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情绪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常用的忍耐型、逃避型和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大学生本人应注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第一篇:大学生情绪论文

关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摘 要】对于广大高职学生来说,其生理机制逐步发育完善,但是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对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由于巨大的就业以及学业上的压力,高职学生很容易引起自卑、焦虑以及多种负面情绪的爆发,本文主要对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情绪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情绪管理 情绪教育

引言

高职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与就业上的压力,并且由于其认知水平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存在欠缺,因此无法有效掌控情绪,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以及消极悲观的态度。做好情绪管理与情绪教育不能够一蹴而就,必须在长期的管理中加以完善,充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培养高中学生树立全面认识问题的整体能力,这也是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学生所面临的主要情绪问题

(一)认知水平不高

高职学生在生理能力以及心理发展之间面临巨大的差异,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学习经常存在负面情绪。而且高职学生在认知情绪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没有意识到负面情绪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危害,自身心理状态发展不健全,经常会出现高职学生室友之间发生摩擦,学生经常会出现低落、焦虑或者容易暴躁的情绪,必须将这种情绪归结为不正常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不注意进行情绪控制就很容易引发比较严重的冲突。

(二)对自我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处在青春期,因此身体运动能力上比较活跃,在情绪管理上也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因此自控能力较弱。面对一些较为突发的情况,高中学生很多表现不知所措,如果情況难以掌控,那么就容易出现情绪崩溃。而且高职学生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入学习与生活中,影响自身学习与生活的稳定性。

(三)对于情绪协调的方法不熟悉

在进行情绪协调过程中,需要调动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对于负面的情绪进行转化,不良的情绪对学生的整体认知和行为都存在相应的影响,如果自身影响能力较差,不善于转化矛盾,那么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消极的情绪不断恶化。

二、对于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完善心理指导课程

高职院校一般都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作为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的心理课程也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心理课程教育,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学校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重视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完善心理课程的教育。在心理课堂中需要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高职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高职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保障。比如说可以在高职院校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系统性的课程引导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丰富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变化活动的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强正面能量的教育。

(二)设置心理咨询室

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学生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进行释放。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积压在内心,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必须要科学管理情绪,引导学生将不良情绪进行释放。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自身情绪教育以及情绪管理上的缺陷,对于突发事件自身心理处理情绪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工作,加强建设学校内部的阳光心理的咨询室,利用咨询室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调节。高职院校应该对于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情的调节,对于一些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增强其把控能力的水平,提高其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营造轻松的氛围

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之中,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弱化,负面情绪会局部积压,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整体智力水平的提升,并且注重情绪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情绪调节活动,丰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比如说可以通过团体性的情绪调节活动,拓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情绪发泄的渠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忘掉负面情绪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四、结语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与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高职学生由于面临学业与就业上的双重压力,使得其负面情绪容易高度积累,情绪控制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对于外在的情绪控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身情绪波动较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展开定期的辅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彦,曾瑞 .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

[2]陈轶.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一位班主任的情绪管理感悟日记[J].才智 ,2014(16) .

[2]黄炜.高职生情绪管理探讨及其对策思考 —— 以摄影课程为视角引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

作者:詹玲玲

第二篇:关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摘要:主体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机理的健全、智力水平的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在这些因素中,情绪管理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层次的重要指标。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人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人在面对各种外在事件的刺激下,自身的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就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情绪是人的身心状态在社会事件中最具体的表现形式。情绪影响人的思维、意志、行为、生活状态等等。情绪管理能力与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机制逐渐健全,但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强。很多时候,他们的情绪都存在较大的波动。由于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焦虑、自卑、敏感等多种负面的情绪很容易爆发。因此,探讨高职学生情绪教育的有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情绪管理;情绪教育;发展能力

一、 前言

高职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当面对这种难以掌控的事情时,在情绪上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消极悲观的状态。格尔曼对青年的情绪管理问题做出明确的阐释:“情绪的管理与人生发展状态,包括生理发展、智力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研究个体或者群体的情绪管理和控制的问题时,要调动各方面的智能,通过引导、协调的方法对人的情绪进行管理,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应该在长期的情绪教育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处世态度,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是情绪教育的重要关键点。

二、 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的主要问题

情绪管理是一种心理调节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的情绪管理需要了解自己的基本状态,理智清醒,对自己的情绪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同时也能够转变自己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态度。一般而言,心理发展水平相比生理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情绪管理能力与生理状态成熟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他们的生理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理智和心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再加上高职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压力,没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也难以提升。因此,情绪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情绪认知、自我控制、情绪调节等方面。

1. 情绪认知水平不高

情绪认知能力是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人在面对各种外在事件的刺激下,自身的发展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就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全面的认知。高职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情绪管理能力与一个人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而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对认识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高职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对生活和学习存在负面的情感态度。但是他们却在情绪认知上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没有认识到负面情绪正在吞噬着自己的心灵。从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健全,情绪也比较不稳定。这主要体现在情绪认识能力不足。例如,高职学生最常见的矛盾就是与室友之间的摩擦。当学生与室友存在矛盾时,他们的情绪往往会很低落,会有焦虑、暴躁的情绪。然而,他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产生了负面情绪,甚至认为这种情绪理所应当。这种认知是非常致命的,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激化矛盾,产生更严重的冲突。

2.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自我控制情绪是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机能非常活跃,情绪的跳跃性也非常大,虽然他们的生理机能不断成熟,但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因而,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情绪是人的身心状态在社会事件中最具体的表现形式。当面对这种难以掌控的事情时,他们就无法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导致心理和生理压力增加。焦虑、自卑、敏感等多种负面的情绪很容易爆发。而他们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导致消极的情绪蔓延,不断影响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 情绪调节方法欠缺

情绪调节是情绪管理的重要内容。很多时候,情绪都与自身的态度有关。面临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态度积极,可能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而有的人态度消极,可能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情绪上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消极悲观的状态。在情绪调节时,要调动各方面的智能,通过转变态度、发泄情绪的方法对情绪进行管理。由于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高职学生的情绪都存在较大的波动。而不良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行为、身心状态。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差,不善于转移自己的关注点,容易陷入死循环,导致消极情绪激化。

三、 导致高职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的基本原因

高职学生的情绪问题比较普遍,而由情绪问题导致的悲剧事件也屡见不鲜。如山东齐鲁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位学生自杀事件就是因为长期焦虑,安徽科技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暴躁的情绪残害室友,高等職业学校的一名毕业学生因为自卑不敢出去找工作……诸如此类事件经常被报道。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都没有被社会关注,很多事件发生后,人们才感觉到悲剧之痛。因此,在进行高职学生情绪教育之前,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

1. 心理发展不健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间隔期。在青春发展期,人的生理发育速度非常快,生理机制也趋于成熟,但是心理发展速度较慢,心理发展不健全,心理成熟度与生理成熟度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很多青年人看起来与成人无异,外表看起来也比较强大,其实心理非常脆弱,导致很多情绪问题都不受到重视,积久成疾,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再加上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很多学生不重视心理问题,控制不住心理情绪,就算自己有焦虑、烦躁的情绪,自己也不重视,也不愿意和别人诉说。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自我认知不完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虽然他们的生理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理智和心理发展还处于比较稚嫩的状态。

据《大学生心理学报》报道,我国有将近73%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高职学生占46%。这表明,在高职学生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因为高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方面不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接纳自我的能力比较差。据笔者接触到各类高职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都比较低。认为自己的存在感不强,而且不太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导致高职学生情绪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学习和生活压力巨大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上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职业压力。如今,社会就业压力日益激增,高职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因为面对学历更高的竞争者,高职学生必须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再加上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学生的压力指数都趋于上升趋势。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对他们寄予非常高的期望。

在生活中,高职学生不仅要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高职学生刚刚离开父母,长期住在学校,他们要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要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而很多学生由于从小被父母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当经历一个人的生活时,他们的压力感非常大。很多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当一个人生活时就会感到很无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和紧张的心理。此外,学生还要处理好和同学尤其是室友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非常自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知所措,室友之间的矛盾非常多。那么,寝室的氛围就会非常紧张压抑,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下,人的情绪也会低落。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也是导致高职学生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

3. 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引发高职学生的情绪问题

在我国,不管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应试教育都无处不在。而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意识一直影响着人们。应试教育都是以考试来评价学生,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高低。这种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长期存在,导致高职学生将要面临各种误解。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往往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误解和歧视,认为高职学生考试成绩低,就是因为能力不行。这种社会观念对高职学生也会产生比较大的伤害。虽然这是外部的原因,但是对与高职学生的情绪问题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长期受到不公平待遇,受到社会的冷嘲热讽,在心理认识上也会逐渐走偏。自我接受能力和自我认同感就会降低,心理情绪也就更加低落。

四、 情绪教育的有效方法

1. 建立完善的心理课程教育

随着学科教学的不断完善,各门学科都有了完善的教学机制和课程体系。心理课程教育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这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要重视高职学生的情绪教育,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要知道,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不是短期就能见到成效的事情,也不能够一蹴而就,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心理课程教育,不断进行情绪教育,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心理课程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处世态度,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心理课程教育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心理机制。

例如,有的高职院校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化的心理课程。通过系统的课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丰富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中开展各项心理辅导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2. 设置专门的阳光心理咨询室

情绪教育要体现在方方面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各个领域。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比较大,但是他们却缺乏一个倾诉的对象和释放的方法。很多时候,学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只能积压在内心,不敢对别人说,也不知道如何发泄出去。而在进行情绪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找到良好的释放方式,提供学生一个科学的管理情绪的模式。情绪的管理与人生生活和学习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学校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而生理发展、智力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比较有限,在处理情绪方面的问题还不成熟。因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辅导。为了能够加强情绪教育的有效性和层次性,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阳光心理咨询室,负责学生的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

例如,苏州技术学校就针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学校引导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控。经过长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学生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对情绪认知的水平也有所提升。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绪调节活动,营造轻松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如果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人的情绪也会非常低落,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较低。面对高职学生的情绪问题,要关注外部环境对学生的情绪造成的影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包括知识水平的丰富、智力水平的提升,还包括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因此,要增强情绪教育的有效性,还要注重营造轻松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培育乐观的心理态度。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绪调节活动,丰富学生的情绪调节活动。例如,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一些有趣的情绪调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情绪故事会”“情绪红绿灯”“开心玩乐”等活动,都是通过团体的情绪调节活动,拓宽学生的情绪表达渠道。开展这些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調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放松。

五、 小结

综上所述,从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学生的生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心理发展水平相比生理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高职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压力,对生活和学习存在负面的情感态度。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情绪比较不稳定。因而,学校要重视高职学生的情绪教育,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开展定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彦,曾瑞.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2]陈轶.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位班主任的情绪管理感悟日记[J].才智,2014(16).

[3]黄炜.高职生情绪管理探讨及其对策思考——以摄影课程为视角引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杨雪 邓秋

第三篇:大学生情绪管理方法新探

摘要: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常用的忍耐型、逃避型和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大学生本人应注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管理; 方法

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常用的忍耐型、逃避型和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但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新形势下的各种情绪问题。本文拟分析大学生常用的情绪管理方法的不足,从大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层面探索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新方法。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1]。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他们情绪丰富,热情但容易冲动、创造性强但自控力弱。有效的情绪管理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

大学生能否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否有效地对情绪引发的负面影响进行处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根据张建荣等研究发现,“学业成绩越优异的学生,情绪智力得分越高,相反,成绩等级低的学生,其情绪智力得分越低” [2]。成绩好的学生相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而言,他们能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

情绪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和表达的作用,而情绪表达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方面,根据梅拉比的研究,“在人际交往中情绪独特的表现形式——表情,与言语相比更具信息冲击力。在交往时,个体通过表情,不断向与自己交往的人提供着刺激,反映着自己的意愿。同时,也可通过对他人表情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周围人的态度和意愿。” [3] 一般来说,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能很好的管理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其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其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对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不良的情绪管理会使他们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判断力减弱。华南师范大学王才康认为,“情绪智力和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智力分数高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相对较少,平时有更好的心境。” [4] 安德森也曾指出,“情绪智力能够有效预测心理健康” [5]。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常采用忍耐型、逃避型和爆发型方法进行情绪管理,此类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的负面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

忍耐型情绪管理方法指把情绪隐藏在心理,不向其他人表露。隐忍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如“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忍耐可以宁静,宁静可以致远。”中国人讲究处世要忍气吞声,做人要忍辱负重,有事都往心里压,有情绪都不表现出来,以一种“超级理智”的形象出现。忍耐型情绪管理方法,虽然短期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维持人际关系现状,但会给忍耐者本人带来不良心理影响,甚至会演化成身体疾病。

逃避型情绪管理方法指使自己忙碌起来,不去思考有关的事情。现代社会节奏快、负荷大,当有不良情绪时,有些人选择饮酒,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有些人选择网络游戏,暂时逃离社会现实;有些人选择购物,通过购物获得快感。笔者曾对本院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当情绪低落时,30%的人会采用睡觉、上网、购物、酗酒等方式来处理。逃避型方法可以让人暂时逃离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但事情仍然存在,不良情绪还是会随时出现,而且逃避的时间越长,不良情绪的影响就越大。

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指随时随地地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不顾及其可能的社会影响。采用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的人往往自控能力差,容易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往往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或暴力行为。据报道,成都一所大学发生了这样一起事件,一个女生在学生宿舍晾衣服,不慎把水滴了几滴到另一个女生身上,两人为此争执了起来,由于情绪失控,晾衣服的女生抄起桌上的水果刀向对方刺去,由于刺中了要害部位,导致对方当场死亡。仅仅几滴水竟夺走了一个人的性命,实在令人震惊。

以上三种方式是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一时缓解紧张的情绪,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问题,大学生需要更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创新方法

为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大学生本人应注意提高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一)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为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大学生需要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特别要正视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负面情绪常常有其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一个愤怒的情绪,如果指向自己的不足,并决心改变它,就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前进的力量。一个焦虑的情绪,如果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可以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一个畏难的情绪,如果清晰地量化克服困难需付出的代价和可收到的回报,就可以让人正视困难,并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 [6]

情绪的来源是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当信念系统改变时,同样的事情出现,情绪状态会有所不同。为了形成良好的情绪,可以通过“破框法”和“价值定位法”,改变信念系统。破框法指破除一些有局限性的思想框架,跳出框框、追求突破。最妨碍人们找到突破的思维框架是“应该如此”,认为事情理应如我所认为的发生,但事情的发生并不如人愿,只有按照实际情况处理,才能破除这种框架。价值定位法指帮助一个人找出潜意识里的价值排列,帮助自己了解自己内心对事情的看法,运用价值定位法可以理性地调节行为去满足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需要,进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明确自我身份的界限,提高角色认知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网中,他们有很多身份,扮演多种角色,是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好友的伙伴、家教的老师等等。但由于他们常常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性,面临多种角色,不能找到很好定位,就导致变化无常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情绪的不稳定性。同时,他们对自我身份的界限常常认识不清,常常做出超越自我身份界限的事情,结果容易产生种种情绪困扰。例如,一个学生他是父母的孩子,做好孩子的角色包括不干涉父母的关系,若孩子超越了这种角色的定位,往往不会解决问题,反而带来自身的情绪困扰。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

为了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学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在入学和就业阶段开设情绪管理课程。从中学到大学,学生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种种心理焦虑,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开始情绪管理教育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严峻的外部就业形势,择业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就业期的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找到工作以后,仍面临着由学生转为员工的角色转变,他们会遭遇角色转换的心理焦虑,既想独立又想受保护。给就业阶段的大学生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更好地择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校园氛围密切相关。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班团活动、团体辅导、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文体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能否有效管理情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大学生常用的忍耐型、逃避型和爆发型情绪管理方法虽然可以缓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但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为了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大学生本人应注意提高自己情绪感知能力和角色认知水平;学校应通过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和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营造有益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6]李中莹.重塑心灵:修订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35-250.

[2]张建荣,等.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8,(9).

[3]薛永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4]王才康.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2,(10).

[5]Anderson S. The role of social and dispositional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 An inter-based study [J]. Health psychology 2004,23(3).

New Researches on the Means of Student Emotion Management

SUN Na

(Sino-German College Applied Science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Key words: student;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methods(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孙 娜

第四篇:浅论高职大学生情绪管理

【摘 要】情绪不仅对高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他们的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是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情绪 培养

对正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大学生,情绪的管理至关重要。它对大学生的成长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影响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良好的情绪促使高职大学生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思想端正、正品向上、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高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在所有心理因素中,情绪是日常表达最表象因而最易被人感受到的东西,它与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不良情绪的纠正和调适,对于维护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

(一)自卑及其表现以及产生原因

自卑是由于个体对自己某种生理的、心理的因素或其他原因的认知偏差而导致的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体验。自卑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瞧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自卑感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适度的自卑能激发人发奋努力,取得成就;过度的自卑,则会在学习、人际交往、事业和婚恋等方面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相貌等评价过低而丧失自信。

自卑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经不起较强的刺激,敏感、掩饰、过度地关注自己的生理缺陷和能力不足,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逆反、对他人常产生猜疑、嫉妒心理、行为猥琐等等。自卑的学生常常轻视自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什么能与别人比的。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忧郁、烦恼便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叹气,消沉绝望,積极、向上、美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绝缘了。在他们看来,要想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成功,就如登天般困难,简直不敢想象,真可谓“由于自卑而把自己看的太低。”

自卑产生原因:1. 学校、专业不如意;2. 缺乏某些个人专长;3. 个人先天条件不足;4. 性格方面的不足;5. 家庭方面;6. 不恰当的自我评价。

(二)焦虑及其产生原因

高职大学生的焦虑大多是正常的焦虑,即客观的、现实的焦虑。这种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表现,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如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第一次与恋人约会、犯了某种过失等,都会感受到焦虑。所以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有些比较轻微的焦虑往往会时过境迁,随时间延长而自动消失。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心理反应加快,从而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它能使高职大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学业上表现出色,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适当或过分的焦虑,可使人过度紧张,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正确地推理判断,记忆力减退,头脑反应迟钝,有时还伴有头痛、心跳加速、失眠、食欲不振、胃痛等身体反应,以致影响学习、人际关系及日常生活。

焦虑产生原因:1. 适应困难;2. 学习压力;3. 不当的人际关系也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和害怕,从而导致焦虑的产生;4. 个人自身因素。

(三)嫉妒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感。它是一种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并以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一种仇恨情感。

(四)易怒

高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精力旺盛的青年期,自尊、敏感和好强、好胜,很容易在外界的刺激下激起愤怒情绪。

(五)抑郁消沉

高职大学生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不成熟,因而在遇到挫折时,往往难以接受,产生抑郁消沉的情绪,另外个人、社会以及家庭都能使学生产生抑郁消沉情绪。

三、高职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的调适

消除自卑的方法:(一)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二)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三)要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四)对自己生理上的一些缺陷要“扬长避短”;(五)做一些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的自我训练。

解决或缓解焦虑:要弄清楚自己焦虑的是什么?为什么焦虑?要让自己明白其实发生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要敢于面对现在发生的问题,并且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冷静。改变拖拉的坏习惯,凡是必须做的事情,立刻解决,矫正焦虑。要学会放松情绪。

怎么消除嫉妒:学会欣赏他人;为自己喝彩加油;肯定自己的价值;建立多元价值观。

制怒方法:及时制怒;逆向思维;转移环境;听取规劝;活动宣泄。

抑郁消沉的纠正:(一)积极交往,参加各种活动;(二)改善思考方式;(三)善待自己,热爱生活;(四)学会幽默。

四、培养良好的情绪

我们知道,不良情绪是患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的情绪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因此,我们要了解自身情绪情感的特点,比较情绪情感的健康标准,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1.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2.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3.冲动性与理智型并存。

(二)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1. 保持乐观愉悦的心境

首先,要保持乐观态度;其次,要有宽广的胸怀;再次,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后,还要热爱生活。

2. 调节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倾诉;运动;听音乐;哭泣;精神宣泄。

3. 培养高尚的情操

首先,大学生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感和责任感;其次,大学生要培养道德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再次,大学生要培养理智感;最后,大学生要培养美感。

作者:陶婧

第五篇:大学生厌学情绪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厌学的内在含义;赣南医学院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和大学生厌学情绪存在的问题分析,并且分析了大学生厌学情绪矫正的策略。

关键词:厌学;大学生;赣南医学院;矫正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将来的历史使命,其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密切。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存在的厌学问题,是一个当前及未来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对做好青年学生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厌学的内在含义

我们指的厌学,是说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和活动所反映的行为、行动,在学习实践中,它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妨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一点的话,还会对社会造成不好影响[1]。经查找资料,厌学其实是属于一种学习行为障碍,当前有部分青年学生存在这种情况。学习行为障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行为障碍,主要是指学生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妨碍正常学习任务的一切不太适应的行为;而廣义的学习行为障碍,还包括妨碍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开发的一切不适应行为[2]。

2赣南医学院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和大学生厌学情绪存在的问题分析

赣南医学院学生厌学情绪不容乐观,笔者曾在医学院做过一个有关学生厌学情绪的问卷调查,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年级共30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85份,收回率是95%。在问卷中,把学习状态分成了四个类别,其中“很不想学习,讨厌学习”的有59人,占总数的20.7%;“不必太认真,能过关就行”的有101人,占总数的35.44%;“不想学习,但不学又不行,被逼无奈”的有95人,占总数的33.33%;“不厌学,觉得学习很快乐”的有30人,占总数的10.53%。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才学习,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一种痛苦,而不是快乐,厌学心理比较普遍。长期的这种厌学状态令人担忧。大学生厌学情绪存在的原因在问卷中也有所显示:因课程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的有85人,占总数的33.33%;因心理障碍而厌学的有48人,占总人数的18.82%;因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的有69人,占总人数的27.06%;因失恋等刺激因素导致情绪不良而厌学的有53人,总人数的占20.79%。

3大学生厌学情绪矫正的策略

厌学是一种现象,是许多大学生共有的一种不良表现,但其原因却是千差万别。只有针对每个厌学学生的原因去采取措施,效果是最好的[3]。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是很有难度的,有难度不等于没办法,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在尝试过程中寻找解决办法。

(1)提升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如何在课堂上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学生们喜欢的内容是教学老师必须解决的。其重点是要对教学老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提高要求,在考核上也要做相应的要求,让老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2)强化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每个人在获得成功时都会非常开心,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就会增加许多信心,这对于缺少自信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我们就要比较高调的表扬,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的,也许某一次的表扬,就会改变一些学生的命运[4]。同时对以学生的进步,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强化成功的体验。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天津市高校的统计,在5万名大学生中,16%以上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5]。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也不容乐观,因心理障碍而厌学的占总人数的18.82%。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已迫在眉睫。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对消极情绪进行控制,以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6]。另外,我们还应想办法消除导致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最好是以自然的方法来清除消极情绪。

4 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归因

要激励学生,就要有激励措施,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研究表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和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其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7]。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解释或推测的一种过程,从心理角度来看,就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可以说有着深远影响。究其然是因为它有助于推动学生努力向前继续学习;反之,则是会抑制学生继续学习的情绪,导致厌学的主因。所以说,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地分析。不能盲目地做出结论或是一棒子打死[7]。

圣人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周峰.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20(3):152-153.

[2]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邹勤高.职校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及矫正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3):37.

[4]李小仞.高校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及应对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7):45-47.

[5]李焰,郑建荣.青少年焦虑研究的新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2):224-226.

[6]高小平.青年学生厌学及焦虑心理调查[J].广西教育,2018(4):12-14.

[7]钱小本.中小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天津教育,2019(6):111-113.

(责编:杨梅)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Weary of Study:Taking Ganna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EI Yi-fei,OUYANG Yi-xiang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Key words:study weariness;college students;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correction

课题来源:2020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20200790)

作者简介:魏一飞(1969—),男,江西赣州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作者:魏一飞 欧阳毅翔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大学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