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挑山工人教版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5挑山工人教版

基于建构主义视域下的高中数学“五位一体”教学分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教学分析是指对教学的各个组成要素以及教学相关的因素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包括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结构的剖析、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结果关系的微观研究等。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在遇到教学问题时不能有条理地说出所以然来,备课时也没有站到《课程标准》和《考纲》的高度。这样的分析是没有高度的,不透彻的。教师应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建立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观。高中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考纲的引领、教材的辅助下,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建构高中数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和丰富数学文化。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为例,展示“五位一体”教学分析的全方位性和高效性。

一、把握课标,明确方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点上要透彻,线上要把握广度,面上要把握深度,空间上要把握高度。并在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丰富数学文化。如图1所示。《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的上层建筑之一,就是教育教学上的空间高度问题之一。分析课程标准,就是要站在学段课标的高度,绘制出单元知识内容在学段相应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课程标准》要求《解三角形》约8个课时,(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研究考纲考题,洞悉重难点

分析考纲考题,就是要明确考纲对本章节知识、能力考测的要求,明确历届高考真题在本章节知识中的呈现形式,并分析考测了何种能力。通过本章节知识点在历届高考中出现的频次和所占分值,确定本章节知识是否属于高频考点。

(一)《解三角形》考纲(略)

(二)《解三角形》近五年高考真题研究

2.全国高考真题研究(略)

3.真题研究心得

2012年以后的高考真题较有参考性。在填空题、选择题中考应用题是趋势之一,重视对数学文化的了解。《解三角形》主要涉及考点:①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②面积公式,③边角互换(三角运算),④基本不等式,⑤算理算法。

(三)《解三角形》教学重、难点研究 (略)

三、整合教材,利用资源

分析教材,就是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内容的呈现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能处理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说清本册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内容范围,又能把本学段的同类知识进行简要的纵向整合。

以《1.2 应用举例》为例,说明本章节教材的整合利用。例题多,可以整合。本节课有9个例题,1-2为距离问题,3-5为高度问题,6为角度问题,7-8为面积问题,9为证明问题。距离与高度在三角形中就是边长问题,可以整合1-5题。数据乱,可以整合。教材设计考虑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数据不一定是特殊值,但实际教学中多数题目改为特殊数值或给出参考数值为好。题目单一,可以整合。没必要每题都是文字描述的应用题,可选用一些符号语言转化好了的模拟题。增加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章节的整合。

《解三角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向一般三角形的延续,是必修4、5:三角函数、三角运算、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平台之一,是必修2:立体几何中求线段长和各种角的有效工具之一。

四、分析学生,落实主体地位

分析学生,要重视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和情感、技能、健康背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哪些(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以及本单元学习对后续知识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展望知识的拓展趋向)。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略)

(二)分析学生的起始能力(略)

(三)分析学生的情感、技能、健康背景(略)

五、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分析教学建议,就是要明确创设哪些恰当的学习条件和问题情境,清楚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挖掘或重新整合。分析高中數学课堂教学环节,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找准学生知识的增长点,课堂教学形式不可过于单调,学生主体地位要从时间和空间上落实。

(一)关于正、余弦定理的证明:课本使用的是向量法。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几何方法证明余弦定理。为了拓展学生了解新知识能力,我们可以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运用坐标法,引进解析几何的思想证明余弦定理。

(二)教材例习题的处理建议:教材例习题中的角都是非特殊角,教师可提供相关数据,解题时选用;也可改教材例习题中的角为特殊角。

通过上面对《解三角形》章节的课标分析、考纲考题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建议分析,我们能全方位的把握教学内容,制定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高效课堂。

基于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五位一体”教学分析模式,是解答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好方法,是科学备课的好模式,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

作者:廖春龙 黄奇英

第2篇:5、挑山工

5挑山工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 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总得停下来 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 更不能耽误工夫 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 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

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一、学习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①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②爬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相遇的?

③“我“登山回来为什么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

2、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段段意:

第二段段意: 第二段段意:

3、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通过那些材料表达中心思想的?

4、读下面这段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5、说说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 .他一步一步的向上登攀。 .我和挑山工的谈话随便些了。 ..我们不象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挑山工的话语令人折服。 .

6、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泰山 哲理 肌肉 健美 朴素 光溜溜 ..饱览 包蕴 喧闹 拘束 耽误 黑黝黝 ..腾云驾雾 不解之谜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7、仔细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把与中心无关,不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句子删去,并讲保留部分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详见课本35页。

三、小结。

四、作业:

1、

2、

3、

5、6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

一、二自然段)讲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 比游人多一倍,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

5、挑山工 第二段(第三---六自然段)讲我同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攀谈,揭开心中之谜。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对话对我的启发。

教学后记:

要结合聋生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走直尺形路线可以省力这一点,可以举一些生活的例子帮助理解。

第3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1课时加成聚合反应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5.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1课时 加成聚合反应。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加聚反应在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已经提起过,本节以复习聚乙烯的形成过程为基础,进一步学习聚合物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更全面的认识加聚反应的特点。

首先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或聚合反应方程式。

(3).能说明加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加聚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然后确立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有关概念;了解加聚反应的一般特点。

2.难点: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聚合物的结构简式或聚合反应方程式,能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索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以旧引

第4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5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

解析: A项说明了基因突变的本质,B项阐明了基因突变的原因,C项说明了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一般都是有害的,但不全是有害的,有一些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还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且突变的有利、有害是相对于生物所处的环境而言的。

答案: D

2.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籽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种群中偶尔出现了白色猕猴

D.小麦经减数分裂产生花粉

解析: 选项A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选项B属于基因重组;选项D是减数分裂;选项C是基因突变。

答案: C 3.基因A,它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a3??一系列等位基因,如图不能说明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图中表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基因(或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对生物体有可能是有害的,也有可能是有利的;这些基因的转化既不符合分离定律,也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4.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第5篇:识字5(人教版一年级下)

时间:2009-11-30 17:05来源: 作者: 点击:

识字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谁、怕、跟、凉、量、最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或元宵灯会、一休哥等情境导入)

1、回忆《该怎么办》的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

识字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谁、怕、跟、凉、量、最"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或"元宵灯会"、"一休哥"等情境导入)

1、回忆《该怎么办》的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2、过渡:助人为乐的小明在学习上又遇到了三个难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好吗?(出示课题"识字5")

二、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或同学)帮忙解决,看谁读得又块又好。

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

3、指名逐节读,学生提议请几个同学来读比较合适。

要求:边听边想句子表达的内容。

4、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自己。

5、老师也想这有趣的谜语(范读第一节),你想到了什么?

三、随意境自主识字

(一)谜语1

1、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看看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多媒体课件:逐句出示(人-----从-----众)

2、认识2个生字"团、量"。

"团结、力量"带拼音的认读-----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结、力"认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组内交流。(师巡回指导)

4、指导朗读。

男女赛读-----同桌赛读等,及时给予评价

(二)谜语

2、3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第一个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一小节认真读会;

想------ 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2、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学习你们喜欢的谜语。(剩下的两个谜语任选其一)

3、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合作出色的小组。

4、全班交流、讨论。随机处理重要的知识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两个谜语交流的先后顺序)

1)交流谜语2时,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

2)学习谜语2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

3)同法交流谜语3。

5、小结。(针对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

四、指导朗读

五、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选卡片填空。

六、练习写字

1、描一描,仔细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

3、交流。

七、扩展活动

1、把三个谜语出给家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语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第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5课文目录

必修3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

迅 3.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 .............................................《荀子》 10.*过秦论............................................贾

谊 11.*师说..............................................韩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必修4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 禺 3.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 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 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12.苏武传 .................................................班 固 13.张衡传 .................................................范 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

必修5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 ...............................................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 勃 6. *逍遥游 ..........................................庄 周 7.*陈情表 ..........................................李 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 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第7篇:《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5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分米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 。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成人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 =()米2千米500米 =()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 =2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00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习:3千米 =()米8千米=()米

6千米720米 =()米

3千米25米 =()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 =( )千米4350米 =()千米()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 =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习:6000米 =()千米

2400米 =()千米()米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 =()千米()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数学课本厚()

学校操场长250()成人3小时行15()。

3、在里填上“>”、“<”或“=”。

2000米Ο3千米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③跑道长400千米。()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03年4月19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 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近,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上一篇:学习老党员永远不退休下一篇:美国人都用信用卡吗