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是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而英语语法教学又是我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对于语法低年级学段与高年级学段语法教学设计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论文 篇1:

提高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师话语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互动性课堂教学时存在教师话语有效性不足的情况,影响到教师对课堂走向的把控,不利于提升英语互动教学质量。文中以高职英语教学为着手点,分析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学优势与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提高互动型课堂上教师话语有效性的措施,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英语;话语有效性;提高措施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教学法拉近师生关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在轻松氛围下教师容易丢失话语权的情况,造成课堂失控,无法按照教师预期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1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1.1作用分析

对于英语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显得有些苍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另外,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艰涩抽象,容易造成课堂气氛低沉,不利于学生学习。如果运用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不停地讲解知识,学生听,这与学生的理解脱节,教师也掌握不到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对哪个知识点不理解,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否接受,这些都使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而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统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进而教师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知识补充,并最终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充分保障。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使教学顺利开展。高职阶段,无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其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运用互动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英语又是一门兼容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帮助,并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他们过多的干涉了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就无法发挥出师生互动的作用,无法让学生更多的表现自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将师生关系进行转变,使学生可以来表现自己。

有许多的英语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只是片面的进行互动,只强调了在课堂中互动的次数,而忽略了和学生互动的质量。虽然师生互动是值得提倡和认可的教学方式,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如果不能够利用好这一方式,那么师生互动——这种普遍流行的教学方式也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不懂得如何进行更好的互动,也不知道互动学习的目的性何在。而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应该适度调整。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也是他们工作的一种表现。虽然互动教学法逐渐普遍推广,可是仍然有不少英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处在一种僵化的状态中。

2提高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师话语有效性的措施

2.1提高自身情绪调控能力

规章制度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对自身行为和操作进行规范和约束,而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初中生英语教师帮助情绪管理制度,能帮助初中生英语教师在进行班级情绪管理时,对一切规章要求进行落实,同时提升和完善学生情绪管理与引导,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比于其他年龄段学生而言,初中生比较特殊,正处于社会规范内化的定型阶段,加上其心智发育不完全,无论心理还是行为上都具有及不稳定性,而且情绪起伏较大,对其思想感情变化较为难预测。但是该阶段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怒现于形,能直接从其外在情绪变化上判断出初中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所以作为英语教师,针对初中生情绪变化状况,一定要进行敏锐观察,发现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及时处理,同时对于自己的情绪一定要合理掌控,理性把握,避免情绪失控对初中生造成非理性的言语或者行为上的伤害。

由此可见,在初中生英语教师情绪管理中,一定要提高英语教师对自身以及班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情绪变化时,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初中生出现情绪失控而引发行为失控时,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管理好自身情绪,以冷静的态度合理应对,采取必要措施对失控的学生进行规劝,帮助其恢复冷静。其次,作为本主任,需要对初中生该年龄段情绪变化特点进行全面掌握,要知道初中生情绪变化往往映射其内心世界。所谓事出必有因,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在面对学生情绪突然爆发时,一定要细心安慰,认真聆听,引导学生将引起自身情绪变化的因素说出来。在对引起其情绪变化的真实原因进行了解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初中生平复心绪,使其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平静面对。

2.2制定合适教学计划,发挥线上教学优势

教师也可以利用平台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得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完成课前学习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云平台发布测验试题,利用测验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进度体现学生学习在线教程的全过程。为进一步规范学生规律学习,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团队制订了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行为习惯计划,并定期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2.1制订学习进度计划。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制定了学习计划进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的能力。

2.2.2制訂学习习惯计划。学生某一天的学习时长达到建议学习时长,则记一次规律学习,规律学习的天数达到一定的频次即可获得全部的学习习惯分值。引入学习习惯计划是为了鼓励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不要在一两天内刷完全部课程视频,保证教学运行质量,体现过程考核。

2.2.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学生间可以通过论坛进行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充分体现“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2.3借助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教师利用一些新奇事物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实现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目的。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发挥教学信息化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依据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并仔细分析、认真思考,为后期提问做好准备。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提问形式展现出来。自主意味着课堂上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但并不是一切由学生做主;提问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存在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材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倡导学生自主提问时,并不意味着将课堂提问权利全部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提问分成两部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倡导课堂上学生自主提问,可以强化学生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思维力,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但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自主提问作为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出现为了提问而提问的情况。总之,阅读课堂上教会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提问”,利用提问深入对话文本,而不是被提问牵着鼻子走,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在备课时,从头至尾要贯彻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并且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对于所提问题,要保证每位同学回答几率平等,做到参与问题,积极去思考问题,互相探究以及钻研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学生听课效率、有效学习的程度,这都是教师备课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对一节课中所讲内容的核心内容心中有数。预设教学过程紧扣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点的有效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时,需要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核心内容,预设具有挑战与启发性的问题。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解决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中,甚至让学生产生质疑,引出新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高职英语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清晰明了的陈述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理解问题,不能出现猜测问题的情况,在思维建构过程中预留足够的时间。提问时不要停留在“已知”或“未知”上,讲解英语内容时,教师要抓住合适的提问机会,巧妙设置问题,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抓住合适提问机会,会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4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贯彻到课堂教学上,课余时间也能友好相处才是正道,而且课余时间是进行师生情感沟通的关键。专家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主要依靠课余时间进行沟通和维护,同时这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能否自然,能否放飞自我,能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清晰、明确表达,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余时间师生相处是否融洽。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累積,笔者发现,与学生之间做到良好交流,不仅走入学生的内心,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而且当教师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也会回报以真心,而他们的表现除了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外,还会努力学好该教师的功课,让教师为其感到骄傲、自豪。而那些和学生关系好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和学生的关系非常亲近,相处起来更加自然,沟通时没有代沟,宛若同龄人。而且他们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论一些其他事情,比如生活经历,每天发生的事情等等。这时候,教师就扮演了学生导师的角色,帮他们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良好的师生情谊得以建立和维持,这也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3结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对示范院校学生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影响到教学质量,需要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课堂掌控技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树新.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山西青年,2019(17):190.

[2]雷霞.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2019(04):76-77.

[3]雷霞.提高高职英语互动型课堂教师话语有效性的策略[J].英语教师,2019,19(01):23-25.

[4]吴剑兰.信息化视域下高职英语互动课堂教学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134.

[5]胡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读天下,2016(22):108.

[6]崔世文.浅谈高职高专英语互动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28.

[7]王晖.试论高职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2):563.

作者:王莹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论文 篇2: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法教学

【摘要】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是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而英语语法教学又是我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对于语法低年级学段与高年级学段语法教学设计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学科 语法教学 核心素养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而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发布以后,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讨论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已对核心素养的体系理念,课程改革,与不同学科结合的内涵与实践等有了不同程度的探讨研究。由于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法教学。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语言能力:指借助于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維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征。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包括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品质。

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积极调适英语学习策略,努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三、核心素养下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在二语中一直受到质疑,常见赞成语法教学的学派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认知法,反对语法教学的有听说法和交际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交际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开始处于强势地位。但交际教学法效果不理想,语法教学再度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语法教学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探索语法教学新途径又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热点,不同学者都对语法教学进行探讨,如结构主义注重教语言形式,功能主义注重语法的功能与意义,又如演绎方式的暗示性与明示性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虽一直受到争议,但也一直在发展。然而在语法教学中,一直注重的都是语言能力,忽视了在语法教学中也能融入人文教学,这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根据笔者在参加的一些核心素养讲座的观察来看,不少中小学老师对核心素养实行的信心并不大,认为核心素养只是文本上的理论,在中国英语教学实际环境并不适用,但其实能不能将核心素养运用在教学中,主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本文就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法教学提出四个例子。

前两个例子适用于低年级学段,后两个例子是适用于高年级学段:

1.祈使句。在讲解祈使句时不少老师结合教学情景举例:Open the door.Close the window.Turn on the computer.这确实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的例子,但是在核心素养下的语法教学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考虑将知识与能力、精神、态度上的结合。如在听力或角色扮演中可以设置一下的情景:Listen and Learn:Lee:Stop fighting!Guys!Let’s talk it out.

Jack:I don’t want to talk with him.

Jim:Me either!

Lee:Clam down!Wai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ay “Sorry”to each other.

如上面情景,除了让学生知道祈使句的使用方法,表明了祈使句倾向于在紧急情况和与亲近的人的谈话中,还结合了缓解双方关系矛盾的特定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实际生活里的情绪管理,同学间的相处方式。

2.情态动词can。在讲解情态动词can的用法时,多数教师会使用缺乏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是简单表明的语法使用方式:

Can you climb the tree?Yes,I can

Can you fly?No,I can’t,but I can jump.

上述的例子就像器械般的对白,对于学生来说不会产生深刻的印象. 而核心素养正是需要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不同场景,除了表达语法的使用方式外,还渗透一些责任感,能力提升等正面的理念给学生。

例如设计这样的场景:与一位朋友约好看出去游玩,但朋友却迟到。这时老师使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从语法以及正面态度对待事情的态度去做出正确的选择,题目如下:

What can you do?I can ___

A. apologize B. cool off C. walk away D. go another activity

3.一般现在时与过去时。一般现在时表示通常性、规律性、习惯性、真理性的状态或者动作有时间规律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时间状态。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合适使用一般现在时,但没有真正的感受语法一般现在时的魅力。一般现在时的魅力可以从这句话展现出来:

The dead who think and live in ink------- Warren Weinstein

许多文学作品使用一般现在时是能让读者身临其境,能激发与读者同在的精神。如:We are right in remarking the untamed liberty of this member.He puffs himself up most importunely when we do not need him, and swoons away when out need is greatest.

因此,语法知识不一定只是获取使用的规则,而是尽可能的在语法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人文底蕴。

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力量,在时间学习中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感知语言的魅力,这是高年级语法教学中缺少的。

4.状语从句。不少教师在状语语从句教学中都是注重介绍引导词的意思区别,如条件状语从句就列出if,unless等,但是在讲解与运用中建议设计成中美文化的区别来引发开散学生的思维。如让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收集美国人觉得对于中国人生活习惯不理解的地方,一组收集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生活习惯的地方:

Chinese habits incomprehensible to foreigner

(1) use chopsticks to beat eggs

(2) can’t live without hot water

(3) take off shoes when visiting other people’s home

Foreigner’s habits incomprehensible to Chinese

(1) wash sneakers in washing machines

(2) eat raw veggie with dip

(3) take shower in the morning

收集完后让学生使用九种状语从句进行辩论,说明不用生活习惯的优点,原因,更赞成哪一种生活习惯。在运用语言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又对比不同文化中生活习惯的差异。语言中的文化品质不是要求我们一味的适应所学语言的文化,而是在了解其他国家文化中也提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肯定与自豪。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目前各国教育理念研究和实践的变革的重大趋势,我们应该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研究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方向。本文探讨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法教学,旨在给予我们教师在语法教学设计上的再思考。在低年级学段多注重学生责任感培养,情绪管理,而在高年级学段更注重批判性思维,文化底蕴的感知。由于篇幅的有限,只列举四种语法知识教学设计的提议,希望外语界同行能提出关于如何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教学的更多建议。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琪.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4-7.

[2]王薔.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3]朱玉山.隐形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设计任务设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作者简介:钟素媚(1991.10-),汉族,广东惠州人,在读于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英语,2016级。

作者:钟素媚

大学英语课堂情绪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初步构思

【摘 要】本文基于微课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步框架,提出整个框架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教师准备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要自主完成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监督和评价;课中主要包括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课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框架

翻转课堂是指对传统课堂旧有模式的反转,即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被放到了课下且可通过观看视频等媒体进行,而课堂时间则用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微课是综合了影像、动画、幻灯片、音频、图片、文本等不同媒体的用于教学的视频,它围绕教学内容中某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通过在线播放等方式,供学习者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他们不可能观看篇幅太长的资料,所以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就成了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首选资源。本文基于微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初步构思,以期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学校、社会乃至于国家都十分重要。2018年7月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既包括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学科课程,又包括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活动课程,也包括隐性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环境课程,是一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活动课程为主体,以环境课程为保证的课程体系或综合性课程。这个特征意味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施教学很难真正上好这一课程,为此我们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要保持心理健康,有必要学习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规律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第二层次,防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和身边同学心理及行为的不良状态,这样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第三层次,完善心理调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以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第四层次,促进心理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稍有不同。有研究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生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16.1%)、人际关系(15.3%)、自我认识(14.0%)、压力应对(11.0%)、职业生涯规划(8.7%)、人格心理(8.5%)、生命教育(5.3%)、学习心理(5.2%)、性心理(4.8%)、身体健康(4.7%)、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知识(3.6%)、与个人需要相关的知识(3.0%)。这个调查结果对我们设置教学内容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压力应对确实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在这几个内容上不仅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应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一些心理调适与发展的技能。

就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而言,大学生倾向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在以往“非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中,研究者们提倡的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仍旧有其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生命力,所以本文认为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盲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完全“翻转”。首先,“非翻转”模式仍有其长处;其次,“翻转”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再将合适的章节设置为“翻转”模式,其他章节仍然保留“非翻转”模式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新教学模式的实验。

二、翻转课堂的初步框架

图1是本文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初步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现将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课前

其一,资源准备。第一,确定“翻转”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源,我们认为目前还不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部内容设计为翻转形式,仍需要和传统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利用传统授课方式比较方便的章节和知识,还是可以保留传统授课的模式,暂时只对一些较为合适的知识点进行课堂“翻转”,为其制定微课等学习资源。初步设定微课资源来自下列几个部分的内容,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压力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学习心理和恋爱与性心理。第二,录制微课。首先需要由任課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主题中抽取知识点制定微课,抽取的知识点可以是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是教师评价为较难的知识点,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具有趣味又不失知识性的知识点。如果是制作整个课程的微视频,还应当尽可能考虑视频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其次将制作的微课及其相关准备材料上传至相应的网络平台。第三,其他辅助材料。教师将每个节点的学习任务设计好清单,方便学生对照学习。另外,教师要制作微课学习效果的阶段小测试,同时设计好微课学习的意见反馈表。

其二,自主学习。第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大纲等材料,学生要明确每个节点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第二,微课观看。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微课的观看。当然教师在准备每一个节点的资料时也不仅仅只是微课,通常还有其他一些补充的材料,在时间允许的范围下,学生可以进行学习。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微课知识不理解,可以建议学生反复观看,如果仍旧不能理解,可以查阅一些补充性的材料。第三,完成其他学习材料。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需要完成教师提供的每个微课学习的小测试,在做小测试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强化学习效果。另外,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提供反馈性意见或者学习心得,方便教师改进教学。如果有可能,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心得制作成一小段语音或者视频,对于有价值的资料,教师可以将其整理到该节点的学习资源中去,做到教学相长。

其三,学习监督。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微课学习小结作出评价,作为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第二,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心得和意见对学生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种分类作为学生往后课堂学习分组的依据。第三,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准备课堂讨论学习的材料,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准备做反思。

(二)课中

其一,学生讨论。首先学生要分成小组,按照任务进行小组活动。学生讨论的任务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已经布置好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在课堂中临时设置,当然还可以是小组商讨决定的。其次,安排学生对每次小组学习活动做好记录。

其二,教师引导。教师要做好引导,其引导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分组,在前期教师可以先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及其他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学生提出要自由分组,教师应该积极地评估分组的可能性并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其次是学习和讨论的问题,教师要构建好课堂学习的框架,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材料和讨论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预设,尽可能地多给出一些和课堂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再次是对学生学习和讨论进度的把握。教师需要下到各个小组去观察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进度,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后是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有必要根据课堂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三,成果展示。成果的展示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教师要对学生讨论和学习的情况有大概把握,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对小组的活动效果作评估。

其四,总结反思。总结和反思可以分为学生、教师两个部分。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围绕下列几个问题进行,即“我学到什么?”“我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这个课程哪些方面吸引我?”“这个课程哪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教师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围绕下列几个问题进行,即“同学们总体的学习情况怎样?”“同学们哪里表现比较好?”“同学们哪些地方表现仍需要提升?”“教师本人和课堂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三)课后

通过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给出总体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信息和其他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分类,为不同分类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拓展性材料。教师搜集学生对课程质量的反馈,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是指通过学习平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线下是指通过线下方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正式的反馈意见需要设计调查问卷,非正式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和观察中搜集。

三、案例介绍

以上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课程环节介绍了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下面以《情绪管理》中的“理性情绪疗法”这一教学片段为例介绍翻转课堂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理解在理性情绪疗法的视角下人的情绪产生的ABC理论,理解常见三种非理性情绪认知,即绝对化、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同时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操作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情绪的ABC理论;三种典型非理性认知;理性情绪疗法的实施程序。

难点:如何实施理性情绪疗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

(1)资源准备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准备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提供教学大纲。第二,提供教学PPT。内容主要为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假设、不合理信念、ABC操作流程三个部分。PPT页数不超过20页。第三,录制微视频。分三个,一为理论假设(3~5分钟),二为不合理信念(3~5分钟),三为ABC操作流程(7~10分钟)。第四,提供课堂讨论案例3~5个。第五,提供小测试和学习反馈表(3~5分钟)。

注意事项:测试以选择题的方式编制。

(2)自主学习

参与人员:学生。

教学目标: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完成视频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查阅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第二,观看微视频、阅读讨论案例。第三,必要时阅读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四,根据要求完成测试以及反馈表。

注意事項:学生也可以学习教师准备之外的相关资源。

(3)监督评价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通过学习平台查验学生学习进度,通过小测试监督学生学习质量,为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提供补充性学习材料。第二,将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归类,并以此为据结合准备的案例为课堂讨论准备素材。

2.课中

(1)小组讨论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假设。

教学过程:第一,小组成员间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第二,每个小组安排小组记录人员,按照教师提供模板对情绪产生的原因做好记录。第三,小组成员发表对非理性情绪认知导致消极情绪这一关系的认识。第四,教师下到各个小组倾听和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第五,教师将每组的讨论记录回收,并对记录作点评。

注意事项:教师要为每个小组提供记录模板。

(2)模拟抢答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三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教学过程:第一,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大学生常有的非理性信念,然后按照绝对化、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归类,每个类别准备5~10个非合理信念,同时准备10个左右的合理信念。第二,教师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先念出随机抽出的不合理信念,然后由各个小组进行抢答,回答的学生必须先回答是不是非理性信念,如果是则需要回答是哪一种非理性信念。第三,安排每个小组记录人员,答对的小组按照10分一个计算小组分数,作为课堂考评的一个依据。

(3)角色扮演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由教师提供3~5个案例供学生选择,案例介绍的是大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案例中设计有理性情绪疗法的ABC三个因素。第二,每个小组对选择的案例进行讨论,首先找出ABC三个要素并思考如何利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案例中的求助者进行疏导。每个小组挑选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第三,每个小组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报告如何疏导求助者的情绪。第四,教师对小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点评。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理性情绪疗法的操作流程进行角色扮演。

(4)总结与反思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对课堂做总结和反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堂上由1~2名学生代表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情况,主要包括自己的认识、收获以及对课程的建议。课外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向教师提供自己的学习心得。第二,课堂上教师首先对课前学生提交的测试和问题作评价,回答典型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着重总结学生在课中的优点和不足。

3.课后

(1)学习评价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教学方法: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评分,并根据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特点将学生做好分类。

注意事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搜集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作为其总评成绩的一个参考。

(2)资料拓展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为课程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第一,对学生学习不足的地方制作补充性材料。第二,制作拓展性的微课学习资料。第三,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学习心得微视频作为补充性材料。

注意事项:学生制作的优秀微视频可以上传到学习平台作为学习材料。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引入“翻转”模式是否能成功,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其一,角色转变。在翻转课程中学生和教师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是角色的转变,而且教师角色的转变尤其关键。很多教师已经适应了“非翻转”模式教学,甚至教学质量也比较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往往是不积极的,如果没有一线教师们的积极备战,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终究是空话。

其二,課程准备。翻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第一次准备课程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传统课堂的几倍,这是很多教师之所以没有尝试“翻转”的重要原因,但是一旦这样的资源构建起来,教师便可从资料准备这个阶段中解脱出来。当然,政府和研究者们都在积极倡导并构建网上优质微课资源,以后教师(下转第105页)(上接第80页)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学习中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多为大一新生时开设的,学生的课程数量在大一时通常较多,如果每个课程都要实施“翻转”,那么学生的课余时间就会被完全占用,学生也就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其他活动,这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三,教学方法。虽然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非翻转”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而且“非翻转”教学模式的很多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中仍然适用,所以有些课程的内容没有必要设置为翻转模式,那些一刀切式的将课程“翻转”的做法并不足取。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仍旧是重要的,并不是实施“翻转”模式就什么都水到渠成了,诸如用什么方式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用什么方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用什么保证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将知识吸收和巩固?用什么方式保证教师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用什么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本文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要证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合适,还需要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进行更为严谨的教学实验。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曹红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2]唐燕儿,魏旭阳.“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

[4]孟军,刘冰璇,翟洪江,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以A校“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

[5]夏庆利,罗一清.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以《财务学及技术基础》课程翻转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7(2)

[6]万敏.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5).

[7]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8]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9]魏昶.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7(14)

(责编 王 一)

作者:李金德

上一篇:地税局队伍建设工作报告下一篇:学院党政干部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