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征信管理条例

2022-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人民银行征信管理条例

征信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探讨

“征信”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对“征信”一词的理解,基本词义是调查或核实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是对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的调查。征信的重要作用主要是防范在信用经济交往中受到的损失。消费者在过去信用经济交往中产生的履约记录最能反映其按期履约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征信信息服务是指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征信活动源于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经济是契约和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授信者(债权人)相信受信者(债务人)具有偿还能力,而同意受信者所作的未来偿还的承诺。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贸易环境下,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交易的范围日益广泛,信用交易的一方想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就会变得极为困难。此时,了解市场交易主体的资信就成为一种需求,征信活动也应运而生。可见,征信实际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

征信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关系

在整个征信体系中,征信信息是信用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在征信信息收集者和使用者之间,起着媒介的作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作为征信信息的使用者,当然希望信息的透明度越高越好。负面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高资产的质量;正面的借款人信息,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定价,通过分层次地有效地筛选客户,帮助优化产品的定价模式,提高赢利能力。

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成之后,征信系统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是否与企业及个人发生新增授信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截至2012年12月份,企业征信系统累计开通查询用户约13.3万个,全年累计查询次数约为9733.1万次,2012年日均查询26.6万次,同比增长40.1%,查询量按金融机构分布占比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29.75%,股份制商业银行41.46%,城市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18.36%,外资银行4.12%,其他全国性银行0.41%,政策性银行0.79%,中小金融机构0.70%,金融监管机构0.05%,其他查询4.37%;个人征信系统开通查询用户约15.4万个,全年累计查询次数约为2.7亿次,同比增长13.6%,日均查询74.9万次,同比增长13.2%,查询量按金融机构分布占比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32.97%,股份制商业银行29.64%,城市商业银行及合作金融机构21.04%,外资银行0.12%,其他全国性银行14.84%,政策性银行0.004%,中小金融机构1.38%,其他查询0.006%;按查询原因计算,查询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信用卡审批32.97%,贷款审批28.14%,贷后管理32.52%。为商业银行进一步了解客户的信用行为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完善了贷前审批、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环节,防范了银行信用风险。

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征信信息的应用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随着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信用报告查询已经纳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核流程,可以说,征信信息已经对商业银行改进信贷行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运用于整个信贷周期管理。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决策效率、开展和创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防范信用风险、有效筛选优质客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贷款催收、新资本协议实施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征信信息的应用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用交易成本和时间,提高了贷款发放的效率。商业银行现在各类信贷业务已经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紧密结合。商业银行研究、开发、投产的基于征信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已作为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纳入贷前、贷中、贷后刚性控制环节,将征信信息融入信用风险控制系统,实现征信信息在跨机构、跨行业、跨产品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风险管理工具在授信审批流程的刚性化控制,并通过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在客户信用情况调查、贷款业务审查审批、贷后管理及担保资格审查等各个业务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标准转变,从而降低了信贷审查过程中人力和资源的成本,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评审时间,提高了信贷审批的工作效率。

征信信息的应用促进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创新,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促进信贷业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和信用卡申请、贷后管理等环节都需要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企业业务方面,贷款、对外担保、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贴现、授信额度等业务的审批中都需要查询企业征信系统。

一方面,通过对征信信息的使用,有效地防范了无卡贷款、重复抵押、无效抵押、骗开信用证、多头贷款等欺诈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借款人的征信信息,商业银行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客户群,筛选潜在客户,开展符合各行经营目标和风险偏好的业务。

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运行后,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依托企业征信系统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尚未与商业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各商业银行利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创新了商贷通、展业通、小企业成长伴侣、小企业循环贷款等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到2012年底,全国已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35万户,29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5.6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征信信息应用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宽了解借款人的信息渠道,准确定位借款人资信状况和风险点,帮助银行做好风险预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已成为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为商业银行甄别高风险客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信贷规模特别是个人信贷规模迅速扩大,而不良贷款总量未出现明显增加,这与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日益完善密不可分。2012年全国商业银行使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应用中,在贷款审批阶段,各银行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因借款人信用不良记录拒绝授信0.96万笔,金额2318.5亿元;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因借款人信用不良记录拒绝授信个人贷款申请55.4万笔,金额1010.8亿元,拒绝信用卡申请417.5万笔。

征信信息的应用有利于动态了解借款人的负债状况及还款意愿,加强贷后管理和贷款催收的实施。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工作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跟不上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很大,这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贷后管理要跟踪检查,随时掌握客户生产经营及资信变动情况,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运行后商业银行可通过查询征信信用报告就能快速及时掌握借款人异地、跨行负债水平,全部考察其综合负债情况及整体还款能力,判断其潜在信用风险,做好早期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用风险。2012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使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应用中,在贷后风险管理阶段,利用企业征信系统对6160户高风险客户进行了风险预警,金额1896.9亿元,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对156.7万笔授信业务进行了风险预警,金额565.4亿元。同时征信系统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舆论和警示作用,通过对征信信息中不良借款人信息的公示,使其失去信用以及贷款的能力,从而失去在信用经济社会中立足的能力。在实际的处理中,有很多已经违约的客户,在征信系统中存在违约信息,为了重新获得贷款能力,而归还逾期贷款。另外一些已经违约的客户,在征信系统中可以查询到目前的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也便于商业银行贷后人员进行催收。在贷款催收方面,根据征信信息和银行内部客户行为分析,商业银行可以不断改进催收策略,在更好地保护客户价值的同时使信贷损失最小化。

征信信息的应用有利于新资本协议实施,推动中国银行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在新资本协议的框架下,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在微观层次上对具体客户、交易、资产以及流程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包括内部评级体系在内的内部评级系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平台。这些都对外部数据及数据提供的渠道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具有大样本、客户覆盖全面、系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灵活丰富的维度,包括行业、规模、区域、余额、集中度、业务产品分类、期限、利率、五级分类等等,可被应用于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中,作为信用风险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为贷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征信系统征信信息成为商业银行评分卡项目和对公内部评级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包括年龄、收入状况、逾期历史、查询记录等个人征信信息被应用于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实施中;行业、地区、五级分类等企业征信信息,被应用于对公信用风险初级法的定性分析中。

关于征信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展望与建议

随着新资本协议在全球推行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迈入了全面风险管理时代,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也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就对征信系统利用自身汇集全国银行信贷信用信息和经济主体其他信用信息的优势、向银行提供相关征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应对入世后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挑战,顺应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点规划。

(一)非银行征信信息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到现在,来自商业银行一个最大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征信系统扩大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更多征信信息。公共信息有助于信贷机构判断潜在借款人信用状况,也提高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但大多数的公共信息还不可得,巨大的数据资源还处于“信息沉睡”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采集了公积金、社保信息,在部分省市采集了企业和个人缴纳电信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欠税信息、环保、民事案件判决和强制执行信息,以及可能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生产经营和还款能力的行政许可和处罚奖励等公共信息。这部分征信信息采集范围扩展到全国,同时采集公安、法院、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税务信息、电信信息、保险(放心保)信息等信息,将进一步提升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

(二)征信信息在银行信贷生命周期的全面应用

征信最核心的还是数据,而征信信息最关键、最基础的应用是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用报告。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具有大样本、客户覆盖全面、系统性等特点,截至2012年12月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约1858.8万户,其中,收录有贷款卡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约900.8万户,企业征信系统服务的机构用户累计达到622家;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自然人约8.23亿,其中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数约2.89亿,个人征信系统服务的金融机构用户累计630家。征信系统征信数据可应用于从潜在客户筛选、授信风险管理、资产组织风险管理到贷款催收的信贷周期的全流程,理所当然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想数据来源。

通过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客户群的行为模式,征信系统数据不但能反映借款人层次的信用风险,而且能提供对客户群行为能力的预测;通过对征信数据不同维度的分析,征信系统就能提供跨行业、地区、规模的信贷组织产品;通过对数据的压力测试,征信系统还能提供对经济周期进行提示和预警的产品,为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商业模式提供了新的途径,将微观层次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管理与宏观层次的信贷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构造一个全景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征信信息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中应用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自身独特的海量数据资源,有利于以权威的市场基准发挥连接金融机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桥梁作用,为货币政策判断真实利率水平提供依据,并指导商业银行做好利率定价管理。2011年1月4日,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银行网站上刊发了署名文章《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含了客户信息和进行风险定价的依据,征信系统可以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延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从非系统性风险向系统性风险延伸,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都对银行业外部数据以及数据提供渠道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分利用央行的征信系统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作者:陈斌辉

第2篇: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摘要:信用缺失是我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存在信用的缺失,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我国商业银行体制、内部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不能按照合约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的现状时,主要是指信贷风险。反映银行信贷风险的指标主要有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贷款违约率。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商业银行存在着数额巨大的呆账、坏账,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率一般为50%,有的高达80%,呆账达到20%,有的甚至超过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1年剥离了1.3万亿不良资产后,不良资产比例仍为25.37%,远高于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3.27%的比例,并且还超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前该地区各银行的水平,而美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普遍在0.67%以下,欧洲在2%以下;2004年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751亿元,不良资产比例为15.62%,截到2005年第一季度末,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1827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4%;根据银监会公布的资料,到2006年末,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的平均不良资产率为7.09%,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是9.22%,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达到了2.81%。虽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和不良贷款逐年降低,但若剔除政策性剥离因素和新增贷款稀释效果的影响,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际上是不降反升。2、资本充足率和贷款呆账准备金偏低,抵抗信用风险能力差。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却不尽人意。我国1998年发行特别国债2700亿元,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拨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才达到8%;政府于2003年末对于我国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继而于2004年在两行的股份制改造中又帮助它们向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30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才使得两行资本充足率得到明显提高,均达到8%的国际标准;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数据未对外公开,尤其是农行自2000年之后的数据一直未能公之于众。贷款呆账准备金比率要求达到1.25%,而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占平均资产的比例在0.5%左右。3、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状况不理想,贷款比例过高,贷款违约率高,违约回收率低,信用风险成集中趋势。从我国各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看,由于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债券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很低,贷款还是资产的主要形式,各项贷款占金融资产的71.35%,其中,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占比过大,相关数据表示,到2008年1季度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5.01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已经提高到18.2%。部分银行占比甚至高达30%。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各银行将不可避免出现大量坏账,损失将极为严重。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上。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1.体制性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信用风险相比,具有显著的体制性根源。首先,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受各级政府影响较大。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完全的独立性,产权结构不明确,职能不清晰,其经营行为受政府干预,缺乏独立自主的经营权,经营目标和责任不很明确,无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因而没有承担经营效果和经营风险的责任,没有人真正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这样,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性银行,信贷活动的风险就难以规避和降低。其次,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出于宏观经济改革的需要,还必须继续对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不佳、偿债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具有极大的被动性。另外,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创时期,市场融资机制不规范,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靠银行贷款,在政策制约下,银行很难及时收回贷款,造成大量不良贷款,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实质上我国银行信用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机制、组织机构尚未健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信用风险管理落后。

首先,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地位,银行的许多决策直接由政府做出,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事实上是以国家信用在承担着银行风险,银行经营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紧迫感。银行内部也尚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约束与激励机制,各级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权力、利益和责任极不对称,经营得好,不良资产少,个人得不到应有的激励;经营不好,不良资产多,也是国家损失,甚至有些银行在地方政府压力下,不惜以牺牲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为代价,过度追求贷款规模,加大经营风险。其次,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独立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落后,信用风险分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信用风险分析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不能满足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需要。更甚的是一些银行在贷款前对贷款申请人不进行信用分析,缺乏深入细致的前期审查工作,风险意识淡薄,贷款风险监控方法单一,不可避免地造成信贷风险。

3.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银行对个人信息不对称。

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不少地方还需要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巨大。在美国,他们约有2万个全国性信用协会,而中国只有100多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中国企业不到20%;美国企业坏账率是0.25%-0.5%,但中国企业却是5%-10%;美国企业的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中国企业平均竟是90多天。可见,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存在严重的缺失。 原因是第一,对于客户信用信息缺少集中的数据仓库,更缺少多年连续的数据记录;第二,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类别划分过于粗糙无法提供客户的基本信息,信用余额数据,也无法提供担保方式的具体信息;第三,我国的商业银行未建立起有关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库,例如违约频率,违约回收比率、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等数据也无法提供,无法为建立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一个动态信息。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资料主要有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等,这些资料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我国也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的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系统的记录,缺乏个人信用评估的基础数据和材料,使得银行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资料,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体系,借款人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出现信息的不对称。从个人按揭贷款来看,银行受理个人按揭贷款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目前存在的个人住房贷款大都在这之前发放,过去的这几年房地产价格涨幅显著,存在泡沫,另外假按揭贷款实实在在存在,其可能导致的损失率与美国的次级贷款相比,只会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风险加大,这加剧了个人按揭贷款违约的概率,使银行信用风险增加。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1.深化改革,消除信用风险形成的体制性根源。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要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份制产权改革,明确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拥有完全独立的、产权边界明晰的法人主体,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次,政府应转变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对商业银行过多的行政直接管制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维护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合理与有效使用,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

2.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完善贷款制度,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

商业银行是信贷活动的主体,贷款与否的决策是由商业银行作出的,因此,信用风险的控制也主要应由商业银行来承担,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首先,按《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的要求,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明确贷款管理人员的责任,包括贷款风险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贷款权限审批制度、贷款“三查”制度及贷款抵押制度等,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建立贷款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努力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其次,应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对借款申请人信息的收集、审查、分析,负责贷款风险评估工作,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为此,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代风险管理需要精通金融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3.我国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避免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在我国银行信贷市场中,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对称最为突出的场所,成为个人消费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消费信贷业务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就是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把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各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储存、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公众了解个人信用状况提供服务的系统。从国内外信用制度的发展情况看,为了逐步完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我们应做到:

(1)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资料数据库信息系统。 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最早是从1999年7月在上海试行,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联网运行,2006年1月正式运行,截止2008年9月底,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一亿多人有信贷记录。信用资料数据库包括客户的信用评级资料、历史上的违约记录以及近几年金融市场的数据资料。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这些信用资料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还可以测算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的大小。自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都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系统功能。

(2)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尽管我国有些商业银行收集了客户的财务报表、违约损失的数据,但是由于数据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各商业银行为了保护商业机密的原因不愿意公开这些数据。因此,必须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实现信息互传,信息共享。

(3)建立科学、灵活、规范的个人征信机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使原本分散于政府、银行、工商、税务、保险等各类机构的个人信用信息集中起来,通过专业的机构对个人资信状况进行分析、披露,使社会各部门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个人的信用状况,达到约束个人信用道德行为的目的。一个完善的征信机构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按照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推动各征信机构之间的联合,使不同区域间的征信业务相互渗透,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和征信网络。一个完备的征信系统,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第一,应尽快建立一套与个人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个人征信制度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如制定《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条例》,规范征信活动,对个人征信范围、程序、原则、记录、信息披露、个人隐私保护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加以规范。第二,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要做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全民道德教育,注重个人信用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朱毅峰、吴晶妹. 信用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月华.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J]. 企业经济,2008-02.

(3)郑良芳.银行业信用风险需全面有效管理[J]. 农村金融研究,2008-09.

(4)李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金融经济,2009-02:82-84.

(5)聂庆平.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8.

(6)汪宇瀚.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初探[J].经济论坛,2007-10.

(7)李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 商业经济,2009-01.

(作者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方丰霞 黄清新

第3篇:征信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小微企业贷款难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问题,对商业银行来说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带给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规避贷款集中风险,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征信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征信信息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应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征信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据国家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披露,目前中国的小企业约为960万家,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工商户已经超过3000万,99%以上的企业属于小企业或是微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带给小微企业更多发展机遇,也刺激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对商业银行而言,随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企业脱媒现象日益明显,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导致大客户议价能力日益增强,大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贡献越来越小;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匮乏,愿意支付较高的资金价格,因此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一片蓝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如何做到风险控制得当和成本回报相当,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征信信息的重要性

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标志着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征信业作为信用信息服务行业,规范其健康发展对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除了小微企业所特有的不足,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不能有效识别效益高的小微企业,从而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增大、贷款成本提高,很难获得有效贷款。通过征信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提高其获得融资的额度,支持有信用、有效益的小企业发展。由于社会征信系统还不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小微企业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商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真实情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了解企业相关基本信息和融资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和信息保障。商业银行可借助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尤其是小微企业所有人信息资源,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时间。针对小微企业可依托信息资源,开发评分模型,发展批量化评价、审批,将提高审贷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信贷业务规模。

二、征信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的应用

征信在欧美国家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的有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信用产品涵盖企业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现在,各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依托该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作为信贷决策的固定和必备程序。征信系统已在提高审贷效率、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或企业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包括两类,一类是指以个人名义办理的用于企业经营的贷款,另一类是指向符合国家小型微型企业标准的公司法人发放的对公贷款。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是客户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信贷周期短、贷款额度小、用款次数频繁,风险较大、收益较高,担保物及担保方式匮乏,以及客户信息采集较难等。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业务部,在零售银行(个人信贷)部下设小微企业金融部。采用“批量营销、标准作业”的策略,在迅速扩大小微企业业务客户基础的同时,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应注重客户选择,为降低行业风险做好铺垫。首先,商业银行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大消费类行业及其 “商业圈”、“产业链”、“供应链”等, 在征信系统中筛选信用优良的小微企业,利用征信系统发现优质客户和潜在客户,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其次,通过解读小微企业和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的征信报告降低信用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以征信为基础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业务流程的逐步建立,征信内容涵盖的行业信息偏少、正向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建议将公积金信息、纳税信息、认证信息、公用事业缴费信息、诉讼信息等纳入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充实征信范围和内容,建立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只需通过查证一次就基本满足风险控制要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查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戴根有:等.征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中国建设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指导意见,2007年.

[3]李炅宇 刘 伟: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策略,银行家,2011,(4).

[4]唐青玉:构建我国企业征信体系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丁一

第4篇: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管理成为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征信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受宏观环境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家征信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成本效益不对称,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和企业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一是金融机构认识存在 误差。在过去信贷征信管理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信贷征信建设是人民银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存在可搞可不搞的自愿性;有些金融机构甚至认为人民银行搞信贷

征信管理是为了约束和监督他们,心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企业、个人认识不足。由于过去对信贷征信管理宣传不力,致使企业、个人对这项工程了解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参加信贷征信管理会将自己企业信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配合少,被动应付多。个别企业甚至拒绝办理贷款卡和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设,导致了人行在征信管理中“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管理手段缺乏,职责履行难到位。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两个制度和两大系统。即《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两大系统分别对应《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仅凭这两个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明显感到管理手段缺乏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惩处手段缺失。在两个制度中的“罚则”中,只对金融机构法律责任进行限定,但对

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和个人没有约束条款,导致企业和个人对贷款卡的管理不重视,贷款卡遗失、不参加年审的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上述的《两个办法》在各地方均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

3、系统功能缺陷,难以满足信贷业务运作需要。一是信贷咨询系统企业信息兼容性和交错性不强。由于系统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区分借款人的唯一标准,而技术监督局对同一企业的代码经常更换,导致部分企业在系统数据库拥有多个代码,而系统对此缺乏兼容性和交错性,无法把前一个代码下的信息转入新的代码中,造成同一企业的信息被分割。二是系统中没有票据贴现录入程序,不能满足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目前系统由于数据库质量的瓶颈制约,未能对重点行业、信贷大户、集团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款结构变化进行专

题分析,系统效能发挥不高。

4、企业素质差,难以满足系统创建要求。目前尤其在落后地区,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很大部分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三高两低”式企业,享受不了银行信贷的支持,银企关系冷淡,对征信体系建设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冠以“公司”之名,实为家庭式作坊,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全,满足不了系统信息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一是基层建立专门征信机构,将征信管理从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独立出来,专职专人,明确责任。二是应建立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机制。成立包括政府、工商、技术监督局和各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对辖内征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在目前征信管理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内控制度,将征信工作落实到专

人。

2、配强队伍,提高素质。队伍建设是搞好征信业的保障。基层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征信人员;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现场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征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征信队伍,提升征信管理水平。

3、强化手段,促进管理。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征信管理法》、《信息披露》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信贷咨询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增添对企业和个人违规的处罚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发展。二要创新管理手段。人民银行可通过整合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如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可与银行帐户管理两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既能提高人行工作效率,又能

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自律。三是加大检查力度。要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把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结合,减少检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四要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违反管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根据制度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促进规范管理,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

4、优化系统,促进利用。首先,人民银行要根据目前征信系统管理软件使用情况,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不 断更新系统,以适用业务的发展;其次,及时督促商业银行及时报送数据,确保银行咨询系统、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提高银行咨询系统的使用率。再次,要清理各系统中过时数据、已经多年未用的死贷款卡户,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轻系统管理人员工作量。

5、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利用各种媒

体开展宣传, - 如通过电视广告、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征信知识读物等多种方式,对征信基本知识进行宣传,提高金融机构和社会对征信的认知度。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也要将向借款人宣传征信知识作为办理贷款申请的步骤之一,履行告知义务,宣传银行征信知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征信体系建设。

第5篇:农商银行企业征信管理办法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征信管理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企业征信系统)的数据安全和正常运行,规范陕西省镇坪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企业征信业务的操作和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暂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报送管理规程(暂行)》等制度、办法和本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征信系统是采集、整理、保存企业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状况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数据库系统。

第三条 本行企业征信业务是指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要求向企业征信系统报送企业征信数据;根据人民银行授权,建立用户体系,查询、使用企业征信系统提供的企业信用报告及其他数据信息。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业务是指为企业客户办理的贷款等银行信用业务和接受企业作担保人的业务。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其中企业基本信息是指企业名称、注册地、登记注册号、出资人信息、管理人员等信息;企业信贷交易信息是指金融机构提供的企业在企业贷

1

款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六条 本办法仅适用于本行开办企业信贷业务的内部所有运行和使用企业征信系统的支行及分理处,截止目前使用企业征信系统的支行及分理处仅指联社营业部中小企业贷款管理中心。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七条 本行企业征信业务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八条 本行成立企业征信业务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行企业征信业务的有关工作。领导小组由业务发展、财务会计、综合管理、风险管理、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并确定业务发展部为牵头部门,设臵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企业征信业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本行企业征信系统的运行管理、查询使用和数据报送工作,指导下级行企业征信业务,组织辖内企业征信数据报送和查询使用等操作培训,对接收到的人民银行或上级行反馈错误数据及时交有关部门进行修改,在企业征信系统中建立本行用户体系,管理辖内用户。

第十条 需要查询使用企业征信系统的业务部门和营业机构,根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用户注册和查询操作,并对本部门和本机构用户在企业征信系统中的查询行为和后果负责。

第三章 用户管理

2

第十一条 本行企业征信系统采用两级用户体系,用户分为总行管理员用户、查询用户。总行管理员用户由省联社管理员统一进行设臵,总行管理员用户主要负责管理查询用户,管理权限包括新建用户、修改用户资料和权限、查询用户信息、停用或启用用户、重臵用户密码、维护下级机构权限等。查询用户负责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权限包括单笔信用报告查询、修改登录密码、查看自己的基本资料和权限等,目前本行查询用户仅在总行业务部设立,企业征信报告的查询、打印均在总行业务部统一进行。

第十二条 企业征信系统实行逐级用户创建管理。省联社创建总行管理员用户,总行管理员用户创建总行查询用户。

第十三条 企业征信系统中已注册用户均不能删除。总行管理员用户可以对本行的查询用户进行停用或启用操作。凡离开企业征信系统使用相关岗位的管理员用户、查询用户,应及时停用,待返回本岗位后再启用。

第十四条 总行管理员用户应制作用户管理登记册,对用户进行创建、停用、启用、修改权限和信息等操作时,登记有关信息资料。管理员用户应定期检查清理用户登记册,保持用户的系统内注册信息、登记册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用户基本信息发生变动时,应立即向管理员用户申请修改本企业信息。管理员用户应根据申请内容修改用户的基本信息,不得随意修改用户的基本信息。

3

第十五条 总行应按当地人民银行的要求,向其备案用户注册信息。总行管理员用户应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要求,向其备案全行查询用户用户的注册信息。

第十六条 企业征信系统所有用户凭用户ID和密码进入企业征信系统进行有关操作。用户的ID和密码被他人使用进入系统操作的,视为用户本人的操作。

第十七条 用户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以后至少两个月更改一次密码。管理员用户的密码必须封存,并加盖骑缝章,交由部门负责人保存。部门负责人接到新密码后必须同时将原密码销毁。

第四章 数据报送

第十八条 企业征信数据由省联社向人民银行征信服务中心统一报送。

第五章 查询与使用

第十九条 查询用户可以在下列情况下向企业征信系统查询企业的信用报告:

(一)审核企业信用业务申请,经被查询企业书面授权的;

(二)办理法人客户信用业务时,有必要考察相关信用情况,经被查询企业书面授权的;

(三)对已发生信用业务进行风险跟踪管理,需要考察相关企业信用情况的。除非总行另有规定,除上述三种情况外,不得查询企业信用报告。

4

第二十条 自本办法出台之日起,办理新的企业信用业务时,必须取得客户就下列事项对我行的书面授权:

(一)授权我行按照国家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或其他数据信息系统提供客户的基本信息和银行业务信息;

(二)授权我行在办理企业信用业务以及相关风险跟踪管理中,通过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或其他数据信息系统查询、打印和保存企业信息和信用报告。上述授权可采取申请书、合同及其补充条款,或单独授权书等多种形式。

第二十一条 自本办法出台之日起,办理新的企业信用业务时,必须向企业征信系统查询并打印企业客户信用报告,作为办理企业信用业务的必备材料。

第二十二条 企业客户信用报告,应与相关的企业信用业务申请书、合同和贷后管理文件等档案文件一同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

第二十三条 查询用户发现企业信用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通过本行企业征信业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总行数据上报用户处理或交本行有关部门处理。

第六章 保密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征信数据是本行秘密。接触企业征信数据的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在数据生成、传递和报送过程中应遵守本行的有关规定,不得泄密。通过企业征信系统查询、打印的

5

企业信用报告和有关信息是本行企业信用业务的内部资料,除非总行另有规定,不得提供或透露给被查询人知悉。

第二十五条 企业征信系统提供的客户企业信用报告涉及企业客户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企业征信系统查询结果和企业信用报告用于规定以外的其他目的。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管理员用户违反本办法第四章之规定,未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或未及时登记、报备用户信息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七条 查询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未得到客户授权即进行查询,或将查询结果用于本办法规定以外其他目的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或被人民银行处罚的,视情节轻重或人民银行处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八章 附

第二十八条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与本办法相抵触的其他有关规定自行废止。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本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6篇:征信局与银行风险管理

个人征信局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案》将消费信用报告机构定义为:专门定期搜集和评估消费信用信息,汇编、制订并发放消费信用报告的公司。这类公司也时常被称为消费信用局或消费信用登记机构。

消费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是美国消费信用市场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美国的这个系统较为完善,在一定法律框架内受市场力量驱动,贷款机构自愿参与。而消费信用报告机构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和消费信用局相对应的是企业信用报告机构。美国最大的企业信用报告机构是Dun&Bradstreet(简称D&B)。

美国私立消费信用局与欧洲大陆公共信用等级机构存在明显区别。

出现消费信用局的原因,主要有:

一、借款人的消费行为和信用风险程度的不同以及人口的流动。二是科技发展和消费信用市场的规模。消费信用局一旦建立起来,贷款机构就可以依靠贷款申请人大量的信用历史纪录,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如信用评分等,在不增加贷款机构总体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段时间内有效评审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程度,并实现评审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减少评审时间,降低单笔贷款的经营成本。而且信用评分可以克服贷款评审人员的主观性,使贷款评审成为一个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客观的过程。三是,网络效应使得信用局越来越重要,并最终使得美国市场上只剩下几家规模较大的信用局。而且消费信用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都只有少数几家信用局,且规模巨大。当然,市场的力量和反垄断的需要,也是的市场呈现寡头而非单家垄断的局面。

零售信贷市场的差异化结构决定了贷款机构对信息共享的需求程度。即小机构有动力,而大机构反而不愿意,因为其内部已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也有足够的市场数据。

在美国消费信用局的初期,消费信用的主要提供者是各类零售商、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借贷人,而并非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只是因为当时的高利贷法,导致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在零售贷款方面很难盈利,但零售商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再允许顾客分期从而规避利差限制。而废除高利贷法案后,银行和金融公司在消费信用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由最初的不到20%逐步增加到将近80%。而在本世纪初,银行和金融公司甚至占到了95%以上。

美国消费信用局是在不断适应整个消费信用市场结构变化中发展起来的。随着零售商向全国范围的扩展,信用局也有分散、小型的地方性机构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的全国性机构。 在银行信用方面,即使在严格限制跨州经营的时代,随着信用卡的广泛推广,在打破银行经营地域限制的同时,也提出了信用信息的新要求,那就是全国范围内参与信息共享,并提高信息共享的快捷度。在20世纪中期,美国各地的消费信用局开始出现收购和兼并。联合信用局的成员机构从1960年代的2000多家减少到1990年代的500家。到1980年代,我们熟悉的三大信用局,TransUnion、Experian和Equifax分别建成了自己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另外的信用局都很小,主要是为特定的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如牙医行业、人寿保险行业、电话电讯行业等等

私立机构与公共机构。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的信用局都是私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另一种是欧洲大陆普遍采用的,政府设立,强制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其提供消费信用信息,由于带有强制性,也就不是一种契约关系。

为什么欧洲大陆没有形成美国这样的自愿共享系统? 1.欧洲大陆国家银行和美国的银行发展历史,以及社会特性不同。美国的银行跨州经营极少,相互间的竞争不足,同时人口流动性大。这样,人口流动使得贷款机构需要互通信息,以掌握因为人口流动而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客户的具体信息,同时共享信息又不太会造成因竞争失去现有客户。因为都有促进征信局发展的动力。而且即使后来美国对银行跨州经营的放松,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两家超级银行独霸的局面,社区银行的实力一直较为强大,使得银行整体都愿意维系和发展消费信息共享系统。

而欧洲方面,由于银行自由竞争的历史较长,金融市场基本由几个大型银行所控制。这些大型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普遍较高,已经拥有较全面的信用消费者信息,因此对额外信息的需求并不强烈,而且更担心由于信息共享,造成自己现有客户被竞争对手抢走的局面。也就只能由政府出面干预和组建共享机构。

区别:

(一)美国的征信局搜集的信息比较完整,主要有五方面信息:1.消费者身份识别信息,2.每笔信用的纪录,3.消费者申请破产、欠税和法庭审判方面的记录,4.专业收账公司提供的收账信息,5.对消费者信息的查询纪录。

(二)私立机构受市场驱动,有动力不断发展新的有用的信息种类,更新已有信息,并提高信息准确度。也就是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公共机构更注重隐私保护,从而更为限制共享的效力。

信用卡方面,分为个人消费信用卡、小企业卡和公司卡。小企业卡往往是小企业主以企业名义申请的信用卡,主要用来支付企业日常费用,也是重要的融资、信贷手段。发卡公司在发行、管理这类信用卡时,不仅依据企业本身的基本信息,比如企业规模、产值、负债及还款历史等,而且同样对企业主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分析。

美国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并不依赖于社会保险号,有将近一半的数据不是靠社会保险号链接的。也就是说,其数据库中有一半的人的信用档案并没有社会保险号。个人征信局开发了特定的技术和检索系统,通过人名、地址和住址等信息,将同一个人的信息连接起来,形成美国个人征信局的核心技术之一。而且美国个人征信局除了搜集与借贷行为相关的数据外,并不能搜集医疗、税收和保险等方面的个人数据。

美国的个人征信机构收集各方面情况,将其汇总,经过加工处理,成为各类授信机构在发展新客户、管理现有客户,以及客户欺诈识别等各个方面所依赖的工具,而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又为授信机构进行决策提供了更科学、更量化的基础。

征信局不仅仅是收集数据,还要以价值(风险)为导向进行数据处理。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并进行准确和可靠的风险评估。

美国消费信用风险评估产业的中心力量,是拥有征信数据覆盖全国的三家个人征信机构(又称为征信局)。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的信息都来源于这三家机构。也即是说,三大个人征信局提供的消费者信用记录是消费者信贷风险评估系统里不可缺少的部分。

个人征信局提供的征信产品由:1.记录消费者还款历史的信用报告,2.来自司法机关和其他方面的公共记录,3.按一定规则整理和组织的信贷数据,4.各类消费者信用评分,5.某些个人征信机构还能够提供诸如保险、就业等其他方面的个性化消费者信息。

5S和1C是消费信贷行业进行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最重要的指标:

1.特征(Character),即还贷意愿, 2.能力(Capacity),还贷能力, 3.资本(Capital),财务能力, 4.抵押担保(Collateral) 5.生活状况(Condition) 6.稳定性(Stability)

其中,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力次之。

信用调查报告的种类:普通版报告、购房贷款征信报告(比前面更丰富)、商务征信报告(个体工商户等非有限责任小微企业)、人事报告(即雇主报告)。

三大局都提供建造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的服务。

三、风险评估系统开发

尽管三大局都开发评估系统,但应用最广泛的是FICO开发的信用评分。而三大局对同一消费者的征信数据由微小差异,所以对同一FICO分值冠以不同名称。

消费者的信用评分分值是时时变化的。每个人的总分都是820,然后由模型根据个人信贷资料评价风险,减少分值,如开了过多的信用卡,暗示客户入不敷出的可能性增加。

四、风险评分的意义

评估信用申请者的还款能力。

引入数学模型的优势在于:1.决策速度提高到一个小时以内。2.客观性,避免评审人员的偏差和偏见。3.大规模处理数据成为可能。4.标准统一。避免不同评审人员的评审差异。

第三章 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处理

个人征信局采集的部分数据是“公共记录”,即政府机构掌握的且对公众开放的政府数据或记录。即与个人经济行为相关的数据,均可以被个人征信局采用。但个人征信局不收集和储存任何消费者的犯罪记录,即使是经济犯罪,也不采集,因为这不属于征信局的处理范围。

三大征信局拥有的基础数据基本一致,但各个征信局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列的数据变换和加工。这种变换和加工时征信局的关键技术,也是各自的“黑匣子”。在“黑匣子”里面,他们进行了完整的数据处理、清洗、转换、加工,并据此产生了描述消费者支付行为、偿贷行为的数据,再根据浙西时间序列的数据产生数以千计的中间变量,最终产生供模型开发的特征变量。

二、征信局的数据处理系统

以益百利为例,第一步是过滤,将数据按照账户状态、贷款是一次性还是循环等特征分成不同类别。第二步是生成变量。

一个有效的评分来自于个人征信局对一个实际授信问题或信贷商业问题的精确定义和准确了解,帮助商业银行和其他类型的授信机构更好的决策。

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分是征信局的主要工作之一。通过一定的消费者行为目标函数,建立行为模型,以预测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将这种预测的可能性数量化和标准化,就形成了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产品。

征信局的评分特点:1.完整性。由于征信局搜集了各类授信机构的消费者数据,有条件将各种数据综合起来进行评估,从而对消费者的信用风险和信用价值进行了统一的综合性评估。2.客观性。不偏向任何一家授信机构的特殊的信用消费行为,或特定的信贷产品。3.一致性。不同时间段的征信数据,其数据的特征、数据各字段表达的意义、数据本身的可靠性是相当一致的,不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因特殊阶段的信贷行为和特殊的信用风险政策而发生大的变动。4.精细和准确。个人征信局的数据相当完整,能对消费者在某个局部的信用消费行为,或某个时点上的信用消费行为进行精细和准确的刻画。

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也称为“通用评分”,即评分开发不依赖于个别金融机构和特殊产品,与商业银行开发的信用评分模型完全不同。但商业银行一般会结合个人征信局的数据和自己掌握的数据,来开发更具针对性的评分模型。

个人征信局不储存信用评分结果,而是根据商业机构、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要求,对某一时间或某一批客户进行信用评分。

有效的信用评分必须要有对实际问题或信贷商业问题的精确定义和准确了解。个人征信局的信用评分产品可能并不是其自己开发的,也可能是专业的模型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著名的开发公司有FICO等。FICO的评分在衡量一个金融机构的整体资产的风险和质量时,经常被用到。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信贷机构,由于缺乏资源进行复杂的数量分析,也没有一支专门的开发队伍,会把从个人征信局订购的通用评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数量分析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巴巴、腾讯是否涉嫌垄断。在网络降低零售业务成本的情况下,地方中小银行是否还有机会?

第7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介绍

马永顺律师推荐

2006年3月,经中编办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直属事业单位专门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又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同时为落实《物权法》关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规定,征信中心于2007年10月1日建成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并对外提供服务。2008年5月,征信中心正式在上海举行了挂牌仪式,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简称《条例》),明确了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定位。目前,征信中心在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设有征信分中心。

作为专业化征信机构,征信中心依法履职,积极推进征信系统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加快系统升级优化,深入推进服务转型,加强产品研发与应用,切实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征信系统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作用,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征信系统的前身)。自2004年至2006年,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今天的征信系统,已经建设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收录人数最多、收集信息全面、覆盖范围和使用广泛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截至2013年11月底,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8.3亿多,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00万户。征信系统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其中,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接入了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放贷机构;征信系统的信息查询端口遍布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网点,信用信息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形成了以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为核心的征信产品体系,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征信系统应用广泛、成效显著。征信系统已经在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社会公众融资的便利性,创造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促进了信贷市场发展。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社会信用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

今后,征信中心将继续深化服务转型,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征信系统建设好,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征信产品和服务,继续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发挥作用。

主要职责:

1.负责拟订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

2.承担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建设、并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3.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规章,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工作。

4.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技术标准。

5.负责与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的业务技术联系协调工作,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6.负责汇总和分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及时提出分析报告。

7.依法向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服务,及其增值应用和市场推广。

8.依法受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中的异议。

9.负责组织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业务知识及产品的培训。

10.负责组织推进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

1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组织结构

征信中心内设16个部门,另设基建部为临时机构,并在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及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了征信分中心。

第8篇:人民银行征信征文活动投稿

征信——现代社会的一面明镜

正如同货币伴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而产生一样,征信也是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用交易也日益广泛,因此,了解市场主体交易资信成为一种需求,征信活动也应运而生。源于征信可以较为完整的记录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信息,所以,征信不仅是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诚信,更是我们除现有身份证外的又一张‚经济身份证‛。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征信更像是一面明镜,客观公正的记录和反映着我们每个人的经济行为。近年来,征信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发展前景较好的征信体系。

征信亦是与我们的现在及将来的信誉息息相关。我们享受到了国家许多政策上的帮助。特别是针对大部分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而言,可不必再担心会像老一辈学者们那样挨饿受冻,因为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等政策待遇。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不仅让学生们得以跨入大学的校门,并得以机会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我们当以诚信为做人处事之本,以实际行动立志成为一个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四有青年。

当然在立志的同时,那一件件发生的事更是坚定了如此信念。

故事一:不失信于人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父亲突然宣布了他的决定,全家人都沉默了!夜静静的,唯有屋外簌簌的落雪声……

那年家里拆迁修房,急需一台拖拉机,因家里资金周转困难,便向邻家借了两万元。记得当买回拖拉机时,父亲是多么的爱惜,每次用后都要精心保养。那年它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全家人拼命干了大半年,终于把房子修好了。那台拖拉机虽然外观有些磨损但功能却依旧完好。

正当全家人高兴的庆贺、并计划来年生产时,邻家传来了坏消息:他家里老母亲突然犯病急需资金支付医药费用。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全家人正围着火坑取暖。

‚小邓家里出了事,急需资金,我们应该……‛,母亲小声的说。

‚当初是说好要是他家有事我们就会马上把钱还给还上的,可是……‛,母亲哽咽住了,没能再说下去。只因我们都知道,家中早已没有任何的资金结余。全家人都陷入了沉思,闪闪的火光照亮了父亲苍老深沉的面孔。

‚咱把车卖了,先还一部份给人家,剩余的再想着法,凑合着还吧……‛父亲深沉的说。我抬头看着面前的父母亲,他们的额头又添了些皱纹。夜依旧静静的,唯有屋外簌簌的落雪声……

第二天父亲把珍爱的拖拉机和家里耕田的老牛卖了,很快便把钱全部还给了邻家。而那一年,我们全家承担了以往老牛干的活,辛苦难以言表!但是我们全家还是熬过了那段

最艰难的日子。我的家就是以诚信为本的家庭,也正因如此,在村里我们家赢得了邻里的赞誉和信任。俗话说:‘农误地一时,则自误一年;人不信于一时,则不信于一世’。我的父母亲都是庄稼人,他们并不懂得这句话的道理,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这就是我的父母,这就是我的家,我敬我的父母,我爱我的家。

故事二:助学贷款——助她实现梦想

尽管炎炎夏日也没能阻止她勤奋的脚步……

每当周末或者节假日,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总少不了她往来穿梭的身影。她总是背着一个已褪色的背包,手里满是宣传资料。对她来说,顶着这样的烈日工作,已是家常便饭了。她就是我敬佩的坚强的、从不向命运屈服的女孩。她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学姐。自从大一进校以来,她给了我不少的关心和帮助,而我则一直把她当成我学习的楷模。

她出生于一个地处于边远山区、交通闭塞的贫困农村家庭。尽管家庭经济困难,高三那年,弟弟上学路上出了车祸,继而父亲又因打工干活不慎于房檐摔下伤了脊椎,父子两人都必须住院治疗。家里还有年老多病的爷爷、自幼眼残的奶奶。家中经济本不富裕的她家,在经此变故之后更是雪上加霜。此时家中重担就全压在了她和瘦弱的母亲身上。

外表看似弱小的她,却有着骨子里的那份坚强。在同学们都全力备考之时,她却回到了家里照顾家人,打理日常家

务,每天都拼命挤出时间来复习功课,而母亲则在外劳作。高考如期而至,她以平静的心态顺利完成了各科目的考试后便匆匆赶回了家。后来,她在一家酒店找了份暑期兼职工作。对她而言,这个假期是那么的漫长,录取的消息令她向往却又畏惧!她每天都徘徊在是否继续上学的思想斗争边缘,因为她知道家中目前状况是远远不能担负起一个大学生的大学费用的。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家里有的不是喜悦,而是充斥着一种凝重的气息。父亲看到通知书低下了头,母亲强忍住将涌出的泪水,抽泣着转过了身去。就在她用颤抖的手打开录取通知书,看到在校生可以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时,内心深处兴奋化作地泪水涌出。那天,母亲拿出了家里一直舍不得吃的腊肉全家人美美的吃了一顿,算是庆祝她成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

尽管现在家里经济情况任然十分困难,可父母还是继续支持她完成学业,以燃家里之希望、她之大学梦。她在学校办了助学贷款,每学期还可以拿到国家助学金,再加上她在学校的勤工俭学和校外的兼职收入,她可基本上解决个人生活所需费用。每当她回顾起这段经历时,她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感激,‚我能有得今天的成绩和生活,都要归功于国家和社会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在学校得到重点培养的她正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我要努力找份好工作,按时还清国家助学贷款。诚信做人,以感恩的心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关于诚实守信的人和事,他们将诚信作为人生的立足点,作为人的准则。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诚信闪烁着的夺目光彩。如果说征信是现代社会的一面明镜,那么他们就是这面镜子里的一群绅士。他们都是社会诚实信用的实践者和倡导者,而征信的出现,则更加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形成。现在,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征信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记录着我们过去的信用行为,影响到我们以后的经济活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征信成了人们信用的监督者,我们当以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征信也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企业征信系统自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筹建银行贷款登记咨询系统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于2004年上半年起人民银行开始对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于2006年正式建成全国联网运行的集中式数据库;于2009年建成了地市、省市和总行的三级数据库体系,实现了地市数据库为基础的省内数据共享。其中个人征信系统在2004年便实现了15家全国商业银行和八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全国七个城市联网运行,该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达3.4亿,其中有信用记录人数上升至3500万,其余为开立结算账户信息。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逐步走向成

熟,这也加快了征信体系的发展,使征信体系收录的信用信息越来越多,能够为商业机构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通过个人征信系统,信贷机构可以了解到个人历史贷款及经营活动情况,评估个人用款、还款能力,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个人信贷信息的共享,消除了银行‚信贷盲区‛,降低了银行信贷经营成本,提高银行工作效率。个人征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有助于银行识别和跟踪风险,激励借款人按时还款还债,有力的支持了金融业的发展。当然,个人征信系统也可以提高信贷透明度,防止消费者因过渡使用消费而无法偿还所借款项,从而保护消费者根本利益。

其实征信古来有之,《左传》中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实质就是在倡导诚信做人。而今,信用信息不仅对于个人非常重要;对于社会,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征信系统的建立,通过对人们经济行为的约束,更有利于社会信用道德氛围的形成。

昆德拉曾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说:‚所谓人生,即周而复始的诚实友好信任的给予和被给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当以诚信待人、诚信做人为处事原则,处处以信用为立身之本,并在当今社会的明镜~征信中,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和征信记录,同时加速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一个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9篇:银行征信查询

确切地说,这个系统应该叫做”央行或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它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始于1997年,在2006年7月份实现全国联网查询。截至去年底,该数据库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共计1000多万户,其中600多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截至去年底,该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央行征信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机构,其通过专线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相连,并通过商业银行的内联网系统将终端延伸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业务柜台。目前,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也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企业如需贷款,贷款银行会在你申请借款时通过此系统查寻企来的信用记录,如果以前有不良,则贷款的可能会大打折扣。另外,个人也可以查询,带上身份证到当地人民银行并填写申请表后可以查询,查询后会打印个报告给你,里面主要记录你个人贷款、信用卡使用及还款、住房按揭等资料。如果产生信用不良记录,将对个人以后贷款等产生很大影响。

上一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模板下一篇: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