对许多内容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应用,其中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和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应重点掌握,精通这些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必修二要求理解与应用的部分居多,其中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和机械能部分是考查的主要对象,这部分内容多贴近生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3-4只有简谐振动的图像公式与横波的图像要求进一步理解与应用,了解与认识的部分明显居多,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而选修3-5涉及的力学部分必考内容明显减少,只考查碰撞与动量守恒部分,其中对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要求较高.

2.2试题灵活度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查单一知识点的题越来越少,试题的呈现形式多为多个知识点的结合,例如2014年第16题摩擦力做功问题,不仅考查了功的计算还考查了动能定理.知识的整合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物理问题.

3教学建议

基于笔者对2014-2018年全国物理Ⅱ卷力学试题的知识点统计分析和考纲分析,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和高考辅导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3.1立足基础、提高能力

物理试题的命题依据主要来源于高考考纲,考纲中详细地说明了所要考的内容,也阐述了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需要全体师生共同仔细研读.试题的呈现形式多为多个知识点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们要紧扣教材,重视教材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并且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也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个能力的交融,这就要求教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2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

物理一直以来都是比较难学的科目,物理教学当然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思维,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们要逐渐改掉“灌输式”教学,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3.4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物理作为一个自然学科,试题的形式多贴近生活,注重將物理概念、规律等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国家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紧密结合.物理试题的应用性很强,物理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联系实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广业.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物理试题分析[J].青海教育,2017(09):42.

[2]陈金忠.浅谈高考物理命题中的理论联系实际[J].中学物理,2016,34(23):68-70.

[3]张彩霞.紧扣说明 立足实际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谈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1):67-69+35.

[4]李康思.源于教材的高考物理试题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06):43-45.

[5]朱志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99.

[6]聚焦主干内容 考查关键能力 凸显素养导向——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8(07):17-23.

(收稿日期:2019-10-06)

作者:冯立峰 于嘉欢 高红

第3篇: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性别: 年龄: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3份,共60分)

1. 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的,由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____元以上_____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____以上____元以下罚款。

2.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指公共场所内发生的____或者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____用品用具或者设

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危害公众健康事故。

3. 公共场所的____或____是指其经营场所____安全的____。

4.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____、____、____、____等设备设施和____。公共场所

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____警语和标志。

5. 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____,

按照有关卫生标志和要求____、____、____。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二、判断是非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一年。()

2.新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可先上岗再取得“健康合格证”。()

3.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并进行考核,可先上岗后再考核。 ()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场所,可以依法采取封闭场所、封存相关物品等临时控制措施。()

5.患头癣等皮肤传染病顾客用过的理发工具消毒后才能给其他健康人使用。()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以下各组中全部属于公共场所的是()

A 旅店 饭店 酒吧B 美容店 美发店病房C 录像厅 图书馆 候车室

D 体育场 游泳馆 私人住宅E 商场 书店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 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B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C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D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E 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3.患有下列哪些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未顾客服务的工作()

A流行性感冒、慢性肠胃炎、霍乱、胆囊炎B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活动性肺结核 C 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4.从事直接未顾客服务的工作人员一旦体检发现患有上述疾病应 ()

A 先休息几天再上岗B 立即调离该岗位C 马上辞退

5.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为()

A 一年B 二年C 三年 D四年

答案:

填空题: 5005000500010000传染病疫情 卫生标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卫生第一责任人 清洗 消毒 保洁 盥洗公共卫生间禁止吸烟一客一换清洗 消毒 保洁

判断题:×××√√

不确定选择题:ACEBCEBCBD

第4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4分,共64分)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服务对象 、 、 。

2、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达到 %以上。

3、分娩时母亲和婴儿服用的抗病毒药品只能预防 时的感染,不能预防 以后的更长时间的HIV感染。

4、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HIV的早期诊断,婴儿出生后 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阴性者除外HIV感染,阳性者在 个月时做第二次检测。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 、 、 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 %(大约15-20%是在孕期感染的,50%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还有33%是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的)

6、在项目工作季度考核里,涉及到的人群检测咨询率的指标是 、 、 、 。

7、艾滋病入院分娩尚未进行艾滋病毒筛查者,使用 进行快速检测。如两种试纸检测均为阳性,留取血样标本送抗体初筛检测。如时间许可,填写转诊单,转成都市传染病院分娩。如时间不许可或孕妇不愿到市传染病院分娩的,填写转诊单,转诊至 ,在市传染病院的指导下做好分娩服务和职业防护,并进行母婴阻断,提供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 )

A每月3日前完成 B每月5日前完成

C每月8日前完成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 )时随访后填写。

A每月

1、

3、

6、

9、

12、18月 B每月

3、

6、

9、

12、

18、24月 C每月

1、

2、

6、

9、

12、18月

4、在HIV感染孕产妇出现妊娠结束或产褥期(分娩至42日)结束( )后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A 2日 B 3日 C 5日

5、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

A 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

B 病毒通过破损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 C 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超过胎盘的缓冲能力

D 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

E 母乳中含有HIV病毒,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感染

6、孕产期保健目的与要求( )

A 孕早期及早发现HIV感染的孕产妇

B 孕中期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C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 D 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E 分娩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第5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培训考试题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4分,共64分)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服务对象 、 、 。

2、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达到 %以上。

3、分娩时母亲和婴儿服用的抗病毒药品只能预防 时的感染,不能预防 以后的更长时间的HIV感染。

4、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HIV的早期诊断,婴儿出生后 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阴性者除外HIV感染,阳性者在 个月时做第二次检测。

5、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 、 、 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母婴传播自然发生率 %(大约15-20%是在孕期感染的,50%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的,还有33%是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的)

6、在项目工作季度考核里,涉及到的人群检测咨询率的指标是 、 、 、 。

7、艾滋病入院分娩尚未进行艾滋病毒筛查者,使用 进行快速检测。如两种试纸检测均为阳性,留取血样标本送抗体初筛检测。如时间许可,填写转诊单,转成都市传染病院分娩。如时间不许可或孕妇不愿到市传染病院分娩的,填写转诊单,转诊至 ,在市传染病院的指导下做好分娩服务和职业防护,并进行母婴阻断,提供婴儿喂养咨询指导。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二、多选题(每题6分共36分)

1、艾滋项目报告对象( )

A所有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人群

B所有经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婚检妇女、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C所有诊断为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所生的18月龄以内的儿童

2、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完成辖区内上月工作月报表的收集、代报、汇总和审核工作时限:( )

A每月3日前完成 B每月5日前完成 C每月8日前完成

3、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应在儿童出生后( )时随访后填写。

A每月

1、

3、

6、

9、

12、18月 B每月

3、

6、

9、

12、

18、24月 C每月

1、

2、

6、

9、

12、18月

4、在HIV感染孕产妇出现妊娠结束或产褥期(分娩至42日)结束( )后填写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A 2日 B 3日 C 5日

5、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 )

A 病毒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

B 病毒通过破损胎盘缺口直接进入胎儿循环 C 孕妇体内病毒载量超过胎盘的缓冲能力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培训后考试题

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D 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

E 母乳中含有HIV病毒,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新生儿感染

6、孕产期保健目的与要求( )

A 孕早期及早发现HIV感染的孕产妇

B 孕中期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C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

D 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

E 分娩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第6篇: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知识读本考试题1份

第( 1 )题

慢性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感染超过几个月( )。

A、3个月

B、6个月

C、 12个月

第( 2 )题 D、18个月

()为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死因的责任报告单位。

A、县级及以上医院

B、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C、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 3 )题 D、村医

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可以接受免费的艾滋病咨询和初筛检测,检测结果是( )。

A、公开的

B、透明的

C、保密的

第( 4 )题 D、半公开的 甲肝病人的隔离期为( )。

A、发病后2周

B、发病后3周

C、发病后1月

第( 5 )题 D、发病后45天

在医院诊断出的下列疾病中,需要按照肺结核报告管理要求上报疫情的是()。

A、骨结核

B、结核性胸膜炎

C、淋巴结核

第( 6 )题 D、结核性脑膜炎

艾滋病的全称( )。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免疫缺陷综合征

C、T4淋巴细胞破坏综合征

第( 7 )题 D、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霍乱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以( )传播最为重要。  A、经水传播

B、经食物传播

C、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第( 8 )题 D、媒介传播

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

A、锌

B、钙

C、碘

第( 9 )题 D、钾

以下关于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粪-口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B、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C、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第( 10 )题 D、以上都不对

每年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 )。  A、10月10日

B、12月1日

C、5月的第三个周日

第( 11 )题 D、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

通常情况下,感染结核菌后能够发病的比率是()。

A、1%~5%  B、5%~10%  C、10%~15%

第( 12 )题 D、15%~20% 关于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梅毒是一种全身病变的性传染病

B、梅毒螺旋体抵抗力较强,对化学消毒剂不敏感

C、梅毒螺旋体不耐热,加热到50℃1分钟内死亡

第( 13 )题 D、梅毒主要由性行为传播,不能通过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而间接传染

所有腹泻病门诊均应具备霍乱的快检和血清学诊断条件,5-10月各医疗机构腹泻病例标本快检率不得低于10%。( )  A、5%  B、10%  C、15%

第( 14 )题 D、20%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

A、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艾滋病是不能预防的

B、安全套可以避孕,但不能预防艾滋病

C、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

第( 15 )题 D、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以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旨在病因预防。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第( 16 )题 D、高危人群预防

目前,艾滋病治疗中最为关键的是:( )。  A、抗HIV病毒治疗

B、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

C、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第( 17 )题 D、心理关怀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

A、皮肤

B、消化道

C、泌尿道

第( 18 )题 D、呼吸道

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居世界第()位。

A、1  B、2  C、3

第( 19 )题 D、4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要经过平均( )年才能发展成艾滋病病人。  A、几个月

B、1-2年

C、3-5年

第( 20 )题 D、8-10年

麻疹特异性口腔粘膜斑出现在哪期临床经过( )。

A、前驱期

B、出疹期

C、恢复期

第( 21 )题 D、各期均有

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

A、平板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第( 22 )题 D、变态反应试验

以下哪种实验方法用于布病的初筛?( )  A、平板凝集试验

B、试管凝集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第( 23 )题 D、变态反应试验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第( 24 )题 D、高危人群预防

伤寒病人从潜伏期末到整个患病期间都有传染性,尤以病程的( )传染性最强。

A、第1周

B、发病初期三天

C、 2~4周内

第( 25 )题 D、1~2周内

预防流感最基本的措施是( )。  A、接种流感疫苗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第( 26 )题 D、中医预防

病人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唯一传染源。带菌者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可忽视,它可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

A 、潜伏期带菌

B、恢复期带菌

C、慢性带菌

第( 27 )题 D、健康带菌

关于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为1-2周

B、3-35天

C、3-60天

D、1-7天

E、14-28天 第( 28 )题 红丝带象征 ( )。

A、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B、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C、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第( 29 )题 D、象征着热血和坚强

医疗机构诊断以下哪些病种时,需2小时上报( )。

A、鼠疫、霍乱

B、乙类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脊髓灰质炎病人或疑似病人

第( 30 )题 D、狂犬病

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有哪几种()。

A、进城的流动人口或移民

B、来自结核病高发地区或国家的外籍求职者

C、结核病暴发流行的集体或人群

第( 31 )题 D、糖尿病、接收免疫抑制剂治疗、矽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 )。

A、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B、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C、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第( 32 )题 D、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等。

以下属于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中结核病分类的是()。

A、原发性肺结核

B、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C、继发性肺结核

第( 33 )题 D、结核性胸膜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易感

B、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

C、接种脊灰疫苗可有效预防脊灰

D、通过 粪--口传播

E、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第( 34 )题

合格的痰标本一般为哪几类痰()。

A、干酪痰

B、褐色血痰

C、含少量新鲜血液的血痰

第( 35 )题 D、粘液痰

以下哪些病例需要作为AFP病例进行报告( )。

A、脊髓灰质炎

B、格林巴利综合征

C、横贯性脊髓炎

D、多神经病

第( 36 )题 E、神经根炎

乙脑的传染源包括( )。

A、潜伏期病人

B、痊愈的乙脑病人

C、感染病毒的幼猪  D、感染病毒的马

第( 37 )题 E、感染病毒的白鹭

艾滋病之所以能够预防是因为 ( )。

A、有预防的疫苗

B、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

C、不通过空气、食物、水传播

第( 38 )题 D、其传播主要与人行为有关

以下关于免费抗结核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对涂阳肺结核患者提供

B、指国家规定化疗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注射器、注射用水

C、由结防机构或定点医院为患者免费提供

第( 39 )题 D、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

艾滋病临床分期 ( )。

A、窗口期

B、急性感染期  C、无症状期

第( 40 )题 D、发病期

肺结核患者的住院和出院情况要及时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中进行订正。()

A正确

第( 41 )题 B错误

猩红热的潜伏期一般3~5天,最短1天,最长10天。( )

A正确

第( 42 )题 B错误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可继续进行报告。( )

A正确

第( 43 )题 B错误

麻疹的一般潜伏期是10-20天。( )

A正确

第( 44 )题 B错误

水痘一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 )  A正确

第( 45 )题 B错误

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到综合医院接收检查和治疗。()

A正确

第( 46 )题 B错误

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时,仍填写初诊的诊断日期。( )

A正确

第( 47 )题 B错误

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

A正确

第( 48 )题 B错误

布病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

A正确

第( 49 )题 B错误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积极治疗可延缓生命。( )  A正确

第( 50 )题 B错误

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对象为不需要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以及出院后仍需治疗的肺结核患者。()

A正确

第( 51 )题 B错误

疟原虫先寄生在肝细胞内,然后再寄生于红细胞内。( )

A正确

第( 52 )题 B错误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俗称恐水症、疯狗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一种丙类传染病。( )

A正确

第( 53 )题 B错误

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

A正确

第( 54 )题 B错误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以性行为而不是性取向进行区分的。( )  A正确

B错误

第7篇:预防职务犯罪知识测试题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 )追究刑事责任。

A、可以;B、必须;C、应当;D、不必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检察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范围是:( )

A、贪污贿赂犯罪;B、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犯罪;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3、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 )以上的,应予立案。

A、5人;B、6人;C、8人;D、10人

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较大的,可以责令( )。

A、没收;B、说明来源;C、上缴国库;D、缴纳罚金

5、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 )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该财物的,以贪污论。

A、公开财产;B、国有财产;C、公益财物;D、公共财物

6、下列属于政纪处分的是:( )

A、警告;B、记过;C、撤职;D、开除

7、《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准有下列行为:违反规定配备、使用小汽车;( )。

A、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接受超过规定标准的接待; B、擅自用公款为家庭配备电脑; C、违反规定用公款装修、购买住房; D、擅自用公款包租或者占用客房供个人使用

8、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履行( )职责中失职、渎职,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9、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 )。

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

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国有单位使用;

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但未谋取个人利益;

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

10、下列哪些人员是构成贪污罪的犯罪主体?(

) 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

- 2

罪。其中,对涉嫌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 数额在( )以上的,应予立案。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责任人,承担所有责任。( )

2.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 )

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权控告和举报,受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为控告人、举报人保密,控告、举报属实、有功的,有关机关应当给予奖励。( )

4.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权控告和举报,受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并为控告人、举报人保密,控告、举报属实、有功的,有关机关应当给予奖励。( )

5、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

6、 控告人、举报人因为举报而使本人及其亲属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要求检察机关提供保护,必要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7、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对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履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职责进行督促、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说明有关情况。( )

8. 控告人、举报人因为举报而使本人及其亲属的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要求检察机关提供保护,必要时,检察机关应当依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 4

五、论述题(20分)

1、试论职务犯罪的危害性及当前形势下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 6

3、共有12个罪名: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资产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罚没罪。

4、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贿赂涉及刑法规定的八种罪名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

五、论述题

1、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职务犯罪比一般刑事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一)危害国家政治稳定;

(二)危害国家经济发展;

(三)危害社会文化发展;

(四)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在中央和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发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参与,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在发案单位和有关行业、部门研究、分析犯罪原因,查找漏洞,完善管理,健全监督防范机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国家工作人员增强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减少犯罪,保护干部,减少国家经济损失,消除一些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 8 -

第8篇:预防艾滋病宣传知识竞赛试题

“团结 友爱 互助 进步”

姓名:______院系:_____班级: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感染了HIVB.没有感染HIVC.怀疑感染了HIV需要确认试验才能判断D.不能确定

第二届“艾滋知多少”知识竞赛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论述题四个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及所在学院和班级填在试卷上方相应的地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选项写在该题后面的括号内,回答判断题时,在题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

3、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时,将答案写在题后面相应的空白处。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例AIDS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A.1984年英国B.1981年美国C.1971年美国D.1981年英国

2、宣传和普及预防AIDS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哪一天?()

A.每年12月6日B.每年12月1日C.每年6月12日D.每年12月16日

3、AIDS最著名的疗法是()

A.中医中药疗法B.气功疗法C.鸡尾酒疗法D.香槟酒疗法

4、今年是第几个“世界艾滋病日”?()

A.16B.20C.18D.2

25、从HIV感染到发展成AIDS病人潜伏期是多长?()

A.3-6个月B.1-2年C.3-4年D.7-10年

6、在世界上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

7、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A.性传播B.静脉吸毒C.血液传播D.母婴传播

8、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在几个月以内?()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

9、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10、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

A.临场表现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C.具有高危行为D.免疫功能下降

11、某人到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初筛结果HIV抗体阳性,则可以判定为()

12、目前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在亚洲排第几()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13、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正处于哪个时期?()

A.传入期B.扩散期C.快速增长期D.消亡期

14、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

A.艾滋病病人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

15、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何种细胞?()

A.红细胞B.白细胞C.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

16、艾滋病病毒不可以用下例那种方法杀灭?()

A.37℃,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B.焚烧C.温室D.56℃,30分钟

17、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A.妊娠、分娩、亲吻B.哺乳、亲吻、妊娠C.妊娠、分娩、哺乳D.搂抱、亲吻、呼吸

18、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临床表现?()A.发然B.咽痛C.淋巴结肿大D.口腔真菌感染

19、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肺结核病B.肝炎C.感冒D.心肌炎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哪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对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的打×)

1、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

2、艾滋病目前可以治愈。 ()

3、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窗口期”也具有传染性。()

4、艾滋病病人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

5、只有一个固定的、相互忠诚的性伴侣,就可以避免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播。(

6、男男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的可能性大于女女同性恋者。()

7、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百分之百会传染给孩子。()

8、消除歧视,关爱爱滋病患者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9、为了增强抵抗力,应该经常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10、共用注射器吸毒容易感染上艾滋病是因为毒品中有HIV.()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两小题)

D.性病患者 )

“团结 友爱 互助 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是什么?其象征的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共一小题,20分)

作为当代大学生,谈谈你对开展“关注艾滋,反对歧视”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伤寒论方子总结下一篇:农村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