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审美思想动画艺术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应该成为动画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动画创作要有进步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趣味,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新颖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技法,善于超越传统,创造艺术新门类,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光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审美思想动画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审美思想动画艺术论文 篇1:

浅析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

摘要:由于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许多艺术審美发生了改变,但审美大方向还是基于该艺术创作的哲学美学上,在艺术美学的思辨性上连接着理性思考。哲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艺术美学作为人类历史上一项反映艺术者心理、审美观念的艺术活动,承载着古往今来的艺术宗旨。艺术美学是一门思维逻辑紧密且具有想象力的知识体系,它以哲学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审美文化为载体,以各类艺术特色为依托,以完成人的塑造为最终目标。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么多奇迹,就是因为其丰富的精神传递及精神互通,让艺术能够获得共鸣,并不断传承和发展。艺术美学具备的浓厚艺术底蕴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优秀的艺术美学能够培养人的正确观念及丰富的艺术观,给艺术实践与创作带来巨大帮助。本文主要论述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艺术美学 艺术实践与创作 指导作用

艺术美学作为一门思辨性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性学科,其中所创造出的具备历史价值的艺术品是基于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结构上的,通过色彩、结构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它承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审美文化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文化阐述不同的审美价值,其艺术形态体现了艺术学家所需要阐述的精神内涵。在人类审美发展史上,它是建立在科学与哲学的层面上的,通过艺术载体间接地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诉求以及心理结构展现出来,通过深层剖析让鉴赏者体会到艺术审美的内涵。因此,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通过艺术鉴赏与创作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深刻解读,进而从艺术作品中收获心得体会及审美观。

一、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

艺术美学实际上是以哲学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审美文化为载体,以各类艺术特色为依托,以完成人的塑造为最终目标,详细阐述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综合内涵。在艺术美学的实践中,艺术家纵观人类发展史,通过人类社会的构造及微观世界的精神载体,再到审美文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利用感官和大脑思维逻辑来重塑和解读这一审美过程。艺术美学是孤独的,却又是热烈的,包含着人类精神文明诉求以及文化心理诉求。艺术是多样性的,与人的精神具有共通性。例如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表达出情绪里的酸甜苦辣,用文字展现历史文化背景,从文字中感受喜怒哀乐,体验多种多样的人生。在艺术美学中,审美是一种情感寄托的表现,如此丰富的审美美学,展现出人类艺术世界的精神内涵。因此,艺术美学的多样性、情感性、哲学性能够反射到艺术创作与实践上,这是探索人类心理历程以及精神世界的路程之一。

二、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一)艺术美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有偏差,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艺术美学也成为一门需要重视及改革发展的学科。艺术美学作为抽象性的综合理论学科,涵盖的不仅是精神文明诉求、历史背景及人文特色,它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现代艺术美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忽略了事物发展的本质,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偏差。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刻板且老套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感的激发。由于人的审美心理是多样性且层次化的,过于单一和机械的陈述会使教学失去正确的表述倾向。艺术审美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进行阐述的,若是教材忽略了其中的特性,教师的教学手法刻板,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艺术实践与创作。

(二)过于偏向西方的艺术审美,艺术美学教学内容不合理

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个国家的艺术文化竞相争艳,百花齐放,因此,一些人偏向于西方的艺术审美,乃至绝对崇尚该理念,而忽略我国的艺术审美观。此外,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内容有时会有偏向性,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美学内容的单一会束缚学生发展,限制学生的视野。此外,艺术美学是一项开放性的艺术审美体验,但由于教师只按照教材理论进行讲解,未能结合现实进行阐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从杂乱无章的教学素材中找到自己的创造灵感。艺术美学教材理论过于贫乏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致的一项原因。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人在艺术上敢于创造,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但若是教学素材陈旧,教师教学手法落后,则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会降低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美学的兴趣。教师队伍的不专业,教材的编写内容老旧,则容易使得艺术美学审美教学质量下降,耽误学生的发展。此外,在现代艺术美学教学课程中,有些高校或者艺术班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多媒体和投影设备,学生不能借此来模拟和研究艺术作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想象力。因此,艺术美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硬件条件还需要完善,良好的艺术美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艺术实践的趣味及创作的灵活性。

三、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变传统艺术美学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多维度的美学理论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艺术美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它是与唯物辩证法相联系的,艺术美学是开放性的,同时也是矛盾性的,而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东西方美学和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艺术美学基于时代,却又超脱时代。因此,应当改变传统艺术美学的局限性,突破限制,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让艺术美学能够贯穿于生活中,通过生活及社会展现出艺术美学的内涵。当艺术美学达到一个顶峰时,又会不断突破,从而让自己的艺术实践与创作思维更上一层楼。

(二)丰富艺术美学教学内容,打破艺术美学的局限性

美学的研究学派以及时代背景各不相同,在艺术美学教学过程中,面对艺术美学的研究成果,应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美学教学的局限性,紧随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美学作品,不断发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美学精神,传承民族审美文化,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学能够给予后来者以滋养。由于艺术美学与现代审美教育紧密结合,因此,需要艺术美学的教学者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塑造,应当注重学生对艺术审美的创造和实践,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和延伸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结合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好愿景,让每一位学习艺术美学的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三观”,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三)完善艺术美學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

艺术美学的基础学习过程,是要依赖艺术理论教材来进行实践操作的。因此,艺术美学教材内容需要整体化,具备逻辑性,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不仅需要艺术美学教材及时跟上时代发展,还需要完善教学设备。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备,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要整合复杂的概念,简化其中的理论,让学生能够看得懂,然后通过自身操作实践来提升艺术审美素质。此外,由于艺术审美较为考验一个人的天赋,因此,过于刻板的教学氛围无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束缚,让学生无法从中获取艺术审美灵感。教师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情景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教师团队也需要及时整改,要为教学资源配置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以满足学生对艺术美学学习的需求。当学生通过以上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后,将对未来艺术实践基础操作具有较大帮助,并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从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可以看出,艺术美学体现了人类历史背景、价值观以及精神内涵,为寻求自身发展以及艺术发展,艺术美学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诉求。从艺术美学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是该艺术者真实心灵的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来表达自身的感受,让观赏者能够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艺术美学能将人性与理性、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所有参与者感同身受。从宏观角度来说,艺术美学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在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人类社会美好的过程中,艺术美学如同指路灯,指明前行者的道路。艺术美学拥有深厚的底蕴,人们在领悟艺术美学的过程中,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为自身的价值、人类历史发展、精神文明和审美文化开拓创新、创造、改变,它能够促使人格完善,使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艺术美学不仅为人们带来实践与创造上的改变,其对人类整体思维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都产生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驰.戏曲美学在动画“中国学派”经典作品中的运用[J].中国京剧,2020(12):84-87.

[2]贺志朴.美学的自律性和批判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06):8-15.

[3]米晓雪,马睿.打开现代艺术的“速度”之维:维利里奥艺术美学的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20(06):12-16.

[4]田晓雪.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溯源与艺术美学特征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124-127.

(作者简介:王妍,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王妍

传统审美思想动画艺术论文 篇2:

浅析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摘要: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应该成为动画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动画创作要有进步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趣味,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新颖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技法,善于超越传统,创造艺术新门类,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光彩。

关键词:动画艺术 传播方式 时代意识 审美特征

一、审美的分析

“审美”一词的含义极其宽泛,人们对其理解不应该被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的范围所限制。通常从中国美学研究的范畴来看,“审美”和“审美活动”则可以被看作是同义语。但人们如果对审美活动概念加以细致的界定和区分的话,应重视和突出审美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审美活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活动的过程和性质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审美是完善作为一名社会人的知识结构,培养爱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追求美的精神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自觉,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的活动。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审美使得我们观察与认识事物的方法更加主观与纯粹,能够认识到艺术作品的传统及精神内涵、共性与个性、立场与气质。这就是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及审美特征。日美动画经由不断的探索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如美国动画创作以技术为主线的同时善于挖掘别国的文化资源,或幽默轻松的故事,或美丽变幻的视听效果,因而与日本几乎迅速瓜分了全球的动画市场。而中国的动画发展虽经历了辉煌、低谷和回暖的历程,但从审美角度讲仍然相对处于弱势。本文试图搁置艺术与技术之争,而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审美特征的嬗变,来诠释这一主题。

二、动画审美特征

众所周知,动画是艺术表现形式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而伴随时代的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动画在未来一定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人们应该结合时代的背景,对动画的审美特点、现实性、社会功能性、传播性、时代性等多方面的表现进行探索和研究,深入挖掘动画的丰富内涵,而不应仅仅关注和发展动画的娱乐性。

(一)现实性

动画可以说是一门展现现实生活和现实事物的艺术。现实生活中的关注热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是动漫创作者在选择题材时首要考虑的素材。我相信一部有时代感的动画,一定会给观影者一种很好的带入感,观众通过影片能够充分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现实的痕迹,从而和动漫设计者产生心理的共鸣。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十分发达,《网球王子》、《幸运四叶草》、《足球小子》等日本动漫代表作,均以校园为故事背景,以体育运动或青少年成长励志为主题。影片营造出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赛场,追逐梦想的热血青春美少年,同时还间或穿插着少年们懵懂的初恋,使影片散发着轻松愉悦、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青春气息。正是由于青少年观众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情感归宿,这些动漫作品才会大受欢迎,以至于打破了国界的限制风靡全世界。又如,神话题材动画的一贯主题是追求自由、与现实压迫做斗争,而在近十年的动画电影题材的选择上则使动物居于中心,充分把人性贪婪丑恶的一面暴露出来,不仅使我们自问,而且让我们发现在对抗自然和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回馈我们。人已经不在由于智慧和理性而居于世界的中心。这种主题的存在或是由于有感于生态问题的严重,或是出于人道的戏仿的生命本体论考虑,在当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适时给人们发出了警戒,敲响了警钟。

(二) 社会功能性

以视觉审美为中心的现代动画艺术是伴随着消费主义和视觉文化一起成长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现代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人们日益关注对自身的重塑;另一方面,对身体美感的追求又使审美更加世俗化和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现代艺术常常以一种轻松、调侃的面目出现。于是,艺术逐渐丧失了神圣性、意味性和超越性。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现代语境中,流行艺术和娱乐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了最普遍的文化消费。人们正被民族神话、宏大梦想及深刻思想压得喘不过气来,自然会立刻飞奔向这种轻松、迷人、柔软无压力的动画艺术作品。至于其中的含义、教化或者是意义,随他去吧。

动画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光镜。虽然出于社会背景的考虑,往往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现实,但如果表现手法过分夸张离奇,完全脱离现实社会,就可能使作品失去反映现实、影响人生的社会教化功能,并且扭曲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产生错误的观感。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方式,在艺术形式上尽管变幻多端,但承载的人文精神和教化功能是共同的。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应该成为动画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三)传播性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还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的形势日益加强。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网络和电视为主导的传播媒介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被世界化,全球被村庄化,生活被国际化,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大众传播媒介深深地渗透着。随着科学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快速,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都是十分广泛和便捷的。人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需要新鲜的,富有刺激性、创造性的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画艺术广泛传播的可能, 使得动画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城市的扩张使得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交流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当代审美文化也就因时而动,向视觉文化转化,这也更加有利于动画艺术的传播。

传媒介入所造成的私人空间公众化和世界现象的家庭化,使审美主体的心理已经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主体的审美趣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改变,我们无法做到对当下审美活动的转型无动于衷。媒体的发展影响着意识形态内容的传播,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发模糊了,个体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和关注相对加强,审美趣味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媒体上,视觉上的、生活上的审美理想应运而生了。

(四)时代性

反映现实是动画审美特征的一个方面,而创作者自身所具有的时代意识,则更能使动画作品的灵魂得到升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一系列动漫作品,就充分体现了动画这种独特表现形式的优势所在,创造出了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同时又赋予作品超越时代的思想内涵。他的动画作品给予了许多人力量,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感悟,从而一步步成长起来。例如《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影片,打破了长久以来动漫作品是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的传统观念,跨越了观众的年龄层次、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动漫在成人世界获得了认可,并大受欢迎。他的一系列作品对战争与和平、文化冲突、人与自然、生命及其存续等主题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讨,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契合时代脉搏,对各种宏大问题的思考。其中目前唯一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的《千与千寻》是从10岁的少女千寻身上展开,千寻跟着父母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没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发生了意外,并开始了一段奇特的旅程。他们进入了汤屋老板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里不劳动的人将会被变成动物。千寻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对金钱物质有强烈的向往和控制欲,他们在幻境里触犯规则而变成了猪,千寻孤独的留在幻境里。支配城镇的魔女强行改掉了千寻的名字,这更让她感觉到自我丧失的恐怖。在这部“宫崎骏版爱丽斯奇遇记”里,是想告诉人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唯一不能改变的是那个最原本的自我,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方能找到来时的路,不然就会和千寻一样面临回不去的困境。它还告诉我们友情的重要性,真情和关怀会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力量。再如,以中国的古老题材为选题的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在已被拍无数次的前提下,仍然从独特的视角拍出了新鲜感,获取了市场和评论的双赢。木兰从军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一个女子遵从孝道的举动,更是体现了个体人物对自我认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获取成功的过程。美国动画作品是以幽默滑稽见长的,值得一提的还有创作者的开放性思维,让观众对木兰从军这个中国的古代故事的呈现异样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而这些瑰丽、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像力,不仅使孩子们十分着迷,许多成年人也被它吸引而津津乐道。又如《史莱克》、《冰雪奇缘》,虽然是古老的怪物和公主题材,但却焕发新意。公主和怪物们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更是每个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这些优秀的动画片体现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生与死,自我与社会,人类与自然,放弃与追求,过去与未来……不仅是视觉与心灵的震撼,而且还引起观众的思索与回味。

结 语

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的审美特色应该成为动画创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动画创作要有进步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趣味,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新颖性、创造性,不断创新技法,善于超越传统,创造艺术新门类,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3] [英]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 王乃华,李铁.动画编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刘井涛,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动画理论与实践

陈业欣,设计艺术学硕士,现任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网页设计。

作者:刘井涛 陈业欣

传统审美思想动画艺术论文 篇3:

数字媒体影响下的产品动画视觉美学的重构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动画在工业设计展示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传统媒介时期相比,其美学的内涵及受众审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得产品动画的美学特征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并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发生改变。在数字媒体影响下,产品动画视觉美学的研究应关注形式美法则的创新发展。产品动画视觉风格因媒介的不同而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技术对产品动画的表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带来美学类型的重构及审美价值的提升。总结产品动画新的特征,探讨数字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产品动画视觉美学表现的变化和美学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数字媒体;产品动画;形式审美;重构;审美情趣;视觉美学

一、产品动画美学的特定内涵

产品动画是工业动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动画类型,属于动画的一个分支。产品动画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多媒体软件的结合使用”,将“产品的功能、特点、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详细,全方位的进行艺术化的展示”。

在动画设计中,画面、声音、色彩、题材、风格、意境等都可以传达出一定的美学特性。同样,产品动画作为动画的一种类型,也具备动画设计的美学特征。但是,由于产品动画的工业动画属性,决定了它在具备动画设计普遍性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动画设计不具备的特征。

(一)形式审美与表达

从画面构成的形式上来说,产品动画符合设计形式构成的一般特性。在画面构成中,从点线面的协调组合到色彩方面构建画面,在遵循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原则下,表达特定的美学内涵。工业设计平面图,运用简单的结构线条勾勒出外观结构,具有严谨统一的形式美学特征。而运用随机的点线面的元素去组合随机的画面效果,也可以构成具有动感的特征的画面。

动画作为视听艺术,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同时,也是表达思想和观念的重要艺术形式。产品动画在创造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体验,迎合大众的审美习惯,通过画面传达出产品的主要信息。诞生于1886年的可口可乐,采用多种媒介渠道进行产品的广泛宣传,不仅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产品,也开拓了广告的传播形式,创新了广告表现形式,拓展了形式美学的表达途径。

(二)数字美学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将数字技术真实感模拟的能力融入到产品动画的制作中,可以使三维动画的真实感和动画表现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化观众对于产品动画这种虚拟影像的认可度。数字技术基于相似性的模拟能力,生成了具有一定风格的造型和影像,产生了逼真的细节效果。这样的美学特征,是数字技术影响下特有的美学特征。

(三)一般性与特殊性

产品动画以需求为前提,其艺术创作在遵循动画创作体系的前提下,受到商业性的制约。动画的审美效果来源于画面的感性表达和情感状态的融合,传统动画通过挤压、变形、夸张、幽默等形式来传达审美趣味。产品动画也需要遵循这样的审美表达。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审美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源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了互动,但审美的主观表达获得了提升,不但注重创意,更把创造新的形式感和视觉奇观放在了重要位置上,使得数字美学占据了形式审美的高地。

二、数字媒体影响下的产品动画视觉美学的重构

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传播媒介推动着产品动画美学在形态、属性、特征等方面的构建方式朝着有利于传播的方向走下去。同時,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实际上也促进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重构,使审美趣味获得提升,客观上促进了产品动画美学必须发展自己以适应审美趣味的变化。另外,良好的传播媒介,也为构建数字美学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环境。

(一)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风格的重构

视觉风格的重构,是对传统形式与内涵的分解与再组合,是新的构思和含义的延伸。数字媒体,为视觉风格的重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幻化出无限的审美可能性。

产品动画不是对产品的再现,而是向观众充分介绍产品功能和结构的媒介,一切动画表现形式都是应该以更好地介绍产品为目标。数字媒体技术运用于产品动画可以更方便编辑,并优化点、线、面、色彩、形态,布局等形式审美要素,并通过一定的设计逻辑组合成一个动态图像系统,实现多样化的视觉风格。

1.传统视觉风格

美国学者大卫·勃特指出,一个媒介“通过再媒介化,就可以让原有的媒介从其他媒介借用资源和灵感”,从而“获得新的意义”。数字媒体对传统视觉风格的再造,就是不断转换媒介的过程,并在不断转换中,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产品动画的发展处于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期,在画面表现中,既会出现人机交互这样的超前表达,也能结合传统软件,循规蹈矩做好产品的基本功能介绍。

传统视觉风格的表现虽然是封闭的,无法与观众产生交互,但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在产品动画制作前期、中期、后期、推广阶段的运用,可以将观众对产品的接受度提到极限。2019年苹果春季新品发布会开场的一段视频,惊艳了大众。苹果的设计从来都是引领潮流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通过复古风格的产品动画,既回顾了过去的产品,又展示了其绚烂色彩般的产品线。同时,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制作,通过数字媒介进行发布和网络传播,将其产品和设计理念推广到了全世界。这种对传统设计风格的重构,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潮流。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传统视觉风格表现中,起到了将产品与观众相互连接的桥梁作用,通过对传统视觉风格的表现与数字化传播推广,重构了传统视觉风格从制作到被接受的体系。同时,重构传统视觉风格,是运用传统审美方式,结合产品本身与设计潮流而进行的再设计。

在爱马仕产品的复古动画中,所有工作的小人儿看起来虽然都是简单的线条造型,像极了20世纪早期的动画造型,但其实所有的人物造型都是运用3D技术制作而成。数字媒体技术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传统视觉风格的表现,并将传统的审美方式与产品进行完美结合,传达出了产品的复古时尚元素,同时构建了新的审美视觉风格。

数字媒体对产品动画传统视觉风格的重构,实际上是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观念和形式特征产生了影响,使数字媒体与传统视觉风格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而对传统风格的重构,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下的艺术形式和传统视觉风格的审美方式都得到了升华。

2.写实与现实再创造

产品动画运用3D技术制作的产品动画,通过写实的方式,再现和创造新的影像美学风格。3D写实表现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提高,绝对的写实主义是不存在的。产品动画写实表现,是由其商业属性决定的,只有给观众和客户看到他希望看到的产品外观和功能,他才会对产品产生认可度。

写实的一种情形是,产品已经开发出来,但是客户需要重新认识产品的功能与外观,运用写实的方式可以很准确地表现出产品信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动画写实的能力也取得了极大的提高。在戴森的产品动画中,运用当时最新的渲染器,产品的质感、光影关系、焦距的虚实,都会让人误以为是实拍的影像,这种极其写实的表现方式,可以让观众对产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进而对产品产生认同感。

产品动画写实的另一种情形是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拟现实环境,并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展示自己的产品或与产品相关的理念。这种虚拟的环境,造型设计时并不一定是完全写实的,观众对这个环境的认同度是衡量该产品动画是否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产品动画在写实与现实再创造时,视觉风格越来越丰富。没有最写实、只有更写实,将会是产品动画在产品表现过程不断追求和完善的方向。

3.形式美法则的创新

无论是传统视觉风格的重构,还是写实风格,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产品动画都获得了形式上和审美上的突破。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并在该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为无论是三维动画还是二维动画,最终都是在一定比例的屏幕上进行播放。形式美法则始终贯穿于画面构成中。形式美的创新只有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才能够实现。

形式美法则的创新体现在画面视觉的引导性增强。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上,在视觉上有最佳视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最佳视域内的图形符号表现效果得以增强。设计者可以更加合理而灵活地运用形式美法则,传达产品动画的基本信息。

形式美法则的创新还体现在交互性增强。在交互性的驱动下,需要运用形式美法则强化画面构成中的交互区域,使之能更好地起到提示和引导观众的作用,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形式美法则的创新强调法则为人性化的设计服务。产品动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数字媒介具有交互性能的演变过程中,形式上的人性化设计可以建立良性的互动模式,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有助于人与媒体之间的契合提升,使得媒体的动态性和趣味性更强。

在数字媒体影响下,美学形式有了巨大的发展,视觉风格也进行了重构,形式美法则获得了创新发展,从而使人们的审美情趣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产品动画

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使得产品动画打破了以往的表现手段,发掘出新的领地。产品动画在虚拟现实中的“写实”和“现实再创造”,是具有美感的作品,是理想状态在设计师头脑中反映并付诸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物。

1.假定性美学的全新发展

动画美学的发展和呈现方式,与人类追求美、喜爱游戲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虚拟性的动画影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影像表达体系,而在建立这种表达体系的时候,美学的发展也融合其中。

如今,我们身处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2D还是3D动画,在其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美学表现的时候,不断创造出新的具有假定性的视觉奇观,这样的视觉奇观,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屏幕发挥到极致。但无论是怎样的视觉奇观,归根结底,都要经历视觉感动和内心体验这样两个阶段,也都必须符合“假定性”的原则。产品动画以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在表现动态的图形画面时,所使用的线条、色彩、景别、构图、特效,声音等镜头语言,都会从视觉和听觉上,对人产生冲击效果,使观众产生有别于2D动画的观赏体验。3D动画的这种可拓展性,使它在假定性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2.画面风格的多样化

虚拟现实中的产品动画,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确立不同的表现风格。一般来说,建筑漫游、规划展示、产品演示等项目,动画表现以写实为主,在画面的色调控制、光线运用、材质表现时要贴近真实环境,较少采用夸张和强化,注重整体效果的呈现。而在游戏动画、广告动画中,会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对人物造型、色彩、场景、动作设计、声音效果等进行动画表现,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3.超越时空界限的视觉美学

虚拟现实技术中产品动画的表现,超出了产品动画应有的涵义,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于产品动画空间的原有认知,虚拟现实中的产品动画,不再是具有既定事实的动画。人们从一开始就可以参与构建动画的原始空间,与计算机进行交互,产生开放性的动画结果。

三、产品动画视觉美学的思考

(一)对产品动画视觉美学特征的思考

数字媒体技术的大量使用,改变并突破了产品动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对图像构成、影像叙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产生了审美形式的新变化,这种变化还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影响。

产品动画的创作,从再现到表现的过程,是理念、呈现方式、审美特性、媒体技术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转变过程。创作理念的不同会确立制作者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使作品表现出什么样的审美特性,使受众获得什么样的审美体验。人们在进行产品动画设计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新技术和新审美,来重新构建传统视觉风格,并确立它的呈现方式。此时的传统视觉风格,只是继承了传统审美规律,而整个作品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却早已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了。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审美的批判性继承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另一方面,交互设备和虚拟现实的普遍使用使产品动画突破空间限制,“再现”已不再是产品动画的唯一创作准则,增强审美主体的体验感,游戏感,预示着现代美学“对象”观的转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审美主体的体验感获得了增强,但他们所获得的自由度还是有限的。观众虽然可以进行简单操控虚拟的物体,但这种操控方式也是被设计好的,想要达到如人脑那样随心所欲地控制思想意识,计算机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视觉审美来源于被创造的感性形象和审美主体的情绪相互融合,因此在产品动画中,审美表现的虚拟或真实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对动画的认同。对于产品动画来说,数字媒体技术无论如何发展,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动画产品的表现力,创造审美价值。再现现实和创造现实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表象,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审美主体能够快速高效地认识产品,产生审美认同感,最终接受产品。再现现实和创造现实,是三维动画的一个特质,更重要的是不应该把写实作为目的,它只是表达作者意图、帮助审美主体获得审美趣味的手段。

(二)对产品动画美学特征思考

产品动画在其美学表现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审美法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延伸。而每一次的发展和延伸都可以算作是视觉艺术的创新。面对不同的视觉传媒,审美主体的观察和体验不尽相同。要通过审美体系的建立,将不断发展的美学特征潜移默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中,使其能够有选择地感受到形式化的美学特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认识产品动画美学特征的同时,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认识作品中透露出的美学特征。

(三)数字媒体下美学层次提升

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和传播方式可以有机会进行整合,并产生更大的视觉能量,使我们的感觉奇观和接受方式、审美能力得以迅速地延伸。动态数字化图形的蓬勃发展将人带离了原来的图像文化范围,并使人对于动态图像的依赖日益增强。在这样的情形下,数字媒体技术的复制性、娱乐性、商业性会对传统审美文化和审美理念造成负面的冲击,速食文化就是在这种冲击下产生的。因此身处发展的十字路口时,产品动画应该坚持对点、线、面、体、空间、光影、色彩、肌理这些基本元素的理解和认识,遵循形式美法则,依靠数字媒体技术,建立全新的审美体系,提升美学层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动画的视觉美学重构,既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重新认识,更需要顺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提升视觉美学的层次。只有这样,产品动画才能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前进时,与时俱进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产品动画作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Ilkka Koiranen,Aki Koivula,Arttu Saarinen,Teo Keipi. Ideological Motives, Digital Divides, and Political Polarization: How Do Political Party Preference and Values Correspond with the Politica l Use of Social Media?[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9.

[2]Allegrante John P,Auld M Elaine. Advancing the Promi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Media to Promote Population Health.[J].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2019,46(2_suppl).

[3]林鑫.數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探究[J].传媒论坛,2019(23):74-75.

[4]夏莉.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效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9(21):91+99.

[5]李昕浩,朱丽娜.数字媒体时代下视觉元素的表现方式[J].现代交际,2019(21):119-120.

[6]杨梦园.数字媒体技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思路窥探[J].科技风,2019(34):93.

[7]李强.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研究[J].视听,2019(11):230-231.

作者简介:唐李阳,博士在读,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讲师。

作者:唐李阳

上一篇:乡镇经济办履职工作总结下一篇:水务公司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