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绩效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共享认知对团队创造力和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现代组织的核心资源。知识保持、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共享认知的核心构念,共享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的认知潜结构。两者在认知本质与内容上关系紧密,但长期以来近乎平行发展。围绕“共享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这一基本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团队心智模型、任务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在“共享”内容与“共享”含义上的异同。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沿着“I(共享认知)→P(双元学习、知识共享、团队冲突)→O(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的逻辑思路,本文旨在探讨:(1)共享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团队创造力和团队绩效的影响;(2)从促进积极团队过程和抑制消极团队过程的双重视角,探索交互记忆系统的多重作用机制。本文从沈阳、长春、南京三市便利抽取32个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分析和偏差校正Bootstrap法的检验结果显示:(1)任务心智模型、交互记忆系统分别正向预测团队创造力和团队绩效,团队心智模型正向预测团队绩效。然而,团队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这意味着团队心智模型并非总能促进团队创造力,中等水平的团队心智模型反而不利;(2)任务心智模型、交互记忆系统在团队心智模型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且特定中介效应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意味着交互记忆系统、任务心智模型是团队心智模型的两条独立作用机制,两者共同起效并且同等重要地影响团队绩效。团队心智模型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则主要依赖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作用,任务心智模型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探索式学习与知识共享在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创造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利用式学习与知识共享在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这意味着交互记忆系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团队创造力和团队绩效。具体而言,交互记忆系统主要通过其储备知识和检索协调功能提升团队创造力,但主要通过其信息加工功能提升团队绩效。最后,本文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科研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交互记忆系统;双元学习;知识共享;团队冲突;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2.1.1 交互记忆系统的定义

2.1.2 交互记忆系统的相关研究

2.2 共享心智模型(Shared Mental Model)

2.2.1 共享心智模型的定义

2.2.2 共享心智模型的相关研究

2.3 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的联合研究

2.4 双元学习(Ambidexterity Learning)

2.4.1 双元学习的定义

2.4.2 双元学习操作性定义的重构

2.5 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

2.5.1 知识共享的定义

2.5.2 知识共享的前因变量

2.6 团队冲突(Team Conflict)

2.6.1 团队冲突的定义

2.6.2 团队冲突的前因变量

2.6.3 团队冲突的相关研究

3 假设提出

3.1 共享认知对团队创造力和团队绩效的影响

3.1.1 交互记忆系统与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的关系

3.1.2 共享心智模型与团队创造力、团队绩效的关系

3.2 共享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的关系

3.2.1 团队心智模型与交互记忆系统的关系

3.2.2 团队心智模型与任务心智模型的关系

3.2.3 交互记忆系统与任务心智模型的关系

3.3 双元学习、知识共享、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

3.3.1 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

3.3.2 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3.3.3 双元学习、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作用

3.3.4 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问卷设计

4.1.1 交互记忆系统的测量

4.1.2 共享心智模型的测量

4.1.3 双元学习的测量

4.1.4 知识共享的测量

4.1.5 团队冲突的测量

4.1.6 团队创造力的测量

4.1.7 团队绩效的测量

4.2 数据收集

4.2.1 样本群体的界定、样本数量的确定和样本抽样方法的选择

4.2.2 问卷施测

4.2.3 聚合检验

5 数据分析

5.1 数据描述

5.1.1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5.1.2 样本团队规模和寿命的描述

5.2 信效度检验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 假设检验

5.4.1 共享认知的主效应检验

5.4.2 中介效应检验

6 讨论

7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附录 A:调查问卷

附录 B:SPSS计算r_(WG(J))的语法

附录 C:各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图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高考作文思考论文提纲下一篇:物理学实验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