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流程图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现金管理流程图

稳定现金流入量的最优现金管理模型设计

摘要:本文借助于微软的Excel 2016中的内置函数、分析工具、外参考库存管理中的经济订货量公式,分别建立了稳定现金流入量的最优证券投资金额与最优投资操作次数模型、因素变动情况下的的最优证券投资金额与最优投资操作次数模型以及随机现金流入量的最优模拟模型等,以达到企业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Excel;现金管理;模型

1.现金管理模型

企业库存管理中的经济订货量是效益经济理论的一种理想方法,这一订货量能够达到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品种的库存总成本达到最低。稳定流入量的现金管理过程与固定需求情况下的库存管理过程十分相似,二者的区别是:在固定需求量库存管理问题中,每次订货后库存量突然增加然后按固定速率逐渐减少直到下一次订货时为止,而在稳定流入量现金管理问题中每次投资后现金持有量突然减少然后按稳定速率逐渐增加直到下一次投资操作时为止。从所发生的费用上来说两个过程也是对应的,在现金管理的情况下,需要考虑投资于购买证券时发生的固定交易费用和由于将现金加以积压而发生的机会损失。

2.计算方法

年固定交易费用=交易次数×单位固定交易费用(k)=全年现金流入量(D)/交易额(Q)×单位固定交易费用(k)

年机会损失=证券年回报率(h)×年平均交易额(Q/2)

年可变交易费用=全年现金流入量(D)×单位可变交易费用

年总现金管理费用(C)=年年固定交易费用+年机会损失+年可变交易费用

因年可变交易费用与交易额无关,因此在讨论最优交易额问题时,年总现金管理费用(C)可以看成是年年固定交易费用与年机会损失之和,即总现金管理费用的公式为:

C=hQ/2+ kD/Q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交易额(Q)越大,机会损失就越大,而固定交易费用就越低;反之,交易额(Q)越小,机会损失就越小,但固定交易费用却越大。证券公司要在增加交易额所节约的成本与增加现金积压所提高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求得两者的最佳结合。

由于在上式中,总管理费用C是交易额Q的函数,因此可对C求导,并令其为零,即:

dc/dQ=-kD/Q2+h/2=0

计算的最佳交易额公式为Q=2Kd/h

3.稳定现金流入量的最优模型设计

案例:LY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以一个稳定的速率连续地收到现金流入,其年总计金额为$349,999。公司将这些现金投资于购买一种证券以赚取12%的年收益率,但是每次进行证券交易时都要花费$100固定交易费用和等于投資额0.8%的可变交易费,那么每年对连续流入的现金进行几次投资操作对于公司最为合适(现金管理费用最低)?建立如图2所示的最优交易额与交易次数模型。

3.1参数关系与最优模型的建立

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按照图3所示的形式键入给定的参数值。

全年最优投资操作次数为14.49,最优交易额为24152.26,而在此情况下所实现的全年总现金管理费用极小值等于5698.26(D19)。

3.2以交易额为自变量的模拟运算表的建立

利用Excel的数据选顶卡模拟分析中的模拟运算表功能,在所构造的模型的基础上将D9、D10与D12中的全年固定交易费用、全年机会损失与全年总现金管理费用相对D8中的交易金额做一次灵敏度分析,可以看出当交易额为24152.26时,固定费用与机会成本相等,总费用为最低5698.26。

3.3根据模拟运算表建立的动态图形

在所得到的数据的基础上制作出一个表明这三项费用随交易额变化的图形。在此图形制成后再添加两个按钮(开发工具选项卡中),一个调节年回报率(由1%至15%,步长1%),另一个调节固定交易费用(80至150,步长10),当变动按钮时(按照给出的步长增加或减少),图中就会显示出不同年回报率与不同固定交易费用情况下的全年费用变化规律与相应的最优交易额(如图 4所示)。

4.总结

上述分析如果用全年的总现金流入量替代全年的总商品需求量,用一次投资交易的固定交易费用替代一次订货的订货成本,用一元现金积压一年的机会损失(即证券的年回报率)替代一件商品保存一年的储存成本,那么就可以应用库存管理中的经济订货量公式来计算最优证券投资金额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全年最优投资操作次数。

参考文献:

[1]魏宇“现金管理模型研究”《中国市场》 2019

[2]邓涵月.“国库现金管理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云南财经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伍艳丽(1973.6-),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机场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

作者:伍艳丽

第2篇: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摘要】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融资约束、代理冲突两个角度出发,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以及管理层权力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相关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现金股利的发放能对其进行有效抑制;管理层利用权力能够减少股利支付,从而降低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证据表明股利发放会加剧高融资约束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代理冲突

一、引言

假定资本市场是完美的,那么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资本结构的制约,融资条件对投资决策不会产生影响[1]。但实际的资本市场并不完美,企业从内外部融资的代价相差较大,故管理层的投资决策可能会取决于融资条件。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内部现金流会发生变化,继而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内部现金流的多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投资与现金流相互依赖、高度相关,由此便产生了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Fazzari等[2]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认为融资约束确实会引起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随后这一结论相继被朱红军等[3]、黄宏斌等[4]证实。而Vogt[5]则发现除融资约束外,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也有解释力。杨继伟[6]、罗琦等[7]发现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都会导致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均与内部现金流多寡相关,而现金股利的分配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内部资金支出。徐寿福等[8]将融资约束分组对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但并未从代理冲突的角度出發研究二者的关系,所以本文将从此角度加以补充研究。考虑到股利分配是公司管理层对多种因素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决定,管理层为追求私利,极有可能控制内部现金流走向,选择少发或不发股利,使得现金流与投资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继而引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由此,管理者利用权力干预股利分配,进而对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造成影响便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王茂林等[9]将管理层权力、股利分配与投资效率相结合,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卢馨等[10]就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谢佩洪等[11]从生命周期角度出发,研究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已有研究并未将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这三者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故本文在管理层权力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其是否会对现金股利分配产生影响,并从融资约束及代理冲突两个角度出发,探究股利分配对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股利及投资层面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是否会产生影响?股利分配是否会分别对由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产生影响?若有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管理层权力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相关关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本文期望分析出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而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治理机制及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管理层具备特定的决策权力,这便是管理层权力aBebchuk等[12]分析得出,若管理层具备较大控制力,便不会受董事会的制约,这就会超出理论预期,不能有效解决代理问题,反而能够把控薪酬契约的制定。可见,管理者掌控的权力越大,把控力越强,越不易受到监督。Jensen[13]认为,管理层不会切身为所有者考虑,他们因在职消费等自利行为很有可能将多余的现金流用作再投资等权利建设项目,而不会用作股利发放。Dalton、Kesner[14]认为,管理层权力越大越能够威胁董事会的独立判断,甚至干预董事会的决策。针对股利政策问题,多年来众多学者做了许多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市公司中融资约束与代理冲突的存在,投资支出往往对内部现金流产生高度依赖性,这便形成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13,15]。而现金股利分配的多寡又会影响企业内部收益与用于投资项目的具体资金数额,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互相影响,现金股利通过控制内部现金流多寡间接地对投资行为造成影响,可见,现金股利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16]。

(二)国内文献综述

黄莲琴等[17]发现,若管理层具有过度自信的特点便不会分配股利。冯慧群等[18]指出,管理层权力对董事会有一定的制约力,现金股利的分配多半会按照管理者的意愿抉择。郭红彩[19]通过实证得出,管理层拥有的权利越大,股利支付率就越低,但管理层持股这一要素能使这一负相关关系得以弱化。王茂林等[9]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支付率间负相关关系的存在。国内也有较多学者验证了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确实都能够导致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6,8,20,211。徐寿福等[8]用高融资约束与低融资约束两组数据来探究现金股利政策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就低融资约束公司来说,现金股利政策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高融资约束公司中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三)文献评述

通过上述对文献的梳理可知,国内外已有一部分学者研究了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的关系,但是相关研究并不多,且易受到年限以及数据的影响,故需要其他学者继续验证。在现金股利影响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方面,则甚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徐寿福等[8]只是从融资约束角度对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且众多学者已证明代理冲突也可以引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两个层面就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再者,探究管理层权力干预现金股利,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文献更是少有。本文旨在将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纳入一个框架进行研究,期望分析出其中的作用机理。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

基于产权理论,从契约观层面分析,企业的控制权包括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均应完全由股东掌握。从理论角度分析,管理层作为最终代理人,本该只具备特定控制权,但实际上,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加之两权分离的影响,会使得管理者能同时掌握这两种控制权,因此,管理层既是权利的“执行者”,又是权利的“受益人”。当管理层拥有过高的权力时,受到的监督就会较弱,由此便逐渐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试图干预董事会的决策与监督权力,这极有可能引起管理层利用权力寻租的行为[22]。换言之,管理层掌控的权力越大,越会根据自身掌控力的优势来与股东“博弈”,从而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财务决策,进而实现其对内部自由现金流的控制。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存在“内部人控制”等棘手问题,减弱了公司股东的掌控能力,而作为决策执行者的管理层却掌控了公司大小事务的决策权;在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中,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常常存在特定的关系,并且控股股东与CEO两职合一现象较为常见,因此,在非国有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的特殊关系使得管理层具备特定的影响力及话语权,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干预董事会的决定。由此可见,当管理层权力难以得到有效制衡和监管时,他们有极强的动机通过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来把控公司现金流走向以谋取私人利益。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管理层权力越大,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低。

(二)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投资决策高度相关,而现金股利的支付情况能够决定用于留存收益以及用于投资的资金数额,现实中投资往往高度依赖企业的内部现金流,况且决策者要同时决定股利分配政策以及投资决策[8,16],故现金股利政策会对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有文献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比较经典的解释是信息不對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Myers等[23]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公司外部人比内部人掌握更多有关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提高公司的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由于外部融资成本的产生,融资约束问题应运而生。

当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时,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多半是由融资约束引起的。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企业对外融资需付出较大的代价,此时企业的投资支出将高度依赖于内部现金流,增大了投资与内部现金流关系的紧张程度[6,8]。再者,由于此时公司内部现金流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投资的需求,这样便没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来满足内部人谋取私利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公司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时,代理问题几乎不会影响公司投资行为。

然而,当高融资约束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便必然会使得用于投资支出的可用资金减少,而投资支出又与内部现金流之间保持着极高的敏感程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金股利分配得越多,内部用于投资的资金也就越少,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也可能会愈发严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现金股利的发放会加剧企业由于高融资约束而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当公司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时,从外部融资的机会较多,这样公司内部便会留存大量资金,而内部资金越充裕,管理层等内部人利用权力寻租的欲望就越强烈,管理层越容易滥用现金而造成过度投资,这将使得投资对现金流产生高度依赖性。故当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时,选择发放股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理层用以实行机会主义行为所依赖的内部现金流,从而缓解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紧张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b:现金股利的发放能有效抑制企业由于低融资约束而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另一个引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的因素是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管理层并不会从股东的利益角度出发行事,其做出的投资决策很可能背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当管理层因自利动机将多出的资金用于NPV为负的项目时,便会出现过度投资问题oRichardson[24]、李云鹤等[25]的研究均证实了自由现金流假说,即企业内部留存资金越多,过度投资行为就越发难以忽视。因代理冲突同上述由于较低融资约束导致的问题一样,由滥用自由现金流而引起的过度投资会强化公司投资行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从而引发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因而,当公司面临代理冲突时,分配股利可以减少公司留存资金,起到减弱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c:现金股利的发放能有效抑制企业由于代理冲突而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三)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在企业处于高融资约束的情况下,由于外部融资所需代价过大,管理层进行投资主要依赖公司内部现金流,这便加剧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在公司内部留存资金较少时,硬性发放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使资金愈发短缺。管理者作为权力的受托者,其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对企业大小事务进行抉择,而一旦管理者通过自身权利控制资金走向及股利分配情况,那么管理层掌握的权力越大,股利支付水平就越低,这样企业内部资金短缺的问题就能相对缓解,从而有效地弱化股利分配所引发的现金流紧缺问题,进而缓解由此而来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管理层权力能弱化现金股利与由于高融资约束所产生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当公司面临由较低的融资约束产生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时,如何解决过多的留存资金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股利分配是公司内部资金的重要走向之一,Jensen[13]的自由现金流假说指出,管理者不应把控过多资金,股利分配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管理者滥用资金的行为。这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冗余的情况下,现金股利的支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内部留存资金,抑制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可见,在融资约束较低的情况下,分配股利可以抑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再者,要解决由于代理冲突所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最关键的也是要减少企业过多的内部资金,避免发生过度投资,故支付现金股利同样可以抑制由于代理冲突所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b:管理层权力会弱化现金股利与由于低融资约束产生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3c:管理层权力会弱化现金股利与由于代理冲突产生的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从Wind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剔除同时发行A股、B股或H股的公司;由于本文的模型中需要使用滞后一期的变量,故剔除上市不足两年的公司;剔除ST、PT及退市的公司;剔除相关经济数据缺失的样本。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1.模型设计。本文采用模型(1)检验假设1,运用Tobit回归对管理层权力与股利支付率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这是由于样本中PR(现金股利支付率)会有一部分数值为0,Tobit回归能有效处理数据截取问题。

Tobit(PR)=α0+α1Power+α2Lev+α3Cash+α4Q+α5Size+Σyear+ΣInd+ε(1)

其中:PR(现金股利支付率)为被解释变量;Power分别指Power1(两职兼任)、Power2(管理层任职时间)、Power3股权分散程度)和TPower1(权利积分变量1),根据回归结果中各Power的符号即可判断管理层权力与现金股利之间的相关关系。

本文借鉴Fazzari等[2]、Chen等[26]的研究成果,采用模型(2)来验证假设2a、假设2b和假设2c,检验现金股利政策是否会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模型(2),本文将样本数据分为四组分别回归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Invi,t=β0+β1CFOi,t+β2PRi,t-1+β3(PRi,t-1×CFOi,t)+β4Qi,t-1+β5Levi,t-1+β6Cashi,t-1+β7Sizei,t-1+β8Agei,t-1+β9Salei,t-1+β10ROAi,t-1+β11MHSi,t-1+β12Invi,t-1+εi,t(2)

其中:系數β1代表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系数β3代表现金股利的发放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β3为正即表明发放现金股利可强化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为负则表示发放现金股利会抑制这类问题)。

借鉴杨继伟[6]和潘前进等[21]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融资约束程度的分组依据,以所研究企业的中位数为界,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利息保障倍数越高,代表融资约束越低,在分组过程中,去除利息保障倍数缺失及为负的样本。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内部现金流越大,代理冲突越不可忽视,由此引发过度投资行为。借鉴杨继伟[6]和潘前进等[21]的研究成果,选取CFO作为代理冲突严重与否的分组依据,以CFO的中位数为界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两部分。CFO变量取值越大,代理冲突越大。

本文构建模型(3)来检验假设3a、假设3b和假设3c,分析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对比γ4和γ7的正负即可判断假设对错。

Invi,t=γ0+γ1CFOi,t+γ2PRi,t-1+γ3TPowerli,t+γ4(PRi,t-1×CFOi,t)+γ5(CFOi,t×TPowerli,t)+γ6(PRi,t-1×TPowerli,t)+γ7(PRi,t-1×CFOi,t×TPowerli,t)+γ8Qi,t-1+γ9Levi,t-1+γ10Cashi,t-1+γ11Sizei,t-1+γ12Agei,t-1+γ13Salei,t-1+γ14ROAi,t-1+γ15MHSi,t-1+γ16Invi,t-1+εi,t(3)

其中:系数γ4表示现金股利的发放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γ7则表示管理层权力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相关关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变量定义。

(1)现金股利。本文用现金股利支付率(PR)度量现金股利,计算公式为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之比。

(2)管理层权力。借鉴现有文献对管理层权力的度量[27,28],选择两职兼任、股权分散程度、管理层任职时间三个指标共同定义管理层权力,并计算权力积分变量1(TPower1)进行相应实证检验。

变量的名称与定义具体如表1所示。

五、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Inv的均值为0.05,这说明样本公司当年的投资支出平均约为期初总资产的5%,但极大值仅为0.33,由此可推测样本公司的投资不足问题较为严重;现金股利的中位数为0.2,均值为。25,表明样本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占每股收益的比例约为250l0,由此可见样本公司的PR(现金股利支付率)处于较低水平;Power1均值为0.26,表明研究样本中约有26%的企业存在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的情形;power2的中位数为。,可见在上市后四年连续担任管理层的情况并不多见;样本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不尽相同,Power3的中位数与均值分别为0与0.32,两者均处于较低水平。从控制变量的统计结果来看,CFO的均值为0.05,即样本企业的内部现金流占期初总资产的比例平均约为5%,其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较大,可见样本企业内部差异较大。样本企业的成长性(Q)差距悬殊,偿债能力(Lev)与销售收入(Sale)的差异也较大,同时MHS的均值达到了35%,可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管理层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可能与国有企业存在“一股独大”的状况息息相关。

(二)实证检验

1.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为验证假设1,选取现金股利支付率(PR)作为现金股利的代理变量,以管理层权力的三个代理变量及权力积分变量1作为因变量,选取偿债能力(Lev)、资金持有量(Cash)、企业成长性(Q)与公司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运用Tobit回归进行相应的假设检验,这有效地克服了数据的截断问题,实证结果见表3。

根据表3中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在控制了偿债能力、成长性等指标后,管理层权力的三个代理变量与权力积分变量1均与现金股利支付率(PR)显著负相关。由此可推断,企业管理层掌控的权力越大,越容易谋求私利,控制内部资金,从而降低现金股利支付率,回归结果支持假设1。通过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公司的偿债能力越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低;而托宾Q代表企业的成长性,该指标越高意味着企业投资有越多的选择,此时企业会侧重于将多余的现金流用于投资;现金持有量与公司规模越大,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就会越高。

2.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影响的回归分析。以代理冲突分组得到7718个总样本,以融资约束分组时,在删去利息保障倍数空缺及为负的样本后,得到5272个总样本。实证过程中,我们对模型(2)进行了F检验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实证研究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前还将相关连续变量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了缩尾处理。

如表4所示,列(1)与列(3)是高融资约束组的回归结果,列(2)与列(4)是低融资约束组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中CFO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表明无论在高融资约束组还是低融资约束组中均存在严重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列(3)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不显著,故假设2a无法得到证实。这可能是因为,高融资约束导致了公司的内部现金流异常紧张,现金股利支付率会因此极度下降,股利的变化并不会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抑制了现金股利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列(4)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现金股利的发放能有效抑制企业由于低融资约束而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回归结果证实了假设2b。这是因为,现金股利的发放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管理层因寻租欲望而控制多余现金流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这便弱化了由此而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如表5所示,列(1)与列(3)是高代理冲突组的回归结果,列(2)与列(4)是低代理冲突组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在两个组别中均存在严重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列(3)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列(4)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虽为负但不显著,从总体上来说,现金股利的发放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由于代理冲突而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实证结果证实了假设2c。这是因为,管理层容易滥用现金以造成过度投资,而此时发放现金股利恰能减少公司的内部现金流,使得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緊张关系稍有缓解,由此减轻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3.管理层权力对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相关关系影响的回归分析。表6列示了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回归结果。

如表6所示,列(1)是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可见全样本中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极为严重。列(2)是高融资约束组的回归结果,可见假设3a并不成立。列(3)是低融资约束组的回归结果,列(3)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而TPowerl、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却显著为正,表明当企业面临低融资约束时,发放现金股利可抑制由此产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而管理层可控制现金股利的发放继而弱化此时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得出假设3b成立。列(4)是代理冲突全样本的回归结果,由于假设2c已验证发放现金股利能够抑制由代理冲突导致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故检验假设3c时用代理冲突的全样本回归即可,列(4)中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而TPower1、CFO与PR交乘项的系数却显著为正,这表明在存在代理冲突时,发放现金股利可减少非效率投资,进而缓解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但管理层权力的存在却可弱化其间的负相关关系,故证实假设3c是正确的。在企业处于低融资约束情况或面临代理冲突问题时,过度投资问题比较严重,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高度紧张,发放现金股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代理冲突问题,但管理层权力通过减少股利发放会使得其对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

六、稳健性检验

借鉴谢佩洪等[11]的研究结果,本文将管理层持股这一指标加入衡量管理层权力的代理变量中,构建了新的权力积分变量Tpower2,用以对假设1及假设3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样本量有缺失,导致数据总容量减少。

同时借鉴卢馨等[10]和刘胜强等[29]的研究结果,将现金持有量(Cash)作为另一融资约束替代变量。持有的现金越多,所需外部融资就越少,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小。将利息保障倍数及现金持有量分别以中位数为界进行平均分组,将高利息保障倍数及高现金持有量两组数据重合的部分作为低融资约束组,得到1829个样本;将低利息保障倍数及低现金持有量两组数据重合的部分作为高融资约束组,得到1745个样本,以此验证假设2b.借鉴杨继伟[6]、潘前进等[21]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将代理冲突总样本按内部现金流(CFO)的高低分为三组,每组2573个样本,取内部现金流(CFO)相对最高及最低的两组分别回归以验证假设2c。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与前述实证检验结果并无出入。

七、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股利分配与否、分配多少一直以来都是个结论难以统一的话题,股利政策又与投资决策互相联系、紧密相依,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恰能反映企业当下的投资决策有效性,本文意在探寻现金股利与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联系,同时,管理层权力的存在会影响股利发放进而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故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并且从融资约束及代理冲突两个角度检验了现金股利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同时,还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在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

1.管理层权力越大,管理者寻租问题越严重,现金股利分配率越低。

2.对由于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引起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的公司来说,股利的发放能有效抑制这类问题;对于高融资约束的样本公司,或许是由于融资约束程度过高,并不拥有代理冲突导致过度投资的内部资金条件,此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多半来源于融资约束,故现金股利支付率普遍偏低,股利分配并未显著加剧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

3.管理层利用权力能减少现金股利的分配,对于面临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的样本公司而言,管理层权力的存在会弱化现金股利对这类公司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问题的抑制作用。

(二)对策建议

1.存在低融资约束或代理冲突的公司可适度分红,这样可以抑制由此引发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监管部门应创造有利的条件支持并鼓励上市公司适度分红以保证投资者权益。在实施半强制及差异化分红政策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可考虑将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内部现金流多寡挂钩。

2.实施薪酬或股权激励计划,改变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激励结构,使得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尽量趋同,可促使管理层合理规划公司资金流向,也有助于公司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使企业对外融资成本降低,同时还可缓解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再者,资金欠缺的企业也要寻找恰当的途径降低对外融资成本、加大对外融资力度。

3.在公司治理中,所有者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条例和监督措施对管理层实行有效的控制及约束,使管理者对公司的治理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效用。这是因为,管理层可能会利用权力降低企业的分红比例,加剧企业的过度投资。管理层对于企业各项决策的制定和实行有着不可忽视的隐形作用,其对股利分配及投资决策的影响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4.现金股利政策实际上是股东与管理层利用权力进行博弈后所得到的结果,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以及民营企业“两职合一”的情况下,既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制约拥有过大权利的管理层,避免其过多干预公司的财务决策,以免造成非效率投资的情形;也要避免大股东对股利支付水平的控制,杜绝大股东“掏空行为”;还要适当提高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尽量减少各方权利博弈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帮助企业做出最合理的财务决策与投融资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Miller M.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3):261~97.

[2]Fazzari S.R.G.,Hubbard B.C..Finance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Brookings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141~195.

[3]朱红军,何贤杰,陈信元.金融发展、预算软约束与企业投资[J].会计研究,2006(10):64~71.

[4]黄宏斌,刘志远,靳光辉.投资者情绪、预算软约束预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J7.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56~62.

[5]Vogt S.C..The Cash Flow/Investment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US Manufacturing Firms[J].Financial Management,1994(2):3~20.

[6]杨繼伟.股价信息含量与资本投资效率——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5):99~108.

[7]罗琦,罗洪鑫.代理问题、财务困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5):13~22.

[8]徐寿福,邓鸣茂,陈晶萍.融资约束、现金股利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2):112~124.

[9]王茂林,何玉润,林慧婷.管理层权力、现金股利和企业投资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4(2):13~22.

[10]卢馨,郑阳飞,李建明.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5):51~58.

[11]谢佩洪,汪春霞.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57-66.

[12]Bebchuk A.,Fried J.M.,Walker D.L.Mana-gerial Power and Rent Extraction in the Design ofExecutive Compensation[J].University of ChicagoLaw Review,2002(3):751~846.

[13]Jensen M..Agency Costs and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86(2):659~665.

[14]Dalton D.,Kesner 1..Composition and CEODuality in Boards of Directors:An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1987(3):33~42.

[15]Wei K.C.John,Zhang Yi.Ownership Struc-ture,Cash Flow,and Capital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East Asian Economies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8(2):118~132.

[16]Brav A.,Graham J.R.,Harvey C.R.,et al..Payout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2005(3):483~527.

[17]黃莲琴,屈耀辉,傅元略.大股东控制、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现金股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0):105~113.

[18]冯慧群,马连福.董事会特征、CEO权力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11):123~132.

[19]郭红彩.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137-143.

[20]罗琦,肖文翀,夏新平.融资约束抑或过度投资[J].中国工业经济,2007(9):103~110.

[21]潘前进,王君彩.管理层能力与资本投资效率研究——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2):90-97.

[22]赵息,李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114~120.

[23]Myers S.,Majluf N..Corporate Financing and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nn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1984(1):187~221.[24]Richardson S..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2):159~189.

[25]李云鹤,李湛,唐松莲.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J].南开管理评论,2011(3):110~121.

[26]Chen H.,Chen S..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y Cannot Be a Good Measure of FinancialConstraints:Evidence from the Time Ser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2): 393~410.

[27]卢锐,魏明海,黎文靖.管理层权力、在职消费与产权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5):85~92.

[28]权小锋,滕明慧,吴世农.行业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2004~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8):123~133.

[29]刘胜强,林志军,孙芳城,陈汉文.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500:62-68.

作者:林艳 王政丹 李炜

第3篇:企业现金集中管理探析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现金集中管理已经日渐成为各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如今许多大企业通过构建现金池实现现金集中管理。首先对企业现金集中管理进行简要论述,而后分析我国如今现金管理现状及其不足之处,继而对现金集中管理的典型模式即构建现金池的理论方法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现金集中管理的优点以及其中的不足之处。探讨企业现金集中管理以及现金池的构建,让管理者得知其利弊从而找出一条适合大企业的现金管理方式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关键词: 现金集中管理;营运资金;现金池

文献标识码: A

众所周知,营运资金的管理渗透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流程中,如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金管理、有价证券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实物资金中的存货管理都是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诸多的组成部分中,企业对于现金的管理早已逐渐成为核心管理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现金集中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学者热议的话题。对于企业,现金池的构建屡见不鲜,本文将对于现金集中管理进行论述。

1 现金集中管理概述

众所周知,现金与各个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息息相关,是企业生存的动力,更是企业产生效益的源泉,它以它最为特殊的资产身份时刻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有人说现金管理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管理人员在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面前找到平衡,进行有力的选择,使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得到最为充分的保全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现金的优势,仿佛走钢丝一般,要充分权衡各个方面,实现平衡。

1.1 现金的概念

不同的企业对于现金的看法是不同的,现金具有形形色色的货币形态,它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它既包括了企业的库存现金,又包括了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以及企业的银行存款。 现金以其流动性最强而着称,任何企业家都不放松对于现金的管制,同时,现金的致命性缺点就是它的收益性太弱,企业如若单纯的持有大额现金无法充分将其利用,其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也是相当大的。

1.2 现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金的存在具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使现金对于企业集团具有其他资产不可替代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决定了许多企业采用现金集中管理与资金集中监控。

1.2.1 现金集中管理

现金集中管理是指将整个集团的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由集团总部统一经营调度、运用以及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是当今许多大中型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现金集中管理需要公司管理人员有与时俱进的思维与开拓创新的行动。企业进行现金集中管理,可以通过构建现金池。随着现代财务管理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聪明的管理者认识到将整个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化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造福企业。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资金管理的集中化使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过程,中间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1.2.2 资金集中监控

现代企业由于资金业务往来速度极快,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业务,这必然造成企业不断有新的资金动态。这就更加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动态下的各个公司的资金状况,讲求信息的时效性,并且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各个分公司的资金状况的同时能够及时划拨资金,对各个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防患于未然,合理恰当的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监控系统的设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及时确保公司监控的有效实施。如此以来公司管理人员能够熟知整个集团的资金动态情况。资金业务集中监控能够最大限度的合理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并且能够将企业集团的资金预算科学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2.3 统一风险管理

企业管理者往往希望能够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有最大限度的决策权,并且希望能够掌控整个企业集团的理财项目,对企业筹资或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有效的管理。理财工具和风险管理的诸多方法随着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大环境进行改变,目前集团企业能使用的常用理财手段有票据贴现、信贷管理、授信管理以及证券投资。

2 我国企业现金管理现状

现金是企业最为特殊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资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左右公司经营的成败。然而,我国企业目前现金管理存在许多隐患,如果管理者不对所存在的隐患进行管理,企业必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尽管我国企业现金管理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进步很大,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使得我国企业现金管理渐渐步入正轨,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诸多影响力极大的问题,譬如现金账户乱设,集团总体控制力低下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危机我国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后果严重。

2.1 现金账户乱设

现如今,虽然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我国整体的市场发展水平,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较为混乱的阶段,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处于各种目的对现金账户进行虚设甚至乱设,企业无法集中现金,造成现金沉淀严重。

2.2 集团总体控制力低

由于各个分公司所属企业具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性,严重的甚至各自为政,许多分公司对于其自身业务能够自行进行决策,避开集团总体的监督与控制,这必然造成现金管理滞后低下,集团总体对各个分公司控制力低。

2.3 信息的滞后性

我国当今许多企业集团对于其各个分公司现金财务状况了解不够,集团仅仅依靠听汇报和看报表的单一渠道来了解各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整体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集团总部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各个分公司的情况,很容易在分公司需要现金时无法及时从集团总部获得,因而造成严重损失。

2.4 现金数额的真实性低

企业集团总部获得各个下属公司现金数额的真实性低下,对下属公司现金状况极度缺乏了解,仅仅参考各分公司的财务报表,而这些报表的真实性却难以辨别。

3 现金集中管理——现金池的应用

众所周知,现金以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性质对于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影响。企业要想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绝不能纸上谈兵,要找到实用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为此必然需要借助于现金池。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决定了许多企业采用现金集中化管理的优越性,为此,构建现金池也日渐成为当今许多大中型企业现金管理的潮流。

3.1 现金池的概念

3.1.1 现金池的含义

现金池,从字面意义上看,它是一个池塘,盛满了企业的现金。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当今企业现金集中化管理的方法,是大型的企业集团联手商业银行共同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新型的对现金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模式,这种生动的与众不同的池塘能够较为有效的帮助企业集团总部对其各个分公司的各种与现金有关的抑或是涉及现金的科目情况进行最及时最真实的调动、掌握、统一的管理营运以及实时性的监督与控制,它需要借助商业银行的高科技网络通讯技术以及现金管理服务,是当今时代企业与银行合作的双赢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于委托贷款形式下的现金管理方式,它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实现资金集中化管理。

3.1.2 现金池内容

随着财务管理学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集团对于现金池可以分为实体现金池和名义现金池。

(1)实体现金池。

实体现金池也被称为“现金余额集中”,顾名思义,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对其各个分公司的现金余额进行集中,它要求将各个分公司的现金余额统一汇入企业构建的现金池总池塘中,这个现金池对于企业来说是真实的存在,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账户,并非虚设。并且作为现金主体池塘的主账户将由本公司的总部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和营运管理,如若各个分公司遇到了需要筹集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时候,必须对于集团总体进行汇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的资金。在实体现金池的模式下,集团总部下设的各个分公司的各项现金余额发生了实际性的转移,并不是虚假的转移,而是通过这种模式的运作将现金余额转移到了公司的一个真实的账户里面去。

(2)名义现金池。

各个分公司必然在其自身经营中产生许多现金头寸,而大型企业集团往往有诸多分公司,这必然造成各个分公司大量不同的现金头寸,企业通过运用银行账户里面的这些大量的不同的现金余额来进行自身内部的互相抵补,可能是用盈余来抵补赤字,这种彼此之间相互抵消抵补的行为就是通过名义现金池来实现的。名义现金池通过字面意思加深理解便可以推知处是将集团内部的各分公司的银行账户中的各个相同或是不同的所有资金余额虚拟集中到一起,并没有发生实际性的资金转移,主要是在银行账户内部相互进行冲销,得出最后的净额,然后再向企业集团支付存款利息或收取透支的利息的现金池。

3.2 现金池管理方案

3.2.1 现金池的主要业务

企业构建现金池,旨在加强集团总部对诸分公司的各项涉及现金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掌控。这必然决定了现金池的业务具有相当的繁杂性以及重要性。二十一世纪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世纪,更高水平的科学管理人才更加注重对于现金的管理。尽管现金池目前并未在许多中小企业得以实施,但是不能否定现金池这一个科学财务管理方式的存在价值,它的业务在当今一些大企业集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金池的主要业务有企业集团各个成员单位之间相互委托信贷、成员企业之间相互透支、主动波付款等。企业集团的总体需要凭借其对于公司的主体地位来设立主账户,子账户向母账户委托贷款,每日将子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定时划归公司母账户中去,子公司继而保持自身零余额或者其规定的目标余额。

3.2.2 现金池的管理流程

第一,要满足两个大的条件,即需要满足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这两个大条件,既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内部状况,又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的大条件,脱离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大条件对现金池进行空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任何违反内部外部两个大条件进行的现金管理都将为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因此,科学的现金管理必须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抓住整体、顾全大局,充分满足内部外部的条件。

第二,现金管理需要选择适和其自身企业经营状况的科学合理的模式。集团现金池通常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银行系统的支持来完成,适宜的模式无非是现金池进行准确运作的必然需要。上文所讲述的实体现金池与名义现金池是存在区别的,后者资金并没有实际进行转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企业自身特点对现金池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不选不合实际的,只选对于企业具体情况最相符的最优模式。

第三,招标选定银行。企业在进行此模块时要考虑银行的信息功能、服务质量、服务成本以及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等因素。与企业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并且与企业业务关系密切的银行,能够给企业现金池的构建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在企业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会给予帮助。相反,企业若选择了不适宜的银行,非但在企业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更是在企业财务困难时不予相助,大大加重企业的负担。

第四,确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企业的现金管理需求来制定,针对企业所处行业、所处经营周期、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等企业所特有的特征来对企业现金池实施方案进行量身定做,确保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2.3 现金管理需求下的现金池管理方案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有不同的现金管理需求,对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时度势,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来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对于资金预算管理的需要,企业的现金池管理方案应在预算内经过集团授权及时划拨款项到各成员单位进行支付,超出预算的则需通过集团总体审核后授权划拨款项到成员单位进行支付。对于资金计价的需要,现金池的管理方案应设定资金转移价格并计算赢得收益,根据成员单位对于集团的贡献度来计算得出其赢得收益。对于资金集中支付的需要,企业应在集团自动划拨或审核后,划拨资金到成员单位付款,集团审核后直接拨付。如果企业需要进行内部资金划转,则现金池管理方案应设定为进行银行行内转账和跨行转账。对于企业账户资金查询的需要,现金池管理方案为按本公司的经营架构设置账户体系并对其进行分类,对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的查询。如此针对具体不同的管理需求而制定的现金池管理方案,能够充分发挥现金池的优势特点,为企业集团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现金集中管理的优势与劣势

4.1 现金集中管理的优势

现金集中管理的实施,对于企业整体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诸多利益和效用,因此现金集中管理优点很多,这里对其几个突出的优点进行概述。

第一,企业集团实施现金集中管理,能够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帮助企业实现其预算管理确定的目标,根据预算对资金的需要来安排资金需要的帮助。

第二,现金集中管理能够加强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得到银行的授信并享受银行最大限度提供的贷款等方面的业务优惠,在企业集团需要资金时得到充足的资金供给,防止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的计划原定项目无法进行投资。

第三,现金集中管理能够合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资金沉淀,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

第四,现金集中管理的实施,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融资的综合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周转过程中的难以避免的损失,这有助于企业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在确保效益性的同时又能够保障资金的安全性。

第五,现金集中管理有利于防范集团层面和成员单位的风险,有助于公司形成一套完整的资金监控体系。

第六,有利于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职能,便于实现集团总体对于下属分公司资金的监控管理,这能够防范由于下属公司现金管理权限过大而造成的资金任意挪用等不良现象。

第七,企业能够将闲散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投资。企业在每日进行现金归集的同时,提高了集团整体的透明度,比原先的资金分散管理更有助于企业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4.2 现金集中管理的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给企业带来许多便捷之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消极的角色,需要公司理财人员充分趋利弊害,更是需要理财人员辨证的看待现金集中管理下的不足之处。

首先要考虑到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池模式中,各个子公司将现金上交母公司时需要根据其利息收入而进行营业税金的缴纳。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分支层次多,需要缴纳庞大的营业税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负担。

其次,现金集中管理需要企业集团与银行有良好的业务关系,并且需要向商业银行缴纳一定的费用,对于规模庞大的大型企业此费用额也会增加。

再次,现金集中管理需要企业集团将各个子公司的现金归集到母公司总体进行运作管理,在防止现金分散的同时也加大了集团总部对于现金的管理,现金过于集中也会造成集权化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本公司采取现金集中管理的方式需要对管理方案进行慎重考虑,审时度势,理论联系实际,在满足诸多方面要求的条件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实施现金集中管理。根据诸多现金集中管理的案例来看,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公司状况有全面并且客观的了解,如若本公司处于初创期,更是要针对本公司自身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来对现金管理方案进行择优的正确选择,切不可盲目参照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现金管理方式。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更要辩证的看待现金集中化这种管理模式,联系本公司自身情况来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波.大型企业集团现金管理模式探索[J].会计之友,2011,(1).

[2]柳春香.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池管理模式[J].财务与会计,2011,(8).

[3]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陈加宽.企业资金管理探究[J].会计师,2012 (1).

[5]康刚蓉.资金集中管理下的“现金池”管控模式[J].时代金融,2011,(23).

[6]王劲松.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0,(6).

[7]强威.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J].经济师,2004,(10).

[8]陈平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初探[J].西部财会,2009,(12).

[9]罗春丽.浅议资金的集中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0,(12).

[10] 赵振智,武新梅.浅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29).

作者:李琛

第4篇:现金及费用报销管理标准房屋抵押流程图

房屋抵押流程图

2010年11月16日

房屋抵押流程

一、 准备资料阶段

1、 私人房屋抵押

(1) 登记申请表

(2) 房屋所有权证

(3) 土地使用(租用)证

(4) 银行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5) 房产抵押合同

(6) 抵押人结婚证复印件、单身证明或其它婚姻关系证明

文件

(7) 抵押人(含配偶)身份证复印件

(8) 银行法人委托书

2、公司法人房屋抵押

(1)登记申请表

(2)房屋所有权证

(3)土地使用(租用)证

(4)银行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5)房产抵押合同

(6)董事会股东(大)会同意抵押的决议

(7)法人营业执照和代码证的复印件

(8)法人委托书(公司及银行各一份)

(9)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10)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11)从工商部门查阅的公司章程

3、国有法人房屋抵押

(1)登记申请表

(2)房屋所有证

(3)土地使用(租用)证

(4)银行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5)房地产抵押合同

(6)上级单位同意抵押的文件

(7)法人营业执照和代码证的复印件

(8)法人委托书(公司及银行各一份)

(9)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10)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4、集体产法人房屋抵押

(1)登记申请表

(2)房屋所有权证

(3)土地使用(租用)证

(4)银行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5)房产抵押合同

(6)职代会同意抵押的文件及主管单位的批文

(7)法人营业执照和代码证得复印件

(8)法人委托书(公司及银行各一份)

(9)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10)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注明:①提供资料必须根据房产所有权证一致,若为夫妻,需提供夫妻结婚证明,双方身份证(身份证必须跟结婚证上登记一致);若已离婚,需出具离婚证书及单身证明(至今未再婚)文件;若为单身,需提供单身证明。

②委托办理的,需有公证处公证的委托书。

③抵押合同分:单身、已婚、企业三种

二、 评估阶段

资料完备者,需持房产证到评估公司,进行房屋评估。

评估费用:房产总价的千分之三

评估报告出据时间:2-3天

三、 银行审核

评估结束后,可吃评估报告等资料到银行进行审核(此

条件为向银行借贷的。)

四、 公证阶段

评估报道出来后,需持以上资料及评估报告到该房屋所在地所

属区公证处进行公证(除长安区外,西安市公证处都在西安市房屋产权产籍中心)。

公证时:债权人、抵押人双方必须在场,抵押人为夫妻的,需夫妻都在场。

公证费用:百分之二

五、 抵押登记阶段

公证完毕后,方可持准备资料、评估资料及公证文件到

房屋抵押中心进行抵押登记。登记时双方需都在场。

抵押登记时间:七个工作日

六、 办理抵押登记所需费用

1、 抵押合同一份:25元

2、 评估费用:房屋总价千分之三

3、 登记抵押费用:住宅:80元

非住宅:550元

备注:评估公司的评估结果由特定银行认可。

七、 抵押注销

抵押人履行完借贷合同费用后,方可注销

注销时需提供:

1、 注销抵押申请表

2、 房屋他项权证或备案证明

3、 抵押双方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5篇:现金支付流程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付款内容日趋复杂,付款金额急剧增加,这无形中加大公司资金管理和运作的难度。同时由于资金付款涉及面广,不仅面向公司内部各个用款部门,而且还与众多的供应商和客户打交道,各方面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误解,甚至会影响公司形象。从资产安全和服务好各相关部门及客户和供应商两方面考虑,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本着方便、可行、效率的原则,对付款流程及计划管理作如下规定:

1 人员组织安排:

1.1财务经理从公司宏观角度负责公司资金运作和统筹调度,负责计划的审批和计划外资金的协调和有关批准事项。

1.2出纳负责资金的具体计划安排,具体落实公司资金管理政策,同时负责对各用款部门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1.3会计负责具体实施各种批准的资金计划,办理具体付款事宜,向出纳提供编制计划所需的帐户资金余额及供应商和客户欠款情况。

1.4 各资金用款部门主管领导应及时了解本部门资金落实情况,同时负责客户协调沟通工作。

2 审批内容和审批权限

2.1 资金计划的审批

资金计划原则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年度计划、季度机化和月度计划是方向目标性计划,但周计划必须是严密可执行的计划。

各种计划必须由各主管领导、财务经理和总经理书面审批,根据需要总经理、主管领导可以委托其他人员代理审批,审批责任由授权人承担。出纳和相关用款部门依据批准的计划严格落实。

2.2 付款审批单 计划内资金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对于各用款部门按计划提交的付款审批单,总经理和各分管副总不在具体审批单上签字。但部门业务经办人和部门处长级负责人必须在付款审批单上签字。

财务总监和资金处长须在具体付款审批单上签字,特殊情况财务总监审批签字后,无资金处长签字或者有资金处长签字审批无财务总监及其书面委托人签字审批,付款审批单可直接交出纳办理,事后业务经办人必须补办有关手续。

总之,付款审批单必须由部门处长级别的负责人和业务经办人签字,财务总

监及其书面授权的人员和资金处长或其授权的主管人员书面签字。出纳才能依据批准手续齐备的付款审批单办理付款。

2.3 计划外的付款的审批

单笔计划外付款超过50万元以上(包括50万元),周累计超过200万元上的(包括500万元)必须由总经理、分管副总和财务总监及上述人员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签字后,资金处审核签字后,会计处出纳予以及时办理。

单笔计划外付款在1万--50万元以上(不包括50万元),周累计付款在5万元---200万元(不包括200万元)之间的必须由分管副总和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签字后,资金处审核签字后,会计处出纳予以及时办理

单笔计划外付款超过1万元以下(包括50万元),周累计付款在10万元(不包括10万元)之间的必须由部门处长级别的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签字后,资金处审核签字后,会计处出纳予以及时办理。

特殊紧急付款的可以由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安排付款,事后业务经办人必须及时补办手续,否则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和出纳承担相关责任。

2.4 出差借款(包括备用金)的审批

总经理原则上不签字审批。

借款(每人)在10000元(包括10000元)以上,分管付总(或其书面委托的其他人员)和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必须在借款单签字审批。

借款(每人)在1000元--10000元(不包括10000元)之间,部门主管处长级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必须在借款单签字审批。

借款(每人)在1000元(不包括1000元)以下,部门主管处长级负责人和财务总监(或其委托的其他人员)必须在借款单签字审批。

所有的借款必须经会计处主管根据制度进一步审核。特殊紧急借款的可以由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安排付款,事后业务经办人必须及时补办手续,否则财务总监及其书面授权的其他人员和出纳承担相关责任。

2.5 其他费用支付(非采购和工程性支出)的审批

总经理原则上不签字审批。

公司各单位:

为了加强管理,适应公司管理方式的变化,特对资金支付及报销程序规定如下:

一、生产部门(一厂、二厂、矿山厂)

1、对外付款程序(民工费、修理费等)

经办人填写申报单(附合同及有关手续)——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厂长签字——审计审核签字——出纳支付

2、借款程序

借款人——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厂长签字——出纳支付,其中3000元以上的借款,厂长签字后还需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签字。

3、费用报销程序(差旅费、办公费、误餐费、电话费等)

经办人签字——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厂长签字——审计审核签字——出纳支付

二、销售、物资部门

1、对外付款程序

经办人填写申报单(附合同及有关证明手续)——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分管领导及相关领导签字——审计审核签字——财务部负责人签字——财务总监签字——出纳支付

2、借款程序

借款人——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出纳支付,其中3000元以上的借款,部门负责人签字后还需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签字。

3、费用报销程序(差旅费、办公费、接待费、电话费等)

经办人签字——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分管领导签字(销售部门)——审计审核签字——出纳支付

三、管理部门

1、对外付款程序:

经办人填写申报单(附合同及有关证明手续)——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公司分管领导及相关领导签字——审计审核签字——财务部负责人签字——财务总监签字——出纳支付

2、借款程序

借款人——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部负责人签字——出纳支付,其中5000元以上的借款,部门负责人签字后还需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签字。

3、费用报销程序(差旅费、办公费、接待费、电话费等)

经办人签字——主办会计签字——部门负责人签字——审计审核签字——财务部负责人签字——出纳支付

希望各单位参照公司的各项费用标准执行。

本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公司原资金支付及报销程序自动失效。 附:资金审批程序办理要求

资金审批程序办理要求

1、经办人:要求填写有关申报单,并附上申报材料原件和有关部门、人员的签字。

2、会计审核:在审签过程中详细写明支付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以前的财务记录,并提出建议。

3、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写明是否同意及意见。

4、审计审核:审核支付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是否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和程序。

5、出纳支付:出纳根据审核无误的申报单,无一缺漏后付款。

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OO七年一月十日

第6篇:公司现金收付流程

现金收付款流程

一 :现金收款:

(1)开出的现金销售发票由业务出纳在《现金发票登记本》和Excel登记(便于统计数据)。

(2)送货人员每次领取发票须在《现金发票登记本》上签字,收回货款须及时送交业务出纳确认发票和货款是否一致,双方签字确认。

(3)发票送出没收回货款,送货员须和业务出纳说明原因并双方签字确认。(发票注转账除外)

(4)发票注转账又收回现金,业务出纳应及时通知该片区业务员并开具有业务员和出纳员同时签字的现金收据。

(5)每日下班前,盘点开出发票金额和收回现金是否一致 。若发现长短款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6)出纳人员须执行先收款后开据的原则。对所开出的现金收入收据,应加盖“现金收讫”章。

(7)几笔现金收款如不能一下子交纳的,则应一笔一清,严禁收款不开收据的现象发生。

(8)出纳所开据的收据一式三联,由交款人与出纳签字盖财务专用章确认,一联当面交给交款人,一联应作为现金入帐的凭证,另一联作为存根联备查。

二:现金付款

(1)有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经理提交《用款申请单》,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等内容。

(2)出纳支付现金须有经办人和经理签字的《用款申请单》,才能付现金给经手人。同时用款人在《现金支出登记本》

签字,出纳在Excel登记(便于统计数据)。

(3)外出所有购货或费用支出都必须要求收款方开据正式发票或非税票据。有经办人和经理签字,才能付现金给经手

人。出纳复核报销人员是否有预支款如有则冲减预支款。

(4)出纳依据当天的现金收付款记录,清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发生短缺,应查明原因。

(5)如借支或大额现金付款,经经理批准,出纳填好现金支票,经办人在现金支票存根签字确认领取。经办人领取后

请妥善保管,如丢失,后果自行承付,出纳概不负责。

(6)车辆维修,要由司机提前向经理口头或书面请示,并到公司指定的维修点。如果行驶途中出现问题需要立即修理,

司机也必须用电话请示,并说明所需的维修费,自己垫付后回公司报销。所有维修发票必须有司机、经理签字后方可报销。

(7)员工为企业垫付的费用,凭审批手续齐全的发票或非税收据,当月内找出纳员报销。

(8)所有费用支出的票据必须在当年内报销,超的费用票据出纳员不予报销。

第7篇:财务现金收付业务流程

领先一步财务现金收付业务流程

一、财务借款:由财务出纳开具借款单,标明借款单位、借款事由、还款日期、借款金额。

1、店面用款:由店长备用金支付,不得到财务直接借款,或者到吧台取款。如备用金不够,店长可直接申请,由刘总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借。

2、钣喷部借款购备件等、食堂采买需由店长签字确认后方可支付。 会计收到借据后审核,票据是否真实,金额大小写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借款规定,填写项目是否完整后签字,出纳方可出借付款。

二、票据报销:

1、食堂费用报销

报销人持原始票据上须有总店厨师签字确认收到,经店长审核签字后方可报销。分店孔令军签字确认收到,经李店长审核签字后方可到财务报销。

2、备用金票据报销:店长备用金1000元用于店内日常开销(设备维修,店内用品等店内费用)实行周报。

3、店内配备工具、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报销:由财务会计开具工具设备领用单,由部门经理签字确认收到,店长签字后由会计计入店面部门固定资产账册。

三、支付货款:

1、钣喷调漆货款:每笔发生的调漆欠款单据标明车型、车号另附结算单由店长签字,赵总签字确认后到财务实行月结,由会计与供应商对账后李店长签字确认,赵总签字后方可报销。

2、货站代收款支付:货款需经采购经理签字,出纳方可支付,原始票据出纳保管,当天或次日保管员将验收单经采购经理签字后交财务,出纳核对所付款与验收单是否相符,如不符,立即找采购经理核对。(原因:1厂家未发货或所发货与代收不符2保管员未作验收入库单)如何核对无结果,责任由采购经理负责。

3、领用店内扣款备用金时,需经刘总签字同意后方可领用。

4、已报销后的原始票据由出纳加盖已报销戳记(蓝色),不盖章的票据会计不可入账,返回出纳处加盖。

5、出纳开具的付款单没有收款人签字,视为无效付款单,会计不可入账。如发生纠纷,出纳自负。

6、店内吧台备用金只限于零钱备用,不得做他用,财务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员违规操作,罚款元。 吧

第8篇:现金收付流程与清分整点规范

东营银行垦利支行 现金收付流程与清分整点规范

一、现金收入流程

(一)审查凭证:收入客户缴存的现金,对按规定需填单的应认真审核缴款凭证上各项要素是否填写清晰、齐全,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发现不符应要求缴款人重新填写缴款凭证,现金柜员不得代缴款人填写或更改缴款凭证。

(二)核验大数:按客户缴存现金实物券别顺序,由大到小点捆、卡把、逐张清点尾数加计金额总数,与客户填写的现金存款凭条或客户口述金额核对。

(三)清点细数:核验大数无误,按券别依次清点整捆、整把现金,并按规定挑假、剔残,清点现金时,应按人民银行《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进行挑剔、回笼残损票币,一笔款项未收妥前,不得与其他款项调换,如同时收入数笔缴款时,也不得与其他尚未清点的票币进行调换、混淆,·

(四)找尾零款:核对款项无误后如需找零,应按要求进行找零配款操作

(五)差错处理:发现客户缴款有误,须立即向缴款人说明,需要填写凭证的由缴款人重新填制正确凭证

(六)记账并打印凭证:款项清点无误后,按要求记账并打印凭证,加盖业务印章,将存款凭证及回单联交客户并提示客户确认金额。 (七)现金入箱:将收妥的现金按券别和残损情况分别入箱保管,做到一笔一清,安全保管。

二、现金付出流程

(一)审查凭证现金柜员办理现金付出业务,应按规定审核取款人提交的支付票据及其签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大现金支取是否经有权人审批、签章

(二)记账并打印凭证操作无误后,按要求记账并打印凭证,加盖业务核算用草

(三)配款付出:现金需拆把付零时,必须先行清点,清点无误后方可丢掉腰条,银行封签对外无效:付出现金应做到合理搭配券别满足客户合理需求,配款复换平衡后,方可对外支付

(四)将款项交付客户付出现金,应当客户面复点,如整捆现金客户坚持不过点钞机的应提示客户可以使用营业场所为客户提供的点验钞设备进行数核对和真伪验证

(五)付出现金时应注意问题柜员付出现金需经过清分机清分,且符合人民银行关于流通券的流通标准,禁止将残损币、反宣币付出。柜员在付款配款时,发现人民币票币存在各类印制质量问题时,一律不得对外支付,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票币是新券时,还应将存在质量问题的票币连同原封签按规定程序一并送当地人民银行处理。

三、现金清分

(一)现金清分的概念现金清分是指对人民币现金进行面额和套别的区分、真假币鉴别、数量统计,并按照人民银行颁布的钞票流通标准进行质量分类的处理过程。

(二)全额清分的要求全额清分指银行对外付出(柜台支付、自动取款机支付、自动存取款一体机支付、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回笼券)的纸币现金按照当地人民银行要求全部经过清分,杜绝假币、残损币

和停止流通人民币对外付出现象

(三)一口半清分机使用要求一口半清分机清分操作时要严格采用两种模式进钞的操作流程,第一次进钞使用设备的鉴伪功能桃剔出假币,第二次进钞使用设备的清分功能区分易流通和不易流通钞票现金仅经一种模式进钞完成操作的,不能视为已清分

四、现金整点

(一)收入的现金应及时整理清点,经过整点的票币。应当做到点准、挑净、增齐、捆紧、盖章清楚,点准: 流通券和损伤券均按100张(50枚)为一把(卷),十把(卷)为一捆捆扎。1角及以上硬币每卷50枚,1角以下硬币每卷100枚

挑净: 经过清点的票币内不得夹杂其他票面的票币或不符合当地人民银行规定的流通标准的票币等

墩齐:票款要伸展平铺,每把墩齐。

捆紧:用手轻提成把券的第一张票币,该把券不散不变形,成捆券经扭动不松动,不变形。

盖章清楚:成把券腰条边章应清晰可辨

(二)整点过程中,将完整券和损伤券按照不同版别分别整理扎,整点损伤券时,应换头复点 (三)每捆(把)现金未清点完毕前,不得将原封签、腰条丢弃 (四)整点过的票币不得折叠、折角;扎把用的纸条应捆扎在票币分之一处,扎把后的票币应达到不松、不散、不脱落。硬币也应分面值用硬币器或手工整点,及时捆扎

(五)捆扎好的票币,每把(卷)上须加盖经手人名章;成捆封签的行名、券别、金额、封捆日期、封捆人名章和复核员名章要齐全。加盖名章要做到位置规范、清晰可辨。

(六)损伤票币除按流通票币整点外,还应对主币分版捆扎。已凑成把的100元、50元残币和成捆的其他残币,按有关规定及时交人民银行。未成把的100元、50元残币和未成捆的其他残币,入库存放应与正常流通币分开。

(七)外币现金应按币种、面额、发钞行等分别清点,整点时应按相同币种、相同面额正面、正置、平整打开,每100张为一把,每10把为一捆

(八)营业机构要加强对残损券的管理,应指定人员每日及时汇总各现金柜员挑出的残损券,按规定及时上缴分行。分行收到各营业机构上缴的残损券,应及时复点汇总后上缴当地人民银行,不得压库(九)当地人民银行另有规定的,按照当地人行要求执行。

第9篇:银行规范柜面现金收付操作流程专题

在以往的审计、稽核以及检查中时常发现一种现象,一些网点在为客户办理现金收付业务时,由于营业网点或柜员尾箱现金不足,且在不能及时办理现金调缴的情况下,通过先存款后取款的方式完成交易;从表面上看不存在的风险,同时缩短了业务办理的时间,实际上柜员逆流程办理“先收后付”,违反了现金类业务操作的有关规定。该类交易往往金额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旦单据由于密码挂失、法院扣划、虚存资金被通兑支取或其他非正常原因而无法正常支取,及有可能造成资金损失。

分析对大额现金收付(转账)业务逆流程操作的原因,营业机构库存现金或柜员尾箱余额不足是诱因,部分营业机构柜员对CCBS系统存取款转账功能掌握不够全面,是造成逆程序先存后取的根本原因。

为规范前台操作,防范操作风险,现根据各种账户的交易情况,分别对各种情况应正确使用的交易及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付款方为银行卡(不含理财卡)

1.银行卡转银行卡:启用“5106银行卡转账”交易。 2.银行卡转活期:启用“5106银行卡转账”交易。 3.银行卡转定期(不含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转入定期一本通存折时启用“1622一本通续存”交易; 2)转开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时启用“1631

个人定期存款开户”交易。

3)转账存入通知存款一户通时,启用“1632定期续存”交易。 4.银行卡转内部账:启用“5106银行卡转账”交易。

二、付款方为活期

1.活期转银行卡:启用“1123活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2.活期转活期:启用“1123活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3.活期转定期(不含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转入定期一本通存折时,启用“1622一本通续存”交易; 2)转开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时启用“1631个人定期存款开户”交易。

3)转账存入通知存款一户通时,启用“1632定期续存”交易。 4.活期转内部账:启用“1123活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三、付款方为定期(不含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定期转银行卡:

1)定期一本通存折转入银行卡时,启用“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2)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转入银行卡时启用“1633定期存折支取”交易。

2.定期转活期:

1)定期一本通存折转入活期时,启用“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2)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转入银行卡时启用

“1633定期存折支取”交易。

3.定期转定期(不含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转入定期一本通账户或转开与转出定期账户同一客户编号名下储蓄存单(或特种储蓄存单)时,启用“1635个人定期转定期存款”交易。

2)转开他人名下或转开多个定期账户时,可先启用“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或“1633定期存折支取”交易转入/开活期一本通账户后,再启用“1631个人定期存款开户”交易转开储蓄存单(或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

3)转账存入一户通时启用“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4.定期转内部账:

1)定期一本通存折转入内部账时,启用“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

2)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转入内部账时启用“1633定期存折支取”交易。

四、付款方为内部账

1.内部账转银行卡:启用“5107内部账转卡”交易。 2.内部账转活期:启用“1122活期一本通续存”交易。 3.内部账转定期(不含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转入定期一本通存折时,启用“1622一本通续存”交易; 2)转开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时,启用“1631个人定期存款开户”交易。

3)转账存入一户通时,启用“1632定期续存”交易。

五、付款方为理财卡内账户转入卡外账户

1.理财卡内活期子账户/定期子账户转银行卡: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内转卡外”交易或“5106银行卡转账”交易。启用5306时,先打印存款凭条,后打印取款凭条;启用5106时打印转帐凭条;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转卡外银行卡时转帐金额为本息合计数。

2.理财卡内活期子账户/定期子账户转活期: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内转卡外”交易。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转卡外活期时转帐金额为本息合计数。

3.理财卡内活期子账户/定期子账户转定期:

1)转入定期一本通账户或一户通时,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内转卡外”交易;转帐金额为本息合计数。转入账户的开户日为转帐当日。

2)转开定期存单(特种储蓄存单)时或转开多个定期账户时,先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内转卡内”交易,将卡内定期存款转入卡内活期子账户,再启用 “1631个人定期存款开户”交易转开储蓄存单(特种储蓄存单)/储蓄存折。

六、收款方为理财卡内定期子账户

1.卡外账户转入卡内定期子账户时,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外转卡内”交易。

2.一个定期账户转开理财卡内多个定期子账户时,可先启用

“1623定期一本通支取”交易或“1633定期存折支取”交易,转入理财卡活期子账户后,再启用“5306理财卡转账—卡内转卡内”交易。

七、“1635定期转定期”办理转账存款的同时加现金转存的注意事项

1、系统支持转出账户的销户或部分支取后本金转存、本息合计转存、本息合计加现金转存、以及部分金额转存的业务。

2、“存单存折印刷号”栏位:为销户账户所属的存单凭证号码或定期一本通号码。

3、“部提存单存折印刷号”栏位:为销户账户是存单且部提时,此栏位要输入剩余金额新打印新存单的凭证号码。

4、“开户金额”栏位:新开账户的存款金额,可以按实际开户金额输入(可以大于销户账户的本息合计),如不输入,系统默认销户账户的本息合计金额转存。

5、“新存单存折印刷号”栏位:输入新开账户的存单凭证号码。

各网点在办理账户间转账业务时,原则上必须按照上述规定启用相关转账交易。如遇转账交易不能满足业务(如定期一本通支取后购买保险缴纳保险费等)需要,必须先转入客户名下的活期账户,不得转入他人名下账户进行过渡。发现异常时,经办网点应及时逐级上报,妥善处理。

特别鸣谢为本期栏目提供资料的连云港分行,希望各行积极提供资料,为全省网点做好服务。

上一篇:消防综合能力精华下一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