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总结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团队管理总结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团队管理总结范文一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浪潮中,美容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美容连锁方兴未艾,群雄并起,有识之士已清醒地意识到:标准连锁化发展是专业美容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趋势,2010年既是中国美容产业复兴与腾飞的一年,又是美容连锁突飞猛进的转折年与分水岭。敬请关注由众诚王勇刚美容商学院为有志于美容连锁事业的同业者带来《赢在美容 走向连锁》系列专题讲座。

目前,中国的美容院按照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销售为导向的美容院,店长主要做销售,如拓客计划与实施、大顾客销售、大项目销售、协助顾问(美容师)二度销售、顾客管理、促销提案等;行政工作要前台来完成,相当于店内的行政经理。另一种则是以服务为导向的美容院,店长的主要工作是全面管理,销售完全由顾问来完成,店长最多只是补充或协助;前台则主要负责来访接待、电话预约、文件保管、收银卡管理、填写报表、考勤管理、卫生监督等。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管理层员工的工作职能呢?

店长抓全面、前台抓行政、顾问抓销售

笔者认为,在中国美容院销售力普通薄弱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增加前台的职责,特别是行政职责,适当减少店长的工作内容,让其能专心致致、全力以赴地抓好销售工作。当然,全面掌控和监督的工作还是由店长完成。例如很多美容师在10~20人的销售型店,每天来顾客20~40人,与每位顾客的沟通(销售或配合销售)时间大概为10~15分钟,如果这项工作由店长来负责,就需要4小时左右,许多新顾客可能需要时间更长。而如果采用店长抓全面、前台抓行政、顾问抓销售的工作格局,即监督、行政、执行三权分立又交叉,则能更有效地推进美容院的全面工作。

店长

主要工作――全面管理监督,店长管理顾问和A类美容师,主动沟通,确保核心员工的稳定性,降低流失率;大顾客销售与三级销售,抓美容院最重要的10%~20%的大顾客管理,即10~20人顾客管理;大项目销售管理;制定目标与绩效管理;全体评定总结;拓客的方式、方法。

兼代工作――外部接待;主持会议(早课、晚会、周会等);培训员工;重大事件处理(危机管理),主要是员工内部投诉处理;应对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如相关单位检查、顾客财遗失、火灾等;竞争对手调查;每月述职汇报。

顾问

主要工作――专业咨询与二级销售;个人和小组销售业绩;全程流程监督(主要是销售、服务、操作流程);抓美容院最重要的20%~30%的准大顾客管理,即每个店抓20~30人的顾客管理;管理美容师,负责各自小组的美容师,主动沟通,确保员工稳定性,降低流失率,特别是在专业和销售上进行辅导与培训。

兼代工作――顾客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资料建立;处理顾客投诉,主要是针对顾客的服务效果投诉等。

前台

主要工作――按制度分工,电话预约、反预约,新顾客咨询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考勤管理,卫生检查。

兼代工作――处理顾客投诉,主要针对顾客对员工服务投诉处理,顾客满意度抽样调查等,划卡结算;员工提成核算。

如何打造完美管理团队

有了明确的职责划分,接下来执行到位才能将策略转化为生产力。

没有绝对完美的流程与岗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美容院是视员工能力来设定其岗位职能的,如“前台不善于管理,那只有店长来,店长是老好人,那只有老板做恶人”。但对于想做大做强的美容院而言,必须先确定销售模式,再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找到合适的人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做对事、找对人”。只要美容院每个环节、每个职能部门都能把事做好,业绩自然会上去。

完善竞聘机制,提倡干部能上能下的原则。

在连锁美容院中往往会出现一类现象,原以为优秀的美容师一旦当上店长,经过培训教育后还是很难胜任工作,或者店长吃老本、不思上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美容院每年可以搞个竞聘会,让每位员工都有晋升机会,增加店长的危机意识。

打造完美管理团队

美容院管理层如果不团结,会严重影响美容院的经营,因此美容院在店长、顾问和前台的招聘工作完成之后,最好马上进行 次拓展训练,让她们同甘共苦、群策群力、建立友谊,因为同学与战友的情谊是最深厚的,这样才能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团队管理总结范文二

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积极探索科学务实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深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严格遵循干部考察任免程序,把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管理岗位,打造了富有战斗力的骨干队伍,为近几年完成亚运新线设计任务和“立足广州、走向全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合理配备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结合外地项目比重日益增大、员工队伍日益年轻化的形势,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具挑战的锻炼机会,切实激发干部队伍综合潜能。

一是重点倾斜驻外技术人员。为引导、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外地项目的工作热情,广州地铁设计院出台并实施派驻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技术系列人员的提拔晋升原则上须具备派驻工作经历。同时,在选拔中层技术管理人员时,重点向驻外人员倾斜。近两年,共选拔14名外地分院(项目部)负责人,占新提拔干部的1/3强,有力确保了外地项目的高效优质完成,擦亮了广州地铁的金字招牌。

二是大胆启用青年技术骨干。目前,35岁以下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4强。广州地铁设计院在确保广州本地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大胆启用一批青年技术骨干作为部门副职,为新成立的分院、项目部和新中标总体总包项目输送人才。一批优秀的“70后”、“80后”技术骨干,被输送到全国各地接受锻炼。他们面对陌生的新环境、严格的新业主和与家人分离的新困难,带领同样缺乏外地经验的团队从零开始,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业主的工作模式,赢得了业主的赞扬与信任。

三是结合组织架构调整配备干部。2011年,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根据生产架构调整,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慎重研究新成立各专业所管理骨干的名额和建议名单,切实用好原部门各层级管理人员。对必须增加的新岗位,根据各层级推荐意见,从专业带头人等后备干部队伍中酝酿提名,并组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经党委研究后予以任用。对担任部门负责人的原部门副职,均聘为副所长(主持工作),设置半年考察锻炼期,在确认其能力满足岗位要求后给予转正。各专业所在新班子带领下,专业建设、技术积累、生产组织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二、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制度,确保干部任用管理科学规范

近年来,广州地铁设计院党委不断加强干部选拔制度建设,用刚性制度确保干部任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选拨任用程序严格。把好民主推荐关,所有干部提名都在党委会上充分讨论,都在主管及以上人员开展民主推荐和测评;把好组织考察关,通过360度访谈,充分了解该同志的品德、能力、作风等情况;把好审批任职关,推荐测评、组织考察情况提交党委会集体研究;把好任前谈话关,明确履职责任,坚定履职信心,防止廉政风险;把好评价关,严格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二是公开选拨形式多样。推行“公开竞聘、竞争上岗”,通过报名、审查、笔试、面试、测评等多个严格的选拔程序,进行副总工程师等岗位的公开竞聘工作,让多名功底扎实、表现突出、有群众基础的年轻技术人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三是加强制度设计引导。作为以生产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性设计研究院,必须培养技术过硬、管理优秀的复合型中层管理队伍。因此,广州地铁设计院注重制度设计引导,在薪酬方案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技术部门副职、主任工程师、总体等岗位的年终奖与其个人产值及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同时,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做出调整岗位处理的决定,做到“能上能下、灵活用人”。

三、拓宽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为规范员工收入分配,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广州地铁设计院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打造科学合理的梯队职位建设,建立了管理、技术、职能三大职位系列体系,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与发展方向,形成正向激励。

一是着力深化管理职位。在管理职位系列中,按照工作的职能与院核心业务的关联性、管理规模、风险责任等划分等级,满足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岗位诉求的匹配定位,深化了管理系列职位的梯队层次建设与岗位目标建设。

二是全面强化技术职位。根据以生产技术为主导的定位,强化技术职位,拓宽技术通道,从薪酬分配上予以倾斜。资深设计师的薪酬相当于中层管理岗位主任工程师的收入,首席设计师的薪酬相当于院副职领导的收入。技术职位的强化,促使设计人员注重技术积累与沉淀,加强技术广度与深度提升,达到了企业与个人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三是适度优化职能职位。针对广州地铁设计院职能岗位高度精简的实际,对非生产部门从事职能管理和综合事务的岗位进行优化,设置了职员、助理、专员、主管等六个职位,适应职能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轮岗及调岗等管理手段,强化能力,拓宽视野,培养岗位多面手,切实提升职能员工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职工人事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交往行为公共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