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成为“免疫系统”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控制点。近年来,国家审计署一直致力于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了解,了解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篇1:

论严谨细致作风与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严谨细致作风对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它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规范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形式,推进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它是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关键词】严谨细致;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严谨细致作风体现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它对审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推动审计职业道德内涵多元化建设;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推进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与时俱进;坚持和发扬严谨细致作风,能够促进审计职业道德为社会各方面所认同。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发扬严谨细致作风,严谨细致作风应当成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一、严谨细致作风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多元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求真”,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公正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客观、真实,力求以精密的方法和态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原貌,揭示客观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揭示被审计对象最原始最全面的情况,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尽管反映出来的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互不相同,但由于是对被审计对象情况的客观真实的表达,反映的手段和目的是相同的,即对被审计对象而言必然体现公平公正。而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实践活动中审计人员行为和意念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必然体现在审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中,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审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客观公正内涵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二)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务实”,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诚信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实拼实干,就是要办真事、办实事。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被审计事项不夸大、不缩小,对被审计对象不隐瞒、不泄密,取得审计证据不随意、不歪曲,下达审计结论不独断、不专行。审计活动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增强了审计人员在审计行为上的亲和力,树立了审计行为的诚信,使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进一步融洽和密切,较好地体现了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审计行为的诚信随着审计影响的扩大与加强而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主观反映客观,作为体现审计意识形态的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对审计的诚信行为进行集中的归纳和总结,随着审计实践活动的日益发展,审计职业道德诚信内涵也日益完善、丰富和发展。

(三)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慎为”,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廉洁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慎为,就是要细密谨慎、谨小慎微,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按审计客观规律办事,依法行审,在审计行为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审计人员不因个人好恶和情绪好坏改变审计事实,不因利益得失左右审计结论,不轻易放弃有审计证据作支持的审计事项,不随意给没有证据支持的审计事实下结论。审计工作中的这种严谨细致作风必然要求审计人员立公行审、廉洁自律,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不因外界各种诱惑而发生变异。廉洁是审计职业道德一项重要内容,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廉洁内涵更加充实,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廉洁内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作为廉洁内涵表现出来的刚性指标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具有威慑力和震撼力。

(四)严谨细致作风要求“敬业”,深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严谨细致作风讲求敬业,就是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是要勤奋有加、爱岗敬业。审计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要求审计人员要从细小事做起,埋头苦干、默默无闻,要熟悉和热爱自己从事的审计事业,履行审计程序要依法依规,不怕麻烦,审计取证要任劳任怨、不惧风险,审计文书起草和案卷归集要经得起检验、不搞形式,落实审计结论要不怕苦不畏难。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过程中的体现和存在,有力地推动了审计人员的勤奋和敬业,客观上在审计行业内部形成了勤奋向上的精神境界,逐步为整个行业所接受和推崇。严谨细致作风催生和强化了审计职业道德的勤奋内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二、严谨细致作风规范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在形式,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法理。严谨细致作风在审计各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审计工作更细密、更周全,它推动了审计行为的规章化、制度化,使审计行为通过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加以制约。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样对审计各阶段发挥重要影响,它在舆情导向上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必要时以较为明显的外在形式加以规范。尽管审计职业道德内涵随着审计行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其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但规范的形式和所表达的内涵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形式所表达的内涵,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还要符合社会的公理。审计实践活动中符合社会公理的审计行为,审计职业道德必然加以集中和反映?鸦审计行为中有失社会公理的部分,审计职业道德必然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审计职业道德去伪存真的过程,正是严谨细致作风发生影响的过程。严谨细致作风逐步规范审计职业道德的外在形式,使其内涵不断完善并符合社会公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严谨细致作风在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公理的同时,也逐步促使审计职业道德符合社会情理。审计程序的逐步完善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证。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程序顺应时代的发展,审计程序中推行的被审计单位承诺制、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审计意见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制,充分反映了审计行为的公正和诚信,而这些内涵正是审计职业道德必然体现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段国家审计机关廉政工作纪律对各级审计人员的不同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审计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特点,它使审计职业道德更富于人情化,更符合社会情理。

三、严谨细致作风推进了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使审计职业道德具有认同性

(一)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是一种工作作风,同时也表示一种工作态度,审计实践活动中贯彻实施的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行为逐步走上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依法行审的轨道,使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审计行为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审计行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带动和促进了审计职业道德自身的建设,使其将审计客观世界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审计经验、审计习惯进行有效融合,然后来指导和约束审计行为。由于审计职业道德是对先进审计行为的融合,它对审计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约束自然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二)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行业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对审计活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细化和规范了审计作业实施。审计作业包括审计立项、实施现场审计、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复核、审计结论、审计案卷归档等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措施和步骤,审计作业环节的实施周到和精密。审计职业道德对审计作业实施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指导上,在审计行业内这种规范和指导不带强制性,完全是约定俗成,审计人员在审计作业实施上,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强制执行外,一般靠个人自觉执行,执行情况不能违背行业规定,否则要遭到行业的制裁,同时也要受到审计职业道德在舆论上的谴责。

(三)严谨细致作风使审计职业道德得到法律的认同。审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规,不具有强制性,但审计职业道德的部分内涵又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强制执行,因此,审计职业道德必须得到法律的认同,严谨细致作风在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严谨细致作风将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的审计行为进行了区分,将审计行为的重点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其法律化、规章化,将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时机达不到法律化规章化的审计行为,通过规范性文件加以制约。这样,审计职业道德由于严谨细致作风的推动,其部分内涵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对整个审计行业具有强制力。

(作者单位:岳阳市审计局)

作者:李星吾 何军霆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篇2:

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成为 “免疫系统”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控制点。近年来,国家审计署一直致力于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了解,了解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对策;调查问卷

1 调查问卷说明样本设计

问卷选择东部(代表省市上海及江西等)、中部(湖北及河南等)两个地区,调查范围涉及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四级审计机关,对不同层次的审计机关人员展开调查,对我国审计机关的职业道德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了解。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同时在问卷中声明不追究任何责任,请参加答卷人员按诚信原则如实填写,这使本调查的结果更为直接、客观。

具体的情况,研究小组在2011年4月至2011年5月通过挂号信与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北京、上海、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区的国家审计人员发放了“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内容及建设研究”的调查问卷。共收回280份完成的问卷,其中因部分问卷填写遗漏了大量的信息而作废,最终确认有效问卷为202份,有效回收率为72%。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如下:调查问卷设计借鉴了学者对CPA、法官律师、资产评估师以及公务员等行业的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本调查问卷设计了四个主题,分别为:一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现实认识;二是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职业道德进行评价,问卷根据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内容的审计职业品德、职业操守、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责任等的6项具体内容进行评分;三是了解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四是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最后为了完善该调查问卷,我们与上海浦东新区的审计机关人员召开了小组座谈会,征求了上海地区部分审计人员对该问卷的看法,并根据审计实务对设计好的问卷初稿进行了及时修正和完善。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审计人员各自经历、经验不同,可以肯定各地区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是不一致的。

2 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的启示

根据收回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如下。

2.1 我国目前国家审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2.1.1 审计机关人员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

问卷对审计机关对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进行了调查分析,图1显示了被调查的审计机关人员对审计职业道德内涵的理解情况[ZW(]问卷中此选项可以多选。[ZW)],我们可以发现,选择“审计责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保守秘密”等4项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不违反八不准审计纪律”的选项比例最低,从这项数据可以说明,在对职业道德的理解程度方面,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认为审计责任、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及保守秘密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而要引起国家审计机关关注的是,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及公共利益两方面,尤其是审计纪律,有将近40%的人认为其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或者被调查审计人员认为国家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内涵不仅仅只有“八不准”等审计纪律,应该有更广的范畴,这显示国家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相关修订工作。

2.1.2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

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如图2所示,在202个问卷填写者中,有90人认为其所在单位没有发生违背审计职业道德的现象,51人认为有极少的道德缺失现象。此外,有61人认为其所在单位的道德缺失现象达到1%~5%。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较高,但不排除被调查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存在职业道德缺失或者不了解情况的可能。不过,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仍然有55.44%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所在单位少量存在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2.1.3 审计机关人员对自我道德水平的评价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被调查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问卷通过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水平的测量加以评价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6级评分,精通、完全具备为6分,不了解、不具备为1分)。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审计、财政与金融、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和案例知识六个项目;专业技能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等项目;专业品质包括: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职业谨慎、保密原则、廉洁奉公、公共责任、遵纪守法、专业能力和审计责任九个项目。最终关于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得分为所有这21个项目加权平均数。

由表1所示,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均值为14.2286,说明我国当前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错,但最大值为18,最低值为0,可见个体之间道德水平差异很大。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中央与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地级市(区)、县级审计局的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中央审计署审计人员道德水平差距比较大。如表2所示,审计署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4405,地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平均值为14.2119;审计署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1.98908,地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标准差为2.26601,可见我国审计署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远远高于地方审计人员素质,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人员,且审计署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差异小于地方审计人员。

3 提升我国审计机关职业道德的对策——基于问卷分析

问卷就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对策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人员自我素质的提高,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及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人员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的三大对策建议;另外,目前国家审计人员公共形象建设,领导的作用及社会外部因素完善等对策建议,被调查者认为还不是提升我国审计机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关键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素英,王淑珍.我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 2008(4):76-77.

[2]龙文研,陈丽,焦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9(12):36-38.

[基金项目]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00107)。

[作者简介]郭志英(1979—),女,汉族,博士,上海海事大学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方法。

作者:郭志英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篇3:

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与控制

一、道德和审计道德概念简述

“道”与“德”原是两个概念,“道”原意是道路,后来引申到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范畴,具有了多种含义。“德”字含义与今天基本相同,指德行、品行等道德准则。是荀况将“道”与“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较为确定的含义。在现代和当代的典籍中《辞源》将道德表述为“通称人人遵循的礼法及行为道德”。《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表述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又将道德划分为基本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是在道德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中国道德理论体系及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为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

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继承发展性。我们所提倡和继承的应该是其可超越时代的内容。搞好公民道德建设,应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

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是对当代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依靠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是人类道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和升华。

审计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范畴。对审计人员来说,应遵循的审计道德主要是审计职业道德,而审计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界定,其最主要的是爱岗敬业、严谨细致、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爱岗敬业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热爱审计工作,忠诚审计事业,真正把为审计事业奋斗看成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严谨细致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审计人员自觉地履行审计职责,增强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政府及各被审计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公正执法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依法审计原则在审计监督活动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它要求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必须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审计法,规范自身的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规行使职权。清正廉洁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是公正执法和严谨细致的道德保障,是每一位审计人员的道德底线。它要求所有审计人员都要正确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坚持依法审计,品行端正,勤政廉洁。

二、审计道德期望目标与现实差异

审计道德,属于官德的范畴,从社会道德层面看,官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从社会阶层来看,官员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主体。审计人员是国家公务人员,在依法审计中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必须做到“为政以法”和“为政以德”的结合。法是德的前提和基础,在依法审计的前提下也要注意以德治审,法生威,德生道,要全面做好审计工作,就必须法德并举,威道兼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法易,行道难。因为法是确定的,是刚性的;道是弹性的。审计道德期望目标,对审计人员来说,就是既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规范,更要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来说,就是既要遵循社会公德,也要遵循法律赋予公民和社会的接受审计监督和诚实守信的责任及义务。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审计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某些道德缺失问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见利忘义等不良现象。

1、主观认识、行动不到位。许多人对审计道德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即使行动上做了,思想上也是模糊的、不自觉的。

2、执法尺度、力度不统一。有的审计人员滥用独立行使审计执法权,对被审计单位执法尺度和处罚力度没有执行同样的标准,执法随意性大,带有较多的个人因素。

3、廉政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搞好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为审不廉、执法不公、以审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有的地方还较突出。

因此,人们不仅注意审计人员表层的对人的态度、礼仪、举止言谈,而且更关注审计道德的主要方面。

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分析,也存在诸多审计道德问题,如会计诚信方面观念淡薄、私设账外账、滥发钱物、拉拢腐蚀审计人员、干扰正常审计秩序等。

消除审计道德期望目标与现实的差异,必须建立健全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体制,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先从审计机关抓起,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这样才能收其功,见其效。

三、审计道德建设与控制的主要措施

加强审计道德建设和控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借助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所产生的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务求实效。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对广大审计人员和全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使广大审计人员和全社会认识、遵循、弘扬审计道德。

将审计道德理念渗透到审计实务中。审计道德建设不能游离于审计工作之外,必须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将审计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渗透到整个审计工作程序中。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执法、审计管理等各方面,使审计人员在审计执法中遵守审计道德。

建立相应的审计道德奖惩机制。道德奖惩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赏罚制度,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道德义务和其他义务一样,必须与相应的权利结合在一起,二者不可分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同样适应于一切权利、义务关系。在审计道德控制上也应在风险和奖罚之间建立一个良性机制,使尽义务、守道德的人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使不尽义务、不守道德的人受到谴责和惩处,真正做到扬善抑恶。

营造良好的审计道德氛围。审计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审计机关和全社会应该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把审计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审计道德建设氛围。

加大审计道德建设的投入。新加坡学者提出:“人们的一定的道德都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教育和宣传投资的结果。而对每一单位道德水准的教育投资的追加,会使法治的投资相应的递减。因此,存在着一个道德教育成本与法制成本的权衡,在这个权衡上,如果追加的边际道德教育成本正好等于节省的边际法治成本,那么政治就找到了最经济的德治与法治的比重结构。”这一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也给我们以启示,在考虑到对法治投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德治的投入,这是搞好审计道德建设,实现审计道德控制的重要条件。

审计道德控制要适度。审计道德控制的本质是约束性。审计道德控制的度主要应考虑受控目标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认识能力、耐压能力、平衡能力、应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审计道德控制的力度可适当提高,反之则应适当降低。只有合理的和适度的审计道德控制,才能有效地对审计人员和全社会发挥作用。

作者:焦江才

上一篇:酒店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